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传 [A Biography of Wang Jingwei]

汪精卫传 [A Biography of Wang Jingwei]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闻少华 著
图书标签:
  • 汪精卫
  • 近代史
  • 传记
  • 历史人物
  • 政治人物
  • 民国史
  • 汉奸
  • 政治
  • 历史
  • 人物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3697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4760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历代帝王传
外文名称:A Biography of Wang Jingwei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39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汪精卫是民国史上的重要人物,曾是国府主席,和蒋介石一样对中国近代史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一生坎坷,经历过近代史上诸多历史事件。以传读史,读汪精卫传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途径。

内容简介

  汪精卫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10年3月谋刺摄政王载洋,事泄被捕,狱中赋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为人传诵。武昌起义后获释。曾任《民报》主编。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任宣传部部长。1925的7月广东国民政府成立,被选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1927年在武汉发动七一五事变,宁沪汉三方合流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1931年5月,联合反蒋各派在广州另组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九一八事变后,蒋、汪合组政府,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抗战爆发后任国防zui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地位仅次于蒋介石。1938年12月29日,发“艳电”,电文称:日本“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尊重中国之主权”,能使中国“完成其独立”,以“互相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三原则,“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这样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安,即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而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亦得以保持”,公开为日本侵略者辩护,投降日本,1940年3月10日在南京组建伪“国民政府”,汪任“行政院长”兼“国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员会zui高国防会议主席”。1944年11月10日,汪病死于日本名古屋。

作者简介

  闻少华,湖北浠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民国史研究工作。专著有《汪精卫传》、《周佛海评传》、《陈公博传》、《汪伪政权史话》等,此外还在报刊上发表有关文章二十余篇。

精彩书摘

  汪精卫谋刺摄政王
  继1907年徐锡麟、秋瑾浙江之役失败后,同盟会的革命活动不断受挫。而同盟会内部陶成章、章炳麟等大搞分裂活动。保皇派借助同盟会的内部斗争大肆鞭挞革命党,这些情况都大大刺激了汪精卫,使他灰心丧气。同年3月清廷宣布预备立宪,以欺骗舆论,汪精卫再也沉不住气了,于是约集在日本的黄树中(复生)、喻培伦、黎仲实、陈璧君等由香港潜入北京,从事暗杀活动,“决心与虏酋拼命”,为了振作精神,企图“藉炸弹之力,以为激动之方”。
  1909年9月,黄复生偕但懋辛赴北京,经营暗杀机关。一切准备就绪后,同年12月,汪精卫偕陈璧君、黎仲实等由港入京,于琉璃厂火神庙夹道(即太平桥)组织秘密机关,同时喻培伦亦携购置的照相器材来京,开设守真照相馆以便于掩护。又在东北园租赁一屋,作为活动场所。这些青年革命党人热情有余,秘密工作经验不足。当守真照相馆开张营业一个月后,他们似乎忘记这是在清廷统治的中心——北京,1910年2月2日晚,竟然聚会在一起,开怀畅饮,“欢声且达户外”。一些天来,若干剪掉辫发的青年在这个地方出现,也引起当地巡警的注意。1月又通过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给汪精卫等300元。上述情况都在在引起敌人注意。
  暗杀的目标最初选定庆亲王奕劻,因奕劻戒备森严,未能得手。但此时汪精卫等人得知贝勒载洵、载涛等人从欧洲考察海军归国,便准备临时谋炸他们。汪精卫和黄复生携带盛炸药的铁壶,在东车站“候至竟日”,由于车站上戴红顶花翎的人太多,载洵等人下车后,汪精卫等无从辨认,只好作罢。“擒贼先擒王”,最后决定谋刺对象改为摄政王载沣。后来,大家认为铁壶盛炸药不多,爆炸力不大,于是议定由黄复生在骡马市大街鸿太永铁铺定做一个可盛四五十磅炸药的铁罐。
  摄政王府坐落在地安门外鸦儿胡同附近,载沣每日上朝必经鼓楼大街。原计划在鼓楼前的短墙上投掷铁罐,炸毙载沣;适逢鼓楼大街改筑马路,事遂不果。又准备把烟袋斜街作为行刺地点,复因租不到房子而作罢。最后确定于银锭桥埋藏炸药。2月21日,黄复生与喻培伦前往桥下,被犬吠声干扰未成;次晚又前往埋炸药,再敷设电线,可惜线太短不敷用。第二天添购电线,于晚上12时再往桥下。这时,喻培伦发现有一人蹲在桥上,遂告诉黄复生,黄复生、喻培伦速告汪精卫躲避。黄复生隐约见有三人持灯笼下桥寻觅,“良久乃出”。黄复生认为秘密已全暴露,于是匆匆赶回东北园,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议决喻培伦赴东京重购炸药,黎仲实、陈璧君赴南洋筹款,汪精卫、黄复生仍留守北京,等炸药到后再谋进行。
  当时清廷为了这件炸药案正闹得满城风雨。有的说是溥伦贝子干的,目的是想篡位;有的说是庆王与肃王有矛盾,借此来中伤肃王;更有的说炸药是载洵、载涛两贝勒从英国带回的,因为包炸药的纸上写有“伦敦”字样。因此清廷如临大敌,出动了所有的侦探,密布于茶馆、酒肆、妓院、戏园,要求尽快破案。
  4月16日上午,汪精卫、黄复生正在东北园住处谈话,一个雇用小厮名达子的人,突然来对汪精卫说:“四老爷,四老爷,照相馆内有人请黄爷去!”当黄复生出了住处,行至琉璃厂大街后即被捕。侦探顺藤摸瓜,得知盛炸药的铁罐系骡马市大街鸿泰永所制造,传讯店主后,就找到了守真照相馆的线索。同一天,汪精卫来照相馆的途中,由店主指认,锒铛入狱。
  ……

