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仅深化了对美国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全面把握中美经贸关系乃至更加宽泛的中美关系提供了富有洞见的分析。
本书在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研究进行全面梳理评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出“公众—国会—政府”的诠释框架来更好地说明美国贸易保护之于美国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上的必然性。“公众—国会—政府”将国际贸易对美国社会普通公众贸易偏好的塑造与美国政策制定程序结合,揭示了美国贸易政策出笼的政治根源,强调了草根阶层对于美国整体政策制定的意义。
李淑俊,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博士,中国社科院在站博士后。1973年12月生,山东省临沂市人。2008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在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执教。主要从事美国贸易政策与中美经贸关系研究。现已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以及《教学与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主持与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与省部级课题8项。
导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视角与分析路径
第一部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视角
第一章美国贸易政策中的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之争
第一节美国贸易政策的理论诠释
第二节美国贸易政策的实证分析
第二章美国贸易政策中的保护主义
第一节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理念的嬗变
第二节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的变迁
第二部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公众视角
第三章要素流动与公众贸易保护主义
第一节要素流动与公众贸易联盟
第二节要素流动下的美国公众贸易保护主义
第四章进口竞争产业公众联盟贸易保护主义
第一节美国进口竞争产业公众联盟及其诉求
第二节进口竞争产业公众联盟的贸易保护主义路径
第五章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与美国对华公众贸易保护主义
第一节美国纺织业要素流动程度与纺织贸易保护主义
第二节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与美国对华公众贸易保护主义
第三部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国会视角
第六章公众塑造国会贸易偏好的路径与国会保护主义氛围
第一节路径点理论与国会政治结构
第二节国会浓厚保护主义氛围的原因分析
第七章国会贸易保护主义氛围的稀释与最终形成
第一节国会贸易保护主义氛围的稀释
第二节国会贸易保护主义的最终形成
第八章放大与稀释:国会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美国国会主要涉华提案
第二节美国国会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放大与稀释
第四部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府视角
第九章美国贸易决策阶段与公众、国会贸易保护主义的输入
第一节美国贸易政策决策阶段与公众、国会保护主义的输入
第二节公众、国会与美国贸易政策制定
——基于2007年《中国制造》危机的实证分析
第十章美国行政贸易保护主义
第一节美国贸易政策制定中的行政部门
第二节美国行政贸易保护主义
第五部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对华视角
第十一章兼顾保护主义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第一节美国自由贸易为主的对华经济政策
第二节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中的保护主义
第十二章从“公众—国会—政府”的互动看美国对华贸易保护
第一节美国公众的整体对华贸易认知
第二节作为对华贸易保护沟通行为体的美国国会
第三节输出对华贸易保护的美国政府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常用英文缩略语
后记
收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这本书,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贸易摩擦、产业竞争和国家利益的画面。作为一名对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都颇感兴趣的读者,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美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角色。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其崛起的重要推手,还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作者是否会对比不同时期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点和效果,例如,从早期鼓励国内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到后来应对外部竞争的更具攻击性的措施? 我还对书中对“政治”层面的分析充满期待,希望能看到对美国国内政治光谱中,自由贸易派与保护主义派之间的长期论战,以及这种论战是如何影响政策走向的。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在民主制度下,贸易政策是如何被政治力量所塑造,并反过来影响社会公平和经济结构的?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洞见,帮助我们理解,当国家利益与全球经济规则发生冲突时,美国会如何选择,以及其选择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评分当我看到《美国贸易<bos>yìzhǔyìdezhèngzhìjīngjìxué fēnxī》这本书名时,我心中涌起的是对美国经济政策背后深层动因的好奇。这本书的标题精准地指出了它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维度来剖析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描述现象,而是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逻辑和机制。例如,我渴望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国内的政治力量,如产业界、农业界、工会以及各种利益集团,是如何通过游说、选举等方式影响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工具,来分析这些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美国国内经济,如就业、物价、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国际贸易体系和全球经济格局可能带来的冲击。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案例研究,来佐证作者的观点?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对具体政策和事件的深入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是如何在政治考量和经济利益之间寻找平衡,或者又如何在两者之间产生冲突,并最终演变成当前的局面。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听起来就很有分量,让我对美国经济政策背后的逻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觉得,贸易保护主义并非简单的“好处”或“坏处”可以概括,它必然牵涉到复杂的政治博弈和深刻的经济考量。这本书的标题承诺了这种深入的分析,让人期待它能拨开迷雾,揭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府执政下的具体表现,以及这些政策是如何受到国内政治力量,比如产业集团、工会、以及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形成的。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政治因素与经济模型相结合,来解释那些看起来与自由贸易原则相悖的决策。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国内特定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政府是否会不惜牺牲整体经济效率?而这些“牺牲”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利益交换和政治妥协?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对“美国优先”等口号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理解其在理论上的合理性以及实践中的挑战,并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思考,关于未来全球贸易格局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不同国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评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近年来全球贸易格局的剧烈变动,以及美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角色转变。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究竟是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因素,促使美国走向贸易保护主义的道路,并且这种趋势在多大程度上是具有历史必然性,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特定政府的政策选择。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在美国国内,支持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力量是如何博弈的,例如,不同行业协会、劳工组织、智库以及政治派别分别持有怎样的立场,以及他们的影响力如何体现。在经济学层面,我期待作者能够运用严谨的分析工具,来评估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国内经济(如就业、物价、创新)以及全球经济(如供应链、贸易秩序)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本书是否会探讨,贸易保护主义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其宣称的目标,例如,保护国内产业、创造就业机会,还是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和数据,来支撑其观点,并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对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所蕴含的学术深度所吸引。政治经济学这个角度本身就意味着它不会停留在表面的贸易数字,而是会深入挖掘政策制定者是如何在政治现实中权衡经济利益的。我很好奇作者是否会探讨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它是否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还是在全球化浪潮下一种不可避免的“反作用力”?书中对于“政治”的分析,我希望能看到对美国国内政治体系中各种利益集团游说活动的细致描述,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贸易立法的。而“经济学”的部分,我期待作者能够运用严谨的经济模型来量化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带来的成本与收益,比如对消费者价格、就业市场、产业竞争力以及国际贸易关系的影响。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不同贸易保护主义工具(如关税、配额、补贴)的有效性和潜在副作用?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案例研究,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例如,作者是否会深入剖析特朗普政府时期的贸易政策,并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美国经济政策演变史中进行考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