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文本選取標準文本,由相關法律有審定並撰寫適用提要
★專業解釋對專業術語進行解釋,對重點法條進行注釋,每條提練條文主旨
★實用信息條文下加注關聯法規索引,書後附錄文書範本、流程圖等實用工具
★相關規定附錄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司法解釋,以及其他實用政策信息
內容簡介
(1)專業人員編寫。本叢書皆由相關法律專傢編寫,內容準確,並力求語言通俗,使普通大眾讀者能更輕鬆地理解法律精神,掌握法律政策; (2)法律適用提要。每本書都由相關法律專傢撰寫該法的適用提要,幫助讀者對每一個法的背景、概況有更全麵、深入的理解; (3)重點法條注釋。對重點法條進行條文注釋,且每個條文都提煉齣條文主旨,幫助讀者準確理解法條內容; (4)相關配套規定。書末附錄一些較為重要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使讀者在使用中更為方便、實用。
作者簡介
法律齣版社法規中心,是法律齣版社旗下的專業法規編纂機構。法規中心以國傢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等規範性文件為主要內容,分析研究立法主旨和讀者需求,策劃編纂適閤辦案實務、教學研究和一般大眾實際需要各類法律圖書。法規中心長期與國傢、法學院校及研究機構保持密切閤作,擁有相關領域較為專業的作者資源和編輯團隊。
目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適用提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立法目的
第二條調整範圍*
第三條食品安全工作方針
第四條食品生産經營者社會責任
第五條食品安全監管體製*
第六條地方政府職責
第七條評議、考核製度
第八條監督部門溝通配閤
第九條行業協會等的責任
第十條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
第十一條食品安全基礎研究
第十二條舉報違法行為*
第十三條錶彰與奬勵
第二章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
第十四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製度
第十五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
第十六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結果通報
第十七條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製度*
第十八條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情形
第十九條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配閤協作
第二十條衛生、農業部門信息共享
第二十一條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作用
第二十二條食品安全風險警示
第二十三條食品安全風險交流
第三章食品安全標準
第二十四條製定食品安全標準的原則*
第二十五條食品安全標準的強製性
第二十六條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第二十七條食品安全國傢標準的製定
第二十八條食品安全國傢標準的製定要求和程序
第二十九條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第三十條食品安全企業標準
第三十一條食品安全標準的公布*
第三十二條食品安全標準的跟蹤評價
第四章食品生産經營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三十三條食品生産經營要求*
第三十四條禁止生産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産品*
第三十五條食品生産經營許可
第三十六條食品生産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的管理*
第三十七條"三新"産品許可*
第三十八條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
第三十九條食品添加劑生産許可*
第四十條食品添加劑允許使用的條件和使用要求
第四十一條生産食品相關産品的要求*
第四十二條食品安全全程追溯製度*
第四十三條食品規模化生産和食品安全責任保險*
第二節生産經營過程控製
第四十四條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製度要求*
第四十五條從業人員健康管理製度*
第四十六條生産企業實施控製要求*
第四十七條自查製度*
第四十八條鼓勵食品生産經營企業符閤良好生産規範
第四十九條農業投入品的使用*
第五十條食品生産者的進貨查驗記錄製度*
第五十一條食品齣廠檢驗記錄製度*
第五十二條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産品的質量檢驗*
第五十三條食品經營者的進貨查驗記錄製度*
第五十四條食品經營者貯存食品的要求*
第五十五條餐飲服務提供者原料控製要求*
第五十六條餐飲服務提供者的食品安全管理*
第五十七條集中用餐單位的要求*
第五十八條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的要求*
第五十九條食品添加劑生産者的齣廠檢驗記錄製度*
第六十條食品添加劑經營者的進貨查驗記錄製度*
第六十一條集中交易市場等的食品安全管理責任
第六十二條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颱提供者的義務*
第六十三條食品召迴製度*
第六十四條食用農産品批發市場的管理*
第六十五條食用農産品銷售者進貨查驗記錄製度
第六十六條食用農産品銷售環節使用食品添加劑和包裝材料的要求*
第三節標簽、說明書和廣告
第六十七條預包裝食品標簽
第六十八條散裝食品標注的要求
第六十九條轉基因食品的標示
第七十條食品添加劑標簽、說明書和包裝的要求*
第七十一條標簽、說明書的真實性要求*
第七十二條預包裝食品的銷售要求
第七十三條食品廣告要求*
第四節特殊食品
第七十四條特殊食品嚴格監管原則*
第七十五條保健食品原料目錄和功能目錄
第七十六條保健食品注冊和備案製度*
第七十七條保健食品注冊和備案的材料
第七十八條保健食品標簽和說明書
第七十九條保健食品廣告
第八十條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第八十一條嬰幼兒配方食品*
第八十二條材料的真實性和保密等要求
第八十三條特殊食品生産質量管理體係
第五章食品檢驗
第八十四條食品檢驗機構*
第八十五條食品檢驗人
第八十六條檢驗機構與檢驗人負責製
第八十七條監督抽檢
第八十八條復檢
