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资源规划规范(GB/T 51051-2014) [Code For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资源规划规范(GB/T 51051-2014) [Code For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编
图书标签:
  • 水资源
  • 规划
  • 国家标准
  • GB/T 51051-2014
  • 规范
  • 工程技术
  • 环境保护
  • 水利工程
  • 行业标准
  • 技术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242590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71629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外文名称:Code For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1
字数:72000
正文语种:中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资源规划规范(GB/T 51051-2014)》适用于集水面积3000km2及以上流域、地级行政区及以上区域的水资源规划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节约及调配管理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 则
2 术 语
3 基本规定
4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5 规划目标与任务制订
6 需水预测
7 供水预测
8 水资源供需分析
9 水资源配置
10 节水与供水方案制订
11 水资源保护
1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3 实施方案制订与效果评价
14 水资源管理及规划保障措施制订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水资源规划规范(GB/T 51051-2014)》是一部指导我国水资源规划工作的国家标准,其核心目标在于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水资源,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本规范的制定,旨在统一我国水资源规划的技术要求、内容深度和成果形式,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各类水资源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提供依据。 一、 规范的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行政区域(国家、流域、省、市、县)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规划、区域性供水规划、节水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各类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相关的规划编制工作。其编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 将水资源系统视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各类水源,以及水、土壤、生态环境等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规划。 协调性原则: 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人水和谐。 可持续性原则: 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效益性原则: 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层次需求。 安全性原则: 保障供水安全,防范和减轻水旱灾害风险,维护水生态安全。 二、 规范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 本规范系统地阐述了水资源规划的各个环节和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划前期工作: 规划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明确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规划期限。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详细规定了气象、水文、水资源量、水质、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基础资料的收集范围、精度要求和处理方法。 现状评价: 对区域水资源供需状况、水资源量、水质、水生态环境、水旱灾害、水利工程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2. 水资源量预测与评价: 降水预测: 规定了不同时间尺度的降水预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径流预测: 提出了多种径流计算模型和方法,并对模型参数率定、验证提出了具体要求。 地下水资源评价: 规范了地下水补给、排泄、动态、承载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方法。 水质评价: 明确了水质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方法,以及污染源分析和预警。 3. 水资源供需分析与预测: 用水定额与用水量预测: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增长等因素,对各行业、各区域的用水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并规定了用水定额的编制方法。 可用水资源量分析: 结合水资源量预测结果,分析区域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地下水等各类水源的可用量。 供需平衡分析: 对比预测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识别存在的水量短缺或区域性、季节性缺水问题。 4. 水资源配置方案编制: 目标年水资源配置: 提出在满足一定保证率的前提下,对各类用水需求进行合理配置的方案。 水量分配方案: 明确各用水户、各区域的水量分配原则、方法和标准。 水质管理方案: 提出保护和改善水质的措施,包括污染源控制、污水处理、水体生态修复等。 水旱灾害综合防御方案: 提出防洪、抗旱、排涝等减灾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5.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水源地保护: 规定了饮用水水源地的划定、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水生态环境保护: 强调了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性,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环境的措施,包括维持河流生态流量、保护湿地等。 地下水保护: 明确了地下水超采区、污染区的划定和治理措施。 水资源管理制度: 提出了水资源管理权限、责任、取水许可、水权制度等方面的要求。 6. 节约用水与提高用水效率: 节水技术推广: 鼓励和推广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领域的节水技术和设备。 用水效率提升: 提出提高用水效率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发展节水型产业、推广节水器具等。 非常规水源利用: 鼓励雨水、再生水、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 7. 规划成果要求: 文本报告: 规范了规划报告的结构、内容深度和表达方式。 图件: 规定了规划图件的种类、比例、内容和绘制要求,如水系图、水资源评价图、供需平衡图、水功能区划图等。 数据库: 强调了建立和完善水资源规划数据库的重要性。 三、 规范的意义与作用 《水资源规划规范(GB/T 51051-2014)》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水资源规划工作进入了一个更加科学、规范、统一的时代。 提升规划科学性: 规范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方法,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统一规划标准: 统一了全国水资源规划的技术标准和成果形式,便于规划的编制、审查、实施和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 促进水资源管理: 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助于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区域性、季节性缺水问题,减轻水旱灾害影响。 推动可持续发展: 规范强调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推动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安全保障。 总之,《水资源规划规范(GB/T 51051-2014)》是一部指导性强、技术全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国家标准,为我国水资源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系统性”。它不像一些零散的文章或报告,只是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是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出发,将水资源规划视为一个整体,涵盖了从初期评估到后期实施的全过程。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对于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整体性,以及制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规划方案,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作为一名对水资源领域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国家层面水资源管理和规划的窗口。我看到了国家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也理解了这些努力背后所依赖的科学、严谨的规划体系。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技术层面的指导意义,更在于它所传递的国家层面的战略思考和长远规划。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非常“国家标准”。它摒弃了任何文学性的修饰,也避免了口语化的表达,而是采用了一种极为精准、客观、规范的专业术语和句式。例如,在定义某个概念时,它会给出精确的界定,在规定某个流程时,它会明确指出每一步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这种语言风格,虽然读起来可能不如文学作品那样引人入胜,但对于需要严格遵循规范进行实践的专业人士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它保证了信息的准确传递,避免了歧义,也为后续的执行和评估提供了统一的依据。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一开始就给我留下了一种严肃而专业的印象。深蓝色的背景,配以烫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再往下是细致的中文标题“水资源规划规范”和英文副标题“[Code For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以及重要的标准号“GB/T 51051-2014”。这种设计语言,无疑是在向读者传达一种权威性、稳定性和规范性。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水资源领域发展的普通读者,我深知国家标准的重要性,它们不仅是技术执行的基石,更是国家战略落地的保障。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科学性”。在水资源规划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从数据收集、分析,到模型构建、预测,再到方案优化、决策,都基于科学的原理和技术支撑。这种科学性的体现,确保了规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也为解决现实中的水资源挑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浏览的是其目录结构。清晰的章节划分、细致的条目设置,让我对整本书的脉络有了大致的了解。从总则、术语,到各种具体的水资源规划内容,如水源地规划、供水规划、节水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再到配套的评估、实施和监督等环节,都显得条理分明,逻辑严谨。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水资源规划的读者,也能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或需要了解的部分。

