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位普通中学的数学老师,创造出的令人称奇的育人成绩!
《孙维刚高中数学(第二版)》概括了高中数学的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教会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看问题,力求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并总结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解题规律,从而让学生形成强大的学习能力。
《孙维刚高中数学(第二版)》第一版至今已印刷12次,销售5万册。
内容简介
《孙维刚高中数学(第二版)》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孙维刚老师的著作,是孙老师三轮实验班的教材。本书立足于对高中数学中基础知识的分析把握,以及对方法和思想的指导,在详述概念后,引申概念外围的规律、方法,以及解题思考规律。书中提出,学好数学必须站在系统的角度看问题,力求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结论一个)、多题归一(善于总结),善于用“动”的观点思考问题(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对开启学生的数学智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规律,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孙维刚高中数学(第二版)》可作为教师和学生的辅导用书或自学教材。
作者简介
孙维刚(1938—2002),生前为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中国数学会理事,全国人大代表。曾被评为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全国首届苏步青基础教育奖获得者,新中国成立50年来50位“首都楷模”之一。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等。
从1962起,孙维刚一直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任数学教师兼班主任。自1980年开始,他开始进行从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的大循环实验,致力研究数学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孙维刚的实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中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精彩书评
孙老师以一个普通中学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身份,创造了让班上55%的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的“神话”,做出了令重点中学为之咋舌的成绩。
——李镇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孙老师的这套书概括了中学数学的一切基本思路和方法,他用简单的例子使复杂的东西变简单,使繁琐变为清晰,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蔡笑晚(人才“魔术师”,家庭教育专家)
孙维刚老师的“结构教学法”给了普通学生希望,这源于他的立足点和哲学高度——为人民炼一炉好钢!
——边疆(全国人生科学学会、全国生命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目录
第二版序
原版修订说明
作者的话
第1篇怎样学好高中数学
第1章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一、 热爱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与途径
二、 学好数学,需“醉翁之意不仅在酒”
第2章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
一、 理解概念要深入本质,注意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 在类比中发现和谐,简化记忆
第3章把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发展与
完善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 主动学习
二、 注意学习、积累和掌握数学方法与思想
第4章各类知识学习方法示范
一、 概念与基础知识的学习
二、 公式、定理的学习
三、 一个单元的学习和小结
四、 一个数学方法(数学归纳法)的学习和小结
五、 一个思考方法的学习和小结
第5章学会做题
一、 题不求多,但求精彩
二、 讲究做题的方法
第6章学会复习
一、 培养做小结的习惯和能力
二、 有效地进行高中数学总复习
第2篇高中数学各章学习指要
Ⅰ重要概念、基础知识、方法、思想
一、 有关命题的知识
二、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三、 数学归纳法
四、 反证法
五、 同一法
六、 换元法
七、 列方程组的方法
八、 待定系数法
九、 配方法
十、 转化归结思想
十一、 动的思想方法——换个角度看问题
十二、 对称的观点和思想
十三、 数形结合的方法
Ⅱ高中代数
第7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一、 学习指导
二、 解题思考方法小结
第8章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反三角函数与三角方程
一、 学习指导
二、 解题思考方法小结
第9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一、 学习指导
二、 解题思考方法小结
第10章不等式
一、 学习指导
二、 解题思考方法小结
第11章复数
一、 学习指导
二、 解题思考方法小结
第12章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一、 学习指导
