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乳腺診斷病理學叢書:乳腺病理診斷病例精選》為叢書第二冊,110餘萬字,彩圖1200餘幅,內容包括17章。每章分為兩節,對本章所涉及的乳腺疾病的概念、臨床錶現、組織學類型、形態學改變、病理診斷思路和臨床病理聯係做以概括性敘述。第二節為病例精選,參考2012版世界衛生組織分類,結閤作者所遇病例和檢索文獻,幾乎囊括瞭當今文獻中報道的腫瘤病例,另增加瞭炎性病變及雜類病變,以外科病理讀片會模式編寫,包括病例介紹、病理變化和討論,在討論中對選取病例的發生情況、形態學特點、免疫錶型、診斷和鑒彆診斷及臨床病理聯係等方麵都做瞭精闢的論述,討論後有1~3位乳腺病理學專傢的點評,閱讀一個病例如同參加一個病例討論會。凸顯瞭乳腺疾病的經典性、不典型性和疑難罕見病變,其內容全麵而實用,為一本乳腺病理診斷和鑒彆診斷的經典教科書。
  為瞭使讀者閱讀方便,《乳腺診斷病理學叢書:乳腺病理診斷病例精選》插圖采用三級編碼,一級為章,第二級為病例,第三級為節內的圖號,如第二章病例一內的第三張圖標為圖2—1—3。
  《乳腺診斷病理學叢書:乳腺病理診斷病例精選》無論是對有經驗的高年資病理醫生還是對剛步人病理界的年輕病理醫生來說,均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而且對臨床乳腺醫生、醫學生、研究生及相關研究人員也是一本有用的案頭參考書。     
作者簡介
     丁華野,碩士,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74年5月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醫療係,任教於第四軍醫大學病理學教研室,1981年12月病理學碩士研究生(師從劉彥仿教授)畢業。1992年5月始在北京軍區總醫院病理科工作。擔任北京“乳腺疑難病理會診中心”首席會診專傢。
  現擔任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常委、病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病理質控評價中心專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常規技術組長;衛生部人纔中心全國衛生人纔評價、培訓、研究、管理領域專傢;衛生部病理醫師定期考核專傢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理事,北京市病理學會名譽主任委員;中國病理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師協會副主任委員,解放軍科委會委員,解放軍病理學會顧問;北京軍區科委會常委,醫學領域(基礎醫學與內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診斷病理學雜誌》顧問。
  曾擔任第十屆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技術組組長;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傢庫成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病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病理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病理醫師協會理事;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軍區病理學會主任委員;《診斷病理學雜誌》總編輯;《中華病理學雜誌》編委等。
  發錶學術論文350餘篇。主編/副主編/編著及參與翻譯病理專著50餘部/冊,近年的代錶著作有《診斷病理學》《乳腺病理學》《乳腺病理診斷和鑒彆診斷》《乳腺腫瘤臨床病理學》《乳腺病理活檢解讀》(主審)《乳腺病理診斷難點》(主審)。獲科技進步/臨床成果奬40多項。榮立三等功3次。從事病理工作40多年,長期在臨床病理診斷的工作,積纍瞭豐富的病理診斷經驗,尤其是在乳腺疾病的病理診斷方麵有深厚的造詣及很好的口碑。近年來,緻力於推動中國專科診斷病理、網絡病理的發展,及基層病理醫生的培訓,並率先倡導病理藝術,寓教於樂,在全國各地及華廈病理網講學100多場,贏得廣泛贊譽。  
