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A路由和交换(200-120)学习指南

CCNA路由和交换(200-120)学习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Richard Deal 著
图书标签:
  • CCNA
  • 路由
  • 交换
  • 网络
  • Cisco
  • 认证
  • 考试
  • 200-120
  • 学习指南
  • 通信技术
  • 计算机网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0403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5636
品牌:异步图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全面涵盖CCNA(200-120)、ICND1(100-101)和ICND2(200-101)考试的所有知识点;

  备考CCNA路由和交换考试的大百科全书;

  附赠光盘中包含与本书配套的视频教程,以及模拟考试软件,为读者备考CCNA提供全方位服务。

  《CCNA路由和交换(200-120)学习指南》作为畅销全球的CCNA学习指南畅销图书,包含了数百道考试习题和动手练习题,涵盖了CCNA认证考试相关的所有内容,并提供了备考该认证的建议。

  完全涵盖所有的考试目标。

  备考清单列出了CCNA考试目标以及对应章节。

  考试要求覆盖了本章的关键考试要点。

  两分钟冲刺用于快速复习本章知识点。

  模拟试题与实际考试的格式、主题和难度相匹配。

  《CCNA路由和交换(200-120)学习指南》包含了所有的考试主题:

  网络、OSI参考模型、二层LAN技术、网桥和交换机、TCP/IP和网络层、IP编址和子网划分、VLSM、TC/IP和传输层、发送和接收TCP/IP数据包、Cisco IOS软件、交换机初始化配置、VLAN和Trunk、交换机和冗余、路由器和路由选择、路由器初始化配置、IOS设备管理、Cisco设备管理协议、基本路由、OSPF路由、EIGRP路由、访问控制列表、地址转换、IPv6、WAN、帧中继

  本书附带光盘包含如下内容:

  带有23个模拟实验练习的Boson NetSim Limited软件;

  带有CCNA考试练习的Boson Exam Engine;

  与本书配套的视频培训教程

  以PDF格式提供的术语表。

内容简介

  《CCNA路由和交换(200-120)学习指南》主要是为那些希望通过Cisco CCNA(200-120),或ICND1(100-101)和ICND2(200-101)认证考试的读者而写,其中包括了通过这些考试所需要的全 部知识,主要包括连网的基本知识和OSI参考模型中每层的连网功能及其实现设备;TCP/IP协议栈和IP寻址;Cisco连网产品及其基本配置与管 理;Cisco IOS软件的功能与操作;局域网连网技术,包括生成树、虚拟局域网和交换机的配置;路由选择协议的配置,包括RIP、IGRP、OSPF和EIGRP;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监测和验证;无线网络和广域网。

  《CCNA路由和交换(200-120)学习指南》内容详实,不仅提供了考试所需的知识、练习以及自测题,并且在随书光盘中还提供有考试模拟器以及大量的相关资源,《CCNA路由和交换(200-120)学习指南》是CCNA应试者成功通过认证考试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Richard Deal,在过去将近20年的时间内,一直打理着自己的公司——位于佛罗里达州州奥兰多东部奥维亚多的The Deal Group。Richard有25年的计算和网络从业经验,涉足网络、培训、系统管理和编程等领域。他拥有Grove城市学院的数学学士学位,获得了众多思科认证,还教授过众多思科入门和进阶课程。Richard著有McGraw-Hill出版的《Cisco ASA Configuration》,该书深入探讨了思科ASA防火墙设备及其实现;还编写了Cisco Press出版的两本思科CCIE安全认证推荐读物:《The Complete Cisco VPN Configuration Guide》和《Cisco Router Firewall Security》。

