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马克斯·韦伯对20世纪的政治哲学产生的影响讲起,对阿伦特、伯林、罗尔斯、哈耶克、麦克弗森、奥克肖特、诺齐克、哈贝马斯等二十世纪政治哲学家的思想做了简要而全面的评述。作者对这些思想家的观点有着忠实与全面的把握,因此在陈述与评价观点时轻重搭配得当,评价本身切实中肯,使得本书成为研究二十世纪政治哲学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必读文献。
迈克尔·H.莱斯诺夫(M. H. Lessnoff),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任教于英国格拉斯各大学政治系,专长领域为政治哲学、社会科学哲学以及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著有《社会契约》(1986)、《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韦伯主题探究》(1994),以及《恩斯特·盖尔纳与现代性》(2002)等。
冯克利,是山东大学教授,国内著名翻译家。
这本书我还在寻找中,听说评价很高。我一直对现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很感兴趣,尤其是二十世纪这个动荡不安却又思想迸发的年代。从自由主义的经典复兴,到社群主义的挑战,再到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崛起,政治哲学在二十世纪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特别好奇,那些曾经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们,比如哈耶克、罗尔斯、诺齐克,他们的理论在当今社会是否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又有哪些新锐的思想正在挑战旧有的范式?这本书如果能系统地梳理这些脉络,并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那将是极大的帮助。我对书中对于“正义”和“自由”这两个概念在不同理论体系中的演变尤其期待,这两个概念的内涵至今仍在不断被讨论和重新定义。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提及一些鲜为人知的但同样重要的思想流派,它们可能没有像霍布斯或洛克那样家喻户晓,但对理解二十世纪政治现实的复杂性却至关重要。比如,那些关注个体生存困境的现象学哲学家,或者对技术理性提出深刻反思的思想家。总之,这本书在我心中的定位,是打开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大门的钥匙,我期待着它能带我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漫游。
评分我一直觉得,政治哲学不仅仅是书斋里的理论,它更是我们理解和参与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全球化浪潮的二十世纪,政治思想的演进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是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历史的走向。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展现这种紧密联系,它不应该仅仅是罗列一些学者的名字和他们的观点,更应该描绘出这些思想如何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产生,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了现实政治的格局。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某些政治理念会兴盛,而另一些又会衰落;为什么某些社会制度会在某个时代成为主流,又在另一个时代被质疑。我对书中对于“权力”、“国家”、“意识形态”等核心政治范畴在二十世纪不同思想流派中的解释差异非常感兴趣。例如,马克思主义对权力的解构,与自由主义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以及后结构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批判,这些不同的视角如何共同构成了二十世纪政治思想的丰富图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整合性的视角,让我能够透过纷繁的理论,看到二十世纪政治哲学发展的整体脉络和内在逻辑。
评分我一直对政治哲学的“实用性”抱有浓厚的兴趣。换句话说,我更关心那些能够指导我们如何行动,如何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二十世纪无疑是充满了挑战的时代,战争、极权主义、全球贫富差距等等,这些严峻的现实必然催生了对政治哲学深刻的反思。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那些伟大的政治哲学家们是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的。例如,他们是如何批判和抵制极权主义的?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比如民主的深化、公民社会的构建,或者对于国际合作的倡导,在今天是否依然有效?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对于“民主”概念在二十世纪不同解释的分析,比如精英民主、参与民主、审议民主等等,这些不同的模式对我们理解当今的民主困境有何启示?同时,我也希望能从书中看到,那些关于“抵抗”和“革命”的思想在二十世纪是如何演变的,它们如何从一种激进的诉求,逐渐走向更加审慎和多元的抗争方式。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眼中,应该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帮助我理解那些思想如何为我们提供应对当下挑战的智慧。
评分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政治的理解过于表面化,而缺乏对深层思想根源的探究。二十世纪,人类思想的海洋可谓是波涛汹涌,各种新旧思潮的碰撞与融合,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政治的认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这场思想的风暴。我对书中对于“自由”和“解放”这两个概念在二十世纪的不同诠释非常感兴趣。从早期对形式自由的强调,到后来对社会和经济解放的追求,再到对文化和心理解放的关注,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演变?我尤其好奇,那些质疑现代性的思想家们,他们是如何看待技术进步与人类自由之间的关系?他们对于“理性”的局限性是如何认识的?另外,我也希望书中能介绍一些在特定历史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思想流派,即使它们可能不像自由主义或马克思主义那样广为人知,但它们对理解当时社会思潮的复杂性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那些关于“社群”和“归属感”的探讨,在现代社会日益原子化的背景下,其价值是否依然凸显?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能够以更深刻的眼光去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
评分最近我对一些关于“身份政治”的讨论感到困惑,总觉得似乎缺了些什么。我猜想,这可能与二十世纪后期以来政治哲学在承认和尊重多元性方面的深入探索有关。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那对我来说将是莫大的福音。我期待它能解释,从早期的社群主义对个体主义的批评,到女性主义对性别不平等的揭露,再到后殖民主义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挑战,这些不同的思想运动是如何一步步推动了政治哲学对“他者”的关注,以及如何构建了更加包容和多元的政治观念。我对书中对于“正义”概念从早期形式主义到后来的“关怀伦理”的转变很感兴趣,这是否意味着政治哲学在理解和实践正义时,需要更加关注情感、关系和具体处境?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如何在承认差异性的同时,依然能够构建一种共同的政治体,或者说,如何在多元主义的框架下实现有效的政治合作。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应该仅仅是一部学术史,更应该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中,探索如何更好地共存的思想史。
评分deftab720
评分非常棒非常棒非常棒非常棒
评分东西很不错,正是我想要的
评分暴力沟通的有无取决于三个方面:1、思考方式。是消极或积极、是片面或全面、是同理或自私等。2、沟通方式。是观察或评价、是欣赏或批评、是双向或单向、是倾听并表示理解或以巨人的姿态晓以且情动以理。3、语言类型。是语言匮乏词不达意、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等。非暴力沟通四要素:1、观察(I/You see):看到、听到、非个人评价。“当我看见、听见”。2、感受(I/You feel):情感、感觉、非想法。“我感觉”。3、需要(I/You want):需要、重视、非偏好和具体行动。“因为我需要、重视”。4、请求(Would you):及时的、具体的、积极的行动非非模糊的、消极的行动、非命令。
评分pardpardeftab720sl360partightenfactor0
评分f0fs22 cf2 cb3 expnd0expndtw0kerning0
评分我政治哲学的启蒙书吧。作者选择人物与评述观点时个性较强倾向明显,但政治哲学这种准神学领域的东西,在这点上哪本都一样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水平极高,绝不是普及性、介绍性的读物
评分东西很好,谢谢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