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 嚴永興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1
霧靄籠罩著大地。公路旁邊的高壓電綫上,不時閃爍著汽車燈的反光。
明明是無雨的天色,但黎明時分的大地卻變得潮濕起來,禁止通行的交通信號燈亮起時,濕漉漉的柏油路麵便隱約呈現一個微微發紅的斑點。人們在幾公裏以外就感覺得到集中營的氣息,因為通嚮這裏的電綫、公路和鐵路愈來愈密集。這是由一排排火柴盒似的棚屋整齊排列的區域,棚屋之間形成一條條筆直的通道,上麵是鞦季的天空,地麵上大霧濛濛。
遠方傳來漫長而低沉的汽笛聲。
這條公路緊靠著鐵路,一隊汽車滿載紙袋包裝的水泥在公路上疾馳,有時幾乎與長長的載貨軍用列車同速行駛。身穿軍大衣的汽車司機們從不迴頭望一眼並排行駛的列車車廂,也不曾留意車廂裏人們灰白的麵孔。
濃霧中顯現齣一道道架在鋼筋混凝土柱子上的鐵絲網,這便是集中營的圍欄。一座座棚屋排列成行,形成寬闊平直的街道。這些樣式單調的棚屋,透著這座龐大集中營的慘無人道。
在上百萬座俄羅斯木屋中,沒有也不可能有兩座完全相同的木屋。任何有生命的東西都是不可重復的,難以想象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兩株完全相同的野薔薇……在那些企圖以暴力抹殺生命獨特性的地方,生命便逐漸衰亡。
頭發花白的火車司機用一隻眼睛漫不經心地看著從身旁閃過的一根根混凝土柱子,安裝著鏇轉探照燈的高高的塔架和一座座混凝土崗樓,崗樓上亮著一盞鑲著玻璃罩的電燈,隱隱能看見一名衛兵站在鏇轉式機槍旁邊。火車司機嚮助理遞瞭個眼色,機車立刻發齣警告信號。一座亮著電燈的崗亭閃過,隻見一隊汽車停在放下的條紋欄木前,禁止通行的交通信號燈照射著,如瞪著火紅的牛眼。
遠處傳來汽笛聲,列車迎麵駛來。火車司機對助理說:“這是楚剋爾,我聽這大嗓門就知道是他來瞭。他剛剛卸瞭貨,現在空車駛往慕尼黑。”
空空的列車轟轟隆隆地迎麵駛來,從開往集中營的軍用列車旁邊駛過。撕碎的空氣發齣劈劈啪啪的響聲,車廂之間的灰暗空隙閃爍著,忽然間,支離破碎的空間和鞦日早晨的亮光又融成一片,形成一幅徐徐奔跑的畫麵。
助理司機從衣袋裏掏齣小鏡子,照瞭照自己髒兮兮的麵頰。火車司機嚮助理打瞭個手勢,示意要用一下他的小鏡子。
助理司機用激動的聲音說:“喂,阿普菲爾同誌,請相信我,要不是給車廂消毒,我們可以趕迴來吃午飯,絕不會拖到淩晨四點鍾纔迴來,弄得筋疲力盡。好像在我們車站就不能消毒一樣。”
人們沒完沒瞭地談論消毒,老頭兒有些厭煩。
“拉一下長笛。”他說,“不準我們進備用站颱,就直接駛進卸貨總站吧。”
2
在這座德國集中營裏,米哈伊爾·西多羅維奇·莫斯托夫斯科伊的外語自共産國際第二次代錶大會之後第一次真正派上瞭用場。戰前他住在列寜格勒,很少有機會同外國人交談。現在,他迴憶起在倫敦和瑞士僑居的年代,那時他同外國革命傢過從甚密,經常用歐洲許多國傢的語言聊天、爭論、唱歌。
住鄰床的意大利神父加丁告訴他,這座集中營裏關押著五十六個不同民族的囚犯。
數萬人居住在這座集中營的牢房裏,他們有著同樣的臉色,同樣的衣著,同樣的命運,走路時發齣同樣的沙沙的腳步聲,喝著用俄國囚犯們稱之為“魚眼”的人造西米和鼕油菜做的同樣的稀湯。
集中營的頭頭們按照編號和縫在衣服上的布條的顔色來區分不同類的犯人:紅布條的是政治犯,黑布條的是怠工者,綠布條的是小偷和撬門賊。
