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生产与应用技术》本书可供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试验、管理、采购、销售人员以及商品混凝土施工人员阅读参考。
《商品混凝土生产与应用技术》本书主要论述商品混凝土领域的原材料性能及选用,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施工以及养护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实验数据来源于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贴近生产实践。
《商品混凝土生产与应用技术》作者简介
耿加会,主要从事商品混凝土设计、管理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任中国商品混凝土行业企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发表科研学术论文十余篇,获河南省市厅级科技进步奖三项,2014年获漯河市青年科技进步奖。参编《从业提醒——预拌混凝土质量事故100例》。
余春荣,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工程师,《商品混凝土》杂志编辑,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从事商品混凝土技术管理与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混凝土发展的历程
一、古代的混凝土
二、近代水泥混凝土的发展
三、近代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
第二节 商品混凝土的高性能化
一、商品混凝土有别于传统普通混凝土
二、商品混凝土发展的现状
三、商品混凝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四、商品混凝土的高性能化
五、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的高性能化要考虑的问题
六、商品混凝土必须纠正的几个传统观念
七、工程中的新材料、新工艺与现有规范、标准矛盾之处的处理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胶凝材料
第一 节水泥
一、水泥的分类及现状
二、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矿物组成
三、水泥助磨剂
四、水泥质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五、水泥凝结时间波动的影响
第二 节矿物掺合料
一、商品混凝土对矿物掺合料的技术要求
二、矿物掺合料的减水性
第三 节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一、粉煤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二、矿渣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三、石灰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四、矿物掺合料使用技术要点
第四节 “混凝土强度—粉煤灰掺量—水胶比”三者的关系
一、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二、等强度条件下粉煤灰掺量与水胶比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骨料
第一节 砂、石规范的差别
一、《建设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二、《建设用石》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三、检验方法的对比
第二 节砂、石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一、砂
二、石子
第三 节铁尾矿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一、铁尾矿砂掺量对混凝土的影响
二、不同强度等级铁尾矿砂的掺量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外加剂
第一节 外加剂的品种
一、高效减水剂
二、缓凝剂
三、早强剂
四、引气剂
五、膨胀剂
六、商品混凝土应用外加剂中的认识误区
第二节 如何调整外加剂与混凝土的相容性
一、影响外加剂相容性的因素
二、混凝土与外加剂相容性分步调整
三、如何确定外加剂的掺量
第三节 建立外加剂复配生产线
一、外加剂复配生产线可行性分析
二、外加剂复配生产线建立
三、外加剂批量生产
四、外加剂的成本核算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混凝土用水
第一节 混凝土用水性能指标及用水量的选定
一、混凝土拌合水技术要求
二、混凝土养护用水
三、检验规则
四、混凝土用水量的选定
第二节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废水的回收利用
一、废水的特点与应用现状
二、废水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三、废水对减水剂减水率的影响
四、废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五、废水利用的生产应用技术
第六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一节 配合比设计原则
一、配合比设计原则
二、配合比设计方法
三、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第二节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配制强度的确定
三、水胶比的计算及要求
四、配合比的试配与优化
五、配合比设计实例
第三节 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类比法
一、具体步骤
二、配合比设计实例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和施工
第一节 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二、生产质量控制
三、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
四、有效数字修约与运算法则
第二节 商品混凝土季节施工要点
一、春、秋季混凝土施工
二、夏季混凝土施工
三、冬季施工与养护的控制
四、养护对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商品混凝土常见裂缝及对策
第一节 影响商品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因素
一、早期裂缝的分类及成因
二、配合比参数对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
三、不同养护方法对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
第二节 主体结构早期裂缝成因及对策
一、墙体裂缝
二、楼板裂缝
三、梁、柱的裂缝
四、裂缝处理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
一、CTF混凝土增效剂的使用技术交底
二、掺有“CTF混凝土增效剂”混凝土的性能评价研究
后记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也得到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无论是商品混凝土企业数量,还是年产量都呈两位数增长。但是也出现了很多技术和管理上的难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事商品混凝土行业的部分人员素质不高,对商品混凝土原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剂、水)等的性能和要求认识不充分;商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养护认识不到位,气候、环境发生变化时,施工针对性不强。随着国家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及对搅拌站环保等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些问题都对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根据一些工程实践,吸收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编写了《商品混凝土生产与应用技术》一书。本书主要论述商品混凝土领域的原材料性能及选用,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施工以及养护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内容真实、实用、可操作性强,实验数据来源于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贴近生产实践。希望此书的出版能满足混凝土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对“砼行”有所帮助。
由于近几年商品混凝土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新材料、新技术、新观点不断涌现,加之时间仓促和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存在疏漏、不当乃至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谢谢!
