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达信号处理基础(第二版) | ||
| 定价 | 79.00 |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3月 | |
| 开本 | ||
| 作者 | (美) Mark A. Richards(M. A. 理查兹) | |
| 装帧 | 平塑勒 | |
| 页数 | 492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21278112 | |
第1章 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概述 1
1.1 雷达的历史和应用 1
1.2 雷达的基本功能 2
1.3 脉冲体制雷达的基本组成 4
1.3.1 发射机和波形产生器 5
1.3.2 天线 7
1.3.3 接收机 11
1.4 雷达信号处理的共同主线 14
1.4.1 信干比与积累 15
1.4.2 分辨率 16
1.4.3 数据积累与相位历程建模 18
1.4.4 带宽扩展 20
1.5 基本雷达信号处理概述 21
1.5.1 雷达的时间尺度 22
1.5.2 现象学 22
1.5.3 信号调节和干扰抑制 23
1.5.4 成像 25
1.5.5 检测 27
1.5.6 测量与跟踪滤波器 28
1.6 雷达文献 29
1.6.1 雷达系统和组成 29
1.6.2 基本雷达信号处理 29
1.6.3 高级雷达信号处理 29
1.6.4 雷达的应用 30
1.6.5 当前的雷达研究 30
参考文献 30
习题 32
第2章 信号模型 34
2.1 雷达信号的组成 34
2.2 幅度模型 35
2.2.1 简单点目标的雷达距离方程 35
2.2.2 分布式目标的距离方程 37
2.2.3 雷达截面积 42
2.2.4 气象目标的雷达截面积 43
2.2.5 雷达截面积的统计描述 44
2.2.6 目标起伏模型 54
2.2.7 Swerling模型 57
2.2.8 目标起伏对多普勒谱的影响 58
2.3 杂波 59
2.3.1 ? 0的性质 59
2.3.2 信杂比 61
2.3.3 杂波的时间和空间相关性 61
2.3.4 雷达截面积的混合模型 63
2.4 噪声模型和信噪比 64
2.5 干扰 67
2.6 频率模型:多普勒频移 67
2.6.1 多普勒频移 67
2.6.2 停-跳近似和相位历程 71
2.6.3 多普勒频移的测量:空间多普勒
频移 72
2.7 空间模型 73
2.7.1 相干散射 74
2.7.2 随角度的变化 75
2.7.3 随距离的变化 77
2.7.4 非相干积累 78
2.7.5 投影 79
2.7.6 多径 79
2.8 谱模型 80
2.9 总结 81
参考文献 82
习题 83
第3章 脉冲雷达数据采集 87
3.1 脉冲雷达数据的获取与存储
结构 87
3.1.1 单脉冲:快时间 87
3.1.2 多脉冲:慢时间和相参处理
时间 89
3.1.3 多普勒和距离模糊 91
3.1.4 多通道:数据立方 94
3.1.5 驻留时间 95
3.2 多普勒频谱采样 96
3.2.1 多普勒频谱内的奈奎斯特速率 96
3.2.2 跨越损失 98
3.3 空间和角度维采样 101
3.3.1 空间阵列采样 101
3.3.2 角度采样 102
3.4 I/Q通道不均衡以及数字I/Q 104
3.4.1 I/Q通道不均衡及其补偿 104
3.4.2 I/Q通道误差校正 106
3.4.3 数字I/Q 108
参考文献 111
习题 112
第4章 雷达波形 114
4.1 简介 114
4.2 波形匹配滤波器 115
4.2.1 匹配滤波器 115
4.2.2 简单脉冲匹配滤波器 117
4.2.3 全距离匹配滤波器 118
4.2.4 跨越损失 119
4.2.5 匹配滤波器的距离分辨率 119
4.3 动目标的匹配滤波 120
4.4 模糊函数 122
4.4.1 模糊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122
4.4.2 简单脉冲的模糊函数 124
4.5 脉冲串波形 126
4.5.1 脉冲串波形的匹配滤波器 126
4.5.2 逐个脉冲处理 127
4.5.3 距离模糊 129
4.5.4 脉冲串波形的多普勒响应 131
4.5.5 脉冲串波形的模糊函数 132
4.5.6 慢时间频谱和模糊函数
的关系 135
4.6 调频脉冲压缩波形 136
4.6.1 线性调频脉冲压缩波形 137
4.6.2 驻相原理 139
4.6.3 LFM波形的模糊函数 140
4.6.4 距离-多普勒耦合 142
4.6.5 展宽处理 143
4.7 FM波形的距离旁瓣控制 147
4.7.1 匹配滤波器频率响应整形 147
4.7.2 匹配滤波器脉冲响应整形 149
4.7.3 波形频谱整形 149
4.8 步进频率波形 151
4.9 步进线性调频波形 155
4.10 相位调制脉冲压缩信号 155
4.10.1 二相编码 156
4.10.2 多相编码 160
4.10.3 失配相位编码滤波器 163
4.11 Costas频率编码 164
4.12 连续波雷达 165
参考文献 165
习题 166
第5章 多普勒处理 170
5.1 运动平台对多普勒谱的影响 171
5.2 运动目标指示 174
5.2.1 脉冲对消器 175
5.2.2 匹配滤波器的矢量表示 177
5.2.3 杂波抑制的匹配滤波器 178
5.2.4 盲速和参差脉冲重复频率 181
5.2.5 质量图 186
5.2.6 MTI性能限制 190
5.3 脉冲多普勒处理 192
5.3.1 运动目标的离散时间傅里叶
变换 193
5.3.2 DTFT采样:离散傅里叶
变换 196
5.3.3 噪声的离散傅里叶变换 197
5.3.4 脉冲多普勒处理增益 198
5.3.5 基于DFT的脉冲多普勒处理的
匹配滤波器和滤波器组解释 198
5.3.6 精细多普勒估计 200
5.3.7 脉冲多普勒处理的现代谱
估计 204
5.3.8 相干处理间隔间参差和
盲区图 205
5.4 脉冲对处理 208
5.5 其他多普勒处理问题 213
5.5.1 MTI和脉冲多普勒级联处理 213
5.5.2 暂态影响 213
5.5.3 脉冲重复频率体制 214
5.5.4 模糊解决 218
5.6 杂波图和动目标检测器 220
5.6.1 杂波图 220
5.6.2 动目标检测器 222
5.7 运动平台的MTI:自适应偏移
相位中心天线处理 222
5.7.1 偏移相位中心天线概念 222
5.7.2 自适应DPCA 224
