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之战:苏德战争(1944-1945) [BATTLEGROUND PRUSSIA THE ASSAULT ON GERMANY’S EAST]

普鲁士之战:苏德战争(1944-1945) [BATTLEGROUND PRUSSIA THE ASSAULT ON GERMANY’S EAS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普里特·巴塔 著,小小冰人 译
图书标签:
  • 二战
  • 苏德战争
  • 东线战场
  • 普鲁士
  • 1944-1945
  • 军事历史
  • 战争史
  • 攻势作战
  • 德国
  • 苏联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ISBN:9787510709081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196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指文士兵系列
外文名称:BATTLEGROUND PRUSSIA THE ASSAULT ON GERMANY’S EAST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482
正文语种: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东进》《焦土》续篇,一场决定二战结局和欧洲未来版图的战役;原版引进巨著,小小冰人品质翻译,512页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真实记录苏联红军进入德国前后,也是希特勒政权彻底轰塌前的*后阶段;以前所未见的证词和令人心寒的细节详尽描述了士兵与平民的殊死搏斗。

内容简介

红军到达德国领土,直至希特勒政权崩溃,之间可怕的几个月在整个二战期间也十分突出。苏军试图对纳粹在苏联犯下的暴行实施报复,这导致一场数百万人丧生的残酷厮杀。
从标志着苏联征服东、西普鲁士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到维斯瓦河河口的投降,本书以令人心寒的细节详尽描述了士兵和平民们的殊死搏斗。通过珍贵的证词和敏锐的战略分析,这些残酷的战役被生动地呈现出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战争的恐怖和痛苦。

作者简介

  普里特·巴塔,作为一名医生加入英国陆军前,普里特·巴塔一直在牛津和伦敦攻读医学。离开军队后,他先是在布里斯托尔附近行医,现在则在阿宾顿。他广泛参与到医政事务中,包括地方和国家层面,并在英国医学会的“医生委员会”就职。他不时出现在地方、国家电视台和广播中,谈论各种医疗问题。他定期为医学刊物撰写文章。《普鲁士之战》是他的第*部军事著作。

  小小冰人,从事军事历史和世界军事装备动向研究十余年,翻译有《东线狙击手》、《黑色雪绒花》、《地狱之门》、《东线》等多部畅销书。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整本书满满都是画面感,以及来自双方士兵和平民的一手资料——其中绝大部分从未以英文的形式出现过。它带我们直击了苏联红军进入德国前后至希特勒政权崩塌的几个月间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任何强大的关于二战的军事材料收集都不能忽略本书中具体又深入的分析。
  ——美国中西部书评协会

不可思议的精彩内容,挖掘了东线战场不为人知的一面,特别是它带给底层士兵与百万平民的痛苦磨难。书中绘制了大量长久以来被忽视的一系列战斗的精彩地图……,这本书值得所有二战史的爱好者们阅读。
  ——美国国家军事顾问


目录

引:斯拉夫人与条顿人
第一章 弗里茨和伊万
第二章 梅梅尔
第三章 内梅尔斯多夫
第四章 最后一个圣诞节
第五章 纸牌屋——庞大的一月攻势
第六章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和普雷格尔河
第七章 罗科索夫斯基到达海滨
第八章 东普鲁士被包围
第九章 汉尼拔—波罗的海地区开始疏散
第十章 地狱里的天堂和波美拉尼亚的陷落
第十一章 恶魔与深海之间的海利根拜尔
第十二章 柯尼斯堡
第十三章 但泽
第十四章 最后的命令
第十五章 漫漫归乡路

