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晋至明清,中国历代书家对小楷情有独钟,东坡论书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小楷创作除却了行草之张扬亦非楷书之肃穆,却是静雅的抒情与内心的沉潜。纵观历代书家小楷作品,可见书艺创作严谨与自由的平衡,书体渗透与发展的演变。由隶书而入唐法,融行草而见蹁跹,历代书家的小楷创作独具时代特色,作品风貌也是章法出新而风格独具。艺术是人与时代的碰撞,且与时代会形成面貌上的反差与矫枉。 时至今日,小楷不仅在实用性上,更在与虚华的世风相抵触的意愿上,日益受到书家和读者的青睐。不论是行笔与章法还是内容与情怀,小楷所追求的是人内心“仁”的力量,实现的是自我的圆融与超迈。本书结合小楷特点,设计开本适中,易于读者临摹释卷,装帧古朴用纸考究,与小楷沉静古雅的特点相得益彰。
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年起推出了“中国古代书家小楷精选系列”,几年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一致好评,成为了书法碑帖市场中异军突起的一套拳头产品。
目前,本系列已拥有35个品种,精选魏晋至清各代名手的小楷书迹,不仅关注名迹,更发掘佳作,系统地进行整合。本系列图书设计典雅,精印呈现,手感颇佳,又不失书卷之气,让读者从中能体味到不同书家小楷结体运笔之丰神,展示了小楷运用灵活、结体空灵、章法有致的书艺效果,是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与临习不可多得的一套小楷字帖。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又署枝山老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弘治五年(1492)举人,正德九年(1514)授官广东惠州府兴宁县令,嘉靖元年(1522)迁应天府通判。故后人称“祝京兆”。天资卓越,五岁能作径尺字,九岁能文章,有奇气。其书自急就以逮虞、赵,上下数千年变体,罔不得其结构。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笔妙。有“明朝弟一”之称。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代中期书家之代表,称“三大家”。其小楷结体端严,风格醇古,狂草奔放雄健,纵横奇绝。亦能画,诗文造诣颇深。传世墨迹有《草书前后赤壁赋卷》《楷书毛珵妻韩式墓志铭册》,著有《怀星堂集》《兴宁县志》。
作小楷,须用大力,柱笔著纸,如以千金(斤)铁杖柱地。若谓小字无须重力,可以飘忽点缀而就,便于此技说梦。写黄庭经数千过,了用圆锋,笔香象力,竭诚运腕,肩背供筋骨之输,久久从右天柱涌起,然后可语奇正之变。
——傅山
说实话,我对书法选本的挑剔程度是出了名的,很多市面上的“精选”往往只是粗制滥造的堆砌,要么是影印模糊不清,要么是选材过于局限。然而,翻开这本关于祝允明小楷的第二辑,我的疑虑立刻消散了。这套选本的编辑视角非常独到,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展示祝允明的楷书成熟期作品,而是巧妙地穿插了一些早期或风格略有不同的片段,这对于理解一位书家风格的形成与演变至关重要。你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如何从前人的法帖中汲取营养,最终蜕变成我们熟知的那个洒脱的“祝枝山”。尤其是那些对帖的注释,虽然简练,但往往能点出关键的笔法要领,比如他对提按转折处力度的控制,是如何做到既有力度又不失清秀的。我常常在想,如今的数字时代,很多年轻的书友可能更倾向于看高清的图片资料,但纸本的厚重感和墨香,是任何屏幕都无法替代的,它让你的目光必须聚焦,让你的心神必须沉静下来,去体悟那份书写者留下的“气”。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