  張祥盛,男,1949年8月生。1974年青島醫學院畢業留校任教,1992年被評為山東省中青年重點培養對象,1996年破格晉升為教授。濱州醫學院病理學教研室原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濱州醫學院三級人纔工程成員;附院病理科原主任醫師、主任;中國病理學工作者委員會原常務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病理學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現任中國醫療保健對外交流促進委員會病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婦産科分會病理學組顧問,中國醫師學會山東病理科醫師協會名譽主任委員,山東省病理質控中心名譽主任委員;山東省教育廳2000-2004年教學改革試點課程(病理學)、精品課程(病理學)課題組負責人;麥剋奧迪、丹吉爾病理遠程會診有限責任公司終端專傢。
  主要的研究方嚮:腫瘤病理,擅長乳腺病理、女性生殖係統病理、甲狀腺病理等。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錶論文200餘篇,外文論文9篇,SCI收錄8篇,完成院級以上課題20餘項(含閤作性課題),主編、副主編和參編專著、教材30餘部,其中主編8部,主編和製作電子齣版物光盤2張,獲山東教學成果三等奬3項,院級以上科研成果、教師,學生最信任的十佳教師等奬勵40餘項。常年從事病理科臨床外檢工作,負責科內的會診工作,有較強的臨床病理診斷能力;熟悉屍檢技術。  
  步宏,醫學博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病理科教授、博士生導師、病理研究室主任,四川大學副校長。從事病理診斷和教學科研工作三十餘年。現任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常委、教育部醫學人文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學科建設及專業設置委員會委員、衛生部全國腫瘤規範化診療專傢委員會委員、衛生部全國病理質控中心專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副理事長、全國高等學校臨床醫學專業第六屆教材評審委員會委員、四川省醫學會病理學專委會主任委員,《中華病理學雜誌》、《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誌》、《中國肺癌雜誌》、《診斷病理學雜誌》等期刊常務編委和編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四屆和第五屆專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主要從事乳腺病理及分子病理學診斷和研究。作為負責人和主研人員近年獲國傢973計劃項目、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麵上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等10餘項資助,以首席作者和通訊作者已發錶SCI收錄論文80餘篇。曾獲國傢教學成果二等奬和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奬及二等奬多項。是國傢精品教材和“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主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化生、炎癥及反應性病變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病例精選
病例一 透明細胞化生
病例二 泌乳細胞化生
病例三 乳腺導管擴張癥
病例四 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
病例五 淋巴細胞性小葉性乳腺炎
病例六 糖尿病性乳腺病
病例七 輸乳管鱗狀化生
病例八 乳腺脂肪壞死
病例九 隆乳劑性假瘤
病例十 IgG4相關的硬化性乳腺炎
病例十一 乳腺肉芽腫性血管脂膜炎
病例十二 Erdheim-Chester病
第二章 增生性病變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病例精選
病例一 微腺性腺病
病例二 大汗腺腺病
病例三 不典型大汗腺腺病
病例四 結節 型腺病和硬化性腺病瘤
病例五 黏液囊腫樣病變
病例六 放射狀瘢痕/復雜硬化性病變
病例七 硬化性腺病伴導管內癌
第三章 腺瘤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病例精選
病例一 管狀腺瘤
病例二 泌乳性腺瘤
病例三 大汗腺腺瘤
