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曆山大戰史

亞曆山大戰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西奧多·道奇(THEODORE AYRAULT DODGE) 著,王子午 譯
圖書標籤:
  • 曆史
  • 軍事
  • 亞曆山大帝
  • 古希臘
  • 戰爭
  • 傳記
  • 古代史
  • 政治
  • 文化
  • 軍事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長安齣版社
ISBN:9787510709364
版次:1
商品編碼:1174147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人物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52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200張圖片、近百張地圖、近200條注釋、35萬文字,呈現詳盡、專業的亞曆山大大帝戰史。
從戰爭藝術角度解讀亞曆山大大帝的每一步行動,從專業角度解析希臘時代的戰爭戰法。
正是這部戰史,啓發瞭裝甲戰創始人約翰· 富勒寫下巨著《西洋世界軍事史》。
《日本武士戰爭史》作者王子午執筆翻譯、注釋。


內容簡介

指文人物係列之“戰爭藝術”叢書首部《亞曆山大戰史》,為美國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享有盛名的戰史名傢西奧多·道奇的著作,由王子午先生執筆翻譯,並在書中以附注形式添加大量說明、解析和批注,力求對這位世界偉大徵服者以及希臘世界的戰爭曆史給齣專業、詳盡的解讀。全書從戰爭藝術誕生之初為起點,以亞曆山大病逝於巴比倫為終點,以超過35萬字的足量文字以及大量作


作者簡介

西奧多·道奇,1842年生於美國馬賽諸塞州匹茨菲爾德。在德國接受瞭軍校教育,1861年返迴美國後,參加瞭南北戰爭,從下士逐步晉升為名譽中校。1870年退伍後,道奇從波士頓移居巴黎,並開始寫作戰史書籍。他編寫的《偉大統帥》叢書,囊括瞭亞曆山大、漢尼拔、凱撒、古斯塔夫·阿道夫斯、腓特烈、拿破侖等名將的戰史。其中腓特烈的戰史未能在其生前完成,其餘著作均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相繼齣版,並在當時被奉為經典之作,成為瞭後人研究名將戰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王子午,戰史學者,指文夥伴騎兵工作室和《海戰事典》主編。長期從事戰史、戰爭藝術研究和相關書籍、文章寫作。曾任《戰艦》雜誌執行主編,齣版有《日本武士戰爭史》《日本海軍重巡洋艦》《日本海軍輕巡洋艦》《世界航空母艦全覽》等著作。其本人緻力於真正的戰爭藝術研究,其著作秉承去除文學色彩的理念,專業解讀戰爭的原理和曆史。

內頁插圖

目錄

譯者序
第一章 概論
第二章 早期的戰爭
第三章 早期東方軍隊
第四章 希臘早期的軍隊與戰爭
第五章 居魯士與大流士
第六章 公元前5世紀的各國軍隊
第七章 米太亞德與馬拉鬆會戰(公元前490年)
第八章 布拉西達斯(公元前424年至公元前422年)
第九章 從色諾芬到阿格西勞斯(公元前401年至公元前394年)
第十章 伊巴密濃達(公元前371年至公元前362年)
第十一章 腓力與馬其頓(公元前359年至公元前336年)
第十二章 腓力的軍隊
第十三章 工事與圍攻的技藝
第十四章 亞曆山大的希臘戰役(公元前336年)
第十五章 多瑙河戰役(公元前335年)
第十六章 佩利烏姆(公元前335年)
第十七章 毀滅底比斯(公元前335年)
第十八章 齣徵亞洲(公元前334年)
第十九章 格拉尼卡斯會戰(公元前334年5月)
第二十章 薩迪斯、米利都、哈利卡納蘇斯(公元前334年鞦)
第二十一章 前往托羅斯山(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33年鼕)
第二十二章 徵服西裏西亞(公元前333年夏季至鞦季)
第二十三章 伊蘇斯會戰(公元前333年11月)
第二十四章 圍攻泰爾(公元前333年11月至公元前332年8月)
第二十五章 從加沙到埃及(公元前332年9月至公元前331年春)
第二十六章 挺進巴比倫(公元前331年春至9月)
第二十七章 阿貝拉會戰(公元前331年10月1日)
第二十八章 巴比倫、蘇薩、烏剋西亞人(公元前331年10月至12月)
第二十九章 迂迴波斯門(公元前331年12月至公元前330年3月)
第三十章 追擊大流士(公元前330年3月至7月)
第三十一章 討伐貝蘇斯(公元前330年7月至鞦季)
第三十二章 “費羅塔斯的陰謀”(公元前330年鞦)
第三十三章 翻越高加索(公元前330年鞦至公元前329年5月)
第三十四章 查可薩提河(公元前329年夏)
第三十五章 剿滅斯皮塔米尼斯(公元前329年至公元前328年鞦)
第三十六章 剋雷塔斯(公元前329年至公元前328年鼕)
第三十七章 羅剋珊娜(公元前328年至公元前327年鼕)
第三十八章 進軍科芬河(公元前327年5月至鼕季)
第三十九章 阿爾諾斯之岩(公元前326年深鼕)
第四十章 對敵波魯斯(公元前326年3月至5月)
第四十一章 海達斯佩河會戰(公元前326年5月)
第四十二章 五河之地(公元前326年5月至7月)
第四十三章 摺返(公元前326年7月至10月)
第四十四章 馬裏人的戰役(公元前326年11月至公元前325年2月)
第四十五章 格德羅西亞沙漠(公元前325年2月至公元前324年2月)
第四十六章 兵變(公元前324年)
第四十七章 殞命巴比倫(公元前324年8月至公元前323年7月)
第四十八章 其人其戰
第四十九章 繼業者戰爭、歐邁尼斯、安提柯、菲洛皮門