第八十九條自行檢驗和委托檢驗
第九十條食品添加劑檢驗
第六章食品進齣口
第九十一條進齣口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部門
第九十二條進口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産品的要求*
第九十三條進口尚無食品安全國傢標準食品等的程序
第九十四條境外齣口商、境外生産企業、進口商的義務*
第九十五條進口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産品風險的應對措施
第九十六條境外齣口商、代理商、進口商和境外食品生産企業的備案與注冊*
第九十七條進口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的標簽、說明書
第九十八條食品、食品添加劑的進口和銷售記錄製度*
第九十九條齣口食品的監督管理
第一百條進齣口食品安全信息及信用管理
第一百零一條國傢齣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的評估和審查職責
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處置
第一百零二條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第一百零三條應急處置、報告、通報*
第一百零四條醫療機構報告
第一百零五條防止、減輕社會危害的措施
第一百零六條事故責任調查
第一百零七條事故責任調查原則、主要任務
第一百零八條調查部分的權力*
第八章監督管理
第一百零九條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管理*
第一百一十條食品安全監督檢查措施
第一百一十一條臨時限量值和臨時檢驗方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快速檢測
第一百一十三條食品安全信用檔案
第一百一十四條對食品生産經營者進行責任約談
第一百一十五條有奬舉報
第一百一十六條加強食品安全執法人員管理
第一百一十七條對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等進行責任約談*
第一百一十八條食品安全信息統一公布*
第一百一十九條食品安全信息的報告、通報製度
第一百二十條不得編造、散布虛假食品安全信息
第一百二十一條涉嫌食品安全犯罪案件處理
第九章法律責任
第一百二十二條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産經營活動等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二十三條八類最嚴重違法食品生産經營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二十四條十一類違法生産經營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二十五條四類違法生産經營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二十六條生産經營過程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二十七條食品生産加工小作坊、食品攤販等的違法行為如何處罰*
第一百二十八條事故單位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二十九條進齣口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三十條集中交易市場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三十一條網絡食品交易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三十二條食品貯存、運輸和裝卸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三十三條拒絕、阻撓、乾涉開展食品安全工作等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三十四條屢次違法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三十五條嚴重違法犯罪者的從業禁止
第一百三十六條食品經營者免予處罰的情形
第一百三十七條提供虛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信息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三十八條虛假檢驗報告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三十九條虛假認證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四十條虛假宣傳和違法推薦食品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四十一條編造、散布虛假信息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四十二條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有關法律責任
第一百四十三條政府不作為有關法律責任
第一百四十四條監管部門有關法律責任
第一百四十五條監管部門有關法律責任
第一百四十六條行政檢查和行政強製法律責任*
第一百四十七條民事責任優先原則*
第一百四十八條首付責任製和懲罰性賠償*
第一百四十九條刑事責任
第十章附則
第一百五十條有關用語的含義
第一百五十一條轉基因食品和食鹽的有關管理規定*
第一百五十二條鐵路、民航的食品安全管理
第一百五十三條監管體製的調整
第一百五十四條施行日期
附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産品質量法(2009.8.27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産品質量安全法(2006.4.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13.10.25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2015.4.24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節錄)(2011.2.25修正)
食品標識管理規定(2009.10.22修訂)
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管理辦法(2010.3.30)
食品生産許可管理辦法(2010.4.19)
食品添加劑生産監督管理規定(2010.4.9)
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辦法(2010.11.3)
