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31048.4-2014 風力發電機用繞組綫 第4部分:玻璃絲包薄膜繞包銅扁綫

NB/T 31048.4-2014 風力發電機用繞組綫 第4部分:玻璃絲包薄膜繞包銅扁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國傢能源局 編
圖書標籤:
  • 風力發電機
  • 繞組綫
  • 銅扁綫
  • 玻璃絲包覆
  • 絕緣材料
  • 電氣設備
  • NB/T 31048
  • 4-2014
  • 標準
  • 工業標準
  • 電力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電力齣版社
ISBN:1551232076
版次:1
商品編碼:11854682
包裝:平裝
開本:大16開
齣版時間:2014-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
字數:1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NB/T 31048的本部分規定瞭玻璃絲包薄膜繞包銅扁綫的技術要求和檢驗規則。 本部分適用於風力發電機用玻璃絲包薄膜繞包銅扁綫。
  本部分負責起草單位:金杯電工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參加起草單位:冠城大通股份有限公司、無锡锡洲電磁綫有限公司、湘潭電機股份有限公司、露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機械工業北京電工技術經濟研究所、上海申茂電磁綫有限公司、無锡統力電工有限公司、上海電纜研究所、東方電氣(樂山)新能源設備有限公司、南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南京汽輪電機長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特纜電工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寶傑隆電磁綫有限公司、株洲時代電氣絕緣有限責任公司、四川金瑞電工有限責任公司、江蘇迅達電磁綫有限公司、山東迪賽機電有限公司、遼寜東港電磁綫有限公司、河北國潛綫纜有限責任公司、銅陵精達特種電磁綫股份有限公司、艾維特電氣絕緣材料(常州)有限公司、上海電器科學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雪、李加興、徐進法、王放文、應江輝、劉淑芬、劉明福、戴濤、郭榮榮、蔡梅園、薛長誌、田建忠、彭傑紅、盧廷傑、唐文進、俞安瓊、周誌雲、巴玉國、毋德書、李充召、許建英、姚國妹、張生德、張敬平、陳惠民。

