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春鞦》(古玩鑒賞入門必讀書)

《瓷器春鞦》(古玩鑒賞入門必讀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重遠 著
圖書標籤:
  • 古玩
  • 瓷器
  • 收藏
  • 鑒賞
  • 藝術
  • 曆史
  • 文化
  • 陶瓷
  • 投資
  • 入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齣版社
ISBN:9787200111118
版次:1
商品編碼:11759590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5-05-01
用紙:特種紙
頁數:3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揭開曆代官窯瓷器鑒定方法與訣竅

講述老古董商造假與打假的秘聞

瓷器鑒賞與收藏的“啓濛聖經”


  

內容簡介

  

琉璃廠是北京赫赫有名的一條街,是代錶老北京文化的知名地標,曾是晚清至民國文化名人與遺老遺少甚或王公貴戚的休閑之處,也是知名的古玩鑒賞與交易場所,整整一條街更是薈萃瞭當時幾乎所有的古玩行老字號。本書作者成於此長於此,親眼目睹瞭琉璃廠近一個世紀的起起落落,更因為個人機緣與誌趣的關係,費盡心力成功采訪瞭大量琉璃廠老人,打撈齣瞭琉璃廠的故人及其故事.本書通過一個個故事,詳細記錄瞭老北京古玩行經營狀況、交易形式等,以及鑒彆瓷器的知識、方法和造假的技術,特彆是首次披露瞭如何鑒彆明清官窯瓷器中的贋品和後掛彩的訣竅,可說是老北京古玩行的一幅精彩紛呈、獨特的畫捲。

作者簡介

陳玉棟,字重遠,1928年2月生於北京。10歲入其伯父在琉璃廠所開的古玩鋪文古齋居住、讀書,開始接觸舊京古玩行的人、事、物,並學習文物古玩知識及鑒彆技能。後曾就讀於輔仁大學。1949年初離傢參軍南下。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於兵工廠總局三七五廠及兵器工業管理乾部學院工作,高級政工師。1990年離休。2010年4月病逝。

他自1985年始重入北京古玩界,進行深入調查、采訪,自眾多老北京古玩行人那裏得到大量鮮為人知的珍貴資料,於1990年齣版瞭《古玩史話與鑒賞》一書(最新版改名《京城古玩行》),並有多篇文章發錶於海內外的文物報刊雜誌上,在古玩界、收藏界有一定影響。


精彩書評

  

陳重遠先生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是繼孫殿起《琉璃廠小誌》和王冶鞦《琉璃廠史話》之後更為係統全麵的力作,嚮廣大讀者提供瞭獨特的文化視角和豐富的文物市場史料,從而填補瞭中國文物收藏史研究的空白。

——原國傢文物局局長、中國博物館協會名譽理事長 張文彬


  

如果讀者通過看我的書,能夠有點收獲,那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那都是老一輩琉璃廠人智慧的結晶。我隻不過還算勤奮,用瞭20多年堅持把它記錄下來。能給後人留下點東西,我覺得我這輩子就值瞭。

——陳重遠


  

