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星雲大師將人生命運參悟得至精至透之作!
開解人生的種種迷障,讓心靈獲得大自在。
大師開示:
人生沒有定型,隻要我們修正、改善、改良自己的行為,自然就能改造自己的前途、命運。
用忍的智慧,自然能夠放下世間的人情冷暖、是非榮辱,進而淡化對心外世界的執著,則內心世界變得寬廣、豁達,就能活得踏實、自在
海報: 內容簡介
在人生中,我們總會遭遇種種痛苦和迷惑,現代社會快節奏與高壓更讓我們的心靈時時處於煎熬之中。而這一切在星雲大師看來,都是由於不明瞭生命的實相所至。
在《星雲大師妙談人生:不要緊》中,星雲大師按照“生、老、病、死”這一條主綫,以因緣法嚮人們揭示關於生命的真相,主題包括瞭人生命運、因緣、生命教育、身心疾病、臨終關懷、喪葬習俗、自殺問題等。這是星雲大師對於人生命運開解內容最為全麵、內涵最為精深的作品,有助於我們放下得失心,激發信心而得自在心,世上一切難為之事自然都不要緊瞭。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1927年生,江蘇江都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1949年赴颱灣。1967年創建佛光山。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榮譽會長。2013年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奬。大師一生緻力於弘揚人間佛教,主張以齣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大師著作等身,並譯成英、德、日、韓、西、葡等十餘種語言,在世界各地齣版發行。
目錄
我命在我不在天
【引言】/003
多從因上探究,少在果上計較/004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006
人生還隻要有信仰/009
煩惱易斷,習氣難除/012
求神明拜神明,不如自己做神明/014
“風水”的好壞不在方位在因緣/017
“基因”就是“業”的顯現/020
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023
人生最可貴是“結緣”
【引言】/029
佛為一大事因緣降誕於世/030
有因有緣,事情纔能成就/033
一切因緣都要在本來麵目上求/036
若人識得因緣法,鞦霜鼕雪皆是春/040
一遊心即是般若,一揮手盡成妙諦/042
人生最可貴是“結緣”/046
共成十方事,同結萬人緣/049
“生權”平等
【引言】/053
生命從因緣所生/054
生命的價值是“愛”/058
生命的意義在於增進真善美/061
世間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064
肉身可以復製,因果不能錯亂/067
不假造作,近於自然之美/069
有信仰就有力量,有信心就有光明/073
“行善不為惡”就是基因改造/077
學佛要真實,不能虛僞/080
我是佛,行佛之所行/083
圓滿從“圓融”做起/086
病是入道因緣
【引言】/091
病是入道因緣,纔知要發道心/092
心病的根源在“我執”/096
以“五停心觀”對治煩惱/099
以戒定慈悲,救惡業風/103
對治煩惱的六個方法/105
把壓力重負丟到一邊去/109
迷信最可怕,人比鬼可怕/111
人不知己,是最大的惡習/116
殘障更易激發慈悲心/119
染上傳染病應遵守公共道德/121
心的力量決定一切/123
點亮自己的心燈,活齣希望/125
待人好,無往而不利/128
“好死”是莫大福報
【引言】/133
生命不是臨終纔需要關懷/134
傢有一老如有一寶/138
“臨終關懷”注意事項/143
沒有信仰,生命就沒有依皈/147
死如齣獄,死如歸根,死如迴傢/150
身體有老病朽壞,生命如薪火相傳/156
最好的保障是廣結善緣/159
“好死”是人生莫大福報/163
死,葬之以禮/166
腐朽之軀化為清潔灰骸/170
四大本空,五蘊非我/173
天堂地獄就在當下一念/176
唯有善終纔能解脫
【引言】/181
自殺閤不閤乎道德? /182
人生要懂得一“轉”/186
自殺亦教人殺是為大惡/192
唯有善終纔能解脫/196
憂慮是人的影子/199
心裏隻有“我”,生命很有限/203
孩子也有他們的尊嚴/206
信心裏蘊含著力量/210
安樂死麵臨的睏境/213
傢有喪事切忌殺生
【引言】/219
眾緣和閤,我纔能存在/220
人死八小時內能搬動嗎? /223
傢有喪事切忌殺生/225
隻要有生死,就需要宗教/227
留金留銀不如留信仰/230
臨終關懷讓生命無苦而終/232
附 錄
星雲大師傳奇的一生/237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緣/244
精彩書摘
人生還隻要有信仰
有人問,既然人的窮通禍福都是自業自受的結果,那麼一個人信不信佛,對前途會有什麼影響嗎?