精彩书摘

  第十四章:最后的命令
  当天的另一起重要事件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去世。多月来,他的身体状况一直欠佳,但溘然长逝的消息仍令人震惊不已。在德国,戈培尔和另一些人奔走相告,额手称庆:这是个明确的证明,腓特烈大帝时期发生过的事情将再次上演。现在,毫无疑问,西线盟军将在这场对抗布尔什维克威胁的伟大战争中站到德国这一边。期盼德国的命运迎来一场新高潮的不仅仅是那些纳粹顽固分子,第35装甲团的一名士兵就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这必将是这场战争的伟大转折点。”16不过,尽管丘吉尔对苏联在欧洲的意图所持的怀疑在华盛顿得到更多的赞同,但历史重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与腓特烈大帝不同,希特勒没有死里逃生的机会。
  次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向泽姆兰发起了最后的进攻。先期展开的炮击和轰炸一直延伸至半岛内陆。德军防线的南端,苏军迅速抵近海德克鲁格,德军第21步兵师遭到侧翼包抄,迫使该师与德军第1步兵师将防线向北收缩。尽管遭受到沉重的压力,但这两个师设法守住自己的防线,并阻止了苏军的突破,不过,他们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第一天的战斗中,两个德军师的三位团长(第1步兵师第43掷弹兵团团长、第22燧发枪手团团长,第21步兵师第45掷弹兵团团长)阵亡或重伤。
  第5装甲师和第505重装甲营仍有20辆可用于战斗的坦克。尽管受到燃料和弹药短缺的影响,但师里的坦克组员和炮兵们竭尽全力为第1和第21步兵师的步兵们提供援助。赶来增援的第28猎兵师也投入前线,但无情的压力仍在持续。在海拉半岛实施重组的第32步兵师也赶往皮劳。沿着沙嘴上的道路前进时,该师不断遭到苏军的空袭,还没到达泽姆兰,许多人便已阵亡或负伤。
  北面,苏军步兵和坦克突破了德军第93步兵师的防线。德军步兵身后部署着第511重装甲营的10辆虎式坦克,他们立即投入战斗。这群虎式坦克的迅速介入导致苏军的推进突然间停顿下来,也使第93步兵师得以恢复其大部分阵地。更北面,苏军近卫第2集团军对德军第95步兵师和第551人民掷弹兵师的进攻取得了更大的进展——近卫坦克第12军突破了两个德军师的防线,迅速向前推进。当天晚上,苏军已到达帕尔姆尼肯(Palmnicken),第511重装甲营的一小群“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徒劳地试图将其截住。第95步兵师的实力只剩下一个团,而第551人民掷弹兵师被包围在劳申(Rauschen)及其周围。师长西格弗里德·费尔海因中将和第9军军长罗尔夫·武特曼将军被俘。
  泽姆兰半岛上的德军北部防线已被打垮,苏军近卫第2集团军转身向南扑去。尽管德军仍能守住其南部防线,但他们现在受到苏军从后方实施包围的威胁。第95步兵师的残部撤向泽姆兰半岛西海岸的帕尔姆尼肯。他们被孤立在这块狭小的飞地中,一直坚守到4月16日,这才试图向南突围,逃向皮劳。这支小小的队伍被苏军打垮,师长约阿希姆-弗里德里希·朗少将是最后的阵亡者之一。出现在苏军前进路线上的是以“大德意志”师幸存人员组建起来的一个个战斗群;没有一个战斗群的兵力超过150人,重武器寥寥无几。马克特上尉的战斗群立即被部署到第58步兵师身后,波尔中校的战斗群主要由坦克兵组成,他们在第1步兵师背后占据了阵地。4月13日晚,马克特和他的部下试图发起一场反击,以便收复失地。
  ……

