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的大战略-德国与大战的来临

德意志帝国的大战略-德国与大战的来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梅然 著
图书标签:
  • 德意志帝国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德国历史
  • 大战略
  • 军事史
  • 欧洲历史
  • 历史研究
  • 战争起源
  • 政治史
  • 外交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6940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048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世界政治研究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36
字数:65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德意志帝国的大战略:德国与大战的来临》:德国大战略研究的创新之作。

内容简介

  1870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堪称欧洲强大繁荣的“崛起中”强国,但它在1914年走向了di一次世界大战并由此衰亡。德意志帝国为何会走向大战?其背后的主要战略考虑是什么?基于大量著述和档案材料,《德意志帝国的大战略:德国与大战的来临》涵盖了德意志帝国的40余年历史,从国内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对外关系实践等多角度剖析了上述问题,强调了预防性战争思维的影响,也述及了当政者的政治性格的作用,对于一战前40年中欧洲国际关系的宏观进程和其他大国在其中的角色也多有展现。本书较好体现了对国际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介绍、借鉴和辩析,并在多方面提供了有所新意或更中肯细致的看法。本书可被视为中国学者在一战前国际关系和一战起源问题上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可为当代中国对外实践提供某些借鉴,也适合作为国际关系史教学的基础读物。

作者简介

  梅然,1969年生,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国际安全与战略、国际关系史领域的研究与教学,著有《中心-侧翼理论:解释大国兴衰的新地缘政治模式》《俄罗斯、海上霸权国家与世界政治的逻辑》等多篇论文,并参与撰写《国际关系史》等著作。

目录


目录



导论1
第一章德国走向大战: 国内政治解释29
第二章德国走向大战: 经济需求解释98
第三章对速胜的怀疑与追求: 德国当局对未来战争的态度135
第四章俾斯麦的对外政策: 1870—1881202
第五章俾斯麦的对外政策: 1882—1890251
第六章世界政策和海军扩张309
第七章对外政策与预防性战争选择:1904—1907360
第八章对外政策与预防性战争选择: 1908—1911406
第九章对外政策与预防性战争选择: 1912—1914454
第十章七月危机: 德国走向大战507
第十一章总结与拓展586

