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8-12歲 《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係:寶葫蘆的秘密》是一部富有教育意義的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作者通過一個孩子在夢中的奇遇,嚮年輕一代的讀者指齣瞭一個真理:脫離瞭集體的不勞而獲的生活,絕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書中的小主人公王葆是個好孩子,他的缺點就是有點兒懶惰,總想著能有那麼一個寶貝,可以使他不必費勁就要什麼有什麼。後來,王葆果真得到瞭神通廣大的寶葫蘆,可他不得不為此付齣瞭代價。最後,王葆明白瞭什麼纔是最可寶貴的東西,堅決地扔掉瞭寶葫蘆。
內容簡介
《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係:寶葫蘆的秘密》中王葆朝思暮想地希望得到一個寶葫蘆,一天,他的願望終於實現瞭。寶葫蘆神通廣大,什麼事都能為小主人辦到:幫他釣到魚,做成起重機模型,完成作業,變成葫蘆飛機帶他飛行……王葆的任何願望,寶葫蘆都能輕鬆實現。有瞭這個寶葫蘆,王葆在學校的錶現令同學們大為驚詫。可是寶葫蘆樣樣事情都不讓他動手,又很快使他感到從未有過的空虛和無聊。一次考算數時,他望著考捲發愣,可彆人完成的考捲與他的空白考捲在不知不覺中互相對換。寶葫蘆大顯神通的結果,讓王葆差點釀成大錯。他終於醒悟,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沒有捷徑可走,隻有靠自己纔能獲得成功。
作者簡介
張天翼(1906-1985),原名張元定,字漢弟,號一之,筆名張天淨、鐵池翰。張天翼祖籍湖南,齣生於江蘇南京,曾任中央文學研究所副主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兒童文學》編委等職。張天翼先生是少年兒童非常熱愛的兒童文學作傢,為我國兒童文學事業的發展做齣瞭很大的貢獻。解放後,除瞭編輯刊物、培養青年文藝工作者外,張天翼先生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兒童文學創作中去。早在20世紀20年代末,張天翼就開始從事兒童文學的創作,先後完成瞭《禿禿大王》、《大林和小林》、《奇怪的地方》、《寶葫蘆的秘密》等作品。這些作品以雋永的藝術魅力吸引瞭成韆上萬的小讀者,成為永恒的經典,被孩子們珍藏在記憶的深處。
內頁插圖
目錄
總序
大林和小林
寶葫蘆的秘密
作傢與作品
作傢相冊
作傢手跡
主要著作目錄
童話中的扁形和圓形人物
試論張天翼早期的長篇童話
精彩書摘
《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係:寶葫蘆的秘密》:
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可是我先得介紹介紹我自己:我姓王,叫王葆。我要講的,正是我自己的一件事情,是我和寶葫蘆的故事。
你們也許要問:“什麼?寶葫蘆?就是傳說故事裏的那種寶葫蘆麼?”不錯,正是那種寶葫蘆。
可是我要聲明,我並不是什麼神仙,也不是什麼妖怪。我和你們一樣,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你們瞧瞧,我是一個少先隊員,我也和你們一樣,很愛聽故事。
至於寶葫蘆的故事,那我從小就知道瞭。那是我奶奶講給我聽的。奶奶每逢要求我乾什麼,她就得給我講個故事。這是我們的規矩。
“乖小葆,來,奶奶給你洗個腳,”奶奶總是一麵攆我,一麵招手。
“我不乾,我怕燙。”我總是一麵溜開,一麵擺手。
“不燙啊。冷瞭好一會瞭。”“那,我怕冷。”奶奶攆上瞭我,說洗腳水剛好不燙也不冷。非洗不可。
這我隻好讓步。不過我有一個條件:“你愛洗就讓你洗。你可得講個故事。”就這麼著,奶奶講瞭個寶葫蘆的故事。
“好小葆,彆動!”奶奶剛給我洗瞭腳,忽然又提齣一個新的要求來。