第四章 普通導管增生及不典型導管增生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病例精選
病例一 普通型導管增生
病例二 柱狀細胞變和增生
病例三 平坦型上皮非典型性增生
病例四 非典型性導管增生
第五章 導管原位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病例精選
病例一 篩狀型導管原位癌
病例二 實體型導管原位癌
病例三 微乳頭型導管原位癌
病例四 囊性高分泌型導管原位癌
病例五 黏液型導管原位癌
病例六 平坦型導管原位癌
病例七 粉刺型導管原位癌
病例八 大汗腺型導管原位癌
病例九 印戒細胞型導管原位癌
病例十 導管內原位鱗狀細胞癌
病例十一 具有特殊結晶物的導管原位癌
病例十二 神經內分泌性導管原位癌
病例十三 基底(細胞)樣導管原位癌
病例十四 導管原位癌和小葉原位癌並存
病例十五 小葉癌化
第六章 小葉原位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病例精選
病例一 經典型小葉原位癌
病例二 透明細胞型小葉原位癌
病例三 印戒細胞型小葉原位癌
病例四 小葉原位癌伴粉刺樣壞死
病例五 多形性小葉原位癌
第七章 導管內乳頭狀腫瘤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病例精選
病例一 中央型導管內乳頭狀瘤
病例二 周圍型乳頭狀瘤
病例三 導管內乳頭狀瘤伴不典型增生
病例四 導管內乳頭狀癌
病例五 實體性乳頭狀癌
病例六 包裹性乳頭狀癌-1
病例七 包裹性乳頭狀癌-2
第八章 乳腺浸潤性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病例精選
病例一 浸潤性癌(非特殊型)
病例二 多形性癌,非特殊型
病例三 伴破骨巨細胞的乳腺癌
病例四 伴絨癌特徵的乳腺癌
病例五 伴黑色素沉著的浸潤性癌
病例六 富於淋巴細胞的浸潤性導管癌(非典型髓樣癌)
病例七 淋巴上皮瘤樣癌
病例八 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混閤變異型)
第九章 浸潤性小葉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病例精選
病例一 經典型小葉癌
病例二 腺泡型小葉癌
病例三 實性型小葉癌
病例四 浸潤性小管小葉癌
病例五 多形性小葉癌
第十章 乳腺特殊類型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病例精選
病例一 小管癌
病例二 浸潤性篩狀癌
病例三 髓樣癌
病例四 黏液性囊腺癌和柱狀細胞黏液癌
病例五 浸潤性大汗腺癌
病例六 印戒細胞癌
病例七 黏液癌
病例八 浸潤性微乳頭狀癌
病例九 低級彆腺鱗癌
病例十 低級彆“縴維瘤病樣”梭形細胞癌
病例十一 鱗狀細胞癌
病例十二 “筋膜炎樣”梭形細胞癌
病例十三 産生基質的癌
病例十四 癌肉瘤型化生性癌
病例十五 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
病例十六 小細胞癌
病例十七 分泌性癌
病例十八 浸潤性乳頭狀癌
病例十九 腺泡細胞癌
病例二十 黏液錶皮樣癌
病例二十一 嗜酸細胞癌
病例二十二 炎癥性癌
病例二十三 富糖原透明細胞癌
病例二十四 皮脂腺癌
病例二十五 三陰性乳腺癌
病例二十六 基底細胞樣癌
病例二十七 類似於甲狀腺高細胞亞型乳頭狀癌的乳腺癌
病例二十八 伴反應性肉芽腫的乳腺癌
病例二十九 中央壞死性乳腺癌
病例三十 起源於微腺型腺病的乳腺癌
第十一章 縴維上皮性腫瘤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病例精選
病例一 復雜性縴維腺瘤
病例二 幼年性縴維腺瘤
病例三 囊性縴維腺瘤
病例四 黏液型縴維腺瘤
病例五 縴維腺瘤內小葉原位癌
病例六 良性葉狀腫瘤
病例七 交界性葉狀腫瘤
病例八 惡性葉狀腫瘤(低級彆)
病例九 惡性葉狀腫瘤(高級彆)
病例十 惡性葉狀腫瘤,伴有異源性成分(高分化脂肪肉瘤及高分化軟骨肉瘤)
病例十一 惡性葉狀腫瘤,伴有破骨樣多核巨細胞
病例十二 惡性葉狀腫瘤伴間質瘤巨細胞
病例十三 葉狀腫瘤內導管原位癌
病例十四 乳腺導管周間質肉瘤
病例十五 乳腺肌樣錯構瘤
病例十六 錯構瘤
第十二章 腺肌上皮病變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病例精選
病例一 膠原小球病
病例二 腺肌上皮瘤
病例三 腺肌上皮癌
病例四 多形性腺瘤
病例五 腺樣囊性癌
病例六 實體型腺樣囊性癌
……
第十三章 間葉性腫瘤及瘤樣病變
第十四章 乳頭腫瘤
第十五章 淋巴造血係統腫瘤
第十六章 轉移性腫瘤
第十七章 其他病變
中英文索引      
前言/序言
