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直覺投資:巴菲特如何避免股市非理性決策失誤 [More Than You Know:Finding Financial Wisdom in Unc]

反直覺投資:巴菲特如何避免股市非理性決策失誤 [More Than You Know:Finding Financial Wisdom in Unc]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邁剋爾·J.莫爾森(Michael,J.Mauboussin) 著,劉寅龍 譯
圖書標籤:
  • 投資
  • 價值投資
  • 巴菲特
  • 行為金融學
  • 股市
  • 決策
  • 非理性
  • 金融
  • 心理學
  • 投資策略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東經濟齣版社
ISBN:9787545441079
版次:1
商品編碼:11741869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More Than You Know:Finding Financial Wisdom in Unc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 推薦理由1作者邁剋爾·莫布森一嚮以其新奇的投資理念而聞名於華爾街財經界,被譽為“華爾街極具影響力的人”。

« 推薦理由2本書以跨學科的方式解讀投資,視角獨特,惹人眼球。邁剋·莫布森在本書中廣開言路,從抽象模型到跑馬比賽,他都能從中找到些許智慧,並且把它們應用到投資領域中去。使人感受到他的書讀起來就像股票市場指南與探索頻道的結閤。

« 推薦理由3作者從一個個齣人意料的例子,如螞蟻王國、賭博、撲剋牌專傢到老虎的揮杆動作。很少有讀者不從這本書中獲得刺激和興趣。

« 推薦理由4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國際化變革,國內投資者對創新思維需求的不斷加強,本書作者通過一個多維的視角,運用大量形象生動的例子,深入淺齣的語言為讀者展示瞭其對投資領域的獨到見解,指引瞭讀者挖掘自身潛力的方嚮,此書將會成為投資者的必讀之書。

« 推薦理由5本書囊括瞭來自於學術世界和投資行業中重要思想的集閤,其中不乏全世界高級投資者的思想理念,對於投資者來說具有廣泛的參考價值。


  

內容簡介

  

  《反直覺投資》分成四部分:投資哲學、投資心理學、創新與競爭戰略和科學與復雜性理論。《反直覺投資》由專業的投資者所著,但內容卻遠遠超過瞭經濟學和心理學的範疇。《反直覺投資》還會讓你真正地恍然大悟,它嚮我們展示瞭多學科方法是如何在密切關注決策製定的過程和心理狀態的同時,做齣有利於長期投資結果的冒險。

反直覺投資:融會金融學、心理學、博弈論與統計學等學科智慧,並結閤心理學實驗和大數據分析方法,從更寬廣和更深遠的維度探索投資技巧。

要想從股市賺錢,就需要比大多數投資者知道更多,但在華爾街,卻沒有人比莫布森知道更多。

莫布森一針見血地指齣,傳統投資法則在互聯網時代早已無用,80%導緻災難性虧損的決策源於直覺。從蜜蜂采蜜、黏液菌求生存到賽馬賭博,他從幾乎所有能被運用到投資的領域裏,咀嚼齣一點一滴彌足珍貴的賺錢智慧。

他遍訪巴菲特、索羅斯、芒格等大師,探討反直覺投資的實戰心得,化繁為簡,讓讀者徹底明白,開啓獲利之門的密鑰不是多麼晦澀高深的理論,而是對“選擇”和“風險”的掌控力。


  

作者簡介

〔美〕邁剋爾·J. 莫布森(Michael J. Mauboussin)

商學院年度傑齣教授

享譽華爾街和金融界的創新投資大師

《華爾街日報》全明星分析師

邁剋爾·J.莫布森在金融領域沉浸超過25 年。他現任美盛資産管理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曾任瑞士瑞信銀行董事總經理。

莫布森還是當代復雜科學領域的領軍人物,並在全球著名的跨學科研究機構聖塔菲研究所擔任核心研究員。莫布森的文章常見於《時代》《福布斯》《華爾街日報》《哈佛商業評論》《金融管理》《財富》等全球知名財經媒體。

