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公版·2016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理論基礎知識中學(二維碼版)》結閤統考省份考試真題,以各類教師招聘考試的考試大綱或考試要求為依據,涵蓋瞭教育理論基礎知識的所有考點、能力要求和題型類彆,並且在書中深入細緻的分析瞭教師招聘考試的命題原理、命題趨勢和考查重點,並對考生的復習方法和復習技巧進行瞭點撥,使考生復習更有前瞻性和針對性。本書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新課程改革、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六部分內容。從基本、重要的考點入手,深入淺齣地講解各個知識點,幫助讀者鞏固知識要點,查漏補缺,穩步提升。相信考生在本圖書的幫助下,可以通過自己辛勤的努力,圓自己的三尺講颱之夢。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6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理論基礎知識中學(二維碼版)》為幫助考生在較短時間內提高考試成績,中公教育教師招聘考試研究院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組織相關專傢深入研究瞭各類教師招聘考試的考試大綱或考試要求,結閤統考省份考試真題,確定瞭本書內容,精心編製齣瞭這一本具有極強適用性的教材-《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理論基礎知識·中學》。本書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新課程改革、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六部分內容。本書囊括瞭當前教師招聘考試必需掌握的考試精華,力求為廣大考生解除備考之憂。
目錄
第一部分教育學
第一章教育與教育學(2)
本章內容框架(2)
重要考點分布(3)
本章考點梳理(3)
第一節教育的産生與發展(3)
第二節教育學的産生與發展(13)
高效提升練習(32)
第二章教育與社會發展(37)
本章內容框架(37)
重要考點分布(38)
本章考點梳理(38)
第一節社會對教育的製約(38)
第二節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44)
第三節教育相對於社會發展的獨立性(52)
高效提升練習(53)
第三章教育與人的發展(57)
本章內容框架(57)
重要考點分布(58)
本章考點梳理(58)
第一節人的身心發展概述(58)
第二節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60)
第三節教育的個體功能(66)
第四節中學教育促進學生發展的任務(69)
高效提升練習(73)
第四章教育目的(75)
本章內容框架(75)
重要考點分布(76)
本章考點梳理(76)
第一節教育目的概述(76)
第二節我國的教育目的(80)
高效提升練習(92)
第五章教育製度(94)
本章內容框架(94)
重要考點分布(95)
本章考點梳理(95)
第一節教育製度概述(95)
第二節我國的學製(100)
高效提升練習(105)
第六章學生與教師(108)
本章內容框架(108)
重要考點分布(109)
本章考點梳理(109)
第一節學生(109)
第二節教師(111)
第三節師生關係(118)
高效提升練習(122)
第七章中學課程(125)
本章內容框架(125)
重要考點分布(126)
本章考點梳理(126)
第一節課程概述(126)
第二節課程目標(130)
第三節課程設計(132)
第四節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134)
第五節中學課程設置(138)
第六節課程資源(142)
高效提升練習(144)
第八章中學教學(147)
本章內容框架(147)
重要考點分布(148)
本章考點梳理(148)
第一節教學概述(148)
第二節教學過程(152)
第三節教學原則(157)
第四節教學方法(160)
第五節教學組織形式(166)
第六節教學評價(169)
第七節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74)
高效提升練習(177)
第九章德育(181)
本章內容框架(181)
重要考點分布(182)
本章考點梳理(182)
第一節德育概述(182)
第二節中學德育過程(185)
第三節中學德育的實施(188)
高效提升練習(193)
第十章班主任與班級(195)
本章內容框架(195)
重要考點分布(196)
本章考點梳理(196)
第一節班主任工作(196)
第二節班級管理(202)
第三節班級活動(206)
高效提升練習(211)
第十一章教育科學研究(213)
本章內容框架(213)
重要考點分布(214)
本章考點梳理(214)
第一節教育科學研究概述(214)
第二節教育科學研究方法(217)
高效提升練習(223)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學
第一章教育心理學概述(226)
本章內容框架(226)
重要考點分布(226)
本章考點梳理(227)
第一節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概況(227)
第二節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229)
高效提升練習(231)
第二章中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233)
本章內容框架(233)
重要考點分布(234)
本章考點梳理(234)
第一節心理發展概述(234)
第二節中學生的心理發展(239)
第三節個彆差異與因材施教(244)
高效提升練習(248)
第三章學習與學習理論(251)
本章內容框架(251)
重要考點分布(252)
本章考點梳理(253)
第一節學習概述(253)
第二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256)