     時代在發展,科學在進步,目前,國內外乳腺疾病的臨床診治技術及病理分類、命名到內涵都發生瞭很大的變化。不僅一般的常規病理內容不斷增加,針對診斷、內分泌和靶嚮治療的免疫組化和分子遺傳學檢測相結閤的診斷模式也已經形成,並迅速發展。此外,影像檢齣的病變和大體不可見/無法觸知腫瘤的病理檢查,前驅病變診斷標準的掌控,多竈性病變和病變分布的確定,以毫米為單位定位手術切緣的判斷,量化診斷標準的使用以及再切除標本中殘存癌的檢查等,使傳統病理學的診斷觀念、診斷思路和技術方法受到瞭很大挑戰,這些都給病理醫生提齣瞭更高的要求,也是每一個病理醫生必須麵對的新課題,因此病理醫生需不斷更新知識和努力再學習。
  我們在編寫齣版瞭《乳腺病理診斷和鑒彆診斷》之後,又編寫的《乳腺病理診斷病例精選》,這本書作為前一本書的補充及深入討論,主要以病例討論形式進行論述,從外科病理學的角度為切入點。每章分為兩節,對本章所涉及的乳腺疾病的概念、臨床錶現、組織學類型、形態學改變、病理診斷思路和臨床病理聯係做以概括性敘述。第二節為案例精選,參考2012版WHO分類,結閤作者所遇病例和檢索文獻,幾乎囊括瞭當今文獻中報道的腫瘤病例,另增加瞭炎性疾病和雜類病變,以案例討論模式編寫,包括病例介紹、病理變化和討論,在討論中對選取病例的發生情況、形態學特點、免疫錶型、診斷和鑒彆診斷及臨床病理聯係等方麵都做瞭精闢的論述,討論後有1~3位乳腺病理學專傢的點評。本書不但收集瞭乳腺常見多發的經典病例,還囊括瞭罕見、疑難病例,共160餘例,每一個疾病相當於一次臨床病理討論會,突齣瞭乳腺疾病的經典性、不典型性和疑難罕見病變的討論及專傢點評,有些病例更是有不同觀點的交流,其內容新穎、前沿、全麵、實用,而且能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編輯此書,希冀拙著能對中國乳腺病理學的發展和年輕的病理醫生學好病理學、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裨益。
  本書承濛我國病理學界德高望重的知名學者劉彤華院士的關懷,劉院士不辭辛苦,閱讀書稿,擔任本書主審,並為本書作序,特錶衷心感謝。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主任委員卞修武教授,不但關注本書的編寫,還為本書作序,特此緻謝。各位編委,在百忙中撥冗編寫,付齣瞭辛勤的勞動,在此一並緻謝。由於我們的學術水平和編寫能力有限,毋庸諱言,難免有紕漏和欠妥當之處,懇請本書讀者批評指正。    
				
 
				
				
					乳腺病理診斷病例精選:一本精益求精的臨床實踐指南  本書並非一本包羅萬象的教科書,而是旨在為從事乳腺病理診斷的臨床醫生和病理學傢提供一份高度聚焦、極具實踐價值的學習資源。我們精選瞭一係列在臨床實踐中常見且具有代錶性的乳腺病理病例,通過深入剖析這些病例,力求展現乳腺病變診斷的關鍵要點、鑒彆診斷的難點以及最新的病理學進展。本書內容嚴謹,緊貼臨床需求,旨在幫助讀者提升乳腺病理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  核心內容聚焦:精挑細選的典型病例  本書的基石在於對病例的選擇。我們嚴格遵循“典型性”、“代錶性”與“教學意義”的原則,精心挑選瞭涵蓋良性、交界性和惡性病變的各類乳腺病理案例。這些病例不僅包含瞭常見的導管內癌、浸潤性導管癌、浸潤性小葉癌等,還涉及瞭諸如非典型增生、導管內乳頭狀瘤、葉狀腫瘤等具有挑戰性的診斷。每一個病例都附帶詳實的病理描述、免疫組化結果、分子病理信息(如適用)以及與影像學、臨床錶現的關聯分析。我們力求呈現的是真實、鮮活的臨床場景,讓讀者在閱讀中能夠身臨其境,體會診斷過程中的細微之處。  深度解析:從顯微鏡下的形態到分子生物學的洞察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展示病例,更在於其深入的解析。對於每一個精選病例,我們都進行瞭全麵的病理學分析。這包括:     形態學特點的詳盡描述: 我們將聚焦於肉眼所見及顯微鏡下的形態學特徵,精確描述細胞形態、核異型性、細胞排列方式、間質反應、淋巴血管侵犯等關鍵指標。力求使用精準、專業的病理學術語,引導讀者關注形態學上的細微差異,這些差異往往是區分良惡性、判斷預後的重要綫索。    鑒彆診斷的策略與要點: 對於容易混淆的病變,本書將提供詳細的鑒彆診斷思路。我們會列齣與該病例相似的鑒彆診斷列錶,並針對每一種鑒彆診斷,詳細闡述其與主病變的形態學差異、免疫組化錶型差異以及分子學特徵差異。例如,在討論浸潤性導管癌時,我們會細緻分析其與炎性乳癌、浸潤性微乳頭狀癌、黏液癌等其他亞型的鑒彆要點。    免疫組化的應用與解讀: 免疫組化是現代乳腺病理診斷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書將係統介紹在乳腺病理診斷中常用的免疫組化標記物,如ER、PR、HER2、Ki-67、p53、GCDFP-15、ER GATA3等,並結閤具體病例,展示如何利用免疫組化結果來輔助診斷、判斷預後及指導治療。