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楼宇设备控制及应用实例

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楼宇设备控制及应用实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殷际英,林宋,白传栋 著
图书标签:
  • 楼宇控制
  • 机电一体化
  • 自动化
  • 暖通空调
  • 智能建筑
  • 控制系统
  • 应用实例
  • 现代技术
  • 电气工程
  • 建筑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4582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347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机电一体技术化系统应用和开发人员的技术参考书,以及大专院校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和学习参考书。
  《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楼宇设备控制及应用实例》是“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之一。本丛书由国内研究机电一体化先进技术的多位专家编写,本分册介绍了楼宇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各主要方面,包括楼宇基础设备及其监控系统、楼宇电梯设备及其监控系统、楼宇通信及网络系统、楼宇保安监视系统、楼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楼宇停车场管理系统和楼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等。国内鲜有同类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性图书。

内容简介

  《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楼宇设备控制及应用实例》是“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之一。本书内容涉及楼宇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各主要方面,包括楼宇基础设备及其监控系统、楼宇电梯设备及其监控系统、楼宇通信及网络系统、楼宇保安监视系统、楼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楼宇停车场管理系统和楼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等。本书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既有普及性和实用性,又具有一定深度,逻辑性强,配有大量图表,易于掌握和使用。
  本书可作为从事智能化楼宇设备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人员,或其他工程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技术参考书,亦可作为大专院校机械工程类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和学习参考书。

