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風拂燕園,幾世背影,美學傢葉朗心中的一座城。
編輯推薦
葉朗教授是繼宗白華、硃光潛之後對中國傳統美學貢獻巨大的美學傢。《燕南園海棠依舊》是葉教授篩選整理瞭在過去30年間於不同載體和場閤發錶的短論、雜感、隨筆及講稿等文章匯編而成的文集。語言乾淨通透,內容視角豐富,一字一句皆為浸滿作者精神氣質的平實話語。讀者不但能夠感受到北大百年傳承的人文傳統和精神傢園,更能感受到作者獨樹一幟的治學理念。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瞭作者在不同載體和場閤發錶的短論、雜感、隨筆及講演稿,分為5個主題:藝術和人生、治學、美感、對前輩學者和北大校園生活的迴憶以及推薦書單。作者通過本書嚮讀者展現北京大學的人文傳統和精神氛圍,使讀者感受這種傳統和氛圍的靈魂,體味其中高遠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的神聖性。
作者簡介
葉朗,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院長。同時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兼高校美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市哲學會會長、全國政協常委。主要著作有《美在意象》《中國美學史大綱》《胸中之竹》等,主要編著有《現代美學體係》《中國曆代美學文庫》《中國藝術批評通史》等。
目錄
留下第一個腳印的魅力
“跳齣我天地”的另一含義
泡沫人生
另一種人生選擇
《春江麯》
“妙在近黃昏”
觀天地生意
“平常心”照亮世界的美
“魚嚼梅花影”
審美是人生體驗
唐代藝術反映時代精神
胸襟要寬,格局要大
說學術氣氛
我們要保持純理論的興趣
說理論感
曆史主義精神與現代眼光
中國學者應該有自己的立足點
極力發揮中國民族文化的“個性”
——讀宗白華先生八十年前的一封信
一個人為什麼需要老師
如何對待學術上的反對意見
如何對待考證
談創立新的學派
談讀書和學位論文的寫作
人生終極意義的神聖體驗
生活中的閑心
——讀張潮《幽夢影》
大樹?拾穗者?永恒
——悼念硃光潛先生
平靜,平淡,平和
——對張岱年先生的點滴迴憶
創造力的噴發
——讀張世英先生《歸途》
燕南園海棠依舊
《第九交響麯》是心靈的徹悟
——《文章選讀》編者按語
從寫文章的角度推薦十二本書
前言/序言
“文風也是一個大問題。8年前,我就想編一本《文章選讀》,把一些好的文章介紹給大學生、研究生。目的是提倡一種簡潔、乾淨、明白、通暢、有思想、有學養、有情趣的文風。
1、文章要力求簡潔,要乾淨利落。我們有些同學的文章有一個毛病就是囉嗦,拖泥帶水,一句話來迴重復說。有一次一位同學交給我一篇文章,前麵三頁其實隻有一段話,但他寫成三頁。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簡潔是我們應該追求的風格。有一年我在香港,一傢報紙的副刊約我寫幾篇專欄文章,每篇限定500字,不能多一行,也不能少一行。開始我覺得這種500字的文章很難寫,寫瞭幾篇,感到這是一種很好的訓練。一般我們的文章最短也有一兩韆字,因為你要把一個問題說清楚,總得一兩韆字。現在你要在500字的限度內把一個問題說清楚,就要極其簡潔,極其精練,要把多餘的枝杈統統砍掉。但又不能砍得光禿禿的,隻剩一根樹乾。也不能乾巴巴的,一點味道都沒有。文字雖少,包含的意蘊要很豐富,而且不能寫得很匆忙,很局促,而應寫得從容舒展。這就像篆刻藝術,隻有很小一塊地方,但是方寸之內,要有海闊天空氣象。所以我建議同學們也不妨試試寫這種500字的文章,它可以推動你提煉思想、提煉文字,幫助你逐漸形成一種簡潔的風格。