過去釋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名叫大迦葉,他曾經自豪的說:“如果我不能遇到釋迦牟尼佛,我也能成為獨覺的聖者。”可見佛教不是講“唯我獨尊”的神權,而是主張“人人皆有佛性,皆得成佛”。我們每一個人,佛性本具,本性裏都具足瞭三韆大韆恒河沙功德,隻是金銀寶礦在山中,如果沒有開采,也如黃土一堆。人的內心世界縱有無盡的寶藏,但是如果沒有開發,就如聚寶盆沒有打開;又如一間倉庫被關閉,裏麵的寶物永遠不能呈現。
正如世間上有不少的有錢人,他把黃金埋在地下,每天仍然過著窮苦的日子;有的人本來可以開智慧,變聰明,但因執著,聞善言不著意,所以仍然愚癡。學佛,就是要開發我們本具的佛性、發掘我們內心的寶藏;信佛,透過對佛法真理的信仰,讓我們找到一條可資遵循的人生道路,讓我們的行為、思想不緻有瞭偏差,就像車輛行駛在道路上,有瞭路標的指引,纔不會迷失方嚮,又如火車行駛在鐵軌上,就不緻發生意外。
有一點大傢必須清楚,信佛與信神是不一樣的。過去在科學未發達之際,人們受著神權的控製,看到打雷就以為有雷神,颳風就想象有風神,下雨就認為有雨神,甚至樹有樹神、石頭有石頭神、山有山神、海有海神,乃至太陽神、月亮神、天神、地神……有瞭這些神祇,人們齣門做生意,遠行談事都要求神問蔔,久而久之,人的生活起居都受到神的控製而不得自由。
佛教主張凡事不問神,要問自己,因為人的業力和行為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所以,信仰神明的人,把神當成權威,當作賞善罰惡的主宰,但是佛教認為,最權威的人,最能賞善罰惡的,是自己的行為。佛祖隻是像老師一樣的教導我們,但是教導齣來的人,有的以師誌為己誌,有的與師道相悖離,這就不是老師的責任瞭。
如《佛遺教經》說:“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可見佛陀隻是一個導師,一個先知先覺者,一個導航者,至於我們信他,固然有好處;不信他,他也不緻降災給你,但是後果還是要自己負責。
談到信仰,佛教講究信仰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曆史上真實的,二、能力上可靠的,三、道德上清淨的。譬如我們所信仰的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是曆史上明確記載,是確實存在的;他的道德是圓滿清淨,具足智德、斷德、恩德等三德;他具有自度度人、自覺覺人的大力量。所以,佛是值得我們信仰的對象。
信仰是發乎自然、齣乎本性的精神力。正確的信仰,可以讓我們獲得無比的利益。在佛經中列舉諸多的譬喻,例如:信仰如手、信仰如杖、信仰如根、信仰如力、信仰如財。尤其,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佛教並不是一味的叫人信仰,佛教的信仰是要我們建立在理智上、慧解上,甚至可以建立在疑情上,所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佛教的緣起、中道、因果等教義,可以究竟解答人生的迷惑。
此外,平時我們內心的貪欲、瞋恨、邪見、嫉妒,就像繩索一樣的控製著我們的身心,使我們不得自在。學佛最大的目的,就是教我們如何從束縛中解脫齣來,而獲得自由,就像曆代的高僧大德在功名富貴之前,生死欲海之中,毫無畏懼,解脫自在一樣。
所謂信佛,信的是什麼佛?佛教我們要有慈悲、有智慧。有慈悲,就能人我一如、同體共生;有智慧,自能看清世間的得失,自能明白因緣果報的道理。甚至佛是大雄大力大無畏,佛有力量,你對世間一切境界能有力量應付嗎?佛代錶道德,你有健全自己的人格嗎?信佛,不是求佛、拜佛而已,行佛纔能獲益;信佛,不是佛能給我們什麼,而是透過信佛因緣,自己能行佛,就能圓滿人生。
佛,代錶真善美。所謂“有佛法就有辦法”,相信真善美,自然擁有真善美。不信佛的人,心中沒有善念、沒有中心、沒有主宰;不信佛的人,就如沒有傢、沒有朋友、沒有錢財、沒有老師,又如無祀孤魂,什麼都沒有,人生還有什麼好得意的呢?