作者简介

  林宋,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系,副教授,博士学位论文有关信息化制造技术,主要教学工作从事“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先进制造技术”、“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设计”、“CAD/CAM技术”及“机械制造原理”本科、硕士课程。近年来科研工作主要为再制造工艺机设备、餐厨垃圾处理、数控机床设计检测及机械设计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概论1
1.1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BAS)的基本概念1
1.1.1智能楼宇概述1
1.1.2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概述5
1.2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内容6
1.2.1BAS的功能要求6
1.2.2BAS的软件功能8
1.2.3BAS的技术基础9
1.3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10
1.3.1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0
1.3.2现场控制站12
1.3.3操作员站13
1.3.4集散型控制系统的特点14
1.4BAS的体系结构15
1.4.1采用集散控制系统是BAS的必然选择15
1.4.2集散型BAS的体系结构16
1.4.3集散型BAS的几种方案18
第2章楼宇基础设备及其监控系统20
2.1楼宇供配电系统20
2.1.1电力网、电压等级和负荷分类20
2.1.2典型楼宇供配电系统21
2.1.3供配电系统监控25
2.2楼宇照明系统28
2.2.1楼宇照明设计28
2.2.2楼宇照明光源30
2.2.3楼宇照明控制32
2.3楼宇空气调节系统33
2.3.1空气的物理性质33
2.3.2空气调节原理35
2.3.3楼宇空调系统37
2.4楼宇空调监控系统42
2.4.1空调监控系统功能42
2.4.2监控点及控制类型53
2.5楼宇给排水系统55
2.5.1供水系统55
2.5.2排水泵运行57
2.5.3水泵的节能运行57
2.6楼宇给排水监控系统59
2.6.1楼宇给排水系统的设备配置60
2.6.2楼宇给排水系统的监控功能60
2.6.3楼宇给排水监控系统监控点的设置61
2.7楼宇冷热源系统62
2.7.1概述62
2.7.2楼宇冷热源系统节能技术63
2.7.3应用实例64
第3章楼宇电梯系统66
3.1楼宇电梯的基本分类和主要参数66
3.1.1楼宇电梯的基本分类66
3.1.2楼宇电梯的主要参数70
3.2楼宇电梯的主要机械结构和曳引工作原理71
3.2.1楼宇电梯的主要机械结构71
3.2.2电梯与建筑物的关系74
3.2.3曳引式电梯的工作原理74
3.2.4曳引系统77
3.3楼宇电梯的电力驱动概述78
3.3.1电梯电力驱动系统的定义及构成78
3.3.2电梯电力驱动系统的特点和要求79
3.3.3电梯主驱动系统的速度调节80
3.4楼宇电梯的驱动控制系统80
3.4.1电梯驱动系统的运行工艺过程80
3.4.2电梯控制系统的组成81
3.5楼宇电梯自动控制系统86
3.5.1电梯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条件86
3.5.2常用自动开关门系统电气控制原理86
3.5.3电梯的方向控制环节87
3.5.4电梯的信号指示系统88
3.5.5电梯的群控系统92
3.5.6电梯的消防控制系统96
3.6楼宇电梯监控系统97
第4章楼宇通信自动化系统99
4.1通信原理概述99
4.1.1通信系统的组成99
4.1.2调制原理及多路复用技术99
4.2楼宇数据通信系统102
4.2.1楼宇电子邮件系统102
4.2.2电子数据交换103
4.2.3可视图文系统103
4.3楼宇会议电视和可视电话系统103
4.3.1会议电视103
4.3.2可视电话机103
4.4楼宇卫星通信系统104
4.4.1楼宇数字卫星通信系统105
4.4.2卫星通信的多址方式106
4.4.3VSAT卫星通信系统109
4.5楼宇计算机网络系统114
4.5.1智能楼宇中的计算机网络结构114
4.5.2智能楼宇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体系结构115
4.5.3局域网116
4.5.4以太网117
4.5.5Novell网120
4.5.6令牌环Token Ring局域网121
4.5.7FDDI网122
4.5.8公用数据网125
4.5.9异步传输模式127
4.6楼宇通信自动化系统的最新技术129
第5章楼宇保安系统131
5.1概述131
5.1.1保安系统应用领域131
5.1.2保安系统的功能及其构成131
5.2电视监视系统132
5.2.1电视监视系统类型及规模133
5.2.2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的组成133
5.2.3数字视频监控系统137
5.2.4生物识别技术在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中的应用137
5.2.5电视监视系统的设计139
5.3入侵报警系统139
5.3.1入侵报警系统的组成139
5.3.2入侵报警系统的其他功能140
5.3.3常用入侵报警探测器141
5.3.4入侵报警控制器的选择143
5.4门禁控制系统143
5.4.1门禁控制系统的组成144
5.4.2感应卡式门禁系统144
5.4.3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系统145
5.4.4通过键盘输入密码的门禁系统147
5.4.5门禁系统的配套硬件147
5.5对讲系统147
5.5.1对讲系统的特点148
5.5.2对讲系统的线路149
5.6巡更系统149
第6章楼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50
6.1概述150
6.1.1智能楼宇火灾防范的特殊性150
6.1.2火灾探测方法151
6.1.3火灾探测数据处理151
6.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52
6.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性能要求及发展特点152
6.2.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153
6.2.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接线方式153
6.3火灾探测器155
6.3.1火灾探测器的分类156
6.3.2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156
6.3.3火灾探测器的选用原则160
6.3.4火灾探测器的安装161
6.4火灾自动报警控制装置166
6.5消防联动控制系统167
6.5.1消防设施167
6.5.2消防联动控制的内容170
6.5.3消防联动控制的功能170
6.5.4消防联动控制的方式170
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方法172
6.6.1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172
6.6.2系统的基本设计形式172
6.6.3系统设计步骤175
6.6.4系统设计要素175
第7章楼宇停车场管理系统180
7.1停车场管理系统结构180
7.2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工作过程与工作原理181
7.2.1系统的工作过程181
7.2.2系统的工作原理182
7.3停车场管理系统主要设备183
7.4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184
7.5停车场管理系统举例185
7.5.1系统的组成185
7.5.2系统的特点186
7.5.3系统可附加的可选配套系统186
7.6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实例187
7.7物联网在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中的应用188
第8章楼宇综合布线系统191
8.1概述191
8.1.1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191
8.1.2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与划分192
8.2系统结构与主要构件194
8.2.1综合布线系统中常用的拓扑结构194
8.2.2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构件196
8.3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197
8.3.1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参考标准197
8.3.2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标准198
8.3.3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电气防护和接地201
参考文献203

