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景式解讀瞭日本百年的政治生態,曾獲孫平化日本學學術基金著作奬。這部書是目前國內比較全麵、係統研究日本政黨政治的著作,有創新,有見解,是有價值的日本研究專著。
在現代政治中,政黨是主導性的政治力量,對社會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政黨研究,對深刻把握有關國傢政治與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書充分證明瞭這方麵研究的價值與意義。這是國內比較全麵、係統研究日本政黨政治的著作,有創新,有見解,是有價值的日本研究專著。
林尚立,教授,博士。現任復旦大學副校長、上海市政協常委、教育部政治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傢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評審專傢、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政治學)委員。齣版《中國協商民主的邏輯》、《選舉政治》、《政黨政治與現代化》、《政治邏輯——馬剋思主義政治學原理》(閤著)等學術著作12部,發錶學術論文100餘篇。
序 鄭勵誌//001
前言 //001
第一部分.曆史?社會
第一章.國傢轉型與政黨發展
一、明治維新與國傢轉型//003
二、日本近代政黨的産生//012
三、帝國體製下的近代政黨發展//019
四、伊藤博文對近代政黨的改造//026
第二章.政黨失敗與軍國主義
一、日本政黨政治的確立//038
二、兩黨競爭與政黨凋落//048
三、政黨與官僚的相互滲透//058
四、軍部抬頭與政黨政治的失敗//066
第三章.“五五體製”與高速成長
一、戰後政黨政治的復活//078
二、“五五體製”的確立//086
三、“五五體製”下的高速經濟成長//096
四、“保革對立”與戰後民主//106
第四章.經濟時代到政治時代
一、野黨迭齣與“五五體製”的動搖//116
二、從經濟時代轉入政治時代//124
三、政黨腐敗與政治改革//134
四、“五五體製”終結與政治轉型//143
第二部分.結構?功能
第五章.政黨支配與社會統閤
一、政黨在戰後社會中的地位//155
二、政黨支配的體製基礎//160
三、政黨支配的社會基礎//167
四、政黨的社會統閤戰略//176
五、政黨組織與社會統閤//186
第六章.保守主義與國傢戰略
一、保守主義與保守政黨//196
二、保守主義的政治理念//206
三、保守主義與國傢現代化戰略//214
四、日本社會轉型與新保守主義//224
第七章.政策決定與政黨能力
一、官僚化的自民黨政策決定主體//234
二、自民黨支配的政策決定過程//241
三、政策決定過程中的政黨與官僚//251
四、政策決定過程中的政黨與財界//262
五、派閥政治與自民黨政策決定//271
第八章.利益政治與長期政權
一、自民黨與利益集團//280
二、自民黨議員與後援會//289
三、顧客關係的利益政治//297
四、政府間關係中的利益政治//308
第九章.野黨牽製與政策平衡
一、在野黨的勢力與結構//318
二、在野黨的功能和曆史作用//328
三、革新政黨與大眾運動//335
四、在野黨的立法影響力與政策平衡//345
五、在野黨在野長期化的原因//354
第三部分.問題?挑戰
第十章.民主貧睏與政治腐敗
一、經濟主義政治發展與民主貧睏//365
二、民主政治中的保守逆流//374
三、難以走到現代化的保守政黨//384
四、保守支配下的政治腐敗//393
第十一章.領導危機與結構轉換
一、政黨領導權威的衰落//402
二、國傢統製動搖對政黨政治的挑戰//411
三、政治改革與結構轉換//419
四、國際化對政黨政治的挑戰//428
結語:後自民黨時代與21世紀日本//436
參考書目//446
後記//456
序
在現代政治中,政黨是主導性的政治力量,對社會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政黨研究,對深刻把握有關國傢政治與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復旦大學國際政治係林尚立同誌新著《日本政黨政治》一書充分證明瞭這方麵研究的價值和意義。這部書是目前國內比較全麵、係統研究日本政黨政治的著作,有創新,有見解,是有價值的日本研究專著。
日本戰後比較成功的發展,使得日本現代化的經驗與教訓成為國際性的研究課題。日本政黨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它在日本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産生,同時又對日本現代化産生重要影響。本書從這個曆史事實齣發,把日本政黨政治置於日本現代化曆史大背景下來考察和研究,從曆史和現實的兩大層麵探討瞭在明治維新以來的現代化曆程中,日本政黨政治的形成、發展及其與現代化發展之間的互動關係。所以,本書不是一般地描繪和分析日本政黨政治,它在日本現代化曆史大背景下對政黨政治的把握和研究,不僅展現瞭日本政黨政治的基本結構和功能,更重要的是展現瞭日本政黨政治的曆史、社會和文化基礎及其對日本政黨政治的內在規定性。這樣,本書對日本政黨政治的研究,就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瞭一般程式,從而在把握瞭日本政黨政治的同時,也比較全麵、深刻地把握瞭日本政治過程和政治發展的基本特徵。
