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传动数控技术

液压传动数控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吕扶才 著
图书标签:
  • 液压传动
  • 数控技术
  • 机械工程
  • 自动化
  • 工业控制
  • 液压系统
  • 数控系统
  • 制造技术
  • 机电一体化
  • 精密制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261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835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9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液压传动数控技术》编写内容的特点有:
  1.从生产实际出发,精选不同行业的实际生产例子来阐述数字液压的工作原理;
  2.介绍多种新的液压传动数控模式,扩大了液压传动的适用范围,使所述的液压传动系统得到简化,既提高了液压传动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又实现了编程操作,便于与计算机联网,大大提高了液压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符合当前工控自动化发展的方向;
  3.与常规液压传动回路相比,数字液压传动回路更为简单,可节省大量的液压元器件,降低了液压设备的制造成本;
  4.提高了液压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故障率和维护保养的工作量;
  5.提高了液压设备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使液压设备做到高效节能,符合当前提倡的绿色环保,低碳消耗的发展理念;
  6.所选液压元器件与市场紧密联系,可实现网上采购,选用液压元器件方便快捷;
  7.、结合网络技术的运用进行编写,说明相关液压编程软件的下载与使用;
  8.书中力求做到语言精练、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实用性强,注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为解决更多数控液压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9.毎章书后面均配以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方便学习者的练习与掌握。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十三章,其中一~八章是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部分,包括:液压传动概述、液压传动基础知识、液压油的性质及选用、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执行元件、液压控制元件、液压辅助元件、液压基本回路等内容。第九~十三章则是液压传动知识的应用部分,由数字液压阀、液压系统原理图的识读、步进伺服电机与运动控制、液压系统的数字化设计与改造、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等章节组成。
  本书的特色是将液压传动专业知识与数字自动化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为液压传动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为初学者的学习搭建了一个深入浅出的学习平台,使读者能较快、较好地深入学习,顺利地度过学习的困难阶段。
  本书的另一特色是编写手法新颖,图文并茂,通过对网络知识的运用,使数控知识的引入十分自然,贴近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书中某些见解为国内首次提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一体化、数控、等机械相关专业的教材,也适合成人高校相关专业使用,特别适合从事液压传动工作的人员使用,对公司、企业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液压传动概述1
第一节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图形符号1
第二节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2
第三节液压传动的特点3
一、液压传动系统的主要优点3
二、液压传动系统的主要缺点3
第四节液压传动的应用和发展4
习题一5

第二章液压传动基础知识7
第一节液压基本概念7
一、液体的密度7
二、液体的可压缩性7
三、液体的黏性和黏度8
第二节液体静力学10
一、液体的静压力及其特性10
二、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10
三、压力的表示方法及单位11
四、帕斯卡原理11
五、液体对固体壁面的作用力12
第三节液体流动力学12
一、基本概念13
二、流动状态和雷诺数13
三、连续性方程15
四、伯努利方程15
五、流动液体的压力损失17
六、小孔和缝隙的流量特性20
七、液压冲击及气穴现象24
习题二24

第三章液压油的性质及选用28
第一节液压油的主要物理性质28
一、液压油的相对密度28
二、液压油的可压缩性28
三、液压油的黏度28
四、压力对液压油黏度的影响29
五、温度对黏度的影响29
六、黏度指数30
七、其他特性30
第二节液压油的种类30
一、矿物类液压油30
二、合成类液压油30
三、含水液压液31
第三节液压油的选择31
一、对液压油的要求31
二、液压油的选用31
第四节液压油的污染与防治33
一、液压油被污染的原因33
二、油液污染的危害33
三、防止污染的措施34
习题三34

第四章液压动力元件36
第一节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36
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36
二、液压泵的性能参数36
第二节齿轮泵38
一、齿轮泵的工作原理39
二、齿轮泵的流量计算40
三、齿轮泵的典型结构41
第三节叶片泵42
一、叶片泵的工作原理42
二、叶片泵的流量计算44
三、叶片泵的典型结构44
第四节柱塞泵46
一、柱塞泵的工作原理46
二、轴向柱塞泵的流量计算46
三、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结构46
第五节螺杆泵47
一、螺杆泵的工作原理47
二、螺杆泵的流量计算47
三、螺杆泵的典型结构48
第六节液压泵的选用48
一、选用步骤48
二、一般情况下的选型48
习题四49

