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

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昂海鬆 等 著
圖書標籤:
  • 微型飛行器
  • 無人機
  • 航空航天
  • 控製係統
  • 嵌入式係統
  • 傳感器
  • 飛行器設計
  • 氣動學
  • 導航技術
  • 電子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ISBN:9787030391438
版次:1
商品編碼:1187819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科學齣版社研究生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6
字數:54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從係統的角度,介紹瞭新概念微型飛行器技術的發展和類型,重點闡述瞭微型飛行器係統的組成,不同類型的固定翼、撲翼和鏇翼微型飛行器的布局與結構設計技術,微型飛行器的動力與能源技術,微型傳感器技術,飛行控製與導航技術,信息傳輸技術,視覺係統與視覺導航技術,以及係統的地麵裝置和飛行試驗技術。書中大部分內容是作者團隊十幾年來研究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的總結、心得和經驗。
  《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係統性強,具有較高的實用參考價值。
  《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可作為從事飛行器研究與應用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作為航空與微係統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和航空愛好者的學習參考書。

作者簡介

  昂海鬆,男,1947年2月齣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航空宇航學院院長,現任航空工程國傢實驗教學中心主任、微型飛行器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航空學會理事、中國航空學會總體專業分會委員、無人機與微型飛行器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航空航天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無人機》期刊編委。獲得國傢科技成果和國傢教學成果多項,獲國傢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傢、國防科工委有突齣貢獻專傢、中國航空工業有突齣貢獻專傢、省五一勞動奬章、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等榮譽。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微型飛行器係統的概念與用途
1.1 微型飛行器概念的提齣
1.2 微型飛行器係統的概念
1.3 微型飛行器係統的用途
1.4 微型飛行器係統的發展

第2章 微型飛行器係統的組成與總體要求
2.1 微型飛行器係統的組成
2.1.1 微型飛行器係統的組成結構
2.1.2 微型飛行器平颱內部係統組成
2.2 微型飛行器的分類
2.2.1 微型飛行器的分類定義與特點
2.2.2 現有微型飛行器的劃分歸類
2.3 微型飛行器係統的總體要求
2.3.1 微型飛行器的技術要求
2.3.2 微型飛行器係統的協調與優化
2.3.3 微型飛行器係統的研製過程

第3章 微型飛行器係統的空中平颱
3.1 固定翼微型飛行器布局與結構
3.1.1 低雷諾數的機翼平麵形狀
3.1.2 固定翼微型飛行器布局設計
3.1.3 固定翼微型飛行器結構設計
3.2 撲翼微型飛行器布局與結構
3.2.1 撲翼微型飛行器的基本特點
3.2.2 單對撲翼微型飛行器布局與結構
3.2.3 雙對撲翼微型飛行器布局與結構
3.2.4 變體撲翼微型飛行器布局與結構
3.3 鏇翼微型飛行器布局與結構
3.3.1 鏇翼微型飛行器的基本特點
3.3.2 單鏇翼微型飛行器布局與結構
3.3.3 雙鏇翼微型飛行器布局與結構
3.3.4 多鏇翼微型飛行器布局與結構

第4章 微型飛行器係統的動力與能源技術
4.1 微型飛行器對動力的要求
4.2 微型飛行器的動力裝置
4.2.1 微型電動機
4.2.2 適於MAV的其他發動機
4.3 微型無刷電動機的控製
4.3.1 無刷電動機控製硬件設計
4.3.2 無刷電動機控製軟件設計
4.4 微型飛行器的動力匹配
4.4.1 微型電動機與螺鏇槳匹配的基本原則
4.4.2 微型電動機與螺鏇槳匹配的試驗技術
4.5 微型飛行器的能源裝置
4.5.1 聚閤物鋰電池
4.5.2 微型低溫電池
4.5.3 微型燃料電池
4.5.4 微型結構電池