目录

第1部分 联网简介 1

第1章 网络 3

1.1 网络简介 4

1.1.1 网络特征 4

1.1.2 组件 4

1.1.3 网络站点 5

1.1.4 局域网 6

1.1.5 广域网 6

1.2 网络拓扑 7

1.2.1 物理拓扑和逻辑拓扑 8

1.2.2 全网状拓扑和部分网状拓扑 9

1.3 认证提要 10

1.4 两分钟冲刺 11

1.5 自测题 12

1.6 自测题答案 14

第2章 OSI参考模型 15

2.1 OSI参考模型简介 16

2.2 OSI参考模型的各层 17

2.2.1 第7层:应用层 17

2.2.2 第6层:表示层 18

2.2.3 第5层:会话层 19

2.2.4 第4层:传输层 19

2.2.5 第3层:网络层 24

2.2.6 第2层:数据链路层 27

2.2.7 第1层:物理层 30

2.2.8 设备 31

2.3 封装和拆封 32

2.3.1 沿协议栈向下传递 33

2.3.2 沿协议栈向上传递 34

2.3.3 分层和通信 35

2.4 认证提要 37

2.5 两分钟冲刺 38

2.6 自测题 39

2.7 自测题答案 41

第3章 第2层LAN技术 43

3.1 以太网的演变和标准 44

3.1.1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44

3.1.2 以太网实现 45

3.1.3 成帧方式 46

3.2 编址 49

3.2.1 位值 49

3.2.2 2的幂 50

3.2.3 十六进制转换 50

3.2.4 MAC地址 52

3.3 以太网连接 52

3.3.1 线缆类型 53

3.3.2 以太网介质类型 57

3.4 认证提要 60

3.5 两分钟冲刺 61

3.6 自测题 62

3.7 自测题答案 64

第4章 网桥和交换机 65

4.1 以太网的问题和局限性 66

4.1.1 LAN的距离限制及其解决方案 66

4.1.2 冲突、冲突域和拥塞 67

4.2 冲突问题解决方案 67

4.2.1 网桥 67

4.2.2 交换机 69

4.3 网桥和交换机 70

4.3.1 交换方法 71

4.3.2 双工模式 72

4.4 交换功能 73

4.4.1 学习功能 74

4.4.2 转发功能 75

4.4.3 环路 80

4.5 认证提要 82

4.6 两分钟冲刺 83

4.7 自测题 84

4.8 自测题答案 86

第2部分 TCP/IP协议簇 87

第5章 TCP/IP 和Internet层 89

5.1 TCP/IP协议栈 90

5.1.1 Internet层 91

5.1.2 TCP/IP编址简介 92

5.2 TCP/IP Internet协议 95

5.2.1 DHCP 95

5.2.2 ARP 97

6.2.3 ICMP 101

5.3 用于Windows PC的TCP/IP工具 101

5.3.1 命令ipconfig 101

5.3.2 命令ping 103

5.3.3 命令tracert 104

5.3.4 命令arp 105

5.4 认证提要 106

5.5 两分钟冲刺 108

5.6 自测题 110

5.7 自测题答案 112

第6章 IP编址和子网划分 113

6.1 复习IP编址 114

6.1.1 区分不同的地址类别 115

6.1.2 IP地址类型 115

6.2 子网划分 116

6.3 IP地址规划 121

6.3.1 第1步:确定网络和主机需求 121

6.3.2 第2步:满足主机和网络需求 122

6.3.3 第3步:确定子网掩码 122

6.3.4 第4步:确定网络地址 123

6.3.5 第5步:确定定向广播地址 124

6.3.6 第6步:确定主机地址 125

6.4 判断IP地址的类型 126

6.4.1 判断IP地址类型的6步法 127

6.4.2 IP地址类型判断示例1 128

6.4.3 IP地址类型判断示例2 129

6.4.4 IP地址类型判断示例3 130

6.5 认证提要 132

6.6 两分钟冲刺 133

6.7 自测题 135

6.8 自测题答案 137

第7章 VLSM 139

7.1 VLSM 140

7.1.1 VLSM的特点 140

7.1.2 使用VLSM进行编址 141

7.2 路由汇总 145

7.2.1 路由汇总的优点 146

7.2.2 无类域间路由选择 146

7.2.3 层次型编址 147

7.2.4 路由选择和子网掩码 148

7.2.5 路由选择表 150

7.2.6 执行汇总 151

7.3 认证提要 156

7.4 两分钟冲刺 157

7.5 自测题 158

7.6 自测题答案 160

第8章 TCP/IP和传输层 161

8.1 传输层的功能 162

8.1.1 流量控制 162

8.1.2 可靠性 162

8.1.3 多路复用 163

8.1.4 分段 163

8.2 传输层协议 163

8.2.1 传输控制协议 163