参考文献 228
习题 229
第6章 检测基础原理 233
6.1 雷达假设检验检测 233
6.1.1 奈曼-皮尔逊检测准则 234
6.1.2 似然比检验 235
6.2 相干系统中的阈值检测 241
6.2.1 相干接收机的高斯情况 242
6.2.2 未知参数和阈值检测 244
6.2.3 线性检测算子和平方律检测
算子 249
6.2.4 其他未知参数 249
6.3 雷达信号的阈值检测 251
6.3.1 相干、非相干和二元积累 252
6.3.2 非起伏目标 253
6.3.3 Albersheim方程 256
6.3.4 起伏目标 259
6.3.5 Shnidman方程 262
6.4 二元积累 263
6.5 恒虚警概率检测 266
6.5.1 未知干扰对虚警概率的影响 266
6.5.2 单元平均CFAR 268
6.5.3 单元平均CFAR分析 270
6.5.4 单元平均CFAR的局限 274
6.5.5 单元平均CFAR的改进方法 278
6.5.6 有序统计CFAR 282
6.5.7 有关CFAR的其他问题 284
6.6 虚警概率的系统级控制 290
参考文献 290
习题 292
第7章 测量与跟踪 295
7.1 估计量 296
7.1.1 估计量的性质 296
7.1.2 克拉美罗下界 298
7.1.3 CRLB和信噪比 299
7.1.4 zui大似然估计量 300
7.2 距离、多普勒、角度估计量 301
7.2.1 距离估计量 301
7.2.2 多普勒信号估计 311
7.2.3 角度估计 317
7.3 跟踪导论 329
7.3.1 序贯zui小二乘估计 329
7.3.2 ??? 滤波器 333
7.3.3 卡尔曼滤波 336
7.3.4 跟踪周期 341
参考文献 345
习题 346
第8章 合成孔径成像技术 350
8.1 合成孔径雷达基础 353
8.1.1 雷达横向分辨率
这本书的书名《包邮 雷达信号处理基础(第二版)国防电子信息技术丛书 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书籍 雷达系统与信》透露出一种专业、权威且实用相结合的特点。我对其“基础”的定位非常欣赏,这意味着它不会跳过关键的理论铺垫,而是会系统地讲解雷达信号处理的核心概念。 我非常期待书中关于“杂波抑制”的内容。在实际的雷达应用中,杂波是影响目标检测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杂波的产生机理,例如地杂波、海杂波、气象杂波等,并重点讲解抑制这些杂波的常用技术,如动目标显示(MTI)、脉冲多普勒(PD)处理等。我希望这些技术的讲解能够包含其数学原理、算法流程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分析。 同时,我对书中关于“雷达方程”的讲解也充满期待。雷达方程是理解雷达系统性能的基石,它将雷达系统的各个参数与探测距离、信噪比等关键指标联系起来。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推导雷达方程,并详细解释方程中各项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对雷达性能的影响。此外,如果书中能给出一些实际的雷达方程应用示例,展示如何利用它来评估雷达系统的设计和性能,那将非常有益。 我个人认为,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应该能够兼顾理论的严谨性和工程的实际性。我希望书中在介绍理论算法的同时,也能提及一些在实际工程中常用的信号处理硬件和软件平台,以及它们在实现这些算法时可能遇到的挑战和优化方法。例如,在 FPGA 或者 DSP 平台上实现雷达信号处理算法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这种结合工程实践的讲解,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雷达系统中。 最后,作为一本“第二版”的书籍,我希望它能够体现最新的技术发展和研究成果。雷达技术在不断进步,信号处理算法也在不断更新。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现代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的介绍,例如自适应波束形成、信号重构、以及人工智能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即使是基础部分,对这些新技术的适当提及,也能帮助读者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包邮 雷达信号处理基础(第二版)国防电子信息技术丛书 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书籍 雷达系统与信》本身就透露出其内容的高度专业性和权威性,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从书名来看,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扎实和体系的完整。“国防电子信息技术丛书”的定位,意味着它很可能聚焦于军用雷达领域,这对我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这类书籍往往在技术深度和保密性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能够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 我比较关注的是书中对基础理论的讲解是否能够做到深入浅出。雷达信号处理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和算法,如何让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理解其中的精髓,是衡量一本好书的关键。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基本概念的清晰定义,以及对核心算法的逻辑推导过程。例如,对于“傅里叶变换”、“卷积”、“相关性”等基本数学工具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我希望作者能够给出详尽的解释,并辅以相关的图示,帮助读者建立直观的认识。 