第5章 微型傳感器技術
5.1 微型傳感器與MEMS技術
5.1.1 微型傳感器類型
5.1.2 MEMS技術的特點
5.1.3 MEMS加工技術
5.2 適於微型飛行器的微機電傳感器
5.2.1 MEMS陀螺
5.2.2 MEMS加速度計
5.2.3 微型磁強計
5.2.4 微型氣壓高度計
5.2.5 微型氣壓速度計
5.2.6 微型衛星導航接收機
5.3 微型傳感器誤差的分析與建模
5.3.1 微型傳感器誤差的一般分析方法
5.3.2 MEMS陀螺非隨機誤差分析與建模
5.3.3 MEMS慣性傳感器測量單元的隨機誤差特性分析與試驗
5.4 多傳感器的信號處理
5.4.1 微型慣性傳感器信號濾波處理
5.4.2 MEMS慣性傳感器組閤測量單元的減震設計
5.4.3 微型飛行器傳感器信號的係統級卡爾曼濾波
5.4.4 微型飛行器傳感器係統仿真技術

第6章 微型飛行器飛行控製與導航技術
6.1 微型飛行器的飛行力學
6.1.1 微型飛行器的飛行力學特點
6.1.2 常用坐標係定義及轉換
6.1.3 微型飛行器飛行動力學方程
6.1.4 微型飛行器飛行運動學方程
6.1.5 微型飛行器飛行力學的非綫性問題
6.2 微型飛行器的飛行穩定性和導航控製
6.2.1 微型飛行器的增穩控製
6.2.2 微型飛行器的姿態控製
6.2.3 微型飛行器的軌跡控製
6.2.4 MEMS微捷聯慣性導航係統
6.2.5 微型飛行器組閤導航係統研究
6.2.6 微型飛行器的航跡規劃
6.3 微型飛行控製係統硬件設計
6.3.1 微型自主飛行控製硬件係統
6.3.2 微型自主飛行控製器的接口驅動
6.3.3 微型自主飛行控製器硬件係統的電磁兼容設計
6.4 微型飛行器智能控製技術
6.4.1 微型飛行器控製的特點
6.4.2 微型飛行器的模糊控製技術
6.4.3 微型飛行器的神經網絡動態逆控製技術
6.4.4 微型飛行器陣風減緩控製技術
6.5 不同類型微型飛行器的控製技術
6.5.1 固定翼微型飛行器的控製技術
6.5.2 撲翼微型飛行器的控製技術
6.5.3 鏇翼微型飛行器的控製技術

第7章 微型飛行器信息傳輸係統
7.1 信息傳輸係統的組成與功能
7.1.1 機載信息傳輸模塊功能
7.1.2 地麵測控裝置功能
7.2 機載信息傳輸分係統設計
7.2.1 測控與信息傳輸係統
7.2.2 視頻采集與圖像壓縮
7.2.3 壓縮視頻與遙測數據的復閤
7.3 微型飛行器係統地麵測控裝置硬件設計
7.3.1 地麵測控係統組成
7.3.2 地麵測控裝置硬件設計
7.4 微型飛行器係統地麵測控裝置軟件設計
7.4.1 地麵測控裝置的設備驅動
7.4.2 地麵測控裝置軟件流程

第8章 微型飛行器的視覺係統與自主避障導航技術
8.1 視覺圖像采集與轉颱控製
8.1.1 微型攝像機技術
8.1.2 微型攝像機轉颱控製技術
8.2 微型飛行器係統的視頻圖像的傳輸與處理
8.2.1 微型飛行器係統的視頻圖像的數據壓縮
8.2.2 微型飛行器係統的視頻圖像的傳輸
8.2.3 視頻圖像的穩像預處理技術
8.3 微型飛行器的目標特徵跟蹤
8.3.1 序列圖像中特徵的提取和追蹤
8.3.2 序列圖像中邊緣的提取與追蹤
8.3.2 微型飛行器的目標特徵跟蹤技術
8.4 微型飛行器係統的視覺導航技術
8.4.1 微型飛行器視覺導航概念
8.4.2 微型飛行器運動參數估算
8.4.3 基於INS/Vision技術的微型飛行器組閤導航方法
8.5 全自主識彆環境避障控製飛行技術
8.5.1 自主識彆環境和避障飛行控製模式
8.5.2 自主識彆環境和避障飛行控製方法
8.6 微型飛行器係統的其他任務裝置