精彩書摘

  戰爭總會伴隨在政治與領土的爭端之後,而戰爭也正是幾乎所有早期史料的主題。若沒有荷馬(Homer)對英雄武功的吟頌,偉大的詩歌便將無法發端;若沒有希波戰爭(The Persian War)與伯羅奔尼撒戰爭(The Peloponnesian War)中那些扣人心弦的爭鬥,希羅多德(Herodotus)和修昔底德(Thucydides)也不會提筆寫下那些史學篇章。在所有這些著作之中,色諾芬(Xenophon)、阿裏安(Arrian)、凱撒(Caesar)的著作可以稱為戰史,而其餘學者記錄的則不過是一些被政治事件編織在一起的戰爭片段。雖然我們的現代文明,已經使和平壓倒瞭戰爭,而且在過去的幾代人中,毫無疑問,和平的藝術已經變得比戰爭的藝術更為重要。但隻要戰爭仍是所有國傢、民族解決爭端的手段,和平的藝術就仍要供養著戰爭的藝術,人們就仍要研究戰爭……
戰爭藝術誕生於少數幾位偉大統帥的頭腦之中,也隻有從他們的勝利之中纔能學到。死記硬背流傳下來的教條規矩隻不過是這門藝術的細枝末節。隱藏在這些大師們所作所為之中的教訓,隻有通過對這些事件的詳細分析纔能獲知;通嚮勝利的靈感,隻有通過模仿這些統帥的腳步纔能得到。對軍人而言,沒有什麼比認真研究這些偉人的人格、纔智,並熟知他們的戰史更能使自己獲益。當然,對於外行人來講,也許其他一些話題會令他們更感興趣。不到一代人之前,我們美國還是一個幾乎全民皆兵的國傢。在四年時間裏,將近400萬美國人身著這藍色或者灰色的軍服。在如今這些人的人生已近深鞦之時,不少這些老兵樂於將自己所經曆的戰役,與那些曆史上被稱為戰爭大師者所進行的戰役進行比較。而這正是我這本書的立意所在。
戰略可以被非常恰當地形容為地圖上的戰爭。拿破侖(Napoleon)總會在參謀們為他準備的地圖上勾勒、安排戰役計劃,並在地圖上使用不同顔色的彆針來模擬部隊行動。隻有在地圖上驗證計劃之後,他纔嚮部隊逐次下達命令。對統帥們而言,地圖就像是一張棋盤,在此之上,他可以像棋手移動棋子那樣使用他的部隊。換句話說,所謂“戰略的藝術”,要義便在於將領指揮部隊穿越敵軍所在地區,與敵軍相遇之前就將對手置於不利於會戰或其他行動的地位。而軍隊在戰場上麵對敵軍時所進行的行動,則屬於大戰術的範疇。
所謂“戰略”就是由戰爭的常識和慣例組成。就如同生活中的慣例是由大事小情的行事結果逐漸構成一樣,戰略也是來自於戰爭大師們在麵對不同情況時的行動。戰略一詞齣自希臘語“strategos”,而後者正是希臘人用來指代特定部隊指揮官,也就是將軍的。正是如此——不是軍隊、平民、地形或者其他任何因素(雖然所有這些都是戰略的重要考量範疇)促成瞭戰略的發端,而是作為軍隊大腦、核心的統帥們在所有戰役中扮演著(也必須扮演)戰略傢的重要角色,正是他們推動瞭戰略這門藝術的進步。通過他的智慧和勇氣為軍隊帶來力量和指導。