此外,作为一本“基础”的读物,我对书中对雷达系统整体架构的介绍也颇感兴趣。雷达信号处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整个雷达系统运作的关键一环。我希望能了解书中是如何将信号处理技术置于雷达系统的整体框架下进行阐述的。例如,书中是否会涉及天线、发射机、接收机等部件的功能,以及它们与信号处理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系统性的讲解,有助于我更全面地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 我特别期待书中在“信号检测与估计”方面的论述。这是雷达信号处理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雷达能否准确地发现和识别目标。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不同检测准则(如 Neyman-Pearson, MAP)的深入分析,以及对目标参数估计方法(如最大似然估计、最小方差无偏估计)的详细介绍。如果书中还能提及一些实际工程中常用的检测和估计算法,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表现,那将是对我学习过程极大的助力。 最后,一本经典的教材,其价值往往体现在其对后续研究的启发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我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能为我打开通往更广阔领域的窗口。例如,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当前雷达信号处理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或者提供一些深入研究的参考资料?能否引导我思考如何将这些基础知识应用于解决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雷达应用场景?这种能够激发读者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书籍,无疑是最宝贵的。
评分这本《包邮 雷达信号处理基础(第二版)国防电子信息技术丛书 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书籍 雷达系统与信》的书名,首先让我对其内容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国防电子信息技术丛书”的标签,预示着它可能涵盖了更广泛的国防电子领域知识,而不仅仅是单一的信号处理技术。这对于希望建立更全面认识的我来说,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我十分关注本书在处理“目标检测与跟踪”方面的内容。雷达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发现并跟踪目标,而信号处理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各种目标检测算法的原理和优缺点,例如恒虚警率(CFAR)检测器的不同实现方式,以及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杂波和干扰。在目标跟踪方面,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如卡尔曼滤波器及其变种(如扩展卡尔曼滤波器、无迹卡尔曼滤波器)等经典跟踪算法,并阐述它们在雷达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另外,作为一本“基础”读物,我对书中对“信号的调制与解调”部分的处理方式非常好奇。雷达信号的有效传输和信息提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调制方式。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常见的脉冲体制,如脉冲多普勒雷达、线性调频(LFM)雷达等,并对其信号特性、处理流程进行深入剖析。特别是对于脉冲压缩技术,我期待作者能提供清晰的数学推导和原理说明,以及展示其在提升雷达分辨率和信噪比方面的作用。 我特别看重书籍中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典型的雷达系统设计案例,或者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如空域监测、海面目标探测、低空慢速小目标探测等)的信号处理挑战和解决方案。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价值,并从中学习到解决工程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最后,一本优秀的教材,应该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传授知识,更能培养我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讲解某种信号处理技术时,作者能否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读者去探索其局限性,或者思考如何进行改进?能否提供一些延伸阅读的建议,指向更前沿的研究方向?这种能够激发读者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书籍,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评分这本书的定价策略,特别是“包邮”的字眼,确实让人感到非常贴心。在信息获取日益便捷的今天,一本高质量的专业书籍能够以如此便捷的方式送达,无疑增加了阅读的吸引力。从书名的“雷达信号处理基础(第二版)”来看,它定位明确,聚焦于雷达领域的核心技术。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而言,“基础”二字是极具吸引力的,它意味着本书不会一开始就抛出过于高深的理论,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我进入这个领域。 