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各级党组织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为帮助广大党员担负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重任,本书从党员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党员如何以实际行动融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有助于广大党员自觉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在实际工作中校准航向、把握标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从党员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党员如何以实际行动融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包括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纲领、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党员标准与条件、党员权利与义务、等。
作者简介
金钊,男,1970年6月出生,陕西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党建理论研究,主编了《党员手册》《党支部工作手册》《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新编党支部书记培训教材》《新编党员教育培训教材》等。
目录
第一编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002
马克思主义 002
列宁主义 003
毛泽东思想 003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004
邓小平理论 004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00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00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006
科学发展观 006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007
“中国梦” 007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007
“中国梦”的本质属性 008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008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009
【疑难解答】 010
【思考题】 012
第二编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014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014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的先锋队 015
“两个先锋队”的关系 016
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和人民群 众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 016
中国共产党是以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 017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 建立的 017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 要求的忠实代表 018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 向的忠实代表 019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 利益的忠实代表 020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领导核心 021
判断一个政党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 队的主要标准 022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022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023
【疑难解答】 023
【思考题】 026
第三编
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党的纲领 028
党的最高纲领 028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 长期的历史过程 02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02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030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031
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 03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032
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033
新时期的特点、成就和标志 034
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基本经验 035
改革开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主 要经验 035
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035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03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03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0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0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0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03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038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 本要求 039
“两个百年目标” 04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04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0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0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0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0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44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04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045
推进城镇化建设 046
建设创新型国家 047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04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04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05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05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和主要举措 052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052
走和平发展道路 053
“一带一路”建设 05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054
【疑难解答】 054
【思考题】 056
精彩书摘
第一编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跨入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又郑重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又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正如十八大《党章》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这对于保证我们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和发展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即坚持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消灭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这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
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依据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国家内取得胜利”的理论,解决了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一系列重大问题,并领导伟大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还研究了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状况,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划时代的新内容。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20世纪初人类思想史上的重大成果,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党的行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此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毛泽东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中,深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在中国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的伟大旗帜,是我们的“主心骨”。正如胡锦涛指出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从九个方面作了阐述。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央又委托中央宣传部编写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对党的十四大的这一科学体系的概括加以扩展、充实,把它概括为十六个方面。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名为邓小平理论,但是对其内容没有作新的概括或调整。因此,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仍然可以说包括十六个方面。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理论);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我们的事业要依靠广大人民来完成(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理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理论)。上述十六个方面,有机联系,构成了一个整体,也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构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展开为十六个方面,即: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关于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关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在此基础上, 科学发展观展开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对此,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指出: 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创立,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境界。
“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后,习总书记提出和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是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正如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中指出的,“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 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但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建设强盛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中实现伟大梦想。所谓强盛中国,就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生活幸福;文明中国,就是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公民文明素质高,社会文明程度高;和谐中国,就是社会公正、安定有序,既充满活力又团结和谐,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美丽中国,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环境良好,天蓝地绿水清。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这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包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包含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还包含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它是一个新的“三步走”战略,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员手册(2016年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