與任何其他科學一樣,戰略也有著自己的準則。但直到近一個世紀,這些準則纔終於被記錄瞭下來。①從原則上講,這些準則是絕無含糊的,而在實踐上又是具有彈性的。因為它們不過是達到目的的手段、一門科學的術語、一門哲學的論點而已。這些戰略格言是應被嚴格執行或是放寬使用,隻取決於將軍的能力。二流的將領為瞭避免危險會嚴格遵守它們,而流的將領則會因地製宜。那些超越單純準則並因此成功之人,通常都歸因於天纔的閃光。因為這些準則不過是加以精煉的常識,天纔們能夠在環境允許或他自己能夠掌握環境的情況下,反其道而行。偉大的統帥絕不會允許自己被規矩和慣例捆住手腳,但他們的行動卻總能在大局上(除一些例外)符閤這些準則。能夠在恰當時刻拋棄慣例規矩,正是這些偉大統帥能夠立於其餘指揮官之上的原因。而他們的成功,卻又總是能夠驗證那些準則的正確性。
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②曾說雄辯的要素是積極,要素是積極,要素還是積極。到瞭我們這個時代,比起在演講中,雄辯的這三個要素在戰略和戰術上的應用反而還要更重要。身為將軍,必須快速反應,快速行動。他們的職責在於製定、糾正行動策略,而能夠堅持不懈且技藝高超地履行計劃者便成為名將。一些費比烏斯戰術③的應用例子也足以證明這點。從某種角度上講,費比烏斯·馬剋西姆斯(Fabius Maximus)和漢尼拔是同樣積極的,他與那位迦太基統帥之間的主要區彆隻是他會選擇避免大規模交戰。如果費比烏斯不是始終保持著積極行動,他又如何能始終緊追著他那位齣色對手的一舉一動呢?保持積極也並不代錶軍隊必須始終不停地運動,而是應在恰當的時間嚮恰當的地點運動。當然,隻有士兵們的雙腿(同樣也包括他們的胃口),纔能使他們的統帥施展頭腦和激情,展開一次成功的戰役或贏得一場激烈會戰的勝利。
……入侵的技巧、速度,以及對方是否缺乏戒備或至少居於劣勢,決定著入侵的成敗。進攻戰略便由此發展而來。遭到入侵的部落切斷道路,封鎖隘路,駐守渡口,在森林中設伏,從這些簡單行動中又誕生瞭防禦戰略。強大一方往往會錶現齣較少的技巧,而總是依賴於自己的實力。弱小一方處處保護著自己的弱點,反而會錶現齣更多技巧。戰爭的科學和藝術,便是從這些簡單的開端中成長而來。
與戰略一樣,戰術、後勤、工程也同樣自古代到現代一路而來,完善的速度非常緩慢。古代人將戰術組織、操練高度發展,而他們在戰場上施展的戰術有時也無與倫比。後勤問題相對要簡單一些,因為當時的軍隊不但規模不大,而且也不需要攜帶像今天這麼多的補給物資。工程方麵,泰爾(Tyre)、羅德島(Rhodes)、阿萊西亞(Alesia)等隻靠就地取材的圍攻戰例,至今依然罕見。我們今天利用現有技藝和機械所進行的戰爭,並不比20個世紀之前希臘人用他們的技藝和機械所進行的戰爭完善多少。
本書的目的並不在於討論戰爭藝術本身。相比之下,我更願意講述那些偉大統帥的戰史,因為正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創造瞭戰爭藝術。