“讓我給你剪一剪……”什麼!剪腳趾甲呀?那不行!我光著腳丫,一下地就跑。可是胳膊給奶奶拽住瞭。沒有辦法。
不過我得提齣我的條件:“那,非得講故事。”於是奶奶又講瞭一個——又是寶葫蘆的故事。
我就這麼著,從很小的時候起,聽奶奶講故事,一直聽到我十來歲。奶奶每次每次講的都不一樣。上次講的是張三劈麵撞見瞭一位神仙,得瞭一個寶葫蘆。下次講的是李四齣去遠足旅行,一遊遊到瞭龍宮,得到瞭一個寶葫蘆。王五呢,他因為是一個好孩子,肯讓奶奶給他換衣服,所以得到瞭一個寶葫蘆。至於趙六得的一個寶葫蘆——那是掘地掘來的。
不管張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瞭這個寶葫蘆,可就幸福極瞭,要什麼有什麼。張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盤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條大花狗,馬上就冒齣瞭那麼一條——衝著他搖尾巴,舔他的手。
後來呢?後來不用說,他們全都過上瞭好日子。
我聽瞭這些故事,常常就聯係到自己:“我要是有瞭一個寶葫蘆,我該怎麼辦?我該要些什麼?”一直到我長大瞭,有時候還想起它來。我有幾次對著一道算術題發楞,不知道要怎麼樣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瞭寶葫蘆——假如我有這麼一個——“那可就省心瞭。”我和同學們比賽種嚮日葵,我傢裏的那幾棵長得又瘦又長,上麵頂著一個小腦袋,可憐巴巴的樣兒,比誰的也比不上。我就又想到瞭那個寶貝:“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嚮日葵,長得再棒也沒有的嚮日葵。”可是那隻不過是幻想罷瞭。
可是我總還是要想到它,那一天我和科學小組的同學鬧翻瞭,我又想到瞭它。
“要是我有那麼一個葫蘆,那……”嗯,還是從頭說起吧。
二那天是星期日。我九點鍾一吃瞭飯,就往學校奔,因為我們科學小組要做一個電磁起重機,十點鍾開始。
可是那天真憋氣:同學們淨跟我吵嘴。例如我跟姚俊下的那盤象棋吧,那明明是我的占優勢,我把姚俊的一個“車”都吃掉瞭。可忽然——不知道怎麼一來,姚俊的“馬”拐瞭過來,“叭!”將我一軍。我的老“帥”正想要坐齣來避一避鋒,這纔發現對麵有一隻“炮”,隔著一個“炮架子”蹲在那裏。我問姚俊:“你那個‘炮’怎麼擺在這兒?”“早就在這兒瞭。”“什麼!早就在這兒瞭?怎麼我不知道?”“誰叫你不知道的!”——哼,他倒說得好!我們就吵瞭起來。看棋的同學還幫他不幫我,倒說我不對!我就把棋盤一推:“不下瞭,不下瞭!”後來我們動手做電磁起重機的時候,又有蘇鳴鳳跟我吵嘴來。
你們都不知道蘇鳴鳳吧?蘇鳴鳳是我們的小組長。其實他這個人並不怎麼樣,他打乒乓還打不過我呢。可是他老愛挑眼。他一麵乾著他自己的那份工作,一麵還得瞧瞧這個,瞧瞧那個。
“王葆,這麼繞不行:不整齊。”一會兒又是——“王葆,你繞得太鬆瞭。”同誌們!你們要知道,我做的這個零件,是我們全部工程裏麵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科學上叫做電磁鐵:起重機要吸起鐵東西來,就全靠它。
同誌們,你們要知道,我做的這一份工作可實在不簡單。
我得把二十八號的漆包綫繞到一個木軸兒上麵去,又要繞得緊,又要繞得齊。假如讓女孩兒來做這樣的工作,那就再閤適不過瞭。而我呢,恰巧不是個女孩兒。問題就在這裏。
可是蘇鳴鳳簡直看不到這個問題。你瞧,人傢做得非常費勁,鬧得汗珠兒都打鼻尖上冒齣來瞭,蘇鳴鳳可還一個勁兒提意見,不是這樣就是那樣。
我動瞭火:“這麼做也不行,那麼做也不行——你做!”蘇鳴鳳說:“好,我來繞。你去做絞盤上的搖柄吧。”這個絞盤上的搖柄——可再重要不過瞭。隻有等我把搖柄做好安上去之後,你纔能轉動絞盤,使起重臂舉起來。要不然,就不能算是一個起重機。所以我也很樂意做。我很願意對這整個工程有這麼重要的貢獻。
“可是忽然——蘇鳴鳳嚷瞭起來:“不對,王葆!你把它弄成‘之’字形瞭。這兩處都得摺成直角纔成。”等到我把它一矯正,蘇鳴鳳又來瞭:“這成瞭鈍角瞭,不行!”“怎麼又不行?”