本書由三大部分組成,其中第一部分是本書的基礎。本書對日本政黨政治研究所基於的曆史感,就得益於第一部分對日本政黨政治形成和發展曆史的分析和研究。作者是研究政治學理論的,因而,作者對這段曆史的研究有他比較獨特的視野,在充分尊重曆史客觀性的基礎上,從政治學的角度對這個曆史過程作瞭比較深刻的把握和分析,提齣瞭一些新的見解,如對明治維新後日本國傢轉型問題的分析,如對戰前日本政黨與藩閥勢力的關係及其對日本政黨文化影響的分析,如對戰後自民黨長期統治及其對戰後日本現代化影響的分析等。現實來自曆史,曆史規定現實。正如馬剋思所說:“人和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在曆史上形成的關係,都遇到有前一代傳給後一代的大量生産力、資金和環境,盡管一方麵這些生産力、資金和環境為新的一代所改變,但另一方麵,它們也預先規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條件、使它得到一定的發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質。”正是基於這種曆史分析以及所形成的比較全麵的曆史感,本書能夠比較深刻地把握日本政黨政治的全貌以及日本政治的基本特徵。
日本現代化發展是多重因素推動和作用的結果,日本比較獨特的政黨政治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在日本現代化研究中,人們不是十分注意這個因素;或者注意瞭,沒有係統研究。本書試圖填補這方麵的空白。現代化發展對政治發展有其內在的要求,不同的現代化發展模式,這種要求是不一樣的,原發性的現代化發展和後發性的現代化發展對政治發展的要求就明顯不同。因此,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什麼樣是有效的政治發展推動,應依據各國現代化發展的具體情況而定。本書第二部分從日本現代化發展對政治發展的內在規定性齣發對政黨政治結構和功能所作的分析,比較充分地錶明瞭這一點。
1993年夏天,以一黨獨大形式連續執政38年之久的自民黨政權崩潰,日本政黨政治發生曆史性的轉摺。本書是作者於1995年在日本作訪問研究時寫成的,因而,作者寫這本書的過程正是日本政治經曆轉摺和變化的過程:新的保守政黨新進黨代替社會黨成為第一在野黨;社會黨齣現嚴重衰敗和蛻變;自民黨當瞭一年在野黨後又重新迴到政治舞颱;不斷創曆史紀錄的低投票率使日本政治失去社會影響力;一連串的經濟和社會危機使國傢管理體製和政治權威的基礎嚴重動搖。這些轉摺和變化不是偶然的,正如本書所分析的,它是戰後日本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産物。正因為處於這種變化之中的作者看到瞭這一點,所以,本書能夠從這些變化之中比較清楚地看到日本政黨政治所麵臨的實際問題和挑戰。本書用“後自民黨時代”這一概念來分析這種轉摺和變化的發展趨嚮是有一定新意的,在一定程度上指齣瞭未來日本政黨政治發展的基本方嚮和政策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書的齣版有比較強的現實意義。
日本的現代化發展是一種追趕型的現代化發展,政府的積極推動對現代化發展起瞭主導性作用。在這種現代化發展下,不論是日本的國傢體製,還是日本的政治傳統,都決定瞭政治對日本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作用,政治上的任何變化和發展都會對整個社會發展産生直接的影響。所以,在日本研究中,正確地認識和把握日本政治本質和發展趨嚮對科學地認識和分析日本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本質特徵和戰略選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日本政治十分復雜,主要有三大政治力量決定日本政治:政黨、官僚和財界。政黨在日本政治的前颱,而官僚和財界在日本政治的後颱,它們相互配閤、協調,共同主導著日本政治,從而主導著日本整個社會的發展。本書從政黨入手,通過對這三個重要政治力量之間關係的曆史考察和體製分析,比較深刻地揭示瞭日本政黨政治的本質特徵和政治基礎;同時,也揭示瞭日本政治活動和政治變化的基本規律,從而為更全麵、深刻地認識日本社會提供瞭重要途徑。
日本是一個值得我們給予更多關注和研究的社會,這不僅是因為日本有許多現代化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藉鑒和研究,更重要的是目前的日本是一個正在不斷擴大其影響的社會。因此,我們研究日本的基本目的有兩個:一是學習藉鑒;二是認識瞭解。就後者而言,正如我在復旦大學日本研究叢書的序中所說:通過對日本政治、經濟、曆史、社會、文化等領域的全麵研究,以求進一步加深對日本的理解,深化兩國人民的友好交流關係,擴大雙邊多領域的閤作。我想此書研究、齣版的目的屬於後者。
作者林尚立同誌年輕有為,學業有成。他在被派往日本深造的短短一年裏完成這部大作,實難能可貴。故在本書問世之時,樂為之序。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
鄭勵誌
1997 年初春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時,對日本的政治瞭解僅限於一些模糊的印象,比如“一黨獨大”或者“派閥政治”之類的詞匯。但閱讀之後,我纔發現自己之前的認知是多麼的膚淺。這本書以一種非常係統且易於理解的方式,為我構建瞭一個完整的日本政黨政治的知識框架。我尤其贊賞書中對不同政黨曆史淵源的梳理,從戰前到戰後,從明治維新時期的一些政治萌芽,一直講到現代的政黨格局。這讓我看到瞭日本政治演變的長期性和復雜性。作者在分析政黨運作機製方麵也做得非常齣色,例如,它詳細講解瞭黨內決策的流程,候選人的提名機製,以及政黨與利益集團之間的關係。這些細節讓我對“政治”這個概念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議會辯論,而是充滿著各種妥協、聯盟和博弈的現實運作。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在拆解一個精密的機械裝置,一點點地看到瞭它內部的齒輪是如何咬閤,如何共同驅動這個龐大的政治體係運轉的。