前言/序言

  听我更坦白地说吧:
  我已经很公平地衡量过,
  我们用兵可能引起的祸害是些什么,
  我们所遭受的冤苦是些什么,
  结果我发现,
  我们的苦楚比我们的罪过重得多。
  ——威廉·莎士比亚
  本书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几个月发生在东北欧的故事。欧洲大陆旧秩序会在战争结束后得到重建的希望在这几个月里彻底泯灭。一场战争刚刚结束,新的冷战随即拉开帷幕,并主宰这个世界近半个世纪之久。具体地说,本书描述的是1944年和1945年,苏军攻入东、西普鲁士的故事。这场战斗与东线激烈战事的任何一个阶段同样艰巨,永久地改变了欧洲的版图。战役造成欧洲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迁移,战火平息前,史上最惨烈的五起海难已有三起在这里发生,遇难人数约为17000人。但在英语国度中,发生在德国东北部的这些战事依然不为人所知。
  西方国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最后一年的描述多是些重大事件:1944年6月在诺曼底登陆,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艰苦的战斗;美军最终达成突破,并将成千上万名德军士兵包围在法莱斯;巴黎获得令人欢欣鼓舞的解放;较为低调但同样重要的时刻是,德军被逐出法国的其他地区以及比利时。西线盟军为夺取莱茵河上的桥头堡而在阿纳姆遭遇到损失惨重的失败后,这个故事便进入到德军在阿登山区发起的最后一次攻势。此后便是盟军一连串的胜利:渡过莱茵河、包围鲁尔区、德国最终战败。即便提及欧洲战区的其他战事,通常也只是说一说苏联红军在1945年4月对柏林的总攻。
  与西欧战事相比,东线的战斗更加激烈、更加残酷、席卷的地域更大、投入的兵力更多、造成的损失和破坏也更为严重。交战双方对待战俘和平民的方式,即便在当时也令人震惊,与海牙和日内瓦公约所体现的西方观点截然不同。东线战事不仅仅是一场领土野心或战略利益的战争,从一开始,它就是一场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人类未来两种不相容的愿景间的一种冲撞。东线战事中,执行最可怕的任务的那些人,被他们的敌人描述为残暴的杀手,这进一步激发起双方间的仇恨和意识形态差异。可是,对绝大多数普通士兵来说,这场战争与其他战争没什么不同。他们投入战斗是因为他们被征入来回奔波数百公里的大军中,不得不如此。他们中的许多人受到爱国主义的驱使,东线战事的前半部是苏军士兵,后半部则是德国士兵,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舍生忘死,让祖国免遭残暴无情的敌人的蹂躏。尽管这种因素也存在于西线,但那里没有意识形态的冲突,不会将战争的可怕和残暴推至与东线同样的高度上。德国和苏联的精神世界也跟西方国家有所不同。这两个国家多年来一直受到极权统治,整整一代德国人、两代苏联人成长在这样一种体制下:他们被剥夺了获得客观新闻报道的权利,并被鼓励相信他们的体制比其他国家更为优越。这两种文化发生冲突时,必然的结果只能是其中的一个或另一个被彻底摧毁。
  战争爆发的原因很多。希特勒入侵波兰和苏联是为了获取领土、消灭共产主义,而他燃起对法国和英国的战火则是为了腾出手来从事东线战争。斯大林对希特勒宣战是被德国1941年的入侵所迫,但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这位苏联领导人当时正考虑对德国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以苏联的观点看来,最初的生存之战已渐渐变为一场复仇和征服:苏联遭受了巨大的苦难,必须在领土方面获得补偿,另外,欧洲的版图也需要重新加以绘制,从而确保苏联国土不会再遭到战争的摧残。鉴于斯大林过去对待本国人民的记录,他完全不考虑这一政策的后果将导致数百万波兰人和德国人流离失所也就不足为奇了。
  东线战争这一最后阶段的受害者是东、西普鲁士的平民,他们面临着一场可怕的磨难,要么冒着严寒设法逃离,要么落入作为征服者的苏联红军手中。尽管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可能是忠诚的纳粹分子,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可能在战前投票支持过国家社会主义者,但如果把纳粹德国的罪行都归咎于他们,那就错了。他们并不比承受着美军空袭东京的苦难、或在广岛和长崎遭到原子弹轰炸的日本百姓更加有罪。德国国防军和苏联红军中的士兵目睹了,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实施了可怕的暴行。确定他们犯下的罪行是个困难的问题。我们有幸生活在民主国家,可以自由地获取信息,有权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不断受到鼓励去质疑我们的政治领导人,因此,我们有时候未免低估了三十年代德国和苏联对其公民实施控制的紧密程度。另一点被我们忘却的是:就在我们指责种族主义是纳粹党人意识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当时的美国军队里仍在实施种族隔离,而大英帝国仍拒绝允许大批非白人国家获得独立。
  随着战争的结束,正义已被批评为“胜利者的正义”。许多德国人因为他们犯下的罪行受到了惩罚,但更多的有罪者却得以逃脱。在普鲁士战役中犯下罪行而受到指控的苏联人,就算有,也寥寥无几。1945年后的岁月里,双方都试图将自己塑造为受害者——即便承认自己的罪行,也是为了给对方施加更大的压力。
  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追究责任。战争确实很恐怖,它会驱使人们做出可怕的行径。尽管二战期间的暴行规模庞大,但在过去的冲突中也曾发生过。事实上,就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的欧洲,南斯拉夫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解体时,我们也曾目睹过此类暴行。本书的目的仅仅是描述苏联红军到达德国边境时发生的事情,以及随之而来的无情厮杀。这些战役的结果决定了东北欧战后的版图,真正的意义只是在铁幕落下后才变得清晰起来。