信仰的好處,就是讓我們的人生有目標,有目標就有嚮前、嚮上的力量。平常我們白天齣門,夜晚都懂得要迴傢;信仰能為我們的人生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傢。隻是,一般人都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不過苦難生不起信心,所以一切要待因緣、要有善根,善根成熟瞭,自然會信。
在世間上,我們要找一個好的老師並不容易,佛陀是曆史上實實在在存有的人,他確實有能力可以解除我們的苦難,他確實有慈悲、有道德、有願力,是值得信仰的對象,但是信與不信,就全憑個人的看法與福德因緣而定瞭。
煩惱易斷,習氣難除
有一則寓言:一隻毒蠍想要過河,就央請烏龜幫個忙,載它一程。烏龜怕毒蠍,毒蠍說:“你放心,你背著我,萬一我蜇你,你死瞭,我又豈能獨生?”烏龜覺得有理,於是好心地背著毒蠍過河。遊到河的中央,毒蠍對著烏龜的頭上一蜇,烏龜責怪毒蠍背信忘義,毒蠍滿臉歉疚地對烏龜說:“我並不想傷害你,怎奈我已螫人成習,實在真是對不起啦!”
所謂“煩惱易斷,習氣難除”。佛教裏有一位牛司尊者,雖然已是證果的羅漢,但平時嘴巴總是不停地呶來呶去,因為他在往昔曾經多世生為牛馬,反芻慣瞭,習氣仍在。另外,十大弟子之一的大迦葉尊者,雖然苦行第一,但隻要一聽到音樂,仍會情不自禁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甚至即使是等覺的菩薩,因為一分生相無明未斷,就如十四夜晚尚未圓滿的明月,此皆因為餘習未斷之故。
談到習氣,平時我們有很多的行為很容易習慣成自然,一旦變成根深蒂固的習氣,則生生世世難以去除。習慣有好有壞,好的習慣,如勤勞、誠信、謙遜、有禮、忍辱等,都能增長我們的道德,廣結善緣,化險為夷,得貴人助。相對的,壞的習慣不但使我們終生禍患無窮,並且纍劫遺害不盡。譬如一個人脾氣暴躁,惡口罵人,習以為常,則必定人緣不佳,阻力重重;有的人養成吃喝嫖賭的惡習,不久便傾傢蕩産,妻離子散。其他如好吃懶做、阿諛奉承、欺騙違信等,都是自毀前程的陋習。
所謂“業力如種”,譬如一粒黃豆,經由種子、發芽、成長、開花、結果的過程,最後黃豆雖然凋謝、枯萎瞭,但是因為有種子保留下來,一旦遇緣,又會發芽、抽枝、開花而結果。眾生業力的感果,也是這種現象。
所謂“業力如習”,譬如一個裝過香水的瓶子,雖然香水用罄,但是瓶子裏仍留有香水味在。透過這種“習氣”說,可知業力確實有感果的功能。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有人殺瞭人,殺人的行為雖在瞬息間消失,而殺人的起心動念,以及殺人的後果,卻會嚴重地影響到未來。這種可以導緻未來善惡果報的影響力,就是佛教的種子思想。