前言/序言


秘史探微:民国风云中的隐秘人物与权力角逐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风雨飘摇的民国时代,聚焦于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记,却鲜少被大众深入了解的权力核心人物与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 本书并非对任何特定历史人物的生平进行全面描摹,而是力求从一个更宏大、更侧重的视角,审视那些塑造了二十世纪中国命运的关键节点。我们将深入剖析在辛亥革命的烽烟散尽后,中国政治舞台上各方势力,从北洋军阀的土崩瓦解,到国民党内部的派系纷争,再到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与试探。 第一部分:北洋残局与军阀的崛起 民国初建,理想主义的光芒迅速被现实的铁蹄所践踏。本书将详尽考察袁世凯去世后,北洋体系内部的权力真空是如何被各地军阀迅速填补的。我们不会纠缠于单一的个体传记,而是着重分析“派系”的形成逻辑。 皖系与直系的权力交替: 深入分析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人在军事、外交和财政资源上的争夺策略。重点探讨他们如何利用外国(尤其是日本和英美)的贷款与军事援助来巩固自己的地盘,以及这些外部干预如何反噬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地方实力派的“土皇帝”模式: 以阎锡山在山西的“模范省”实验、张作霖在东北的“东北王”体制为例,探讨军阀割据时期,地方强人如何建立起一套独立于南京或北京中央政府之外的经济和军事体系,以及他们对地方社会和经济结构造成的深远影响。 “府院之争”的体制性缺陷: 剖析早期民国宪法框架下,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如何使得任何一个领导人都难以实现有效的全国性统治,为军阀混战提供了制度温床。 第二部分:国民党的整合与早期探索 随着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提出和黄埔军校的建立,国民党开始从一个革命同盟会转变为一个具有现代组织架构的政党。本书将聚焦于国民党内部的意识形态冲突和组织建设的艰难历程。 联俄容共的得与失: 详细审视国民党在接受苏联政治顾问和共产国际援助初期的内部讨论与争议。重点分析这一策略在组织架构、军事训练和宣传动员上带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以及它对国民党自身意识形态纯洁性带来的长期挑战。 “党国体制”的雏形: 通过考察国民党“一大”前后,对党章和组织机构的修订,揭示其如何从一个松散的革命团体,逐步向强调“以党治国”的模式演变。这包括对中央执行委员会权力的强化,以及对地方党部的渗透与控制。 北伐的军事与政治遗产: 北伐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次全国性的政治动员。本书将分析北伐军在沿途如何处理地方士绅、教会势力和反抗力量的关系,以及北伐胜利后,如何将军事上的统一转化为政治上的有效统治,特别是对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第三部分:政治边缘的权力角力与意识形态的碰撞 民国时期的政治光谱远比“革命”与“保守”二元对立复杂。本书将关注那些活跃在政治边缘,但对历史走向产生关键影响的群体和事件。 “新青年”与思想启蒙的深度: 探讨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群体内部的分化。从激进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到自由主义的倡导者,再到实用主义的改革派,他们如何通过教育、期刊和学术机构,试图为中国寻找一条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分析他们对现有政治精英的批判力度与实际影响力。 地方精英与中央的博弈: 聚焦于那些在特定区域拥有深厚根基的精英群体(如实业家、地方乡绅、教会大学人士)。分析他们如何在中央政府更迭时,通过经济实力和中间人角色,巧妙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区域的相对稳定。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经济困境: 考察1927年后,南京政府试图推行财政和金融改革所面临的巨大阻力——包括地方藩镇的税收截留、外债的沉重负担以及白银外流的压力。分析这些经济难题如何直接制约了其推行有效行政的能力。 结语: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重叙事 本书旨在呈现一个充满张力、权力交错的民国画卷。历史的进程往往不是由单一的“英雄”或“恶人”所决定,而是由无数次妥协、冲突、误判和机会共同编织而成。通过对政治结构、派系斗争和思想路线的细致梳理,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中国在寻求民族独立与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与经历的复杂抉择。这不仅仅是关于权力更迭的故事,更是关于一个古老文明如何在现代性的冲击下,进行艰难而痛苦的自我重塑过程的深刻写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历史研究的初学者,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许多人物和事件都抱有浓厚的好奇心。汪精卫无疑是其中最让我感到困惑和着迷的一位。他的名字总是伴随着巨大的争议,从早期的革命党人到后来的国民党高层,再到二战期间的南京政府领导人,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我常常想,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个人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全面的视角,去梳理他漫长而复杂的政治生涯,不仅仅是事件的罗列,更重要的是对其背后动机的深入剖析。我期待作者能够引用大量的史料,甚至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文献,来支撑其观点。我尤其想了解,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他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是怎样的,他与党内其他派别的关系如何,以及他对国家未来的设想究竟是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拨开历史的迷雾,更清晰地认识这位历史人物,并从中学习到关于政治、权谋和人性的深刻道理。

