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 规划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

十三五 规划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樊纲,许永发 编
图书标签:
  • 十三五规划
  • 中国经济
  • 长期发展
  • 经济发展
  • 规划
  • 宏观经济
  • 经济政策
  • 国家发展
  • 经济转型
  • 战略规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1363999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595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0
字数:34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政府工作人员及对国家经济热点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反思、分析和总结五年规划的经验与教训;
  推进五年规划在经济转型、宏观调控、区域协调等方面的功能;
  中国具有话语权的经济学家、精英学者集体建言——
  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如何以全球视野应对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确保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内容简介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决定性时期,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对于顺利完成*一个百年目标,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中国新的发展阶段下编制好五年规划,成为2015年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目录

前言
第一篇“十三五”规划与发展环境
国际宏观经济新趋势及与中国的互动关系 / 贺力平·3
以改革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 / 霍建国·22
直面“中等收入陷阱”真问题 / 贾康苏京春·34
传统市场经济与生产过剩危机 / 王建·108
从债务周期看中国经济去杠杆进程与国家资产
负债表优化 / 巴曙松牛博坤·121
第二篇“十三五”规划与新常态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研究 / 金碚·155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改革创新 / 李扬·182
对当前中国经济的若干思考 / 李罗力·201
如何走进新常态 / 龙隆·220
新常态需要完善市场与有信政府 / 魏杰·224
第三篇“十三五”规划与新动力
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和动力 / 祝宝良·245
五年规划若干关系历史经验的启示 / 鄢一龙·260
释放地方规划的活力与动力 / 刘国宏·273
中国经济增长: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源红利 / 胡鞍钢·283
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性区域研究
/ 卓贤刘云中侯永志邹学森·290
再论城市化是走出低谷的唯一通道 / 王建·311
“十三五”时期社会发展规划思路的几点思考 / 丁元竹·326
“十三五”亟待加快制定战略金属国家战略 / 张茉楠·340
后记
Ⅱ“十三五”规划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言/第一篇“十三五”规划与发展环境
国际宏观经济新趋势及与中国的互动关系 / 贺力平·3
以改革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
——科学把握“十三五”的发展环境 / 霍建国·22
直面“中等收入陷阱”真问题——
基于1962—2013年全球数据的判断、认识 / 贾康苏京春·34
传统市场经济与生产过剩危机 / 王建·108
从债务周期看中国经济去杠杆进程与国家资产
负债表优化 / 巴曙松牛博坤·121
第二篇“十三五”规划与新常态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 / 金碚·155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改革创新 / 李扬·182
对当前中国经济的若干思考 / 李罗力·201
如何走进“新常态” / 龙隆·220
新常态需要完善市场与有信政府 / 魏杰·224
第三篇“十三五”规划与新动力
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和动力 / 祝宝良·245
五年规划若干关系历史经验的启示 / 鄢一龙·260
释放地方规划的活力与动力 / 刘国宏·273
中国经济增长: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源红利 / 胡鞍钢·283
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性区
域研究 / 卓贤刘云中侯永志邹学森·290
再论城市化是走出低谷的唯一通道 / 王建·314
“十三五”时期社会发展规划思路的几点思考 / 丁元竹·329
“十三五”亟待加快制定战略金属国家战略 / 张茉楠·343
后记·351