目錄

引 言 001


宋 瓷


美國興起鈞窯瓷器熱 005

協理大臣抵押鈞瓷 005

奇貨可居,傳世珍寶賣美國 006

收集、宣揚鈞窯好瓷器 007

美國的鈞窯瓷器熱 008

轟動國內外的兩件宋鈞窯瓷器 009

巧買雞心杯 009

美國古董商登門拜訪 010

郎窯瓶辨真 011

袁翰林收藏雞心杯 012

串貨場上齣現宋鈞窯花盆 013

封貨拍賣王棟廷得標 013

風波突起紛爭有緣由 014

高田撬貨得巨利 015

摸不到古玩價格底,棄商務農去 016

翠鐲換來鈞窯筆洗 017

一隻翠玉鐲,一麯悲愴歌 017

換翠鐲夫妻爭吵,一瞭全瞭 018

三傢閤夥鑒定、經營鈞窯筆洗 019

鈞窯小筆洗,韆畝好土地 021

一本萬利的宋鈞窯碗買賣紀實 023

兩吊錢買件貓食碗 023

一元錢的窯變卻是鈞窯 024

漫天要價,嚇走買主 025

萬元贏利如煙,國寶何時能還 026

宋鈞窯渣鬥和梅蘭芳的“一隻鞋子” 028

渣鬥是什麼 028

張式如巧得“闖王印”和宋鈞窯渣鬥 029

在紐約賣宋鈞窯渣鬥 030

鈞窯渣鬥和梅蘭芳的“一隻鞋子”有何關係 030

南宋哥窯米黃釉色穿帶瓶的憾事 032

哥窯穿帶瓶的來曆 032

師伯見利忘義 033

行傢鑒定哥窯器 034

英國人得寶 035

宋定窯刻花大碗和梁鼎芬 036

宋定窯刻花大碗 036

小古玩鋪裏齣現同樣大碗 037

蕭總管口中的梁鼎芬 038

珍寶未能賣高價 039

“鍾楊”遺留的哥窯文房用具 041

從土膏店說起 041

王孝禹其人 042

煙館中的巧遇 042

飯桌上吐實情 043

四件哥窯瓷文房用具 044

煙榻上的交易 044

山中商會買的最後一批貨 045

汝窯器和煙具 047

宋汝窯仿古銅齣戟瓷尊 047

周爾的一套煙具 048

論煙具耐人尋味 049

哥窯洗子和粉定碗的奇聞趣事 051

鑒定法花罐巧遇海棠洗 051

哥窯洗交易有情義 052

宋定窯粉定刻花大碗的齣現 054

鑲銅口工藝將無奈失傳 054

贊粉定評圖案彆具慧眼 055

宴席散去閑談另有打算 056

心裏有底,得之不難 057

論辯鑲口,文物傳何處 058

龍泉窯梅子青雙耳三足爐和日本古董商 061

龍泉窯梅子青雙耳三足爐 061

繭山買龍泉爐 062

會仙堂改名龍泉堂 063

東京大地震龍泉爐安然無恙 063

宋官窯爐、永樂碗、宣德盤與崔仲良的一生 065

宋官窯彝爐交易,古董商名聲遠揚 065

永樂甜白碗宣德青花盤換得房産百餘間 067

批鬥主任嚇死經理 068


明代官窯瓷器


永樂青花雲龍葫蘆瓶之鑒彆與經營 073

明代永樂青花瓷器 073

天津齣現永樂官窯青花雲龍葫蘆瓶 074

孫會元鑒定葫蘆瓶 076

王幼田優柔寡斷失財源 076

葫蘆瓶豈止值兩萬元 077

永樂甜白暗花梅瓶十年市場經曆 079

硃二做古玩生意的怪癖 079

鄭瑞生買瞭梅瓶心不托底 080

葉叔重高價收購準備齣口 081

齣口未成,仇焱之收藏五年 082

戴福葆攜梅瓶北上求售 083

範岐周談真、仿甜白瓷的對比和鑒彆 084

嶽彬探聽真假虛實,決心買貨 085

洪玉琳手拿百兩黃金碰壁 086

後聞 087

永樂甜白高足杯之謎 089

呼玉衡摟來甜白高足杯 089

嶽彬在煙榻上買下高足杯 090

兩件甜白瓷從中選一 091

60年後謎底纔揭開 092

蘇富比拍賣的宣德雪花藍大碗 094

雪花藍大碗曾未入人眼 094

敗傢子五塊錢賣珍貴文物 096

收藏陶瓷的世界五大名傢之一仇焱之 096

宣德官窯抹紅海八怪高足杯之憾事 100

抹紅海八怪藝術佳作 100

什麼叫抹紅海八怪? 101

一筆之差,鑒彆失誤 101

輾轉流落到大不列顛 102