普鲁士之战:苏德战争(1944-1945) 一部关于东线战场上决定性战役的深刻剖析 引言 1944年至1945年,人类历史上最残酷、规模最庞大的冲突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线战场上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普鲁士,这个曾经象征着德意志帝国荣耀与力量的古老土地,如今却成为苏德两国军队殊死搏斗的绞肉机。本书《普鲁士之战:苏德战争(1944-1945)》将带领读者深入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从战略布局、战术博弈、到士兵的真实经历,全方位地展现这场将纳粹德国推向灭亡的最后决战。 历史背景:苏联的反攻与德国的绝境 自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以来,东线战场就一直是战争中最血腥的舞台。经历了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的惨痛失利后,德国国防军已经失去了战略主动权,陷入了不可逆转的衰退。1944年,苏军发起了代号“巴格拉季昂”的夏季攻势,一举摧毁了白俄罗斯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将战线向西推进了数百公里。此刻,苏联红军的铁流已经兵临东普鲁士的边界,而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军队,只能在绝望中组织最后的抵抗。 战略博弈:东西夹击与最后的屏障 《普鲁士之战》将重点剖析苏德两国在这一时期展开的宏大战略博弈。苏联方面,斯大林格勒的胜利激发了红军的士气,在朱可夫、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等杰出元帅的指挥下,红军展现出了强大的战略规划和执行能力。他们利用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以及对德军弱点的精准把握,不断向德国心脏地带推进。 与此同时,德国方面,希特勒仍然固守着一些不切实际的战略幻想,但现实的残酷早已不容许他们采取积极的防御策略。本书将探讨德国最高统帅部在兵力不足、装备落后、士气低迷的情况下,如何试图组织有限的防线,以及一些高级将领试图在不利局势下采取的各种战术调整。东普鲁士,作为德国东部的最后一道重要屏障,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德国本土的门户,更是重要的工业和交通枢纽。 战术细节:巷战、攻坚与残酷的付出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对战术层面的细致描绘。东普鲁士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既有广阔的平原,也有茂密的森林和崎岖的山地。苏德双方在这里展开了异常激烈的战斗,每一个村庄、每一条河流、每一栋建筑都可能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森林与沼泽中的拉锯战: 东普鲁士的广袤森林为双方都提供了天然的掩护,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苏军善于利用森林进行渗透和伏击,而德军则依托森林地形进行顽强的防御。书中将描绘士兵们在泥泞、蚊虫、寒冷的环境下,如何在复杂的森林地带进行艰难的推进和战斗。 城市攻坚的血与火: 战争的高潮集中在对东普鲁士主要城市的争夺上,例如柯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这些城市成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德军依托坚固的建筑、地下工事以及残存的装甲力量,进行了殊死抵抗。本书将详细解读苏军如何克服困难,采取各种战术手段,逐个击破德军的防线,直至占领这些城市。巷战的残酷性将被栩栩如生地呈现,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街角都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危险。 装甲对抗与空中支援: 在这场战役中,装甲部队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军大量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如T-34坦克和IS-2重型坦克,在摧毁德军防御工事和进行正面突击方面表现出色。而德军虽然在坦克技术上仍有优势,但数量上的劣势和燃料的缺乏,使其难以发挥最大作用。本书也将探讨双方的空中力量在支援地面部队、压制敌方火力方面的作用。 士兵的视角:个体命运与战争的代价 《普鲁士之战》最动人的部分在于它不仅仅是宏大的战略和战术分析,更是对参与这场战争的普通士兵的命运的深刻关注。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史料、回忆录、信件等,将读者的目光引向那些在炮火硝烟中挣扎求生的个体。 苏联士兵的艰辛与英勇: 经历了长达数年的浴血奋战,苏联士兵们背负着复仇的火焰和解放祖国的信念。本书将展现他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如何克服疲惫、饥饿、伤痛,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一次又一次地发起冲锋。他们的故事,是关于坚韧、牺牲和对胜利的渴望。 德国士兵的绝望与抵抗: 对于德国士兵而言,1944-1945年的东线战场,意味着战败的阴影越来越浓。本书将描绘他们如何在不断恶化的局势下,仍然履行着作为军人的职责,但内心深处却充斥着对未来的迷茫和绝望。尽管如此,一些德军部队仍然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尤其是在家乡土地上,他们更加拼死抵抗。 平民的苦难与逃亡: 战争的阴影同样笼罩着东普鲁士的平民。