我特别关注书籍在理论深度与易懂性之间的平衡。雷达信号处理涉及大量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读者易于理解的知识,是作者需要精心设计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逻辑框架,从最基础的信号模型开始,逐步引入各种处理技术,例如傅里叶变换、卷积、采样定理等。同时,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穿插大量的图解和实例,将理论知识可视化,例如通过波形图、频谱图等展示信号的特性和处理过程,以及通过简单的计算示例来阐述算法的原理。 我个人比较看重技术书籍的实操性。虽然是“基础”读物,但我仍然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些工程实践的参考。比如,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常用的雷达信号处理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考量,以及可能遇到的工程问题和解决方法?例如,在处理噪声和干扰时,常用的滤波技术有哪些,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在目标检测方面,是否存在一些通用的准则和策略?如果书中能有一些简化的仿真代码片段或者伪代码,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能够帮助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 此外,作为一本“第二版”的书籍,我对其内容的更新和前沿性的把握也抱有很高的期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我希望第二版能够包含一些近年来在该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例如在自适应信号处理、大数据分析在雷达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即使是基础部分,对最新理论和技术的适当提及,也能让这本书更具时代感和前瞻性,为读者后续的深入学习指明方向。 最后,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其语言风格和排版设计同样重要。我倾向于选择那些语言流畅、逻辑清晰、排版美观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的文字表达能够准确、简洁,避免使用过多晦涩难懂的术语。同时,合理的章节划分、清晰的标题层级、以及适中的行距和字号,都能极大地提升阅读体验。一本读起来轻松愉快的书籍,更能激发人持续学习的动力。
评分一本关于雷达信号处理的优秀读物,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但从初步翻阅的感受来看,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相当可观。第一眼吸引我的就是书名的“基础”二字,这预示着它可能是一本适合入门者,或者想要系统梳理雷达信号处理知识体系读者的理想选择。封面的设计也显得十分专业,没有过多的花哨,直接点出了主题,这种务实的风格让我对内容的专业性有了初步的信心。 我特别看重书籍的组织结构和逻辑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好的教材能够帮助读者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而不是零散的信息堆砌。这本书的目录清晰地展示了从信号的产生、传播到接收、处理的整个流程,让我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我尤其期待关于“多普勒效应”、“匹配滤波”、“脉冲压缩”等核心章节的论述,这些都是雷达信号处理的基石,希望书中能有详实且易于理解的讲解。 此外,作为一本技术书籍,图表和例子的质量至关重要。我初步浏览时,注意到书中穿插了一些原理示意图和数据曲线,这些直观的视觉元素对于理解抽象的信号处理概念非常有帮助。我希望这些图表能够精确、清晰,并且与文字内容紧密结合,能够辅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理论。同时,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实际的仿真例子或者实际应用案例,那就更完美了,这能让我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联系起来,提升学习的实用性。 一本好的技术书籍,还需要兼顾理论深度和工程实用性。我非常好奇作者在处理“杂波抑制”和“目标检测”等关键技术时,是如何平衡理论的严谨性和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的。雷达系统所处的环境往往充满干扰,如何有效地从噪声中提取有用信息,是雷达信号处理的核心挑战之一。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经典算法的推导过程,同时也能介绍一些针对实际场景的优化方法和工程实现上的考量,这对于想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的读者来说,价值巨大。 最后,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教材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探索欲。在学习过程中,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能成为我探索雷达信号处理更深层次问题的引路人。我期待在书中能够找到一些启发性的思考,能够引导我去进一步研究更前沿的技术,例如自适应信号处理、人工智能在雷达中的应用等。一本好的书,应该能够点燃你对某个领域的热情,让你想要深入钻研,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