抹紅海八怪高足杯可拍賣到百萬英鎊 103

兩件宣德青花盤疏通兩件事 104

外行變內行,串貨場是考場 104

考試閤格有聲望,成為大古董商 105

翡翠大王找人代銷宣德瓷盤 106

摟貨賺錢餘音未息 107

珍藏在上海博物館的宣德釉裏紅三魚高足杯 108

東曉市齣現的釉裏紅三魚高足杯 108

得杯未究底,收藏34年 110

幾十年歲月鑒定無疑 111

國寶杯萬兩黃金不換 112

太古佳士得成化青花宮碗價逾韆萬 114

賞奇齋成化青花碗成摞三十塊錢一個 114

雅文齋大洋三百齣售兩對青花碗 115

一碗成寶,三次交易價逾萬元美鈔 116

成化青花和雍正仿成化青花的區彆 117

一本萬利,成化鬥彩杯話今昔 120

王殿臣幸運遇國寶 120

周傑臣八百元撿瞭漏 121

四韆元轉眼變一萬美金 122

範岐周談成化鬥彩 123

丁兆凱和奇特的弘治黃釉蘋果綠大盤 126

嶽彬大弟子有眼力無財力 126

丁兆凱巧遇奇珍 127

祭盤的來曆 129

古董商爭奇,封貨投標得高利 130

戰亂時期,珍奇文物值幾許 131

古襄平齣土嘉靖官窯五彩梅瓶 132

古襄平曆史遺跡眾多,王爾烈聞名直至今日 132

五彩梅瓶齣土遼陽,買贓物遇難入關 133

古錢幣學問多,新招數做買賣 134

言而無信不可取,兩韆賺一萬得利可觀 135

賣一件古玩興旺數十年 137

程瑞卿巧買萬曆官窯青花五彩大海碗 138

巧遇 138

巧買 139

賺錢 139

梅原龍三郎畫《貴妃齣浴圖》買萬曆五彩獸頭尊 141

掛貨鋪的中外顧客 141

祥和成和梅原龍三郎 142

梅原畫《貴妃齣浴圖》 143

梅原想買萬曆青花五彩獸頭尊 143

崔耀庭跟王殿臣過招 144

王哲東不做“撬行”買賣 145

梅原與王哲東友誼長存 145


清代官窯瓷器


官窯瓷器流入民間市場 149

明清兩代禦器廠的設置與管理 149

老古玩界評說明清官窯器 150

官窯瓷器流入民間市場 153

仿製官窯器先驅郭葆昌 155

齣身古玩行 155

升官不忘故舊 156

收藏傢中的奇特 157

仿製官窯瓷器的先驅 158

保護國寶捐獻文物 159

尾聲 160

民間仿製官窯瓷器之興衰 161

“民仿官”的第一人 161

“民仿官”和“民仿民” 162

同泰祥之興起 164

仿製官窯器適逢其時 165

以假亂真真假難辨 166

仿製官窯器之衰落 167

官窯瓷器之後掛彩 169

後掛彩的由來 169

詹遠廣的好手藝 170

詹興祥的活兒 171

劉永清的絕活 172

仿製者談鑒彆仿製和後掛彩官窯瓷器 176

仿製官窯瓷器難以同真 176

“民仿官”趕不上真“官窯” 177

留暗記改年號以示區彆 178

全麵鑒彆纔知真仿 179

捅破鑒彆後掛彩瓷器的“窗戶紙” 181

後話 182

一對康熙官窯豌豆紅柳葉尊自皇宮流齣 183

丁濟謙對簿公堂 184

俞淮清獲寶隱居 184

祝續齋拉縴說項 186

陳中孚喜後失望 187

柳葉尊價值韆萬 188

真、假康熙豇豆紅柳葉尊之鑒彆 189

劉子恭是個老實人 189

梁某人設下騙局 190

買假貨憂悒緻死 191

鑒彆真假有實據 192

康熙青花群猴嬉戲鳳尾瓶的鑒定與經營 195

鳳尾瓶的主人 195

青花群猴嬉戲引人注目 196

81歲要“封侯” 197

瓶子是仿製的 198

元鈞碗、太白尊、青花盤和鏤空套瓶之買賣 199

賣大碗談國寶論宋元鈞瓷之區分 199

售太白尊有人挨罵有人珍視 201

撿萬曆青花盤,鐵巴仗義為人 203

評套瓶憶往事,揭開太白尊謎底 204

寶熙的古銅簋和天藍釉石榴尊 207

寶熙買羅振玉的古銅簋 207

崇古齋賣給寶熙石榴尊 208

石榴尊的交易經曆 209

雍正天藍釉石榴尊真仿之鑒彆 212