评分

这本书终于到手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很不错,封面设计也颇具匠心,整体给人一种厚重感。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的中国历史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在风云变幻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的人物,而汪精卫无疑是其中最为复杂和争议性的一位。翻开扉页,一股油墨的清香扑面而来,瞬间就将我拉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我对传记类书籍一向情有独钟,因为它能让我以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曾经被简化或妖魔化的历史人物,试图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和动机。我知道,关于汪精卫的评价向来两极分化,有人将他视为汉奸,有人则认为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的人生轨迹,从他的早期革命生涯,到他后来的政治生涯,乃至于他晚年的选择,都希望能有一个更全面、更细致的呈现。我尤其期待作者在史料的考证和解读上能有独到的见解,能够呈现出一个立体、多维度的汪精卫形象,而不是简单地给历史人物贴标签。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进行一次深刻的历史对话。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近代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汪精卫的名字对我来说,总是带着一种特别的重量。他身上似乎承载了太多复杂的历史评价,从革命先驱到“汉奸”,这些标签都显得过于简单化,无法完全概括一个鲜活的人物。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书,能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人生轨迹,他的思想转变,以及他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所做的选择。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史料,不仅仅是关于他的政治活动,更希望能触及到他个人的生活,他的情感,他的内心世界。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相对客观、不带偏见的视角,去呈现他的经历,让我能够站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舞台上,去审视他所处的时代和他个人的选择。我想要了解他当时的处境,他所面临的压力,以及他做出决定的动机。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并引发我对历史和人性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

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尤其关注近代中国史,而汪精卫这个人,总是我研究过程中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节点。他的经历太跌宕起伏了,从一个革命青年,到国民党内的核心人物,再到后来那个备受争议的“曲线救国”代表。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什么样的个人性格,让他做出了那些影响深远的决定?我曾阅读过一些零散的资料,但总感觉碎片化,缺乏一条完整的脉络。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出现时,我非常兴奋,感觉像是找到了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宝藏。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能够深入分析汪精卫的内心世界,他当时面临的压力,以及他个人所持有的政治理念。我希望作者能够凭借严谨的考证,呈现出史料之外的细节,让我们能够更接近真实的汪精卫。我知道,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毕竟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被后人的情绪和立场所左右。但我相信,一本优秀的传记,应该能够超越这些,以一种更冷静、更深入的态度,去展现历史的复杂性。我期待它能提供给我全新的视角。

评分

说实话,对汪精卫这个名字,我的第一反应总是带着一丝复杂的情感,甚至是抵触。毕竟“汉奸”这个标签太过沉重,似乎将他的一切都笼罩在了阴影之中。但作为一个求知欲旺盛的读者,我知道历史的真相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一直坚信,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都有其复杂的成因和动因。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机会,去尝试理解,去尝试探究,那个在历史洪流中被刻画成不同形象的汪精卫。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他从一个心怀救国理想的青年,如何一步步走向了他最终的道路。我期待作者能够提供详实的史料支撑,更重要的是,能够呈现出他当时所面临的政治困境,以及他在 those 困境中的挣扎和抉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一个更立体、更人性化的汪精卫,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我需要了解他内心的矛盾,他的思考过程,以及他做出的那些决定背后的逻辑。我希望能读到一本能让我重新审视历史,并引发深度思考的作品。

评分

一如既往地好评

评分

详细的描述了一些过往

评分

买本传记,多了解下汪精卫

评分

东西不错,用的很好,下回还来。

评分

汪精卫传记著作。近代史上最复杂的一个人物生平。发货很快,质量不错。

评分

看了一部分,由于作者严重的阶级立场及带有偏见的个人见解,难以继续赏读

评分

一如既往地好评

评分

很好不错,完好无损的

评分

给老公买的,他说,书写得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