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全集(简体注释版 套装共5册)

王阳明全集(简体注释版 套装共5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王阳明 著,陈明,王正,谷继明 等 注
图书标签:
  • 王阳明
  • 心学
  • 明朝
  • 哲学
  • 思想
  • 国学
  • 全集
  • 注释
  • 简体
  • 古典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11685447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5447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08
套装数量:5
字数:9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传统文化爱好者(学生、知识分子、党政干部)
  

  当代中国新儒家代表人物陈明教授倾心审校注释

  市场上第1套名家注释版《王阳明全集》

  每个中国人都读得懂的《王阳明全集》

内容简介

  《王阳明全集(简体注释版 套装共5册)》以1934年商务印书馆的《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同时参考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王阳明全集》。为了让读者阅读方便,本全集依据文体之不同,将原来分散于不同编章的内容重新做了编排,分为五册:第一册:语录(《传习录》),书信;第二册:序、记、说,杂著;第三册:奏疏,公移;第四册:诗、赋,墓志、祭文等;第五册:年谱,世德纪。同时,我们邀请了当代中国新儒家代表人物陈明教授做审校,对其中的关键文字做了注释,是目前市场上第1套名家注释版《王阳明全集》,我们希望让每个中国人都读得懂《王阳明全集》。

作者简介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1533),字伯安,自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深谙儒家、道家、佛家之精妙,乃“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为新建侯。他创立了以“良知”为本体,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以“致良知”为实践目标,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目录

《王阳明全集-简体注释版-传习录.书信》

《王阳明全集-简体注释版-年谱.世德》

《王阳明全集-简体注释版-诗赋.墓志.祭文》

《王阳明全集-简体注释版-序记说.杂著》

《王阳明全集-简体注释版-奏疏.公移》

精彩书摘

  《王阳明全集(简体注释版 套装共5册)》: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知与充与遏者,志也,天聪明也。圣人只有此,学者当存此。”
  澄日:“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闲思杂虑,如何亦谓之私欲?”先生日:“毕竟从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寻其根便见。如汝心中决知是无有做劫盗的思虑,何也?以汝元无是心也。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问:“志至气次”。先生日:“'志之所至,气亦至焉'之谓,非极至次贰之谓。'持其志'则养气在其中,'无暴其气'则亦持其志矣。孟子救告子之偏,故如此夹持说。”
  问:“先儒日:'圣人之道,必降而自卑;贤人之言,则引而自高。'如何?”先生日:“不然。如此却乃伪也。圣人如天,无往而非天,三光之上天也,九地之下亦天也,天何尝有降而自卑?此所谓'大而化之'也。贤人如山岳,守其高而已。然百仞者不能引而为千仞,千仞者不能引而为万仞。是贤人未尝引而自高也,引而自高则伪矣。”
  问:“伊川谓'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延平却教学者'看未发之前气象',何如?”先生日:“皆是也。伊川恐人于未发前讨个中,把中做一物看,如吾向所谓认气定时做中,故令只于涵养省察上用功。延平恐人未便有下手处,故令人时时刻刻求未发前气象,使人正目而视惟此,倾耳而听惟此,即是'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的工夫。皆古人不得已诱人之言也。”
  澄问:“喜怒哀乐之中和,其全体常人固不能有。如一件小事当喜怒者,平时无有喜怒之心,至其临时亦能中节,亦可谓之中和乎?”先生曰:“在一时一事,固亦可谓之中和,然未可谓之'大本'、'达道'。人性皆善,中和是人人原有的,岂可谓无?但常人之心既有所昏蔽,则其本体虽亦时时发见,终是暂明暂灭,非其全体大用矣。无所不中,然后谓之'大本';无所不和,然后谓之'达道'。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日:“澄于'中'字之义尚未明。”日:“此须自心体认出来,非言语所能喻。中只是天理。”日:“何者为天理?”日:“去得人欲,便识天理。”日:“天理何以谓之中?”日:“无所偏倚。”日:“无所偏倚是何等气象?”日:“如明镜然,全体莹彻,略无纤尘染着。”日:“偏倚是有所染着。如着在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上,方见得偏倚;若未发时,美色名利皆未相着,何以便知其有所偏倚?”日:“虽未相着,然平日好色、好利、好名之心,原未尝无;既未尝无,即谓之有;既谓之有,则亦不可谓无偏倚。譬之病疟之人,虽有时不发,而病根原不曾除,则亦不得谓之无病之人矣。须是平日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一应私心,扫除荡涤,无复纤毫留滞,而此心全体廓然,纯是天理,方可谓之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方是天下之'大本'。”
  ……