前言/序言

關於本書
  戰爭,從來都不僅僅是武器之間的對抗,也不是如小說演義那樣僅僅是奇技淫巧的比拼。從搏鬥的技巧到會戰的戰術再到戰爭的戰略,任何一個層次,都有著它自己的科學和藝術。所有這些加在一起,即被統稱為“戰爭藝術”(The Art of War)。這些既是科學,又是藝術的技藝,貫穿在戰爭的每一個細枝末節之中。戰爭藝術誕生於少數幾位偉大統帥的頭腦之中,也隻有從他們的勝利之中纔能學到。拿破侖曾經說:“反復閱讀記載亞曆山大、漢尼拔、凱撒、古斯塔夫、杜倫尼、歐根親王和腓特烈這些著名統帥的戰史,使自己效法他們。這是成為偉大統帥和尋求兵法奧秘的途徑。”
  自從閱讀瞭約翰·富勒的巨著《西洋世界軍事史》,我便對“戰爭藝術”這一概念有瞭更為深層的認識,逐漸開始瞭解一場戰爭、一場戰役、一場會戰是如何運轉的。也是從那時起,我開始對創造、總結瞭這些戰爭藝術的名將戰史如飢似渴。可是正如同我在《日本武士戰爭史》一書前言中所說的那樣,當我去尋找這些名將的戰史時,卻發現中文世界中根本找不到太多相關書籍。就亞曆山大的戰爭史而言,中文世界除《亞曆山大遠徵記》和《亞曆山大的將道》之外就再無其他值得一提的著作或者譯著瞭。而關於漢尼拔、凱撒、腓特烈等人的中文著作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決定擔下這一重任,將這些名將的詳盡戰史引入中文世界,而這一套“戰爭藝術”叢書也應運而生。
  這套叢書將分為兩種方法製作,一種是直接翻譯國外著作,當國外並無令人滿意的作品時,就將采取全新撰寫的方法。具體到《亞曆山大戰史》,就是由美國陸軍少校西奧多·道奇所著的《亞曆山大:從戰爭藝術起源至公元前301年伊普蘇斯會戰》一書譯製而成。
  20世紀傑齣的軍事理論傢、英國將軍約翰·富勒在寫作《亞曆山大的將道》一書時,主要的資料來源就是西奧多·道奇的這一部著作。道奇在寫作過程中參考瞭阿裏安、狄奧多拉斯、寇蒂斯、普魯塔剋等諸多古代曆史學傢所著的史料,剝除掉瞭所有非軍事性的細節,並從戰爭藝術的角度對亞曆山大的每一步行動都加以解讀,使其成為瞭一部真正的戰史,而非人物傳記。
  不過,局限於19世紀末信息、資料查閱的睏難,道奇的這本著作也存在一些顯而易見的史實錯誤,而且由於當時排版、校對都不如今日方便,書中也存在一些筆誤。雖然這些錯誤對戰爭藝術的講解根本沒有任何影響,但本人認為還是有必要指齣。而一些戰爭藝術的要點,也有必要解釋得更明確一些。因此本人也以注釋的方式(個彆地方修訂原文),對道奇的一些錯誤加以說明,同時也引用瞭其餘戰史學傢和本人自己的見解,對一些戰術、戰略行動進行瞭更進一步的解讀。希望能以本人淺薄的見識,為讀者理解亞曆山大的戰史提供幫助。
  後必須提及的是,由於馬其頓軍隊中存在著大量同名將領,雖然原作者和本人都已盡可能注明,但仍有一些與腓力、托勒密等名將同名的人員,請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注意區分。
  關於亞曆山大
  當他年僅33歲便在巴比倫殞命時……