第9章 微型飛行器的飛行試驗技術
9.1 微型飛行器飛行試驗的要求與程序
9.1.1 微型飛行器飛行試驗的要求
9.1.2 微型飛行器飛行試驗的程序
9.2 微型飛行器飛行試驗的仿真
9.2.1 微型飛行器飛行試驗的仿真係統結構
9.2.2 微型飛行器飛行試驗非綫性模型的仿真
9.3 微型飛行器飛行試驗的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
9.3.1 微型飛行器飛行試驗的測試方法
9.3.2 微型飛行器飛行試驗的測試內容

參考文獻
結束語

前言/序言

  自20世紀90年代正式提齣微型飛行器(MAV)概念以來,鑒於其體積小、重量輕、隱蔽性好、靈活性強等特點,微型飛行器已經從大量以遙控飛行為主的新形式設計探索嚮實用性係統研製發展。
  微型飛行器雖然小,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常規無人機所具備的分係統在微型飛行器係統中基本都具備。然而,微型飛行器係統的各分係統和設備要比常規無人機小得多,由於微小尺寸和重量的限製,對飛行器結構、動力、能源、飛行控製、信息傳輸和任務設備的設計,需要進行“革命性”的微型化,如用矽片製成的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傳感器和集成電路。微小尺寸飛行器在空氣動力方麵還具有低雷諾和非定常等特性,為此一個新的名稱“MAV”就從常規的無人機UAV中脫穎而齣。
  微型飛行器因其製作方便,還為新型飛行器探索提供瞭便利的試驗途徑,如為仿生飛行器、變形飛行器的創新研究提供瞭廣闊的園地。例如,仿鳥撲翼飛行器就是首先從微型飛行器實現飛行成功。微型飛行器本身在運用前景方麵也有許多特殊用途,如超近距離的探察、單人攜帶、無噪聲、群集使用、入室飛行、適於城市環境等,因而微型飛行器在係統設計上有許多不同於一般飛行器之處。目前,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正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
  自1999年“微型飛行器研究中心”成立以來,我們在探索微型飛行器技術理論的同時,時間投入在實際微型飛行器的係統設計、係統研製和試驗研究上。在研製的數十種微型飛行器的基礎上,我們想把多年積纍的研究心得和經驗作一個小結,同時部分吸收國外研究成果,編著成這本《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希望能促進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的發展。
  本書力求反映目前微型飛行器係統發展的技術水平、應用功能和發展方嚮。全書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第1、2章是微型飛行器係統的用途與組成;第3章微型飛行器係統的空中平颱,介紹瞭我們研製的多種特殊布局和結構的微型飛行器;第4章微型飛行器係統的動力與能源技術,重點介紹微型無刷電動機及其控製的設計、微型電機與螺鏇槳的匹配,以及特種微型電源;第5章微型傳感器技術,重點介紹我們在MEMS誤差分析、建模和標定技術方麵的研究成果;第6章微型飛行器飛行控製與導航技術,重點介紹在非綫性動力學、基於MEMS的微型控製係統設計、智能控製技術等方麵的研究成果;第7章微型飛行器信息傳輸係統,重點介紹信息傳輸係統的硬軟件設計;第8章微型飛行器的視覺係統與自主避障導航技術,重點介紹視覺導航技術和自主避障控製技術;第9章介紹微型飛行器的飛行試驗技術。
《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微型飛行器(Micro Air Vehicles, MAVs)及其相關係統的設計、開發、製造和應用。微型飛行器,通常指尺寸在15厘米以下,重量小於100剋的無人機係統,憑藉其獨特的尺寸優勢,在諸多領域展現齣革命性的潛力。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技術視角,涵蓋從基礎理論到前沿應用的各個方麵。 第一部分:微型飛行器係統概述與原理 本部分將從宏觀層麵介紹微型飛行器係統的基本概念、發展曆程以及其在現代科技和社會中的定位。我們將深入剖析微型飛行器的關鍵構成要素,包括其獨特的氣動特性、動力係統、控製係統、感知係統以及通信係統。 微型飛行器的定義與分類: 詳細闡述微型飛行器的尺寸、重量、續航能力等關鍵參數,並根據其結構(如固定翼、鏇翼、撲翼等)和工作原理進行分類,分析不同構型的優缺點及其適用場景。 微型飛行器的氣動特性: 探討微型尺度下空氣動力學的特殊性,如雷諾數的影響、邊界層分離、錶麵粗糙度效應等。分析不同翼型和構型在低雷諾數下的升力、阻力特性,以及如何優化設計以提升效率和穩定性。 動力係統: 詳細介紹微型飛行器常用的動力源,包括微型電機、電池技術(如高能量密度鋰聚閤物電池),以及推進方式(如螺鏇槳、微型涵道風扇)。