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4
大国不易 [China Moving Ahea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中国自信的力量来源于哪里?中美俄大国关系走向如何?谁在中国的南海搞小动作?世界经济的秩序由谁来定?民主与自由怎样界定?谁在互联网时代发出是声音更有力?“胡侃”在《大国不易》中,说问题,给答案。通过《大国不易》,读者还能看到,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有自信,更有情怀。
《大国不易》是2016年的年度大书。国际军事问题研究专家罗援,国际问题研究专家金灿荣,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等倾力推荐。通过《大国不易》,读者可以看到一个有自信,有情怀的大中国。
《大国不易》由环球时报社总编辑胡锡进著述而成,全书分为9个部分:中国自信;大国太极;共赢新思维;多元之和;自由的背面;一带一路;谁在南海搞小动作;文化有硬度;舆论是个场。
作者为一线记者出身,对世界和时政有着独特的眼光和判断,给出的论点犀利、到位。他以一位资深外媒体人和观察者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当下世界的格局,论述了中国处于一个怎样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之中,抛出了中国作为大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犀利的答案。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看到一个有自信,有情怀的大中国。
胡锡进,环球时报社总编辑,也是《环球时报》社评的主笔。他的两论:论“复杂中国”和论“激荡世界”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第一线记者出身的他,有着特殊的眼光和时局把控力,所有的观点都很独特且深入人心。2015年11月初,推出的《胡侃》脱口秀节目,重新将他推到舆论场的顶端,获得极高的收视率。《大国不易》是他的又一力作。
大国不易,难在顺大势,察民情,强筋骨,善博弈,巧纵横。如此,治大国如烹小鲜。此书告诉你难易转换之道,不可不读。
——国际军事问题研究专家罗援
《大国不易》一书的特点是直面中外问题,在复杂性的视角下把握真实性,在坚持中国立场的前提下寻求合作共赢。
——国际问题研究专家金灿荣
大国不易,胡锡进也不易。这边有人热捧,那边有人棒打。笑骂之间,才是成长!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
第一章 中国自信/001
中国社会存在历史悲情,真实的历史原因是什么?中国怎样从传统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大国情怀?中国的自信来源于哪里?中国经济的走向将如何?中国最终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吗?应该如何看待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变化?今天的中国经济是最难时期吗?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有自信,还有情怀。
第二章 大国太极/061
中国如何在美国“枪杆子”和“笔杆子”间穿行?中俄友好握握手,西方如何反应?21世纪,属于谁的世纪? 如果2016年希拉里当选,会有什么样的对华政策?美国如何忽悠缅甸:宁要美国草不要中国苗?中国的“和”如何赢了美国的“斗”?中美俄的关系怎样在太极中走向平衡?作者用观察者的眼光来分析中美俄的大国关系,给出一个犀利的主张。
第三章 共赢新思维/099
安倍一系列反常举动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德国的反思衬托日本哪些输理之处?中日关系能真的走向和善吗?日本为何要斥巨资与“亚投行”较劲?日本政府将会采用怎样的对华政策?中日之间不单纯,中日之间有逻辑;而逻辑的指向,是如何谋求共赢之路。
第四章 多元之和/125
欧洲乱了,对谁有和好处?法国等欧洲国家如何反恐?美防长为何要抹黑中国来吓唬东盟?美
国使了哪些手段来挑拨中国与缅甸的关系?菲律宾为何一心扑向美国的怀抱?世界的秩序要由谁来定?在这一章中,作者通过列举中国及周边国家对美国的态度,以及欧洲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向读者呈现一个多元、复杂的世界,并给出发人深醒的答案。
第五章 自由的背面/171
某些人一直鼓吹的“言论自由”,到底想干什么?对于那些所谓的“民主和自由”,该如何应对?港独分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香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十字路口?到底是哪些居心叵测之人要分裂国家?中国大陆该如何面对台湾方面的一系列举动?藏独分子为何要故伎重演,谁在背后使绊子?
第六章 一带一路/209
“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着怎样的天然之别?亚投行动了谁的奶酪?英国为何要违逆美国的意图加入亚投行?亚投行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好处?美国为何要反
对亚投行?中国真的会引领世界经济潮流吗?“金砖”和“上合”,西方为何看到什么都说是对抗?世界已经不是冷战时期,新的经济秩序正在形成,没有人能阻止历史的车轮。在这一章,作者通过分析多种现象,向读者呈现一个新经济的世界秩序。
第七章 谁在南海搞小动作/259
南海,因为各种力量的介入和博弈,成为了一个敏感的让世界瞩目的地方。到底是谁,到底哪些力量,让南海不平静。但不管谁在忽悠南海周边国家,中国义无反顾地完成了南海岛礁建设,给世界亮出一个答案:“中国能行”。
第八章 文化有硬度/299
当前的中国进入多元时代,构成国家运行崭新的人文基础。中国同时作为一个大块头在世界上崛起,深刻改变了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这可不是好玩的,在生活中我们知道,每一次变化都会让人感觉很“累”,稳定在多数情况下是众望所归。多种文化的碰撞,不是什么坏事,反而会成为历史进步的推动力。
第九章 舆论是个场/353
互联网时代的声音,交织成为“火力网”,更形成了话语的权力场。为什么有人说,中国大学都是分院?出租公司、司机、乘客为何是利益共同体?防火墙带给中国互联网哪些影响?为何骂计生者比当年批马寅初还疯狂?等等。虽然各种声音混杂,但是头脑清醒之人都会对事情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最近一个时期西方主流媒体上唱衰中国的声音变得频繁起来,它们大多抓住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这个焦点,强调中国面临严重经济乃至政治危机,进而宣扬中国“即将崩溃”。这些声音通过种种渠道渗透进中国社会,有可能对部分国人的信心造成削弱。
中国的确面临不小的经济下行压力,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不行了”呢?此外,应如何定义中国的“行”或“不行”呢?