前言/序言

  阳明学问题略说(代序)

  陈明

  在近年的国学热中,阳明学的热度是比较高的,不仅学界有很多的研究著作,民间也有很多的粉丝拥趸。确实,他这个人立德、立功、立言都有比较大的成就,加上在日本影响很大,又有蒋中正等大人物作见证,于是其著作一路飘红,甚至成为各种主题培训班的教材。

  但古来圣贤皆寂寞,阳明真正的知音应该不会很多。

  我觉得,把阳明其学放在宋明思想的结构框架中去理解思考,把阳明其人放在某种时代背景去体会敬仰,也许有助于求得对阳明其人其学较大程度的理解,有助于从对其人其学的理解中更好地拓展视野提升境界。

  牟宗三先生把宋明理学分为五峰蕺山、象山阳明与伊川朱子三系,并视五峰、蕺山与象山、阳明两系为儒学之正宗,而伊川朱子系为儒学之歧出。这是从他所谓道德的形上学出发所做的儒门内部之判教。从思想史和社会史角度看,各种思想的发生发展与影响意义才是更重要的。简单说,朱子建立的理本论,将作为经验世界的道德之理作为最高范畴,所谓没有天地万物之前毕竟先有是理,从而使《易传》中“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的生命之天被解构放逐,道德成为人性,结果就是世界板结、生命偏枯、灵性无存、缺乏英雄——“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阳明生于官宦之家,天资聪颖,一开始也是遵循朱子格物之学学为圣人,以乃父官衙里的竹子为对象连“格”七天,无所得入,一头栽倒在地。正是断绝这一理路之后,出入佛老经年,阳明“居易处困”中于龙场悟道:“圣人之学,心学也”。其为学宗旨后来被概括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心为本,使人的个体性、主体性得到彰显和确立,而个体性和主体性的彰显和确立又使得人的感性生命得到释放的空间,人的自由意志得到足够的肯定。其意义无论是儒学内部还是思想史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明代社会私人生活领域的发育、阳明人生的辉煌以及阳明后学的发达和流荡都与此有关,都是这一点的证明。

  根本的原因,阳明学是作为朱子学的反对者出场的,而不是作为其替代者出场的,即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以对对方缺陷的弥补为合法性依据。从儒家内部来说,其要害则在于,阳明所创之心学虽然强调灵明一点,但却不能上遂于天,从大哉乾元的生物之心建构起性与情、人与物、仁与义的均衡关系,而终于只是寄托一己之肉身,以为宇宙之中心,不仅只是在经验性的情感、意识里打转,并作为万物尺度,其所构筑的生活世界与孔子所体会提点的世界图景相去之远已不可以道里计矣!换言之,心学之失不在主人心重体悟,而在失却天之信仰,一味向内而无所依托,终流于禅而同于物。

  例如,作为龙场悟道主要内容的格物新解,主要是向内反转,由“于物上寻理”转为“在心头正念”,而与格物原本的于物上感悟天地生物之仁、物我一体之理进而正心诚意成己成物之意失之交臂——他是知道《大学》和《中庸》的内在关系的,曾说“子思括《大学》一书之义为《中庸》首章”,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蔽于心而不知天。失却了由天地生物之心而来的绝对的仁为标准,知善知恶的良知、为善去恶的致良知都因为只是经验中事而变得十分脆弱。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阳明学即阳明其人。这种阳明人格是英雄豪杰式的,其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狂”。他有句诗“点也虽狂得我情”(《月夜二首?与诸生歌于天泉桥》),“吾与点”作为孔子向往的境界,表达的是一种大而化之的生命气象,光风霁月与物同体,阳明目之以狂而自相期许,岂止狂而已哉,已是由狂而妄、由狂而悖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东乡平八郎的故事,实际证明的正是这点——这位佩戴“一生俯首拜阳明”腰牌的主人,正是作为浪速号舰长在甲午海战中崛起,然后由八国联军日本舰队司令渐次成为日本军神。