他著有《反直覺思考》《實力、運氣與成功》《預期投資》等暢銷書,作品被翻譯成14 種語言齣版,並被《商業周刊》評選為“年度十佳商業書”“史上百大經典商業書”。


目錄

前 言 讓投資決策既準確又充滿快感 1

第一部分 投資理念

第1 章 賭博投機,還是股市投資? 9

關注結果,重視過程

股價預期,其實與基本麵無關 10

美國財長的良心建言 12

第2 章 跑贏大市,還是賺錢? 17

投資的專業化與商業化

嚮指數基金學選股 18

積極型基金舵手戰勝華爾街的秘訣 20

全球最大基金公司掌門人的牛熊通吃法 23

第3 章 貝貝·魯斯效應 27

期望值的頻率與幅度

用期望值分析單項投資 28

不以一戰定輸贏 29

牛市、熊市與概率 30

巴菲特也是期望值應用大師 32

頂級投資大師的鎮山之寶 34

第4 章 做股市裏的黏液菌 37

根據市場環境調整投資方式

嚮黏液菌學生存之道 38

構建投資係統的三個步驟 39

何時買比買什麼更重要 42

第5 章 玩弄風險還是被風險玩弄 45

投資的風險、不確定性和預測

從火箭失事看風險 46

從不確定性談概率 47

市場預測如何改變預期迴報 50

第6 章 股市中的“神投手” 53

持續獲利靠的是能力還是運氣

連續投籃命中 VS 持續獲利 54

常勝與能力的關係 55

基金神投手米勒 57

常勝和運氣的關係 60

第7 章 暴漲往往不隻有一天 63

損失厭惡傾嚮和組閤周轉率

1 個還是100 個 64

股票風險溢價之謎 65

懶惰也創造價值 67

量化損失厭惡傾嚮 69

第二部分 投資心理學

第8 章 斑馬為什麼不得潰瘍 75

投資者的壓力管理與次優化組閤

基金經理經常得“潰瘍” 77

壓力使你更關注短期目標 79

做“尤利西斯”式的投資者 82

第9 章 在特百惠傢庭聚會上學投資 83

影響投資者行為的心理因素

皮鞋鋥亮的奧秘 84

親情也可以賺錢 85

特百惠傢庭聚會的啓示 88

下注後,信心為何突然大增 89

第10章 決策中的情感與直覺 91

管好你自己

意識與潛意識的對決 92

直覺,反映錶麵印象的判斷 93

偉大的投資傢不會為情所睏 93

當經驗不再可信的時候 97

個體情感與市場情感 97

第11章 如果散戶不再跟風與模仿…… 99

孔雀魚的愛情與擇偶

孔雀魚是如何擇偶的 100

失控的雪球與逆嚮套利 101

凱恩斯的處世哲學 102

索羅斯是釣孔雀魚的高手 104

第12 章 行為金融學的“BUG” 107

濫用行為金融學可能招緻錯誤

悔過推論法 108

套利的風險與不可能賺錢的遊戲 110

用賭博的方式尋找失落的原子彈 111

傾聽多數人,不相信少數人 112

第13 章 當凱恩斯遇見馬剋·吐溫 115

長期期望、El Farol 酒吧和自欺欺人

反饋,不斷銳化投資者的分析技能 116

如果股市是一場選美大賽 117

經濟學傢夜訪El Farol 酒吧 118

走火的“馬後炮” 120

第三部分 創新與競爭戰略

第14 章 投資者,其實也是創客 125

嚮飛機之父懷特兄弟學投資

重組帶來的飛躍 126

經濟學傢和政客的財富論劍 127

創新給財富積纍的加速度 130

第15 章 行業周期進化論 135

大腦發育對創新的啓示

大腦發育與市場泡沫 136

生物學傢為何把股市看作化石記錄 137

市場過熱後的幸存者 141

第16 章 企業生命周期的停滯點 143

創造性破壞和預期

王者企業的更替法則 144

把賭注下在新事物上 145

創新,進攻者的優勢 147

股票也會衰老 148

第17 章 投資組閤裏的果蠅 151

行業加速變化對投資者的啓示

尋找市場中的“果蠅” 152

速度陷阱 153

投資的加速度原理 156

第18 章 步步為“盈” 159

何時長綫持有?何時短綫齣擊?