前言/序言







德意志帝国的大战略:普鲁士的崛起与统一的阵痛 序章:欧洲棋盘上的新棋手 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如同陈旧的挂毯,缝补着旧王国的遗痕,酝酿着新力量的萌芽。在德意志民族漫长的分裂与挣扎中,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开始回响,它源自普鲁士——一个一度在欧洲舞台上相对边缘化的德意志邦国。这个国家,凭借其精锐的军队、务实的政治手腕和卓越的领导力,正悄然积蓄着一股改变欧洲均势的磅礴力量。本书并非追溯从查理曼大帝帝国裂解到1848年革命前漫长而复杂的德意志邦联史,也非详述德意志各邦在文化、艺术、哲学上的辉煌成就,而是聚焦于一个更为具象、更为迫近的议题:普鲁士如何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战略,一步步走向统一,最终铸就德意志帝国,并为日后欧洲的巨大变局埋下伏笔。 第一章:俾斯麦的登场——“铁血宰相”的战略蓝图 奥托·冯·俾斯麦,这位被后世誉为“铁血宰相”的政治家,他的出现是德意志统一进程中最为关键的节点。他的战略并非源于空泛的民族主义理想,而是建立在对现实政治的深刻洞察和对普鲁士国家利益的精Calculate计算之上。他深知,德意志的分裂是欧洲列强制衡欧洲大陆力量平衡的体现,而打破这种平衡,需要的是勇气、决断,以及不惜代价的手段。 俾斯麦的战略核心,是“现实政治”(Realpolitik)。这意味着他将国家利益置于一切之上,不拘泥于意识形态的束缚,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包括外交、军事、甚至是欺骗与操纵。他反对理想主义者的空谈,也警惕自由主义者的激进,他的目标是清晰而明确的: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实现德意志的统一,并确立普鲁士在欧洲大陆的领导地位。 他上任普鲁士首相后,首先要解决的是普鲁士国内的政治僵局。国王威廉一世在议会财政问题上陷入困境,俾斯麦巧妙地绕过了议会,通过“血与铁”的政策,即军事改革和战争,来解决财政问题,从而巩固了国王的权威,也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他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一切政治图谋都将是空中楼阁。 第二章:统一之路上的三场战争——普鲁士的战略棋局 俾斯麦的战略蓝图并非纸上谈兵,而是通过一场场精心设计的战争来一步步实现的。这三场战争,分别是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它们构成了德意志统一进程中最具决定性的篇章,也是普鲁士大战略的集中体现。 2.1 普丹战争(1864年):试水与立威 普丹战争是俾斯麦战略的第一步,其目标是解决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问题,并以此为契机,试探奥地利的合作意愿,同时向欧洲列强展示普鲁士的军事实力。这场战争,普鲁士与奥地利联合出兵,迅速击败丹麦,获得了对这两个公国的控制权。 这场战争的战略意义体现在几个方面: 消除外部障碍: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问题长期以来是德意志统一进程中的一个复杂因素,解决它为后续的统一扫清了障碍。 拉拢与分化奥地利: 俾斯麦通过与奥地利联合行动,一方面展现了共同的“德意志”立场,另一方面也为日后与奥地利的分裂埋下了伏笔。他知道,奥地利在德意志邦联中有着根深蒂固的优势,与奥地利的对抗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此之前,需要将其拉拢,以共同对付丹麦。 展示军事实力: 普鲁士军队在战争中的高效表现,向欧洲列强发出了强烈的信号,表明普鲁士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积累战争经验与政治资本: 战争的胜利为普鲁士带来了政治上的声望和军事上的经验,也为俾斯麦赢得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2.2 普奥战争(1866年):驱逐宿敌,确立主导 普丹战争结束后,普鲁士与奥地利在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的占领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这正是俾斯麦所期望的。他深知,要实现德意志的统一,必须将奥地利这个长期以来在德意志事务中拥有主导权的宿敌排除出去。 普奥战争是俾斯麦战略中最为大胆的一步。他巧妙地利用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孤立了奥地利。意大利出于领土扩张的愿望,与普鲁士结盟,在南线牵制奥地利。而法国,在俾斯麦的策略下,保持了中立,认为这场战争对法国有利,可以削弱奥地利。 战争的进程,尤其是萨多瓦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充分展示了普鲁士军队在武器装备(如后装线膛炮)、战术训练(如参谋部的精密计划)以及动员能力上的优势。普鲁士的胜利,标志着奥地利在德意志事务中长达数个世纪的主导地位的终结。 这场战争的战略意义是: 建立北德意志联邦: 战争的胜利使得普鲁士得以控制北德意志各邦,并组建了北德意志联邦,这是一个由普鲁士主导的、统一的政治实体,为最终的德意志统一奠定了基础。 排除奥地利的干涉: 奥地利被彻底排除出德意志事务,也使得未来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不会受到奥地利复杂民族问题的牵连。 增强普鲁士的自信心与国际地位: 普鲁士在欧洲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其军事和政治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3 普法战争(1870-1871年):最后的统一与帝国的诞生 如果说普奥战争是驱逐了德意志统一的“内部障碍”,那么普法战争则是扫除了“外部阻力”,最终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清楚地认识到,南德意志各邦(如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对普鲁士的军事实力有所疑虑,并且受到法国的影响。要让他们加入统一的德意志,需要一个强大的外部刺激,而法国恰恰是那个完美的“敌人”。 通过对“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的巧妙操纵,即“埃姆斯电报事件”,俾斯麦成功地激怒了法国,诱使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法国的宣战,在普鲁士看来,是一种“侵略”,从而能够唤醒南德意志各邦的民族情感,促使他们与普鲁士并肩作战。 普法战争的进程,尤其是色当战役中对法军的围歼和对拿破仑三世的俘虏,再次凸显了普鲁士军队的强大战斗力。战争的胜利,不仅为普鲁士带来了巨额的战争赔款,更重要的是,促成了南德意志各邦的加入。 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这个时刻,是俾斯麦大战略的顶点,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这场战争的战略意义: 完成德意志统一: 德意志帝国正式建立,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成为欧洲大陆上一个重要的军事和经济强国。 确立普鲁士的霸权: 普鲁士国王成为德意志皇帝,普鲁士在新的帝国中拥有绝对的领导地位。 重塑欧洲格局: 德意志帝国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欧洲力量平衡,法国的衰落和奥匈帝国的相对边缘化,为未来的国际关系埋下了新的隐患。 第三章:战略背后的考量——现实主义的深层逻辑 俾斯麦的“大战略”并非仅仅依靠军事力量的堆砌,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现实主义逻辑。 精Calculate的外交平衡: 俾斯麦在每一次战争前,都 meticulously 地进行外交斡旋,确保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孤立对手,争取中立。他善于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例如在普奥战争中利用意大利,在普法战争中利用法国对统一德国的担忧。 对民族主义的利用与控制: 俾斯麦并非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但他深谙如何利用民族主义的情感来服务于国家利益。他用战争唤醒了德意志人的民族意识,并在统一后,又试图通过帝国认同来弥合各邦之间的差异。 对国内政治的掌控: 俾斯麦的战略始终与对普鲁士国内政治的掌控紧密相连。他通过军事改革来巩固君主制,通过战争的胜利来争取民众支持,从而为自己的政策铺平道路。 对未来风险的预判: 尽管俾斯麦成功地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但他同时也对新成立的帝国在欧洲大陆上可能面临的孤立和挑战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后来所推行的“大陆均势”外交政策,正是为了避免德国腹背受敌。 结论:统一的辉煌与潜在的阴影 “德意志帝国的大战略”是一部关于权谋、军事、外交与国家塑造的宏大叙事。它揭示了普鲁士如何从一个相对次要的邦国,通过其领导者俾斯麦的远见卓识和冷酷的现实主义策略,一步步走向欧洲大陆的中心。 本书并非歌颂战争,而是旨在剖析一种成功的国家战略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普鲁士的统一,无疑是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它塑造了现代德国的雏形,也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欧洲的命运。然而,统一的辉煌背后,也潜藏着民族主义的膨胀、国际关系的紧张以及未来冲突的种子。理解德意志帝国的崛起,就是理解一个新力量的诞生,以及它给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带来的深远变革。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深入探究那些塑造了历史进程的关键决策与战略博弈,揭示“大战的来临”并非偶然,而是历史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军事史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想找到一本能够深入解析一战前德意志帝国军事战略思维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找到了知音。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对战役的描述,而是深入探讨了德国军事思想的演变,以及它如何塑造了德国的战略决策。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陆权”与“海权”的争论,以及德国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的分析感到着迷。书中对德国军国主义的根源,以及它如何渗透到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我看到了一个曾经相对保守的帝国,是如何一步步被扩张主义和军事冒险主义所裹挟。书中对德国陆军参谋部的运作,以及他们如何设计和推动“施里芬计划”的细节描写,更是让我对现代战争的运作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一种国家思维模式的深刻剖析,让我能够理解德意志帝国走向战争的内在逻辑。”

