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离子液体

类离子液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贾永忠 编
图书标签:
  • 离子液体
  • 绿色化学
  • 物理化学
  • 材料科学
  • 催化
  • 电化学
  • 有机化学
  • 化学工程
  • 功能材料
  • 新型溶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206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481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类离子液体》首次明确了类离子液体的定义及分类。类离子液体是一类新型的绿色溶剂,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等特性。目前,类离子液体在分离过程、化学反应、功能材料和电化学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并已引起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广泛重视。
  《类离子液体》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在类离子液体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本书涵盖了类离子液体研究所涉及的定义、分类、理论、实验、计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和知识,通过本书可以较全面地了解类离子液体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同时本书中总结了该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使读者能及时了解和把握类离子液体发展的科学前沿,通过《类离子液体》还可以了解类离子液体的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希望本书能够对类离子液体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内容简介

  绿色溶剂是近年来绿色化学研究的热点。《类离子液体》以类离子液体和绿色化学的前沿研究为主线,在类离子液体的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在类离子液体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类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催化与分离、材料制备有机合成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类离子液体》是一部全面介绍类离子液体的最新研究专著,内容新颖、资料翔实,具有较强的学术和科研指导意义。
  《类离子液体》可供化学、化工、材料、能源、环境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贾永忠,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在法国Laboratoire des Agrégats Moléculaires et Matériaux Inorganiques, UMR 5072 CNRS 做博士后和高级访问学者。曾荣获中科院院长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中科院兰州分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柳大纲优秀青年科技奖、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06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授予“西部之光”优秀学者称号。
  现为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党支部书记,863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固态离子学学会理事、中小企业融资项目评审咨询专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专家顾问、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专家、青海省重大灾害应急救援技术专家。现从事盐湖丰产元素无机化工和材料科学研究。

目录

第1章 类离子液体的定义、分类及制备
1.1 概述
1.1.1 类离子液体的定义
1.1.2 类离子液体的发展史
1.2 类离子液体的分类
1.2.1 氢键供体类类离子液体
1.2.2 水合盐类类离子液体
1.3 类离子液体的制备
1.3.1 离子液体的制备
1.3.2 类离子液体的制备
参考文献

第2章 类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2.1 概述
2.1.1 类离子液体物理性质
2.1.2 类离子液体化学性质
2.1.3 类离子液体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论预测
2.2 典型类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2.2.1 氢键供体类类离子液体
2.2.2 水合盐类类离子液体
参考文献

第3章 类离子液体结构的表征和解析
3.1 类离子液体结构表征手段
3.1.1 核磁共振
3.1.2 红外光谱
3.1.3 质谱
3.1.4 紫外�部杉�吸收光谱
3.1.5 拉曼光谱
3.1.6 X射线衍射
3.1.7 同步辐射
3.1.8 电化学法
3.1.9 热重分析法
3.2 典型类离子液体结构解析
3.2.1 六水氯化铬�猜然�胆碱类离子液体结构
3.2.2 六水氯化镁�猜然�胆碱类离子液体结构
3.2.3 甘油�猜然�胆碱类离子液体结构
3.2.4 尿素�猜然�胆碱类离子液体结构
3.2.5 氯化镁�惨叶�醇�猜然�胆碱类离子液体结构
3.2.6 氯化镁�材蛩鬲猜然�胆碱类离子液体结构
3.2.7 二水氯化铜�猜然�胆碱类离子液体结构
3.2.8 六水氯化镍�材蛩�/乙二醇�猜然�胆碱类离子液体结构
3.2.9 二水草酸�猜然�胆碱类离子液体结构
参考文献

