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質分離理論與現代塔器技術

傳質分離理論與現代塔器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群生 著
圖書標籤:
  • 傳質分離
  • 分離工程
  • 塔器技術
  • 化工原理
  • 化工設備
  • 傳熱傳質
  • 工業化學
  • 過程工程
  • 精餾
  • 吸收
  • 萃取
  • 乾燥
  • 膜分離
  • 吸附
  • 色譜分離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57130
版次:1
商品編碼:1189779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44
字數:65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化工類教材,也可供有關生産設計科研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化工傳質分離理論與現代塔器技術》凝聚瞭李群生教授近三十年的研究心血,融入瞭作者在傳質分離領域長期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的成果與心得,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及實踐指導作用。
  --《化工傳質分離理論與現代塔器技術》將化工傳質與分離的理論研究與生産應用進行瞭有機地融閤,詳盡地闡述瞭各個分離單元的原理,介紹瞭國內外在化工傳質分離領域所取得的研究進展,還對大量典型工業實例及先進分離設備與技術進行瞭詳細的介紹。
  --《化工傳質分離理論與現代塔器技術》將對化學工程科研、生産與人纔培養等方麵發揮顯著的促進作用。

內容簡介

  傳質分離是化學工程中重要的學科之一。本書將理論與實際相結閤,主要介紹瞭化工生産中常用的傳質分離單元操作的原理及塔器技術在其中的應用。*書內容包括緒論,精餾,精餾過程計算機模擬,現代闆式塔的流體力學與傳質性能,現代闆式塔的原理、設計及工業應用,現代填料塔的流體力學與傳質性能,現代填料塔的原理、設計及工業應用,特殊精餾過程及工業應用,吸收傳質過程及工業應用,萃取過程及工業應用,結晶過程及工業應用,臨界萃取技術及工業應用,膜分離過程及工業應用,其他現代傳質分離技術共14章。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化工類教材,也可供有關生産設計科研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李群生,北京化工大學,教授,現任北京化工大學傳質與分離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87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化工係,獲碩士學位,其後一直在北京化工大學工作;2003年畢業於北京化工大學化工學院,獲博士學位,曾在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講學、訪問。擔任中國能源學會理事、*guo化肥-甲醇技術委員會委員、*guo塔器技術專傢委員會委員、中國氯堿工業協會聚氯乙烯專業委員會專傢組成員,中國鹽業總公司技術委員會委員,《維綸通訊》編委,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客座教授。曾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本人主要從事傳質與分離工程領域的理論與實驗研究和工業應用工作,包括精餾、吸收、臨界流體萃取、連續結晶等研究方嚮,在聚氯乙烯工業、聚乙烯醇工業、多晶矽和太陽能産業、化肥甲醇及其下遊産品工業等領域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和科研成果。在工業産品的分離與提純方麵做齣瞭多項發明和大量的工業應用,共完成縱嚮、橫嚮科研項目150餘項,完成瞭1000餘項工業應用項目,發錶核心期刊論文2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90餘篇;完成省部級成果5項(均為*一完成人),其中2項被專傢鑒定為達到瞭“國際領先水平”,另三項被鑒定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曾獲得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奬3項、二等奬3項(均為*一獲奬人),解決瞭一批化工傳質分離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據不完*統計三年來帶來經濟效益50餘億元。
  多年來擔任北京化工大學研究生課程《化工傳質理論與現代塔器技術》任課老師,並多次獲得優秀教師稱號。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傳質與擴散1
1.2傳質過程的重要性2
1.3傳質過程分類5
1.4傳質理論模型10
1.4.1雙膜理論10
1.4.2溶質滲透理論11
1.4.3錶麵更新理論11
1.5強化流體界麵傳質的方法12
本章主要符號說明13
參考文獻13

第2章精餾/14
2.1概述14
2.2精餾過程的汽液相平衡14
2.2.1汽液相平衡關係式15
2.2.2活度係數模型16
2.2.3熱力學一緻性檢驗18
2.3連續精餾19
2.3.1原理及工藝流程19
2.3.2連續精餾的計算20
2.4間歇精餾25
2.4.1原理及工藝流程25
2.4.2間歇精餾的計算27
2.5精餾主要附屬設備——冷凝器與再沸器31
2.5.1管殼式冷凝器31
2.5.2熱虹吸式再沸器36
2.6精餾過程的節能減排與工業應用42
2.6.1操作參數的優化43
2.6.2熱泵精餾47
2.6.3多效精餾50
2.6.4蒸汽閃蒸節能技術54
2.6.5間歇精餾的工業應用56
本章主要符號說明59
參考文獻61

第3章精餾過程計算機模擬/62
3.1概述62
3.1.1化工流程模擬63
3.1.2Aspen Plus軟件介紹64
3.1.3物性方法選擇64
3.2精餾過程模擬實例67
3.2.1醋酸乙烯精餾四塔實例67
3.2.2燃料乙醇工業精餾模擬實例77
3.2.3煉油廠氣分分離實例79
3.2.4聚乙烯醇聚閤四塔甲醇水精餾模擬實例85
參考文獻89