  意志、情感、经验,对于一个文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却是不够的。对于一种人生来说,同样如此。阳明学某种意义上说好比一种没有方向性的兴奋剂,对于行动的决心和能力有巨大的激励作用,成就不世之功,至于是善是恶却很难提供保证。阳明自己就对弟子王畿将为学宗旨“四句教”演绎为“四无说”表示认同:“心体既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知亦是无善无恶,物亦是无善无恶”。阳明从百死千难中体察出来的“灵丹一粒”,药力很大,副作用也很大。正所谓高明易启流弊,最上乘的武功最容易走火入魔。怎么救治?记住一点:“释氏本心,吾儒本天。”

  亲爱的读者诸君,你准备好了么?

  是为序。

  2014年11月


《王阳明全集(简体注释版 套装共5册)》 内容简介 《王阳明全集(简体注释版 套装共5册)》是一部集王阳明先生毕生思想、言行、学说之大成的煌煌巨著。它不仅是研究明代思想史、哲学史、心学流派,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献,更是无数寻求人生智慧、修身养性、理解个体价值与社会责任的读者们的精神宝库。本书以简体中文为主要载体,辅以精炼的注释,力求还原王阳明思想的本真面貌,使其更容易被当代读者理解和接受。全套共五册,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涵盖了王阳明从青年时期初窥门径到晚年融会贯通、创立“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核心思想的完整轨迹。 第一册:早期思想与心学萌芽 本册收录了王阳明先生早期的重要著作、奏疏、书信以及一些散逸的言论。在这一时期,王阳明虽受程朱理学影响,却已开始对传统学说进行反思和质疑。他早期的求学经历、对格物致知方法的实践与困惑,以及在官场上的磨砺,都为他日后思想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传习录·序》及相关序跋: 虽为后人编辑,但其序言往往能反映出当时学界对王阳明思想的认知,以及其思想流传的早期面貌。 早期奏疏与公文: 王阳明在为官期间,参与了多项重要的政治、军事活动。这些奏疏和公文不仅展现了他政治抱负和卓越的才干,也折射出他对治国理政、民生疾苦的深刻关注,以及在实践中对“事功”与“心学”关系的初步探索。例如,他在处理地方事务、平定叛乱时所展现出的战略眼光和用人智慧,都与他后来的心学思想有着隐秘的联系。 早期书信与对话: 记录了王阳明与同辈学人、弟子间的初步交流,可以从中窥见他思想发展的早期形态,以及他如何从质疑传统束缚中逐步走向独立思考。这些交流往往展现了他求知若渴、勇于辨析的学者风范。 早期对格物致知的实践: 本册会收录一些文献,描述王阳明早年如何尝试通过“格物”来达到“致知”,以及他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反思。这部分内容是理解他如何突破程朱理学“格物”之说的关键。 第二册:心学核心理论的建构 本册是全集的精华所在,集中阐述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理论。通过大量的语录、问答和论辩,系统地展现了“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概念的提出、发展与论证。 《传习录·上》: 这是王阳明心学思想最系统、最集中的体现。内容包括与弟子们的问答、讲学记录,详尽地阐述了“心即理”的含义,即心之外别无道理,理即是心之本体。王阳明在此强调,不必外求诸物,只需存养吾心,即可契合天理。 “致良知”的阐发: 本册将详细阐述“致良知”的学说。良知是人皆有之的、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道德意识和判断能力。王阳明认为,致良知的关键在于“推”和“扩”,即把内心的良知推而广之,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成为指导行动的根本准则。 “知行合一”的论证: 本册会深入解析“知行合一”的精髓。王阳明认为,知与行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真知必然包含行的力量,而行是知的实践和检验。他通过大量事例和比喻,驳斥了“知易行难”的传统观点,强调知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关于“无善无恶心之体”的讨论: 本册会收录与此相关的论述,展现王阳明对人本心状态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如何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句教”的更高境界。 第三册:心学的实践与应用 本册重点在于展示王阳明心学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他如何将抽象的哲学理论融入到个人的修养、治学、治政乃至军事等具体领域。 《传习录·中》和《传习录·下》: 延续了对心学理论的深入探讨,并开始侧重于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得以体现。这部分内容涉及如何通过存养心性来达到道德的完善,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以及如何通过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检验和深化自己的学问。 阳明先生语录与论辩: 包含更多零散但极其宝贵的语录,以及王阳明与不同学者的辩论记录。这些内容往往更加生动地展现了他思想的辩证性、灵活性,以及他在不同情境下的深刻见解。 致良知的具体方法: 本册会收录王阳明关于如何“致良知”的指导性论述,例如如何通过“静坐”、“省察”、“改过”等方法来不断澄明心性,实践道德。 