8.2.2 用户数据报协议 165

8.3 TCP和UDP应用程序 166

8.3.1 端口 166

8.3.2 应用程序映射 167

8.4 会话的建立 168

8.4.1 TCP的三次握手 169

8.4.2 TCP序列号和确认 170

8.4.3 TCP流量控制和窗口技术 170

8.5 认证提要 171

8.6 两分钟冲刺 172

8.7 自测题 173

8.8 自测题答案 175

第9章 发送和接收TCP/IP数据包 177

9.1 复习网络设备和编址 178

9.1.1 第1层设备 178

9.1.2 第2层设备 178

9.1.3 第3层设备 179

9.2 端到端传输示例 180

9.2.1 PC-A获取编址信息 181

9.2.2 PC-A打开到PC-B的会话 181

9.3 认证提要 186

9.4 两分钟冲刺 187

9.5 自测题 188

9.6 自测题答案 190

第3部分 思科Catalyst交换机 191

第10章 思科IOS软件 193

10.1 思科设备配置简介 194

10.1.1 路由器和交换机连接 194

10.1.2 设备的启动过程 197

10.2 命令行界面(CLI) 198

10.2.1 不同的IOS 198

10.2.2 与IOS交互 199

10.2.3 CLI访问模式 199

10.3 IOS基础 201

10.3.1 命令简化和补全 201

10.3.2 上下文相关帮助 201

10.3.3 错误消息 202

10.3.4 输入命令 203

10.3.5 IOS功能示例 205

10.4 IOS基本配置 208

10.4.1 进入配置模式 208

10.4.2 标识设备 208

10.4.3 子配置模式 209

10.4.4 线路配置 210

10.4.5 接口配置 213

10.5 IOS安全基本配置 216

10.5.1 物理威胁和环境威胁 216

10.5.2 密码 216

10.5.3 登录旗标 219

10.6 查看IOS运行情况 220

10.6.1 命令show和debug概述 220

10.6.2 运行配置和启动配置 220

10.6.3 设备版本信息 223

10.6.4 接口信息 224

10.7 认证提要 229

10.8 两分钟冲刺 230

10.9 自测题 232

10.10 自测题答案 234

第11章 交换机初始配置 235

11.1 2960交换机概述 236

11.1.1 2960交换机的机箱 237

11.1.2 2960交换机的LED和MODE按钮 238

11.1.3 MODE按钮 238

11.2 交换机的启动 239

11.2.1 交换机的启动过程 239

11.2.2 系统配置对话 242

11.3 交换机基本配置 244

11.3.1 IP地址和默认网关 244

11.3.2 配置示例 245

11.4 查看交换机的基本运行情况 247

11.4.1 MAC地址表 247

11.4.2 静态条目 248

11.5 端口安全功能 249

11.5.1 配置端口安全 250

11.5.2 验证端口安全 251

11.6 认证提要 253

11.7 两分钟冲刺 254

11.8 自测题 255

11.9 自测题答案 257

第12章 VLAN和中继 259

12.1 VLAN概述 260

12.1.1 子网和VLAN 261

12.1.2 可扩展性 263

12.1.3 VLAN和流量类型 263

12.1.4 VLAN成员资格 264

12.2 VLAN连接 265

12.2.1 接入链路连接 265

12.2.2 中继连接 265

12.3 VLAN中继协议 271

12.3.1 VTP模式 272

12.3.2 VTP消息 273

12.3.3 VTP修剪 274

12.4 配置VLAN 276

12.4.1 配置VTP 277

12.4.2 配置中继连接 279

12.4.3 创建VLAN 282

12.4.4 VLAN和中继基本故障排除 284

12.5 认证提要 287

12.6 两分钟冲刺 289

12.7 自测题 291

12.8 自测题答案 293

第13章 交换机和冗余 295

13.1 第2层冗余 296

13.1.1 层次园区网设计 296

13.1.2 第2层问题 297

13.1.3 命令show processes 299

13.2 生成树协议 301

13.2.1 网桥协议数据单元 301

13.2.2 根交换机 302

13.2.3 根端口 303

13.2.4 指定端口 305

13.2.5 端口状态 305

13.2.6 第2层收敛 307

13.2.7 PVST+ 309

13.2.8 简单的STP示例 310

13.3 快速生成树协议 313

13.3.1 新增的端口角色 313

13.3.2 RSTP BPDU 314

13.3.3 RSTP的收敛功能 314

13.3.4 配置RSTP 316

13.3.5 优化PVST+和RSTP 317