投資無遠慮,財必有近憂 160

計算機“深藍”的緻命弱點 161

大贏傢的策略 162

越不繁,越不凡 164

第19 章 尋找市場中的“老虎” 167

伍茲稱霸高爾夫球場的優勢

伍茲給交易員上的第一課 168

適應度圖景:尋找“老虎”的地圖 169

適應力,“老虎”的生命之源 172

承受短期挫摺,纔能改善長期適應力 173

第20 章 彆讓市盈率變成“市夢率” 175

推斷的結果也許是厄運

社會保險“不再保險” 176

曆史也許並不是今天的序幕 177

有價值的經驗參照值 180

第21 章 均值迴歸和復蘇 183

永不停息的市場輪迴

在增長中走嚮破産 184

死亡、稅款與均值迴歸 185

價值陷阱與市場均衡的原動力 187

第四部分 科學與復雜性理論

第22 章 迷宮、螞蟻和資金管理 193

多樣化的信息來源助力業績增長

螞蟻,為何讓久經沙場的投資老兵汗顔? 194

集體,不止是由更多人組成的普通個體 195

索羅斯的大腦有何不同 197

活躍在投資界的創客 199

第23 章 蜜蜂指路 201

投資者的集體智慧和思維

聰明絕頂的蜜蜂 202

跟隨蜜蜂,探尋創富的最短路徑 203

神奇莫測的決策市場 204

股市:最深奧的蜂群 205

投資者的異質化,價格的有效性 206

第24 章 群眾的眼睛揉不進沙子 209

以集體的力量發現機會,解決問題,預見未來

群體的精確性 210

大海撈針不再難 211

連投資專傢都自嘆弗如 213

群眾瘋狂與大眾妄想 214

第25 章 來自兩個極端世界的尾巴 217

肥尾分布與投資策略

從巴菲特緻股東的信談起 218

讓尾部說話 219

肥尾分布對投資者的啓發 222

第26 章 聖彼得堡悖論與成長股投資 225

如何應對小概率的大規模事件

伯努利的挑戰 226

正態分布捉襟見肘 227

如何抓住小概率的暴富點? 231

第27 章 看門人的發財夢 233

為何信從他人觀點會損害你的財富

牛頓也是經濟學傢 234

係統,簡單與復雜 235

股市復雜適應係統的兩大陷阱 237

減少決策偏差的兩大利器 238

第28 章 驅散拉普拉斯的惡魔 241

股市真的有因果嗎

市場中的故事與價格暴漲 242

拉普拉斯的惡魔 244

深陷“魔咒”之中 245

市場上有果,不一定有因 250

第29 章 如何獲得更強大的力量 251

冪律分布對投資者的啓示

齊普夫的發現 252

冪律分布的力量 253

冪律分布在股市的具體應用 257

第30 章 投資中的金字塔 259

企業規模、增長率與估價

超大型企業“瀕臨絕種” 260

尋找利基市場 262

規模與增長的四個事實 262

不是所有大象都會跳舞 265

結 語 融會貫通理念的投資前景 269

緻 謝 273


精彩書摘

管好你自己

人們對行為和技術進行判斷的基礎不僅在於所想,還取決於所感。對於所青睞的行為或技術,我們會先入為主地低估其風險,高估其收益;反之,我們則會做齣相反的判斷——高風險和低收益。按照這樣的模式,結果不僅先於風險收益的判斷,甚至可以指導和決定我們的判斷。

——保羅·斯羅維奇(Paul Slovic)等

《風險分析與風險情緒》(Risk As Analysis and Risk As Feelings)作者

某些情況下,我們常常會自欺欺人地以為,自己的行為方式是理性的,然後再按照這樣的模式去判斷事件的是是非非。但是,事實卻往往並非如此。在更多的情況下,“我決定支持某某方案”往往和“我喜歡某某”之間並無二樣……我們購買自己“喜歡”的汽車,選擇“有吸引力”的工作和住房,然後再去尋找種種原因證明自己的選擇。

——羅伯特·B.紮喬剋(Robert B.Zajonc)

《情感與思維》(Feeling and thinking)作者

如果沒有以情感為主要錶達方式的生物調控機製為導嚮,無論是對於人類的整體進化還是個人,推理能力都不可能得以發展。此外,即便是經過日積月纍而形成的推理策略,它們的真正效能依然有賴於情感的流露與錶達。

——安東尼奧·達馬西奧(Antonio Damasio)

《笛卡兒的誤差》(Descartes' Error)作者

你的投資決策真的不帶一點情感因素嗎

神經學傢安東尼奧·達馬西奧在研究初期就已經意識到,傳統的推理觀點必然是錯誤的。他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病人,所有與推理行為有關的功能鞦毫無損,比如說注意力、記憶力以及邏輯判斷能力等等。但是,腦部損傷卻導緻該人無法進行正常的情感錶露,使他根本無法對日常生活做齣閤理的決策。達馬西奧為我們揭示齣其中的關聯:不完整的情感和不完善的決策總是相伴而行。1

通過此後的研究,達馬西奧進一步驗證瞭自己的結論。在一個試驗中,他讓所有試驗對象戴上皮膚傳導反應儀,然後,達馬西奧讓他們分彆從四張紙牌中翻開一張牌(用錢下賭注);其中,兩張牌代錶贏錢,兩張牌代錶輸錢。當試驗對象翻開紙牌的時候,達馬西奧讓他們談談自己此時此刻的想法。在經過10輪試驗之後,在翻開代錶輸錢的紙牌之後,試驗對象就會錶現齣特定的物理反應。大約進行50輪之後,試驗對象開始對四張中的兩張錶現齣明顯的預感,又進行30輪之後,他們就可以對自己的預感做齣解釋。2

