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錶麵活性劑和界麵現象》是國際知名的膠體與界麵化學領域的經典著作,Rosen教授的大作,在國際、甚至國內學術界影響很深。圖書集基礎理論和實際應用為一書,注重錶麵活性劑的相關理論在工業應用中的應用探討,同時內容新穎,把近些年新齣現的一些研究熱點,如納米應用,分子模擬,生物領域的應用等等。
內容簡介
《錶麵活性劑和界麵現象》是錶麵活性劑領域國際公認的知名專傢Rosen和Kunjappu教授的經典著作,目前已齣版瞭第四版。《錶麵活性劑和界麵現象》不僅對於錶麵活性劑研究的發展和相關文獻有著廣泛的涉獵和整理,而且對涉及的內容進行瞭科學的分類和總結,是理解和應用錶麵活性劑最新信息的強有力的工具。全書共分15章。其中第1~5章主要介紹基礎和經典的錶麵活性劑及界麵化學的內容。第6~10章涉及與實際應用密切相關的基本內容,包括錶麵活性劑在濕潤、起泡、消泡、乳化、聚集、分散、洗滌等領域中發揮的作用。第11章討論錶麵活性劑二元混閤體係的分子間相互作用與協同效應。第12~15章主要包括雙子錶麵活性劑、錶麵活性劑在生物領域的應用、錶麵活性劑在納米領域的應用以及錶麵活性劑與分子模擬等內容。
《錶麵活性劑和界麵現象》適閤化學、生物學、食品科學以及使用錶麵活性劑的行業如日化、紡織,醫藥、農藥、選礦、采油、金屬加工等領域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研究生、科研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M.J.Rosen,教授是膠體與界麵化學領域的知名學者。
崔正剛,江南大學,教授,崔正剛,男,1958年4月齣生,留英博士,兩次國傢公派齣國訪問學者。目前為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嚮為膠體和錶麵活性劑,感興趣的研究領域包括錶麵活性劑相互作用,三次采油用錶麵活性劑,乳狀液和微乳液,納米顆粒錶麵活性劑等。已在SCI刊物和國內核心期刊上發錶論文60餘篇,主編、參編和主持編著、譯著5部,並多次參加國際會議交流。參與過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多項與企業的閤作項目。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錶麵活性劑的典型特徵
1.1 界麵現象和錶麵活性劑變得重要的條件
1.2 錶麵活性劑的一般結構特徵和行為
1.2.1 電荷類型的一般用途
1.2.2 疏水性基團性質的一般影響
1.3 錶麵活性劑的環境影響
1.3.1 錶麵活性劑的生物降解性
1.3.2 錶麵活性劑的毒性和皮膚刺激性
1.4 商品錶麵活性劑的典型特徵和用途
1.4.1 陰離子型錶麵活性劑
1.4.2 陽離子錶麵活性劑
1.4.3 非離子錶麵活性劑
1.4.4 兩性離子錶麵活性劑
1.4.5 基於可再生原料的新型錶麵活性劑
1.5 一些有用的一般法則
1.6 錶麵活性劑文獻的電子檢索
參考文獻
問題
第2章 錶麵活性劑在界麵的吸附:雙電層
2.1 雙電層
2.2 固-液界麵的吸附
2.2.1 吸附和聚集的機理
2.2.2 吸附等溫綫
2.2.3 自水溶液中吸附到強荷電吸附劑錶麵
2.2.4 自水溶液吸附到非極性、疏水性吸附劑錶麵
2.2.5 自水溶液中吸附到無強荷電位的極性吸附劑錶麵
2.2.6 吸附對固體吸附劑錶麵性質的影響
2.2.7 自非水溶液的吸附
2.2.8 固體比錶麵積的測定
2.3 液-氣(L/G)和液-液(L/L)界麵上的吸附
2.3.1 Gibbs吸附公式
2.3.2 利用Gibbs方程計算界麵上的錶麵活性劑濃度和每個分子的麵積
2.3.3 L/G和L/L界麵上的吸附效能
2.3.4 Szyszkowski方程、Langmuir方程和Frumkin方程
2.3.5 在L/G和L/L界麵的吸附效率
2.3.6 在L/G和L/L界麵的吸附熱力學參數計算
2.3.7 二元錶麵活性劑混閤物的吸附
參考文獻
問題
第3章 錶麵活性劑膠束的形成
3.1 臨界膠束濃度(CMC)
3.2 膠束的結構和形狀
3.2.1 堆積參數
3.2.2 錶麵活性劑的結構和膠束形狀
3.2.3 液晶
3.2.4 錶麵活性劑溶液的流變性
3.3 膠束的聚集數
3.4 影響水溶液中CMC值的因素
3.4.1 錶麵活性劑的結構
3.4.2 電解質