進齣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2011.9.13)
食品生産企業安全生産監督管理暫行規定(2014.1.3)
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2014.12.31)
食品召迴管理辦法(2015.3.1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解釋(2013.5.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規定(2013.12.23)
前言/序言
編輯齣版說明 當今社會,法律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然而,晦澀的專業術語,艱深的法律理論,龐雜的立法體係,這些法律與生俱來的特點,卻都成為瞭讀者理解、掌握法律的障礙。 為瞭解決這個矛盾,本社特組織編輯齣版瞭這套法律注釋本係列叢書。除瞭法律文本為權威標準文本外,還最大限度地突齣瞭本套書的實用性與易用性,本套書有以下特點: (1)專業人員編寫。本叢書皆由相關法律專傢編寫,內容準確,並力求語言通俗,使普通大眾讀者能更輕鬆地理解法律精神,掌握法律政策; (2)法律適用提要。每本書都由相關法律專傢撰寫該法的適用提要,幫助讀者對每一個法的背景、概況有更全麵、深入的理解; (3)重點法條注釋。對重點法條進行條文注釋,且每個條文都提煉齣條文主旨,幫助讀者準確理解法條內容; (4)相關配套規定。書末附錄一些較為重要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使讀者在使用中更為方便、實用。 需要說明的是,本叢書中“適用提要”、“條文主旨”、“條文注釋”等內容皆是編者為方便讀者閱讀、理解而編寫,不同於國傢正式通過、頒布的法律文本,不具有法律效力。 另,為方便查閱,我們根據每條及其條文主旨製作瞭目錄,其中加“*”號的錶示重點條目,並在正文中附有條文注釋。 本書不足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法律齣版社法規中心 2015年7月
《全球食品安全治理:跨國閤作與本土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食品安全治理格局的復雜演變與深刻變革。麵對日益全球化的食品供應鏈、新興的生物技術應用以及消費者對“從農場到餐桌”全程透明度的迫切需求,傳統的國傢主導型監管模式已顯露齣其局限性。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跨學科的分析框架,考察國際組織、區域經濟體、跨國企業乃至非政府組織在構建和實施全球食品安全標準中的關鍵作用及其相互作用。 全書分為五大部分,共二十章。 第一部分:全球化背景下的食品安全挑戰與治理體係的重塑 (共四章) 本部分首先勾勒瞭當前全球食品安全麵臨的宏觀環境。從貿易自由化加速帶來的跨境食品流通風險(如僞造、摻假、跨國疫情傳播),到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産穩定性和食品質量的潛在衝擊,我們探討瞭挑戰的復雜性和相互關聯性。隨後,本書詳細考察瞭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作為核心的國際標準製定機構,其職能的演變、麵臨的政治經濟壓力,以及其製定的標準在不同國傢和地區法律體係中的轉化與接受過程。特彆關注瞭發展中國傢在標準製定和實施過程中所麵臨的“閤規成本”與技術能力建設的差距。 第二部分:關鍵國際行為體的角色與影響 (共五章) 本部分聚焦於塑造全球食品安全規則的幾類主要行為體。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實施衛生與植物檢疫措施協定》(SPS協定)如何作為約束各國監管行動的法律框架,以及SPS委員會在解決貿易爭端中的實際作用和局限性。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閤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在風險評估科學基礎和能力建設方麵的貢獻被深入分析。此外,本書也首次全麵係統地評估瞭跨國食品巨頭(MNCs)和大型零售商在推行自身供應鏈標準(如BRCGS、GFSI體係)時,如何超越國傢法律,成為事實上的全球規範製定者,以及這帶來的治理效率與民主赤字之間的張力。 第三部分:區域性食品安全治理模式的比較研究 (共四章) 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為理解食品安全治理提供瞭重要的“中級尺度”案例。本書選取瞭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USMCA)背景下的協調機製、東盟(ASEAN)的區域閤作模式進行深入比較。歐盟的“預防原則”在國際上具有顯著的意識形態影響,本書分析瞭其如何影響全球貿易談判,並探討瞭單一市場內部,成員國之間在標準執行力上的差異。北美案例則側重於監管科學與風險溝通的協調,以及邊境聯閤檢查的有效性。比較分析旨在揭示不同區域在麵對統一市場壓力時,如何在主權保留與規則趨同之間尋求平衡。 第四部分:新興技術對監管理念的衝擊與適應 (共四章) 未來食品安全的焦點在於技術。本部分重點探討瞭基因編輯(CRISPR)、精準農業、人工智能驅動的溯源係統(如區塊鏈技術)以及新型食品(如細胞培養肉、昆蟲蛋白)的監管難題。這些創新技術挑戰瞭傳統的風險評估範式,要求監管機構從“産品為中心”轉嚮“過程和技術為中心”。我們詳細分析瞭美國FDA、歐盟EFSA在評估這些新技術食品時的科學前沿和法律界限,並探討瞭如何建立一個既能促進創新,又能確保公共健康的全球性技術監管對話機製。此外,大數據背景下的食品欺詐識彆與監測也是本部分的重要內容。 第五部分:全球食品安全治理的未來方嚮與本土化挑戰 (共三章) 最後一部分,本書迴歸到治理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問題。麵對全球治理體係的碎片化趨勢,如何構建更具包容性和問責製的全球食品安全架構成為關鍵議題。我們討論瞭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體係(如國際衛生條例的食品安全延伸)的潛力,以及消費者賦權運動在全球範圍內對透明度和問責製的推動作用。特彆指齣,全球標準最終必須在具體的國傢和地方層麵得到有效執行。本書通過案例研究,分析瞭發展中國傢在吸收、適應和執行國際標準時,如何剋服基礎設施不足、腐敗風險和政治意願不穩等本土化挑戰,實現食品安全的國傢目標。 本書的特色在於其跨學科的整閤視角,它不僅依賴於國際法和公共管理理論,更廣泛地吸收瞭風險社會學、供應鏈管理和政策科學的研究成果,為政策製定者、法律專業人士、行業研究人員以及關注全球公共利益的學者,提供瞭理解當代食品安全復雜性的深度工具。全書論述嚴謹,數據詳實,旨在推動對未來食品安全治理模式的深入思考與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