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汉关故事

武汉江汉关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建,李笙清 著,涂文学,别道玉 编
图书标签:
  • 武汉
  • 江汉关
  • 历史故事
  • 地方文化
  • 民俗
  • 武汉历史
  • 关公文化
  • 历史传说
  • 老武汉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ISBN:9787549237944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783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武汉故事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9
字数:1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江汉关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海关之一,与上海江汉关、广州粤海关、天津津海关一起并称中国近代四大海关,亦是近代武汉对外开放的标志。《武汉江汉关故事》讲述了江汉关的历史发展,带着读者去探寻江汉关的那些历史沉淀,发现一些发生在江汉关的鲜为人知的零散记忆,耐人寻味。

目录

汉口成了洋人的通商口岸
赫德在汉关设立上的纠结
湖广总督的海关梦
华中第一关开关了
洋人鸠占鹊巢,把持海关事务
位重权轻的江汉关监督
敲骨吸髓的“洋药”贸易
清廷眼中的“钱库”
张之洞办洋务的钱里也有关税
太后庆寿,海关掏钱
武汉第一个检疫章程就这样出台了
伴海关浮沉的汉口报关行
老汉口的“洋码头”
江汉关与走私分子的较量
“管得宽”的海关
江汉关的“天气预报”
江汉关与世博会的那点事
江汉关招人百里挑一
不好端的“金饭碗”
华洋关员同工不同酬的待遇歧视
江汉关的收支也要做预算
江汉关用钱有个明细账
江汉关大楼的建造一波三折
穿越岁月沧桑的江汉关钟声
因“湖广”号事件丢官的马福臣
惠税务司开创近代汉口邮政
起草中国首部“商标法”的裴式楷
穆和德与“武穴教案”
促成“门户开放”政策实施的贺璧理
从江汉关走出的两位总税务司
曾任江汉关监督的民国外交家陈介
宗彝妙手题关名
江汉关末任税务司蔡学团
江汉关与辛亥革命
发生在江汉关大楼前的“一三”惨案
1931年汉口水灾中的江汉关
活跃一时的江汉关俱乐部
武汉沦陷时期的江汉关
设在江汉关内的中共地下收听站
江汉关迎接解放的斗争
江汉关职员参加了万山群岛海战
在江汉关大楼举行的婚礼