13.4 EtherChannel 319

13.4.1 EtherChannel概述 319

13.4.2 配置EtherChannel 321

13.5 STP故障排除 322

13.5.1 找出环路 322

13.5.2 修复配置 322

13.6 认证提要 323

13.7 两分钟冲刺 325

13.8 自测题 326

13.9 自测题答案 328

第4部分 思科路由器和LAN 329

第14章 路由器和路由选择 331

14.1 路由选择简介 332

14.1.1 路由类型 332

14.1.2 自治系统 334

14.1.3 管理距离 334

14.2 动态路由选择协议 335

14.2.1 路由选择度量值 336

14.2.2 距离矢量协议 336

14.2.3 链路状态协议 337

14.2.4 混合协议 340

14.3 距离矢量协议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340

14.3.1 问题:收敛速度慢 340

14.3.2 问题:路由选择环路 345

14.4 认证提要 349

14.5 两分钟冲刺 351

14.6 自测题 352

14.7 自测题答案 354

第15章 路由器初始配置 355

15.1 路由器的硬件组件 356

15.1.1 只读存储器(ROM) 356

15.1.2 其他组件 356

15.2 路由器启动过程 357

15.2.1 引导程序 359

15.2.2 系统配置对话 360

15.2.3 配置寄存器 363

15.3 禁用未用的服务 366

15.3.1 手工禁用未用的服务 366

15.3.2 AutoSecure 368

15.4 配置路由器 373

15.4.1 配置接口 373

15.4.2 配置子网0 376

15.4.3 静态主机配置 376

15.5 单臂路由器 378

15.5.1 配置子接口 379

15.5.2 接口的封装类型 379

15.5.3 单臂路由器配置示例 380

15.6 认证提要 382

15.7 两分钟冲刺 383

15.8 自测题 384

15.9 自测题答案 386

第16章 管理IOS设备 387

16.1 路由器的配置文件 388

16.1.1 保存配置文件 388

16.1.2 恢复配置文件 389

16.1.3 创建和删除配置文件 390

16.1.4 指定配置文件的方式 391

16.1.5 配置文件操作小结 392

16.2 网络变化 393

16.2.1 增添设备 393

16.2.2 修改设备 393

16.3 IOS映像文件 394

16.3.1 IOS映像命名约定 395

16.3.2 升级IOS映像前 396

16.3.3 备份IOS映像 396

16.3.4 加载IOS映像 396

16.4 远程访问IOS设备 398

16.4.1 SSH访问和Telnet访问 399

16.4.2 配置SSH 399

16.5 基本故障排除 400

16.5.1 本地ARP表 401

16.5.2 思科发现协议(CDP) 402

16.5.3 检查第3层连接性 405

16.5.4 检查第7层连接性 410

16.5.5 调试概述 412

16.6 许可 414

16.6.1 安装许可证 415

16.6.2 查看许可证 416

16.6.3 管理许可证 417

16.7 认证提要 419

16.8 两分钟冲刺 420

16.9 自测题 421

16.10 自测题答案 423

第17章 思科设备管理协议 425

17.1 网络时间协议 426

17.1.1 NTP概述 426

精彩书摘

  《CCNA路由和交换(200-120)学习指南》:
  网桥和交换机
  4.B。有5个冲突域和1个广播域:每个交换机端口(相应的网段)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而第2层网络中的所有端口都属于同一个广播域。A、C和D要么说的冲突域数不对,要么说的广播域数不对。
  5.D。网桥只支持存储转发交换方法。A和B是交换机而不是网桥的功能。C之所以不对是因为网桥和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
  6.B。使用直通交换时,交换机读取目标MAC地址后立即开始转发帧。使用存储转发(A)时,读取整个帧并检查CRC后才做进一步处理。C和D(无碎片和无残帧)说的是同一回事:交换机读取前64字节后就开始转发帧。
  7.D。全双工要求连接是点对点的,且没有使用集线器。A、B和C对半双工连接来说是对的。交换功能
  8.A。看到己包含在CAM表中的MAC地址后,交换机将相应地更新CAM表——如果帧是在不同的端口上收到的,将更新端口号。B和D不对,因为目标MAC地址未知的流量被泛洪。C不对,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广播地址不可能用作源MAC地址。
  ……

