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努力活着,上帝应该不会嫌弃我吧?
一部融合犯罪、悬疑与写实题材的深情催泪之书
日本三大女作家之一角田光代触动人心代表作
我偷走情人的婴孩,用母爱虚构我们的人生
《第八日的蝉》以温婉细腻又不失深刻的笔触将母性和人生情感描绘得细致入微,是一部融合犯罪、悬疑与写实题材的深情催泪之书,为作者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改编电影横扫第35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等十项大奖,改编电视剧获日本ATP电视剧奖。
蝉在土中七年,破土而出后却只能活七天,
但若有一只蝉跟伙伴不一样,独活了下来,
那么,它感到的是孤独的悲哀,还是看到崭新风景的喜悦呢?
希和子与有妇之夫秋山相恋,有了身孕,遭秋山哄骗堕胎后,却发现秋山之妻怀孕产下女婴。希和子原本只是想潜入对方家中,看看女婴的样子,却因为看到婴儿清澈纯真的眼睛,和那无邪的笑容,再也放不开她温暖的小手,最后决意掳走她,想永远保护她。希和子替女婴取名薰,自此展开逃亡。她心中的母爱愈生愈大,只能不断捏造故事,闪避旁人的好奇,逃出警方的搜捕。唯有扭曲现实,她才能逃甚至活下去。
没有血缘关系的希和子与薰,渐渐发展出亲密的母女关系。冬去春来夏又至,蝉声唧唧,犹如希和子心中的纷扰。她们的二人生活会怎样开展?是否终究像短命的蝉,转瞬即逝?
角田光代:才华洋溢、产量丰富的日本女作家,作品横跨纯文学与大众文学领域,年年高踞畅销榜。2005年荣获直木奖,曾三度入围芥川奖、三度入围直木奖。与吉本芭娜娜、江国香织并称当今日本文坛三大重要女作家。《第八日的蝉》是角田光代触动人心的代表作,以温婉细腻又不失深刻的笔触将母性和人生情感描绘得细致入微,是一部融合犯罪、悬疑与写实题材的深情催泪之书,为作者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改编电影横扫第35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等十项大奖,改编电视剧获日本ATP电视剧奖。
第0章
把脸凑近,近得足以令那双干净的眼眸映出自己身影后,婴儿笑得越发开心。扭动着手脚,嘴角流下口水。缠在婴儿腿上的毛毯滑落,露出那双小得惊人的脚丫子。脚指头宛如玩具,白皙的脚底想必连泥土都没踩过。希和子把婴儿抱在胸前,将脸埋进那细软蓬松的头发中,用力深吸一口气。
第1章
夏天,我突兀地想,蝉鸣、大海、天空、阳光,晒得黝黑的年轻人、茂密的树林。那是充满力道的风景。啊,是夏天,夏天,虽然无处可去,也等于毫无前途可言,但映入眼中的光景,却令我本来如惊弓之鸟的沮丧心情,得以缓缓放松,甚至好像得到解脱。眼中所见的一切都灿烂辉煌。
第2章
第八天的蝉,可以看见别的蝉无法看到的东西。虽然它也许并不想看。但是,我想,那应该不全是糟得必须紧闭双眼的东西吧。
下了班回到公寓,不见薰的人影。我到楼上接她,却只见喜美穿着蕾丝睡衣在化妆,小花和薰都不在。
“她们在玉姬神社玩。倒是这个,怎么样?你看。”她拉住正想告辞的我,把艳红的连身洋装比在胸前。那件勾勒出身体曲线的洋装上,缝着金纽扣。“怎样,好看吗?是人家买给我的。不是这边的东西,是特地从大阪买来的。”
我觉得对喜美来说太鲜艳了,但我还是说:“非常好看,很适合你。”喜美像少女一样两手捧着脸颊娇笑:“你想穿也可以借给你。
一个小时……我想想哦,算你五百元就好。”她抱紧衣服说。
我一去玉姬神社,只见寺院境内,小花与薰,还有我没见过的两个小孩在。是比薰还小的男生,和年纪应该刚上小学的女生。四人蹲在地上,定睛注视地面。薰穿着久美母亲送的衣服,这么看来简直像个小男生。棒球帽配T恤、绿色长裤。
“你们在做什么?”
我俯视四人凑近盯着的地面,原来是蝉蜕的空壳,一数之下共有七个,排成一直线。干巴巴的茶色空壳,看起来也像是制作精巧的玩具。
“跟你说哦,这是我们搜集的。”
小男生仰头对我说。
“蝉一直待在土里,等它出来马上就会死。”
大概是小男生的姐姐吧,女生以制止他的口吻对我说。
“这个,死掉了吗?”