第五章液压执行元件51
第一节液压缸51
一、液压缸的类型及特点51
二、液压缸的基本参数52
三、液压缸活塞的理论推拉力及运动
速度53
四、液压缸的典型结构57
五、液压缸的结构设计58
六、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63
第二节液压马达68
一、液压马达的类型及特点68
二、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68
三、液压马达的主要性能参数71
四、液压马达与液压泵的异同73
习题五74

第六章液压控制元件77
第一节液压阀的分类与要求77
一、液压阀的分类77
二、液压阀的要求78
第二节方向控制阀78
一、单向阀78
二、换向阀80
第三节压力控制阀87
一、溢流阀87
二、顺序阀89
三、减压阀92
四、压力继电器94
第四节流量控制阀95
一、节流阀96
二、调速阀97
三、溢流节流阀98
四、分流�布�流阀98
第五节叠加阀101
一、单个叠加阀与单路叠加阀101
二、多路叠加阀102
三、叠加阀式液压系统的特点102
四、叠加阀的选型103
五、叠加阀的应用104
第六节二通插装阀104
一、插装阀的工作原理104
二、方向控制插装阀105
三、压力控制插装阀105
四、流量控制插装阀106
第七节电液伺服阀106
一、工作原理106
二、电液伺服阀的应用107
第八节电液比例阀108
一、电液比例溢流阀108
二、电液比例换向阀109
三、电液比例调速阀109
四、比例流量阀110
习题六110

第七章液压辅助元件113
第一节油管和管接头113
一、油管113
二、管接头114
第二节油箱115
一、油箱的功用115
二、油箱的分类及典型结构115
三、油箱的结构设计116
第三节热交换器117
一、冷却器117
二、加热器118
第四节过滤器118
一、过滤器的作用及性能118
二、过滤器的选用与安装121
第五节蓄能器122
一、蓄能器的功用122
二、蓄能器的类型和结构122
三、蓄能器容积的确定123
四、蓄能器的选用和安装125
习题七125

第八章液压基本回路126
第一节方向控制回路126
一、换向回路126
二、锁紧回路128
第二节压力控制回路128
一、调压回路129
二、减压回路129
三、增压回路130
四、保压回路131
五、卸荷回路132
六、平衡回路133
第三节速度控制回路133
一、调速回路133
二、快速运动回路142
三、速度换接回路144
第四节顺序控制回路145
一、行程控制的顺序动作回路145
二、压力控制的顺序动作回路146
第五节同步运动回路148
一、用机械连接的同步运动回路148
二、带补偿措施的串联液压缸同步运动
回路148
三、用调速阀的同步运动回路149
四、用分流阀的同步运动回路149
第六节多缸工作互不干涉回路149
习题八150

第九章数字液压阀153
第一节数字压力阀153
一、数字溢流阀153
二、数字减压阀159
第二节数字流量阀160
一、步进电机控制模式160
二、数字比例放大器控制模式161
第三节数字换向阀162
一、步进电机控制模式162
二、数字比例放大器控制模式164
第四节数字调速阀165
习题九166

第十章液压系统原理图的识读167
第一节液压系统的图形符号167
第二节液压系统中的电气符号190
第三节液压系统原理图的识读方法与
步骤196
一、液压系统原理图的识读方法196
二、液压系统原理图的识读步骤196
第四节典型液压系统原理图识读分析205
一、液压同步提升系统原理图的识读
分析205
二、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原理
图的识读分析211
三、TND360型机床液压系统原理图的
识读分析217
习题十224