知行合一在具体事务中的体现: 重点在于王阳明如何将“知行合一”的原则应用于平定宁王之乱等军事行动,以及他在处理地方行政、教育民生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这些内容充分证明了其心学并非空谈,而是具有强大的实践生命力。 第四册:人生修养与道德实践 本册侧重于王阳明关于个人道德修养、人生境界提升以及如何安顿身心的论述。它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修身养性之道,指引人们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关于“静”、“敬”的论述: 详细阐述了“静”与“敬”在儒家修养中的重要性,以及王阳明如何将这两者融入到其心学体系中,作为体悟天理、涵养德性的重要途径。 心性涵养的功夫: 本册会收录王阳明关于如何通过日常的点滴工夫来不断涵养、提升个人心性的方法和指导。这包括对诱惑的抵抗,对情绪的调控,以及如何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心态。 人生处世的态度: 展现了王阳明对人生价值、名利得失、生死轮回等问题的看法。他鼓励人们超越物质层面的追求,注重精神层面的成长,从而达到真正的人生自由和安宁。 对弟子们的劝勉与教导: 包含大量王阳明写给弟子们的书信,以及他在教育和引导弟子时的言行记录。这些内容充满了慈父般的关怀和智者般的启迪,对于理解他如何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晚年思想的总结与升华: 收录了王阳明晚年的一些重要著作和论述,从中可以窥见其思想在晚年所达到的更高境界,以及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最终体悟。 第五册:学术传承与后世影响 本册致力于展现王阳明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学说在明清乃至后世的传播、发展与演变。通过收录一些相关文献,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王阳明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 重要门人弟子的论述: 收录了王阳明最著名的弟子,如钱德洪、王龙溪等人的著作或语录。这些文献既是对王阳明思想的传承,也包含了他们对阳明心学的进一步阐发和发展,展现了心学流派的多样性。 明清时期阳明学研究的文献: 包含一些明清时期对王阳明思想进行评论、辨析、研究的重要文献。通过这些文献,可以了解阳明学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争议以及其演变过程。 对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影响: 本册的附录或相关的研究性文章,会从宏观角度梳理阳明心学对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乃至文学、艺术、政治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阳明心学在东亚及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简要介绍阳明心学如何传播到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以及在近现代西方哲学界引起的关注和讨论,展示其作为一种世界性思想的价值。 注释与索引: 为便于读者理解,本册还可能包含重要的注释、生平大事年表、人物关系图、以及详细的书籍索引,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和阅读便利性。 《王阳明全集(简体注释版 套装共5册)》不仅是一部学习王阳明思想的权威工具书,更是一部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反思、提升人格、追求人生真谛的经典之作。它所蕴含的深刻智慧,跨越时空,依然能为当代人们提供宝贵的精神滋养和人生启示。通过阅读这部全集,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立德、立功、立言”的圣贤之道,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安顿身心、实现价值的力量源泉。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下定决心入手了这套《王阳明全集(简体注释版)》,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封面就透着一股子厚重感。之前一直对王阳明心学有所耳闻,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读一些片段性的解读,总觉得不够过瘾,也无法窥见全貌。这次终于可以系统地、深入地去体会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实践家是如何构建他的哲学体系的了。套组共五册,字体清晰,排版也相当舒适,注释部分做得非常用心,对于一些古代的词汇、典故,都能得到及时且详尽的解释,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翻开第一页,就被王阳明那种直指人心的力量所吸引,读着读着,仿佛能感受到他当年在战场上、在贬谪之地,依然能保持内心澄明、豁达乐观的精神。我迫不及待地想从头开始,一点点啃读,去理解“知行合一”的真正含义,去探寻“致良知”的路径,去感受“万物一体”的境界。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术上的研究,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指引,我期待它能帮助我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评分