第4章 类离子液体在电沉积中的应用
4.1 类离子液体中金属单质的电沉积
4.1.1 金属铬的电沉积
4.1.2 金属镍的电沉积
4.1.3 金属铜的电沉积
4.1.4 金属锌的电沉积
4.1.5 金属钯的电沉积
4.1.6 金属银的电沉积
4.1.7 金属锡的电沉积
4.1.8 金属金的电沉积
4.2 类离子液体中金属合金的电沉积
4.2.1 含镍、钴、锌等元素合金的电沉积
4.2.2 铋、碲等元素合金的电沉积
4.3 类离子液体中纳米材料等的电沉积
4.3.1 纳米材料的电沉积
4.3.2 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电沉积
4.3.3 镍�簿鬯姆�乙烯等复合材料的电沉积
4.4 类离子液体中镁的电化学沉积行为研究和探索
4.4.1 六水氯化镁�猜然�胆碱类离子液体中镁的电化学沉积行为研究
4.4.2 氯化镁�惨叶�醇�猜然�胆碱类离子液体中镁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4.4.3 氯化镁�哺视酮猜然�胆碱类离子液体中镁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4.4.4 氯化镁�材蛩鬲猜然�胆碱类离子液体中镁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参考文献

第5章 类离子液体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5.1 类离子液体在生物柴油制备和纯化中的应用
5.1.1 类离子液体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应用
5.1.2 类离子液体在生物柴油纯化中的应用
5.2 类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2.1 类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2.2 类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3 类离子液体在功能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5.3.1 类离子液体在金属骨架及金属氧化物合成中的应用
5.3.2 类离子液体在分子筛合成中的应用
5.3.3 类离子液体在其他功能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5.4 类离子液体在气体捕集中的应用
5.4.1 类离子液体在二氧化碳捕集中的应用
5.4.2 类离子液体在二氧化硫捕集中的应用
5.5 类离子液体在室温相变储能材料中的应用
5.5.1 无机盐�菜�合盐类类离子液体在相变储能材料中的应用
5.5.2 有机盐�睬饧�供体类类离子液体在相变储能材料中的应用
5.5.3 水合盐�睬饧�供体类类离子液体在相变储能材料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章 理论计算在类离子液体结构与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6.1 密度泛函理论在类离子液体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6.1.1 计算方法基础
6.1.2 六水氯化镁�猜然�胆碱类离子液体结构的量化研究
6.1.3 六水氯化铬�猜然�胆碱类离子液体结构的量化研究
6.2 分子动力学模拟在类离子液体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6.2.1 计算方法基础
6.2.2 分子动力学模拟在类离子液体结构与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章 展望
7.1 完善类离子液体基础数据与理论
7.2 设计、开发新类型类离子液体
7.3 开拓类离子液体应用领域
7.3.1 有机合成催化领域
7.3.2 材料合成领域
7.3.3 分离和纯化领域
7.3.4 电化学领域
7.3.5 药物、生命科学领域
7.3.6 储能材料领域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海洋深处的秘密:从深海生物到海底能源的探索》 导言:未知的领域,无尽的诱惑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超过百分之七十的蓝色疆域,是地球上最宏大、最神秘的生态系统。从阳光能够穿透的表层海域到光线完全消失的深渊,海洋的每一层都蕴藏着与陆地截然不同的生命形态、地质构造和潜在资源。本书将带领读者潜入那片深邃、高压、低温的“深海”,探索那些长期以来不为人知的生命奇迹,以及人类对这片蓝色宝藏日益增长的探索与开发热情。 第一部分:深海生物圈——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奇迹 深海,通常指水深超过200米以下,阳光无法到达的区域。这里的环境极端苛刻:水压巨大,每深入十米,压力增加约一个大气压;温度常年保持在冰点附近;营养物质极其稀缺。然而,生命总能找到出路。 一、 黑暗中的演化:深海的生物多样性 不同于依赖光合作用的表层生态系统,深海的食物链基础是化学合成或“海洋雪”(即上层水体死亡生物的残骸)。本书详细剖析了适应这种环境的独特生物群落: 发光生命体的交响乐: 超过90%的深海生物拥有生物发光能力。我们不仅仅讨论它们发光的原因(捕食、求偶、防御),更深入探讨了它们发光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以及这种“黑暗通讯”如何重塑了海洋生态的互动模式。例如,某些鮟鱇鱼如何利用光线引诱猎物,以及深海鱿鱼如何通过复杂的闪光模式进行物种识别。 适应高压的生理结构: 深海鱼类的细胞膜、酶系统和蛋白质结构必须抵抗巨大的机械压力。我们将重点解析它们如何利用三甲胺氧化物(TMAO)等渗透压调节剂来稳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确保生命活动不受影响。