精彩书摘

  2.1 楼宇供配电系统
  楼宇是由电力系统供电的,由于发电厂距负荷中心较远,需要通过输电线路和变电所等中间环节,才能把电力输送给用户。同时,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实现经济运行,常将许多的发电厂和电力网连接在一起并联运行。由发电厂、电力网(输电、变电、配电)和用户组成的统一体,称为电力系统、输配电系统或供电系统。
  2.1.1 电力网、电压等级和负荷分类
  (1)电力网
  输、配电线路和变电所等连接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称为电力网。电力网常分为输电网和配电网两大部分。由35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和与其相连接的变电所组成的网络称为输电网。输电网的作用是将电力输送到各个地区或直接送给大型用户。35kV以下的直接供电给用户的线路称为配电网或配电线路。用户电压等级如果是 380/220V,则称为低压配电线路。把电压降为 380/220V的用户变压器称为用户配电变压器。如果用户是高压电气设备,这时的供电线路称为高压配电线路。连接用户配电变压器及其前级变电所的线路也称为高压配电线路。
  以上所指的低压,是指1kV以下的电压。1kV及以上的电压称为高压。一般还把3kV、6kV、10kV等级的电压称为配电电压,把高压降为这些等级电压的降压变压器称为配电变压器;接在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网上的变压器称为主变压器。因此,配电网是由10kV及以下的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所组成的,其作用是将电力分配到各类用户。
  (2)电压等级
  电力网的电压等级较多,不同电压等级有不同的作用。从输电的角度看,电压越高则输送的距离就越远,传输的容量越大,电能的损耗就越小,但要求绝缘水平也越高,因而造价也越高。目前,我国电力网的电压等级主要有0.22kV、0.38kV、3kV、6kV、10kV、35kV、110kV、220kV共8级。
  (3)负荷等级
  在电力网上,用电设备所消耗的功率称为用户的用电负荷或电力负荷。用户供电的可靠性程度用负荷等级来区分,它是由用电负荷的性质来决定的。用电负荷等级划分为3类,即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表2-1)。
  ……

前言/序言

  进入21世纪,智能化楼宇的概念逐渐清晰,并正在建筑领域中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智能化楼宇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经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与各通信终端和传感终端相连接,可以感知建筑物内各个空间的信息,并通过计算机处理,给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建筑物具有了一定智能,提高了管理和使用效率,降低了能耗。其中,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BAS包括楼宇基础设备及其监控系统、楼宇电梯系统、楼宇通信系统、楼宇保安系统、楼宇消防报警系统、楼宇停车场管理系统和楼宇综合布线系统等。这些是系统是基础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建筑体上的综合集中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所具有的宽广适应性和应用范围。
  本书是“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之一,叙述了BAS的基本概念、典型结构和运行原理,在内容选择方面偏重普及性、实用性和新颖性,并配有大量说明图表。本书尽量避免冗长繁复的公式导出过程,在内容深度和语言叙述方面力求面向不同层次读者。
  全书共分8章,各章节的顺序安排便于读者学习和掌握,并且这些章节在内容上基本涉及了智能楼宇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各个主要方面。其中,第1章对BAS的基本内容和方向做了概述和展望;第2章介绍了楼宇基础设备及其监控系统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典型通用的楼宇供电、照明、空调、给排水和冷热源装置及其监控系统;第3章介绍了楼宇电梯系统方面的内容,包括电梯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运行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第4章介绍了楼宇通信自动化系统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楼宇数据通信系统、楼宇会议电视和可视电话系统、楼宇卫星通信和楼宇计算机网络系统;第5章介绍了楼宇保安系统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楼宇防盗报警系统、楼宇巡更管理系统和楼宇对讲安全系统;第6章介绍了楼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楼宇火灾报警系统和楼宇消防灭火;第7章介绍了楼宇停车场管理系统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楼宇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和楼宇停车场管理系统的主要设备;第8章介绍了楼宇综合布线系统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布线的标准、非屏蔽和屏蔽布线系统,以及布线系统和布线方案的选择等。
  本书可作为从事智能化楼宇设备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人员,或其他工程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技术参考书,以及大专院校机械工程类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和学习参考书。
  本书第1~4章由殷际英编写,第5~7章由林宋编写,第8章由林宋和白传栋编写,董信昌、马梅和任炜提供了帮助,全书由殷际英统稿。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的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和指正。
  编著者