编者
2015年11月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显得相当专业,硬壳精装,厚重而扎实,传递出一种严谨和权威感。初拿到手,那股淡淡的油墨香就扑面而来,让人立刻进入一种学习的状态。我一直对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大量的工程建设离不开可靠的建材。商品混凝土作为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原材料的选择、配比的设计,到搅拌、运输、养护,都蕴含着大量的技术学问。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这个领域的大门。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不同种类混凝土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的阐述,比如高强度混凝土在超高层建筑中的运用,抗裂混凝土在桥梁和隧道工程中的必要性,以及绿色混凝土在环保节能方面的潜力。这些知识不仅能满足我的求知欲,更能让我从宏观上理解现代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和精细化程度。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当严谨,读起来需要一定的耐心和专注,但正是这种学术性的论述,让我能够深入理解每一个技术细节背后的原理。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混凝土搅拌站的设计和运行管理的部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不仅仅讲了设备的型号和参数,更深入探讨了如何优化搅拌工艺,如何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以及如何防止离析和泌浆。对于机械化的生产过程,其背后的逻辑和技术要求,书中都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此外,关于商品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书中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如何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如高温、低温、大体积浇筑)的浇筑技巧和注意事项。这些细节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相当人性化,图文并茂,清晰明了。很多技术原理的阐述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和表格,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例如,在讲解混凝土搅拌站的设备布局时,书中配以详细的平面图,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各个环节的流程。在介绍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时,也配有显微照片,帮助读者理解其内部的组成和孔隙。这种视觉化的呈现方式,有效地增强了知识的传播效率,让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
评分这本书的附录部分也相当实用,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以及常用计算公式。这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一本随身的工具书。我尤其注意到其中关于混凝土强度评定的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这些都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书中还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例如混凝土出现离析、泌浆、蜂窝、麻面等缺陷的原因分析和处理建议。这种贴近实际工程的操作指导,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我尝试着在阅读过程中,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与我日常接触到的建筑工地进行对比。很多时候,工地上的操作似乎遵循着一些经验性的规则,而这本书则为这些规则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和理论支撑。例如,书中关于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各种外加剂的作用机理、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我之前一直对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等概念模糊不清,但通过这本书的系统介绍,我才明白它们在改善混凝土性能、适应不同施工条件方面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关于高性能混凝土的介绍,书中详细阐述了其组分、性能特点以及在特殊工程中的应用案例,让我对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论述方式非常系统化,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技术参数,而是将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视为一个完整的技术链条进行深入剖析。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原材料质量控制的部分,它详细解释了砂、石、水泥、外加剂等各种成分的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最终混凝土的性能。例如,书中对于骨料的级配、含泥量、针状及片状颗粒的限制,以及对水泥安定性、细度、强度等级的要求,都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并配以相关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这让我明白了,看似简单的混凝土,其背后是无数次的试验和严格的把控。此外,关于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书中不仅介绍了传统的经验配合比方法,还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如何根据工程要求和经济性原则进行优化。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对于真正想要理解和掌握混凝土技术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且深入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视角。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行业考察,让我对这个看似平凡却又极其重要的建材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从原材料的精细选择,到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再到不同场景下的巧妙应用,书中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专业性和实践经验。它不仅能帮助我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题,更能激发我对建筑材料科学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为读者构建一个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并引导其不断思考和创新。
评分从这本书的整体结构来看,它非常注重技术细节的阐述,同时也兼顾了宏观的技术发展趋势。我比较关注书中关于绿色混凝土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矿渣)来替代部分水泥,如何通过优化配合比来降低混凝土的碳排放,以及如何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混凝土技术。这些内容不仅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书中对于新型外加剂和高性能混凝土的介绍,也让我看到了未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潜力。
评分这本书的条理性非常强,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自然流畅,就像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在眼前。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混凝土养护的部分。虽然养护听起来简单,但书中却详细阐述了不同养护方法(如覆盖、洒水、蒸汽养护、化学养护)的原理、适用条件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书中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预防措施,这对于保证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关于混凝土耐久性的评估和预测,以及如何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抗侵蚀性等方面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这些都是决定一个建筑能否长久屹立的关键因素。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在讨论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时,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理论讲解,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例。这些案例的选取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桥梁、隧道、高层建筑、水工结构等多种类型的工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书中所介绍的各种技术是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发挥作用的。例如,在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时,书中不仅讲解了其基本原理,还展示了在大型桥梁工程中如何实现高强度、大跨度的设计。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评分...............................................
评分。。。。。。。。。。。。。
评分不错
评分。。。。。。。。。。。。。
评分不错
评分?
评分不错喜欢
评分书不错!!!!!!!!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