前言/序言


風力發電機用繞組綫係列標準(其他部分) 本係列標準 NB/T 31048 旨在規範風力發電機用繞組綫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和包裝、標誌、運輸及儲存要求,以確保風力發電機設備安全、可靠、高效運行。本係列標準共分為多個部分,涵蓋瞭適用於不同類型、不同電壓等級風力發電機中的各類繞組綫。 NB/T 31048.1-XXXX:風力發電機用繞組綫 第1部分:通用要求 本部分是整個係列標準的基礎和總則。它規定瞭風力發電機用繞組綫共有的基本性能指標、環境適應性要求以及通用的試驗和檢驗程序。 適用範圍界定: 明確瞭本係列標準所涉及的繞組綫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於陸上和海上風力發電機定子和轉子繞組的製造。 基本性能指標: 涵蓋瞭導電性能(如電阻率)、機械強度(如耐拉伸性、耐磨性)、熱性能(如耐熱等級、長期耐熱壽命)、電氣絕緣性能(如介電強度、體積電阻率)等基礎參數的統一標準。 環境適應性要求: 針對風電機組運行的特殊環境(如高海拔、高濕度、溫度波動大、振動等),規定瞭繞組綫在這些極端條件下的長期可靠性要求。這包括對鹽霧、濕熱交變、低溫衝擊的抵抗能力。 通用試驗方法: 統一瞭測量上述基礎性能指標所采用的標準試驗設備和操作規程,確保不同製造商和用戶之間的測試結果具有可比性。 質量保證體係要求: 對繞組綫的生産過程中的質量控製、批次管理和可追溯性提齣瞭基本要求。 NB/T 31048.2-XXXX:風力發電機用繞組綫 第2部分:漆包綫 本部分專注於風力發電機中最常用的一類繞組綫——漆包綫(Enamelled Winding Wire)。它詳細規定瞭不同絕緣漆膜體係(如聚酯亞胺、聚酰胺-酰亞胺等)的性能特徵和測試標準。 漆包層結構與厚度: 規定瞭單層、雙層或復閤漆包結構對電氣性能和機械保護的貢獻,並對漆膜的均勻性和附著力提齣瞭嚴格要求。 熱機械性能: 重點關注漆包綫在長期工作溫度下的熱老化特性,包括熱應力、熱循環和熱老化壽命的評估方法。對於風電機組運行中可能齣現的過載和瞬態高溫情況,設定瞭相應的耐過載要求。 耐電暈性與耐電擊穿性能: 鑒於大功率風電機組運行電壓較高,本部分對漆包綫抵抗電暈放電和高壓電擊穿的能力進行瞭詳細的規範,包括對尖銳邊緣效應(Flexibility/Adhesion Test)的測試。 耐潤滑劑/冷卻劑兼容性: 針對部分風電機組中使用的特殊絕緣油或冷卻液,規定瞭漆包綫與這些介質接觸後的性能保持率測試。 不同漆包等級分類: 根據耐熱等級(如H級、C級或更高等級),細化瞭對應的機械強度和耐化學性的具體指標。 NB/T 31048.3-XXXX:風力發電機用繞組綫 第3部分:薄膜/玻璃絲包繞組綫(除扁綫外其他形式) 本部分涵蓋瞭除扁綫以外的其他復閤絕緣繞組綫,特彆是那些采用聚酯薄膜、聚酰亞胺薄膜或玻璃縴維等材料進行纏繞或包覆的導綫,通常用於對機械強度和耐熱性有極高要求的場閤。 絕緣材料的兼容性: 規定瞭薄膜與玻璃絲層之間的粘閤劑或浸漬處理劑的要求,確保復閤層結構作為一個整體穩定工作。 機械保護特性: 強調對繞組綫在安裝過程中(如盤繞、緊固)的抗刺穿能力和耐摩擦性能的測試,這對於體積較大的圓綫或方綫尤為重要。 浸漬/填充性能: 針對在繞組完成後需要進行真空壓力浸漬(VPI)處理的綫材,要求其在浸漬樹脂後,絕緣性能不應降低,且樹脂滲透性良好。 尺寸與幾何精度: 對非扁平形狀的繞組綫(如方綫、圓綫)的截麵形狀、尺寸公差和錶麵平整度進行嚴格控製,確保綫圈的緊密堆積。 NB/T 31048.5-XXXX:風力發電機用繞組綫 第5部分:玻璃絲包薄膜包繞空心導電管 本部分專門針對大容量、高電壓風力發電機(特彆是直驅式發電機)中使用的空心導電管(多為銅管),它們通常用於水冷或油冷係統。 導電管體的要求: 規定瞭空心銅管的材料純度、壁厚均勻性、內錶麵光潔度(影響冷卻介質流動)以及焊接或連接處的強度標準。 復閤絕緣層結構設計: 詳細描述瞭用於包裹空心銅管的玻璃絲和薄膜的層數、搭接率以及絕緣厚度,以滿足額定電壓下的電氣隔離要求。 熱交換效率評估: 鑒於空心管的主要功能是散熱,本部分可能包含評估絕緣層對熱阻影響的方法和限值,確保其在保證絕緣強度的同時,不嚴重影響導電管的冷卻效率。 耐壓與耐振動測試: 重點測試空心管在運行壓力和風機振動載荷下的絕緣完整性。 NB/T 31048.6-XXXX:風力發電機用繞組綫 第6部分:試驗與檢驗方法 本部分匯集瞭前幾部分標準中涉及的所有特定試驗方法的詳細操作規程,作為附錄或獨立標準存在,確保測試結果的統一性、準確性和可重復性。它可能參考IEC、NEMA或相關的國傢標準,並根據風電領域的特殊需求進行補充和修改。 NB/T 31048.7-XXXX:風力發電機用繞組綫 第7部分:交接檢驗、包裝、標誌和儲存 本部分側重於繞組綫從生産綫到風電機組安裝現場的物流和質量控製環節。 交接檢驗規範: 規定瞭齣廠檢驗(FAT)和到貨驗收檢驗(SAT)的項目、抽樣方案和判定標準。 包裝要求: 針對不同規格的繞組綫(如綫盤、木架、大盤捲),規定瞭防潮、防機械損傷的包裝材料和固定方式,以適應長途運輸和現場吊裝的需求。 標誌與可追溯性: 明確瞭産品標簽上必須包含的信息,包括標準代號、材料規格、耐熱等級、生産批次、製造商信息等,確保齣現質量問題時可以快速追溯源頭。 儲存條件: 規定瞭繞組綫在倉庫中應保持的溫度、濕度範圍和避免陽光直射的要求,以保證其在儲存期間絕緣性能不發生衰減。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深入理解導綫材料的成本效益分析。在風電項目日益強調度電成本(LCOE)的背景下,繞組綫作為定子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材料選擇和製造工藝的成本權重至關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個行業內部的“成本解剖室”,揭示玻璃絲、薄膜樹脂以及銅材的比例如何影響最終齣廠價格,並對比不同厚度和規格的導綫在實現同等電能傳輸效率下的成本差異。比如,加厚絕緣層是否能帶來更長的壽命,從而抵消初期材料成本的增加,實現更低的LCOE?這本書雖然詳盡規定瞭技術要求,但對於這些經濟學和工程經濟學上的權衡,卻保持瞭緘默。它隻告訴我們“應該做什麼”,卻從未探討過“在預算限製下,最優的選擇是什麼”。這使得我們這些需要平衡技術性能與商業可行性的項目經理,不得不轉而依賴於供應商的商業報價和內部的試錯成本來做齣決策,而無法從這份權威的技術標準中獲得關於價值工程的指導,實在是一大遺憾。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它是一本非常專業的技術規範,專門針對風力發電機這類高精尖設備的核心部件——繞組綫。作為一名對可再生能源領域有濃厚興趣的工程師,我原本期待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關於材料科學、絕緣技術以及繞組設計優化等方麵的深度見解。然而,實際閱讀下來,我發現這本書的側重點似乎完全集中在特定規格的界定和測試方法上,對於“為什麼”選擇玻璃絲包薄膜這種特定結構,以及這種結構在不同氣候條件或運行載荷下的長期可靠性分析,幾乎沒有涉獵。它更像是一份嚴苛的“驗收標準清單”,而非一本能啓發創新思維的技術手冊。我花瞭大量時間去揣摩那些關於尺寸公差和耐壓強度的圖錶,試圖從中推導齣其背後的設計哲學,但收獲甚微。書中缺乏對行業前沿趨勢的探討,比如下一代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發電機可能需要的新型導綫材料,這使得這本書讀起來有些“滯後感”。對於需要進行前沿研發工作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廣度和深度遠遠不夠支撐其需求,它更適閤作為質檢部門的參考工具書,用來確保現有産品的閤規性,而對於追求技術突破的工程師來說,其價值有限。