本书将触及战争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坏,以及他们在大规模的战役中,如何经历家园被毁、亲人离散,以及漫长而艰辛的逃亡。这些个体命运的片段,将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战争的残酷性及其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创伤。 历史遗产:改变欧洲格局的关键一役 《普鲁士之战:苏德战争(1944-1945)》的结束,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的决定性转折。苏联红军的胜利,不仅将纳粹德国的统治彻底埋葬,也深刻地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战役结束后,东普鲁士的土地经历了巨变,其历史和文化印记也随之被重塑。 本书的最终篇章将深入探讨这场战役所留下的深远历史遗产。它将分析这场胜利对于苏联巩固其在中东欧的地位,以及冷战格局的形成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它也将审视这场战役在军事史上的意义,以及对后世军事思想和战略研究的启示。 结论 《普鲁士之战:苏德战争(1944-1945)》是一部集战略分析、战术描绘、个体叙事于一体的宏大史诗。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关于东线战场上最关键战役的全面视角,更带领我们去感受战争的真实面貌,体味人性的光辉与黯淡,并深刻反思战争的代价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影响。通过对这场波澜壮阔的战役的深入解读,本书旨在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二战的最终走向,以及那个时代塑造我们今日世界的深层原因。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怀着对“普鲁士”这个名字所蕴含的历史魅力的憧憬,翻开了这本书。在我脑海中,“普鲁士”就如同一个闪耀着军事荣耀和战略智慧的符号,我期望它能带领我领略那个时期欧洲大陆的波澜壮阔。或许是关于普鲁士王国是如何一步步崛起,成为欧洲强权的历程,抑或是关于某个关键战役,如奥斯特里茨战役,或者七年战争中,普鲁士如何凭借其精锐部队和卓越指挥,在强敌环伺中扭转乾坤的细节。我甚至幻想,这本书会深入探讨普鲁士军事教育体系的独特性,或者分析其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是如何支撑其军事扩张的。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却发现这本书的主题与我的初步设想完全背离。它似乎在讲述一个与我所期待的“普鲁士”概念截然不同的历史片段,这让我感到一丝困惑和失望。书中描绘的事件和人物,与我对普鲁士的认知之间,似乎存在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无法找到一个能够连接我过去认知与书中内容的桥梁。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脑子里充满了无数问号。我当初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普鲁士之战”这个词,它在我心中勾勒出了一幅充满铁血与荣耀的军事画卷。我本以为会深入了解普鲁士军队的训练方式、战术思想,或者是某个发生在普鲁士心脏地带的重大冲突,比如它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角色,或者是在俾斯麦统一德国过程中的关键军事行动。我期待能看到详细的地图,精准的战场分析,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度刻画。或许还会涉及到那个时代欧洲列强的政治博弈,以及普鲁士如何在其中周旋。这本书的副标题“苏德战争(1944-1945)”让我更加困惑,因为它似乎指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冲突背景,与我所理解的“普鲁士”概念似乎没有直接关联。这种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让我无法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起任何预期的联系,仿佛被抛入了一个陌生的叙事空间,找不到熟悉的参照系,只能茫然地接受书中呈现的一切。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让我一头雾水!我本来是冲着“普鲁士之战”这个名字来的,想着大概会讲一些关于普鲁士王国时期,或者是某个发生在普鲁士领土上的重要战役。毕竟“普鲁士”这个词自带一种古老而庄严的历史厚重感,让人联想到腓特烈大帝的雄狮军团,或者是普鲁士在统一德意志过程中的关键时刻。然而,当我翻开目录,看到“苏德战争(1944-1945)”的副标题时,就已经有点不对劲了。我以为这本书会是那种侧重于战略分析、指挥官视角,或者是描绘特定战场风貌的军事史著作,可能是那种能让我深入理解东西方军事思想碰撞,或者某个地区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的内容。我甚至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那个时代波兰、立陶宛等周边国家在这种宏大冲突中的境遇,或者更深入地探讨战争对当地民众生活造成的深刻影响。但这本书的内容,完全偏离了我最初的预期。它似乎在描绘一个完全不相关的时代背景,让我感觉像是被拉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而且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让我难以找到可以代入的切入点,完全抓不住重点。