二、 解题思考方法小结
Ⅲ微积分初步
第13章极限
一、 学习指导
二、 解题思考方法小结
Ⅳ立体几何
第14章直线和平面
一、 学习指导
二、 解题思考方法小结
第15章多面体和旋转体
一、 学习指导
二、 解题思考方法小结
Ⅴ平面解析几何
第16章直线
一、 学习指导
二、 解题思考方法小结
第17章圆锥曲线
一、 学习指导
二、 解题思考方法小结
第18章坐标变换坐标变换仅供参考,不属于教材学习内容。
一、 学习指导
二、 解题思考方法小结
第19章参数方程、极坐标
一、 学习指导
二、 解题思考方法小结
第3篇学会考试
一、 做好应考前的准备
二、 学会在考场上科学应对
三、 养成检验习惯,积累检验方法,提高检验能力
四、 分析一份综合练习,看对待难题的态度和方法
第4篇解题思考分析的再示范
一、 示范一
二、 示范二
三、 示范三
四、 示范四
附录1在继承中创新
附录2怀念孙维刚
附录3《孙维刚初中数学》《孙维刚高中数学》
——当代中学数学教辅书的优秀样板
附录4我们的生命是你生命的延续
编辑手记
前言/序言
第二版序
孙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十三年了,然而人们对孙老师的爱戴之情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的崔贞姬校长带领全校老师以数学为龙头全面学习研究孙维刚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自2002年至今,一如即往。每年,我去吉大附中,常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大概就是因为在这里总能找到孙老师的影子吧。
孙老师一生坎坷,但他无怨无悔。孙老师把全部的智慧和爱献给了学生,献给了教育,他的事迹感染着很多人,也影响着很多人。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全国生命教育工作委员会的边疆秘书长,正是被这种精神所激励,带领着他的团队向全国各地宣传、推广孙老师的教育成果,十多年从未间断。
孙老师虽然走了,但他的书留给了我们,他的影响还在继续,他的生命仿佛就在我们中间延续。可以说,孙老师的书是他教学生涯的一个缩影。
孙老师书中的题不是很多,因为他反对题海战术,他要求他的学生每天必须保证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他舍不得孩子们把有限的时间花费在毫无意义的“重复性劳动”里。孙老师强调“题不在多,而在于精”,无论课上、课下还是他的书中,每道题的臻选无不凝聚着孙老师的智慧与心血。他说“做题不是目的,目的是造就一个学生强大的大脑”。
孙老师强调做题要学会“一题多解”。课堂上,孙老师从来都不惜花费时间,常常为一道题,引导、启发学生尽可能想出更多的方法;坚持下“换个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也就由然而生了。同时,孙老师还坚持“多解归一,多题归一”的思想,让学生学会掌握在纷繁的事物中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虽然孙老师书中的题没那么多,但他坚持“凡事一定要问为什么”,在他的《孙维刚谈立志成才——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一书的第二篇“学习方法——写给同学们”中,开篇就讲:世上没有“没有为什么的事物”。我在家中也常听到孙老师的这句话,还常听他说:“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在孙老师的课上,学生们经常在他一遍遍“为什么”的穷追猛打中,“思潮如涌”“八方联系”地寻找答案,一道题往往能找到十几二十种解法。
当您阅读这本书时,请一定要仔细阅读书中“作者的话”,孙老师电话中再三叮嘱仿佛又在耳边响起。
对于本书超出“大纲”的部分内容,孙老师生前是这样解释的:“那是留给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将来可能从事数学研究的孩子们准备的一把梯子。”
为什么要学数学?怎样学数学?如何才能学好数学?这些才是孙老师书中最想要告诉您的。
本次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出版社职业教育编辑部的全体同志及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李红老师和她的学生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更要感谢广大读者对孙维刚老师的爱戴。
王海亭
2015年5月
征服高阶思维,解锁数学奥秘——一份关于高中数学学习的深度指南 高中数学,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峦,其险峻与壮丽并存,是无数学子在求学道路上必须攀登的挑战。它不仅是连接初中基础与大学学术的桥梁,更是培养逻辑思维、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学科。本书并非市面上某种特定的教材,而是一份凝聚了多年教学经验与对高中数学本质深刻理解的学习指南,旨在帮助每一位高中生,不论基础如何,都能以更清晰的思路、更有效的方法,深入探究数学的无限可能,最终征服高阶思维的殿堂。 一、 夯实基础:数学思维的磐石 高中数学的学习,绝非是简单地记忆公式和解题技巧的堆砌。其核心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建立。本书将从最根本的层面出发,深入剖析数学学习的底层逻辑。 概念的精雕细琢: 我们将逐一剖析高中数学中的核心概念,例如集合、函数、数列、导数、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每一处定义、每一条性质,都将进行严谨的推导和形象的阐释,力求让概念在你的脑海中“活”起来,而非僵硬的文字。我们将探讨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它们是如何从更基本的数学原理中演化而来,从而建立起你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整体认知。例如,在函数部分,我们将不仅仅讲解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更会深入分析函数图像的意义,以及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被广泛应用。 逻辑的严丝合缝: 数学是逻辑的艺术。