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语世界实用、好读的古典音乐入门书——台湾资深乐评家焦元溥从自己的聆听经验和故事出发,详细解说欣赏古典音乐的常识。没有五线谱,没有专业术语。音乐很难懂吗?不。人人都可欣赏古典乐吗?是的。
2.“原来,我是这样爱着音乐呀!”——一本爱乐者的告白之书,私心记录焦元溥聆听古典乐过程中的个人故事,包括与世界众多钢琴大师的交往逸闻、欣赏经典名曲的经验和心得,远远超过了一本“入门书”的范围,资深古典乐迷亦能从中有众多的收获和共鸣。
3.乐之本事,美之常识——除了古典音乐,本书还涉及电影、文学、摄影等艺术领域,它不仅是一本古典音乐入门书,更是一本关于“美”与“热爱”的入门书。
4.23首经典名曲及详细解说——焦元溥精选23首经典名曲,库克音乐正版在线聆听,这些曲目既呈现具体而微的音乐史,也为读者示范如何解析曲式,另附作者精心整理的329位伟大作曲家名单及年代。
5.加里·格拉夫曼、张艾嘉、几米、林怀民联合推荐——音乐、电影、绘画、舞蹈,艺术界各领域极有成就的创作者一致好评。
海报:
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有兴趣,或准备想要进一步了解它,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协助;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没有兴趣,这本书有丰富的故事和知识,翻翻看看,或许也能触类旁通;如果你已经浸淫或学习古典音乐多年,那么,愿这本书能让你记起那个喜爱音乐的自己,想起每一个与美好感动相逢的当下。无论人生可以多荒谬,世界可以多歪斜,有些事,永远值得你放在心上,用自己坚定顽强的意志,温柔又执拗地守护。
台湾著名古典乐评家焦元溥写给普通大众的古典音乐入门书,没有五线谱,没有专业术语,以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聆听经验讲述古典乐的聆听之道,音乐很难懂吗?不。人人都可欣赏古典乐吗?是的。本书涉及古典乐的定义和讨论、品味乐曲的态度与方法、录音与现场演出的差别、不可不知的音乐小常识、古典音乐简史,以及无比实用的音乐会注意事项、选座参考乃至聆赏进阶之道,另附作曲家年代表、焦元溥精选曲目及详细解说,库克音乐免费正版在线聆听。
焦元溥,1978年生于台北。不务正业的台大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士、美国佛莱契尔学院法律与外交硕士,也是不误正业的大英图书馆爱迪生研究员,伦敦国王学院(King’sCollege,London)音乐学博士。
自15岁起发表乐评、论述与散文,作品涵盖乐曲研究、诠释讨论、技巧解析、音乐家访问、国际大赛报道与文学创作。著有乐评选集《经典CD纵横观》系列三书(联经,2005)、《莫扎特音乐CD评鉴》(联经,2006)、《游艺黑白:世界钢琴家访问录》(联经,2007;日文版首册于2014年6月由AlphabetaPublishing发行)、专栏选集《乐来乐想》(联经,2008)与《听见肖邦》(联经,2010)。
文字创作之外,焦元溥也担任台湾爱乐乐团“焦点讲座”策划,“20×10肖邦音乐节”和“DebussyTouch钢琴音乐节”艺术总监,台中Classical古典音乐台FM97。7和TaipeiBravoFM91。3电台“焦点音乐”和“NSOLive云端音乐厅”广播主持人,前者获金钟奖非流行音乐节目奖(2013)。
购买《乐之本事:古典乐聆赏入门》纯属偶然,本以为只是一本普通的科普读物,没想到它却是一次意料之外的音乐启蒙之旅。与其他介绍古典乐的书籍不同,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它不是从年代顺序或作曲家生平入手,而是从“情绪”和“场景”切入,比如“英雄的进军”、“哀伤的挽歌”、“童年的回忆”等等。每一个主题都对应着一段或几段经典的古典乐作品,然后作者会带领读者去分析,为什么这段音乐能够如此精准地传达出这种情绪或描绘出这样的场景。它会讲解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配器的选择是如何协同作用,从而达到这种效果。我特别喜欢它对“力度变化”的讲解,书中详细描述了从极弱(pianissimo)到极强(fortissimo)的各个等级,以及在音乐中不同力度的运用如何营造出不同的戏剧效果,比如渐强(crescendo)带来的紧张感,渐弱(diminuendo)带来的宁静感。我尝试着在听那些耳熟能详的乐曲时,去留意它的力度变化,发现以前从未注意到的音乐细节,整个听觉体验都变得丰富和立体起来。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古典乐并非只是冰冷的音符堆砌,而是充满生命力、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
评分我必须承认,《乐之本事:古典乐聆赏入门》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古典音乐的认知。在此之前,我对古典乐的印象,要么是高高在上的艺术殿堂,要么是伴随电影画面出现的烘托气氛的背景音乐。但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亲切和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我带入了古典乐的内心世界。它不是那种让你死记硬背乐理知识的书,而是真正教你如何“听”音乐。书中有一个章节,讲解了奏鸣曲式的结构,我原本以为会是一大堆枯燥的乐句分析,结果作者却用一个非常巧妙的比喻,将它比作一部戏剧的起承转合,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功能描绘得生动形象。读完之后,我再听莫扎特的一些钢琴奏鸣曲,突然就能抓住音乐的脉络和发展,不再是茫然地被旋律裹挟,而是能够感受到其中精巧的构思和情感的起伏。书中还特别强调了“聆听”的过程,它鼓励读者放下手机,找一个安静的时间,真正用心去感受音乐中的每一个细节,比如不同乐器之间的对话,比如音量和速度的细微变化如何营造出戏剧性的张力。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听,确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沉浸感,那些原本被我忽略的细微之处,如今都变得鲜活起来,让我觉得音乐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触碰、可以感知的生命。
