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 注疏点评版)

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 注疏点评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杰明·格雷厄姆 著,王中华,黄一义,刘建位(审校) 译,刘建位 校
图书标签:
  • 投资
  • 价值投资
  • 本杰明·格雷厄姆
  • 股票
  • 财务
  • 理财
  • 投资策略
  • 经典
  • 投资指南
  • 长期投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13581
版次:4
商品编码:1189536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503
字数:6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个人投资者 证券投资人

  《聪明的投资者》是一本证券投资实务领域的**级和世纪级的经典著作,自从1949年首次出版以来,在股市上一直被奉为“股票投资圣经”。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开山鼻祖、巴菲特一生的精神导师。格雷厄姆对于价值投资的理解以及投资安全性的分析策略影响了包括市盈率鼻祖约翰·内夫、投资大师欧文·卡恩和价值投资人艾维拉德等整整三代华尔街基金经理人。
  《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注疏点评版)平装本由国内著名的巴菲特研究专家、汇添富基金首席理财师刘建位先生审校后,修改了过去部分不准确的业内习惯用语和专业术语的中文译法,再经编辑的重新审读,翻译质量和编校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译文更加准确流畅。

内容简介

  《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注疏点评版)》在完整保留格雷厄姆原著1973年第4版的基础上,由贾森·兹威格根据近40年尤其是世纪之交全球股市的大动荡现实,对格雷厄姆的原著作了大量的注释和章后点评,进一步检验和佐证了价值投资理论。股神巴菲特为本书撰写的序言和评论是这个版本的又一个亮点。《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注疏点评版)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注疏点评版)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注疏点评版)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注疏点评版)》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全面体现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为普通人在证券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了重要指导。

作者简介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1894~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和投资思想家,投资大师,“现代证券分析之父”,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格雷厄姆生于伦敦,成长于纽约,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著有《证券分析》(1934年)和《聪明的投资者》(1949年),这两本书被公认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投资圣经”,至今仍极为畅销。格雷厄姆不仅是沃伦·巴菲特就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导师,而且被巴菲特膜拜为其一生的“精神导师”,“血管里流淌的血液80%来自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在投资界的地位,相当于物理学界的爱因斯坦,生物学界的达尔文。作为一代宗师,他的证券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因此,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精彩书评

  格雷厄姆的思想,从现在起直到100年后,将会永远成为理性投资的基石。
  ——沃伦·巴菲特

  “格雷厄姆对于投资的意义就像欧几里得对于几何学、达尔文对于生物进化论一样重要。”
  ——纽约证券分析协会

  假如你一生只读一本关于投资的论著,无疑就是这本《聪明的投资者》。
  ——著名财经杂志《财富》的评论

目录

导言 本书的目的 1
导言点评 9
第1 章 投资与投机:聪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 15
第1 章点评 28
第2 章 投资者与通货膨胀 39
第2 章点评 48
第3 章 一个世纪的股市历史:1972 年年初的股价水平 54
第3 章点评 66
第4 章 防御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 74
第4 章点评 85
第5 章 防御型投资者与普通股 95
第5 章点评 105
第6 章 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组合策略:被动的方法 113
第6 章点评 123
第7 章 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组合策略:主动的方法 132
第7 章点评 151
第8 章 投资者与市场波动 160
第8 章点评 180
第9 章 基金投资 192
第9 章点评 206
第10 章 投资者与投资顾问 219
第10 章点评 231
第11 章 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 238
第11 章点评 254
第12 章 对每股收益的思考 261
第12 章点评 271
第13 章 对四家上市公司的比较 278
第13 章点评 286
第14 章 防御型投资者的股票选择 294
第14 章点评 309
第15 章 积极型投资者的股票选择 318
第15 章点评 335
第16 章 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 341
第16 章点评 354
第17 章 四个非常有启发的案例 358
第17 章点评 372
第18 章 对八组公司的比较 380
第18 章点评 405
第19 章 股东与管理层:股息政策 418
第19 章点评 426
第20 章 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边际” 439
第20 章点评 449
后 记 455
对后记的点评 457

精彩书摘

  巴菲特会如何解读《聪明的投资者》
  ——解读巴菲特序言
  11949 年,《聪明的投资者》第1 版出版。1950 年,19 岁的大四学生巴菲特读到此书,猛然顿悟: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投资之道,这绝对是最伟大的投资书。
  于于是巴菲特申请到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读研究生,目的就是去听格雷厄姆讲的投资课。一年后毕业,巴菲特申请到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无偿工作,但遭到拒绝,因为格雷厄姆想给犹太人更多工作机会。巴菲特回到老家,在父亲开的证券经纪公司工作,坚持经常写信给格雷厄姆,汇报自己的投资见解。又过了三年,格雷厄姆终于同意,于是巴菲特来到纽约,进入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看老师做投资,跟着老师做投资,两年时间就把个人资产从9 800 美元增长到17 400 美元。
  11956 年格雷厄姆宣布退休。巴菲特重回家乡,组建了自己管理的投资公司,完全模仿格雷厄姆投资公司的运作模式和投资策略。结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到1969 年,巴菲特十三年的年收益率为29.8%,个人财富超过2 500 万美元,是导师退休时一生累计财富的10 倍以上。
  11970 格雷厄姆准备修订《聪明的投资者》第4 版,由于身体欠佳,钦点巴菲特修订。后来他身体康复之后,还是自己亲自做修订。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1972 年本书的第4 版。
  11969 年巴菲特关闭投资公司,控股伯克希尔,开始更伟大的投资传奇。从1965 年到2014 年这50 年,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盈利增长超过7 500 倍,股价累计增长超过1.86 万倍;2015 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超过720 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赚钱最多的投资人。2008 年巴菲特登上《福布斯》杂志富豪榜世界首富的位置。
  ……