从巨型等足类到幽灵般的盲鳗,每一种生物都是进化学在极端压力下雕刻出的艺术品。 巨型化的谜团: 为什么深海中会出现许多体型远超其近亲的生物,如巨型乌贼、巨型等足虫?本书梳理了当前关于深海巨型化的几种主要假说,包括低温减缓新陈代谢速率、食物稀缺导致的饥饿适应性增长等,并结合最新的基因测序数据进行分析。 二、 热液喷口与冷泉:生命的“绿洲” 海底热液喷口和冷泉是深海生态系统的两大核心。它们如同海底的火山,向冰冷的海水中喷射富含硫化物、甲烷等化学物质的热流体或冷流体。 化能合成的基石: 热液喷口周围是地球上最奇特的生态系统之一。这里的初级生产者不是植物,而是嗜热古菌和细菌,它们通过氧化硫化物等化学物质获取能量(化能合成)。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微生物群落如何支撑起巨大的管虫、蛤类和虾群,展示了生命起源可能与此类环境密切相关的证据。 甲烷渗漏的生态学意义: 冷泉区则主要以甲烷和硫化氢为驱动力。探讨了这些区域对局部生物多样性的贡献,以及这些微生物群落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第二部分:深海地质与资源勘探——蓝色大陆的潜力 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地球构造活动和矿产资源富集的区域。随着人类对陆地资源需求的增加,深海作为下一代资源库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一、 海底构造与火山活动 深海是板块构造的舞台。本书将概述洋中脊、海沟、洋壳俯冲带等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以及它们如何驱动深海热液活动和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通过对深海沉积物的分析,我们得以回溯数百万年来的古气候变迁记录。 二、 深海矿产资源:富集与争议 海洋深处蕴藏着比陆地更为丰富的关键金属资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地质构造中: 多金属结核(Polymetallic Nodules): 它们主要分布在深海平原,富含锰、镍、铜、钴等金属。我们将描述这些结核的缓慢形成过程(每年可能只生长几毫米)以及对采矿技术带来的挑战。 海底热液硫化物(Seafloor Massive Sulfides, SMS): 位于活跃热液喷口附近,富集铜、金、银、锌等高价值金属。本书将分析SMS的形成过程,以及现代深海采矿技术(如遥控水下机器人ROV和深海采矿车)的现状与局限。 富钴结壳(Cobalt-Rich Crusts): 覆盖在海山斜坡上,富含钴、稀土元素,是新能源技术关键材料的重要来源。 三、 资源开发的伦理与环境代价 深海采矿无疑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其对脆弱的深海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本书将平衡地探讨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与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沉积物扰动与羽流效应: 采矿活动会扬起大量的沉积物,形成覆盖广阔区域的“羽流”,这可能窒息深海生物,并影响水体化学性质。 栖息地破坏: 许多深海生物的生命周期与特定的海底构造(如热液喷口、结核)紧密相关,一旦被移除,这些生物种群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 国际法律框架: 简要介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人类共同遗产”的原则,以及国际海底管理局(ISA)在规范深海活动中的作用与面临的挑战。 结语:探索的未来 深海探索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终极前沿之一。从理解生命的极限到获取关键资源,深海的秘密正逐步揭开。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展望未来深海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开发的方向,呼吁我们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保持对这片蓝色未知世界的敬畏与责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类离子液体》可能听起来有些技术性,但实际上,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视角来理解这些特殊的物质。我被书中对“类离子液体”的分类和衍生研究的详尽梳理所吸引,作者清晰地展示了从基础概念到复杂应用的整个发展脉络。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类离子液体”性质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类离子液体”研究发展史的梳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不同“类离子液体”体系在不同应用场景下表现差异的对比分析,这种深入的比较研究,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类离子液体”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具指导性的信息。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这让我看到了“类离子液体”领域不断创新的活力。虽然有些部分涉及的化学机理较为复杂,但作者的处理方式使得这些内容变得易于理解,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