前言/序言


聚焦网络基石:深入理解路由与交换的核心原理与实践 在信息爆炸、数据洪流的时代,网络技术无疑是连接世界的脉搏,而路由与交换则是支撑起这庞大网络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两个环节。理解并掌握路由与交换的精髓,不仅是网络工程师必备的技能,更是深入理解现代IT架构,乃至参与未来数字变革的关键。本书《CCNA路由和交换(200-120)学习指南》正是致力于为读者构建起坚实的网络理论基础,并辅以大量的实践操作,让您能够真正驾驭这股无形的力量。 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技术名词或概念,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式,带您一步步揭开路由与交换的神秘面纱。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网络模型出发,例如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理解数据在网络中是如何传输的,每一层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如同学习建筑,我们首先要了解砖瓦、钢筋、水泥这些最基本的构件,才能最终搭建出宏伟的建筑。 第一部分:网络基础与数据传输的奥秘 在进入核心的路由和交换技术之前,本书首先会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我们将详细解析各种网络设备,如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理解它们各自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例如,集线器作为一种最基础的网络设备,它在收到数据帧后会将其广播到所有端口,这种低效的工作方式与现代网络的需求早已不符,但理解它的局限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后续更高级设备的优势。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二层(数据链路层)和三层(网络层)通信的基本原理。在二层,MAC地址和ARP协议是实现同网段设备通信的关键。我们将详细讲解ARP协议的工作流程,包括ARP请求和ARP响应的交互过程,以及ARP缓存的作用。同时,我们会深入研究以太网帧的结构,理解其中包含的源MAC地址、目标MAC地址、类型字段等信息,以及CRC校验如何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进入三层,IP地址和路由选择成为了主角。本书将详细讲解IPv4和IPv6的编址体系,包括子网划分的原理和实践。您将学会如何根据网络需求,合理地规划IP地址段,以及如何通过子网掩码来区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同时,我们还将深入剖析IP数据包的头部结构,理解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TTL(生存时间)等字段的重要意义。IP地址的合理规划与管理,是构建高效、可扩展网络的首要步骤。 第二部分:路由技术的精髓与实践 路由是连接不同网络,实现数据跨网络传输的核心技术。本书将以最详实的篇幅,为您解析各种路由协议的原理、配置和故障排除。 静态路由: 作为最基础的路由配置方式,我们将讲解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以及其在小型网络或特殊场景下的应用。您将理解如何手动添加默认路由和指向特定网络的路由,并认识到静态路由的优点(易于配置、可预测性高)和缺点(不具备动态适应性,大规模部署时管理复杂)。 动态路由: 这是现代网络中更为主流的路由方式。我们将深入剖析两种主要的动态路由协议家族: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作为早期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我们将讲解RIPv1和RIPv2的工作原理,包括跳数(hop count)作为度量值,以及其周期性更新路由信息的方式。您将了解RIP的优点(配置简单)和缺点(收敛慢、易产生路由环路、不支持VLSM)。 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思科专有的混合型路由协议,它结合了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协议的优点。我们将详细讲解EIGRP的DUAL(Diffusing Update Algorithm)算法,理解其如何实现快速收敛和无环路路由。您将学习EIGRP的配置,包括AS号、网络宣告、度量值计算以及其备份路径(Feasible Successor)的发现机制。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作为广泛应用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是本书的重点讲解对象。我们将详细解析OSPF的五种报文类型(Hello、DD、LSR、LSU、LSA),以及其邻居关系建立过程(Down、Init、2-Way、Exstart、Exchange、Full)。您将深入理解OSPF的区域(Area)划分概念,以及不同区域(Area 0、Standard Area、Stub Area、NSSA)的特点和配置。同时,我们将讲解OSPF的度量值(Cost)计算,以及SPF(Shortest Path First)算法如何计算出最短路径。掌握OSPF的配置、区域划分、DR/BDR选举以及不同LSA类型的应用,是构建大型、稳定、可扩展网络的基石。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作为互联网上的事实标准路由协议,BGP是实现AS(Autonomous System)之间路由信息交换的关键。本书将介绍BGP的基本概念,包括AS号、iBGP和eBGP的区别,以及BGP的路径属性(Attribute)和路径选择过程。虽然BGP的学习曲线相对陡峭,但本书将以清晰的方式,为您勾勒出BGP的核心框架,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交换技术的深入解析与配置 交换机作为构建局域网(LAN)的基础设备,其高效的数据转发能力是网络性能的保证。本书将带您深入理解交换机的内部工作机制。 二层交换: 我们将详细讲解交换机如何通过MAC地址表来转发数据帧。理解MAC地址表的生成、学习和老化过程。同时,我们将深入探讨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技术,理解VLAN的作用(广播域隔离、端口安全、网络管理),以及Trunking(802.1Q)协议在VLAN间通信中的关键作用。您将学会如何配置VLAN,以及配置Trunk端口,实现跨交换机的VLAN通信。 三层交换: 随着网络需求的提升,交换机也承担起了路由功能,这就是三层交换。本书将讲解三层交换机的原理,以及它与传统路由器的区别。您将学习如何在交换机上配置SVI(Switched Virtual Interface),实现VLAN间的路由。 交换机的冗余与故障转移: 在生产环境中,网络的可用性至关重要。本书将详细讲解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及其各种变种(RSTP、PVST+),理解STP如何防止二层网络中的路由环路,并学习如何配置STP的根桥(Root Bridge)选举、端口角色(Root Port、Designated Port、Blocked Port)以及端口状态。此外,我们将介绍HSRP(Hot Standby Router Protocol)和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等设备冗余技术,理解它们如何实现网关的备份和故障转移,确保网络的持续可用性。 第四部分:网络服务与安全基础 除了核心的路由和交换技术,本书还将触及一些重要的网络服务和安全基础知识,它们是构建完整、安全网络不可或缺的部分。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理解DHCP的工作原理,包括Discover、Offer、Request、Acknowledge(DORA)四个过程,以及如何配置DHCP服务器为客户端动态分配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服务器信息。 