评分

作为一名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的普通人,阅读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水资源规划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过去,我可能只是从宏观层面感知到水资源短缺或污染问题,但通过这本书,我得以窥见这些问题背后,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科学、系统、严谨的规划过程来应对和解决的。从水源地的选择,到供水网络的构建,再到节水措施的推广,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专家的智慧和心血。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次知识的洗礼和认知的升级。它让我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深入了解了国家层面的水资源规划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在其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这种深入的了解,不仅提升了我对水资源问题的认知水平,也让我对国家在这一领域所做的工作有了更深的敬意。这本书,是一本值得每一位关心中国水资源未来的读者认真研读的宝贵文献。

评分

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细节上的严谨。在描述某个技术指标或方法时,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数值或步骤,而是会辅以必要的解释,甚至引用相关的基础理论或研究成果。比如,在谈到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时,它可能会涉及到水文模型、水量平衡分析等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适用条件、数据要求等进行说明。这种深度和广度的兼顾,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手册,更是一个包含深厚学术积淀的专业参考。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思考这本书所传达的价值观。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珍贵的水资源,这本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它强调的是一种平衡,一种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种前瞻性的指导,对于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评分

书很满意,是我需要的哈

评分

规范这个有啥好评价的,专业必备。

评分

规范这个有啥好评价的,专业必备。

评分

规范这个有啥好评价的,专业必备。

评分

书很满意,是我需要的哈

评分

可以

评分

规范这个有啥好评价的,专业必备。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