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辣椒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图说辣椒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金堂 著
图书标签:
  • 辣椒
  • 病虫害
  • 诊断
  • 防治
  • 农业
  • 园艺
  • 蔬菜
  • 病虫害防治
  • 图鉴
  • 种植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2313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394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效种植致富直通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9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蔬菜种植户及植保技术人员
  李金堂编著的《图说辣椒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以大量辣椒发病症状照片为依托,从不同的发病时期、发病部位、发病程度等多个角度描述症状,而在着重描述典型症状的同时,也从生产实际出发,兼顾非典型症状,阐述了辣椒各种病虫害的成因和发生规律。

内容简介

  本书对辣椒侵染性病害、辣椒生理性病害、辣椒害虫等几本病虫害的防治知识做了介绍,书中每种病害或虫害一般有多张图片,从不同发病部位、不同发病时期的症状特点及害虫的不同虫态多个角度描述病害(虫害),帮助菜农根据图片准确诊断病害,获得对病虫害的立体识别;文字内容力求简练、实用,让菜农获得新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目录

序前言一、侵染性病害1.辣椒(色链隔孢)叶斑病2.辣椒白粉病3.辣椒白星病4.辣椒斑点病5.辣椒病毒病6.辣椒丛枝病7.辣椒猝倒病8.辣椒根结线虫病9.辣椒根霉果腐病10.辣椒褐斑病11.辣椒黑斑病12.辣椒黑霉病13.辣椒红粉病14.辣椒红色炭疽病15.辣椒灰霉病16.辣椒茎基腐病17.辣椒菌核病18.辣椒枯萎病19.辣椒链格孢黑斑病20.辣椒镰刀菌根腐病21.辣椒煤霉病22.辣椒煤污病23.辣椒绵疫病24.辣椒曲叶病毒病25.辣椒青枯病26.辣椒细菌性疮痂病27.辣椒细菌性溃疡病28.辣椒细菌性软腐病29.辣椒细菌性叶斑病30.辣椒芽枝霉果腐病31.辣椒疫病32.辣椒疫霉根腐病33.辣椒早疫病
二、生理性病害1.辣椒矮壮素药害2.辣椒多效唑药害3.辣椒肥害4.辣椒高温障碍5.辣椒果实小黄点6.辣椒虎皮病7.辣椒畸形果8.辣椒激素中毒9.辣椒急性失水10.辣椒僵果11.辣椒冷风为害12.辣椒露果13.辣椒落花14.辣椒沤根15.辣椒脐腐病16.辣椒缺镁17.辣椒缺铁18.辣椒缺锌19.辣椒日灼病20.辣椒徒长21.辣椒盐害22.辣椒药害23.辣椒着色不良24.辣椒紫斑病
三、虫害1.茶黄螨2.西花蓟马3.野蛞蝓4.温室白粉虱
附录常见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对照表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前言  蔬菜产业在我国农产品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直接关系着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菜篮子工程”为代表的农业政策极大地促进了蔬菜生产。  随着蔬菜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防治在蔬菜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既能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又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帮助广大种植者及相关人员准确诊断辣椒病虫害并更好地进行防治,编者撰写了《图说辣椒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一书。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者以“蔬菜之乡”寿光市为主要调查地点,结合其他辣椒产区进行病虫害调查,一般每周调查2次,将辣椒病虫害病样带回研究室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为了更准确地诊断病虫害,编者对辣椒病害不同时期、不同发病部位的症状,辣椒害虫不同虫态、不同龄期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症状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拍摄,以获得对病虫害的立体识别。  本书主要介绍了辣椒57种病害、4种虫害的诊断与防治方法,有辣椒病虫害田间原色生态图片及病原菌显微图片100多幅,同时,对辣椒生产、管理及防治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总结提炼,以起到较好的提醒作用。本书对辣椒病虫害的准确诊断与科学防治有较高的指导和参考价值,可供广大菜农、植保工作者、农资经销商使用,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所用药物及其使用剂量仅供读者参考,不可完全照搬。在生产实际中,所用药物学名、通用名与实际商品名称存在差异,病虫害发生程度不同,施用药物浓度也会有所不同,建议读者在使用每一种药物之前,参阅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以确认药物用量、用药方法、用药时间及禁忌等。  本书得到潍坊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2014GX046)和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的支持。在资料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得到了默书霞、付海滨、谢凤霞、张军林、王勇伟、李建才等众多专家、同行、朋友,以及广大菜农、农药零售商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潍坊科技学院李昌武院长的大力支持,特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紧、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有关专家、同仁及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李金堂