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楼宇设备控制及应用实例 内容简介 《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楼宇设备控制及应用实例》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的楼宇设备控制技术全面指南。本书充分融合了机电一体化领域的最新理论与实践,重点阐述了现代楼宇中各类设备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的核心技术、关键系统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本书内容覆盖广泛,从基础的控制理论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系统集成与应用。读者将了解到如何运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执行器、控制器以及通信协议,实现对楼宇暖通空调(HVAC)、给排水、照明、安防、消防等关键系统的精细化、高效化管理。 核心技术与系统阐述: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详细介绍了温度、湿度、压力、流量、气体浓度、人体感应、光照强度等各类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选型要点以及在楼宇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重点解析了这些传感器如何为楼宇设备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输入,是实现智能控制的基础。 执行器与驱动技术: 深入剖析了各类执行器,如电动阀门、风阀、变频器、继电器、接触器等的结构、工作方式及控制原理。重点探讨了如何根据控制信号精确调节设备运行状态,实现能源的优化利用与舒适环境的营造。 控制器与自动化系统: 详细介绍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微处理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以及智能仪表等在楼宇设备控制中的应用。阐述了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先进控制算法的原理及在实际系统中的实现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如何构建稳定、高效的自动化控制回路。 通信协议与网络集成: 重点介绍了楼宇自动化领域常用的通信协议,如BACnet、Modbus、LonWorks等。详细阐述了这些协议在不同设备之间、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互联互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构建可靠的楼宇信息网络,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与分析。 楼宇管理系统(BMS): 全面介绍了BMS的架构、功能模块以及在楼宇设备集中监控、运行管理、故障诊断、能耗分析等方面的核心作用。重点讲解了BMS如何集成来自不同子系统的设备数据,提供统一的操作平台和决策支持。 关键应用领域深入探讨: 暖通空调(HVAC)系统控制: 详细讲解了温度、湿度、新风量、制冷/制热负荷等参数的精确控制策略。重点阐述了变风量(VAV)系统、恒温恒湿系统、多联机(VRF)系统等典型HVAC系统的控制原理及节能优化方法。 给排水系统控制: 介绍了水泵的启停控制、液位控制、水质监测以及供水压力调节等技术。重点探讨了如何实现供水系统的恒压供水、节能运行以及漏损监测。 照明系统控制: 详细阐述了日光感应、人体感应、定时控制、场景控制等多种智能照明控制方式。重点分析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照明亮度,实现节能与舒适性的统一。 安防与消防系统集成: 介绍了门禁控制、视频监控、入侵报警、消防联动等系统的基本原理。重点讲解了如何将安防与消防系统与楼宇设备控制系统进行有效联动,提升楼宇的整体安全性能。 能源管理与节能优化: 提供了系统化的能源监测、计量、分析与管理方法。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识别节能潜力,并制定和实施节能策略,例如负荷预测、峰谷电价利用、设备启停优化等,以降低楼宇的运行成本和环境影响。 丰富的应用实例分析: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丰富的应用实例。作者精心挑选了各类典型建筑(如办公楼、商场、酒店、住宅、公共建筑等)中的实际楼宇设备控制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直观地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每个案例都详细介绍了: 项目背景与需求: 阐述了项目的具体情况、目标以及对楼宇设备控制提出的要求。 系统设计与设备选型: 介绍了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的系统设计思路、关键设备的选型依据以及控制策略的制定。 实施过程与调试: 描述了系统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调试过程。 运行效果与节能效益: 量化分析了项目实施后的运行效果,包括舒适性提升、运行效率提高以及显著的节能效益。 这些详实的案例分析,能够帮助读者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从事楼宇自动化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的专业人士提供宝贵的参考。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于楼宇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建筑电气、暖通工程、自动化控制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研究生、科研人员,以及从事楼宇设备设计、工程实施、项目管理、运行维护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 掌握现代楼宇设备控制的核心技术与原理。 理解不同楼宇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与实现方法。 熟悉楼宇自动化系统中常用的通信协议与网络集成技术。 学会分析和解决楼宇设备控制中的实际问题。 掌握提高楼宇运行效率和实现节能优化的策略。 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楼宇设备控制及应用实例》力求为读者打造一个全面、深入、实用的学习平台,助力于推动我国楼宇智能化与绿色建筑的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叫做《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楼宇设备控制及应用实例》的书,我必须说,它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作为一名对智能建筑领域略知一二的技术爱好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楼宇设备控制技术发展脉络,并提供丰富实践案例的书籍。这本书的题目就精准地抓住了我的需求。在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它并没有像许多同类书籍那样,仅仅罗列一些技术名词和理论框架,而是真正深入到了每一个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例如HVAC(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是如何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协同运作,实现精确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电梯系统又是如何结合了复杂的传感器网络、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变频技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优化运行效率;安防系统又是如何将视频监控、门禁控制、报警系统等有机整合,构建起一道坚实的科技防线。书中的案例部分更是精彩绝伦,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一个项目,而是详细分析了项目背景、技术选型、系统设计、实施过程以及最终效果,让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工程现场,能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情况。