终于入手了这套《王阳明全集》,真是喜出望外。之前也零星地读过一些关于王阳明先生的文章和解读,总感觉不过瘾,想要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哲学家。这套五册的简体注释版,简直太符合我的需求了。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也相当清晰,尤其是注释部分,做得非常用心,让我这个对古文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比较顺畅地阅读。我最感兴趣的是他关于“致良知”的论述,感觉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知行合一”的理念也深深吸引了我,它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让我想起很多道理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这套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传递,我期待通过细细品读,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能够拥有更坚定的内心和更清晰的方向。这套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学术研究,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的指引。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先生的“心学”更是仰慕已久。这套《王阳明全集(简体注释版)》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系统学习机会。书的装帧设计简约大气,拿到手里就觉得很有分量,每一册都做得非常精美,绝对是值得珍藏的。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便是王阳明先生那充满生命力的思想。他的文字,虽然是古文,但在简体注释的支持下,阅读起来竟然没有太大的障碍,这对我来说是极大的便利。我尤其关注他对“致良知”的阐释,总觉得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保持内心的道德原则。同时,他也强调“知行合一”,这让我意识到,光有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将所学付诸实践。这套书的注释非常详尽,对于一些我不太理解的典故和概念,都有清晰的说明,让我能够更顺畅地进入到王阳明的思想世界。我期待通过阅读这套全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他的哲学思想,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评分

这套《王阳明全集》的出现,简直是解决了我的一个大难题。长期以来,我对王阳明先生的学说一直处于一种“知道一点点,但不系统”的状态,碎片化的信息让我无法真正领略其精髓。这套五册的套装,让我终于有了“一站式”的学习体验。从最开始的序言、传记,到后来的各种语录、论说,逻辑清晰,脉络分明。我特别喜欢的是它的注释,非常贴心,对于一些我可能不熟悉的古代汉语词汇或者历史背景,都做了很好的补充说明,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每次读到他谈论“事上磨练”的时候,都觉得特别有共鸣,仿佛看到了他本人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何通过实践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心性。这套书不像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专著,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让人读起来不觉得枯燥。我非常有信心,通过这套书的深入研读,我能对“心即理”、“知行合一”等核心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将这些智慧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评分

刚开始读这套《王阳明全集》,就被其中宏大的思想格局和深刻的人生洞察深深震撼。以前总以为心学是某种玄虚的理论,读了之后才发现,它完全是植根于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尤其是那些关于实践的部分,比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应对挫折,如何修养品德,都写得极其具体,而且充满智慧。套组的注释做得非常好,很多我以前觉得晦涩难懂的地方,通过注释一下子就明白了,感觉像是有位老先生在旁边手把手地教我一样。我特别喜欢他谈论“格物致知”那部分,它不是让你去研究外在的事物,而是让你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认识那些最根本的“理”。读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时候,更是觉得醍醐灌顶,深有同感。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在于它能引发我们对自身、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刻反思。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阅读,去领略王阳明先生这位千年圣贤的智慧光芒,相信它会给我带来前所未有的启发。

评分

据说很好,先买了,有空时再看。

评分

还没看,包装还行

评分

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省钱!

评分

很想系统的了解王阳明

评分

好书,值得买,更值得看,多买多看

评分

还是不错的书,学习学习

评分

装帧很好,还没有看,有简体注释,比较适合一般阅读。

评分

真的没想到,排版还真的不错,纸质也可以,就是感觉稍微有点潮?可能是错觉

评分

父亲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