评分老实说,我对古典乐一直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那是一种需要深厚功底才能品鉴的艺术。直到我读了《乐之本事:古典乐聆赏入门》,才发现我之前的想法有多么狭隘。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极其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音乐概念解释清楚。它不是那种让你去记住各种乐器名称和它们在乐队中的位置的书,而是会更关注音乐本身的“动感”和“叙事性”。比如,在讲解“赋格”的时候,作者没有直接抛出“卡农”和“模仿”的术语,而是用“追逐与回应”来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主题在不同声部之间穿梭、交织的景象。这种生动的比喻,让我这个对乐理一窍不通的人,也能轻松理解赋格的精妙之处。书中还鼓励读者“带着故事去听音乐”,它会引导你去想象,当某个乐器奏出某个旋律时,它可能在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或者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尝试着运用这种方法去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前我只知道它很有名,听起来也很“震撼”,但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仿佛能“看到”那个命运之神敲门,以及主人公与之抗争的过程,音乐的感染力瞬间提升了几个量级。这本书让我觉得,欣赏古典乐,其实就是在和作曲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叫做《乐之本事:古典乐聆赏入门》的书,虽然我自诩对古典乐不算陌生,但读完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的很多“听”都只是“听个响”。这本书不像市面上很多枯燥的乐理教材,它真的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着我一步步揭开古典乐那层神秘的面纱。书中的叙述方式非常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乐器介绍开始,比如小提琴的弓法变化如何影响音色,钢琴的踏板又是如何制造出丰富层次的。然后,它会引导你去关注音乐的“表情”——作曲家是如何通过旋律、和声、节奏来表达喜怒哀乐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时期古典乐风格的梳理,从巴洛克时期的严谨对位,到古典时期的均衡典雅,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澎湃激情,每一段文字都像是为你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你理解为什么同样是交响曲,维瓦尔第和贝多芬听起来感觉会如此不同。书中还穿插了不少作曲家的小故事,这些鲜活的轶事不仅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更让我能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音乐的创作动机,从而产生更深层的情感共鸣。感觉这本书真的做到了“入门”,让我这个原本只敢听些耳熟能详旋律的人,现在能更自信地去探索那些更复杂的作品,并且在聆听时,能找到更多值得品味的地方。
评分说实话,我曾以为自己是个对古典乐“没感觉”的人,每次尝试听一些所谓的经典,总觉得昏昏欲睡,或者听着听着就走神了。直到朋友推荐了《乐之本事:古典乐聆赏入门》,我才意识到,不是我不懂欣赏,而是我缺乏一把打开这扇门的钥匙。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直接灌输理论,而是从“体验”出发。它会先让你去听一段音乐,然后引导你去思考“你听到了什么?”,比如音乐的整体情绪是怎样的?有没有让你联想到什么画面?有没有让你想起某个人或某个场景?这种从感受出发的提问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古典乐的门槛。然后,它才会慢慢地解释,为什么这段音乐会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涉及到哪些作曲技法,使用了哪些乐器,这些又如何服务于作曲家的表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和声”的章节,作者没有用复杂的术语解释,而是用“色彩”和“氛围”来形容不同的和弦组合,比如大调的和声听起来“明亮”,小调的和声则“忧郁”。这种形象化的比喻,让我这个完全不懂乐理的人,也能瞬间理解不同和声带来的情感差异,并且在听音乐时,能够有意识地去捕捉这些“色彩”的变化。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欣赏古典乐,并不需要成为音乐家,只需要一颗愿意去感受的心。
评分很好的书,值得收藏。。。。。。。
评分古典乐迷必备的非常好的好书。
评分书的质量不错,很好。
评分印刷很特别,很少有讲这个内容的书
评分了解古典音乐很好的书籍
评分在方所看了台版,很喜欢,大陆版更实惠。
评分装潢排版都很漂亮,介绍中国古乐,好书。
评分很喜欢的书,买了很多准备假期看
评分台湾朋友介绍的,发现在网易音乐上有他的音频,介绍“古典音乐入门”。听了后觉得是大神级别的人,想来书一定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