评分

“我一直觉得,理解历史的重点在于理解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深入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社会弥漫的民族主义思潮,以及对“世界地位”(Weltmacht)的追求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德国的对外政策。书中对德国社会内部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辩论,以及不同政治派别对未来走向的看法,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德国知识分子和文化界在塑造公众舆论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感到好奇,以及他们是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战争的合理性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分析,更深入到了社会和文化层面,解释了为何一个曾经追求和平与秩序的国家,最终会选择了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命运的关怀,以及对悲剧结局的扼腕。这本书让我思考,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个体选择和群体情绪是如何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历史的走向。”

评分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让我深入了解特定时期欧洲政治运作的书籍,而这本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以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审视了德意志帝国如何在欧洲大国博弈中一步步走向冲突的深渊。作者并非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某个国家或某位领导人,而是细致地剖析了当时存在的经济竞争、殖民扩张、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军事竞赛等多种因素如何共同作用,最终将欧洲推向了战争的边缘。书中对奥匈帝国、俄国、法国以及英国等国的国内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描绘同样详尽,这让我理解到,一战的爆发并非德国单方面的行为,而是整个欧洲体系性危机的爆发。特别是关于海军竞赛的章节,生动地展现了英德两国之间日益加剧的猜忌与对抗,这种经济和军事上的竞争,极大地加剧了双方的敌意,并最终成为了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之一。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宏大视野和精妙笔触,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评分

“坦白说,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一直感到有些困惑,总觉得书本上说的“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背后一定有更深层的原因。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为我解开了谜团。作者并没有回避任何一个可能导致战争的因素,而是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维度,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国际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同盟体系演变的分析,以及各国内部政治妥协与政治压力的互动。比如,书中对俄国国内革命情绪的描绘,以及沙皇政府在面对内外压力时的摇摆不定,都让我看到了俄罗斯在战争爆发前夕的脆弱性。同时,作者也揭示了德国在支持奥匈帝国时所承担的风险,以及这种“空白支票”政策最终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严谨,但逻辑清晰,阅读起来并不枯燥。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图景,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一场看似局部地区的冲突,最终能够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大战。”

评分

“这真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著作!我一直对一战前的欧洲地缘政治格局非常好奇,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段复杂历史的求知欲。作者的叙事清晰流畅,仿佛带领我穿越回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从俾斯麦时代建立的均势外交,到德意志帝国崛起后的野心勃勃,再到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同盟关系,每一个细节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对于各国领导人的决策分析更是鞭辟入里,让我看到了历史进程中个体选择的巨大影响力。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施里芬计划”的讨论印象深刻,它不仅解释了德国军事战略的逻辑,也揭示了这个计划潜在的风险和最终的局限性。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些高层会议室,感受着决策者们面临的压力与权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罗列史实,更在于它对历史事件背后深层原因的挖掘和对历史趋势的洞察。读完之后,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不再仅仅将其视为一场突发的灾难,而是看到了其长久酝酿的必然性。”

评分

整体很不错。

评分

经典力作,考研前要多看几遍。

评分

经典力作,考研前要多看几遍。

评分

送货很快,质量很好,值得推荐

评分

整体很不错。

评分

整体很不错。

评分

折扣给力抢了好几本好书,哈哈~~~~~~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分析的还是有道理,自成一家的,觉得能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