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長久以來,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有報的“因果觀”,一直深植在中國人的心中,成為一股維係社會道德的無形力量,並且發揮懲惡勸善的功能。其實,佛教所說的因果,不僅僅是勸人行善的說辭,它是宇宙萬有生滅變化的普遍法則,它支配瞭宇宙人生的一切,所謂“作如是因,感如是果”,它不僅僅是一門理論學問,也是日常生活中處處可以印證的真理。如《因果經》有一首偈語說:“富貴貧窮各有由,夙緣分是莫強求;未曾下得春時種,坐守荒田望有鞦。”世間上無論好壞、善惡、得失、有無,都有其因果關係,沒有任何一件事可以脫離因果法則。
然而一般人往往以世俗的觀點來解釋因果,緻使一些不解佛法的人,一聽到因果便斥為迷信,或是感到畏懼。有人問,壞人造瞭罪惡,是否就永遠沒有得救的機會瞭呢?答案是可以得救,因為佛教有一個偉大的“懺悔”法門。
在佛世時,中印度摩揭陀國的阿闍世王,因為弑父篡位,後來業報現前,身上長滿瞭很多的癰,心裏不時悔恨交加,後來經過耆婆指引,嚮佛陀求救。佛陀對阿闍世王說:“世界上有兩種人可以得到快樂和幸福的結果,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懺悔的人。”
懺悔,是佛教很重要的思想、法門,平時我們的衣服髒瞭,身體有瞭汙垢,都要清洗、沐浴,纔會舒服自在;茶杯汙穢瞭,也要洗淨,纔能裝水飲用;傢裏塵埃遍布,也要打掃清潔,住起來纔會心曠神怡。這些外在的環境、器物和身體骯髒瞭,我們都知道要拂拭清洗,但是我們內心染汙時,又該如何處理呢?這時就要用懺悔的法水來洗滌,纔能使心地清淨無垢,使人生有意義。
如何懺悔?佛經裏舉齣戒律門懺悔、功德門懺悔、無生門懺悔等,教我們要對諸佛、父母、子女、師僧、良友等對象懺悔。另外,平時我們也可以通過說好話、捐善款、勤勞服務、成就他人等方法來懺悔。
懺悔是我們生活裏不可缺少的美德。懺悔像法水一樣,可以洗淨我們的罪業;懺悔像船筏一樣,可以載運我們到解脫的涅槃彼岸;懺悔像藥草一樣,可以醫治我們的煩惱百病;懺悔像明燈一樣,可以照破我們的無明黑暗;懺悔像城牆一樣,可以攝護我們的身心六根;懺悔像橋梁一樣,可以導引我們通往成佛之道;懺悔像衣服一樣,可以莊嚴我們的菩提道果。《菜根譚》裏說:“蓋世功德,抵不瞭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犯瞭錯而知道懺悔,再重的罪業也能消除。
因此,一個人萬一不慎造下瞭惡業,隻要懂得懺悔、發願,行善、積德,並且“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就能洗滌業障,離苦得樂。因為佛法講“緣起性空”、“諸行無常”,罪業也是無常變化,空無自性的。所謂:“罪業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罪業是事相上的,本性上則是清淨無染;罪業是有為法,自性是無為法。在無生門的懺悔方法裏,隻要一念不生,不起一切的妄念惡想,就是真正的懺悔。如果進一步證悟到真如不動的自性,一切罪過自然不懺自除瞭,所以“心若無作,就是成佛”。
佛光山的萬壽堂有一首對聯:
永念親恩今日有緣今日度,
本無地獄此心能造此心消。
……
前言/序言
星雲大師妙談人生:不要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