前言/序言


《华尔街的智慧:市场先生的箴言与价值投资的基石》 一部穿越时间考验的金融圣经,深入剖析市场心理、投资哲学与风险控制的经典之作。 在波诡云谲的金融世界里,信息如潮水般涌动,情绪驱动着每一次买卖的冲动。然而,真正的财富积累并非依赖对短期波动的精准预测,而是建立在坚实的原则和深刻的洞察之上。本书并非一本教你如何快速致富的“秘籍”,而是一部关于如何建立理性投资框架、如何理解商业本质的深度指南。它以清晰、近乎哲学的笔触,引导读者穿越喧嚣的噪音,直达投资成功的核心要义。 第一部分:理解市场的本质——“市场先生”的寓言与理性之锚 本书开篇即为读者构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心理模型——“市场先生”(Mr. Market)。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这一经典比喻,生动地揭示了金融市场的非理性本质。市场先生是一个情绪化的合伙人,他每天都会对你们共同拥有的企业资产报价,但他的报价波动巨大,时而因狂热而给出荒谬的高价,时而因恐慌而以极低的价格抛售。 读者将学会如何与这位“先生”打交道:永远不要被他的情绪所裹挟。成功的投资者不是试图预测市场先生的下一次情绪爆发,而是利用他的过度反应来为自己创造机会。如果他报价过高,我们就选择耐心持有或平静出售;如果他因恐惧而报价过低,我们则应该果断地介入,因为此时资产的内在价值被低估了。 这一部分深入探讨了“市场有效性”的局限性,强调了信息获取的平等性在实践中往往被情绪和认知偏差所抵消。它教会我们,投资的真正优势并非源于更多信息,而是源于更优质的思维方式。 第二部分:构建安全边际:价值投资的防御艺术 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这一概念是本书理论体系的基石,其重要性无异于工程学中的结构冗余。它要求投资者在买入任何资产时,其市价必须远低于其估算的内在价值。 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量化内在价值。这涉及对公司历史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结构、以及未来现金流潜力的严谨分析。作者强调,内在价值的估算是一个严谨的估值过程,而非随意的猜测。我们必须学会剥离短期业绩的干扰,专注于企业长期、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安全边际的作用是双重的:首先,它为不可预见的风险和错误的判断提供了缓冲;其次,它确保了投资的潜在回报率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书中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展示了那些忽视安全边际的投资是如何在市场回调中遭受重创,而坚守原则的投资者又是如何安然度过风暴的。 第三部分:投资组合的纪律与结构——防御性投资者与进取性投资者 格雷厄姆将投资者清晰地划分为“防御性投资者”和“进取性投资者”,这一划分基于个体的时间投入、专业知识以及风险承受能力。 防御性投资者(Passive Investor)的目标是避免灾难,获得与市场平均水平相当的回报,且过程尽可能省心省力。他们需要严格的纪律来维持一个平衡、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主要依赖于高质量的债券和经过严格筛选的蓝筹股。本书详尽列出了防御性投资者应遵循的量化标准,例如对股息支付历史、财务稳健性的要求,以及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对股票与债券比例的调整策略。 进取性投资者(Enterprising Investor)则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然而,作者警告,进取性绝不等于鲁莽投机。真正的“进取”体现在发现并耐心等待那些被市场错误定价的机会——可能是陷入暂时困境但基本面稳固的公司,或者是需要深入挖掘才能理解的细分行业领导者。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识别“被低估的困境公司”,以及如何避免陷入“价值陷阱”(即看似便宜但实际上正在衰退的企业)。 第四部分:面对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的挑战 投资者的决策并非在真空中做出。本书并未回避宏观经济环境,而是提供了一套基于企业基本面的视角来看待通胀和利率变化。与那些试图预测美联储政策的投机者不同,本书倡导关注那些能够在通胀环境下保持或提高定价能力的企业。 对于债券投资,作者提供了清晰的指导,解释了在不同利率周期中,固定收益资产如何为整体投资组合提供稳定性和流动性。这部分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审慎的视角,平衡了对成长性资产的追求与对资本保值的需求。 结语:投资是一场心性的修炼 归根结底,《华尔街的智慧》是一部关于心性的作品。它告诫我们,智力上的优越性远不如情绪上的控制力重要。市场波动是常态,恐惧和贪婪是永恒的人性弱点。成功的投资策略必须是系统化、可重复的,并且能够承受人性测试。 本书为所有希望建立长期、可持续财富基础的个人,提供了一套经受住历史检验的理性框架。它不是预测未来的水晶球,而是帮你理解过去的逻辑,从而在变幻莫测的未来中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的指南。它邀请读者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而非赌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投资哲学的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我原本是个对市场波动感到焦虑的普通股民,总想着一夜暴富,对技术分析和短期趋势趋之若鹜。然而,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重新审视“价值”的真正含义。它不是那些闪烁的K线图,而是企业内在的、可以穿越周期的真实价值。作者用极其朴实的语言,将复杂的金融概念讲解得深入浅出,尤其是在描述市场先生的角色时,那种带着戏谑和警示的口吻,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那种盲目追高的可笑模样。它强调的是耐心和纪律,告诉我市场先生每天都会来敲门,但你是否能抵御住他的诱惑或恐吓,才是决定你能走多远的关键。这本书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教你某支股票能赚多少钱,而在于塑造你正确的投资心智和长远的视角。它更像是一份心灵鸡汤与严谨逻辑的结合体,让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到一个坚实的锚点,不被市场的喧嚣所左右。每次翻阅,总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力量,去面对那些看似永无止境的熊市低谷。