第4章現代闆式塔的流體力學與傳質性能/90
4.1概述90
4.2闆式塔氣液兩相接觸狀態91
4.2.1兩相接觸狀態分類91
4.2.2影響接觸狀態轉變的因素92
4.2.3流態的轉換機製93
4.3闆式塔的流體力學性能95
4.3.1塔闆壓降95
4.3.2塔闆持液量99
4.3.3氣液在空間上的不均勻流動99
4.3.4夾帶現象104
4.3.5塔闆漏液106
4.3.6液泛現象108
4.4闆式塔的傳質性能110
4.4.1點效率110
4.4.2單闆效率111
4.4.3全塔效率112
4.4.4影響傳質的因素112
4.5CFD在闆式塔流體力學與傳質中的模擬研究114
4.5.1闆式塔CFD模型研究與發展116
4.5.2闆式塔的CFD模擬研究119
4.5.3CFD技術應用展望127
本章主要符號說明127
參考文獻129

第5章現代闆式塔的原理、設計及工業應用/130
5.1概述130
5.2闆式塔的發展現狀130
5.2.1泡罩型塔闆131
5.2.2篩孔型塔闆134
5.2.3浮閥型塔闆137
5.2.4特殊結構塔闆140
5.2.5復閤塔闆143
5.3闆式塔的設計計算144
5.3.1塔設計的主要內容144
5.3.2塔徑和塔高的確定144
5.3.3塔闆的設計148
5.3.4接管管徑的設計155
5.3.5闆式塔的校核156
5.3.6浮閥塔的設計實例160
5.4闆式塔的安裝與運行166
5.4.1闆式塔的安裝166
5.4.2闆式塔的運行166
5.5闆式塔的工業應用實例167
5.5.1聚氯乙烯(PVC)高沸塔、低沸塔中的應用167
5.5.2聚乙烯醇(PVA)聚閤一塔中的應用170
5.5.3PVA聚閤三塔中的應用171
5.5.4PVA迴收一塔中的應用172
5.5.5碳五分離中的應用172
5.5.6食用酒精生産中的應用173
5.5.7丙烯酸酯塔中的應用174
本章主要符號說明174
參考文獻175

第6章現代填料塔的流體力學與傳質性能/177
6.1填料塔的流體力學性能177
6.1.1填料塔氣液流動過程分析177
6.1.2填料層壓降及泛點氣速的計算179
6.1.3填料塔持液量的計算183
6.1.4BH型規整填料的流體力學性能186
6.2填料塔內傳質過程188
6.2.1傳質基本方程188
6.2.2傳質係數的計算190
6.2.3填料層高度的計算193
6.2.4BH型規整填料的傳質性能研究201
6.3填料塔流體分布的模型化研究203
6.3.1擴散模型203
6.3.2靜態混閤器模型203
6.3.3節點網絡模型204
6.3.4單元網絡模型204
6.3.5滲流器模型204
6.3.6新型闆波紋填料混閤模型205
6.4填料塔的CFD模擬研究211
6.4.1整體平均CFD模型212
6.4.2單元綜閤CFD模型212
6.4.3多尺度CFD模型213
6.4.4填料塔CFD模擬研究的展望219
本章主要符號說明220
參考文獻220

第7章現代填料塔的原理、設計及工業應用/222
7.1概述222
7.1.1填料塔概況222
7.1.2填料塔的研究進展224
7.2填料塔的結構與特點224
7.2.1填料塔的結構224
7.2.2填料塔的特點225
7.3填料及填料塔塔內件226
7.3.1現代塔填料的特性226
7.3.2現代塔填料的結構227
7.3.3填料塔的內件234
7.4現代填料塔的設計237
7.4.1設計方案的確定237
7.4.2填料的選擇239
7.4.3填料塔尺寸的計算240
7.5現代填料塔的工業應用243
7.5.1聚氯乙烯(PVC)生産中乙炔精製243
7.5.2降低廢液中氨氮含量246
7.5.3電子級甲醇的生産249
7.5.4降低尾氣中有機物的排放250
7.5.5丙炔醇生産250
7.5.6降低皮革工業廢液中有害氣體的排放250
7.5.7含氨尾氣迴收處理251
7.5.8製藥廠溶劑迴收251
7.5.9高純度矽源的生産251
7.5.10異丁烯精製係統的擴産改造252
7.5.11閤成氨係統中脫碳裝置的改造252
7.5.12特級酒精脫甲醇塔的優化設計252
7.5.13己烷溶劑油的分離252
7.5.14製溴工業中的應用253
7.5.15糠醛精製轉盤塔的技術改造253
7.5.16氨水精餾工藝的改造設計253
本章主要符號說明254
參考文獻254

第8章特殊精餾過程及工業應用/256
8.1概述256
8.2萃取精餾256
8.2.1萃取精餾原理257
8.2.2溶劑的選擇258
8.2.3離子液體萃取精餾259
8.2.4萃取精餾計算267
8.2.5萃取精餾工業應用269
8.3共沸精餾270
8.3.1共沸精餾分離原理271
8.3.2共沸精餾中共沸劑的選擇272
8.3.3共沸精餾過程的計算272
8.3.4共沸精餾工業應用273
8.3.5共沸精餾與萃取精餾的比較275
8.4加鹽精餾275
8.4.1加鹽精餾原理276
8.4.2鹽類的選擇277
8.4.3含鹽體係汽液平衡數據的關聯和預測277
8.4.4加鹽精餾過程278
本章主要符號說明280
參考文獻281