這個試驗從兩個方麵揭示齣決策過程中的兩個關鍵點。首先,潛意識對未來動嚮的感知能力先於意識;其次,即使試驗對象不能對未來事件做齣閤理預期,也會産生下意識的物理反應,並通過反應引導自己的決策。

在對腦部損害患者重復進行上述試驗的時候,達馬西奧卻沒有觀察到任何類似的反應。皮膚傳導反應儀和口頭詢問均證實,無論是在意識層次還是潛意識層次,這些患者對未來發生的事件都可能一無所知。3

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如是說

在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奬的論文中,丹尼爾·卡尼曼為我們描述瞭兩個決策係統。係統1是一個試驗性係統,該係統“反應迅速,自發運行,輕便省力,相互聯動,但卻難以控製或調節”。係統2則是一個分析性係統,“反應緩慢,序列式運行,艱難費力,但卻控製精準”。錶10.1是兩個係統的對比。

在卡尼曼的模型中,係統1通過感知和直覺對事物産生印象。這些印象具有自然性和偶然性,而個體也許根本無法通過語言來描述這些印象。同時,他又進一步指齣,在係統2中,不管個體是否以公開形式做齣決策,都要涉及各種形式的判斷。直覺是一種反映錶麵印象的判斷模式。卡尼曼的研究結果(與阿莫斯·特沃斯基閤作進行)通過古典經濟學理論,為我們揭示齣如何通過印象形成判斷。

由此可見,上述論據可以說明,我們根本就不可能把情感(係統1)和決策(係統2)截然分開。事實上,正如達馬西奧的研究所顯示的那樣,要閤理做齣決策,就必須保證係統1能正常運行。從投資者的立場看,這裏存在著兩個關鍵問題:影響印象的是什麼,以及這些印象如何決定我們對風險和收益的認識?

偉大的投資傢不會為情所睏

決定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精神病學傢所說的“情感”(affect)。情感是我們在刺激基礎上體會到的“好”或是“壞”。例如,“財寶”之類的詞一般會産生積極的情感,而“憎恨”之類的錶達方式則會産生消極的情感。

情感的作用存在於係統1的範疇中,因此,情感的作用是短暫、自發的。情感常常以閤理的方式引導我們産生對事物的印象:讓我們感到舒適的大多數事物都是“好”的。但是,其他啓發性或經驗性的情感則有其偏頗之處。投資者一定要當心情感帶來的偏見。

可以說,情感是前景理論最有價值的引申。按照前景理論,投資者在麵對收益時具有風險規避傾嚮,而在麵對損失時則具有風險偏好傾嚮。試驗錶明,我們對金融市場上投資機會的感受和體會等情感可能會放大因前景理論而造成的次優化偏差(見圖10.1)。






前言/序言

讓投資決策既準確又充滿快感

醞釀《融會貫通的觀察者》(The Consilient Observer)一文創意的那個時刻至今曆曆在目。當時是2000 年夏季,嶽父送給我一本《時代》雜誌,其中有一篇介紹“老虎”伍茲重新調整揮杆動作的專欄文章。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適應度圖景”(Fitness Landscape)中。生物學傢發明瞭“適應度圖景”,幫助我們認識人類的進化過程。當然,你肯定會覺得這和高爾夫球相去十萬八韆裏,但此時此刻我卻想到,這些圖景正是我們理解老虎改變揮杆工作的唯一途徑。

於是,我決定撰寫探討此類關聯性和投資方麵的文章。孔雀魚擇偶對於我們認識股票市場的興衰有什麼啓示呢?斑馬和人類對不同事物的承受能力不同,但這與投資者又有何乾係呢?特百惠傢用塑料製品公司的女售貨員總是讓你把根本不需要的東西買迴傢,然而,這對股票選擇過程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

本書由30 篇短文構成,盡管每一篇的主題貌似各異,但本書還是從諸多側麵揭示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為瞭更好地反映現實,筆者還對這些文章的原稿多次進行瞭修改和更新。本書的主要讀者應該是投資者,但我還是希望各行各業的讀者都能從本書中有所啓迪,有所收獲。

盡管《反直覺投資》一書的主旨簡單易懂,但是要付諸實踐卻並非易事:隻要能以跨學科的角度看待問題,你就可以成為一名更齣色、更完美的投資者、執行官、父母或是朋友,你的人生也將隨之而改變,就如同你去裝修翻新一套舊房子時是帶著全套電動工具還是僅僅拿著一把螺絲刀一樣,其結果將會産生天壤之彆。毫無疑問,假如能為手邊的每項工作準備好閤適的工具,你自然會更成功,更有效率。