精彩书摘

  《武汉江汉关故事》:
  汉口成了洋人的通商口岸 1858年11月,入冬不久的汉口早早就被一场大雪打进了冰窟窿。就在这天寒地冻之时,长江申汉航道上,一支挂着“米”字旗、由“狂怒”号巡洋舰等6 艘军舰组成的英国舰队正在英国特使额尔金率领下,一路逆流而上,急速开往汉口。
  为何在这长江流域很不太平、太平军与清军正在此激战正酣之际,他们会奔汉口而来呢?原来,时为英国全权代表的额尔金刚刚在上海与清政府签订了《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根据条约,英国可在清军剿灭太平军后,在汉口以下直至进入东海口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内任意选择3个地方作为通商口岸。
  这项条约的签订让额尔金高兴得发狂,他没耐性等到剿灭太平军的那天了,在上海事情完结后,立马带着他的人马急匆匆地去行使他的帝国使命。这一路他们顾不上欣赏沿途的美景,忙不停地勘察航道、水文、气象,侦察长江中下游的政治、经济情况,为大英帝国庞大的商业船队在不久的将来全面进入长江流域做准备。甲板上,不时出现额尔金的身影,他迎着凛冽的江风,时而拿着望远镜仔细观看着两岸的地理情况,时而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英国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英国人觊觎进入中国内地,取得在长江流域开埠通商的权利可谓蓄谋已久。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依仗坚船利炮,没费多大气力就把清军打得一败涂地。战败的清政府只好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紧闭的中国国门被无情冲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东南沿海五口率先成为中国最早任由洋人游历、经商的条约口岸。此时的英国正值工业革命完成,急欲扩大商品销售市场,迫切希望把贸易市场扩大到中国。
  可谁知预料中的对华贸易红红火火、商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压根没有出现。相反,从英国运来的大批商品因价格偏高、货不对路面销售不畅,大量积压在仓库里,从1846年开始,英国对华贸易出口额年年下跌。
  在中国淘金发财的美梦未能实现,英商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想要改变就必须把贸易做到中国的内陆城镇。于是英商们联合起来敦促英国政府,用武力强迫清政府开放内地,从而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854年和1856年,英国联合美国、法国,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改《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无理要求,均遭拒绝。于是,尝过战争甜头的英、法决定用战争手段来攫取更多在华特权。1856年 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英法联军打败的清政府又一次被迫与英、法二国分别签订城下之盟。《中英天津条约》答应增开牛庄、登州、台湾、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镇江、南京为通商口岸,英国人可以自由进入中国内地游历、通商,可以在各口岸自由居住、租房买屋;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通商口岸往来交易。英国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在长江中游通商、航行的特权,实现了将对华贸易向富庶的汉口、九江等中国腹地推进的梦想。
  ……
《江汉关传奇》 长江之滨,汉水之畔,巍巍江汉关,耸立于武汉三镇之中,如同历史的长者,静静守护着这座城市的脉搏。它不仅是一座钟楼,更是镌刻了百年风云的史书,是武汉人民共同的记忆与骄傲。 本书《江汉关传奇》将带您穿越时空,走进这座城市的灵魂深处。我们不讲述具体的事件,不描绘鲜活的人物,而是试图捕捉江汉关所蕴含的精神气质,感受它在时光流转中所沉淀下来的故事。 一、 历史的回响:风雨兼程的见证者 江汉关,诞生于近代中国风云激荡的变革时代。它伫立在那里,目睹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听到了时代激荡的涛声。从昔日租界林立的繁华,到如今中部崛起的核心,江汉关如同一位沉默的智者,将这座城市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深深印刻在自己的年轮之中。 书中,我们将聆听那些无声的诉说。不是历史书上冰冷的记载,而是透过江汉关那斑驳的墙体,那古老的钟声,去感知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未能被文字完全捕捉的细微之处。它感受过旧时上海滩的洋行林立,也聆听过新中国成立时的庄严宣告。它看着一艘艘蒸汽船在码头靠岸,也目睹了现代化巨轮的缓缓驶过。江汉关,是历史长河中一个永恒的坐标,记录着这座城市从屈辱走向新生,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宏大叙事。 二、 建筑的诗篇:庄重典雅的艺术符号 江汉关的建筑本身,就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其融合了西方古典主义风格与本土建筑元素的独特设计,使其在众多近代建筑中脱颖而出。厚重的石材,精致的雕饰,高耸的钟楼,无不散发着时代的烙印和艺术的魅力。 本书将以独特的视角,解构江汉关的建筑语言。我们不会详细分析每一块砖石的来历,每一处雕花的寓意,而是尝试去解读它所传达的美学理念。那是力量与优雅的结合,是庄重与精致的共舞。它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将那个时代的设计师们的巧思与匠心,以及对美的极致追求,悄无声息地传递给每一个驻足仰望的人。站在它的面前,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以及对未来城市的无限憧憬。 三、 城市的心跳:繁华与静谧的交织 江汉关,地处汉口的核心区域,是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但它又不仅仅是人潮涌动的热闹之地,它还承载着都市人内心的那份对宁静与思考的渴望。 我们将捕捉江汉关周边那份独特的都市气息。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钟楼之上,唤醒沉睡的城市,那里就开始了新的一天。傍晚,华灯初上,江汉关的轮廓在夜色中更加迷人,周围的商业繁荣与它自身的历史厚重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却又和谐共存。书中所描绘的,是这种繁华与静谧的交织,是都市节奏与历史沉淀的对话。它让你在感受现代都市的脉搏时,也能停下来,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宁静与力量。 四、 精神的象征:开放与包容的力量 江汉关,作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它见证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也象征着武汉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胸襟。 本书将探讨江汉关所代表的精神象征。它不仅仅是物质的建筑,更是精神的图腾。它象征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进取,象征着它拥抱世界、吸收多元文化的开放态度。在它的身上,你可以看到历史的积淀,也可以感受到未来的希望。江汉关,是武汉人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是这座城市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江汉关传奇》是一本不落俗套的城市读物。它不拘泥于事件的细节,不纠缠于人物的生平,而是将目光投向江汉关本身,去感受它所蕴含的丰富层次与深刻意蕴。它是一次关于历史、建筑、文化与精神的深度对话,旨在让读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这座伟大的城市,以及它在那片土地上矗立的、承载了无数故事的江汉关。 翻开本书,就如同推开一扇尘封的历史之门,走进江汉关那充满传奇色彩的内心世界。你将在这里,找到那些关于时间、关于城市、关于人心的、不曾被完全讲述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武汉江汉关故事》这本书,还没打开,光是书名就已经让我心生向往。江汉关,这个名字在武汉人的心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城市里的一座钟楼,更是武汉近代史的缩影,是这座城市开放与发展的见证。我一直对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近代,这座城市是如何在各种力量的交织下,成长为重要的经济和交通枢纽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述江汉关背后的故事。它会不会涉及到江汉关在清末民初的设立背景?它在当时是如何运作的?是否会描绘出那些曾经在这里忙碌的海关官员、船员、商贾,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有那些关于江汉关的传说、轶事,那些能够勾勒出那个时代武汉城市风貌的细节。比如,江汉关的钟声在当时意味着什么?它又如何与武汉人民的生活节奏息息相关?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带我走进一段鲜活的历史,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江汉关,以及它所代表的武汉精神。