評分

作為一名專注於電機熱管理與狀態監測的研究人員,我對這本書的結構感到有些失望,因為它完全沒有觸及到“動態運行”這個核心議題。風力發電機繞組綫的工作狀態是極其復雜的,它不僅僅承受恒定的額定電流,還伴隨著頻繁的啓動、停機、變槳以及突發的電網擾動。這些動態應力,特彆是熱循環和機械振動,對玻璃絲包薄膜的粘閤力和抗疲勞性是巨大的考驗。我本期望書中能提供關於該材料在模擬實際工況下的蠕變測試數據,或者至少提齣一套推薦的疲勞壽命評估方法論。然而,書中所有的測試方法似乎都圍繞著靜態的絕緣電阻、介質強度和常溫下的機械拉力展開。這使得本書對我們研究如何通過先進的在綫監測技術(如紅外熱成像或聲發射技術)來預測繞組早期退化,提供瞭非常有限的“基準點”。它定義的成功標準是“通過測試”,而非“在全壽命周期內保持最優性能”。因此,對於緻力於提升風電機組運行可靠性的前沿研究者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個曆史性的起點,而非我們前進的方嚮。

評分

從設備采購和供應鏈管理角度來看,這份標準無疑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我主要負責對供應商提供的風機組件進行資格預審,確保所有進場的關鍵電氣元件都能滿足最基本的安全和性能基綫。這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套清晰、量化的驗收指標體係。例如,關於銅扁綫尺寸偏差的嚴格限製,直接關係到後續的嵌綫工藝和綫圈的緊密性,避免瞭因公差過大導緻的局部放電問題。再者,對繞包密度和絕緣層厚度的明確界定,使得不同供應商的産品在核心性能上具備瞭可比性。但遺憾的是,它在描述如何進行破壞性或非破壞性試驗時,雖然詳盡描述瞭步驟,卻鮮有提及不同試驗結果的工程意義,即一個微小的絕緣缺陷,在實際風電場服役20年間,其故障概率模型究竟如何變化。它更像一個“硬指標集閤”,缺乏對“軟科學”——即風險評估和壽命預測——的融入。對於一個希望建立長期可靠性供應鏈體係的管理者而言,我需要知道這個標準背後的風險容忍度是多少,而不是僅僅照章辦事地完成檢測流程。

評分

我是一個剛入行不久的電氣設計新手,肩負著為新型直驅式風機選型繞組導體的任務,因此我滿懷憧憬地翻開瞭這本據說是行業標杆的指南。我期待它能清晰地闡述玻璃絲包薄膜這一復閤絕緣層是如何平衡機械強度、耐熱性和介電性能的。設想中,書中應該有詳細的截麵微觀結構分析圖,配閤不同繞包工藝對最終絕緣性能的影響對比。然而,現實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晦澀,充斥著大量的“應符閤”、“不得低於”之類的指令性條款。它似乎默認讀者已經完全理解瞭所有背景知識,直接跳到瞭具體的參數要求。我嘗試著用它來指導我計算導綫在特定溫升裕度下的使用壽命預測模型,但書中提供的公式和參數,大多是關於如何“測量”現有産品,而不是如何“設計”未來産品。這就像一本菜譜,隻告訴你“麵粉的重量是100剋”,卻沒告訴你為什麼用高筋麵粉而不是低筋麵粉,也沒有教你如何根據不同的濕度調整配方。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從零開始建立設計數據庫的初學者而言,這種純粹的規範性文件,缺乏必要的理論鋪墊和應用案例分析,使得學習麯綫異常陡峭,讓人感到睏惑和無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