第十一章步进伺服电机与运动控制226
第一节运动控制系统简介226
一、运动控制部分226
二、驱动部分226
三、运动控制的术语及动态指标226
第二节步进电机与伺服电机227
一、步进电机的分类227
二、混合式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与
结构227
三、步进电机的基本参数229
四、步进电机的特点230
五、步进电机的选型231
六、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234
第三节驱动器237
一、步进电机驱动器的分类237
二、驱动器的选用238
三、驱动器的接线与细分238
四、一体式步进电机驱动器244
五、一体式直线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简介246
第四节光栅尺247
一、光栅尺的功能特点247
二、光栅尺的分类247
三、光栅尺的结构248
四、光栅尺的工作原理248
五、光栅尺的连接249
第五节可编程控制器250
一、控制模式介绍250
二、PLC的组成256
三、PLC控制器的编程256
四、PMC控制器的编程271
五、PCC控制器的编程275
六、PPC控制器的编程275
七、CNC控制器的编程276
八、CAN总线控制器的编程283
习题十一287

第十二章液压系统的数字化设计与改造289
第一节单元数字液压回路分析289
一、数字可调溢流压力回路289
二、数字可调减压回路289
三、数字可调增压回路290
四、数字自保压回路290
五、数字换向锁紧回路290
六、数字平衡回路290
七、数字调速阀调速回路291
第二节数字液压系统的选配291
一、数字液压系统的配置形式291
二、数字液压系统用泵的特性参数293
三、几种典型液压泵的数控变量原理293
四、几种典型液压泵实物297
五、伺服电机与伺服驱动器实物298
六、伺服电机命名规则298
七、数字伺服系统的接线299
八、伺服驱动器规格300
第三节数字液压系统的设计301
一、设计任务的确立301
二、设计步骤301
三、设计示例301
第四节常规液压系统的数字化改造341
一、液压系统数字化改造的作用341
二、数字化改造的步骤341
三、液压系统数字化改造举例342
习题十二353

第十三章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355
第一节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355
一、简易故障诊断法355
二、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法356
三、其他分析方法356
第二节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356
一、系统噪声、振动大故障的排除
方法356
二、系统压力不正常的排除方法357
三、系统动作不正常故障的排除方法357
四、系统液压冲击大故障的排除方法358
五、系统油温过高故障的排除方法358
第三节液压动力元件常见故障与排除359
第四节液压控制元件常见故障与排除365
一、溢流阀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365
二、减压阀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367
三、顺序阀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368
四、流量阀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368
五、电液、电磁换向阀常见故障与
排除方法369
六、多路换向阀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371
七、液控单向阀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371
八、压力继电器(压力开关)常见
故障与排除方法372
第五节液压执行元件常见故障与排除372
一、液压马达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372
二、液压缸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373
第六节液压控制子系统的安装、调试
与故障处理376
一、液压控制子系统的安装与调试376
二、液压控制子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377
习题十三378