由於語言不通,人們無法相互交談,但相同的命運將他們係在瞭一起。分子物理學傢和古文獻專傢,同意大利農民和不會簽自己名字的剋羅地亞牧民睡在相鄰的簡易闆床上。當年天天嚮廚師訂早餐、常因胃口不好讓女管傢大為不安的人,同天天吃醃鱈魚的人一起去上工。他們穿著嗒嗒作響的木底鞋,以憂鬱的目光張望著,看挑桶送飯的來瞭沒有。
雖說這些囚犯齣身不同,但他們的遭遇卻有一些相似之處。當他們頭腦裏齣現往昔生活的幻覺時,不知是聯想到瞭塵土飛揚的意大利公路旁的小花園、北海陰鬱的喧囂聲,還是博布魯伊斯剋市郊的乾部宿捨裏橘黃色的紙製燈罩,所有囚犯都覺得自己往昔的生活是美好的。
囚犯進入集中營之前的生活越苦,就越熱衷於吹牛。
他們吹牛並不是為瞭騙人,而是為瞭頌揚自由:集中營外麵的人無疑是幸福的……
在戰前,這是一座專門關押政治犯的集中營。
於是齣現瞭一種由國傢社會主義製造的新型政治犯——不曾犯罪的罪犯。
許多人被關進這座集中營,是因為同朋友談話時批評瞭希特勒的製度,或者說瞭一個帶政治內容的笑話。他們既沒有發傳單,也沒有加入秘密政黨。他們的罪名是——有可能進行這些活動。
戰爭期間,在這座政治犯集中營裏關押戰俘,也是法西斯當局的一項新措施。這裏關押著在德國領土上被擊落的英國和美國飛行員,以及蓋世太保感興趣的蘇聯紅軍指揮員和政治委員。法西斯分子要求他們提供情報,同他們閤作,提供谘詢,逼迫他們在各式各樣的聲明上簽字。
這座集中營還關押著一些怠工者。這些人故意曠工,企圖擅自放棄在軍事工廠和軍事工地的工作。把不好好工作的工人關進集中營也是國傢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新發明。
集中營裏還關押著一些衣服上縫著淡紫色布條的人,他們是從法西斯德國齣走的德國僑民。這也是法西斯當局采取的一項新措施。離開德國的人,不管他在國外錶現得如何忠誠,自然也成瞭政治敵人。
那些衣服上縫著綠布條的人,即小偷和撬門賊,在這座政治犯集中營裏享受著特殊優待。警備隊依靠他們監視政治犯。利用刑事犯來控製政治犯,也是國傢社會主義的新發明。
這座集中營裏還有一些犯人由於命運與眾不同,以至於當局設計不齣與他們的身份相符的布條顔色。他們中有一個耍蛇的印度人,一個從德黑蘭來的研究德國繪畫的波斯人,一個學物理的中國大學生。然而國傢社會主義在集中營的簡易床上為他們留好瞭位置,為他們準備瞭盛菜湯的飯盒,每天讓他們在工地上乾十二個小時的活。
軍用列車晝夜不停地開往死亡集中營。
空氣中充斥著車輪的轟隆聲、機車的咆哮聲和數十萬衣服上縫著五位數藍色號碼的囚犯們上工時的腳步聲。這些集中營成瞭新歐洲的城市。它們的規模在不斷擴大,它們有自己的設計方案,有自己的街巷、廣場和醫院,有自己的集市、舊貨市場、火葬場和體育場。
與這些集中營相比,與焚屍爐上方令人觸目驚心的深紅色反光相比,那些局促地坐落在城郊的古老監獄顯得多麼幼稚,甚至帶點溫和而淳樸的味道。
錶麵看來,管理這樣一大批囚犯似乎需要一支上百萬人的龐大監視者大軍,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穿黨衛軍製服的人一連幾個星期都不在囚犯的牢房裏露一次麵。在這些集中營裏,囚犯們自己擔負著警察和警衛職責。
他們自己維護集中營裏的內部秩序,自己監視自己的廚房,他們隻能吃黴爛的凍土豆,而把那些又大又好的土豆挑選齣來,送到軍隊的食品供應站去。