薰不安地仰望我。
“这个没有死。蝉从土里出来,只是脱了一件衣服。”我一边思索薰是什么时候学会“死”这个字眼,一边回答,“薰,小花,我们回家吧。”
“可是它马上就会死。”
小女生又重复一次。一定是谁刚告诉她的吧。关于蝉在土中七年,出了地面的第七天就死亡的一生。虽不知真假,但我头一次听说时也很震惊。苦苦等了这么久,上苍竟然只赐给它这么短暂的生命吗?就像这个小女生,我记得也是听周遭的大人说蝉七天就会死。
小花站起来,薰悄悄握紧她的手。
“明天也来吗?”小男生问薰和小花。
“明天也要来搜集哦。”小女生也跟着说。
“拜拜!”薰转身挥挥手,被夕阳映得脸泛橙红的孩子们,依旧蹲在地上挥舞双手。“拜拜。”稚嫩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晚餐后,我稍微绕点路,去参拜编号第十六号的极乐寺。薰唱着我没听过的歌。她忽然仰望天空,高举着手指说:“妈妈,星星。”
黑夜中,彼岸花红得令人惊心。
坠入梦乡时,紧闭的眼帘蓦地浮现傍晚看到的蝉蜕空壳。干巴巴的,茶色的空壳。
握住门把手。手心如握寒冰。那种冰冷,仿佛在宣告已无退路。希和子知道平日上午八点十分左右,这间屋子会有大约二十分钟不锁门。她知道只 有婴儿被留在屋里,无人在家。就在刚才,希和子躲在自动贩卖机后面目送妻子与丈夫一同出门。希和子毫不犹豫,转动冰冷的门把手。
门一开,烤焦的面包、油、廉价粉底、柔软精、尼古丁、湿抹布……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稍微缓和了室外的寒意。希和子扭身滑入门内,走进屋里。不可思议的是,明明一切都是初次见到,却像在自己家一样行动自如。不过,她并非气定神闲。心跳剧烈得像要从内撼动身体,手脚颤抖,脑袋深处随着心跳阵阵刺痛。
希和子伫立玄关,瞥向厨房后方关得严密的纸门。她凝视着边角已经褪色发黄的纸门。她并不想做什么,只不过,是来看看。只是来看看那个人的宝宝。这样就结束了,一切就此结束。明天——不,今天下午,她就会去买新家具、找工作。把过去那段日子通通忘掉,展开新的人生。
希和子再三这么告诉自己,脱下鞋子。她按捺想跑过去一把拉开纸门的冲动,只是转动眼珠环视厨房。中央有张小圆桌。桌上,残留着面包屑的盘子、吐司的袋子、烟蒂堆积如山的烟灰缸、乳玛琳、橘子皮,全都乱七八糟堆在一起。梳理台那边,排放着水壶、奶粉罐和捏扁的啤酒罐。生活气息的过度鲜明,令希和子几乎忘记呼吸。
这时,纸门后面,像是觉得差不多可以探探情况似的传来哭声,令希和子的身体猛地一僵。目光再次被纸门吸引。她一步一步,跨步踩过沁凉的油毡地板。她在纸门前站定,一鼓作气拉开门。窒闷的热气扑面而来,婴儿孱弱的哭声也随之涌现。
和室里铺着凌乱的垫被没有收拾。盖被掀开,毯子扭曲隆起。两组被褥的另一头,有张婴儿床。沐浴在透过蕾丝窗帘射入的阳光中,婴儿床看起来光辉洁白。电暖炉在床下发出红光。希和子踩过被褥走近婴儿床。婴儿手舞足蹈地哭个不停。细细的呜咽声渐渐变大。婴儿的奶嘴落在枕边。奶嘴前端被口水沾湿,闪闪发光。
希和子的脑中嗡然响起刺耳的金属声。婴儿的哭声一高,金属声也同时变得响亮。二者混为一体,希和子感到婴儿“哇——哇——哇”的哭声仿佛发自自己体内。
平日早上,妻子会开车送丈夫到离家最近的车站。她从不带婴儿去。希和子猜想,一定是因为婴儿在睡觉,时间又短,所以让婴儿睡着就这么出门了吧。实际上,做妻子的十五至二十分钟后就会回来。所以,希和子本来只打算看看安静入眠的婴儿。她以为只要看一眼,应该就能对一切彻底死心了。她还打算,看完之后不惊动婴儿就蹑足离开。
现在,婴儿在婴儿床里哭得满脸通红。希和子像要碰触炸弹,战战兢兢伸出手。手掌从穿着毛巾布衫的婴儿肚子探入背后。正欲这么抱起的瞬间,婴儿的小嘴往下一撇,仰望希和子。婴儿清澈纯真的眼睛看着希和子。睫毛被泪水沾湿,含在眼中的泪水倏地滑落耳朵。然后,明明眼中还含着泪水,婴儿却笑了。的确是在笑。希和子浑身僵硬,动弹不得。
我认得这孩子。这孩子也认得我。不知为何希和子如此暗想。希和子把脸凑近,近得足以令那双干净的眼眸映出自己身影后,婴儿笑得越发开心。扭动着手脚,嘴角流下口水。缠在婴儿腿上的毛毯滑落,露出那双小得惊人的脚丫子。脚指头宛如玩具,白皙的脚底想必连泥土都没踩过。希和子把婴儿抱在胸前,将脸埋进那细软蓬松的头发中,用力深吸一口气。
好软,好暖。软得可以轻易压扁,却又有种绝对压不扁的强壮坚硬。如此脆弱,如此坚强。小手黏糊糊地触摸希和子的脸颊,湿湿的,但还是好温暖。不能放手,希和子想。如果是我,绝对不会把孩子一个人扔在这种地方。由我来保护。我会保护你,免于一切的痛苦、悲伤、寂寞、不安、恐惧、煎熬。希和子已经无法再思考任何事。她像念咒般不断喃喃自语。由我来保护。保护,保护,直到永远。
怀中的婴儿,依旧对希和子微笑。宛如嘲弄,宛如安慰,宛如认同,宛如宽宥。
