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蜂高效饲养技术 | ||
| 定价 | 19.80 |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7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罗岳雄 主编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09217805 | |
前言 一、养蜂业的作用 (一)蜜蜂在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性 (二)养蜂业是现代农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养蜂业是山区农户利用本地资源发展 经济的好项目 (四)蜂产品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二、蜜蜂的种类和分布 (一)蜜蜂的种类和分布 (二)我国饲养的蜜蜂 1.中华蜜蜂 2.我国饲养的西方蜜蜂 3.中华蜜蜂的类型与分布 三、我国养蜂业概况 (一)悠久的养蜂历史 (二)我国中蜂饲养现状及展望 1.我国中蜂饲养历史 2.我国中蜂饲养现状 3.目前我国中蜂饲养存在的问题 4.对发展中蜂的建议 5.未来展望 (三)地区养蜂业状况 四、中蜂对我国自然条件的适应性 (一)西方蜜蜂的特点 (二)中华蜜蜂的特点 1.中蜂的优点 2.中蜂的缺点 五、蜜蜂的生物学特性 (一)蜂群的组成及三型蜂的发育生活 1.蜂群的组成 2.三型蜂的发育 3.三型蜂的生活 4.三型蜂之间的关系 5.蜂群之间的关系 (二)蜜蜂的巢 1.蜂巢的结构 2.蜂巢的温湿度 (三)蜜蜂的信息传递 1.蜜蜂的语言一一舞蹈 2.蜜蜂的信息素 (四)蜜蜂的本能行为和条件反射 1.蜜蜂的本能行为 2.蜜蜂的条件反射 (五)蜜蜂的营养与采集活动 六、蜜粉源植物 七、养蜂工具. 八、蜂种 九、中蜂的基本管理技术 十、中蜂不同时期的管理技术 十一、中蜂病敌害的防治 十二、中蜂的诱捕、收捕和过箱技术 十三、中蜂的人工育王技术 十四、中蜂双群同箱饲养技术 十五、一种改良的中蜂传统饲养技术 十六、中蜂健康高效饲养技术 十七、中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 十八、蜜蜂授粉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692号 参考文献
当我对比市面上其他几本养蜂书籍时,这本书在“蜂产品质量控制与深加工”这块的内容显得相对薄弱。虽然它详细讲解了如何高效产蜜和蜂王培育,这些都是养殖的核心环节,但对于如何将这些高质量的原材料转化为更高附加值的商品,着墨不多。比如,关于蜂蜜的等级划分标准、不同蜜源的保质期差异、蜂蜡的提纯技术,以及如何进行蜂花粉的标准化储存,这些内容在书中仅仅是一笔带过,或者被归在了“拓展阅读”的范畴。对于希望将养蜂打造成一个可持续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的人来说,后端的加工和营销环节与前端的养殖技术同等重要。我原本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更完整的产业链视图,从蜂群健康到最终产品上市的全流程指导。如果能增加一章专门讲解如何应对市场监管、如何进行基础的质量检测,或者一些简单的蜂产品创新制作方法,这本书的价值无疑会大大提升,使其更符合“实用手册”的定位,而不仅仅停留在“养殖技术”的层面。现在的侧重点过于偏向生产端的技术优化,而对如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这部分略显不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出乎我的意料,纸张的厚度和印刷的清晰度都相当不错,看得出是下了成本的。我特别留意了图片和图表的质量,因为养蜂这种实践性极强的技术,没有直观的视觉辅助是很难掌握的。遗憾的是,虽然书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描述,但在关键的操作步骤上,图片的支持力度稍显不足。比如,当讲解如何识别“消极性”的巢脾结构时,文字描述了诸多特征,但一张高清的、能清晰标注出关键病变部位的实景照片就显得格外珍贵,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略显吝啬。我理解要拍摄到所有需要的细节场景非常困难,但至少在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蜂病害——尤其是那些容易和正常现象混淆的早期症状——时,希望能有更具辨识度的对比图例。此外,内容组织上,虽然章节划分是合理的,但感觉行文逻辑上跳跃性稍大。前一章还在细谈蜂胶的采集方法,下一章可能就直接跳到秋季越冬前的饲料储备优化策略,中间缺少一个平滑过渡,让读者能更好地串联起一年四季的养蜂周期。