第9章吸收傳質過程及工業應用/283
9.1概述283
9.1.1吸收塔設備283
9.1.2吸收劑的選擇284
9.1.3氣體吸收工業應用285
9.2吸收過程的相平衡285
9.2.1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285
9.2.2亨利定律286
9.2.3相平衡與吸收操作的關係288
9.2.4吸收過程的物料衡算289
9.2.5吸收塔的操作綫方程與操作綫290
9.2.6吸收劑的用量290
9.3吸收傳質機理292
9.3.1分子擴散292
9.3.2渦流擴散292
9.3.3相際傳質293
9.4吸收塔的工業應用實例295
9.4.1濃硫酸乙炔清淨中的應用295
9.4.2淡酒迴收中的應用297
9.4.3煙氣除油中的應用299
9.5解吸302
9.6聚氯乙烯電石渣漿中的應用303
9.6.1技術原理及特點303
9.6.2工藝流程304
9.6.3主要設備304
9.6.4技術經濟分析305
9.7其他吸收305
9.7.1化學吸收305
9.7.2不等溫吸收306
本章主要符號說明306
參考文獻307

第10章萃取過程及工業應用/308
10.1概述308
10.1.1液液萃取過程機理308
10.1.2液液萃取操作特點309
10.1.3萃取劑的選擇309
10.2液液萃取平衡310
10.2.1萃取平衡的基本參數310
10.2.2液液相平衡與杠杆定律311
10.2.3萃取平衡的影響因素315
10.3液液萃取過程的計算317
10.3.1單級萃取計算317
10.3.2多級錯流萃取的計算318
10.3.3多級逆流萃取的計算321
10.4液液萃取設備324
10.4.1液液萃取設備的分類和主要類型325
10.4.2液液萃取設備的選擇329
10.5液液萃取技術的工業應用330
10.5.1有機品生産中的應用330
10.5.2化縴行業中的應用331
10.5.3煤化工中的應用332
10.5.4在檢測技術中的應用334
10.6其他萃取技術335
10.6.1絡閤萃取技術335
10.6.2雙水相萃取技術335
10.6.3反膠團萃取技術336
10.6.4膜萃取技術336
10.6.5凝膠萃取技術336
本章主要符號說明337
參考文獻337

第11章結晶過程及工業應用/339
11.1概述339
11.2溶液結晶過程的相平衡340
11.2.1相平衡與溶解度340
11.2.2溶液的過飽和與介穩區343
11.3溶液結晶機理與動力學344
11.3.1晶核生成與晶體成長344
11.3.2結晶生長速率345
11.3.3影響結晶速率的因素345
11.4結晶過程計算346
11.4.1物料衡算346
11.4.2熱量衡算347
11.5溶液結晶過程及設備348
11.5.1溶液結晶過程的分類及特點348
11.5.2常見溶液結晶設備350
11.6熔融結晶過程及設備352
11.6.1熔融結晶的基本操作模式352
11.6.2連續多級逆流分步結晶機理與特點353
11.6.3連續多級逆流分步結晶數學模型355
11.6.4連續多級逆流分步結晶設備358
11.7結晶過程的應用361
11.7.1結晶在分離有機混閤物中的應用361
11.7.2結晶在製藥中的應用363
11.7.3結晶在有機及高分子化閤物生産中的應用363
本章主要符號說明364
參考文獻365

第12章超臨界萃取技術及工業應用/366
12.1概述366
12.2超臨界萃取的基本原理及特點367
12.2.1超臨界流體367
12.2.2超臨界萃取的基本原理367
12.2.3超臨界萃取的基本流程369
12.2.4超臨界萃取的特點371
12.2.5夾帶劑對超臨界萃取的影響372
12.2.6影響超臨界萃取的其他因素373
12.2.7超臨界流體萃取的主要設備375
12.3超臨界CO2萃取的熱力學分析376
12.3.1壓縮氣體模型376
12.3.2膨脹液體模型378
12.3.3經驗關聯379
12.3.4化學締閤模型379
12.4超臨界技術的應用381
12.4.1超臨界萃取技術的應用381
12.4.2超臨界技術在環境保護方麵的應用385
12.4.3超臨界技術在納米材料製備方麵的應用386
12.5超臨界技術的展望387
本章主要符號說明387
參考文獻388

第13章膜分離過程及工業應用/390
13.1概述390
13.1.1膜的分類及其製備方法391
13.1.2膜分離過程及其特點391
13.1.3膜組件392
13.1.4膜性能的錶示方法394
13.2電滲析395
13.3反滲透396
13.3.1基本原理與過程簡述396
13.3.2影響滲透通量的操作因素397
13.4納濾397
13.4.1基本原理與過程簡述397
13.4.2影響納濾膜分離性能的因素398
13.5滲透汽化和蒸汽滲透399
13.6膜蒸餾400
13.6.1基本原理與過程簡述400
13.6.2跨膜傳質模型401
13.7滲透蒸餾402
13.8膜分離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405
13.8.1正滲透海水淡化原理405
13.8.2正滲透海水淡化機理模型407
13.9膜分離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407
13.9.1正滲透汙水處理工藝過程408
13.9.2正滲透過程的濃差極化408
本章主要符號說明409
參考文獻410

第14章其他現代傳質分離技術/411
14.1吸附411
14.1.1吸附劑411
14.1.2吸附劑的製備412
14.1.3吸附平衡414
14.1.4吸附分離的技術原理與工藝方法417
14.1.5吸附分離設備418
14.1.6吸附的工業應用419
14.2離子交換分離424
14.2.1離子交換樹脂424
14.2.2基本原理426
14.2.3離子交換工藝過程與設備427
14.2.4離子交換過程的工業應用428
14.3分子蒸餾430
14.3.1分子蒸餾原理431
14.3.2分子蒸餾裝置433
14.3.3分子蒸餾技術的特點434
14.3.4分子蒸餾技術的應用436
14.4泡沫分離437
14.4.1概述437
14.4.2泡沫分離的基本原理437
14.4.3泡沫分離的工藝過程438
14.5色譜分離440
14.5.1概述440
14.5.2基本原理與過程440
14.5.3色譜分離的理論模型441
本章主要符號說明442
參考文獻443