参考文献380











前言/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全面而深入地介绍机械制造领域的基础理论、核心工艺和关键技术,为读者构建一个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全书共分为十章,内容涵盖了从材料选用、零件设计到成形加工、装配调试等机械制造的全流程。 第一章 机械制造概述 本章将带领读者初步认识机械制造业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机械制造系统、制造过程、制造模式等基本概念的梳理,帮助读者建立宏观的认知框架。 第二章 材料基础 深入探讨机械零件常用的各种材料,包括黑色金属(如各种钢、铸铁)和有色金属(如铝合金、铜合金),以及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重点介绍这些材料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热处理工艺对性能的影响。同时,还将阐述材料的选择原则与方法,为后续的零件设计和工艺选择奠定基础。 第三章 零件设计基础 本章详细讲解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内容包括零件的强度设计、刚度设计、寿命设计、耐磨设计、防腐蚀设计等。重点介绍受力分析、应力集中、疲劳破坏等关键概念,并结合实例讲解常用零件(如轴、齿轮、联轴器、轴承等)的设计计算方法。此外,还将触及标准化与规范化设计的重要性。 第四章 金属切削原理 这是机械加工的核心章节。本章将深入剖析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基本现象,包括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工件表面质量等。详细介绍切削理论,如切削运动、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参数的选择原则。还将探讨不同切削方式(如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的原理与特点。 第五章 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基于切削原理,本章将介绍几种最常见的机械加工工艺。首先是车削加工,包括外圆车削、内圆车削、端面车削、螺纹车削等。其次是铣削加工,介绍平面铣削、成形铣削、沟槽铣削等。接着是钻削与镗削加工,以及磨削加工在提高零件精度和表面质量方面的作用。 第六章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 除了切削加工,金属塑性成形也是制造零件的重要手段。本章将介绍锻造、冲压、挤压、轧制等工艺。详细阐述这些工艺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并介绍相关的设备与模具。 第七章 特种加工工艺 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加工方法难以满足要求,特种加工技术应运而生。本章将介绍电火花加工(EDM)、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电化学加工(ECM)等,分析它们的加工原理、工艺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在精密制造中的作用。 第八章 焊接与连接技术 在本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金属工件之间的焊接与连接技术。介绍电弧焊、电阻焊、气体保护焊等常见焊接方法,分析其原理、工艺参数及应用。同时,还将介绍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等机械连接方式,以及粘接、铆接等非永久性连接技术。 第九章 测量与检验技术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测量与检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章将介绍各种测量仪器和方法,包括尺寸测量(如卡尺、千分尺)、形位公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等。还将介绍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以及常用的质量检验方法。 第十章 机械装配与调试 制造出的零件需要经过装配才能成为完整的机械产品。本章将介绍机械装配的基本原则、装配顺序、常用的装配工具和技术。同时,还将阐述机械产品的调试方法,包括空载试验、负载试验,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思路。 本书力求以清晰的逻辑、丰富的实例、严谨的理论,为广大从事机械制造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工程师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实用且权威的学习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所呈现的现代化视角所吸引,它完全颠覆了我对液压传动技术的刻板印象。我原以为这是一本介绍油缸、泵、阀等基础元件的书籍,但它却将“数控技术”这一前沿概念贯穿始终,让我看到了液压传动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书中对“伺服液压系统”的阐述,让我意识到液压传动并非只能实现粗放的动力输出,而是能够达到令人惊叹的精度和响应速度。我尤为欣赏作者对“数字比例控制”和“伺服控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的详细讲解。通过引入数控技术,液压系统能够实现对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甚至力矩的精确控制,这对于高精度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液压系统的闭环控制,从而对系统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调节,确保加工或运动的精确性。我从中学习到了,数控系统是如何通过指令信号来驱动液压执行元件,从而实现复杂的、预设的动作序列。而且,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工程案例分析,展示了液压传动与数控技术结合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范例,例如在数控铣削、数控车削以及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这些案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液压传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力”的传递,而是成为“智能”的执行者。