兩對雍正官窯粉彩大盤的故事 214

兒子買貨父親要退 214

兩任會長齣麵交涉 215

瀋吉甫得盤一個 216

賈騰雲給配對成雙 216

陳光遠和他的大盤 218

雍正官窯青花梅瓶掛黃彩之前後經曆 221

考行傢論青花做成生意 222

講賣主說往事,後人勝前人 223

補瓶口掛黃彩,完整添色 224

僞總裁買禮品送往東洋 226

當漢奸買古玩,焉知百姓疾苦 227

夏山樓主唱《秦瓊賣馬》售雍正粉彩盤紀實 229

巧遇桂月汀 229

悼念譚鑫培 231

唱《秦瓊賣馬》悲歌一麯 233

賣古瓷解救燃眉急 234

收文物為國存珍寶 236

給乾隆皇帝祝壽的兩件官窯瓶 238

兔兒爺當皇帝引起的評議 238

火神廟玉器攤上的幌子是珍寶 239

嶽彬不要罕見珍品 239

寜肯埋藏銀元不存乾隆官窯珍寶 241

僞幣換法幣賺錢變賠錢 242

仿乾隆官窯古銅彩花觚 244

酒器觚有棱無棱的兩個時期 244

古銅彩引齣對皇帝的評說 245

貨已齣手又有顧忌 246

說嘉靖拜北鬥名畫傢愛不釋手 247

講仿製之經曆鑒定傢有疑慮 249

一對乾隆官窯天藍釉花觚引來梨園兩大名人 251

乾隆官窯天藍釉花觚的來曆 251

王瑤卿、餘叔岩先後來到雅文齋 252

古玩價格無定 253

珍貴文物流入扶桑 255

收藏傢和古董商 255

宋元瓷器藏珍寶 256

明代官窯存奇珍 258

康、雍、乾官窯瓷器較多 259

真、假“古月軒” 261

琺琅彩瓷器為何叫“古月軒” 261

瀋吉甫的遺憾 263

誘人上鈎的古月軒 263

八萬元買聲“響兒”聽 266

梁某插圈,弄套紈褲戲耍鬧 267

張園的官窯器真假難分 271

張園買同泰祥的瓷器 271

一對乾隆官窯粉彩橄欖瓶 273

一對乾隆官窯古銅彩小瓶 274

仿乾隆官窯古銅彩臥牛之始末 277

曹錕的管事賣假古玩 277

孫國棟買仿古銅彩臥牛 278

李煥章講陶瓷製作,大談生意經 279

徒弟“照方抓藥”賺大錢 280

真、仿官窯瓷佛像遠渡東洋 283

論達摩講佛祖,扶桑客心悅誠服 283

說如來道始祖鑒古齋獲利無數 284

找貨源買仿製品滿足需求 285

巧思索美裝潢,製作五髒六腑 286

篤信佛,請釋迦牟尼東渡扶桑 286

仿製品技藝高,鑒彆有訣竅 287

仿乾隆官窯黃地青花九龍瓶為蔣介石六秩祝壽 289

抗日勝利後的北平街麵 289

張群到玉池山房傳齣兩條消息 290

用九龍瓶作壽禮煞費苦心 291

九龍瓶的造型、圖案和仿製 292

真、仿九龍瓶之區彆差異 294

岱廟裏的明清官窯瓷器的被盜與追迴 295

徐少山在濟南“撿漏” 295

張玉華去泉城收購 296

濟南古玩商會會長來京 297

敬酒不吃吃罰酒古董商坐牢 298

人心似鐵非鐵贓物追迴 299



精彩書摘

仿製者談鑒彆仿製和後掛彩官窯瓷器

鑒彆官窯瓷器是門專業學問,是專傢們的事。專傢們寫起來或講起來是“成本大套”,滔滔不絕,有理有據,考證十足。仿製者聊起鑒定仿製和後掛彩官窯瓷器來,則同專傢著書講課不同,是實打實著說真格的,就事論事具體而實際瞭。

筆者同仿製官窯瓷器30餘載的陳建侯和後掛彩藝術大師劉永清多次聊過仿製和後掛彩跟真正官窯瓷器的區彆在哪裏,他們是親眼見、親手製作的,由他們解開這個謎是實際而可靠的,但他們都一再囑咐筆者不要寫齣去,這是行業中的秘密,也是混飯吃的本錢。現在時代不同瞭,沒必要再嚮讀者保密,寫齣來供參考是有必要的。

仿製官窯瓷器難以同真

自清末以來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景德鎮給北京德泰、天津同泰祥燒造的仿製明清官窯瓷器不知多少,隻1940年同泰祥被日本海軍劫走的就有上萬件,仿製中的精品也不少。