本书将注重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将详细讲解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包括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反证法、排例法),以及如何构建清晰的证明链条。通过对经典例题的剖析,你将学会如何审题、找准切入点、组织逻辑、清晰表达,最终做出令人信服的数学论证。我们会强调“为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引导你理解每个数学结论的来龙去脉,而非死记硬背。 方法的融会贯通: 学习数学方法,如同掌握一把把开启数学之门的钥匙。本书将系统梳理高中数学中的常用方法,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换元法、构造法等。我们不会将方法孤立讲解,而是通过大量的例题,展示这些方法在不同知识点和不同题型中的灵活运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转化。例如,在解析几何的学习中,我们将反复强调数形结合的思想,如何利用方程和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更直观地解决问题。 二、 突破难点:化繁为简的智慧 高中数学的难点往往在于其抽象性和综合性。许多学生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容易感到无从下手。本书将提供一套化繁为简的策略。 抽象概念的具象化: 对于像导数、极限、概率分布这些相对抽象的概念,我们将运用生动的类比、直观的图像和生活中的实例,帮助你建立起感性的认识,再逐步深入到其数学本质。例如,在讲解导数时,我们将从“瞬时速度”和“斜率”的角度切入,让抽象的微积分概念变得触手可及。 复杂问题的结构化分解: 面对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往往需要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逐个击破。本书将教授你如何识别问题的核心,提取关键信息,运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和方法,逐步构建出完整的解题思路。我们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问题分析框架,帮助你快速把握题目的本质。 易错点的精准定位与规避: 许多学生在考试中失分,往往是因为一些看似微小的疏漏或对易错点的认识不清。本书将通过对大量典型错题的分析,帮助你识别常见的陷阱和误区,并提供规避这些错误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有效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我们会重点关注诸如符号错误、单位遗漏、条件不全、范围忽视等细节问题。 三、 升华思维:走向数学的更高境界 高中数学的学习,最终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未知问题。 数学建模:从现实到抽象的桥梁: 数学建模是连接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本书将引导你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工具求解,再将结果解释回实际意义。我们将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案例,让你体会到数学的强大力量,以及它在科学、技术、经济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我们将鼓励你跳出固定的解题模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更优的解法。通过对一些“巧解”的展示和分析,激发你的数学创造力。我们将不仅仅满足于“会做题”,更追求“为什么这样做得更好”。 探索性学习的引导: 本书将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我们将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和思路,鼓励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质疑和发现,从而建立起对数学的内在兴趣。 四、 学习策略与方法:高效学习的秘诀 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征服高中数学的关键。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学习建议。 预习与复习的良性循环: 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如何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以及如何在课后通过有效的复习巩固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精题精练与题型归纳: 提倡“少而精”的学习模式,精选高质量的习题,深入理解每一道题的考点、方法和技巧。同时,学会对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解题体系。 错题本的价值最大化: 详细指导如何建立和利用好错题本,不仅是抄录错题,更重要的是分析错误原因,反思解题过程,并进行定期回顾。 与数学“对话”: 鼓励学生通过提问、讨论、交流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克服学习中的困惑。 心态调整与压力管理: 面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压力,本书将提供积极的心态调整建议,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结语 高中数学是一场思维的远征,它不仅关乎分数,更关乎能力的成长。本书希望成为你这场远征中最可靠的向导,为你指引方向,提供工具,激发勇气。愿你在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乐趣,体验思维的飞跃,最终抵达属于你自己的数学高峰。无论你目前的数学基础如何,本书都将是你开启高效、深入、且充满乐趣的高中数学学习之旅的坚实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