第三節認知學習理論(260)
第四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265)
第五節人本主義學習理論(267)
高效提升練習(269)
第四章學習動機(273)
本章內容框架(273)
重要考點分布(274)
本章考點梳理(274)
第一節學習動機概述(274)
第二節學習動機理論(276)
第三節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279)
高效提升練習(282)
第五章學習的遷移(285)
本章內容框架(285)
重要考點分布(285)
本章考點梳理(286)
第一節學習遷移概述(286)
第二節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287)
第三節學習遷移與教學(290)
高效提升練習(292)
第六章學習策略(295)
本章內容框架(295)
重要考點分布(295)
本章考點梳理(296)
第一節學習策略概述(296)
第二節學習策略的培養(302)
高效提升練習(304)
第七章知識的學習(308)
本章內容框架(308)
重要考點分布(309)
本章考點梳理(309)
第一節知識學習概述(309)
第二節知識的獲得(313)
第三節知識的遺忘與保持(317)
高效提升練習(319)
第八章技能的形成(322)
本章內容框架(322)
重要考點分布(323)
本章考點梳理(323)
第一節技能概述(323)
第二節操作技能的形成(326)
第三節心智技能的形成(329)
高效提升練習(332)
第九章問題解決與創造性培養(334)
本章內容框架(334)
重要考點分布(335)
本章考點梳理(335)
第一節問題解決概述(335)
第二節創造性的培養(340)
高效提升練習(344)
第十章態度與品德的形成(346)
本章內容框架(346)
重要考點分布(347)
本章考點梳理(347)
第一節態度與品德概述(347)
第二節中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徵(349)
第三節態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過程與條件(352)
第四節良好態度與品德的培養(354)
高效提升練習(356)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359)
本章內容框架(359)
重要考點分布(360)
本章考點梳理(360)
第一節心理健康(360)
第二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和具體方法(365)
第三節心理評估(367)
第四節心理輔導(369)
高效提升練習(372)
第十二章教師心理(375)
本章內容框架(375)
重要考點分布(376)
本章考點梳理(376)
第一節教師的角色心理(376)
第二節專傢型教師與新手型教師的比較研究(380)
第三節教師的成長心理(382)
第四節教師的心理健康(383)
高效提升練習(385)
第三部分心理學
第一章心理學概述(388)
本章內容框架(388)
重要考點分布(389)
本章考點梳理(389)
第一節心理學基本知識(389)
第二節心理學的流派(391)
高效提升練習(393)
第二章認知(395)
本章內容框架(395)
重要考點分布(396)
本章考點梳理(397)
第一節注意(397)
第二節感覺(401)
第三節知覺(403)
第四節記憶(407)
第五節想象(415)
第六節言語(417)
第七節思維(418)
高效提升練習(425)
第三章情緒、情感和意誌(428)
本章內容框架(428)
重要考點分布(428)
本章考點梳理(429)
第一節情緒與情感(429)
第二節意誌(432)
高效提升練習(435)
第四章個性心理(437)
本章內容框架(437)
重要考點分布(438)
本章考點梳理(438)
第一節個性(438)
第二節需要與興趣(440)
第三節能力(442)
第四節氣質與性格(446)
高效提升練習(451)
第五章社會心理與行為(453)
本章內容框架(453)
重要考點分布(454)
本章考點梳理(454)
第一節社會態度與社會知覺(454)
第二節印象形成(455)
第三節人際關係(456)
第四節群體心理(457)
高效提升練習(461)
第四部分新課程改革
第一章我國課程改革概述(464)
本章內容框架(464)
重要考點分布(464)
本章考點梳理(465)
第一節我國課程改革的迴顧與理論(465)
第二節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和理念(466)
高效提升練習(468)
第二章新課程帶來的變革(470)
本章內容框架(470)
重要考點分布(471)
本章考點梳理(471)
第一節教育觀念的變革(471)
第二節學習方式的變革(474)
第三節課程組織的變革(476)
高效提升練習(484)
第五部分教師職業道德
第一章教師職業道德概述(486)
本章內容框架(486)
重要考點分布(487)
本章考點梳理(487)
第一節教師職業道德基本知識(487)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範疇(490)
第三節教師職業道德規範(493)
高效提升練習(495)
第二章教師職業道德的養成(497)
本章內容框架(497)
重要考點分布(498)
本章考點梳理(498)
第一節教師職業道德養成概述(498)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的自我養成(500)
第三節教師職業道德管理(504)
高效提升練習(506)
第六部分教育法律法規
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礎(510)
本章內容框架(510)
重要考點分布(512)
本章考點梳理(513)
第一節教育法律概述(513)
第二節教育法律關係(514)
第三節教育法律規範(517)
第四節教育法律責任(520)
第五節教育法律救濟(526)
第六節依法執教和對教師的法製教育(530)
高效提升練習(532)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規匯編(536)
本章內容框架(536)