《蔬果种植实用指南:从土壤到餐桌的全面解析》 引言 丰饶的土地孕育着生命的奇迹,辛勤的耕耘收获着自然的馈赠。本书旨在为广大蔬菜和水果种植爱好者、家庭农场主以及有志于发展绿色农业的生产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且易于掌握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案。我们深知,从一块贫瘠的土地变成生机勃勃的果园菜圃,需要科学的知识、精心的呵护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蔬果种植的每一个环节,从土壤的改良到种苗的选择,从科学的施肥灌溉到有效的病虫害预防,直至最终的采收与储存,力求为读者提供最全面、最贴心的指导,助您轻松实现蔬果高产、优质、安全的种植目标。 第一章:土壤的奥秘与改良的智慧 土壤是蔬果生长的基石,其肥力、结构和酸碱度直接关系到作物的健康与产量。本章将深入剖析土壤的构成要素、理化性质及其对不同蔬果的影响。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专业的土壤检测来了解土地的真实状况,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关键元素的比例。在此基础上,本书将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土壤改良方法,涵盖有机肥的使用(如堆肥、绿肥、禽畜粪便的处理与应用)、化肥的合理配施、土壤调理剂的选用,以及物理改良措施,例如深耕、免耕、秸秆还田、覆盖等。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根据不同蔬果对土壤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改良方案,例如针对喜酸性土壤的浆果类作物,或是对土壤肥力要求极高的茄果类蔬菜。此外,本章还将探讨土壤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包括如何维持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防止土壤板结和盐碱化,以及循环农业理念在土壤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章:精选良种与科学育苗 “种好才能收好”。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选择适宜的品种是成功种植的第一步。本章将引导读者如何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市场需求以及个人的种植偏好,科学地选择蔬菜和水果的优良品种。我们将介绍不同品种的特征、抗性、产量表现以及成熟期,并提供查询和获取优质种苗的渠道。对于一些需要育苗的蔬果,如番茄、辣椒、黄瓜等,本书将提供详尽的育苗技术指导。从种子消毒、催芽,到播种基质的选择、播种深度和时间,再到苗期的温度、湿度、光照管理,以及幼苗的间苗、移栽等关键环节,都将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我们还将介绍家庭式育苗的简便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育苗技术,培育出健壮、抗性强的优质壮苗,为后续的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科学施肥与高效灌溉 “养地如养人”,均衡的营养是蔬果健康生长的关键。本章将系统阐述蔬果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包括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和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硼、钼)的作用机理以及它们在植物体内的迁移与转化。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施肥方法,如基肥、追肥、叶面肥的应用,以及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搭配。我们将根据蔬果的不同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提供不同时期、不同品种的施肥配方和用量建议,并强调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提倡精准施肥,避免过量或不足造成的浪费和危害。 同时,水分是生命之源,科学的灌溉是确保作物正常生长的生命线。本章将深入探讨蔬果对水分的需求规律,以及影响水分需求的因素,如土壤质地、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我们将介绍各种灌溉方式的优缺点,包括地面灌溉(沟灌、淹灌)、喷灌、滴灌、微喷灌等,并重点推广高效节水的滴灌和微喷灌技术。本书将详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天气预报和土壤湿度,科学地确定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实现“旱时能浇,涝时能排”的管理目标,确保作物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茁壮成长。 第四章: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策略 病虫害是蔬果生产中的一大挑战,但并非不可战胜。本书将侧重于介绍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控理念和技术。我们将首先系统梳理常见蔬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传播途径、为害症状以及识别方法,为读者提供详实的图文案例,帮助读者准确诊断。在此基础上,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绿色防控措施: 农业防治: 包括轮作套种、间作、选用抗病虫品种、清除病残株和杂草、改变播种期等,旨在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 物理防治: 如设置防虫网、诱捕器、粘虫板、人工捕捉、遮光、诱杀等,利用物理手段阻碍或消灭病虫害。 生物防治: 重点介绍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等)的保护与利用,微生物农药(如 Bt 菌、白僵菌、绿僵菌等)的科学施用,以及植物源杀虫剂(如印楝素、鱼藤酮等)的提取与应用。 化学防治(谨慎使用): 在必要时,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科学、安全、合理地选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并强调农药的选择、用药时机、剂量、施用方法以及安全间隔期,以最小的环境影响和对人体健康风险,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本章的核心在于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鼓励读者积极探索和应用多种防治手段的组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蔬果的健康与安全。 