分析不同動力係統的性能指標、效率以及能量續航問題。 控製係統: 闡述微型飛行器精確控製的核心技術,包括傳感器(如陀螺儀、加速度計、磁力計、氣壓計)、微控製器(MCU)的選擇與設計、飛行控製算法(如PID控製、模糊控製、模型預測控製),以及執行機構(如舵機、電機調速器)的工作原理。 感知係統: 介紹微型飛行器搭載的各類傳感器,用於環境感知和態勢判斷。涵蓋視覺傳感器(如微型攝像頭、事件相機)、距離傳感器(如激光雷達、超聲波傳感器)、導航定位係統(如GPS/GNSS模塊、慣性導航係統、視覺裏程計),以及如何融閤多源信息進行自主導航和避障。 通信與數據鏈: 探討微型飛行器與其地麵站或其他載體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通信技術,包括無綫電頻率選擇、通信協議、數據傳輸速率、安全性等。 第二部分:微型飛行器的設計與製造技術 本部分將聚焦於微型飛行器的具體設計方法、關鍵技術以及先進的製造工藝,旨在為讀者提供實際的設計和生産指導。 結構設計與材料選擇: 深入探討微型飛行器結構的輕量化設計策略,包括有限元分析(FEA)在結構優化中的應用。重點介紹適用於微型飛行器的先進材料,如碳縴維復閤材料、聚閤物、金屬閤金等,以及它們的性能特點和加工工藝。 空氣動力學設計與優化: 講解如何通過計算流體動力學(CFD)模擬和風洞試驗來優化微型飛行器的氣動性能,提高升阻比,改善穩定性。 微機電係統(MEMS)技術在微型飛行器中的應用: 詳細闡述MEMS技術在微型傳感器、微執行器、微動力係統等方麵的發展及其對微型飛行器設計的顛覆性影響。 先進製造工藝: 介紹3D打印(增材製造)、微細加工、注塑成型等先進製造技術在微型飛行器部件製造中的應用,以及它們如何實現復雜結構和高精度零件的生産。 集成設計與模塊化: 探討如何通過係統工程的方法進行微型飛行器的集成設計,以及模塊化設計理念如何提高係統的可維護性、可升級性和生産效率。 電源管理與能量收集: 關注微型飛行器的續航能力問題,介紹高效的電源管理策略,以及太陽能、振動能量收集等新興的能量補充技術。 第三部分:微型飛行器的控製、導航與自主能力 本部分將深入研究微型飛行器實現高精度控製、自主導航以及復雜任務執行的關鍵技術。 高精度姿態控製: 講解用於微型飛行器的高精度姿態穩定算法,以及如何剋服外部乾擾(如風、振動)帶來的影響。 自主導航與路徑規劃: 探討微型飛行器在未知環境中進行自主導航的方法,包括SLAM(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視覺裏程計、慣性導航的融閤應用。介紹路徑規劃算法,如A算法、RRT(快速探索隨機樹)等,用於實現最優路徑搜索。 避障與目標跟蹤: 詳細介紹微型飛行器如何利用傳感器數據進行實時環境感知,並生成有效的避障策略。研究目標識彆與跟蹤技術,使其能夠自主鎖定和跟隨特定目標。 任務規劃與執行: 講解如何為微型飛行器設計和執行各種自主任務,包括偵察、監測、搜索救援、精確農業等。 群體協同與編隊控製: 介紹多架微型飛行器協同工作的技術,包括群體通信、狀態共享、協同路徑規劃和任務分配,以實現更強大的信息獲取和作業能力。 第四部分:微型飛行器的應用領域與未來發展趨勢 本部分將展望微型飛行器在各個行業的廣泛應用,並探討該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嚮和挑戰。 軍事與安全應用: 偵察、監視、情報收集、目標識彆、近距離支援等。 民用安全與應急響應: 搜索救援、災情評估、火災監測、危險品偵測、交通監控。 工業與基礎設施檢測: 橋梁、高壓綫、風力渦輪機、化工管道、建築物等結構的巡檢與維護。 環境監測與科學研究: 森林火災預警、大氣成分監測、生物多樣性調查、地理測繪。 農業應用: 精準噴灑農藥、作物生長監測、産量預測。 物流與配送: 短距離、小批量貨物的快速配送。 娛樂與攝影: 影視拍攝、體育賽事直播、個人航拍。 未來發展趨勢: 智能化與自主化: 更高的AI集成,實現更高級彆的自主決策能力。 微型化與集成化: 傳感器、動力係統等部件的進一步小型化和集成。 長航時技術: 能量續航能力的突破,實現更長時間的飛行。 仿生學應用: 模仿自然界生物的飛行機製,開發新型微型飛行器。 人機協作: 微型飛行器與人類操作員更緊密的協同工作模式。 法規與倫理: 隨著技術的成熟,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倫理規範將逐步完善。 通過對以上各個部分的深入剖析,本書將幫助讀者全麵理解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的核心內容,掌握其關鍵理論與實踐方法,並對該領域的未來發展前景有清晰的認識。本書適閤於航空航天工程、機械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自動化以及對微型飛行器技術感興趣的科研人員、工程師、學生和愛好者閱讀。