DNS(Domain Name System): 了解DNS的作用,如何将人类可读的域名解析为IP地址。 ACLs(Access Control Lists): 学习如何配置ACLs来实现网络流量的过滤和控制,例如允许或拒绝特定IP地址、端口的访问。这是实现网络安全和流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理解NAT的工作原理,特别是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技术,它如何实现私有IP地址与公有IP地址之间的转换,从而节约公有IP地址资源,并提供一定的安全隔离。 实践为王:大量的配置示例与排错指南 理论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技能提升离不开实践。本书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于,它提供了大量的实际配置示例,覆盖了从基础配置到高级特性的方方面面。每个配置示例都配有详细的步骤和说明,让您能够清晰地理解每条命令的含义和作用。 同时,本书也关注了实际工作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故障排除。我们将分享常见的网络故障场景,并提供系统性的排查思路和命令,帮助您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这包括如何使用ping、traceroute、show ip route、show ip interface brief、show mac address-table等命令来诊断网络问题。 学习目标与预期收获 通过系统地学习本书内容,您将能够: 深刻理解OSI和TCP/IP网络模型,掌握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原理。 熟练配置和管理各种类型的路由器和交换机。 精通RIP、EIGRP、OSPF等动态路由协议的原理、配置与优化。 深入理解VLAN、Trunking、STP等二层交换技术,并能进行有效配置。 掌握HSRP、VRRP等设备冗余技术,提升网络的高可用性。 理解DHCP、DNS、ACLs、NAT等关键网络服务与安全技术。 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常见网络故障的能力。 本书旨在成为您学习CCNA路由和交换知识的得力助手,无论您是初学者,希望系统地建立起对网络技术的认知,还是有一定基础,希望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提升实践技能,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指导和丰富的实践素材。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探索网络世界的精彩旅程,掌握驱动数字未来的关键技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CCNA(200-120)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对网络技术可谓是“零基础”,感觉一切都像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但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被它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深深吸引了。作者并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堆专业术语,而是从最基本的网络概念,比如OSI模型、TCP/IP协议栈,一点一点地引导我进入网络的世界。他善于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将路由器比作一个非常聪明的快递员,而数据包就是他要投递的包裹,这个比喻让我立刻理解了路由器的核心功能。 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各个知识点的讲解都非常细致,而且会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在讲解VLAN时,作者不仅解释了VLAN的作用,还详细说明了如何在不同设备上进行VLAN的配置,以及VLAN间路由的实现。这些实操性的指导让我觉得网络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可以动手实践的。而且,书中的图示也非常精美,很多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都用清晰的图解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平衡。它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会穿插大量的实验指导,让我有机会亲身去配置和测试。我记得第一次成功配置完一个ACL(访问控制列表),成功阻止了非法流量的进入时,那种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作者的语言风格也很幽默,时不时会出现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段子,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书后的习题设计也非常用心,它们不仅能帮助我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能让我熟悉CCNA认证考试的题型和难度。通过做这些习题,我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这本书真的为我打开了网络技术的大门,让我对CCNA(200-120)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心设计的网络实验室,作者是我的专属技术向导。作为一名对网络技术一无所知的“小白”,我曾经对CCNA(200-120)的考试望而生畏,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极其耐心的方式,将原本枯燥的网络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他从最基础的网络分层模型入手,解释了每一层的作用,就像是在搭建一座精密的摩天大楼,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路由和交换原理时的深度。他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和“怎么做”。例如,在解释OSPF和BGP等路由协议时,他会详细分析它们的算法、数据结构以及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场景。而且,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命令示例和配置指导,让我能够跟着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亲身体验网络设备的配置过程。这种“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让我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的图解质量非常高,许多抽象的网络拓扑、数据包封装过程都被转化为清晰直观的图形,这对于我这样偏向视觉学习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在学习帧中继和多层交换机的内容时,那些详细的拓扑图和流程图,让我瞬间茅塞顿开,理解了这些复杂技术的运作机制。作者的写作风格也极具特色,语言流畅,偶尔还会穿插一些幽默的段子,让学习过程不再沉闷。 书中附带的练习题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而且题型多样,包括概念理解、故障排除和配置实操等。