前言/序言


《化工單元操作原理與設備設計》 本書深入探討化工生産中最核心的單元操作,旨在為讀者構建紮實的理論基礎,並引導他們掌握現代化工設備的實際設計與應用。全書共分為四大篇章,內容詳實,邏輯嚴謹,力求全麵覆蓋化工工程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工程師的職業發展。 第一篇:流體力學與熱量傳遞基礎 本篇是理解後續所有單元操作的前提。首先,詳細闡述瞭流體的基本性質,包括粘度、密度、錶麵張力等,並深入講解瞭流體靜力學和流體動力學。讀者將學習到伯努利方程的推導與應用,理解粘性流體在管道內的流動特性,包括層流與湍流的判彆,以及各種阻力損失的計算方法。此外,本篇還將涵蓋動量守恒定律在流體力學中的應用,例如在泵、風機等設備中的體現。 在熱量傳遞方麵,本書係統介紹瞭三種基本傳熱方式:熱傳導、對熱對流和熱輻射。對於熱傳導,將深入講解傅裏葉定律,並分析不同形狀和材質物體的穩態與非穩態熱傳導問題。熱對流部分,重點在於理解對流係數的計算,區分自然對流與強製對流,並介紹各種強化傳熱的措施。熱輻射則將涵蓋黑體輻射定律、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以及物體間的輻射換熱計算。最後,本篇會將流體力學與熱量傳遞的知識融會貫通,介紹換熱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熱量傳遞過程中的關鍵參數。 第二篇:單元操作的理論與實踐 本篇是本書的核心內容,逐一剖析瞭化工生産中最常見的單元操作。 過濾與篩分: 詳細講解瞭過濾的機理,包括錶麵過濾和深層過濾。介紹不同類型的過濾器,如闆框壓濾機、帶式過濾機、離心過濾機等,並分析其在固液分離中的適用性。篩分部分則重點闡述瞭篩孔尺寸、篩網材料、篩分角度等因素對分離效率的影響。 沉降與離心分離: 深入研究瞭顆粒在流體中的沉降規律,包括斯托剋斯定律及其適用範圍。介紹瞭重力沉降設備(如沉降槽、沉澱池)的設計原理和操作要點。離心分離技術方麵,則詳細講解瞭離心力在加速沉降中的作用,並剖析瞭各種離心分離機(如離心機、碟式分離機)的結構特點和應用場景。 吸收與吸附: 吸收是氣液傳質操作的典型代錶。本書係統介紹吸收理論,包括傳質係數、相平衡關係以及吸收劑的選擇原則。詳細闡述瞭填料塔、闆式塔等吸收設備的設計計算,以及操作過程中影響吸收效率的關鍵因素。吸附部分則聚焦於固體吸附劑對氣相或液相中組分的吸附過程,介紹不同吸附劑的性質,吸附等溫綫,以及吸附設備的結構和操作。 蒸餾與精餾: 作為最重要的液液分離技術之一,蒸餾和精餾將得到詳盡的講解。本書首先介紹二元液體混閤物的簡單蒸餾和部分精餾原理,然後深入探討多組分體係的精餾,包括相對揮發度、理論闆概念、塔闆效率等。重點解析瞭塔器設計中的關鍵計算,如塔頂塔底組成計算、迴流比的選擇、塔闆數計算等。同時,介紹各種精餾塔類型,如闆式塔、填料塔,並探討其優缺點和適用範圍。 萃取: 闡述瞭液液萃取的傳質過程,包括萃取劑的選擇原則、相平衡關係和萃取效率。詳細介紹單級萃取和多級逆流萃取的設計計算,以及萃取設備,如萃取槽、萃取塔等。 結晶: 重點關注晶體生長機理、過飽和度、晶體形貌等。介紹不同類型的結晶器,如冷卻結晶器、蒸發結晶器、真空結晶器等,並探討影響晶體質量和産量的因素。 乾燥: 深入研究瞭固體物料的乾燥過程,包括傳熱與傳質的耦閤作用。詳細分析瞭不同乾燥方式,如空氣乾燥、對流乾燥、輻射乾燥、接觸乾燥等,並重點介紹各種乾燥設備,如烘箱、帶式乾燥機、噴霧乾燥器、流化床乾燥器等。 第三篇:現代化工設備設計與選型 本篇將前兩篇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工程設計。 傳質設備設計: 針對吸收塔、精餾塔、萃取塔等傳質設備,本書將提供詳細的設計流程,包括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相平衡計算、傳質計算、設備尺寸確定等。強調瞭塔內構件,如塔闆、填料的選擇和設計,以及操作參數優化。 換熱器設計: 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換熱器,如管殼式換熱器、闆式換熱器、翅片管換熱器等,並重點講解瞭其設計計算方法,包括傳熱量計算、錶麵積確定、壓降計算等。 分離設備設計: 針對過濾器、離心機、乾燥器等分離設備,提供選型與初步設計指導,強調根據物料性質、處理量和分離要求進行閤理選擇。 泵與壓縮機選型: 介紹各種類型泵(如離心泵、容積泵)和壓縮機(如離心式壓縮機、往復式壓縮機)的工作原理、性能參數,以及根據工藝流程進行選型的基本原則。 第四篇:過程放大與設備集成 本篇著眼於從實驗室規模到工業化生産的轉化,以及不同設備在生産綫上的有機結閤。 過程放大原則: 探討瞭放大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如傳質、傳熱效率的變化,以及流動特性的改變。介紹放大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參數和可能采取的修正措施。 自動化與控製: 簡述瞭現代化工過程中自動化控製係統的基本構成,以及PID控製等常用控製策略在單元操作中的應用,強調瞭過程穩定性與經濟性的提升。 安全與環保: 貫穿全書,在各章節中都融入瞭安全設計與環保考量的原則。例如,在設備設計中考慮防爆、防腐蝕等安全措施,在分離過程中關注廢棄物處理與資源迴收。 本書語言通俗易懂,例題豐富,步驟清晰,旨在幫助讀者建立完整的化工單元操作知識體係,並能將其應用於實際工程問題中,成為具備紮實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的化工專業人纔。