评分

我一直对机械制造领域的技术进步非常关注,而这本书所探讨的“液压传动”与“数控技术”的结合,无疑是当前制造业升级的核心方向之一。我非常惊喜地发现,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液压元件的基本原理,而是深入地阐述了如何将先进的数控技术应用于液压系统的设计、控制和优化。书中对“伺服液压系统”的讲解非常详实,我了解到,通过引入高精度编码器、伺服阀和高性能的运动控制器,液压系统能够实现令人惊叹的动态响应和定位精度。这对于需要执行复杂、高精度运动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自动化生产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数字液压”的理念印象深刻,它如何通过数字信号直接控制液压阀的开关和节流,从而实现对液压执行元件的精确控制,甚至可以模拟出非常复杂的控制特性。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数控系统如何通过采集传感器数据,实现液压系统的闭环控制,从而实时监测和调整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加工的精度和效率。我从中还学习到了,如何通过数控编程来控制液压系统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力度,从而实现复杂的自动化操作。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液压传动技术在数控时代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动力传输”,而是成为实现智能化、柔性化生产的关键执行部件。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液压传动技术在当今数控时代所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之前可能更多地将液压传动理解为一种提供强大动力的传输方式,而数控技术则更多地聚焦于机械臂的运动轨迹或者刀具的切削路径。然而,这本书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展现了液压传动如何成为数控系统实现复杂运动和高精度加工的关键执行单元。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闭环控制”的讲解,它如何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液压系统的运行数据,例如压力、流量、位置等,然后将这些数据反馈给数控系统,再由数控系统根据预设的程序和算法,对液压阀门进行精确的调节,从而实现对执行元件(如液压缸、液压马达)的精确控制。这种“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模式,让液压系统不再是简单的“听指令”的角色,而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智能响应”。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工程实例,例如在数控机床上,如何利用液压伺服系统实现对刀具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的精准控制,以获得最佳的加工表面质量;或者在机器人领域,液压驱动的关节如何实现平稳、有力且精确的运动,完成复杂的装配或搬运任务。这些案例都充分说明了液压传动与数控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够极大地提升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远远超出了我对“液压传动”这个传统领域的固有认知。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充斥着各种阀门、油缸、泵的参数和工作原理,最多也就是介绍一下如何进行基本的系统设计和故障诊断。然而,当我翻开它,才发现它真正触及的是“数控技术”与“液压传动”之间那令人兴奋的融合之处。书中有大量关于如何将高级的微处理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及伺服控制器巧妙地集成到液压系统中进行精密控制的案例。书中对不同类型编码器、传感器如何实时监测液压参数(如压力、流量、位置、速度)并将其反馈给数控系统,从而实现闭环控制的描述,简直是教科书般的范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数字液压”概念的探讨印象深刻,作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如何用数字信号来精确控制液压执行元件的动作,甚至能够实现一些传统液压系统难以企及的柔性化和智能化。这种由数据驱动的液压控制,不仅提升了加工精度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它为实现复杂的、多自由度的运动轨迹控制提供了可能。书中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编写数控程序来控制液压系统的动态响应,例如加速度、减速度、甚至是震动抑制。这让我看到了未来制造业的巨大潜力,也让我对如何将我现有的液压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实际应用中的挑战,比如传感器噪声的处理、控制算法的优化、以及系统稳定性分析等,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和方法。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液压传动不再是停留在“搬运”和“推拉”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智能调度”和“精准塑形”的高度,这无疑是一种思维上的飞跃。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迪,是关于液压传动如何与现代科技“对话”的。我原本以为,液压传动技术相对传统,可能更多地关注机械结构和流体动力学。然而,这本书却将它置于“数控技术”这一现代工业的核心框架之下,让我看到了液压传动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书中对“伺服液压系统”的阐述,让我大开眼界。我了解到,通过与先进的数控系统(如PLC、运动控制器)的结合,液压系统能够实现前所未有的精度和动态响应。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数字伺服阀”的讲解,它如何能够以极快的响应速度和极高的分辨率来精确调节液压油的流量和压力,从而实现对执行元件(如液压缸)运动的毫秒级控制。这对于需要高精度、高动态性能的数控机床、机器人以及自动化生产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数控系统如何通过实时采集传感器数据,对液压系统进行闭环控制,从而实现对加工参数的精确调整和对运动轨迹的精准引导。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通过数控编程来设定液压系统的运动模式,例如速度、加速度、甚至力矩的控制,从而实现复杂的自动化操作。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液压传动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领域,而是成为实现智能化、高精度制造不可或缺的关键执行单元。