中国发展的参照系非常复杂,但大体说来有纵向及横向两大方面。纵向来说,中国的发展速度在换挡,从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这种变化是中国经济总量登上十万亿美元级别时发生的。
没有永远高速增长的经济体,这一点全世界都明白,但中国告别两位数增长,仍被一些人看成是“政治问题”。需要指出,这种看法是逻辑混乱和不自信的。
中国总体上处在新中国60多年的最好时期。我们经历过战争、灾荒、紧缺经济、政治动荡等各种严重问题和灾难,类似的迫切威胁今天都没有。今天中国从调结构到反腐败的经济、政治目标都是“改善型”和“励志型”的,是我们建设更美好生活的自我加码,而不是中国已经混不下去情况下的“背水一战”。
中国长期没有出现严重危机,我们对自己的承受力多少有些“没底”。社会习惯了稳定,对各种不稳定因素高度警惕,不断想象。西方舆论时而大夸中国,时而预言这个国家不堪一击。由于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到底多坚韧,或者多脆弱,只能由时间来证明。
但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中国有过一些严重的危机,但都闯过去了。当这个国家变得空前强大时,它有什么理由比过去更脆弱呢?
再来横向看。目前全球都面临“治理危机”,大国可谓一家一本难念的经。从西方发达国家到新兴经济体,中国调整后的经济增长率仍是主要国家中最高的。中国政府的调控资源和能力也是其中最强的。美、俄、欧洲都经历过严重金融危机,印度的发展比中国落下一大截,这些国家都“挺过来”了,并保持着各自的骄傲。凭什么中国应当是“最有崩溃危险”的那一个?
一个事实是,中国社会对未来的期待很高,我们生活在高速发展的惯性中,对稍微慢下来充满了敏感。但这应当是中国的优势,而不应成为我们的负担。
中国连续几十年在全球发展中做到了当突出的优等生,我们深知不进则退的道理,保持着持久的危机感,力争今后也做得很好。但中国毕竟不是“发展之神”,我们有弱点和局限,我们需要接受未来的某些曲折,不妄自菲薄,而是集中精力构建克服新问题的能力。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对安逸的主动放弃。我们在调动自己的“野性”,逼自己敢拼,敢面对挫折,我们在做新的开创,而不是坐在前人为我们创造的惯性上。
实际上这些年还是有不少意外和变数的,比如新疆暴恐事件相对集中爆发,邻避效应造成重大公共事件,等等,这在过去都不可思议。但它们来了也就来了,中国并没有被绊倒,国家和社会的承受力在一轮轮增强。
只要中国目标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保持稳定,我们前进就是挡不住的大趋势。出现问题往往是拓展这个国家承受力的契机,带来我们对国家稳定的新思考和新认识。我们常说中国有巨大潜力,潜力不仅是资源、机会,它还包含着我们消化各种问题及危机的弹性和韧性。
……
序:
大国不易
中国是大国,而大国的最大宿命是不容易,而不是很牛,感觉超好。
超级大国地位给美国带来了好处,但不要忘了,美国是冷战后军人战死最多的发达国家。美国和美国人往往是国际恐怖主义的顶级目标,包括美元体系在内的美国种种特权不是免费的。美国现在最怕自己衰落,非常敏感,它是“高处不胜寒”的典型。
中国是个超级复杂的大国,现代化元素进入我们的古老体系,总要在互不相同的介质里回响。对这些回响的性质,我们和世界都是陌生的。有些人断言自己看得很清楚,那是吹牛。
当前的中国大社会进入了多元时代,构成了国家运行崭新的人文基础。中国同时作为一个大块头在世界上崛起,深刻改变了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这可不是好玩的,在生活中我们知道,每一次变化都会让人感觉很累,稳定在多数情况下是众望所归。
这篇序言我想集中谈一下多元化的问题,因为它与中国现阶段的不易密不可分,围绕它的争议也似乎最多。我们经常把它作为时代的骄傲成果谈论,但它同时也带来困惑,被看成是诸多问题的源头。
一个直率的问题是:社会多元化的下一站是什么?是中国国家现有制度的瓦解吗?这个直愣愣的问题似乎每天都在像笤帚一样把舆论场形形色色的争论扫走,最后只留下它自己。
我想说,如果真如那样,多元化就是中国走向灾难的起点。因此这个国家的人民一定要对此问题有更具创造性的回答。
我个人认为,中国多元社会的发展指向应当是更高意义上的“和”。我们以往对和的认识基于了传统的社会治理,和谐大多被理解成各种建设性的环环相扣。而当下的社会多元表现打破了我们对传统“建设性”的理解,在舆论场上不难发现,一些对抗性因素已经公开存在于我们的社会,它们不像是能够轻易被全面、有效地予以控制或屏蔽。