用戶評價

評分

《傳質分離理論與現代塔器技術》這一書名,直接點明瞭內容的核心,它喚起瞭我對化學工程中最基礎且最關鍵的單元操作的濃厚興趣。傳質分離,這個概念在工業生産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關乎著從復雜混閤物中提取有價值物質的能力。因此,我對書中“傳質分離理論”部分給予瞭極高的期望。我希望它能夠係統地、深入淺齣地闡述傳質分離的物理化學原理。例如,書中對傳質係數的講解,我希望能看到它能清晰地解釋其單位和意義,以及如何通過實驗方法測定和理論方法計算,並詳細分析流體動力學、物性參數、溫度、壓力等因素對傳質係數的影響。對於相平衡的描述,我期待書中能提供詳細的相圖繪製方法和解析,特彆是針對復雜體係,並能解釋如何利用相平衡數據來確定分離的理論極限和設計操作條件。此外,我也希望書中能對各種主要的傳質分離過程,如吸收、精餾、萃取、吸附等,進行深入的理論分析,並提供相應的計算方法和流程設計原則。我也希望書中能提及一些前沿的傳質理論研究,例如關於非均相傳質、多相傳質的最新進展,或者結閤瞭計算化學和分子模擬方法的傳質機理研究。在“現代塔器技術”方麵,這部分內容是理論與實踐結閤的橋梁,我非常期待能從中獲得實用的工程知識。我希望書中能全麵介紹各種類型的工業塔器,包括傳統的闆式塔(如篩闆塔、泡罩塔、浮閥塔)、填料塔(如散裝填料塔、規整填料塔),以及一些具有創新設計和高效傳質性能的新型塔器,例如微通道塔器、膜分離塔、反應精餾塔等。對於每一種塔器,我希望能詳細瞭解其結構組成、工作原理、傳質效率、壓降特性、負荷範圍,以及在不同工業領域的典型應用案例。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塔器設計優化的討論,例如如何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計算流體動力學(CFD)等工具來優化塔器內部的幾何結構和流體分布,如何選擇和組閤不同類型的填料或塔闆以達到最佳的分離效果,以及如何進行塔器的放大設計以適應工業化生産的規模。同時,我也希望學習到關於塔器操作控製、過程監測以及故障診斷與維修方麵的實用技能,這對於保障工業生産的穩定性和經濟性至關重要。

評分

《傳質分離理論與現代塔器技術》這個題目,讓我聯想到工業生産中那些高大而精密的設備,它們默默地將各種原料分離提純,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必需品。我對書中“傳質分離理論”部分寄予厚望。我期望它能用嚴謹的邏輯和清晰的語言,深入淺齣地講解傳質分離的基本原理。例如,如何從宏觀的角度理解傳質速率,以及驅動傳質的因素——濃度差。書中對傳質係數的講解,我希望能看到其不同定義(如體積傳質係數、相傳質係數)的由來和相互關係,以及影響這些係數的各種因素,如流體性質、流速、溫度、壓力以及塔器內部的幾何結構。對於相平衡的描述,我希望能看到各種相平衡圖(如二元相圖、三元相圖)的詳細解釋,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圖來預測分離過程的極限和可能性。此外,我希望書中能涵蓋各種典型的傳質分離過程,如吸收、精餾、萃取、吸附等,並對它們的理論模型、過程特點、設計依據進行詳細闡述。我尤其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選擇閤適的分離方法和設計分離方案的指導。在“現代塔器技術”方麵,這部分內容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它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係,展示瞭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工程應用。我希望書中能介紹各種類型的塔器,從傳統的闆式塔、填料塔,到更具創新性的塔器,如組閤塔、集成塔、微反應器塔等。對於每一種塔器,我希望能瞭解其詳細的結構組成、工作原理、優缺點,以及在不同工業場景下的應用案例。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於塔器設計優化的討論,例如如何通過改變塔闆的結構(如孔隙率、溢流堰高度)來提高傳質效率和降低壓降,如何選擇閤適的填料類型(如散裝填料、規整填料)並優化其排列方式以實現最佳的傳質效果,以及如何利用先進的計算工具(如CFD)進行塔器內部流場和傳質過程的模擬與優化。同時,我也非常希望學習到關於塔器操作和維護方麵的知識,例如如何通過先進的控製策略來提高塔器的運行穩定性,如何進行塔器的放大設計,以及如何有效應對塔器操作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問題,如結焦、堵塞、腐蝕等。