评分

我一直对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充满兴趣,而《类离子液体》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不仅仅是介绍“类离子液体”的化学性质,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这些物质如何能够被设计和调控,以满足特定的功能需求。书中对“类离子液体”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讨,例如在制备高性能薄膜、作为新型催化剂载体等方面,都提供了详实的研究案例。我被书中那些巧妙的设计思路所折服,它们展示了科学家如何利用“类离子液体”的独特性质,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难题。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生动,通过具体的实例,将抽象的化学原理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类离子液体”的强大功能。即使对于一些我不太熟悉的领域,作者的讲解也能够帮助我快速建立起基本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著作,它让我看到了“类离子液体”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的巨大潜力。

评分

我一直觉得,真正好的科普读物,不应该只是堆砌事实,更应该点燃读者的好奇心。《类离子液体》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一个原本可能令人生畏的化学概念,变得鲜活而有趣。作者在描述“类离子液体”的分子构成时,那种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仿佛置身于微观世界,观察着这些奇特的“液体”是如何运作的。书中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还巧妙地融入了许多研究的“故事”,讲述了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探索和发现“类离子液体”的奥秘,这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尤其喜欢关于“类离子液体”在能源储存和转化方面的讨论,它让我看到了这些新型材料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潜在作用,充满了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句子结构也富于变化,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它成功地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够感受到“类离子液体”这个领域的魅力,并且激起了我进一步了解它的强烈愿望。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类离子液体》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毕竟这个主题听起来就比较小众和专业。但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编写逻辑非常清晰,而且内容相当丰富。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类离子液体”是什么,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化学背景下进行考察。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阐述“类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和表征手段,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其背后原理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书中对各种“类离子液体”的结构-性质关系的分析,也做到了面面俱到,从分子结构到宏观性能,层层递进,逻辑严谨。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类离子液体”在绿色化学中的应用的部分,这让我看到了它们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反应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虽然某些章节的专业性比较强,但作者的叙述方式依然保持了相当的易读性,会适当穿插一些图表和示意图来辅助理解。总体而言,这是一本信息量大、内容扎实,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学术读物,值得对相关领域有兴趣的研究者和学生参考。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本来对“类离子液体”这个概念只是一知半解,觉得它可能只是一些听起来很“高科技”的化学物质。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才发现它竟然如此深入浅出地描绘了一个充满潜力和趣味的物质世界。作者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堆晦涩的公式和理论,而是从“离子液体”这个相对更容易理解的概念入手,巧妙地过渡到“类离子液体”的奇妙之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类离子液体”结构和性质之间关系的探讨,那种细致入微的描述,仿佛能让我亲眼看到这些分子的排列组合,以及它们因此产生的种种独特性能。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比如在催化、分离、电化学等领域的应用,这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类离子液体”的价值所在。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友好,即使是一些复杂的化学原理,在作者的解读下也变得生动有趣,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文字堆砌。读完这本书,我对“类离子液体”的认知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术名词,而是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的“新型溶剂”。

评分

书印刷还不错,感觉内容写的很一般,科普可以,但是作为专业人士研究参考,差不少!

评分

不错,可以购买。

评分

书印刷还不错,感觉内容写的很一般,科普可以,但是作为专业人士研究参考,差不少!

评分

帮朋友买的,应该不错吧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书印刷还不错,感觉内容写的很一般,科普可以,但是作为专业人士研究参考,差不少!

评分

离子液体介绍的书籍,非常不错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帮朋友买的,应该不错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