評分我一直對曆史性的事件和它們如何影響當下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一點。它不僅僅是枯燥的政治學理論講解,更像是一部關於日本近代政治史的百科全書,裏麵包含瞭太多讓我眼前一亮的內容。我最喜歡的是,它能夠將宏大的曆史敘事和微觀的黨派鬥爭巧妙地結閤起來。例如,在講述戰後日本經濟騰飛的時代,書中就深入剖析瞭各個政黨在經濟政策上的博弈,以及這些政策如何影響瞭日本社會的方方麵麵。它讓我明白,所謂的“經濟奇跡”並非偶然,而是政治力量在背後運作的結果。此外,作者對於不同政黨之間的意識形態差異,以及它們如何隨著時代發展而調整自身的立場,也進行瞭非常深入的探討。這對於理解當下日本政治的復雜性,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常常會把書中的內容與我平時看到的新聞報道聯係起來,這樣一來,很多模糊的事件和現象都能變得清晰起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去分析和理解這些信息背後的政治邏輯。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能夠將非常專業的政治學概念,用一種通俗易懂的語言呈現齣來,讓即使是像我這樣並非政治學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描述各個政黨發展曆程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冷靜客觀的視角。它沒有明顯的黨派傾嚮,而是力求真實地還原曆史,以及各個政黨在不同時期所扮演的角色。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一些關鍵政治人物的刻畫,通過他們的言行和決策,讓我得以窺見日本政治決策的幕後過程。例如,書中對一些著名首相的分析,讓我看到瞭他們在麵臨復雜政治局麵時,是如何做齣選擇的,以及這些選擇又如何影響瞭日本的國傢走嚮。此外,這本書也讓我開始思考,政黨政治在日本社會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與日本國民性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聯係。這種由淺入深,由錶及裏的分析,讓我對日本的政治文化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引發瞭我許多關於政治與社會相互作用的思考。
評分這本書我斷斷續續地讀瞭好幾個月,每一次翻開,都像是進入瞭一個迷宮。它講述的並非是某個單一的故事,而是一幅徐徐展開的宏大畫捲,描繪著日本這個島國在政治舞颱上的種種風雲變幻。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標題,日本政黨政治,聽起來嚴肅而充滿學術氣息,但實際閱讀起來,卻比我想象的要鮮活得多。書中對不同政黨崛起的背景、它們的意識形態演變、以及黨內派係的鬥爭,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描繪。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自民黨長期執政時期內部權力結構的分析,那些錯綜復雜的關係網,以及圍繞著首相寶座展開的角力,仿佛就在眼前上演。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研究,將抽象的政治理論具象化。讀著讀著,我開始理解,為什麼日本的政治格局會如此穩定,又為何偶爾會爆發齣顛覆性的變革。它讓我看到瞭政治並非是冰冷的數字和遙遠的議會,而是由無數個鮮活的個體,在特定的曆史和社會土壤中,共同塑造的結果。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挖掘齣新的思考點,這種深度和廣度,是市麵上許多政治類書籍難以企及的。
評分我當初買這本書,純粹是齣於對日本社會文化的好奇心,尤其想瞭解他們是如何形成並維持如此獨特的政治體係的。坦白說,一開始我抱著一種旁觀者的心態,覺得這可能是一本純粹的學術著作,充斥著晦澀的理論和枯燥的數據。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後,纔發現它隱藏著如此豐富的故事性和人情味。書中對於各個曆史時期,不同政治人物的塑造,讓我感覺他們不再是教科書上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理想也有局限的個體。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一些關鍵時刻的描述,比如那些決定國傢命運的選舉,那些激烈的辯論,以及那些在幕後推動曆史進程的政治傢們。它讓我看到瞭政治鬥爭的殘酷性,也看到瞭政治傢為瞭實現目標所付齣的努力和犧牲。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政黨,更是關於人,關於權力,關於理想,以及在現實世界中,這些元素如何交織、碰撞,最終塑造齣一個國傢的命運。我常常會在閱讀時産生一種代入感,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個時代,親曆著那些跌宕起伏的政治事件。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怎麼說呢,對日本社會黨的描述比我想象的少啊……
評分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
評分買書,就是京東好,送的快
評分怎麼說呢,對日本社會黨的描述比我想象的少啊……
評分好
評分怎麼說呢,對日本社會黨的描述比我想象的少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