评分

我被“普鲁士之战”这个书名深深吸引,脑海中立即浮现出那些关于腓特烈大帝、关于军事改革、关于普鲁士王国在欧洲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画面。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深入探讨那个时代军事战略、战术运用,甚至是对普鲁士军队独特精神气质进行描绘的书籍。我设想的,可能是关于普鲁士在拿破仑战争中如何从失败的阴影中崛起,或者是在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中展现其军事实力和国家意志的辉煌篇章。我甚至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普鲁士军事院校的介绍,以及那些改变战争史的战役细节。然而,当我接触到这本书的内容时,却发现它所讲述的,似乎与我最初的理解完全不符。副标题“苏德战争(1944-1945)”更是让我感到意外,它指向了一个与我心中“普鲁士”概念相去甚远的时期和事件。这种落差感,让我难以将书中的内容与我对“普鲁士之战”的期待进行有效的连接,感觉像是拿到了一份期待已久的珍宝,打开后却发现里面装的并非我所寻觅之物。

评分

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在“普鲁士之战”所承诺的宏大叙事中时,却发现这本书的实际内容与我对“普鲁士”的固有印象毫无关联。我一直以为,这本书会带我走进那个充满骑士精神和严谨军事纪律的时代,去感受普鲁士如何在欧洲政治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或者去探究其军事力量的独特之处。我设想的,或许是一场围绕着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普鲁士古堡展开的攻防战,又或者是关于那个时期,普鲁士的社会结构、贵族阶层以及他们如何参与国家军事建设的详细描写。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够唤起历史共鸣,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去理解那个曾经辉煌的王国是如何崛起的。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让我感到错愕,它似乎聚焦于一个我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时期和事件,与我心中对“普鲁士之战”的期待南辕北辙。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我一时之间难以适应,也无法找到书中与我之前设想的任何联系点,感觉像是走进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评分

老爸是军事迷,买来送给老爸,当父亲节礼物

评分

服务态度好,物流速度快。

评分

刚收到商品,带塑封还没拆开看

评分

二战时期东线战场苏德战争的全景描述,很不错的书,京东活动价七折,三套/本再七折,实惠,

评分

很棒,包装完好~京东自营的快递也很快!书的内容很丰富,看的很过瘾,值得收藏

评分

东西不错,到货速度快。

评分

书已收到,正在阅读中,非常喜欢,下次还会购买。

评分

一本很好的书

评分

我是16开本,是32开本。偏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