用戶評價

評分

本書中關於微型飛行器的通信與數據傳輸章節,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一直好奇,這些小巧的飛行器是如何與地麵控製站保持聯係,並實時傳輸寶貴的影像和數據的。書中並沒有簡單地提及“無綫電”,而是細緻地講解瞭不同頻段的通信技術,包括UHF、S波段、X波段等,以及它們在帶寬、傳輸距離、抗乾擾能力等方麵的優劣勢。我瞭解到,根據任務需求的不同,需要選擇最閤適的通信頻段和調製方式,以保證數據的可靠傳輸。書中對跳頻擴頻(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FHSS)和直接序列擴頻(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DSSS)等抗乾擾技術的講解,讓我明白瞭微型飛行器在復雜的電磁環境下,如何保持通信的穩定性。此外,書中對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 BLE)和Wi-Fi Direct等近距離通信技術的應用場景分析,也讓我看到瞭微型飛行器在智能傢居、近距離數據采集等方麵的便利性。讓我尤為驚嘆的是,書中還探討瞭衛星通信在微型飛行器上的應用可能性,雖然目前還麵臨尺寸和功耗的挑戰,但這無疑為未來實現全球範圍內的通信覆蓋提供瞭想象空間。對於數據編碼和壓縮技術,書中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例如H.264、H.265等視頻編碼標準,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壓縮算法,在有限的帶寬下傳輸高質量的視頻流。這讓我意識到,每一次微型飛行器傳迴的清晰畫麵,背後都凝聚瞭復雜的通信和數據處理技術。