3.4.3 有機添加劑
3.4.4 第二個液相的存在
3.4.5 溫度
3.5 水溶液中的膠束化作用與在水/空氣和水/烴界麵上的吸附
3.5.1 CMC/C20比值
3.6 非水介質中的CMC
3.7 基於理論的CMC方程
3.8 膠束化熱力學參數
3.9 二元錶麵活性劑混閤膠束的形成
參考文獻
問題
第4章 錶麵活性劑溶液的增溶作用:膠束催化
4.1 水介質中的增溶
4.1.1 增溶位置
4.1.2 決定增溶程度的因素
4.1.3 增溶率
4.2 非水溶劑中的增溶
4.2.1 二次增溶
4.3 增溶作用的一些影響
4.3.1 對膠束結構的影響
4.3.2 非離子型錶麵活性劑水溶液中濁點的變化
4.3.3 降低CMC值
4.3.4 增溶作用的各種效應
4.4 膠束催化
參考文獻
問題
第5章 錶麵活性劑降低錶麵和界麵張力
5.1 錶麵張力降低的效率
5.2 降低錶麵張力的效能
5.2.1 Krafft點
5.2.2 界麵參數和化學結構影響
5.3 液-液界麵張力降低
5.3.1 超低界麵張力
5.4 動態錶麵張力降低
5.4.1 動態區域
5.4.2 錶麵活性劑的錶觀擴散係數
參考文獻
問題
第6章 潤濕及錶麵活性劑對潤濕的影響
6.1 潤濕平衡
6.1.1 鋪展潤濕
6.1.2 沾濕
6.1.3 浸濕
6.1.4 吸附和潤濕
6.2 錶麵活性劑對潤濕的影響
6.2.1 一般考慮
6.2.2 硬錶麵的(平衡)潤濕
6.2.3 紡織品(非平衡)潤濕
6.2.4 添加劑的影響
6.3 錶麵活性劑混閤物的協同潤濕作用
6.4 超級鋪展(超級潤濕)
參考文獻
問題
第7章 錶麵活性劑水溶液的發泡和消泡
7.1 膜彈性理論
7.2 決定泡沫持久性的因素
7.2.1 薄層中的排液
7.2.2 氣體通過薄層的擴散
7.2.3 錶麵黏度
7.2.4 雙電層的存在與厚度
7.3 錶麵活性劑的化學結構與水溶液發泡性的關係
7.3.1 作為發泡劑的發泡效率
7.3.2 作為發泡劑的發泡效能
7.3.3 低泡錶麵活性劑
7.4 有機泡沫穩定劑
7.5 消泡
7.6 細微顆粒分散液的發泡性能
7.7 有機介質中的發泡和消泡
參考文獻
問題
第8章 錶麵活性劑的乳化作用
8.1 普通乳液
8.1.1 乳狀液的形成
8.1.2 決定乳狀液穩定性的因素
8.1.3 相轉變
8.1.4 多重乳狀液
8.1.5 乳狀液類型的理論
8.2 微乳液
8.3 納米乳狀液
8.4 用作乳化劑的錶麵活性劑的選擇
8.4.1 親水-親油平衡(HLB)法
8.4.2 相轉變(PIT)方法
8.4.3 親水親油偏差法(HLD法)
8.5 破乳
參考文獻
問題
第9章 錶麵活性劑對固體在液體介質中的分散和聚集作用
9.1 粒子間作用力
9.1.1 軟(靜電)作用力和範德華力:DLVO理論
9.1.2 位阻作用力
9.2 錶麵活性劑在分散過程中的作用
9.2.1 粉末的潤濕
9.2.2 粒子團簇的解聚或破碎
9.2.3 防止再聚集
9.3 錶麵活性劑引起的分散固體的凝聚或絮凝
9.3.1 分散粒子Stern層電勢的中和或降低
9.3.2 橋接
9.3.3 可逆絮凝
9.4 錶麵活性劑化學結構與分散性能的關係
9.4.1 水分散液
9.4.2 非水分散液
9.4.3 新型分散劑的設計
參考文獻
問題
第10章 錶麵活性劑對去汙作用的影響
10.1 清潔過程的機理
10.1.1 從底物上去除汙垢
10.1.2 汙垢在洗滌液中的懸浮和防止再沉積
10.1.3 皮膚刺激性
10.1.4 乾洗
10.2 水硬度的影響
10.2.1 助劑
10.2.2 鈣皂分散劑(LSDA)
10.3 織物柔軟劑
10.4 錶麵活性劑的化學結構與去汙力的關係
10.4.1 汙垢和底物的影響
10.4.2 錶麵活性劑親油基的影響
10.4.3 錶麵活性劑親水基的影響
10.4.4 乾洗
10.5 洗滌劑配方中的生物錶麵活性劑和酶
10.6 納米洗滌劑
參考文獻
問題
第11章 二元混閤錶麵活性劑的分子相互作用和協同效應
11.1 分子間相互作用參數的測定
11.1.1 使用方程11.1 ~方程11.4 的注意事項
11.2 錶麵活性劑的化學結構和分子環境對分子間相互作用參數的影響
11.3 産生協同效應的條件
11.3.1 降低錶麵張力或界麵張力的效率方麵的協同效應或對抗效應(負協同效應)
11.3.2 水介質中混閤膠束形成的協同效應或對抗效應
11.3.3 錶麵(或界麵)張力降低的效能方麵的協同效應或對抗(負協同效應)效應
11.3.4 選擇錶麵活性劑組閤以獲得最佳界麵性質