但是在真正的現實中,絕大多數人的知識麵都是極為有限的。大多數職業更強調專業化,而學術研究之類的職業對專業化更是篤信不已。當然,時間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製約因素,我們每天似乎都在奔波,把無數的時間用在接電話、收發郵件或是開會上,以至於根本沒有時間去閱讀、思考或是把玩一點“理念”上的東西。

一個關於器官名稱的單詞最終啓發我創作瞭這些隨筆。身邊的很多人都曾經告訴我,他們多麼喜歡隨筆之類的短文,然後又話鋒一轉:在他們的字典裏根本就沒有“融會貫通”這個詞(至少大多數人如此)。我在生物學傢愛德華·O. 威爾遜的一本專著中發現瞭“融會貫通”這個詞,在我看來,沒有哪個詞能更如此貼切地錶達這個含義。從字麵上理解,“融會貫通”的含義就是把知識“融會”在一起。威爾遜認為,我們可以從根本上把多學科的知識融閤起來,比如物理學、生物學、經濟學以及藝術。事實上,也隻有從多學科的角度去思考,我們纔能認識事物的本原和機理。因此,《反直覺投資》提倡以建設性的眼光觀察世界,讓我們在現實的環境中不斷完善認識世界的分析手段。

可以說,有兩個特殊的原因促使我走上瞭這個旅程。首先是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他一貫主張把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運用於投資。其次是聖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SFI),這傢位於新墨西哥州的研究機構一直緻力於通過跨學科閤作進行自然和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

芒格因何主張把心智模式用於投資

查理·芒格在投資領域內的長期驕人業績,無疑是這種融會式投資理念最有力的見證。對於芒格而言,一種心智模式就是一個工具——它是一個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現實問題的基本框架。他主張構建一個使現實問題與分析模型一一對應的網格,從而盡可能以最優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其中的根本思想在於,尋找最符閤現實問題的心智模式,而並非像他所說的那樣,削足適履,為瞭適應你的模型而去“篡改現實”。

某些性格特徵確實有利於心智模式方法的發展。幸運的是,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比如好奇心、正直、耐心以及自我批評的精神等。成功地解決問題不僅僅依賴於智商。正如芒格所言,偉大的自然學傢查爾斯·達爾文之所以能提齣改變乾坤的生物進化論,更多的是得益於他的工作方法,而不僅僅是純粹的智商。另一方麵。聰明人辦傻事的例子同樣不勝枚舉,這些錯誤的決定常常體現瞭他們在靈活性方麵的缺失,或是對心理因素認知的缺乏。

當然,心智模式方法也不是信手拈來、從天而降的。要掌握多個學科的精髓,顯然需要我們付齣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同樣不可置疑的是,你所學到的東西也不可能馬上做到立竿見影。事實上,也許會永無卓見成效之日。不過也不是沒有好消息,平心而論,任何一個學科也隻有那麼幾個需要你牢記在心的核心理念。

多年以來,芒格的思想和智慧令我受益匪淺,可以說,他的影響貫穿於本書的始末。最讓我興奮的是,彼得·考夫曼(Peter Kaufman)把芒格的背景和言論編撰成《窮查理的編年史》(Poor Charlie's Almanack)一書,這本精妙絕倫的作品為我們帶來瞭很多有關心智模式方法的深邃見解。

聖塔菲研究所的創始者則是一群有著同樣思想的科學傢,他們堅信當今世界需要一種全新類型的研究機構。這些在各自領域齣類拔萃的科研人員意識到,大學校園是一種學術上的孤島,而教授派則把大量的時間傾注在所謂的專業領域上,極少跨越學科的邊界。這些創始人強烈地體會到,各個學科之間蘊藏著無限的科學沃土,於是,他們決心去開發和培育這片沃土。走在聖塔菲的園區裏,你很有可能會看到物理學傢、生物學傢和經濟學傢,他們在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上並肩協作,分享著各自領域的最新理念。

股市,其實是一個復雜適應性係統在聖塔菲,團結與閤作的主題充分體現在各種復雜係統的研究中。無論是物理學還是社會學,本性各異的諸多學科相互貫通、兼容並匯,催生齣無數新的體係。比如人類意識學、免疫係統和生態學等。聖塔菲的科研人員很早就已經認識到這些新興科學體係的基本特徵,並揭示齣各學科之間的異同。

在聖塔菲研究所推崇的所有理念中,對我影響最深刻的,莫過於把股票市場視為一個復雜的適應性係統。正是因為有瞭這樣一個強大的心智模式,纔促使我重新審視、甚至是質疑我曾自認為在金融領域所熟知的一切:委托代理機製的閤理性,鍾型的價格變動分布麯綫,乃至風險收益的基本理論。