2、文章要通暢易曉。近20年學術界有少數人喜歡用一種艱深晦澀的句子,寫一種誰也讀不懂的文章。過去人們說,哲學傢是把大傢不懂的、深奧的道理用大傢都懂的話說齣來。現在有的人正相反,他們是把大傢都懂的道理用大傢都不懂的話說齣來。他們以為這樣可以顯齣自己有學問,卻不知道他們是走入瞭一個“以艱深文其淺陋”的誤區。“五四”以來人文學科的一些大師,如蔡元培、鬍適、聞一多、硃自清、郭沫若、範文瀾、翦伯贊、馮友蘭、硃光潛、宗白華等人,他們的文章都極其明白通暢,毫無艱深晦澀的影子。明白通暢並不妨礙他們錶達深刻的思想。像範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的文字,極其準確,極其簡潔,同時又明白通暢,真可以說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境界。這些大師纔是我們學習的典範。我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治學生涯中會逐漸領悟到,簡潔的風格和明白通暢的風格,都是文章的一種極高的境界。
3、要有一種適度感和分寸感。文章中的議論、感想、引經據典,都不要過度。“過猶不及”。發錶議論和感想過瞭度就成瞭裝腔作勢,賣弄纔學。生動過瞭度就成瞭油滑。尖銳過瞭度就成瞭刻薄。我們有時看到有的知名作傢也難免犯這種毛病,所以更應該引起警惕,要注意掌握分寸,掌握“度”。
4、要注意文章會顯示你的人品。我們古人經常強調“文如其人”,強調文品、詩品、書品、畫品和人品的統一,如清人劉熙載說:“詩品齣於人品。”“書,如也,如其學,如其纔,如其誌,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藝概》)因此,從一個人的文章,可以看齣這個人的人品,看齣這個人的趣味、格調、胸襟、氣象,看齣這個人的精神境界。馮友蘭先生說,當年他第一次到校長辦公室見到蔡元培先生,就感到蔡先生有一種“光風霽月”的氣象,而且滿屋子都是這種氣象。我們讀蔡先生的文章,同樣也會感受到這種氣象。這是從蔡先生的精神境界發齣來的。
——《談讀書和學位論文的寫作》
……
“外麵人到北大校園,首先想到要去看的往往是未名湖。但是瞭解一點北大曆史的人都知道,北大校園裏學術積澱最深厚的並不是未名湖,而是燕南園。在這裏曾經住過許多學術大師,除瞭馮友蘭之外,還住過馬寅初、周培源、湯用彤、嚮達、翦伯贊、硃光潛、江澤涵、饒毓泰、馮定、王力、林庚、侯仁之……。正是這些學術大師的存在,構成瞭北京大學的一種人文環境,一種精神氛圍。這種人文環境、精神氛圍的靈魂,是一種高遠的精神追求,一種人生的神聖性。在這裏我們可以引用馮友蘭先生在九十高齡時對拜訪他的學生說過的一段話。馮先生說:“人類的文明好似一籠真火,幾韆年不滅的在燃燒。它為什麼不滅呢?這是因為古往今來對於人類文明有貢獻的人,都是嘔齣心肝,用自己的心血腦汁作為燃料添加進去,纔使這籠真火不滅。”馮先生問:“他為什麼要嘔齣心肝呢?”馮先生迴答說:“他是欲罷不能。這就像一條蠶,它既生而為蠶,它就隻有吐絲,‘春蠶到死絲方盡’,它也是欲罷不能。”這“欲罷不能”四個字體現瞭一種高遠的精神追求,體現瞭一種人生的神聖性。這四個字可以用來概括北京大學的人文環境和精神氛圍。
我們看,馬寅初、周培源、馮友蘭、硃光潛……這些學術大師,他們的一生,哪一個不是體現瞭一種高遠的精神追求,體現瞭一種人生的神聖性呢?
這些大師後來一個一個都離開瞭我們,但是他們對北大精神的影響,他們對中國學術和中國文化的影響,是永遠不會磨滅的……”
——《燕南園海棠依舊》
燕南園海棠依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發貨快 不錯哦
評分
☆☆☆☆☆
專業美術書籍。很不錯。京東購書方便實惠
評分
☆☆☆☆☆
很好…………
評分
☆☆☆☆☆
風拂燕園,幾世背影,美學傢葉朗心中的一座城
評分
☆☆☆☆☆
紙質很好,快遞也很好,我買的時候是最後一本,超開心
評分
☆☆☆☆☆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
紙質很好,快遞也很好,我買的時候是最後一本,超開心
評分
☆☆☆☆☆
紙質很好,快遞也很好,我買的時候是最後一本,超開心
評分
☆☆☆☆☆
還沒拆開,但是學文這麼大的人,書也不貴,真心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