这些题目就像是把我置于真实的故障场景中,让我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每次完成一章的练习,我都感觉自己离CCNA认证的目标又近了一步。这本书不仅是考试的“敲门砖”,更是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网络技术基础。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学习CCNA(200-120)的救星!当初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对网络知识一窍不通的我,看着那厚厚的一叠,心里没底。但从第一章开始,作者就用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方式把我带入了网络世界的门槛。他没有上来就丢一堆专业术语,而是先从最基础的IP地址、子网划分讲起,就像是给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介绍家庭成员一样,一个一个地介绍,而且每介绍完一个,都会举很多贴近实际的例子,比如家里的路由器怎么工作,公司内部网络是怎么连接的,这些都让我觉得网络离我并不遥远。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每一个概念的讲解都非常深入,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比如讲到路由协议的时候,它不仅仅是告诉你OSPF和EIGRP有什么区别,还会深入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为什么会这样设计,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而且,每一章后面都有大量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的质量真的很高,很多都是模拟真实考试的题型,一开始做的时候会有点吃力,但每次做完,我都能发现自己哪些地方理解得不够透彻,然后就可以回头去翻书,重新理解,感觉就像是跟着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实战演练一样,进步神速。 而且,这本书在排版上也做得非常好,图文并茂,很多复杂的概念都有清晰的图示,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尤其是那些关于帧中继、VLAN、ACL的图,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它们在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作者的语言也很幽默,时不时会冒出一些让人会心一笑的比喻,让原本可能很枯燥的技术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我记得有一段讲到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过程,作者把它比作一个非常高效的快递员,不断地检查地址、选择最优路径,这个比喻我到现在都印象深刻,也更容易理解数据包在网络中是如何流动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非常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它不仅仅讲解了概念,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指导,让我们有机会在模拟环境中亲手搭建网络,配置设备。我记得第一次成功配置完一个多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真的无与伦比。书中的实验步骤非常详细,一步一步地指导你操作,即使是新手也能跟着做下来。而且,它还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做这些配置,这些配置在实际网络中有什么作用,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命令。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CCNA(200-120)的知识体系有了非常扎实的掌握。它不仅仅是为我准备考试,更是为我将来从事网络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能够自信地理解各种网络概念,也能够独立地解决一些网络问题。这本书绝对是我学习CCNA过程中最值得投资的一本书,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要考取CCNA认证的同学们,相信我,你不会后悔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网络技术的魅力,也激发了我深入学习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让我觉得在学习的路上不再孤单。一开始我对网络这个领域知之甚少,甚至连“路由”和“交换”这两个词听起来都像是天书。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那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吸引了。作者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从最根本的网络组成部分开始讲起,比如数据是如何在网络上传输的,IP地址是如何分配和使用的,就像是在教一个小孩子认识世界一样,一点一点地打开我的认知。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核心概念的讲解方式,比如OSPF协议。作者并没有仅仅是告诉你它的工作原理,而是通过大量的类比和场景分析,让我能够深刻地理解它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它会告诉你,为什么我们需要OSPF,它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而且,书中的示例配置也非常贴合实际,让我有机会在自己的电脑上或者虚拟机中进行模拟操作,亲身体验每一个配置带来的效果。这种“边学边练”的学习模式,让我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书中的图表设计也是一大亮点,许多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都被清晰地呈现出来,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和数据流向。特别是关于VLAN划分和路由策略的图解,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这些概念。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也很独特,不像教科书那样严肃刻板,而是带有一些轻松的幽默感,时不时会穿插一些有趣的比喻,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愉快。 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书的练习题质量非常高。每一章的练习题都涵盖了本章的重点知识,而且题型多样,既有概念性的选择题,也有需要动手配置的实验题。这些练习题不仅帮助我检验了学习成果,更让我有机会发现自己理解上的盲点,然后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我感觉就像是在参加一场又一场的小型模拟考试,每次都能让我对自己的掌握程度有更清晰的认识。 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通往网络世界的大门,让我对CCNA(200-120)的知识体系有了系统性的认识。它不仅是一本学习指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全程陪伴我走过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对于那些和我一样,对网络技术充满好奇但又不知从何下手的朋友们,我真心推荐这本书,它绝对能让你在CCNA的学习之路上事半功倍。