評分

在閱讀《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的過程中,對微型飛行器的供電與能源管理係統的深入講解,讓我對這類設備的續航能力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覺得,飛行時間是微型飛行器的一個重要瓶頸。書中並沒有簡單地提及“電池”,而是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電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環壽命、充電速度等關鍵參數。我瞭解到,鋰離子電池、鋰聚閤物電池、甚至是固態電池等不同技術路綫,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局限性,而選擇哪種電池,直接取決於任務的需求。書中對於功率管理係統的講解也相當詳盡,包括電壓轉換、電流控製、電量監測等,以及如何通過高效的電源管理芯片,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損耗。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探討瞭能量采集技術,例如太陽能電池、動能迴收等,以及如何將這些技術集成到微型飛行器上,以延長其續航能力,甚至實現“永不著陸”的飛行。書中對於燃料電池在微型飛行器上的應用前景的分析,也讓我看到瞭未來高能量密度、長續航的可能性。此外,書中對電池安全性的討論,包括過充、過放、短路等潛在風險的防範,以及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也讓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非常嚴謹和全麵。我瞭解到,每一次微型飛行器的起飛,都離不開背後精密的能源供應和管理係統。

評分

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其對微型飛行器導航與控製係統的全麵闡述。我一直認為,一個能夠自主飛行、精準定位的微型飛行器,其“大腦”的智慧程度至關重要。書中對慣性導航係統(INS)的介紹就非常詳盡,從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的工作原理,到如何結閤卡爾曼濾波等先進算法來融閤多源信息,消除誤差,實現高精度的姿態和位置估計。這讓我對微型飛行器在GPS信號受限甚至丟失的環境下,如何保持穩定和導航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此外,書中對視覺導航和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術的探討更是讓我大開眼界。我原本以為SLAM隻是一個概念,但書中通過詳細的算法介紹,比如ORB-SLAM、DSO等,並結閤實際的傳感器數據處理流程,讓我明白瞭微型飛行器是如何通過攝像頭捕捉到的圖像信息,在未知環境中構建地圖並同時確定自身位置的。這對於在室內復雜環境、地下空間,甚至是在其他星球進行探索的微型飛行器來說,是多麼關鍵的技術!書中還深入講解瞭PID控製、模糊控製以及更高級的模型預測控製(MPC)在微型飛行器姿態和路徑跟蹤中的應用,通過詳細的數學模型和仿真分析,展示瞭如何使飛行器在麵對外部擾動時,依然能保持平穩的飛行狀態,精確執行預設的飛行軌跡。我甚至能想象到,未來的微型飛行器可以通過學習和適應,自動優化控製策略,應對更加復雜多變的飛行任務。

評分

在閱讀《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的過程中,我對微型飛行器的“眼睛”——傳感器技術的部分,感到尤為著迷。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瞭幾種傳感器,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傳感器的技術原理、性能特點以及它們在微型飛行器係統中的集成與應用。例如,在光學成像傳感器方麵,書中詳細介紹瞭CMOS和CCD傳感器的區彆,像素尺寸、感光度、動態範圍等參數對成像質量的影響,以及如何選擇適閤不同任務的鏡頭和濾光片。這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微型飛行器拍攝的畫麵如此清晰細膩,而有些則顯得模糊噪點多。此外,書中對於多光譜、高光譜成像技術的講解,更是讓我看到瞭微型飛行器在環境監測、農業勘測、礦産資源探測等領域的巨大潛力。我從未想過,通過捕捉不同波段的電磁波,微型飛行器能夠“看”到我們肉眼無法看到的信息。書中還詳細介紹瞭微型雷達、激光雷達(LiDAR)以及聲呐等非可見光傳感器的原理和應用。對於LiDAR,書中不僅講解瞭其工作機製,還深入分析瞭點雲數據的處理和三維重建技術,這對於微型飛行器在低能見度環境下的避障和環境感知至關重要。我瞭解到,通過這些傳感器,微型飛行器可以構建齣高精度的三維環境模型,從而實現更安全、更自主的飛行。書中對熱成像傳感器的討論也讓我印象深刻,它揭示瞭微型飛行器在夜間搜救、安全巡邏等方麵的獨特優勢。

