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附草案说明) 团购电话 010-57994240 | 作者 | 法律出版社 |
| 定价 | 5.00元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 ISBN | 9787519706500 | 出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民法总则草案分为11章,包括基本原则、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附则,共210条。主要内容是: (一)关于基本原则和法律适用规则 草案*章以确立基本原则为核心,并就立法宗旨、法律适用规则作出规定。草案进一步明确了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并确立了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原则、绿色原则等基本原则。 关于民事法律的适用规则,草案规定:一是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二是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关于民事主体 草案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3类民事主体。 关于自然人制度。草案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对自然人制度作了以下完善:一是增加了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二是下调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三是完善了监护制度。草案明确了父母子女间的抚养、赡养等义务,扩大了被监护人的范围,强化了政府的监护职能,并就监护人的确定、监护职责的履行、撤销监护等制度作出明确规定。 关于法人制度。草案按照法人设立目的和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3类。对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草案只列举了几种比较典型的具体类型,对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或者可能出现的其他法人组织,可以按照其特征,分别归入营利法人或者非营利法人。对特别法人,草案规定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机关法人。机关设立的目的是履行公共管理等职能,这与其他法人组织存在明显差别。二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其法人地位符合党中央有关改革精神,有利于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三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设立、变更和终止以及行使职能和责任承担上都有其特殊性。四是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这类合作经济组织对内具有共益性或者互益性,对外也可以从事经营活动,依照法律的规定取得法人资格后,作为特别法人。 关于非法人组织。草案规定,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草案还规定,非法人组织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其出资人或者设立人承担无限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三)关于民事权利 关于民事权利,草案规定了以下主要内容:一是人身权利。草案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自然人享有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在信息化社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保护尤其重要,草案对此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二是财产权利。草案规定,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债权、继承权、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三是知识产权。草案对知识产权作了概括性规定,以统领各知识产权单行法律。四草案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五是为了规范民事权利的行使,草案规定,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四)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草案对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制度主要作了以下完善:一是扩充了民事法律行为的内涵,既包括合法的法律行为,也包括无效、可撤销和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二是增加了意思表示的规则。草案对其作出方式、生效和撤回等作了规定。三是完善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规则。草案在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条件的同时,对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行为的撤销,恶意串通行为的无效等分别作了修改补充。四是完善了代理的一般规则以及委托代理制度。 (五)关于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 关于民事责任,草案主要作了以下规定:一是民事主体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履行民事义务,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二是列举了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惩罚性赔偿等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三是为匡正社会风气,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草案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草案还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关于诉讼时效,草案主要作了以下规定:一是将现行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一般诉讼时效期间延长为三年。二是增加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后诉讼时效的特殊起算点,给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成年后提供寻求法律救济的机会,保护未成年人利益。 草案还对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期间计算等内容作了规定。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则编,集中体现民法的精神,规定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在民法典中起统率性、纲领性作用。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抱着看看民法总则到底讲了啥的心态去翻阅这本书的,毕竟“民法总则”听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嚼动的。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附草案说明)》这本书,确实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仅是把法律条文摆在那里,而是用一种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来呈现。那个“草案说明”的部分,就像是一个导游,带着我一点点地走进民法总则的世界。它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这些规定,这些规定是怎么来的,在制定的时候有什么样的考虑。我觉得最棒的一点是,它不会给你一种“这就是标准答案”的感觉,反而会让你知道,法律的制定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这本书让我觉得,法律并不是只为律师和法官准备的,我们普通人也能读懂,甚至能从中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关于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关于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湖北新华书店看到的这本书,当时就被它厚实的封面和严谨的排版吸引了。作为一名从事与合同打交道多年的基层工作者,我对民事法律的实用性有着切身的体会。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附草案说明)》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书中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侵权责任等章节,与我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条文解释不仅精确,而且草案说明部分还提供了大量实际案例的分析,这让我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大大提升了我处理合同纠纷、规范合同条款的能力。例如,在处理一桩合同违约案件时,我能够引用书中的相关条文,并结合草案说明中对“过错推定”的解释,更清晰地阐述我方的观点,有效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本书就像一本“活的法律手册”,为我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支持。
评分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一直渴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民法典的编纂逻辑和精神。这本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附草案说明)》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本叠加,而是将冰冷的法律条文与鲜活的立法思考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草案说明部分,详尽地记录了每一次修法、每一次讨论、每一次妥协,这让我得以窥见法律从无到有,从争议到统一的过程,极大地增强了我对民事立法的尊重和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一些抽象概念时,所引用的各种学说和理论,这有助于我建立更宏观的法律视野。比如,在学习“物权”章节时,草案说明中对“所有权”的多元化理解和不同学派的观点对比,让我对这一核心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方式的培养,它教会我如何批判性地看待法律,如何理解法律背后的价值取向。
评分这本书,真的是太“硬核”了!我是一个法律小白,一直对民法典这类的东西感到望而却步,觉得晦涩难懂。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附草案说明)》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虽然书名听起来很严肃,但它的内容却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草案说明的部分,更是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为我讲解着复杂的法律条文。它不仅解释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是这样”。比如,对于某些概念的定义,说明部分会列举出不同的观点和争论,然后阐述最终确定的理由,这让我在理解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立法过程的严谨和智慧。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自然人”那一部分,从出生到死亡,生命过程中的各种法律状态被清晰地描绘出来,让我感受到法律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这本书的语言虽然专业,但通过草案说明的辅助,大部分内容我都能理解,甚至可以说,它激发了我对法律的浓厚兴趣。
评分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附草案说明)》的感受,真是让人印象深刻。首先,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法治建设领域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重大进步。作为一名法律爱好者,我一直关注着民法典的编纂进程,而《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纲”,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书的结构严谨,从总则的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到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等基本概念的界定,再到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等核心制度的阐述,都力求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尤其是附带的草案说明,更是为我们理解立法者的意图、把握条文的精髓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它详细阐述了每一条规定的背景、理由、争议焦点以及最终的修改过程,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深层含义,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字面理解。这种“案文+解读”的形式,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学习和理解民法总则的绝佳途径。它不仅能让我们掌握法律知识,更能培养我们运用法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