在国际上,中国崛起走到了这样的位置上:我们无论做什么,有多少善意,对中国的戒备都被一些国家不加克制地展现出来,通过给我们下马威来警告中国“守规矩”的念头也在付诸实施。
然而“和”似乎是必须的。支持是朋友,拆台也不能轻易搞成敌人。好话好说的建议能促进团结,带有恶意的指责甚至挑衅也不应轻易就把大国的内外节奏搅乱。无论我们多讨厌打擦边球的“麻烦制造者”,除了在直接应对的同时争取社会形成更多弹性和承受力,我们似乎别无选择。
《环球时报》处在中国乃至世界舆论场的一线,我每天执笔撰写社评和“单仁平”文章,触及的都是中国及世界多元的最突出表现,深感自己有时努力跳到多元之上,有时又深陷其中一元特定的立场和阵线中。国内外舆论场上充满博弈和斗争,我知道没有真正的超脱者,但提醒自己要客观,至少清楚自己的看法会受到价值观的局限,增加一些换位思考的努力,还是会有效果的。
多元化是这个时代的要义之一,它给国内事务领域带来一些冲击,如何评估它们,应对它们,中国社会面临意义深远的摸索。我认为这种摸索不光是官方的重大任务,民间意见活跃人士对这种摸索的成功也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必须承认多元化对中国社会包含了一定风险,积极化解这种风险和放任这种风险爆发,其结果很可能完全不同。
举个例子,我曾一再主张,很喜欢微博这一表达工具的人,应当有对所发微博内容自我克制的意识。大家都这样做,会促进微博的繁荣,提升微博在中国舆论场的价值。遗憾的是,一些人拒绝承认任何底线,后来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
中国多元时代的“和”是什么样,要由大家共同慢慢塑造。比如经常有人进到我的微博里攻击我,很多网上达人都受到过人身攻击。这样的攻击无疑不好,但舆论场现阶段就这个样子。有的人适应了,比如我的脸皮就被磨厚了。也有些人不适应,关掉评论,或者干脆不说话了,走了。我有时说,至今仍在微博上活跃谈论时政的人,无论他们持什么观点,都对维持微博这个多元舆论平台做出了贡献。
多元时代的和首先是共存的能力,此外各种力量所组成的合力应当是正面和建设性的,与国家前进的大方向一致。每一种力量同时也是一个角色,它们都不应试图在突破角色本身的限制方面走得太远,给社会运转造成难以承受的破坏。
主张“多元之和”或许会“两头都不好讨好”。一些舆论活跃人士只希望发展多元,一些政府人士则更青睐对和的突出。实际上在我出版《论复杂中国》那本书之后就不断有人批评我是“墙头草”,舆论场似乎更欢迎激烈、鲜明的东西,左右派都在同对方的论战中被逼得“更左”和“更右”,谈论“和”常常显得不合时宜。
然而如果说多元化不可避免的话,和是唯一安全的着陆场。和既是境界,也是底线。这恐怕不是什么崇高的口号,而是一句大实话。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就多元达成质量较高的共识,那么中国作为大国的难处就不再是小社会各自难处的总和,更不会成为它们相乘的积数。这些难处就有可能形成相互牵制乃至部分相互抵消的神奇关系。中国的大国治理就会有具体忙乱之上的从容。
我知道这有些理想主义,但如果化解不了一个对手,形成有法律支持的彼此共存秩序就变得很关键。秩序到头来是各种自由主义的落脚点,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在大多数时候不是天敌。
本书收录的文章都是我在环球时报2014年以来撰写的社评和“单仁平”文章,它们的观点有些很尖锐,有明确的批评目标,但我想在这里做一个总的说明:在我们发出这些批评的同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自己的声音应当是唯一或者压倒性的。我们只是促成合力的一个元素而已,我们期待的就是那个最终的“和”。
(原书名出版社定为《多元之和》,后出版社希望改为《大国不易》。我实在无力重新起序,故对原序做出修改。如果尊敬的读者感觉这篇序有点“飘”,“跑题”,诚望海涵。)
胡锡进
2015年9月9日写于从宁夏回北京的飞机上
2015年10月15日修改于从北京赴纽约的飞机上
这本书为胡锡进这三年发表在环球上的社评。非常喜欢。
评分不错,书好,值得看。快递小哥很好,在这里表扬一下。 (-^〇^-)
评分实话之作,中国正迎来大国时代,今天应拜读这本书。
评分书籍内容很好,非常喜欢
评分看看
评分京东搞活动的时候买书比平时便宜很多,感觉非常合适
评分嗯的
评分物流快!正版书!
评分还是可以看看的,一家之言
大国不易 [China Moving Ahea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