这使得我在阅读时需要频繁地前后翻阅查找关联信息,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吸收。对于追求效率的养殖者来说,这种信息流的顺畅度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理论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所涵盖的关于中蜂生物学特性和环境适应性的讨论,确实拓宽了我对这种本土蜂种的认识,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通用的西蜂技术不适用于我们本地的中华蜜蜂。书中对“土蜂”这一概念的解读非常到位,强调了其抗逆性和对特定蜜源植物的依赖性,这对于想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发展特色养殖的人来说,无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然而,这种深度的代价可能是牺牲了操作的直观性和即时可用性。举个例子,书中用了好大篇幅阐述蜂群营养需求的动态变化模型,并结合了气压、湿度等多个变量进行复杂的计算。这在学术研究上是严谨的,但在我需要在采蜜期结束、准备调整蜂箱空间时,我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如果蜜脾达到X比例,则增加巢础Y大小”的明确指令,而不是一个需要查阅气象图表才能套用的公式。我更倾向于那种“遇到问题A,看图B,执行步骤C”的傻瓜式流程手册。这本书更像是在教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如何”精确地、快速地在田间地头执行某项任务,所以它更适合作为案头参考书,而不是一本能随身带到蜂场操作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眼球的,封面上那几只勤劳的小蜜蜂栩栩如生,配上那种传统的、带着点朴实感的字体,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本和养蜂有关的书。我本来是想找一本系统介绍如何从零开始搭建蜂场的入门读物,这本的标题虽然提到了“高效饲养技术”,听起来挺专业的,但翻开目录后,我发现它更侧重于对现有蜂群管理中一些细节问题的深入探讨,比如如何识别蜂王健康状况的微妙信号,或者在特定气候条件下调整喂饲方案的具体参数。对于一个完全的新手来说,这本书的起点似乎有点高,它假设读者已经对中蜂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基础操作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书中关于蜂群分蜂的预测与干预部分,详细列举了十几种不同情景下的处理预案,讲解得丝丝入扣,但如果我连如何正确穿戴防护服、如何使用烟雾器都还没摸清楚,这些高级策略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我希望能看到更基础的图文对照,例如不同尺寸巢框的选择标准,或者处理病虫害时,不同药剂的浓度配比图表,而不是一味地深入到遗传学和蜂群动态平衡的理论层面。总而言之,它更像是一本面向有经验的养蜂人提升技能的工具书,而非一本面向小白的启蒙教材,这与我预期的那种“零基础快速上手”的实用手册还是有很大出入的,希望后续能有更多针对初学者的配套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个人感觉略显学术化和保守,阅读起来需要一定的耐心和专业背景知识支撑。作者的措辞严谨,每一个术语的使用都非常精准,这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但也使得对于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阅读门槛提高了。例如,在描述蜂群防御机制时,大量使用了生物学术语来描绘工蜂的社会行为,虽然信息量巨大,但如果能用更日常、更生动的语言或者更多的类比来解释这些复杂的行为逻辑,我想会更容易被广大养蜂爱好者所接受和内化。我期待看到一些成功的养殖户的经验分享或者案例研究,哪怕只是简短的“张三在某地遭遇了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运用书中的某项技术解决的”,这样的故事性叙述能够极大地增强读者对技术的信任感和操作的信心。目前书中偏向于描述性的陈述和理论推导,缺乏那种来自一线实战的“烟火气”。我希望能从书中读到一些“避坑指南”,比如哪些广为流传的养蜂偏方其实是错误的,或者哪些看似合理的步骤在实际操作中会导致意想不到的损失。这些经验教训往往比纯粹的理论知识来得更实在,更能帮助我们这些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的人少走弯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