评分这套小楷精选的用心程度,绝非一般市面上的普及读物可比。它更像是一部为书法研究者和高阶学习者准备的“工具书”。我特别欣赏编者在选择篇目时所体现出的那种深思熟虑,他们似乎在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的“祝允明小楷谱系”,而非仅仅罗列他最出名的几件作品。书中的墨迹细节处理得极其考究,很多微妙的涨墨痕迹、笔锋的侧锋运用,在其他模糊的版本中是无法察觉的,但在这本书里却展现得淋漓尽致。这让我对祝允明晚期作品中那种略带苍劲和古拙的韵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提醒我们,即便是被誉为“狂放”的书家,其基础的楷书功力也必须是深厚的。这本书对于提升我们对古代书法用笔“内涵”的认识,具有极强的引导作用,绝对值得每一个对传统文化怀有敬畏之心的人珍藏。
评分作为一名研究明代文人生活状态的书痴,我发现这类书法选集其实是窥见时代侧影的绝佳窗口。祝允明的这组小楷精选,其所选的篇目似乎更侧重于反映其文人社交圈和日常生活中的书写需求。我们都知道他擅长草书,但小楷的精炼,恰恰是衡量一位书家基本功是否扎实的试金石。这里的每一笔,都像是精心雕琢过的玉石,小小的方寸之间,容纳了极大的气度和技巧。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几篇尺牍中,字与字之间的气息连贯性处理得非常自然,既保持了楷书的独立性,又避免了僵硬的孤立感,这正体现了古人“行云流水”的书写境界。如果说学习王羲之要学其“韵”,学习颜真卿要学其“骨”,那么学习祝允明的小楷,则更要学习其在规范中寻找“趣味”的能力。这本书的编排节奏感很好,不会让人感到审美疲劳,读起来像是在听一位老友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充满了明代士人的雅致与风流。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祝允明小楷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表层的欣赏阶段,觉得不过是“写得好看”而已。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反复临摹和对比研究,我才真正领悟到,他的小楷之“妙”,在于那份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内含乾坤的笔法结构。特别是对于初学者而言,直接上大草或者行书很容易走火入魔,而从祝允明这种兼具楷书规范和行书灵动的字体入手,无疑是一条更为稳健的提升路径。这本书的版式设计非常大气,留白得当,使得原本就灵动的字体有了可以呼吸的空间,不会显得拥挤局促。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照系”。当你在临摹中遇到困惑时,对照书中提供的清晰底本,总能从中找到自己运笔上的症结所在,比如起笔是否顿挫到位,收笔是否干净利落。这不仅仅是一本“看”的书,更是一本让你“动手”的书,是研习明代书风不可多得的精粹汇编。
评分这本《中国古代书家小楷精选:明 祝允明小楷精选(二)》的出版,简直是书法爱好者的一大福音,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明代书风,尤其是祝允明那独树一帜的“祝版”小楷心生向往的朋友们来说。我最近入手后,光是摩挲着那些清晰的影印件,就已经感到一种穿越时空般的宁静。祝允明的行草大家风范固然令人称道,但他的小楷,那种在规矩中透出的洒脱和灵动,才是真正让人沉下心来细品的珍宝。这套选本的装帧设计也看得出是用心了,纸张的质感和墨色的还原度都相当高,使得那些细微的笔触变化,比如“蚕头燕尾”的精妙处理,以及他特有的那些略带欹侧的结字,都能被清晰地捕捉到。我尤其喜欢其中收录的几篇信札,那些日常的笔墨,比那些刻意为之的应酬之作,更能体现出书家内在的性情。光是盯着他写“之”字的变化,就能琢磨上半天,那份从容不迫中蕴含的强大控笔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可得。对于想要深入学习明代小楷韵味,提升个人笔法细腻度的同好,这本书无疑是案头必备的范本。
评分不错,之前的丢了。再来一本。
评分笔墨精到!
评分很有效率,嘿嘿,不错哈、
评分平和,有韵律,非常好的楷书
评分提高一下自身的素质修养
评分很好的一套小楷字帖,质量不错,配送快,快递员态度很好,赞一个。
评分印刷古典大气,内容丰富
评分八大的经典作品,与另一本小楷风格有不同,风格不一样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