《亞曆山大戰史》是一部宏大的曆史敘事,它帶領讀者穿越迴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聚焦於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亞曆山大大帝。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戰役的勝負,而是深入挖掘亞曆山大徵服之旅背後的復雜動因、精妙戰略、以及他對被徵服地區文化産生的深遠影響。 徵服的起點:馬其頓的崛起與青年亞曆山大 故事的開端,我們將迴到馬其頓王國,一個原本在希臘世界中並不起眼的小國。本書會細緻地描繪馬其頓如何在其父王腓力二世的領導下,通過一係列改革和軍事擴張,逐漸擺脫瞭原始部落的形態,成為一個強大的軍事國傢。腓力二世的雄纔大略,特彆是他對馬其頓軍事體製的革新,如方陣戰術的成熟和長矛的改進,為亞曆山大的輝煌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緊接著,我們將目光轉嚮青年時期的亞曆山大。他並非橫空齣世,他的成長環境充滿瞭挑戰與機遇。作為國王的繼承人,他接受瞭最頂尖的教育,包括師從偉大的哲學傢亞裏士多德。這段學習經曆對亞曆山大日後治國理政、文化融閤的理念産生瞭潛移默化的影響。書中會生動地描繪亞曆山大少年時代的學習生活,他的好勝心、他的好奇心,以及他早期在戰場上展現齣的勇氣和領導纔能。我們會看到他如何在父親的戰役中嶄露頭角,如何繼承王位,並在一係列內部清洗和外部威脅中鞏固瞭自己的統治。 東徵的序幕:統一希臘與跨越赫勒斯龐特 在穩定瞭國內局勢後,亞曆山大將目光投嚮瞭東方。他繼承瞭其父王驅逐波斯侵略者、統一希臘世界的遺誌,並將之升華為一個更為宏偉的目標——徵服龐大的波斯帝國。本書將詳細闡述亞曆山大如何利用希臘各城邦之間的復雜關係,以“解放希臘人”為旗號,迅速統一瞭原本四分五裂的希臘城邦。他巧妙地運用外交手段和軍事威懾,展現瞭他卓越的政治手腕。 隨後,便是那決定性的時刻——跨越赫勒斯龐特海峽,正式嚮波斯帝國宣戰。這不僅僅是一次軍事行動,更是兩種文明、兩種政治體製的碰撞。書中會細緻地描繪亞曆山大渡海時的情景,以及他最初的戰略部署。他深知波斯帝國的強大,因此並非魯莽行事,而是經過深思熟慮,選擇瞭最有利的時機和地點發起進攻。 決戰的輝煌:格拉尼庫斯河、伊蘇斯與高加米拉 亞曆山大東徵的徵途,充滿瞭無數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本書將重點呈現幾場決定性的會戰。 格拉尼庫斯河之戰:這是亞曆山大在小亞細亞遇到的第一場硬仗。波斯軍隊數量占優,且地形對其有利。本書將細緻描繪亞曆山大如何在高風險的環境下,以驚人的勇氣和精妙的戰術,率領馬其頓方陣和騎兵,一舉擊潰瞭波斯的地方軍隊,打開瞭通往小亞細亞腹地的道路。我們會感受到亞曆山大親自衝鋒陷陣的英勇,以及他如何激勵士兵突破睏境。 伊蘇斯之戰:這場戰役是亞曆山大與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的第一次正麵交鋒,也是一場充滿戲劇性的勝利。波斯軍隊在數量上占有壓倒性優勢,並且擁有精銳的皇傢衛隊。然而,亞曆山大憑藉其卓越的指揮纔能,利用地形優勢,精確地預測瞭波斯軍隊的動嚮,並實施瞭果斷的中央突破。書中將生動地還原戰場上的混亂與血腥,以及亞曆山大如何親率重騎兵直搗黃龍,最終迫使大流士三世倉皇逃竄。這場勝利不僅是軍事上的巨大成功,更極大地打擊瞭波斯帝國的士氣,並俘獲瞭大流士的傢眷,為後續的談判和徵服奠定瞭基礎。 高加米拉之戰:這是亞曆山大東徵中最關鍵、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集結瞭帝國最精銳的力量,甚至動用瞭戰象和戰車。這場戰役的勝負,將直接決定整個東徵的成敗。本書將耗費大量筆墨,細緻入微地分析雙方的兵力部署、戰術意圖,以及戰場上的復雜變化。亞曆山大如何剋服瞭波斯軍隊在數量、兵種上的優勢?他又是如何在高加米拉平原上,以一種近乎完美的戰術,擊潰瞭波斯帝國的最後一道防綫?我們將看到亞曆山大卓越的洞察力、臨機應變的能力,以及他如何指揮龐大的軍隊,在混亂的戰場上保持陣型,並最終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高加米拉之戰的勝利,標誌著波斯帝國的滅亡,亞曆山大由此成為瞭亞洲的主宰。 帝國的新篇章:統治、融閤與文化衝擊 徵服隻是開始,如何統治一個如此遼闊且文化多元的帝國,纔是對亞曆山大真正的考驗。本書將深入探討亞曆山大在徵服後采取的一係列措施。 行政管理與政策:亞曆山大並未采取簡單的破壞和掠奪政策,而是嘗試在被徵服地區建立有效的統治秩序。他保留瞭許多原有的行政機構和官員,並根據需要進行改革。書中會詳細介紹他如何管理巴比倫、波斯等核心地區,以及他如何處理當地的貴族和民眾。 文化融閤與希臘化:亞曆山大並非一個單純的軍事徵服者,他更是一個文化的傳播者和融閤者。他積極推廣希臘語言、文化和思想,並在各地建立瞭大量的希臘式城市,如著名的亞曆山大港。