我堅信,這個復雜的適應性係統分析框架不僅是一種更為直覺化的市場認知方法,而且與實證數據更為協調一緻,體現齣與現實之間的共鳴。

與此同時,聖塔菲也激發瞭我對更多問題的興緻和激情。這些充滿靈感的火花閃爍在本書的每一篇論文之中,其中包括蟻群效應、能量法則、人類認知以及反饋機製的作用等。如果一定要我用言辭來描繪聖塔菲給我帶來的啓迪,我覺得最恰當的字眼莫過於“理性的陶醉”。

有關聖塔菲研究所的曆史,你可以看一下米切爾·沃德羅普(Mitchell Waldrop) 創作的《復雜(Complexity)一書。這本於研究所創辦10 周年之際齣版的書,充分概括瞭聖塔菲的研究理念。

最後,我還想就如何閱讀本書贅述幾句。它不同於那些令人激昂振奮的暢銷書,無論是一頁頁地從前往後翻,還是彆齣心裁地從後嚮前看,你都不會覺得在理解上有任何問題。但我還是建議你先簡單瀏覽一下目錄,找到你最感興趣的文章,然後直奔主題。

本書內容涉及諸多領域,為瞭方便閱讀,筆者把這些文章分為四大類,分彆是:投資理念、投資心理學、創新與競爭戰略以及科學與復雜性理論。

如果我們把這些主題分門彆類地放置在工具箱內的相應位置,可以說,每一個主題都針對著投資的不同層麵。也就是說,每一篇論文均可獨立成章。

《反直覺投資》運用瞭學術領域的眾多高端研究成果,但考慮到本書的格式,不便對這些學術上的思想一一贅述。

我真誠地希望《反直覺投資》能為讀者帶來一些富有啓發思想的快感:一個新的視角、一種冷靜深邃的思想或是一條實現自我完善的捷徑。當然,我更希望你能從這些隻言片語之間找到你所期待的東西。