評分

《傳質分離理論與現代塔器技術》這個書名,直接擊中瞭我對化學工程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的學習渴望。傳質分離,作為化學工程的核心單元操作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對書中“傳質分離理論”這部分寄予厚望,希望能從中獲得紮實可靠的理論支撐。我期待它能清晰地闡述傳質過程的基本概念,如擴散、對流、相平衡、傳質係數、傳質單元等,並能用深入淺齣的方式解釋它們在不同分離過程中的應用。例如,對於精餾過程,我希望看到關於平衡關係、相對揮發度、理論塔闆數、McCabe-Thiele圖解法等經典方法的詳盡講解,以及它們在確定操作條件和設計塔器參數方麵的應用。我也期望書中能對不同類型的傳質分離過程,如吸收、萃取、吸附等,進行係統性的理論分析,並解釋其各自的特點、優勢和適用範圍。我希望書中不僅能提供基本的理論模型,還能提及一些更具挑戰性的問題,如非理想溶液的傳質、多組分體係的傳質、以及跨相傳質中的復雜現象。在“現代塔器技術”方麵,我更是充滿好奇。塔器是實現大規模傳質分離的載體,其設計和技術的進步直接關係到工業生産的效率和成本。我希望書中能介紹各種先進的塔器技術,包括但不限於高效填料(如規整填料)、新型塔闆(如高效浮閥闆)、微反應器塔、膜分離塔等。對於每一種塔器,我希望能瞭解其獨特的結構特點、工作原理、傳質性能、流體力學特性(如壓降、負荷範圍),以及在特定工業應用中的優勢和局限性。我尤其希望書中能重點討論如何通過優化設計來提高塔器的分離效率和降低能耗,例如如何利用 CFD 模擬來優化塔器內部的流體分布和傳質過程,如何設計高效的液體分布器和氣體分布器,以及如何根據物料性質和分離要求選擇最閤適的塔器類型和操作參數。此外,我也希望能學習到關於塔器放大設計、過程控製策略、故障診斷和維護等方麵的實用知識,這些都是工程師在實際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

評分

《傳質分離理論與現代塔器技術》這個書名,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好奇和期待。傳質分離,這不僅僅是實驗室裏的幾個燒杯和冷凝器,更是支撐起現代工業的基石。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復雜的工業過程,必須先從最基礎的物理化學原理入手。所以,我對書中“傳質分離理論”這部分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夠係統地梳理和講解傳質過程中的核心概念,例如擴散、對流、相平衡、傳質係數、傳質單元等。我特彆關注那些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什麼”的部分,比如不同相間的傳質阻力是如何産生的,又如何通過改變操作條件來剋服這些阻力。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清晰的圖示和數學模型,並解釋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意義,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希望它能涵蓋從簡單的一維穩態傳質到復雜的非穩態、多維傳質模型,並對各種模型的使用條件和局限性進行說明。而“現代塔器技術”,這部分則代錶著理論的實踐和創新。塔器是實現大規模分離的“主角”,其設計和運行效率直接影響著工業生産的效益。我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各種類型的塔器,從經典的精餾塔、吸收塔,到更現代化的填料塔、萃取塔,甚至包括一些新興的塔器技術,如膜分離塔器、反應精餾塔等。對於每一種塔器,我希望瞭解其結構組成、工作原理、傳質效率、壓降特性、負荷範圍,以及在不同工業場景下的應用實例。特彆是那些能夠體現“現代”二字的技術,比如高效填料的最新進展,新型塔闆的設計理念,以及結閤瞭計算機模擬和優化技術的塔器設計方法,都將是我重點關注的內容。我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如何根據具體的分離要求,閤理地選擇塔器類型、確定塔器尺寸、設計塔闆或填料的結構,以及優化操作參數,以達到最佳的分離效果和最低的能耗。這本書若能包含一些實際工程案例分析,詳細講解某個塔器的設計過程、遇到的挑戰以及最終的解決方案,那將是對我最有幫助的部分。

評分

《傳質分離理論與現代塔器技術》這個書名,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工業生産核心領域的大門。傳質分離,這是化學工程的靈魂所在,它關乎著如何高效地從復雜的混閤物中提取齣有價值的組分。我對書中“傳質分離理論”部分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係統地梳理和闡述傳質分離的基石。我希望它能深入講解傳質的基本概念,如擴散、對流、相平衡、傳質係數等,並能用清晰的語言和嚴謹的數學推導來解釋這些概念的物理意義。例如,在氣液傳質中,如何理解總傳質係數的構成,以及影響其大小的因素,如流速、物性參數、界麵麵積等。我也期望書中能詳細介紹幾種主要的傳質分離過程,如精餾、吸收、萃取、吸附等,並對它們的理論基礎、過程特點、適用範圍進行比較分析。尤其是對於精餾,我希望能看到關於塔闆效率、理論塔闆數、 McCabe-Thiele圖解法、X-Y圖解法等經典方法的深入講解,以及對能量衡算和物料衡算的應用。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提及一些更新的研究進展,例如對非理想混閤物體係的傳質理論,或者結閤瞭統計力學和分子模擬的傳質機製研究。在“現代塔器技術”方麵,我更是充滿瞭好奇。塔器是實現大規模傳質分離的載體,其設計和技術水平直接影響著工業生産的效率和經濟性。我期望書中能介紹各種類型的工業塔器,包括但不限於闆式塔(如篩闆塔、泡罩塔、浮閥塔)、填料塔(如散裝填料塔、規整填料塔)以及一些新興的塔器技術,如陶瓷塔器、微通道塔器、膜分離塔器等。對於每一種塔器,我希望瞭解其結構特點、工作原理、傳質性能、流體力學特性(如壓降、負荷範圍),以及它們在不同工業領域的應用實例。特彆是一些體現“現代”特徵的設計,如高效填料的結構創新、液體分布器的優化設計、新型塔闆的傳質強化技術,以及塔器集成化、模塊化設計等思路,都將是我關注的重點。此外,我也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關於塔器優化設計、放大設計、操作控製以及故障診斷和維修方麵的實用知識,這些是工程師在實際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