11.4 基本錶麵性質方麵的協同效應與錶麵活性劑應用性能方麵的協同效應之間的關係
參考文獻
問題
第12章 雙子錶麵活性劑
12.1 基本性質
12.2 與其他錶麵活性劑的相互作用
12.3 應用性能
參考文獻
問題
第13章 生物學中的錶麵活性劑
13.1 生物錶麵活性劑及其應用領域
13.2 細胞膜
13.3 錶麵活性劑與胞溶作用
13.4 蛋白質變性和與錶麵活性劑的電泳
13.5 肺錶麵活性物質
13.6 生物技術中的錶麵活性劑
13.6.1 采礦工程
13.6.2 發酵
13.6.3 酶法脫墨
13.6.4 三次采油以及生物除油
13.6.5 錶麵活性劑介質中的酶活性
13.6.6 生物反應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
13.6.7 土壤修復
13.6.8 汙水淨化
13.6.9 園藝學中的錶麵活性劑
13.6.1 0 囊泡操縱
13.6.1 1 遺傳工程和基因治療
參考文獻
問題
第14章 納米技術中的錶麵活性劑
14.1 納米狀態的特殊效應
14.2 錶麵活性劑在製備納米結構材料中的作用
14.2.1 自下而上法
14.2.2 自上而下法
14.3 錶麵活性劑與納米技術的應用
14.3.1 納米發動機
14.3.2 其他納米器件
14.3.3 藥物傳遞
14.3.4 控製納米材料的結構
14.3.5 納米管
14.3.6 納米洗滌劑
14.3.7 生命起源中的錶麵活性劑納米自組裝體
參考文獻
問題
第15章 錶麵活性劑與分子模擬
15.1 分子力學方法
15.1.1 來自實驗的參數化
15.1.2 FF方法的分類
15.2 量子力學方法
15.2.1 對電子問題的應用
15.2.2 HP描述
15.2.3 最小和較大的基集
15.2.4 電子相關方法
15.2.5 密度泛函理論(DFT)
15.3 能量最小法
15.4 計算機模擬方法
15.5 錶麵活性劑體係
15.6 五個被選體係
15.6.1 液體中的聚集(ⅰ)
15.6.2 液體中的聚集(ⅱ)
15.6.3 液-液和液-氣界麵
15.6.4 固-液界麵
15.6.5 固-液界麵以及在液體中的聚集
15.7 代錶性分子模擬研究概要
參考文獻
問題
習題解答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本介紹高分子化學與工程領域的書籍簡介,內容詳實,不涉及您提到的《錶麵活性劑與界麵現象》一書: 聚閤物科學與工程導論:從分子結構到宏觀應用 本書聚焦於高分子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前沿知識與核心原理,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涵蓋聚閤物的閤成、結構、性質以及工程應用等方麵。本書內容緊密結閤現代化學與材料科學的發展,強調理論基礎與實際應用的有機統一。 第一部分:高分子化學基礎與閤成策略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高分子化閤物的基本概念及其結構特徵。首先,詳細闡述瞭單體的種類、聚閤反應的類型(如加成聚閤、縮聚、開環聚閤等)以及不同聚閤機理下的反應動力學。我們著重分析瞭自由基聚閤、離子聚閤(陰離子與陽離子)和配位聚閤的特點、活性中心的控製方法以及對聚閤物分子量分布的影響。 精確控製分子量與結構: 書中對活性/可控自由基聚閤(CRP)技術進行瞭詳盡的介紹,包括原子轉移自由基聚閤(ATRP)、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聚閤(RAFT)以及氮氧自由基聚閤(NMP)。這些先進的聚閤技術是實現結構精確設計的基石,本書詳細剖析瞭其反應機理、催化劑體係的選擇以及如何通過這些方法構建復雜的聚閤物拓撲結構,如嵌段共聚物、星形聚閤物和接枝共聚物。 縮聚與逐步聚閤: 針對縮聚反應,本書係統梳理瞭聚酯、聚酰胺、聚氨酯和環氧樹脂等重要熱固性及熱塑性材料的閤成路徑。特彆強調瞭反應計量比、催化劑選擇對聚閤度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後處理技術優化材料性能。 生物基與綠色聚閤物: 順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本書闢章節專門介紹從可再生資源中獲取的單體,如乳酸、己二胺等,及其對應的生物降解性聚閤物(如聚乳酸PLA、聚羥基脂肪酸酯PHA)的閤成與性能評估。 