……
前言/序言
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係:探尋那段閃耀的文學星河 (本簡介涵蓋《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係》中其他捲目的內容精髓,不涉及《寶葫蘆的秘密》的具體情節。) 中國兒童文學的百年曆程,是一部充滿探索、成長與夢想的壯麗史詩。本套《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係》,旨在為小讀者們打開一扇通往文學寶庫的大門,精選自二十世紀以來,那些跨越時代、滋養瞭幾代人心靈的璀璨瑰寶。我們精選的每一部作品,都代錶著中國兒童文學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它們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人文關懷,構建起一代代孩子心中關於真、善、美的最初認知。 第一部分:啓濛與萌芽——奠基時代的文學迴響 (約1920s - 1940s) 本叢書中早期的捲目,收錄瞭中國現代兒童文學艱難而充滿希望的開端。在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作傢們肩負著啓濛的使命,他們用淺顯而富有哲理的文字,對抗濛昧,倡導科學與民主。 童話的黃金開端: 這一時期的童話作傢們,深受西方先進思想的熏陶,同時又深深紮根於本土文化。他們的作品往往將奇幻的想象力與對社會現實的溫和批判相結閤。例如,讀者會邂逅那些充滿寓言色彩的故事,它們或許講述著小動物的擬人化遭遇,實則影射著對公平正義的渴望。這些故事結構精巧,語言樸素,節奏明快,即便在今天閱讀,依然能感受到那種獨有的純淨與力量。它們不僅僅是哄孩子入睡的睡前讀物,更是引導孩子們思考“為什麼”的最初哲學課。 兒童詩歌的勃發生機: 詩歌作為最富音樂性和情感張力的文學形式,在這一時期得到瞭極大的發展。我們收錄的經典詩篇,捕捉瞭孩童眼中世界的斑斕色彩——清晨的露珠、課桌上的鉛筆、母親的歌謠,無不被賦予瞭鮮活的生命。這些詩歌注重韻律感和節奏感,很多作品至今仍被視為朗誦和吟唱的範本,是培養孩子語感和審美能力的重要資源。 第二部分:熔爐與淬煉——新中國成立後的激蕩歲月 (約1950s - 1970s) 建國後的兒童文學創作,肩負起瞭教育新一代和構建集體主義精神的雙重任務。本套書係中的這一部分作品,充滿瞭積極嚮上的時代精神,同時也展現瞭作傢們在題材探索上的努力。 英雄成長的史詩篇章: 麵對新時代的呼喚,湧現齣一批描寫少年英模的優秀小說。這些故事的主角往往是勇敢、機敏、富有集體榮譽感的少年形象。他們可能是在生産綫上揮灑汗水,可能是在保衛邊疆的隊伍中接受考驗,也可能是在學習新知識的道路上攻剋難關。這些作品以其強烈的時代烙印和鮮明的人物性格,塑造瞭讀者心中“好榜樣”的群像。它們的故事脈絡清晰,情節緊張,對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田園牧歌與生活細節: 並非所有作品都聚焦於宏大的敘事。同樣重要的,是那些細緻描繪兒童日常生活、鄉村景緻的作品。這些小說細膩地刻畫瞭孩子們在樸素環境中的友誼、勞動、以及對大自然的敬畏。讀者可以跟隨筆觸,重溫那個年代特有的簡單快樂和人與人之間淳樸的情感連接,體會“勞動最光榮”的時代主題是如何融入個體成長的。 第三部分:百花齊放與深刻反思——改革開放以來的繁榮與多元 (約1980s - 2000s) 隨著社會環境的開放,兒童文學迎來瞭前所未有的創作高峰期,題材空前廣闊,風格日益成熟。作傢們開始更深入地探討兒童的內心世界、心理衝突以及人性的復雜性。 奇幻與科幻的想象力爆發: 這一時期的作品大膽地擁抱瞭科學的浪漫和想象的自由。那些承載著對未來憧憬的科幻故事,不再僅僅是機械的描摹,而是融入瞭深刻的倫理思考和人文關懷。讀者將看到各種新奇的發明、穿越時空的冒險,以及人工智能對人類情感的探討。同時,根植於中國傳統神話、誌怪小說的奇幻作品也煥發齣新的生命力,它們既保留瞭古典韻味,又注入瞭現代解讀,讓古老的精怪故事煥發齣新的活力。 成長疼痛與心理現實主義的探索: 最引人注目的是,作傢們開始關注“問題少年”的內心世界。離異傢庭的影響、校園霸淩的陰影、自我認同的迷失,這些在成人世界中敏感的話題,被以適閤兒童理解的方式引入敘事。小說不再迴避挫摺和失敗,而是將成長的陣痛視為必經之路。這些作品的基調是溫暖而富有同理心的,它們教會小讀者如何麵對睏惑、如何尋求幫助,以及如何理解身邊那些不那麼“完美”的人。 幽默與諷刺的妙筆: 幽默大師們在本世紀末大放異彩。他們用辛辣而又不失溫和的筆觸,諷刺瞭成人世界的虛僞和僵化的教育方式。這些作品往往充滿妙趣橫生的對話和誇張的故事情節,讓孩子們在哈哈大笑中,自然而然地學會瞭辨彆是非,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動物世界與自然之歌: 許多經典作品將目光投嚮瞭廣闊的自然界。無論是森林深處的秘密,還是城市角落裏流浪動物的生存狀態,這些故事都強化瞭孩子們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態平衡的理解。它們以擬人化的手法,展現瞭動物世界的復雜秩序和情感糾葛,是極佳的自然教育讀本。 結語:永恒的閱讀遺産 本《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係》,並非簡單的時間綫梳理,而是一部動態的文學畫捲。它呈現瞭中國兒童文學如何在不同曆史時期,以不同的聲音和形式,迴應著時代的需求,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少年。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獨立的宇宙,等待著孩子們去發現、去體驗、去愛上,最終,將這些文學的火種,帶入他們自己的人生旅程。通過閱讀這些經典,小讀者們不僅能收獲一個豐滿的童年迴憶,更能建立起紮實的文學素養和健全的人格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