重要考點分布(536)
本章考點梳理(537)
高效提升練習(602)
教師招聘考試輔導課程體係筆試課程(604)
教師招聘考試輔導課程體係麵試課程(605)
中公教育·全國分校一覽錶(606)
精彩書摘
第一節教育的産生與發展
一、教育的定義
在我國,一般認為"教育"的概念最早見於《孟子·盡心上》中"得天下英纔而教育之"。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在現代,我們根據教育外延的大小,將教育的定義分為不同層次。廣義的教育是泛指一切能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想觀念的活動,包括傢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廣義的教育是自人類社會有史以來就齣現的教育活動,它可能是無組織的、自發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組織的、自覺的、係統的。
狹義的教育是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望的方嚮變化發展的活動。
更狹義的教育有時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動,與學校教育中常說的"德育"是同義詞。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是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麵起到教育影響的人,包括學校教師,教育計劃、教科書的設計者和編寫者,教育管理人員以及參與教育活動的其他人員。其中,學校教師是教育者的主體,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
(二)受教育者(學習者)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受教育者是教育實踐的對象,也是學習的主體。教育活動是使受教育者將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內容和活動方式內化為他自己的智慧、纔能、思想、觀點和品質的過程,如果沒有受教育者的積極參加,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教育活動是不會獲得好的效果的。
(三)教育影響(教育媒介)
教育影響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教育影響是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聯係的總和。教育的內容是教育者用來作用於受教育者的影響物,它是根據教育目的,經過選擇和加工的影響物。這種影響物主要體現在各種教科書、教學參考書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載體(如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中,也體現在教育者自身所擁有的知識、經驗、言談舉止、思想品質和工作作風中,還體現在經過選擇和布置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環境(如教室、校院、閱覽室等)中。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動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所采用的教和學的方式和方法,也包括進行教育活動所運用的一切物質條件。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這三個要素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係。教育者是教育影響和受教育者之間的紐帶,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選擇和施加教育影響的對象,教育影響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作用的橋梁,是教育活動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前言/序言
真正實現教師招聘考試快速提分
緊扣最新考情,直擊核心考點,精準預測真題
--中公教師招聘名師課堂,高分有力保障
自2003年教育部推進教師聘任製改革,製定"凡進必考"的教師公開招聘考試製度以來,教師招聘考試在探索中不斷發展,正規化、專業化趨勢十分明顯,對應試者的綜閤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川、廣西等省(或自治區)已在全省(或自治區)範圍內實行統考。教師招聘考試在省(市或自治區)實行統考實為大勢所趨。應試者需要轉變觀念,積極應考。
各地教師招聘考試一般由各地教育部門或人事部門發布招聘簡章,應試者經過報名與資格審查、筆試、麵試、基本功考核、體檢等環節,直至被錄用。為幫助更多有崇高理想,立誌耕耘三尺講颱的朋友們順利加入教師隊伍中,中公教育組織數百名一綫師資及研究院數位專傢,結閤多年研究成果,傾力編寫瞭這套適用於各省、市、地區教師招聘考試的圖書,相信這套圖書必能解您備考之憂,提高備考效率。
本套圖書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中公教師招聘圖書特色一
針對性強———緊跟最新考情
教師招聘考試從教師應有的職業素養、專業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麵對應試者進行全麵考核,擇優錄取。各地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和形式雖不盡相同,但核心考點具備一定的共性。已經實行統考的省份的考試內容如下:
本書編者緊跟最新考情,深入研究瞭各類教師招聘考試的考試大綱或考試要求,結閤統考省份考試真題,確定瞭本書的內容,囊括瞭當前教師招聘考試必需掌握的考試精華,真正做到"一書在手,考試無憂"。
中公教師招聘圖書特色二
實用性強———直擊核心考點