囚犯們擔任集中營醫院和實驗室的醫生和細菌學傢,擔任清掃集中營人行道的清潔工,他們還擔任嚮集中營供電、供暖和供應汽車零件的工程師。
集中營警察嚴厲而凶殘,十分猖獗。警察左胳膊上係著寬寬的黃色袖標,此外,集中營的區段和班組還設有各自的頭目。他們自上而下地把集中營的生活控製得嚴嚴實實,從整個集中營的動態到夜間囚犯們在床上的舉動,全都處在他們的嚴密監視之下。一些囚犯可以參與這座龐大集中營的秘密事務,甚至可以參與製訂培育良種人員名單,可以參與審理被關押在暗室——混凝土禁閉室裏的正在受審的囚犯的案件。看來,假如長官走開,囚犯們並不會中斷鐵絲網中的高壓電流,不會四處逃散,而是會繼續乾活。
這些巡警和區段警為警備隊長效勞,但卻時常嘆息,有時甚至為那些被送往焚屍爐的人流淚……不過這種二重性是無法堅持到底的,他們從不把自己的名字列入良種人員名單。在莫斯托夫斯科伊看來,最令人不安的是,國傢社會主義分子並沒有以那種戴著單眼鏡裝腔作勢、傲氣十足、與人民格格不入的麵目來到集中營。國傢社會主義分子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生活在集中營裏,他們沒有脫離普通人民,他們用人民的方式開玩笑,他們的玩笑也逗得人們哈哈大笑。他們就是平民百姓,他們舉止隨便、平易近人。對於那些失去自由的人的語言、心態和智慧,他們再熟悉不過。
3
八月的一天夜裏,莫斯托夫斯科伊在斯大林格勒城郊被德國人俘虜。同時被俘的有阿格裏平娜·彼得羅夫娜、女軍醫萊溫托恩和司機謝苗諾夫。他們被俘後立即被送往德軍步兵師司令部。
阿格裏平娜·彼得羅夫娜在審訊之後獲釋。根據戰地憲兵隊一名工作人員的指示,翻譯發給她一個豌豆麵大麵包和兩張紅色的30盧布鈔票。謝苗諾夫被編入俘虜行列送往韋爾佳契村地區的非軍人集中營。莫斯托夫斯科伊和索菲婭·奧西波夫娜·萊溫托恩被送往德軍集團軍群司令部。
在那裏,莫斯托夫斯科伊最後一次見到索菲婭·奧西波夫娜。當時她站在落滿塵土的院子中央,沒有戴軍帽,領章被揪掉瞭,她那陰鬱而凶狠的眼神和錶情令莫斯托夫斯科伊大為贊嘆。
第三次審訊之後,莫斯托夫斯科伊被徒步押往火車站。一列運載糧食的軍用列車正在裝貨,撥齣十節車廂運送被迫去德國做工的男女青年。軍用列車開動時,莫斯托夫斯科伊聽見女人的喊叫聲。他被關在一節硬席車廂的狹小的公務包廂裏,押解他的一名士兵待人並不粗暴。但是當莫斯托夫斯科伊嚮他提問時,他臉上卻露齣聾啞人的錶情。這時莫斯托夫斯科伊纔意識到,士兵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他就像動物園裏有經驗的職員,經常全神貫注地默默監視著乘火車外齣旅行的野獸在箱子裏的動靜。列車駛經波蘭領土時,包廂裏齣現一個新乘客——一個波蘭主教,他頭發花白,高個子,很漂亮,有一雙悲劇演員的眼睛和年輕人的豐滿嘴唇。他立刻嚮莫斯托夫斯科伊談起希特勒對波蘭宗教界的鎮壓。他的俄語帶著濃重的波蘭口音。莫斯托夫斯科伊嚴厲批評瞭天主教和教皇之後,他便沉默起來,對莫斯托夫斯科伊提齣的問題,他用波蘭語做瞭簡短的迴答。幾個小時之後,他在波茲南下瞭車。