评分

我是在一个朋友的强烈推荐下开始阅读这本书的。坦白说,刚开始我对这种“老掉牙”的价值投资理论提不起太大兴趣,总觉得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化时代,传统的理论是不是已经过时了?然而,读下去才发现,真正的智慧是永恒的。作者对“安全边际”的阐述,简直是为我这样谨慎的投资者量身定做的指南。他不是鼓励你孤注一掷,而是教你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里,为自己的决策留出足够的犯错空间。这种稳健的理念,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分析公司资产负债表背后的故事,去评估管理层的诚实与能力,而不是仅仅关注新闻标题。书中的案例分析,虽然年代久远,但其背后的逻辑推理过程,至今依然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它让我明白,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关键在于你选择的跑鞋(投资标的)是否结实耐穿,以及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力坚持到终点。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是让我从一个投机者,慢慢蜕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

评分

老实说,我过去对所谓的经典书籍总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它们晦涩难懂,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但这一本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语言风格虽然古典,但其蕴含的对商业本质的理解却是跨越时代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优质企业”的定义印象深刻——那些拥有护城河、能持续产生高额回报率的公司。作者引导我们去寻找那些“垄断性”或“不可替代性”的业务,而不是那些看似热门但护城河浅薄的概念股。这本书成功地将复杂的企业分析简化为几个核心问题,让非科班出身的我也能有章可循地进行初步判断。它教会我的,不是具体的买卖点位,而是一种“提问的艺术”:在购买一项资产之前,我应该问自己哪些最根本的问题?这种结构化的思考框架,比任何短期预测都来得宝贵。它让我对“长期持有”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敬畏之心,理解了耐心等待复利效应的奇妙。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富挑战性却又无比充实的。它不是那种读完就能让你明天就暴富的“秘籍”,它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复咀嚼和深思的哲学著作。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股市情绪波动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他将投资者的贪婪与恐惧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深刻理解到,绝大多数的投资失误,源于对人性的弱点没有清醒的认识。书中对“逆向投资”的强调,并非简单地叫你反着大众走,而是要求你先用最严格的独立思考去评估,在别人恐慌时看到机会,在别人狂热时保持警惕。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消化吸收其中关于“估值”的部分,它迫使我必须走出舒适区,去学习会计和商业分析的基础知识。这本书像一位严厉的导师,毫不留情地揭示了投资世界中的陷阱,但同时,它也递给了你一盏照明前路的灯笼,让你知道如何避开这些陷阱。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有一种能力被提升的感觉,准备以更坚韧的姿态迎接下一次市场洗牌。

评分

这是一本需要“陪伴”的书,而不是一本可以“速读”的书。我尝试过一口气读完,结果发现很多精髓都流于表面,直到我开始带着笔记本,对每一个重要的论断进行圈点、思考,并尝试在实际市场中寻找对应的影子时,它的魔力才真正显现出来。书中关于如何对待市场波动的论述,对我平复心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把市场下跌描绘成一种“买入优质资产的折扣期”,而不是灾难的预兆。这种视角转换,是无数次亏损经验也难以带来的深刻领悟。它成功地把我从一个“追逐新闻热点”的散户,引向了一个“研究商业模式”的观察者。整本书的基调是审慎、理性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它关注的始终是投资者的心理健康和长久幸福,而非短期的账户盈亏。每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我都会重新翻开它,仿佛与一位智者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对话,瞬间找回了内心的平静和正确的方向感。

评分

到了好久,还没开始看,希望能有所收获

评分

教人知识的书永还是最好的

评分

这本书很好,很喜欢,平时看看书也是挺好的。喜欢

评分

嗯,这个还没有看,也是留着慢慢看吧,一边学,一边看,争取早点学会

评分

经典书籍,值得一看,值得学习!

评分

缠师己逝,后人阐述缠论精华,使缠论不致洇灭!

评分

第4版 注疏点评版

评分

书好,值得学习

评分

东西很不错,大家都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