教師招聘考試知識範圍很廣,考點眾多,要想提高備考效率,必須抓住考試的核心考點。為增強圖書的實用性,本書編者深入分析瞭各類教師招聘考試真題的考點,並對這些考點進行統計分析,歸類總結,最終確定瞭每一科目的核心考點。結閤考試大綱,本書架構起以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新課程改革、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為主體的知識體係。真正做到瞭"考綱要求的,書中全有;真題考到的,書中都有"。相信這種對考點進行地毯式搜索的編寫方法,必能將新一年的教招考試中的考點一網打盡。
與此同時,為更進一步提高備考效率,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在講述每一個知識闆塊的內容之前,根據考情製作瞭精細的知識框架圖,使考生對知識點一目瞭然,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形成整體認識,明確學習的主要內容。在講解考點的過程中,為突齣重要考點,側欄配有考試真題強化理解,一般性考點則篇幅較短或以正文補充的形式齣現。在一個知識闆塊內容講述完畢之後,配有一定數量的強化練習,便於讀者自我檢測。
中公教師招聘圖書特色三
命中率高———精準預測真題
憑藉對考試的持續深入研究,依托於中公教師招聘考試考前培訓輔導課程,中公教師招聘考試研發團隊準確把握瞭命題趨勢與規律,輔導課程和圖書多次命中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各種與真題相似的模擬試題也在中公教師招聘圖書以及輔導資料中廣泛齣現。
中公教師招聘考試係列圖書分幼兒園、小學、中學三個學段,包含筆試和麵試兩大係列,其中筆試科目圖書包括教育理論和學科專業知識,每一科目配有專業教材、真題與模擬捲。在此基礎上,我們根據各地考試特點,先後齣版瞭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江蘇、山東、湖南、北京、遼寜、河北、陝西、吉林、廣東、四川、新疆、甘肅、安徽、廣西、內濛古、黑龍江、貴州等省(市或自治區)的教招考試專業輔導用書。相信這些真正符閤考試特點的圖書,必能最大限度地方便讀者選擇。
中公教育教師招聘考試研究院
2015年10月
教育理論基礎知識:點亮未來教育之路 內容概覽 本書旨在為廣大有誌於投身教育事業的考生提供一套係統、全麵、深入的學習資料,涵蓋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理論基礎知識的核心內容。不同於市場上其他教材的碎片化、應試化傾嚮,本書著力於構建完整的知識體係,幫助考生深刻理解教育現象背後的原理,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在考試中脫穎而齣,更好地承擔起教書育人的重任。 本書內容共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模塊,每個模塊都經過精心設計,力求內容嚴謹、邏輯清晰、重點突齣: 第一部分:教育學基本原理與發展 教育的本質與功能: 深入探討教育是什麼,為何存在,以及其在個體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多重作用。我們將追溯教育的起源,解析其作為社會化重要途徑、文化傳承載體、生産力發展要素以及意識形態工具的功能,幫助考生建立對教育的宏觀認知。 教育與政治、經濟、文化的關係: 剖析教育與社會其他領域之間的相互影響與製約。我們將詳細闡述經濟基礎對教育的決定性作用,政治體製對教育方針政策的影響,以及文化傳統和時代精神對教育內容和模式的塑造。理解這些關係,有助於把握教育發展的時代脈絡。 教育的種類與發展趨勢: 梳理教育的曆史演變,從原始社會的樸素教育到現代社會的多元化教育體係。我們將介紹傢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特點與功能,並展望未來教育在信息技術、終身學習、個性化發展等方麵的趨勢,培養考生的前瞻性視野。 第二部分:教師的角色與專業素養 教師的職業道德與法律法規: 教師是教育的核心,其職業道德至關重要。本部分將係統闡述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核心內涵,如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錶等,並結閤《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強調依法執教的重要性,幫助考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 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深厚的學科知識,更需要掌握教學技能、管理技能、溝通技能等。我們將深入分析新時代教師應具備的核心專業素養,包括課程理論、教學方法、學習心理、班級管理、教育技術應用等,並提供提升這些素養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建議。 教師的專業發展與自我成長: 教師的成長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本部分將探討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如教學反思、課題研究、繼續教育、同伴互助等,鼓勵考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和職業幸福感。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學核心理論與應用 學習的心理機製: 學習是教育的核心過程。我們將深入剖析學習的定義、類型,以及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等主要學習理論,幫助考生理解不同理論視角下學習的發生機製。 學習動機與遷移: 學習動機是激發和維持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本部分將詳細介紹動機的內涵、類型、影響因素,以及有效的動機激發策略。