評分

《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在微型飛行器的機載計算與處理能力方麵,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我一直好奇,這些小巧的設備是如何實現如此復雜的計算和決策的。書中並沒有止步於介紹簡單的微處理器,而是深入探討瞭高性能嵌入式計算平颱,如ARM架構的SoC(System on a Chip)、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以及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在微型飛行器上的應用。我瞭解到,通過這些強大的計算單元,微型飛行器可以實時處理大量的傳感器數據,執行復雜的圖像識彆、目標跟蹤、路徑規劃等任務。書中對邊緣計算的深入探討,讓我看到瞭微型飛行器在數據就地處理方麵的巨大潛力,這不僅可以減輕地麵站的通信負擔,還能提高係統的響應速度和自主性。書中還詳細介紹瞭實時操作係統(RTOS)在微型飛行器控製係統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多任務調度、中斷處理等技術,保證任務的實時性和可靠性。讓我尤為驚嘆的是,書中對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在微型飛行器上的應用進行瞭詳細的闡述,例如如何利用深度學習算法進行目標識彆、場景理解,以及如何通過強化學習來優化飛行控製策略。這讓我看到瞭微型飛行器未來更加智能化、自主化的發展方嚮。

評分

在閱讀《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時,關於微型飛行器的地麵控製站與用戶交互部分的闡述,讓我對人機協作有瞭更深的理解。我一直覺得,微型飛行器再先進,也需要一個高效的地麵控製係統。書中並沒有簡單地介紹遙控器,而是詳細分析瞭各種類型的地麵控製站,包括便攜式手持設備、平闆電腦、甚至一體化的車載係統。我瞭解到,一個優秀的地麵控製站,不僅要提供直觀的操作界麵,更要能夠實時顯示飛行器的狀態信息、傳感器數據,並支持任務規劃、航點設置、參數調整等功能。書中對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在地麵控製中的應用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讓我看到瞭未來更加沉浸式、交互式的控製體驗。通過VR/AR技術,操作員可以更加直觀地感知飛行器的周圍環境,並對飛行器進行精確的指揮。書中還詳細介紹瞭數據鏈路的監控與管理,包括信號強度、數據傳輸速率、通信延遲等,以及如何通過故障診斷和恢復機製,保證係統的可靠性。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用戶體驗(UX)和人因工程學的考量,例如如何設計易於理解的操作流程、減少誤操作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提供清晰的告警信息。這讓我意識到,一個成功的微型飛行器係統,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需要考慮用戶的需求和使用習慣。

評分

《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對於微型飛行器的安全、可靠性與倫理挑戰的探討,讓我對這項技術有瞭更全麵的審視。我一直覺得,任何一項新興技術,都伴隨著潛在的風險和挑戰。書中並沒有迴避這些問題,而是進行瞭深入的分析。在安全與可靠性方麵,書中詳細介紹瞭冗餘設計、故障檢測與容錯技術,以及如何通過嚴格的測試和驗證流程,來確保微型飛行器在各種復雜環境下的安全運行。我瞭解到,在關鍵任務中,微型飛行器需要具備高度的可靠性,以避免發生意外事故。書中對網絡安全方麵的討論也相當重要,包括如何防止黑客攻擊、數據泄露,以及如何保護通信鏈路的安全性。讓我尤為關注的是,書中對微型飛行器在隱私保護、數據安全以及潛在的軍事應用等方麵提齣的倫理挑戰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例如,微型飛行器在進行偵察和監控時,如何避免侵犯個人隱私?在軍事應用方麵,又會帶來哪些新的衝突模式和道德睏境?書中鼓勵讀者積極思考這些問題,並呼籲行業界、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倫理規範,以確保微型飛行器技術的健康發展,服務於人類的福祉。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技術的發展不僅僅是追求效率和性能,更需要關注其對社會和人類的長遠影響。

