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概论(第3版)

电视概论(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雅欣,付晓光 著
图书标签:
  • 电视
  • 媒体研究
  • 传播学
  • 大众传媒
  • 电视史
  • 电视技术
  • 电视节目
  • 媒体理论
  • 文化研究
  • 视听媒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713866
版次:3
商品编码:1174237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编辑方向)“十二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视概论(第3版)》内容包括:电视的发展、电视事业的萌芽、电视事业的创立、电视事业的兴盛、中国电视的探索、世界电视的现状、中国电视的现状、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电视制作系统简介、电视节目的制作、电视节目的编辑,等。

目录

第一章 电视的发展
第一节 电视事业的萌芽
第二节 电视事业的创立
第三节 电视事业的兴盛
第四节 中国电视的探索
第五节 世界电视的现状
第六节 中国电视的现状

第二章 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第一节 电视制作系统简介
第二节 电视节目的制作
第三节 电视节目的编辑
第四节 电视节目的播出

第三章 电视台的体制以及组织机构
第一节 电视台的运营体制
第二节 电视台的组织机构
第三节 电视台的部门设置以及人员配备
第四节 电视台的各类专业人员

第四章 电视节目的分类(上)
第一节 电视新闻节目
第二节 社会教育节目
第三节 电视经济节目

第五章 电视节目的分类(下)
第一节 电视体育节目
第二节 电视剧
第三节 综艺娱乐节目

第六章 电视的新媒体化
第一节 全媒体信息采集与整合
第二节 全媒体发布

精彩书摘

  《电视概论(第3版)》: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电视实验广播的国家。第一座实验电视台出现于1928年。在纽约附近的斯克内克塔迪的通用电气公司的电视实验室里,发明家亚力克山德森已经领导着助手们开始了节目实验。当时实验机的屏幕只有4英寸×3英寸大小。1928年9月11日,他们试播了第一部情节剧《女王的信使》。到了1937年,美国的实验电视台已经增加到17座。但在美国,电视台未经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的批准,就不能公开对外广播。直到1941年7月1日,美国第一家商业电视台——全国广播公司(NBC)的WNBT电视台(现为WNBC)才开始正式公开播出。当时,整个纽约地区已经拥有4700台电视机。这期间,1939年4月30日,美国RCA电视播出了纽约世界博览会的实况。也就是在这次博览会上,罗斯福总统致开幕词,因此,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在电视上亮相的总统。
  德国人卡罗卢斯在1924年便运用“尼普科夫圆盘”制作了可以扫描48行的机械电视。虽然卡罗卢斯研发出来的电视画面远比贝尔德的清晰,但因为没有公开演示,他的功绩几乎被埋没。因此,世界上只有德国人坚持把他称为“电视领域的第一个发明家”。1928年,柏林举办了第五届德国广播博览会,电视机首次公开亮相。在这次展览会上,卡罗卢斯和米哈里研发的电视机都得以与公众见面。另一位发明家芬米夏乐的工厂也推出了16厘米标准的电视图像。
  德国于1935年3月22日开始,在柏林定期播出电视节目。当时执掌德国政权的纳粹当局宣称:“今天,我们迈出了全球电视节目的第一步,我们将完成最伟大、最神圣的使命:把领袖的形象植根于每一个德国人心中。”由于广播事业被希特勒以及纳粹控制,因此,电视成了德国法西斯进行政治宣传的工具。德国的电视事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被笼罩在这种不正常的政治氛围之中。电视节目定期播出后,除特定官员可以自行收看外,一般公众必须在“电视室”集体收看,以便接受宣传。1936年8月,柏林奥运会举行。德国以极大的力量进行了这次电视报道。仅在柏林,就设立了28个集体收看点,还通过电缆向莱比锡等城市传送电视信号。
  此间,前苏联、法国以及日本、意大利等国,也先后出现了一些电视的早期探索者。
  1931年4月29日,前苏联首次试播电视。1938年,建立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个电视中心。1939年3月10日,莫斯科电视台开始定期播出节目。
  1932年,法国政府在巴黎建立了第一座实验性电视台。从1938年起开始,每天定期播出节目。
  日本的电视研究工作开始于1928年。1939年5月,电视的发射与接收实验成功。这次实验是由日本广播协会进行的。
  1939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对电视事业的发展是一次极大的挫折,使刚刚起步的电视事业陷入了停滞状态。各国的大多数电视台不得不中止播出,能够坚持播出节目的仅有6家电视台。
  因此,世界电视事业的真正发展,应该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
影像的魔力:探寻电视艺术与技术的前沿 一本关于电视媒介的深度探索,一本关于影像传播的力量的深刻洞察。 电视,这个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以其独特的视听魅力,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社会形态。从最初的黑白影像到如今高清、4K乃至8K的超高清画质,从简单的广播信号传输到如今复杂的数字流媒体网络,电视技术在不断演进,而电视内容也在日新月异地丰富和创新。本书并非仅仅是关于“电视概论(第3版)”这本书本身的介绍,而是以此为引,带领读者深入探寻电视媒介的方方面面,揭示其作为一种强大的信息传播、文化塑造、艺术表现和商业运作平台的深层奥秘。 一、 电视的诞生与演变:从实验室的奇迹到客厅的中心 电视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汇聚了无数科学家、工程师和发明家的智慧与汗水。本书将回顾电视技术发展的漫长而辉煌的历史。我们将从早期机械扫描式电视的原型机出发,了解其粗糙的影像和有限的传输能力。随后,我们将聚焦于电子扫描式电视的突破,它为实现更清晰、更稳定的影像奠定了基础。无线电广播时代电视信号的传输,让电视开始走向普通家庭,成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和信息媒介。 进入彩色电视时代,色彩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电视的表現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家庭娱乐中的核心地位。而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晶体管电视的出现使得电视机体积更小、功耗更低、性能更优越。黑白时代的经典节目,如新闻播报、戏剧演出、体育赛事等,都为后来的电视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数字电视的到来,则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高清晰度(HD)、全高清(Full HD)、超高清(UHD/4K/8K)等技术标准的提出,不仅提升了画质,更催生了全新的内容制作和传播模式。平板电视、OLED、QLED等显示技术的迭代,让电视屏幕变得轻薄、色彩更加鲜艳、对比度更高。本书将详细剖析这些技术演进的关键节点,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电视形态。 二、 电视内容的世界:艺术、新闻、娱乐与叙事 电视媒介的核心在于其内容。本书将深入探讨电视内容的多元构成,分析不同类型节目所蕴含的艺术、技术和社会价值。 新闻节目: 从晨间新闻到晚间特播,新闻节目是电视传递信息、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载体。