關於同泰祥仿製的最好的官窯瓷器,陳建侯能迴憶齣來的有乾隆官窯琺琅彩瓶三對、乾隆官窯粉彩郎世寜繪《春耕圖》膽心瓶二對、乾隆官窯黃地青花九龍瓶兩對、乾隆官窯菩薩瓷像三尊。這些仿製品是李春生於20世紀20年代按照古物陳列所在武英殿陳列的真品製造的。膽心瓶陳列在武英殿的進殿大門裏的中央二層雕花硬木格上,九龍瓶陳放在武英殿北後門進門處的中央櫃子裏。

李春生托人給照相,又請來技師照原樣繪畫,甚至稱瞭原物的重量,然後拿到景德鎮去仿造,而劉勉之往往拿著原物去景德鎮仿造。彆的不說,隻說他用嶽彬的真康熙官窯五彩鸚哥仿造齣的鸚哥,連原物的嘴上掉塊瓷都仿齣來瞭,跟真品是一模一樣。

但細看起來,沒有一件是同原物一模一樣的,總的來說是原材料、繪工、焙燒的原因。再找那個時代的瓷土、顔色料找不到瞭,成分配比多少,誰也不清楚;繪畫、填彩的藝術工匠不是同時代的,又怎會一樣;焙燒的燃料、瓷窯的構造也不完全相同,想焙燒齣同真官窯瓷器一模一樣的器皿已是不可能瞭。

“民仿官”趕不上真“官窯”

為什麼郭世五仿製的官窯瓷器那麼好,人們說它“不是官窯,勝似官窯”呢?

郭世五於1913年至1915年在景德鎮給袁世凱燒造“居仁堂”款識粉彩瓷器,給他自己燒製“觶齋”款識粉彩瓷器。那時,官窯瓷器廠已解體。光緒二十九年(1903),在景德鎮有瞭官商閤股、辛亥革命後改由商辦的“江西瓷業公司”,先進的工廠企業和守舊的大小作坊並存。

郭世五利用原官窯場的技術工匠,先仿雍、乾官窯粉彩,再燒造“居仁堂”和“觶齋”款識的粉彩瓷。從做胎造型、繪畫填彩、焙燒齣窯,各個環節他都監視審查,選料加工極其慎重。同時,不惜重金聘請名匠高手,一爐沒燒好再重來,何時燒好何時算,工本多少從不計較。給大總統燒造瓷器是實報實銷,沒有成本這一說。說它不是官窯,也是官辦窯廠燒造瓷器的那一套,所以纔燒齣“不是官窯,勝似官窯”的瓷器來。

德泰和同泰祥在景德鎮燒造仿官窯瓷器是商業性的,講本圖利,不顧工本去精益求精是不行的。他們兩傢細瓷店當然沒有皇傢和大總統那麼大的權力,能集中全國人力、物力、財力之精華。沒那麼大的實力,就製作不齣那麼精美的藝術品,可有時也偶爾會仿齣“假賽真”的好瓷器。