评分

作为一名对工程技术领域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现代建筑是如何变得越来越“聪明”的。《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楼宇设备控制及应用实例》这本书,正是我的理想读物。它以一种非常专业且严谨的方式,向我展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楼宇设备控制”领域的具体应用。我从书中学习到了,原来楼宇中的各种设备,从最简单的水泵、风机,到复杂的空调系统、电梯系统,都是通过精密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相互配合来工作的。书中的“应用实例”部分尤其精彩,它并没有局限于理论的讲解,而是通过实际的项目案例,让我看到了这些技术是如何在真实的建筑中发挥作用的。例如,书中对一个大型数据中心楼宇的设备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它如何实现对温度、湿度、电源等关键参数的精确控制,以保证服务器的安全稳定运行,这些都让我对现代楼宇的复杂性和科技含量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这些概念很着迷,觉得它们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当我看到《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楼宇设备控制及应用实例》这本书时,我的兴趣就被点燃了。我希望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支撑这些智能应用的底层技术是什么。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它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具体的“楼宇设备控制”技术。从最基础的传感器原理,到各种执行器的控制方式,再到不同楼宇子系统(如照明、空调、给排水、消防等)是如何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联动和自动化的,都有着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对书中的“应用实例”部分印象深刻,因为它让我看到了这些技术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落地生根的。书中对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备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能源管理系统如何实现整体能耗的最优化,到各楼层通风系统如何根据室内外环境参数自动调节,再到电梯调度系统如何减少乘客等待时间,这些案例都让我对现代楼宇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是一名对自动化技术充满热情的爱好者,总觉得未来的生活将离不开各种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因此,《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楼宇设备控制及应用实例》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机电一体化”是一个非常酷的概念,它将机械的稳定性和电子的灵活性完美结合,而“楼宇设备控制”则是机电一体化在建筑领域最直观的应用之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既有严谨的技术理论,又有丰富生动的应用实例。我从书中学习到了各种控制器的基本原理,比如PLC在楼宇自控中的应用,以及各种通信协议(如Modbus、LonWorks)如何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更重要的是,书中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这些理论是如何转化为实际工程的。比如,书中对一个高科技园区楼宇能源管理系统的介绍,就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对空调、照明、给排水等系统的集中监控和优化,实现显著的节能效果。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最初购买这本《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楼宇设备控制及应用实例》时,是带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我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又担心市面上很多书籍过于理论化,难以理解。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我就被它那种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论述所吸引。它没有回避技术细节,但也没有让这些细节压倒读者的理解能力。书中的“楼宇设备控制”部分,从最基础的传感器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控制算法和通信协议,比如KNX、BACnet等,这些在我看来原本是神秘莫测的“黑盒子”,在这本书里被一层层揭开面纱。更让我赞叹的是,书中的“应用实例”部分,真的做到了“实例”二字。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几个项目名称,而是像解剖一样,将一个完整的楼宇自动化系统进行拆解分析,从最初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到硬件选型、软件编程,再到现场调试和后期维护,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智能照明控制的案例,它不仅介绍了不同类型灯具的控制方式,还结合了人体感应、光照度感应等技术,实现了节能和舒适度的完美平衡。