第五章:收获的喜悦与科学的储存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但如何确保这份劳动成果得到最好的保存,同样至关重要。本章将聚焦于蔬果的采收技术与科学储存方法。我们将介绍不同蔬果的最佳采收时间、采收标准以及采收方法,以确保果实或蔬菜的最佳品质和风味。例如,讲解如何判断水果的成熟度,如何避免在采收过程中对果实造成损伤。 随后,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储存技术,包括常温储存、冷藏、冷冻、真空包装、气调储存等。我们将分析不同蔬果对储存条件(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的需求,并提供具体的储存操作指南。例如,如何清洗和预处理果蔬以延长保鲜期,如何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以及如何处理采后病害的发生。此外,本章还将探讨如何通过简单的家庭式储存方法,如窖藏、沙藏、埋藏等,来延长某些蔬果的食用期。最终目标是让读者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蔬果的新鲜度、营养价值和口感,享受丰收的喜悦,并减少食物浪费。 结语 《蔬果种植实用指南:从土壤到餐桌的全面解析》是一部集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与科学技术于一体的蔬果种植百科全书。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点燃您心中对土地的热爱,激发您探索自然的神奇,并为您提供一份坚实的指引。无论是初涉园艺的爱好者,还是经验丰富的种植者,都能从中获益。让我们一起,用智慧和汗水,耕耘出属于自己的绿色生活,品味那份来自土地最纯粹的甘甜。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它在“细节捕捉”上的极致追求。许多行业内的手册只是粗略地描述病症,但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对每一个细微的病变都进行了微观尺度的描摹。比如,描述病毒感染时,它不仅展示了叶片花叶的典型症状,还配有高倍显微镜下的细胞层面变化图示,虽然我们普通种植者不一定总能接触到显微镜,但这种深度解析无疑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病理的理解深度。再比如,对于某种害虫的描述,它不仅告诉你它长什么样,还会详细描绘其不同生命阶段(卵、若虫、成虫)的活动习性、偏好寄主组织以及最关键的——它们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活跃度变化,这对于制定精准的防治时间表至关重要。这种近乎于“田间侦探”的严谨,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细致入微。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流畅。它没有急于抛出复杂的病害名称,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从宏观的作物健康状态入手,建立起对“辣椒健康光谱”的初步认知。第一部分往往会聚焦于环境胁迫,比如土壤酸碱度、光照不足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这些常常是被新手忽视的“隐形杀手”。紧接着,内容便自然地过渡到病原菌和虫害的识别上。叙述方式非常巧妙,它不会生硬地罗列症状,而是将同一种症状放在不同的光照、湿度背景下进行对比分析,这种场景化的描述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和实操性。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结构,使得即便是对农业科学了解不深的爱好者,也能轻松跟上节奏,不会在专业术语中迷失方向。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当接地气,它成功地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避免了学术论文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感。作者的文字充满了田间劳作的烟火气,读起来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在手把手教你经验。他会使用大量生动的比喻,比如将白粉病形容为“面粉撒在了叶片上”,将蚜虫的聚集形容为“黑压压的一群小不点”,这些形象的表达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于防治措施的推荐,总是将“生态友好”置于首位。它不会一味推崇强效化学农药,而是将生物防治、物理隔离、农业调理等方法作为第一推荐,只有在特定且严重的危机情况下,才会谨慎地引入化学方案,并且详细说明了安全间隔期和使用浓度,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令人感到温暖和信任。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它不像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书籍,而是活生生的“急救手册”。书中设置了大量的“快速诊断卡片”——这种卡片设计得非常巧妙,通常是在一页纸上,用对比色块突出显示了三种或四种外观极其相似但病因完全不同的症状,并用简洁的流程图指导读者通过几个关键的观察点来快速锁定问题。另外,书中还收录了一个非常详尽的“农药兼容性与轮换指南”,这一点对于长期种植者来说简直是宝藏。它详细列出了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并给出了合理的轮换建议,有效避免了因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导致的抗药性问题。这本书的实用性是多维度的,它不仅解决了“是什么”和“怎么治”的问题,更教会了读者“如何预防”和“如何长期管理”的系统思维。

评分

这本书,从扉页的设计到内文的排版,都透着一股扎实的匠人精神。装帧很结实,拿在手里有分量,这可不是那种一翻就散架的廉价印刷品。装帧的纸张有一种温润的触感,配色上,主色调选择了与农业研究相关的深绿色和米白色,显得非常专业且沉稳。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出色,即便是面对复杂的彩色插图,色彩的还原度也令人满意,墨迹清晰不透底,这对于需要频繁翻阅和做笔记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书脊的处理也很到位,即便是平摊放置,也不会出现书页松动或中缝断裂的现象。整体而言,这本书的外观和触感,已经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知识载体。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评分

很好!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