我們會深入探討不同標記物的錶達模式、陰陽性判定標準以及在特定病變中的診斷意義。    分子病理學的最新進展: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分子病理學在乳腺癌的診斷、分型和治療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書將適時引入與病例相關的分子病理學信息,如基因突變(BRCA1/2、TP53等)、基因擴增(HER2)以及基於基因錶達譜的乳腺癌分子分型(Luminal A, Luminal B, HER2-enriched, Basal-like)。我們將解釋這些分子信息如何與傳統的病理診斷相結閤,為臨床醫生提供更精準的治療建議。    預後與治療的病理學依據: 病理報告不僅要做齣診斷,更要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本書將著重分析各個病例的病理學特徵如何與患者的預後和治療反應相關聯。例如,腫瘤分級、淋巴結轉移狀態、ER/PR/HER2錶達狀態、Ki-67指數等都是重要的預後指標。我們將結閤最新的臨床指南和研究證據,闡述這些病理學指標在製定個體化治療方案中的價值。  教學方法與特色:提升學習效率的精心設計  本書的編寫並非枯燥的羅列,而是采用瞭一係列創新的教學方法,旨在最大化讀者的學習效果:     圖文並茂,直觀呈現: 我們精心挑選瞭大量高質量的病理圖像,包括蘇木精-伊紅(HE)染色切片、免疫組化染色切片以及必要的分子病理學結果圖。清晰、準確的圖像是理解病理診斷的關鍵。每幅圖像都配有詳細的圖注,直觀地展示瞭文字描述中的關鍵形態學特徵。    啓發式提問與解答: 在每個病例的分析中,我們可能會設置一些啓發性的問題,引導讀者思考,然後提供詳盡的解答。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有助於讀者主動參與,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關鍵點總結與提煉: 在每個病例分析的末尾,我們會對該病例的診斷要點、鑒彆診斷的關鍵、以及學習到的新知識進行總結和提煉。這些總結將幫助讀者快速迴顧和鞏固所學內容。    臨床關聯性強: 本書始終強調病理診斷與臨床實踐的緊密聯係。我們將盡可能地將病理學知識與影像學錶現、臨床癥狀、患者的治療過程和結局相結閤,讓讀者明白病理診斷的最終目的——服務於患者的健康。    緊跟學科前沿: 病理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學科。本書將積極吸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診斷標準,例如,在描述特定腫瘤時,我們會參考WHO分類等權威指南的最新修訂,確保內容的科學性和時效性。  目標讀者與價值體現  本書主要麵嚮以下人群:     病理科醫生: 無論是初級病理醫生還是資深病理專傢,本書都能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學習素材,幫助他們應對日益復雜的乳腺病理診斷挑戰。    臨床醫生: 乳腺外科醫生、腫瘤科醫生、影像科醫生等,通過本書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病理報告的含義,更好地解讀病理結果,從而做齣更明智的臨床決策。    醫學院學生及研究生: 作為學習乳腺病理學的補充讀物,本書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紮實的病理學基礎,培養臨床思維。    醫學研究人員: 本書中的病例和深入分析,能夠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靈感和參考。  結語  《乳腺病理診斷病例精選》並非旨在取代係統的教科書學習,而是作為一本高度濃縮、精煉的臨床實踐 companion。我們相信,通過對這些精心挑選的病例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思考,讀者一定能夠顯著提升在乳腺病理診斷領域的專業能力,最終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這是一本緻力於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臨床技能的實用工具書,期待能成為您乳腺病理診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