我们将分析新闻的采集、制作、传播流程,探讨深度报道、调查性新闻、现场直播等形式的特点,以及新闻伦理与客观性的挑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新闻如何保持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如何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将是本书重点关注的议题。 电视剧与电影: 电视剧作为电视最主要的叙事形式之一,其艺术魅力和市场影响力不言而喻。本书将分析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如家庭剧、偶像剧、历史剧、科幻剧、悬疑剧等,探讨其叙事结构、人物塑造、镜头语言和情感表达。我们将考察电视剧制作的工业化流程,从剧本创作、选角、拍摄、后期制作到发行播出。同时,电视电影的兴起,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元的艺术空间。 纪录片: 纪录片以其真实性、深刻性和启发性,成为电视媒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将探讨纪录片的类型,如自然类、历史类、社会类、人物类等,分析其拍摄手法、叙事策略和价值取向。我们将关注纪录片如何通过镜头捕捉现实,如何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其在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综艺节目: 综艺节目以其娱乐性、互动性和创新性,吸引着庞大的观众群体。我们将分析歌唱类、舞蹈类、真人秀、访谈类、游戏类等各类综艺节目的特点,探讨其节目模式、明星效应、观众参与机制,以及其对流行文化的影响。 体育赛事直播: 体育赛事直播是电视最具吸引力的内容之一。本书将分析体育直播的转播技术、解说风格、赛事呈现,以及其如何将激烈的赛场氛围传递给亿万观众。 三、 电视的传播与接收:从广播到流媒体的转型 电视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本书将梳理电视信号的传输演进。从最初的地面无线广播,到卫星电视的普及,再到有线电视网络的构建,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拓展了电视的覆盖范围和节目选择。 然而,互联网的崛起,尤其是宽带网络的普及,彻底改变了电视的传播生态。流媒体技术的成熟,催生了网络视频平台的兴起。Netflix、YouTube、Disney+等平台,以其海量的点播内容、个性化的推荐算法和跨平台观看体验,正在重塑着人们的收视习惯。本书将详细分析直播电视(Linear TV)与点播电视(On-demand TV)的共存与博弈,探讨互联网电视(IPTV)和智能电视(Smart TV)的发展趋势。 我们还将深入探讨用户如何接收电视信号。从传统的电视机,到电脑、平板、手机等移动终端,电视的观看场景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和个性化。社交媒体对电视节目的讨论和二次传播,也成为影响电视流行度的重要因素。 四、 电视的产业与经济:广告、版权与市场运作 电视不仅仅是一种媒介,更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本书将揭示电视产业的经济运行规律。 广告业: 电视广告一直是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主要资金来源。我们将分析电视广告的类型、投放策略、效果评估,以及其在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中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将关注原生广告、植入广告等新兴广告形式的出现。 版权与内容交易: 电视节目的版权是其价值的核心。本书将探讨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等内容的版权保护、交易模式,以及国际内容市场的运作。跨国电视节目的引进与输出,对于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营销与观众研究: 电视节目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市场营销策略和对观众的理解。我们将分析收视率的测量方法、观众画像的构建、节目推广的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优化节目内容和发行策略。 五、 电视的未来:挑战与机遇 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下,电视媒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 技术创新: 5G技术的普及将为电视带来更快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从而催生更具沉浸感的观看体验,如VR/AR电视节目、互动式直播等。人工智能(AI)在内容推荐、节目制作、广告投放等方面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内容形态的演变: 短视频的崛起对传统电视内容构成冲击,但也促使电视节目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和互动模式。播客、网络剧等新兴内容形式也在不断蚕食着电视的受众。 观众习惯的改变: 年轻一代观众的收视习惯更加碎片化、个性化、社交化。他们更倾向于在社交媒体上讨论节目,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取碎片化信息。如何吸引和留住这些年轻观众,是电视媒介亟需解决的问题。 媒体融合: 传统电视机构如何与新媒体平台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从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到商业模式,媒体融合将为电视带来新的生命力。 结语 电视,这个陪伴我们走过近一个世纪的媒介,其演变从未停歇。它既是技术的集大成者,也是艺术的创作舞台,更是社会文化的反映者和塑造者。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前瞻性的视角,去理解电视媒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希望通过对电视艺术、技术、内容、产业和传播的深入剖析,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这个充满魔力的影像世界,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无论您是电视行业的从业者、内容创作者、媒体研究者,还是普通电视观众,都能在这趟探索之旅中有所收获,更深刻地理解电视对我们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电视概论(第3版)》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是在介绍电视这一媒介本身,更是在探讨电视与社会、与文化、与政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对于电视作为意识形态传播工具的分析,让我对过去习以为常的电视内容产生了新的思考。书中关于电视叙事策略的探讨,例如如何通过镜头语言、剪辑手法、背景音乐等来影响观众的情感和认知,非常具有启发性。我曾反复研读了关于电视新闻的批判性分析章节,它揭示了新闻报道中可能存在的选择性偏差、框架效应以及权力运作等问题,这让我对未来接触到的任何新闻信息都保持了警惕和审慎。同时,书中对电视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传播和接受的讨论,也让我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电视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们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去理解电视的本质和影响力。