评分

我之前对于数控技术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认为它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驱动力,但总觉得它与我熟悉的机械领域,尤其是那些需要强大动力的液压系统,似乎存在一定的隔阂。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将这两者巧妙地连接在了一起。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并没有将两者割裂开来,而是将它们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来阐述。书中对伺服液压系统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剖析,特别是关于如何利用高速、高精度的伺服液压缸配合先进的运动控制器,实现工件的高精度定位和复杂轮廓的加工。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数字伺服阀”的介绍,它如何能够以极快的响应速度和极高的分辨率来精确调节液压油的流量和压力,从而实现对执行元件运动的毫秒级控制。这种精细的控制能力,让我看到了液压系统在精密制造领域,例如航空航天、半导体设备等行业,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书中还讨论了如何通过多轴联动控制来实现复杂曲面的加工,液压系统在这种场景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同时又需要被数控系统精确地引导。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根据具体的加工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控策略和液压元件,并进行协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加工效果。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在理解数控技术如何赋能液压传动时,感到格外清晰和透彻。它打破了我对液压系统只能实现粗放式控制的刻板印象,让我认识到液压传动在数控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智能化的阶段。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液压传动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我想象中那种只依靠机械结构和简单液压元件的传统领域,而是与尖端的数控技术深度结合,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数字液压”的理念所吸引。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微处理器和先进的数字控制算法,来精确地控制液压系统的运行。例如,通过对数字信号的直接控制,可以实现对液压泵的流量和压力的精确调节,甚至可以模拟传统模拟控制系统的特性,并且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书中对“液压伺服系统”的讲解尤为深入,我了解到,通过集成高精度编码器、伺服阀和高性能控制器,液压系统可以实现比许多机械传动系统更为优越的动态响应和定位精度。这对于需要高精度运动的数控设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书中还探讨了如何利用数控系统来优化液压系统的能效,例如通过智能控制算法,根据实际负载需求来调整液压输出,避免能量的浪费。这一点对于当前追求绿色制造和节能减排的工业发展趋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还可以看到,书中对于如何将液压系统集成到更复杂的自动化生产线上的讨论,它如何与PLC、HMI(人机界面)等设备协同工作,共同完成生产任务。这种整体性的视角,让我对液压技术在未来工业自动化中的地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液压传动与数控技术融合的新世界的大门。我原本以为,液压系统只是提供动力的“肌肉”,而数控技术是控制“大脑”。然而,这本书却深入地阐述了它们之间如何形成一个高度协同、智能化的有机整体。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数字液压”的探讨,它如何通过数字信号而非传统的模拟信号来精确地控制液压阀的开度、液压泵的排量,从而实现对液压执行元件(如液压缸)的精细化控制。书中对“伺服液压系统”的剖析让我印象深刻,它如何利用高性能的伺服阀、比例阀以及先进的运动控制器,实现液压缸的快速、精确的定位以及平稳的运动轨迹控制。这让我看到了液压系统在高性能数控机床上,实现复杂曲面加工和高精度定位的强大能力。书中还深入讲解了如何通过数控系统来优化液压系统的能效,例如利用先进的控制策略,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动态调整液压输出,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损耗。这一点对于当前注重节能环保的工业界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从中还了解到,数控技术如何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液压传动在数控时代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而是成为实现高智能化、高精度装备的核心组成部分。

评分

对于我这个在现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工人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更新了我对液压传动的许多认知。我原本以为它只是关于如何连接管道、更换密封件、以及调整一些基本参数。然而,这本书却带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一个由“智能”和“数据”主导的液压世界。书中关于“液压伺服系统”的讲解,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伺服系统是电机的专属,没想到液压系统也能实现如此高的动态响应和精度。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比例方向控制阀、伺服阀等关键部件,配合PLC或专用的运动控制器,来精确控制液压缸的位移、速度和力。我尤其对书中关于“PID控制算法”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它如何通过不断地调整输出信号,来修正系统的误差,从而实现对液压执行元件的精确控制。这种通过反馈和校正来实现精细调节的思路,让我联想到许多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操作。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更高级的控制策略,比如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这些技术在提高液压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液压缸,在数控技术的加持下,也能实现出乎意料的复杂动作。书中还有关于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的部分,结合了数控系统的监控能力,能够提前预警潜在的故障,大大减少了停机时间。这对于我们一线操作人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让工作变得更省心、更高效。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是为那些希望深入了解现代制造业核心技术的人们量身定制的。我之前对液压传动技术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认为它主要用于提供强大的驱动力。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将“数控技术”这一前沿概念与液压传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更加智能化、精密化的液压世界。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液压伺服系统”的详尽阐述所吸引。我了解到,通过引入高精度的编码器、比例阀、伺服阀以及先进的运动控制器,液压系统能够实现比以往更加快速、精确的运动控制,甚至能够达到微米级的定位精度。这对于现代高精度数控机床、半导体制造设备以及航空航天领域中的精密装配至关重要。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数字液压”的概念,它如何利用微处理器和数字控制算法,直接控制液压元件的动作,从而实现更灵活、更智能的控制策略。我从中学习到了,数控系统是如何通过对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实现对液压系统的闭环控制,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而且,作者并没有回避实际应用中的难点,例如如何处理传感器噪声、如何优化控制算法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等,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液压传动技术在数控时代所拥有的巨大发展潜力,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动力源”,而是成为实现智能化、高精度制造的关键执行部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