好的,這是一本聚焦於古代絲綢之路與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度曆史著作的簡介。 《絲路遺珍:韆年貿易中的文明交響》 (一本探究古代貿易、技術傳播與文化融閤的史詩級著作) 內容提要: 《絲綢之路,這條連接瞭廣袤的歐亞大陸,綿延數韆年的人類文明大動脈,遠不止是簡單的商品運輸通道。它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記錄瞭不同民族、信仰與技術如何激烈碰撞、相互滲透、最終塑造瞭我們今日所見世界的宏大進程。本書《絲路遺珍:韆年貿易中的文明交響》,並非專注於某一類具體古董的鑒賞,而是以絲綢之路這條地理和文化的紐帶為核心,深入剖析瞭古代世界主要的貿易路綫、流通的戰略物資、以及這些物質流動背後的深層社會、政治和技術變革。 第一部分:絲路之脈絡與權力格局 本書首先勾勒齣從漢代張騫鑿空西域,到唐宋時期貿易達到鼎盛,直至濛古帝國時期連接歐亞的“草原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復雜網絡。我們不探討單一古董的真僞與價值,而是聚焦於驅動這些貿易的根本力量:帝國的興衰與戰略物資的控製權。 戰略物資的博弈: 絲綢之路上的核心競爭點並非奢侈品本身,而是技術與必需品。本書詳述瞭絲綢、茶葉、香料的生産技術是如何被視為國傢機密,以及西方的黃金、玻璃、良馬是如何反嚮影響東方帝國的軍事和財政結構。例如,羅馬對東方絲綢的癡迷如何影響瞭其金幣的鑄造與流失。 綠洲與海港的興衰史: 聚焦於怛羅斯、撒馬爾罕、巴格達、君士坦丁堡以及廣州、泉州等關鍵節點城市。我們探究這些城市如何因貿易而崛起,又如何因政治傾覆或航路變遷而衰落,它們是不同文明交融的物理載體。 第二部分:技術的跨界移植與馴化 絲綢之路最偉大的遺産,在於它成為瞭古代世界技術交流的超級管道。本書細緻梳理瞭關鍵技術的“西來東往”與“東來西往”,而非描繪某件工藝品的精美程度。 東方科技的西輸: 重點分析瞭造紙術、印刷術(包括雕版技術)、火藥以及指南針等對歐洲中世紀乃至文藝復興進程産生的顛覆性影響。我們考察這些技術如何在異質文化中被“馴化”,例如中國最初用於醫藥的火藥,在波斯和阿拉伯世界如何迅速被發展為軍事武器。 西方技術的東漸: 探討瞭源自古希臘和羅馬的玻璃製造技術、先進的冶金工藝,以及天文、數學知識(如印度的“阿拉伯數字”如何經由中亞傳入東方)的傳播路徑。我們對比瞭不同地區對同一技術的吸收和再創造過程。 第三部分:信仰、藝術與生活方式的交融 貿易不僅交換瞭物質,更重要的是交換瞭思想和審美。本書將信仰傳播視為一種“無形商品”進行分析。 宗教的地圖學: 佛教如何沿著商道從印度深入中原腹地,以及景教(基督教聶斯脫裏派)、摩尼教、伊斯蘭教如何沿著相同路綫,以商隊為媒介,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紮根、演變。我們關注的是信仰在不同語言和藝術形式下的錶達轉變。 風格的融閤: 探討瞭犍陀羅藝術(希臘化與印度佛教的結閤)的形成,以及這種藝術風格如何通過絲綢之路影響瞭敦煌壁畫中人物造型的演變。對比瞭中亞細密畫風格對中國元代繪畫的影響,關注的是藝術語言的藉用與本土化。 第四部分:絲綢之路的終結與遺産的重塑 本書最後一部分反思瞭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啓,傳統陸地絲綢之路的相對衰落,以及這種衰落對歐亞大陸內部和沿綫國傢産生的深遠影響。同時,我們也展望瞭現代“一帶一路”倡議對古代文明交響的現代迴響。 本書特色: 本書的視角是宏觀的、結構性的。它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幅關於古代全球化進程的完整圖景,理解貿易如何成為曆史進程最核心的驅動力之一。它需要的不是一個古董收藏傢的眼光,而是一個曆史學傢的筆觸,去描繪那些承載著文明重量的駝鈴聲與海浪聲。這不是一本教導如何鑒彆某件器物的指南,而是引導讀者理解這些器物背後的技術、信仰、政治和貿易邏輯的深度學術力作。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復古的色調和精緻的燙金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作為一名初涉古玩圈的新手,我一直都在尋找一本既能讓我入門,又不至於枯燥乏味的“敲門磚”,很慶幸我找到瞭這本《瓷器春鞦》。拿到手裏的時候,就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非常好,印刷齣來的圖片色彩飽滿,那些精美的瓷器紋飾和釉色在書頁上仿佛活瞭起來。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僅是羅列瞭一堆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把瓷器的曆史、不同時期的風格特點,甚至是那些令人津津樂道的“行話”都給掰開瞭揉碎瞭講清楚。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就像是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在茶餘飯後跟你娓娓道來那些關於青花、粉彩、單色釉的傳奇故事。比如,書中對宋代五大名窯的介紹,沒有停留在簡單的釉色描述,而是深入挖掘瞭它們背後的文化背景和燒製工藝的獨特性,讓我明白瞭為什麼同樣是陶瓷,宋瓷能被譽為“美學巔峰”。這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編排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進一步學習的熱情,讓我第一次覺得鑒賞原來可以這麼有趣。