途經柏林,然後莫斯托夫斯科伊被送進這座集中營……他仿佛已在這個管轄區裏生活多年,這裏關押著蓋世太保特彆感興趣的囚犯。這個管轄區裏的生活比勞改營裏好一些,但這是類似供實驗用的動物的輕鬆生活。有時值班員把一個犯人叫到門口,原來是一個朋友要以優惠價拿一份煙葉換一份口糧,那犯人微笑著滿意地走迴自己的床鋪。有時他們又叫瞭另一個犯人。犯人中止談話,嚮門口走去,同他談話的人再沒有聽到他說完自己的話。一天後,一個警察走到床前,吩咐值班員把那個犯人的破爛東西收拾好。這時有人討好地問棚屋的頭目凱澤:能否占用這張空床?在這裏,各種談話奇怪地混在一起,人們已習以為常。囚犯們談論選擇良種,焚化屍體,集中營的足球隊:最好的是“沼澤地上的士兵隊”,“管轄區隊”陣容強大,“廚房隊”前鋒勇猛,波蘭“普拉采菲剋斯隊”沒有後衛。在這裏,經常流傳著幾十種甚至幾百種關於新式武器、納粹頭目發生內訌的傳聞。這些傳聞美好而虛假,是集中營囚犯們的精神鴉片。
天快亮的時候下瞭一場雪,地上的雪一直到中午纔開始融化。此時,俄國囚犯們悲喜交集。這是來自俄羅斯的氣息,這雪就像祖國母親把潔白的頭巾拋在他們可憐而疲憊不堪的腳下。集中營棚屋的屋頂一片銀白,從遠處望去,仿佛傢鄉的村捨。
然而,轉瞬即逝的喜悅夾帶著憂傷,最終被憂傷淹沒。
……
讀罷掩捲,一股寒意從脊背升起。這部作品的風格極其寫實,甚至有些殘酷,它剝去瞭所有溫情脈脈的麵紗,直擊人類生存狀態的核心睏境。它探討的“命運”二字,並非指某種玄學的安排,而是指被權力、環境、以及自身的局限性所構築的牢籠。書中的人物,無論他們抱持著多麼高尚的理想,最終都得麵對生存的鐵律。我欣賞作者對於細節的把控,那些日常生活的瑣碎描寫,比如一頓難以下咽的飯菜,一次偷偷摸摸的談話,正是這些細節,構築瞭真實世界的厚重感。與那些僅僅關注英雄主義敘事的作品不同,它更關注的是“普通人”在非常時期如何保持住自己最基本的人性火種,這份關注本身就帶著一種深刻的悲憫。它沒有給齣任何簡單的答案,而是將問題赤裸裸地拋給你,讓你自己去體會那種無解的重量。
評分這部作品的史詩感撲麵而來,讀完之後,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漫長而又身不由己的遷徙。它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個人掙紮的故事,更像是對一個特定時代背景下人性洪流的深刻剖析。作者在描繪那些宏大敘事時,始終沒有忘記角落裏那些微小的、幾乎要被曆史車輪碾碎的個體生命。那種細節的打磨,那種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膩捕捉,讓人不得不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看似平常卻蘊含深意的對話和場景。我特彆欣賞它處理復雜倫理睏境的方式,沒有簡單的對錯標簽,隻有在極端壓力下,人為瞭“活下去”而做齣的那些沉重抉擇。它迫使你反思,如果自己身處那樣一個無解的境地,是否會比書中的人物做得更好,或者,更糟。那種無力感,那種宿命般的悲涼,縈繞心頭久久不能散去。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人性深處最原始的恐懼與最堅韌的希望,是那種讀完後會讓你沉默良久,並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處世界的作品。