評分

《傳質分離理論與現代塔器技術》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它勾起瞭我對化學工程核心知識的興趣。傳質分離,這四個字本身就意味著將混閤物中的不同成分“區分開來”的過程,這在工業生産中幾乎無處不在。我最期待的是書中“傳質分離理論”部分能對我胃口。我希望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公式,而是能深入淺齣地解釋傳質背後的物理化學原理。比如,關於傳質係數的定義和影響因素,關於相平衡的各種圖綫(如相圖、吉布斯相圖)的解讀,以及不同傳質模型(如穿行模型、接觸模型)的比較和適用性。我尤其希望能看到對傳質過程中的“阻力”概念有深入的探討,並講解如何通過設計和操作來減小這些阻力,從而提高分離效率。例如,在吸收過程中,如何選擇閤適的吸收劑,如何設計填料的錶麵積和潤濕性來增強氣液接觸;在精餾過程中,如何優化塔闆設計,如何控製迴流比來獲得所需的分離程度。我還希望這本書能涵蓋一些更前沿的理論,比如微觀尺度的傳質現象,或者將傳質理論與熱力學、流體力學等學科相結閤的綜閤性分析。接著是“現代塔器技術”部分。這裏的“現代”二字,讓我聯想到許多新技術和新設備。我期待書中能介紹各種不同類型的工業塔器,從傳統的篩闆塔、泡罩塔,到高效的填料塔(包括規整填料和散裝填料),再到一些新興的塔器,如微通道反應器、膜分離塔等。我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這些塔器的結構特點、工作原理、優缺點,以及它們在不同工業領域的應用案例。例如,如何根據物料的性質、分離要求以及成本效益,來選擇最適閤的塔器類型。我希望看到關於塔器設計優化的內容,比如如何通過CFD模擬來優化塔闆的幾何結構,如何設計高效的填料支撐和液體分布裝置,以及如何進行塔器的放大設計。同時,我也非常關心塔器的操作和維護,例如如何通過先進的控製係統來提高塔器的運行穩定性,如何進行塔器的故障診斷和維修,以及如何處理塔器操作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問題,如結垢、堵塞、腐蝕等。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案例研究,展示如何解決實際工程中的塔器設計和操作難題,那將是我非常看重的內容。

評分

《傳質分離理論與現代塔器技術》這個書名,讓我立刻感受到一股嚴謹的學術氣息和與時俱進的工程實踐相結閤的魅力。傳質分離,這無疑是化學工程領域中最核心、最普遍的一類操作。我對書中“傳質分離理論”這部分內容充滿瞭濃厚的興趣,期待它能成為我理解傳質過程的堅實基石。我希望書中能係統地梳理和講解傳質分離的基本原理,包括擴散、對流、相平衡、傳質係數、傳質阻力等關鍵概念。例如,對於傳質係數,我希望看到它能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如基於溶質的傳質係數、基於溶劑的傳質係數,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換關係,並且詳細分析影響傳質係數大小的各種因素,如物料的物性、流體動力學條件、溫度、壓力以及界麵的狀態。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對常見的傳質分離過程,如吸收、精餾、萃取、吸附等,進行深入的理論分析,包括其過程的宏觀描述、微觀機理以及熱力學和動力學方麵的考量。例如,對於精餾,我希望能詳細瞭解影響塔闆效率的各種因素,以及如何通過理論塔闆數和實際塔闆數的概念來評估和設計精餾塔。而“現代塔器技術”這部分,則是我非常期待能從中學習到最新工程實踐的部分。塔器是實現大規模傳質分離的關鍵設備,其技術進步直接推動著工業生産的革新。我希望書中能介紹各種類型和結構的現代塔器,包括傳統的闆式塔(如篩闆塔、泡罩塔、浮閥塔)、填料塔(如散裝填料塔、規整填料塔),以及一些新興的、具有高效傳質特性的塔器,例如微通道塔器、膜塔器、反應精餾塔等。對於每一種塔器,我希望能詳細瞭解其結構特點、工作原理、傳質和流體力學性能、適用範圍以及優缺點。我尤其希望書中能重點介紹如何通過先進的設計手段來優化塔器性能,例如如何利用CFD技術對塔器內部流場和傳質過程進行模擬和優化,如何設計高效的液體分布器和氣體分布器,如何選擇和排列填料以最大化傳質效率,以及如何進行塔器的放大設計。此外,我也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關於塔器操作優化、過程控製以及故障診斷和維修的實用知識,這對於在實際工作中提高生産效率和保障安全運行至關重要。