價值投資的精髓與實踐:洞察市場迷霧,構建穩健投資組閤 本書深入剖析瞭市場周期、投資者行為的固有偏見,以及如何運用成熟的價值投資原則,在波詭雲譎的金融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 在全球資本市場瞬息萬變的背景下,理性決策成為稀缺品。投資者常常被短期的市場噪音、群體性的恐慌或狂熱所裹挾,偏離瞭基於基本麵和長期價值的投資軌道。本書旨在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思維框架,幫助讀者穿越市場迷霧,理解財富增長的底層邏輯,並將其轉化為可操作的投資策略。 第一部分:理解市場的非理性與周期性 投資的本質是對未來的預期,而預期往往受到當下情緒的嚴重扭麯。本書首先緻力於揭示市場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陷阱和行為偏差。 一、行為金融學的核心洞察: 我們首先考察瞭投資者在決策過程中常見的認知捷徑和情緒驅動因素。損失厭惡如何導緻投資者過早賣齣盈利的股票,卻長期持有虧損的“問題資産”?錨定效應如何使人們固執地關注過去的最高價,而非資産的內在價值?本書詳細分析瞭羊群效應的形成機製,解釋瞭泡沫是如何在集體自信中膨脹,以及恐慌性拋售又是如何導緻價值的瞬間蒸發。通過對這些心理學的深入剖析,讀者將能更清晰地識彆自身及市場中非理性的根源,從而在投資決策中築起一道“心理防火牆”。 二、宏觀周期的哲學與實踐: 金融市場並非隨機遊走,它服從於深刻的經濟周期和信貸周期。本書強調瞭理解“鍾擺效應”的重要性——市場情緒總是在極度悲觀與過度樂觀之間搖擺。我們探討瞭驅動這些周期的根本力量:利率環境的變化、信貸的擴張與收縮,以及技術創新對産業結構的重塑。 更重要的是,本書提供瞭一種看待周期的實用視角:周期不是一個精確的預測工具,而是一個風險管理的框架。在周期的高點,資本的成本被低估,風險溢價處於曆史低位;而在周期的低榖,恐慌情緒釋放瞭巨大的潛在迴報機會。如何識彆宏觀經濟數據背後的真實信號,避免被錶麵的繁榮或蕭條所迷惑,是本部分的核心內容。 第二部分:價值投資的基石——深度基本麵分析 真正的價值投資,是對企業所有權價值的深度理解,而非僅僅是股票價格的波動。 三、企業價值的本質:現金流的摺現: 本書將投資的焦點拉迴到企業經營的本質——創造和纍積自由現金流。我們詳細闡述瞭如何構建一個穩健的自由現金流模型,並區分可持續的、可預測的現金流與一次性或依賴債務支撐的現金流。我們深入探討瞭摺現率的選擇,強調瞭無風險利率、企業特定風險溢價以及增長穩定性的相互關係,這些要素共同決定瞭企業“內在價值”的量化基礎。 四、護城河的構建與量化: 一個偉大的企業,必須擁有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即“護城河”。本書將護城河的概念細化為幾個可量化的維度:無形資産(品牌、專利)、轉換成本(客戶更換供應商的難度)、網絡效應(用戶規模帶來的價值遞增)以及成本優勢(規模或技術帶來的獨特效率)。 我們提供瞭一套方法論,用於評估不同行業的護城河強度,並探討瞭技術顛覆如何侵蝕傳統護城河。投資者必須學會區分那些隻是“好生意”的企業和那些擁有“稀缺性”且能抵禦競爭的企業。 五、管理層質量的評估: 投資於一傢公司,也意味著投資於其領導團隊。本書提齣瞭評估管理層能力和誠信度的多維框架。這包括分析他們的資本配置決策(是進行明智的再投資,還是進行高價的、非戰略性的並購?)、股東迴報的理念(是否過度依賴股票期權激勵),以及他們對風險的披露透明度。曆史業績固然重要,但管理層在壓力下的反應和其長期戰略的一緻性,纔是衡量其價值的關鍵指標。 第三部分:買入的藝術——價格與安全邊際 價值投資的實踐,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以何種價格買入。 六、安全邊際:投資的保護傘: 安全邊際是價值投資哲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本書強調,安全邊際並非一個固定的百分比,而是買入價格與內在價值估算值之間的差距。這個差距必須足夠大,纔能彌補我們對未來預測可能齣現的偏差,或應對不可預見的行業衝擊。我們探討瞭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如高估值市場與低迷市場),如何動態調整所需的最低安全邊際。 七、識彆價值陷阱與睏境投資: 並非所有低估值的股票都是價值窪地,許多“便宜貨”實則“價值陷阱”。本書詳細分析瞭價值陷阱的特徵:護城河正在消退、結構性衰退、管理層失能等。識彆這些陷阱,需要區分“暫時的睏境”和“永久性的衰落”。 在睏境投資部分,本書轉嚮那些暫時被市場錯殺、但基本麵仍有修復潛力的公司。這要求投資者具備超越市場普遍悲觀情緒的洞察力,以及在短期內承受壓力和等待價值重估的耐心。 第四部分:投資組閤的構建與長期持有 最終的成功,依賴於持續的執行和情緒控製。 八、構建具有韌性的投資組閤: 一個優秀的投資組閤應當是“不對稱迴報”的集閤——少數的、重大的成功,足以彌補多數投資的一般錶現。本書倡導集中投資於最瞭解、最有信心的領域,而非分散到無法深入研究的標的。然而,這種集中並非盲目押注,而是建立在對個股質量和估值精度的極高把握之上。我們討論瞭如何通過閤理的行業和地域分散,來管理不可避免的“認知集中風險”。 九、心態的修煉:忍耐與逆嚮思維: 本書的收官部分聚焦於投資者的心智成熟。市場先生的波動性對長期投資者構成瞭最大的考驗。我們探討瞭如何培養“逆嚮思考”的習慣,即在市場狂熱時保持審慎,在市場絕望時尋找機會。長期持有並非是被動地“忘記”你的投資,而是主動地、定期地重新審視其內在價值是否依然穩固,並抵抗住賣齣已實現盈利的誘惑,讓復利發揮其魔力。 本書為那些尋求超越市場平均迴報的嚴肅投資者而寫,它不提供快速緻富的捷徑,而是鋪陳瞭一條基於深刻理解、嚴謹分析和堅定紀律的、通往長期財富穩健增長的道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巧妙,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有一種抽絲剝繭的閱讀快感。它不像那些堆砌公式和復雜模型的教科書,更像是一部精彩的偵探小說,隻不過偵探要麵對的對手是市場本身和我們自己的偏見。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的論述,簡直是醍醐灌頂。以前總覺得自己的判斷失誤是運氣不好,現在纔明白,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不願意“認錯”,不願承認過去的投入(無論是金錢還是時間)已經打瞭水漂,從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作者用一係列生動的曆史案例——那些看似光鮮亮麗的失敗者——來佐證他的觀點,那種震撼力是冰冷的數字無法比擬的。這不僅僅是一本投資書,更像是一本關於決策優化和自我認知的入門指南。它引導讀者去質疑那些被市場追捧的“熱門敘事”,轉而關注那些長期被低估的、真正創造價值的東西。那種深入骨髓的反思,讓我對那些“短期暴富”的故事嗤之以鼻,轉而追求更持久、更符閤自然規律的財富積纍之道。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充滿瞭智者的洞察力,行文間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感,但這種權威感並非來自傲慢,而是源於對市場運行規律的深刻理解。我特彆欣賞它對“護城河”概念的拓展性解讀。以往我們總認為護城河就是專利、品牌或規模優勢,但這本書更深入地探討瞭“認知護城河”的重要性。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真正稀缺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過濾噪音、辨彆真僞並堅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作者似乎在對讀者說:真正的財富不是從彆人手裏搶來的,而是通過保持清醒的頭腦,持續學習和優化你的心智模式而獲得的。讀到關於“安全邊際”的部分,我深有感觸,它強調的不僅僅是買股票的便宜程度,更是心理上的緩衝空間——留給自己犯錯、市場波動、甚至信息延遲的空間。這種“留白”的智慧,是很多急於求成的投資者所缺乏的。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做瞭一次徹底的頭腦“排毒”,對市場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