評分

《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對於微型飛行器的載荷與任務應用部分的闡述,極大地拓展瞭我對這類技術的認知邊界。我原本以為微型飛行器隻能攜帶簡單的攝像頭,但書中展現的豐富載荷類型和多元化的應用場景,讓我驚嘆不已。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類型的微型傳感器載荷,如高分辨率相機、紅外探測器、氣體傳感器、甚至微型聲學傳感器等,以及它們在不同領域的具體應用。例如,在環境監測方麵,微型飛行器可以搭載氣體傳感器,監測空氣質量,檢測汙染物擴散;在農業領域,可以搭載多光譜相機,分析作物生長狀況,精準施肥打藥;在安防領域,可以搭載高清攝像頭和熱成像儀,進行夜間巡邏和異常情況偵測。書中對於微型機械臂、微型抓取器等執行機構的介紹,更是讓我看到瞭微型飛行器在精密作業、物品取放等方麵的潛力,這對於在危險區域進行作業、或者在狹小空間進行復雜操作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書中還探討瞭微型飛行器在通信中繼、信號偵測、甚至是微型武器等方麵的應用,雖然某些應用帶有一定的爭議性,但其技術上的可能性是毋庸置疑的。書中對任務規劃和自主決策的討論,也讓我看到瞭微型飛行器在執行復雜任務時的智能化程度。我瞭解到,通過預設任務路徑、目標點以及避障策略,微型飛行器可以高效地完成一係列復雜的操作,而無需過多的人工乾預。

評分

在翻閱《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時,關於微型飛行器結構設計與材料選擇的部分,讓我對其精妙的工程學原理有瞭更深的認識。我一直好奇,為什麼微型飛行器能夠做到如此輕巧卻又足夠堅固。書中詳細地介紹瞭各種輕質高強度材料,如碳縴維復閤材料、鋁閤金、鎂閤金等,並分析瞭它們在微型飛行器機身、鏇翼等關鍵部件上的應用優勢。書中對於材料力學性能的講解,包括抗拉強度、彎麯強度、斷裂韌性等,以及如何通過有限元分析(FEA)來模擬結構在不同載荷下的應力分布,讓我明白瞭結構設計的精妙之處。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仿生學在結構設計中的應用感到興奮,例如模仿昆蟲翅膀的結構來優化鏇翼的氣動性能,或者藉鑒骨骼的輕質高強的設計理念來減輕機身重量。書中還深入探討瞭微型飛行器的氣動外形設計,包括如何通過計算流體動力學(CFD)來優化翼型、減少阻力,提升飛行效率。對於不同的飛行平颱,例如固定翼、鏇翼式、撲翼式等,書中都進行瞭詳細的結構特點分析和設計考量。我瞭解到,不同的飛行方式需要不同的結構設計來適應,而材料的選擇更是直接影響著飛行器的整體性能。書中對於微型化設計和集成化製造的討論,也讓我看到瞭未來微型飛行器更加緊湊、高效的製造趨勢,這對於降低成本、提高生産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評分

當我翻開這本《微型飛行器係統技術》,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科幻電影裏那些靈巧的小型無人機,它們在狹窄空間穿梭,執行著危險而精密的任務。我一直對這類技術充滿好奇,渴望瞭解它們是如何實現的,背後的科學原理是什麼,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嚮。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份求知欲。 首先,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微型飛行器動力係統的深入剖析。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瞭幾種常見的電機和螺鏇槳,而是詳細講解瞭不同類型微型電機的設計原理、效率優化方法,甚至是如何通過材料科學的進步來減輕電機重量、提升功率密度。對於螺鏇槳的設計,書中還涉及瞭空氣動力學的基礎知識,比如翼型、攻角、馬赫數對升力和阻力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計算流體動力學(CFD)來模擬和優化螺鏇槳的性能。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微型渦輪發動機和微型燃料電池的研究部分感到驚嘆,這些技術離我們日常所見到的消費級無人機似乎還有距離,但書中卻用嚴謹的理論和前沿的實驗數據,展現瞭它們的無限可能性,比如在續航能力和動力輸齣上的巨大優勢。這讓我不禁聯想到,未來執行長距離偵察、搜救任務的微型飛行器,可能就依賴於這些更高級的動力技術。書中對於能量管理和電池技術的討論也相當詳盡,包括不同化學成分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充放電速率等關鍵參數的比較,以及如何設計高效的電源管理係統來最大限度地延長飛行時間,這些細節的處理,讓我感覺作者不僅僅是在介紹技術,更是在分享一種對微型飛行器“心髒”的深刻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