评分

拿到《武汉江汉关故事》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封面上那张泛黄的老照片,以及那简洁却充满力量的书名。“江汉关”,这三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它不仅仅是武汉一个地标性的建筑,更像是这座城市心脏的跳动。我一直对武汉的近代史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个在西方列强影响下,逐渐崛起又充满挣扎的时代。这本书,我觉得很有可能就是挖掘这段历史的钥匙。我非常期待它能讲述江汉关从诞生之初,到如今作为城市名片,中间经历的种种变迁。我想知道,当年设计建造这座建筑的初衷是什么?它在当时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海关,是贸易的枢纽,还是见证了那个时代中国与世界的交融与碰撞?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那些关于海关官员、商界巨头、甚至是普通市民与这座建筑之间的故事。也许会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一些被时间淹没的传奇人物,一些反映时代风貌的民间传说。我期待的,不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叙述,能够让我感受到那个年代的脉搏。

评分

《武汉江汉关故事》这本书,听名字就觉得充满了历史的韵味和人文的关怀。江汉关,作为武汉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存在本身就凝聚了太多故事。我一直认为,一座城市的历史,很多时候就藏在它的建筑里,而江汉关,无疑是武汉近代史最有力的见证者之一。我之所以对此书充满期待,是因为我希望它能够深入挖掘江汉关背后的那些细节,那些不为大众所熟知却又至关重要的历史碎片。我想了解,在兴建江汉关的那个年代,武汉这座城市正经历着怎样的转型?它如何在晚清的巨变中,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内陆港口和商业中心?江汉关的设立,又对武汉的经济格局、城市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书中会不会有一些关于江汉关的建筑故事,比如它的设计理念、施工过程中的挑战,以及它所代表的那个时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个旁观者,或者更深入一些,以一个“故事讲述者”的身份,将那些尘封的往事,那些曾经在这里上演的悲欢离合,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不仅是对一个建筑的介绍,更是对武汉那段独特历史的回溯。

评分

我购买《武汉江汉关故事》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主题所吸引。江汉关,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它更像是武汉这座城市的灵魂印记。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承载历史、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地点充满着好奇,而江汉关无疑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江汉关的历史深处,去探寻它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往。它是否会讲述关于江汉关的建筑特色,比如它的设计风格、建造材料,以及它在当时工程技术上的先进之处?我更希望它能描绘出江汉关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它曾经是繁忙的贸易口岸,见证了无数货物的进出;它也可能是政治风云的舞台,记录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甚至,它也承载了普通市民的生活片段,那些在这里发生过的点滴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用一种非常接地气、有故事感的方式来呈现,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去感受江汉关的沧桑与辉煌。它不仅是关于一个建筑,更是关于一个时代的记忆。

评分

《武汉江汉关故事》这本书,还没来得及翻开细细品读,光是书名就勾起了我无数遐思。江汉关,这个名字在武汉人的心中,绝不仅仅是一栋建筑,它更像是一种象征,承载了太多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和鲜活的记忆。我常常在江汉关附近漫步,看着它巍峨的身影,感受着历史的沉淀,总觉得它背后隐藏着无数跌宕起伏的故事。这本书,顾名思义,应该就是将那些隐藏在江汉关的旧时光,那些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与这座城市命运紧密相连的往事,一一揭示出来。我期待的,是它能带我穿越回那个时代,去感受那个租界林立、商贾云集、风云变幻的年代。我想知道,在江汉关的钟声响起时,这座城市的人们是怎样的心情?那些曾经在这里往来的外国商人、中国绅士、普通市民,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江汉关作为重要的贸易口岸,又见证了怎样的经济繁荣与衰落?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详实的笔触,描绘出那个时代的图景,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本书,对于每一个热爱武汉、想要了解武汉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推开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