評分

坦率地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一種“慢熱”型的。它不像那些教你“如何一夜暴富”的書籍那樣能立刻帶來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但它帶來的卻是更為持久和深刻的內心寜靜。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沒有販賣任何單一的“萬能公式”,而是提供瞭一套解決問題的思維工具箱。當麵對新的市場挑戰或突發事件時,我不再是本能地恐慌或盲目跟風,而是會下意識地調動書中學到的框架去分析:這是“羊群效應”在作祟嗎?我的“認知偏差”是否正在被利用?作者在討論“信息不對稱”時,其洞察力讓我警醒,很多我們自以為掌握的“內幕消息”不過是精心包裝的碎片信息,真正的優勢在於對基本麵的長期、深入、且不被打擾的跟蹤。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讓你真正停下來,沉思自己與金錢關係的“內功心法”之作,對於任何想在金融世界中長期生存的人來說,都是一本必備的案頭書。

評分

初讀這本書,那種撲麵而來的“顛覆感”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它沒有那些華麗的辭藻去堆砌一個虛無縹緲的“財富自由”藍圖,反而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人在娓娓道來,講述那些在市場洪流中幾乎被遺忘的常識。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市場情緒波動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冷靜和犀利。他不是簡單地批評散戶的盲目追漲殺跌,而是深入剖析瞭人類心理學在金融決策中的底層邏輯——那種對確定性的渴望如何驅使我們做齣最不確定的選擇。比如,他對“錨定效應”的分析,簡直可以拿去做心理學案例研究瞭。我們總以為自己是理性的“經濟人”,但實際上,我們都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情緒人”。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投資決策中的那些“小確幸”和“大錯誤”,認識到很多時候,市場先生的“非理性”其實是可預測的人性弱點集閤。它教我的不是具體的股票代碼,而是一種看待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全新哲學框架,這比任何短期收益都更有價值。讀完後,我對著電腦屏幕上跳動的K綫圖,心境竟然平和瞭許多,仿佛隔著一層透明的屏障,能看清背後的虛妄。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嚴謹,每一章似乎都在為下一章的論點打下堅實的基礎,形成瞭一個環環相扣的論證體係。我發現自己很少需要翻迴去查找前麵的定義,因為作者的鋪墊極其到位,每一步推理都水到渠成。其中關於“市場效率假說”的批判部分,寫得尤其精彩。它沒有全盤否定理論,而是指齣瞭理論在“人”這個變量麵前的局限性。市場中充斥著各種基於恐懼和貪婪的“非效率”定價時刻,而這些時刻恰恰是理性投資者尋找價值的黃金機會。作者用近乎哲學的筆觸探討瞭“時間”在價值投資中的作用,強調瞭復利效應的驚人力量,這需要極大的耐心去等待和驗證。這種對長期主義的堅定信仰,在當下這個追求“即時滿足”的社會裏,顯得尤為可貴。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投資成功往往是反人性的,需要抵禦住短期誘惑的巨大拉力。

評分

發貨速度挺快!字跡清晰!

評分

趁搞活動買的,非常便宜,書的質量不錯,快遞給力,晚上買第二天就收到瞭。

評分

10%的人會在這場零和博弈中取勝,其他人帶迴傢的隻是昂貴的經驗。

評分

送貨很快,商品性價比很好

評分

很好的書籍,精闢!

評分

好書不說瞭,是書蟲的可以購買。

評分

還沒空細細拜讀,大緻翻瞭下。

評分

很不錯,送貨也比較快。

評分

我喜歡在京東買東西,因為今天買明天就可以送到。京東購物這麼久,確實買到很多好東西 。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