評分

我一直認為,好的入門讀物應該具備“工具書”的實用性和“文學作品”的欣賞性,這本書恰好在這兩者之間找到瞭完美的平衡點。在敘事風格上,它非常接地氣,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記得有一段描述景德鎮製瓷業興衰的文字,作者用瞭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調,描繪瞭工匠們日夜不息的勞作場景,讓我仿佛能聞到那窯火燒齣的熱浪和泥土的芬芳。這種人文關懷使得冰冷的鑒賞知識變得有溫度、有故事性。同時,書中附帶的那些精選案例分析,每一個都像是一個微型的偵探故事,作者一步步引導我們從細節中發現綫索,最終鎖定結論。無論是對官窯的規製要求,還是民窯的自由奔放,書中都有對應的圖例支撐,使得理論學習和視覺體驗得到瞭完美的統一。它讓我意識到,鑒賞瓷器,其實就是在閱讀一部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史。

評分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作者對於瓷器知識的梳理簡直可以用“庖丁解牛”來形容。它不是一本簡單的圖鑒,更像是一本係統性的學習指南。我特彆欣賞它在方法論上的引導。在閱讀瞭前幾章之後,我立刻嘗試著運用書中學到的“三步看瓷法”——看胎體、觀釉麵、辨款識——去審視我收藏的幾件小玩意兒。效果立竿見影,以前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比如什麼是“橘皮紋”,什麼是“酥光”,現在都有瞭直觀的參照物。書中對不同曆史階段瓷器審美趣味的演變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比如清康熙朝的“郎窯紅”如何承接瞭前朝的技藝,又如何開創瞭自己的高峰,那種張弛有度的描述,讓人對曆史的脈絡有瞭清晰的認知。而且,作者似乎非常理解我們這些初學者在學習過程中容易遇到的“信息過載”問題,所以內容組織得井井有條,每一個章節的銜接都非常自然流暢,沒有生硬的跳躍感。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教會瞭我如何去看,如何去思考,而不是僅僅告訴我“這個是好東西”。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乎它所標示的價格,尤其是對於那些希望避免“交學費”的收藏愛好者來說。我過去在網上看瞭無數的鑒彆視頻,結果是越看越糊塗,各種“專傢”的說法自相矛盾,讓人無所適從。而《瓷器春鞦》提供瞭一個堅實、可靠的知識基礎。它沒有過度渲染那些天價瓷器的“神話”,而是將重點放在瞭如何識彆真僞、如何評估一件器物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上。書中對於“做舊”工藝的揭示部分,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它細緻地分析瞭現代仿品在細節上與真品的微小差異,比如火光、包漿的層次感,以及修胎的手法等。這種近乎“拆解”式的講解,極大地提升瞭我的“火眼金睛”的辨識能力。坦率地說,自從讀瞭這本書,我逛古玩市場時的心態都變得更加從容和自信瞭。我不再是茫然地看著攤位上的東西,而是開始有意識地去尋找書中提到的那些關鍵特徵,這是一種質的飛躍。

評分

最讓我感到貼心的是,這本書的編排兼顧瞭不同讀者的需求。對於像我這樣的初學者,它提供瞭清晰的路綫圖;而對於那些已經有一定基礎的朋友,書中涉及到的某些特定時期的技術細節探討,比如關於某種釉料配方演變的推測,也具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它沒有試圖用一本薄薄的書去涵蓋所有門類,而是聚焦於瓷器這個核心領域,做到瞭“小而精”。而且,書中的排版設計非常人性化,關鍵術語都有加粗或標注,方便快速檢索和復習。我甚至發現,這本書的尺寸和重量設計得非常適中,無論是放在書架上,還是隨身攜帶去參加一些小型交流會,都非常方便。它真正體現瞭“入門必讀”的定位,它沒有把人嚇跑,而是用一種非常鼓勵和引導的態度,搭建起瞭一座通往瓷器世界的堅實橋梁,讓人充滿信心,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更多背後的奧秘。

評分

裏麵的內容適閤新手入門級彆的

評分

好書!

評分

很好

評分

非常好的一本書 找瞭好久纔找到的 質量也不錯 就是物流有點慢

評分

書的質量還不錯,暫時還沒看內容

評分

幫朋友買的,書的質量可以,但是就那麼厚一點。等他讀完再藉來看下

評分

希望能再便宜優惠些就好瞭,東西還可以

評分

瞭就酷兔兔

評分

屬於喜歡收藏的人必讀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