評分

讀到《傳質分離理論與現代塔器技術》這個書名,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化學工程領域那些龐大而復雜的設備,它們在工業生産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傳質分離,這是化學工程的核心之一,它涉及到將混閤物中的不同組分在物理或化學性質上的差異加以利用,從而實現分離。這本書的“理論”部分,我期望它能夠清晰地闡述傳質過程中的基本原理,例如努塞爾數、雷諾數、傳質係數等,並且能提供各種分離過程(如吸收、精餾、萃取、吸附)的詳細理論模型。尤其重要的是,我希望能深入瞭解不同相之間的傳質機製,例如氣液、液液、固液、固氣等,以及影響這些傳質速率的關鍵因素,如界麵麵積、濃度梯度、流體動力學特性等。此外,對於平衡關係和相平衡的描述,我期望能有詳盡的闡述,並附帶相關的圖錶和計算方法,以便於理解和應用。而“現代塔器技術”這部分,更是我關注的焦點。塔器是實現大規模傳質分離的主要設備,其設計和運行效率直接關係到生産成本和産品質量。我期待書中能夠介紹各種類型的工業塔器,例如闆式塔(如篩闆、泡罩闆、浮閥闆)、填料塔(如散裝填料、規整填料)以及新型塔器(如微反應器、膜分離塔器)。對於每一種塔器,我希望能瞭解其結構特點、傳質和流體力學性能、適用範圍、優缺點,以及在特定工業領域(如石油化工、煤化工、製藥、環保)的應用案例。我尤其希望書中能夠探討如何通過優化塔器設計來提高分離效率,降低能耗,例如塔闆的幾何參數優化、填料的選型與排列、以及新型塔器的創新設計思路。同時,我也希望能學習到關於塔器放大設計、操作優化、故障診斷和維修方麵的知識,這些都是工程師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掌握的技能。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案例研究,詳細分析某個特定分離過程的設計思路和實際運行數據,那將極大地增強其指導性和實用性。

評分

《傳質分離理論與現代塔器技術》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知識的力量和工業的魅力,它仿佛邀請我深入探索化學工程的奧秘。傳質分離,這四個字代錶著從混閤物中提煉齣純淨物質的藝術和科學。我對書中“傳質分離理論”部分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為我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我期待書中能夠清晰地闡述傳質的基本原理,包括擴散、對流、相平衡、傳質係數、傳質阻力等概念,並用嚴謹的數學語言和生動的比喻來解釋它們的物理意義。例如,關於傳質係數,我希望看到它能從不同維度進行剖析,如基於組分的傳質係數,基於相的傳質係數,以及它們之間的聯係和區彆,並詳細分析各種影響因素,如流體性質、流速、溫度、壓力、界麵張力等。對於相平衡,我希望書中能提供詳細的相平衡圖(如二元、三元相圖)的解讀方法,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圖來預測分離過程的理論極限和設計最佳操作條件。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涵蓋各種典型的傳質分離過程,如精餾、吸收、萃取、吸附等,並對它們的理論模型、過程特點、設計依據進行詳細闡述。我特彆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根據具體的分離任務選擇閤適的分離方法和設計分離方案的指導。在“現代塔器技術”方麵,這部分內容更是我關注的焦點,它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生産力的關鍵。我希望書中能介紹各種類型和結構的先進塔器,包括傳統的闆式塔、填料塔,以及新興的、具有高效傳質性能的塔器,如微通道塔器、膜分離塔、反應精餾塔等。對於每一種塔器,我希望能詳細瞭解其結構組成、工作原理、傳質效率、壓降特性、負荷範圍,以及在不同工業領域的應用實例。我尤其希望書中能重點討論如何通過優化設計來提升塔器的性能,例如如何利用 CFD 模擬來分析塔器內部的流場和傳質過程,如何設計高效的液體分布器和氣體分布器,如何選擇和排列填料以最大化傳質效果,以及如何進行塔器的放大設計以滿足工業化生産的需求。此外,我也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關於塔器操作優化、過程控製以及故障診斷和維修等方麵的實用知識,這對於保障工業生産的穩定運行和提高經濟效益至關重要。

評分

這本書的題目是《傳質分離理論與現代塔器技術》,這本身就給我一種既經典又前沿的感覺。傳質分離,這四個字就足夠讓人聯想到化學工程中那些核心的單元操作,比如精餾、吸收、萃取等等。我一直對這些基礎理論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隻有把根基打牢,纔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那些復雜的工程設計。這本書的“理論”部分,我期待它能深入淺齣地講解傳質係數、傳質阻力、相平衡等基本概念,並且能夠用嚴謹的數學推導來支撐這些理論。畢竟,這些理論是理解為什麼某些分離過程有效,而另一些則效率低下的關鍵。同時,我也希望它能涵蓋一些最新的研究進展,比如在微觀層麵上的傳質機製,或者結閤瞭計算流體動力學(CFD)的傳質模擬,這些都將極大地拓展我對傳質過程的認識。我對“現代塔器技術”更是充滿期待,這部分內容無疑是理論聯係實際的橋梁。塔器,從簡單的篩闆塔到高效的填料塔,再到近年來湧現齣的新型塔器,如微通道塔器、膜塔器等,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結構和適用範圍。我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這些塔器的結構特點、工作原理、優缺點,以及在不同分離任務中的應用案例。比如,對於精餾塔,我希望看到關於塔闆效率、壓降、負荷範圍等關鍵參數的詳細分析,以及如何根據具體的分離要求來選擇閤適的塔闆類型和設計參數。對於填料塔,我希望瞭解不同填料的傳質性能、填料塔的填裝方式、填料塔的特點以及在真空操作和處理腐蝕性介質時的優勢。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現代塔器優化設計和操作的指導,比如如何通過先進的控製係統來提高塔器的分離效率和能耗,如何進行塔器的放大設計,以及如何處理塔器操作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問題,如結焦、堵塞、串漏等。這本書的價值,我希望它不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本可以作為工程師的案頭參考書,能夠在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時提供切實可用的指導和解決方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