本書將探討“希臘化時代”的形成,分析亞曆山大如何促進瞭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閤,以及這種融閤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他鼓勵馬其頓士兵與當地女性通婚,並吸納波斯貴族進入自己的管理團隊,這些舉措都旨在建立一個更加穩固和多元化的帝國。 宗教與信仰:在徵服過程中,亞曆山大錶現齣瞭對當地宗教的尊重,他常常會參拜當地的神廟,並試圖理解和接納不同的信仰。這種包容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瞭被徵服者的敵意,也為他的統治帶來瞭閤法性。書中會探討他與埃及的宗教領袖以及巴比倫祭司的互動,以及他對神話和宗教的個人理解。 帝國的遺産:亞曆山大的晚年與逝世 本書也將觸及亞曆山大晚年的生活。隨著徵服的深入,他開始展現齣一些新的特質,包括對東方習俗的接納,以及日益增長的個人權威。書中會描繪他如何在高加米拉後的進一步徵戰,如徵服中亞地區,並進一步嚮印度進軍。 最後,本書將詳細記錄亞曆山大英年早逝的事件。他的突然離世,給剛剛建立起來的龐大帝國帶來瞭巨大的動蕩。書中將探討他逝世的原因,包括疾病、可能的陰謀,以及他臨終前的安排。他的逝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也為後來的“希臘化王國”分裂奠定瞭基礎。 《亞曆山大戰史》不僅僅是一本軍事史,它更是一部關於野心、領導力、文化碰撞與帝國構建的宏偉史詩。通過對亞曆山大及其時代的全景式描繪,本書旨在讓讀者深刻理解這位傳奇人物的生平,以及他留給世界的持久印記。它將帶領讀者深入曆史的洪流,去感受那段充滿傳奇色彩的歲月,去思考權力、徵服與文明傳承的復雜關係。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亞曆山戰史》的裝幀設計倒是挺彆緻的,封麵上那幅描繪著古代戰場的油畫,色彩濃烈,筆觸粗獷,一下子就將人拉迴到瞭那個刀光劍影的年代。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敘事上的獨到之處,他並沒有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流水賬般地羅列戰役,而是將亞曆山大的一生,通過一係列關鍵的事件和人物關係,編織成一張網。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這位年輕的君主,是如何一步步從馬其頓的一隅走嚮世界舞颱的中心,他的成長軌跡,他的思維方式,他的政治手腕,都在這些宏大的敘事中得到瞭充分的展現。特彆是書中對亞曆山大與其他重要人物的互動描寫,比如他與他的老師亞裏士多德的論辯,與他的宿敵波斯國王大流士的對決,甚至是他與麾下將領們之間復雜的情感糾葛,都寫得極為細膩。這讓我不再僅僅將亞曆山大視為一個冷酷的徵服者,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也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抱負的個體。作者並沒有迴避他身上的爭議和負麵評價,而是以一種更加客觀的態度,呈現瞭這位曆史巨人身上多麵的光彩。讀這本書,與其說是在瞭解一段曆史,不如說是在與一位偉大的靈魂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從中汲取人生的啓示。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將枯燥的曆史事件講得引人入勝的作者佩服得五體投地,而《亞曆山戰史》的作者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擁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夠將那些原本隻存在於史料記載中的人名、地名,變得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的眼前發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戰役的微觀描寫,那種對士兵們在戰場上的感受,對他們眼神中的恐懼與決心,對他們為瞭命令而赴湯蹈火的刻畫,都充滿瞭人性的溫度。我仿佛能聽到戰場的嘶喊,感受到長矛碰撞的震動,聞到空氣中彌漫的血腥味。同時,作者的視角也相當宏大,他不僅僅關注戰場的勝負,更著眼於這些戰爭對整個古代世界格局所産生的深遠影響。每一次徵服,每一次擴張,都不僅僅是為瞭個人的榮耀,更是為瞭改變世界的麵貌。他會詳細分析亞曆山大是如何融閤東西方文化,是如何在統治的領土上建立新的秩序,是如何將希臘的文明傳播到遙遠的東方。讀完這本書,我對“徵服”這個詞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簡單的武力占有,而是一種文化、一種理念的傳播,一種文明的交織與碰撞。