第二部分:高分子結構與性能的關聯 高分子的獨特性能源於其長鏈結構和復雜的聚集態。本部分緻力於揭示分子結構與宏觀性能之間的內在聯係。 分子量與粘彈性: 詳細討論瞭高分子溶液的特性粘度、凝膠滲透色譜(GPC)分析方法,以及分子量對機械性能的決定性影響。粘彈性理論是理解高分子流變行為的核心,書中引入瞭經典的Maxwell模型、Voigt模型以及更復雜的Prony級數模型,用於描述聚閤物在不同時間尺度下的應力鬆弛與蠕變行為。 聚集態結構與熱性能: 針對結晶聚閤物,本書闡釋瞭結晶度、晶體形態(球晶、片晶)的形成過程,並利用差示掃描量度法(DSC)和熱重分析(TGA)來確定玻璃化轉變溫度(Tg)、熔點(Tm)以及熱分解行為。非晶態聚閤物的亞穩態行為和自由體積理論也被深入探討。 機械性能與形變: 深入分析瞭聚閤物的拉伸、壓縮、彎麯和衝擊性能。彈性模量、屈服強度和韌性是關鍵指標,本書結閤分子鏈段運動和微觀結構變化,解釋瞭取嚮(拉伸誘導的分子鏈排列)對材料拉伸強度的提升機製。對於縴維增強復閤材料,則著重分析瞭界麵結閤強度對整體力學性能的貢獻。 電學與光學性質: 探討瞭聚閤物的介電常數、電導率以及壓電/鐵電行為。在光學方麵,聚焦於透明聚閤物的摺射率、雙摺射現象以及液晶聚閤物的光學各嚮異性。 第三部分:功能化高分子與先進材料設計 現代高分子科學的重點在於“定製化”功能。本部分集中介紹如何通過結構修飾和界麵工程來賦予聚閤物特定的功能。 共聚物與拓撲結構設計: 詳細分析瞭無規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的相分離行為。特彆關注嵌段共聚物在自組裝過程中形成的納米結構(如圓柱、層狀、雙連續結構),這些結構是製備高性能膜材料和納米模闆的關鍵。 交聯網絡與彈性體: 闡述瞭化學交聯(硫化、加成)和物理交聯(離子交聯、氫鍵網絡)的原理。對於橡膠彈性體,書中詳盡介紹瞭統計彈性理論,用以描述大變形下的應力應變關係,並分析瞭填充劑(如炭黑、二氧化矽)對橡膠網絡性能的增強作用。 高分子凝膠與水凝膠: 凝膠作為一類特殊的軟物質,因其高含水量和生物相容性受到廣泛關注。本書係統介紹瞭凝膠的溶脹平衡、平衡溶脹度的計算、機械響應(如剪切變稀、自修復)以及藥物緩釋體係中的應用。 導電與智能聚閤物: 介紹瞭共軛聚閤物的製備及其在有機電子學中的應用,如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s)和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此外,對熱敏、光敏或pH響應性的形狀記憶聚閤物和智能水凝膠的響應機製進行瞭深入剖析。 第四部分:高分子加工與工程應用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最終體現在其加工成型和實際應用中。本部分側重於將基礎科學轉化為工程實踐。 高分子加工技術: 係統介紹瞭擠齣、注射成型、壓延、吹塑和反應注射成型(RIM)等核心加工工藝。重點分析瞭聚閤物熔體在模具流動過程中的非牛頓流變特性、剪切熱效應以及如何通過工藝參數控製最終産品的內部應力和錶麵質量。 聚閤物復閤材料: 詳細討論瞭縴維增強(玻璃縴維、碳縴維)和顆粒增強(無機填料、納米粒子)復閤材料的界麵優化、力學性能預測模型(如混閤法則、Halpin-Tsai方程)以及製造缺陷(孔隙率)對強度的影響。 材料的耐久性與老化: 探究瞭聚閤物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麵臨的環境挑戰,包括熱氧化老化、光降解(紫外綫照射)和溶脹腐蝕。書中提供瞭針對性的穩定劑和抗氧化劑選擇策略,以延長材料的使用壽命。 前沿應用領域: 最後,本書簡要概述瞭高分子在生物醫學工程(如組織工程支架、藥物載體)、高端封裝材料以及增材製造(3D打印)中的最新進展,強調瞭材料科學與多學科交叉融閤的重要性。 本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從分子設計到工程實現的完整鏈條,適閤高分子專業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從事相關材料研發與生産的工程師和科研人員作為深入學習和參考的專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