前言/序言


《区域经济地理学导论:理论、模型与实践》 本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区域经济地理学知识体系,涵盖该学科的核心理论、分析模型及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作为一门深度交叉的学科,区域经济地理学探讨的是空间因素(如区位、距离、集聚、扩散)如何塑造经济活动、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差异。本书不仅梳理了学科的经典理论脉络,更紧密结合当代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特别是对全球化、技术变革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动态的解释。 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石与空间思维 本部分构建了理解区域经济现象的空间分析框架。首先,我们将深入探讨区位理论的演进,从阿尔弗德·韦伯(Alfred Weber)的经典最小成本模型出发,解析区位选择的内部逻辑,包括要素成本、市场可达性和聚集经济的影响。随后,我们将转向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的中心地理论,阐释服务业和城市体系的层级结构是如何在空间上自我组织的。这部分内容将强调“空间”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经济变量,而非仅仅是背景,它内在地影响着生产、交换与消费的效率和形态。 接着,本书详细介绍了新古典空间经济学的奠基性工作,特别是波默(Pomeroy)和卢卡斯(Lukas)关于空间均衡的分析。我们引入了空间相互作用模型(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s),如重力模型,用以量化和预测不同区域间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揭示距离衰减规律在现实中的精确表现。 同时,我们不会忽视制度与历史对空间形态的塑造。本部分会探讨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y)的概念,解释早期基础设施投资、政治决策和文化惯性如何固化了特定区域的经济优势或劣势,使得区域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快速转型。 第二部分:产业集聚与创新网络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地理学中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具实践指导意义的现象之一。本部分将聚焦于集聚经济(Agglomeration Economies)的微观机制。我们区分了两种主要的集聚效应:知识溢出(Knowledge Spillovers)和劳动力池效应(Labor Pooling)。通过详尽的案例分析,我们将展示诸如硅谷、底特律(转型前)和深圳等地的成功经验,阐释知识在地理邻近空间中的非正式传播如何成为提升区域生产率的关键驱动力。 此外,本书引入了马歇尔(Marshall)的产业集群理论的当代扩展,特别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钻石模型”。我们分析了特定产业集群内部的合作与竞争动态,探讨地方政府、专业化供应商、支持机构(如大学和研究中心)如何共同构建一个高效率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在考察集聚现象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理解其对立面——离心力。本书将分析土地成本上升、拥堵成本增加、以及“涓滴效应”(Spillover Effects)与“挤出效应”(Crowding-out Effects)之间的动态平衡,这解释了为什么城市扩张会达到一个最优规模,并最终可能导致产业向次级中心扩散。 第三部分:全球化、空间治理与区域发展不平衡 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全球价值链(GVCs)的重塑对区域经济结构带来了根本性挑战。本部分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重塑。我们分析了跨国公司(MNCs)的区位决策逻辑,特别是它们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环节的拆解和优化布局,以及这种布局如何加剧了核心区与外围区之间的分工深化。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本书将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审视这一问题。我们将对比传统的“涓滴效应”(Trickle-down)假设与“极化效应”(Polarization)的现实观测结果,并深入分析内生增长理论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来解释为何某些区域能够持续实现超越平均水平的增长。 在空间治理层面,本书强调了地方政府的作用与竞争。我们将分析地方招商引资政策、税收优惠、基础设施投资等工具在区域竞争中的有效性与潜在的“囚徒困境”。此外,跨区域合作机制(如城市群规划、区域一体化倡议)的构建与治理,被视为解决单一行政区划在应对复杂经济活动时的局限性的关键路径。 第四部分:新兴议题与定量方法论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聚焦于区域经济地理学的最新前沿和研究工具。我们将介绍复杂网络理论在分析区域间的关联性中的应用,如何用地理加权回归(GWR)等空间计量方法来捕捉参数的空间异质性,从而超越传统回归分析的局限。 此外,本书专门辟章探讨了可持续性与韧性在区域发展中的体现。气候变化、资源约束和供应链中断等外部冲击,要求区域经济体必须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我们探讨了绿色产业集群的兴起、循环经济模式在特定区域的实践,以及如何通过构建多元化、弹性的产业结构来增强区域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本书将区域经济地理学定位为理解和规划未来可持续、公平和繁荣区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智力工具。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熟练运用空间视角来分析和解释复杂的区域经济现象,并为制定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历史和政策变迁很敏感的人,总觉得很多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系列决策和规划的结果。尤其是像“十三五”这样的五年规划,更是承载着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发展的期许和战略部署。拿到《十三五规划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这本书,我首先关注的是它是否能提供一种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将“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发展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中去理解。我希望能从中读出中国经济在这一阶段是如何应对内外部挑战,如何进行结构性改革,以及如何为更长远的经济增长奠定基础的。这本书的题目就暗示着它不仅仅是对一个五年规划的复盘,更是一种对未来经济走向的探索。我期待它能像一个指南针,为我指引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路径。

评分

看到《十三五规划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这个书名,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本书应该会非常“硬核”,充满了数据、分析和理论。我一直以来都对国家层面的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充满好奇,总觉得在那些政策背后,隐藏着关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关键线索。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框架,让我能够清晰地梳理出“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内容,以及这些规划在经济发展中的具体体现。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理解,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在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是如何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又是如何为实现更长远的经济目标而努力的。这本书的厚重感,让我觉得它可能包含了很多细节和深度分析,是我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的一本重要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深蓝色的背景,配上烫金的“十三五”三个字,显得既庄重又不失现代感。封面的文字排版也很讲究,主标题和副标题的字体大小和间距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主题。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分量和厚度所吸引,感觉内容肯定很充实。书页纸质也很好,摸起来有质感,印刷清晰,没有那种廉价感。我一直对国家层面的规划性文件很感兴趣,总觉得能从中窥见国家发展的脉络和未来的方向。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从书的装帧和整体给人的感觉来看,这本《十三五规划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就显得非常有价值,值得我认真去钻研。希望读完之后,能对“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整体走向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也能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更深的理解。这本书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线,让人看了就想去翻阅。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听到这本书的名字的,当时正在和朋友聊到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他提到这本书,说是很多业内人士都在关注。我对经济学本来就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重点。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出了“十三五规划”和“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这两个核心概念,这让我觉得它非常有针对性,不像那些泛泛而谈的书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和见解,能够帮助我理解在“十三五”这个关键时期,中国经济是如何规划和发展的,以及这些规划对于未来又意味着什么。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取得的成效。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运行逻辑和发展趋势。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带有一种“宏大叙事”的风格,让我联想到那种能够拨开迷雾,洞察事物本质的著作。我一直觉得,理解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的数字和热点,更要关注那些能够决定长期走向的宏观战略和政策框架。特别是“十三五”这个阶段,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它所承载的意义非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十三五”规划的深层逻辑,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战略意图,并且能够清晰地阐述这些规划如何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目标相互勾连,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我尤其对书中可能讨论的关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如何平衡发展与安全等问题很感兴趣,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性的思考。

评分

哦里1

评分

正在看

评分

不错

评分

挺好的一本书

评分

很好

评分

快递还是一如既往的快,第二天准时送到。以前不都挺好的嘛,这次怎么成这啦,不光破损,还被撕走一页。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