评分

对于我这样初涉电视研究的学生来说,《电视概论(第3版)》简直是入门的绝佳选择。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晦涩,而是以一种更具启发性的方式,引导我们一步步地走近电视的“心脏”。书中关于电视媒介理论的介绍,例如麦克卢汉的“媒介即是信息”以及后来的新媒介理论,都用清晰的语言进行了阐释,并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这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易于理解和消化。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电视受众的研究部分,从早期关于“被动受众”的担忧,到后来提出的“主动受众”理论,再到如今数字化时代下更加碎片化、个性化的观看模式,整个研究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晰。这让我意识到,观众并非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他们也在主动地参与到电视内容的解读和意义生成过程中。书中的一些小插曲,比如对某些经典电视节目的分析,也充满了趣味性,让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电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载体的魅力。

评分

《电视概论(第3版)》的结构设计也相当精巧,每一章的过渡都很自然,仿佛是在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从电视的历史发展,到其核心功能,再到内容生产的机制,直至观众的互动,逻辑线索清晰明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电视节目制作过程的详细描绘,包括编剧、导演、演员、技术人员等各个环节的协作,让我对一台电视节目是如何诞生的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书中对电视的商业运作模式,例如广告、赞助、版权交易等,也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这让我理解了电视产业背后的经济驱动力。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在探讨数字时代电视的挑战与机遇时,对流媒体平台、短视频等新兴传播形式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并探讨了它们对传统电视格局的影响。这种对时代变化的敏感度和深刻洞察力,使得这本书在信息量和时效性上都表现出色,能够帮助读者跟上媒介发展的步伐。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电视研究领域的一股清流。我之前对电视的认识,更多停留在作为观众的直观感受,但阅读《电视概论(第3版)》后,才真正意识到电视背后蕴含的复杂社会、文化和经济力量。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电视从诞生至今的演变过程,不仅涵盖了技术革新带来的传播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触及了电视内容生产、审查制度、受众分析等多个维度。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时期电视节目类型的梳理,从早期的新闻报道、综艺娱乐,到后来的电视剧、纪录片,再到如今新媒体时代下的混合形态,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时代烙印。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未止步于对现象的描述,而是积极引导读者思考电视如何塑造我们的认知,如何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以及它在构建集体记忆和社会认同中扮演的角色。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电视的视角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能够主动地、批判性地去解读和分析。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现代媒介社会的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

阅读《电视概论(第3版)》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电视深度对话的旅程。它没有回避电视存在的争议和问题,反而勇于揭示电视的阴暗面,例如媒介操纵、文化霸权以及对社会价值观的潜在负面影响。作者对于这些复杂议题的探讨,既有深刻的理论支撑,又不乏生动的现实案例,使得论证过程严谨而富有说服力。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电视与身份认同构建的分析印象深刻,它阐述了电视如何通过塑造特定的男性/女性形象、家庭模式、社会阶层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同时,书中也探讨了电视作为一种抵抗和颠覆力量的可能性,例如某些独立制作的纪录片或批判性节目如何挑战主流叙事,引发社会反思。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框架,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电视这门“老媒介”在新时代下的复杂生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