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更像是一场关于伦理、牺牲与母性(或者说,人性深处的联结)的哲学探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思考,如果我处于那个境地,我会做出何种选择?那种复杂的情感纠葛,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被环境塑造的无奈和坚守。作者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把选择权交给了读者,这种处理方式非常高明。我尤其欣赏那些留白的艺术,很多情感的爆发点和关键转折点,并不是通过直白的描述,而是通过人物微妙的表情变化或者环境的烘托来体现的,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和解读,这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耐读性和回味空间。那种压抑到极致后,终于找到出口的释放感,是极其强烈的。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它那种近乎冷酷的真实感。它没有过多渲染戏剧性,反而是在平静叙述中,展现出生命在极端压力下所能展现出的韧性与脆弱。节奏的掌控堪称一绝,它懂得何时加速、何时放缓,让读者在紧张的追逐中得到喘息,又在片刻的宁静中,猛然意识到更大的危机正在逼近。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极其到位,那种细微的自我欺骗、强迫性的重复行为,都精准地捕捉到了处于创伤后状态下的人的精神面貌。读完后,我感受到的不是纯粹的悲伤,而是一种对生命复杂性和人性韧性的深深敬畏,明白很多“正确”的选择背后,都隐藏着难以言喻的代价。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后劲实在太大了。读完最后一页,我楞了好久,心里五味杂陈。它没有落入俗套地给出“大团圆”的结局,而是留下了一种更为真实、也更为沉重的情感重量。它探讨了“爱”的多种形态,以及社会框架如何扭曲甚至定义了爱与被爱。那些看似是受害者和加害者的角色,在故事的深度挖掘下,其身份变得模糊不清,界限开始消融。这种对传统道德观的挑战和颠覆,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面映照人心的镜子。每当我想起某个关键的场景,心中那种揪紧的感觉又会重新浮现,久久散不去。
评分从文学性上讲,这本书的文笔细腻得令人赞叹。那些对环境的描绘,无论是阴沉潮湿的某个角落,还是短暂出现的阳光,都充满了画面感,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味道。更难得的是,这种优美的笔触并没有削弱故事的张力,反而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将紧张感牢牢锁住。情节的推进如同精密复杂的钟表,每一个齿轮——无论是闪回的片段,还是当下的行动——都精准地咬合在一起,最终导向那个无可避免的高潮。读到中段时,我感觉自己完全被作者牵着鼻子走,沉浸其中,甚至忘记了外界的一切。这种完全的代入感,是判断一部优秀作品的重要标准,而它做到了。
评分这部小说带给我的阅读体验是极其震撼的。它像一团迷雾,层层叠叠,引人不断深入探索,直到最后才豁然开朗。作者在叙事上展现了高超的技巧,时间线在过去与现在之间自由穿梭,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往往在后文成为揭示真相的关键。我特别喜欢那种埋藏在日常对话和场景描写之下的暗流涌动感,仿佛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读者就像一个被邀请的侦探,试图拼凑出完整的画面。角色的塑造极为丰满,他们的动机、挣扎和内心的矛盾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在读完后仍久久不能忘怀。那种被命运推着走的无力感和在绝境中迸发出的生命力,都让人感同身受,心潮起伏。这本书的文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力量,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即便是在描绘最灰暗的时刻,也总能捕捉到一丝人性微光。
评分后来我就把这段话复制了,走到哪,复制到哪,即能赚京豆,还非常省事;特别是不用认真
评分不错 还可以 挺新的
评分灰常喜欢
评分哈哈,买了好多书,都是好评,优惠力度都很大啊!
评分经典作品,值得一读,推荐
评分作者的笔力了得,深刻、细腻、真实,华语圈,就缺这样的作家。
评分替别人买的,速度蛮快的!
评分办活动的时候回买的。快递真的很快。当天下午就送到了。很喜欢在京东买书。书都保护的很好。没有磕碰。希望多有这种活动咯。抱着一大摞书回去好有满足感哈哈哈。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