評分坦率地說,初翻開這本書時,我對它的期望並不高,覺得可能不過是又一部曆史背景下的個人奮鬥史。然而,我很快被它獨特的節奏和語言力量所吸引。作者的文字如同雕塑傢手中的刻刀,精準而有力,時而細膩如絲,描繪人物微妙的情緒波動;時而粗獷有力,描繪曆史的巨大轉摺。它成功地創造瞭一種既具有強烈地域色彩,又具備普世價值的文學體驗。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那種深刻的宿命感所包圍,仿佛看到瞭一種循環往復的曆史悲劇在不斷重演。最讓我震撼的是它對“選擇”的解構,書中的人物似乎總是在兩個同樣糟糕的選項之間徘徊,他們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巨大的代價。這使得整個故事充滿瞭張力,一種無法逃脫的、與自身處境對抗的內在掙紮,構成瞭全書最動人心魄的部分。
評分這部作品的文學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它展現瞭一種罕見的洞察力——不僅是對外部世界的審視,更是對內在自我邊界的不斷試探。它沒有采用傳統意義上的英雄敘事模式,反而將焦點集中在那些在夾縫中求生存、拒絕被定義、試圖保有自我尊嚴的個體身上。這種“生存”的定義被拓寬瞭,它不再僅僅指生理上的存活,更關乎精神和道德上的完整性。閱讀體驗是沉浸式的,你會感覺到自己被吸入到那個特定的時空場域中,與角色們同呼吸,共同麵對那些無法迴避的道德睏境。它成功地避免瞭過度說教,而是通過人物自身的命運軌跡,讓讀者自然而然地體會到曆史的重量和人性的復雜性。讀完之後,你不會感到輕鬆,反而會有一種被重新教育、被洗滌過的感覺,那是真正偉大的作品纔能給予讀者的迴饋。
評分這是一本挑戰閱讀耐心的巨著,但迴報是極其豐厚的。它的敘事結構極為復雜,仿佛一張巨大而精密的網,將時間綫、人物關係以及意識形態的衝突編織得密不透風。初讀時,你可能會感到有些迷失在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支綫情節中,但隨著情節的推進,你會驚嘆於作者如何將這些看似零散的綫索,最終匯聚成一個關於生存本質的宏大主題。它對社會製度、意識形態的批判是毫不留情的,筆觸冷峻而精準,沒有絲毫的煽情或偏袒。每一個角色的命運,都被時代洪流裹挾著嚮前,他們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充滿瞭抗爭與妥協的張力。我特彆喜歡它對知識分子群體在特定曆史時期的心理描摹,那種知識與現實的巨大落差所産生的精神撕裂感,被刻畫得淋灕盡緻,真實到讓人感到刺痛。這並非一本能讓人輕鬆閱讀的書,它需要你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但當你真正沉浸其中後,那種智力上的滿足感和情感上的震撼是無與倫比的。
評分生存與命運,以前在一韆零一夜看梁文道推薦過,所以買來看看,至於翻譯版本,京東自營書好像隻有這一版,應該也很好。
評分趁618買的,有優惠券還是挺值得,留著慢慢看吧。
評分京東自營商品物流配送快,正版書。
評分因為梁文道的一韆零一夜推薦買的,買迴來看看。
評分這本書真心不錯,偉大的時代,平凡的人
評分經典書,值得收藏反復看
評分質量很好,會再次購買的!!
評分我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書來著
評分好書,值得推薦。得看兩個月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