評分

拿到這本《亞曆山大戰史》,說實話,我本來抱著一種“瞭解一下”的心態,畢竟對於這位古代的軍事天纔,我一直都有著一種朦朧的敬畏感,但又總覺得曆史的洪流中,很多細節早已被風沙掩埋,難以窺探全貌。然而,翻開第一頁,我就被深深吸引瞭。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有畫麵感,仿佛我不是在閱讀文字,而是親身站在那片古老土地上,感受著彌漫在空氣中的戰前緊張氣氛,聽著戰鼓的低沉擂動,看著士兵們眼中燃燒的火焰。那些宏大的戰役,不再是冰冷的數字和地點,而是充滿瞭鮮活的人物,他們的恐懼、他們的榮耀、他們的犧牲,都通過作者的筆觸活靈活現地呈現在我眼前。尤其是一些對戰術細節的描寫,更是讓我嘆為觀止。那種如何在復雜地形中調動軍隊,如何利用士兵的士氣,如何在看似劣勢的情況下扭轉乾坤,都展現瞭亞曆山大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膽略。我甚至能想象到他本人,那位年輕的國王,是如何在戰場上奔跑,是如何鼓舞士氣,是如何帶領著他的軍隊一路嚮前,徵服一個又一個未知的國度。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戰爭,它更是一部關於野心、關於勇氣、關於人類在極端環境下所能爆發齣的潛力的史詩。它讓我對曆史的理解不再是乾巴巴的年代記,而是充滿瞭人性的光輝與黑暗。

評分

總的來說,這本《亞曆山戰史》在知識的傳達和閱讀的趣味性上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作者的文筆流暢而富有力量,即使是對古代軍事史不甚瞭解的讀者,也能很快進入狀態,並被書中跌宕起伏的情節所吸引。我特彆贊賞書中對亞曆山大作為一位戰略傢的洞察力分析。他不僅僅是依靠個人勇武,更是精通各種軍事策略,懂得如何利用地形、氣候、敵方弱點來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書中對一些關鍵戰役的解析,比如在高加米拉戰役中,亞曆山大如何以少勝多,如何利用精確的指揮和士兵的默契配閤,最終擊潰強大的波斯軍隊,都寫得極為精彩。每一次閱讀,我都會對這位年輕國王的智慧和膽略有新的認識。此外,作者在描述亞曆山大帝國擴張的同時,也沒有忽略他對當地文化的尊重和融閤,這種多角度的敘事,使得亞曆山大形象更加豐滿和立體。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軍事上的輝煌,更是那個時代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和文化交流。

評分

拿到《亞曆山戰史》後,我發現它和我之前看過的許多曆史書籍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它讓我感覺更像是在讀一本偵探小說,充滿瞭懸念和反轉。作者以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將亞曆山大那些看似尋常的決策,抽絲剝繭地展現齣其背後的深層邏輯和長遠考量。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曆史爭議的探討,作者並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呈現瞭各種可能的解釋,並鼓勵讀者自己去思考。這讓我感覺我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動地參與到對曆史的解讀過程中。例如,關於亞曆山大為何要在徵服波斯後繼續嚮東進發,書中就提齣瞭多種理論,並詳細分析瞭其中的利弊,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對作者的專業性深感信服。同時,書中對亞曆山大身邊那些重要人物的刻畫也極為生動,無論是忠誠的將領,還是野心勃勃的政敵,他們都在亞曆山大的人生舞颱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的命運也與亞曆山大的命運緊密相連。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曆史的進程,從來都不是單槍匹馬就能完成的,而是由無數個體和事件共同推動的。

評分

領導推薦的,買來研讀一下,物流快

評分

亞曆山大戰史,亞曆山大大帝的傳奇故事,值得一讀

評分

200張圖片、近百張地圖、近200條注釋、35萬文字,呈現詳盡、專業的亞曆山大大帝戰史。

評分

領導推薦的,買來研讀一下,物流快

評分

這本很有分量,厚厚的一本,非常棒

評分

東西不錯,用400-300和600-450下瞭300多單,這下滿足瞭,雙十一我們繼續努力,多發神券是重點…

評分

指文圖書,圖文並茂,不錯。

評分

很厚,文字為主。慢慢看吧。

評分

亞曆山大大帝無疑是上古時期最富傳奇的英雄人物,名列西方曆史上四大名將之首。亞曆山大大帝20歲登上馬其頓王位,在短短的13年間戰無不勝,創建瞭一個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在他所到之處,希臘文明也隨之傳播發揚,促成瞭希臘化時期的開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