评分

我是一个对科技发展趋势非常敏感的读者,尤其关注那些能切实改变我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技术。当我在书店看到《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楼宇设备控制及应用实例》时,立刻就被“楼宇设备控制”这个主题所吸引。在当今社会,智能化、自动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楼宇作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载体,其设备控制的智能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舒适度、安全性以及能源效率。这本书恰恰弥补了我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它不像一些介绍宏大概念的书籍,而是将焦点放在了具体的技术和应用上。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种传感器(如温度、湿度、压力、流量、气体探测器等)的详细介绍,以及它们在楼宇设备控制系统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接着,它又讲解了执行器(如阀门、电机、开关等)如何根据控制信号完成动作,以及PLC、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等核心控制器的作用。书中的应用实例更是让我对这些技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比如,它如何描述一个智能恒温器是如何通过学习用户的习惯来优化供暖和制冷策略,如何实现远程控制和能耗监测,这些都让我对未来智慧建筑的雏形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

老实说,我并不是一个技术背景很强的读者,但我对现代科技的发展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楼宇设备控制及应用实例》这本书,就是我近期发现的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读物。我原本以为“机电一体化”和“楼宇设备控制”会是枯燥乏味的技术讲解,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呈现出来。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序渐进地带领我认识了楼宇中那些默默工作的“大脑”和“手脚”。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应用实例”的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案例,而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各种控制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例如,书中对智能安防系统,从视频监控的原理到门禁系统的身份识别技术,再到火灾报警系统的联动机制,都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它让我明白了,我们居住和工作的楼宇,并不是一堆冰冷的建筑材料堆砌而成,而是拥有着一套精密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而这本书,就是解读这套系统的最佳指南。

评分

我是一个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非常关注的读者,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和居住环境方面。因此,《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楼宇设备控制及应用实例》这本书,无疑是一本能够让我大开眼界的作品。它准确地切入了“楼宇设备控制”这个至关重要的领域,而“机电一体化”作为其核心技术,贯穿始终。我从书中了解到,现代楼宇的舒适度、安全性、能源效率,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精密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书中对各种楼宇子系统的控制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例如,供暖、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是如何通过传感器反馈和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实现室内环境的恒定;智能照明系统又是如何结合自然光和人工照明,实现节能与舒适的统一;以及消防联动系统是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实现报警、疏散、排烟等功能的协同。书中丰富的应用实例,更是让我对这些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将理论转化为现实的生动写照。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翻到的,当时我正在书店的工程技术区闲逛,被它那厚实且颇具专业感的封面所吸引。我一直对“机电一体化”这个概念很感兴趣,觉得它代表着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而“楼宇设备控制”又是我工作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领域,比如家里的空调、电梯,以及公司办公楼的各种自动化系统,这些都让我充满好奇。拿到手里翻阅时,里面的图表清晰,文字严谨,感觉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实打实的技术书籍。虽然我不是专业工程师,但出于浓厚的兴趣,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希望能从中窥探到一些现代建筑的“智慧”是如何实现的,以及那些冰冷的机械和精密的电子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为我的知识体系增添一笔专业的色彩,也希望能借此了解未来智能化家居和办公环境的发展趋势。我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的机电一体化原理,并且通过具体的案例,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科技的魅力,理解那些看似普通的楼宇设备背后所蕴含的先进技术。

评分

我一直对现代建筑的“心脏”和“大脑”充满好奇,想知道那些让我们生活得更舒适、更安全、更便利的楼宇设备,是如何被智能化地控制的。《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楼宇设备控制及应用实例》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这一好奇心。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堂生动的工程实践课。我从书中了解到了,原来我们熟悉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甚至是消防报警系统,都蕴含着复杂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它详细讲解了各种传感器在楼宇环境监测中的作用,比如温湿度传感器、CO2传感器、烟雾探测器等,以及执行器如何响应控制信号,实现对设备的操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类型楼宇(如办公楼、住宅、商场)的设备控制系统进行了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如何被巧妙地应用,以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

评分

好评

评分

好评

评分

好评

评分

好评

评分

好评

评分

好评

评分

好评

评分

好评

评分

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