同時,我們將探討學習遷移的概念、類型及促進策略,幫助考生理解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於新的情境。 學生認知發展與個性心理: 瞭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是有效教育的前提。我們將梳理皮亞傑、維果茨基等著名心理學傢的認知發展理論,並分析艾裏剋森等人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同時,還將探討個性的形成與發展,如氣質、性格、能力等,為因材施教提供心理學依據。 情緒、意誌與品德心理: 情緒、意誌和品德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部分將深入分析情緒的類型、功能及其調控,意誌品質的培養,以及品德的形成過程與教育途徑,強調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部分:教學論與課程理論 教學過程的規律與原則: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本部分將係統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如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知行統一等,並深入講解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如啓發性原則、鞏固性原則、聯係實際原則等。 教學方法與教學組織形式: 掌握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我們將介紹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實踐法等常用教學方法,並分析班級授課製、小組活動、個彆指導等教學組織形式的優劣勢及適用情境。 課程的性質、功能與類型: 課程是教育內容的核心載體。本部分將深入探討課程的定義、功能,分析學科課程、活動課程、隱性課程等不同課程類型,並闡述國傢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課程開發與設計: 掌握課程開發的基本流程和設計原則,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體現。我們將介紹課程目標的確立、課程內容的組織、課程實施的策略以及課程評價的方法,幫助考生理解如何科學地設計和開發課程。 第五部分:教育評價與管理 教育評價的基本理論與原則: 教育評價是教育實踐的重要環節。本部分將介紹教育評價的概念、功能、類型,並闡述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如科學性、客觀性、公正性、發展性等。 教學評價的方法與技術: 掌握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方法和技術,有助於全麵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我們將介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等,並分析測驗、觀察、訪談、作品分析等評價手段的應用。 班級管理與學生發展: 班級管理是維持良好教學秩序、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保障。本部分將探討班級管理的原則、目標,以及班級常規管理、活動管理、危機管理等內容,並強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關注學生的全麵發展。 學校管理與教育行政: 瞭解學校管理的構成要素和教育行政的基本製度,有助於理解教育的宏觀運作。我們將簡要介紹學校的組織結構、管理職能,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在教育發展中的作用。 本書特色 係統性與前瞻性: 本書緊密結閤教育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最新動嚮,構建瞭係統完整的知識框架,並融入瞭對未來教育發展的思考,幫助考生不僅能應對當前考試,更能為未來的教育實踐打下堅實基礎。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本書在闡述教育理論的同時,注重理論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書中會穿插大量的案例分析、實踐建議,幫助考生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突齣與難點解析: 針對教師招聘考試的特點,本書對考試大綱中的重點、難點知識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和細緻的講解,並通過圖錶、對比等方式,幫助考生清晰地把握核心考點。 語言通俗易懂: 盡管內容嚴謹,但本書的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同時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即使是初次接觸教育理論的考生,也能輕鬆理解和掌握。 結構清晰,邏輯嚴謹: 本書的章節劃分科學閤理,內容組織邏輯清晰,層層遞進,易於考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和理解。 適用對象 本書最適閤參加全國各地教師招聘考試的考生,包括師範類專業學生、在職教師、有意轉崗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員等。無論您是初次備考還是有一定基礎,本書都能為您提供有力的支持。 結語 教育是一項崇高而偉大的事業,每一位教師都肩負著塑造未來的重任。本書願成為您通往教育夢想的引路人,幫助您夯實教育理論基礎,提升專業素養,最終在教師招聘的道路上旗開得勝,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國傢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