评分

这本《CCNA路由和交换(200-120)学习指南》就像是一位身怀绝技的厨师,将晦涩的网络技术烹饪成了一道道美味佳肴。我拿到这本书时,对网络知识一无所知,甚至觉得“路由”和“交换”这两个词都离我十万八千里。然而,作者并没有用高深的术语吓倒我,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从最基础的网络概念,比如MAC地址、IP地址、TCP/IP模型,一点点地讲解。他非常善于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解释,比如将数据包比作信件,路由器比作邮局,这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各种网络协议的讲解。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它们的功能,更深入地剖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思想。比如,在讲解OSPF和EIGRP时,他会详细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并解释在不同场景下应该如何选择。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验场景,让我能够亲手在模拟环境中进行配置,验证书中的理论知识。我记得第一次成功配置完一个路由表,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 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清晰,每一章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并且层层递进。重要的概念会反复强调,并且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解释,确保读者能够彻底理解。图表的使用也是恰到好处,许多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都用清晰易懂的图来表示,让我能够快速抓住重点。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生动有趣,时不时会冒出一些俏皮话,让原本枯燥的技术内容变得鲜活起来。 书后的习题也是非常宝贵的部分。它们不仅仅是检验学习成果,更是帮助我巩固知识、发现薄弱环节的利器。很多题目都非常贴近CCNA认证考试的风格,让我能够提前适应考试的节奏。每次完成一章的习题,我都感觉自己对该章节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本书真的让我对网络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写的不错,没打算考证,自己买来学点东西

评分

刚学感觉像天书。。。

评分

能考过CCNA就靠它了能考过CCNA就靠它了

评分

书很不错就是太贵了……

评分

好厚一本书呀!!质量好,带塑封!满意

评分

不错!

评分

很好的书,有了书籍就可以戒掉手机了,哈哈。

评分

不错!

评分

写的不错,没打算考证,自己买来学点东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