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之道:美国合伙人的创业思维》是当代合伙创业、永续经营的经典教科书。
戴维?帕卡德和比尔?休利特近半个世纪的合作关系被视为合伙创业的经典。全书所阐释的“惠普之道”也被视作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典范,成为各大企业争相效仿的管理之道。《惠普之道:美国合伙人的创业思维》更被哈佛大学和香港大学推荐为商业类必读书目,是创业和企业管理类人士的经典教科书。
惠普之道的精髓,在于做出贡献和谋求价值,即 “+”的智慧:
做出技术贡献+满足客户的需求
优待下属+要求结果
制定不容动摇的标准+允许极大的运营灵活性
实现增长+获得赢利
仅实现特有贡献领域的增长+借由创新开创新的增长领域
永远不要违背正直的原则+永远在你所选的领域内取得成功
为社区做贡献+为股东创造丰厚的回报
保留核心价值+鼓励进步
《惠普之道:美国合伙人的创业思维》是惠普公司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所写的创立惠普公司的故事。
从最初在只能容纳一辆汽车的车库里经营,到后来崛起成为一家数十亿美元的企业,惠普的发展可谓一个集愿景、创新和努力工作于一身的传奇故事。自从1939年成立以来,惠普的成功不仅仅得益于其工程技术和尖端产品创意,他们形成的一套独特的管理方式亦功不可没。
数十年前,当今流行的创新管理趋势尚未出现,惠普公司就提出了“走动式管理”、“弹性工作时间”和“质量周期”等理念。惠普并未局限于在企业创立之初推动发展的产品,更开发出了完全不同的产品,并且始终对客户需要保持高度敏感,积极投入培养员工,因此取得了大幅稳步增长,相较之下,其竞争对手则浮浮沉沉,难以望其项背。
本书乃戴维?帕卡德的遗作,他详述了与比尔?休利特相识、相知并携手从500美元起家,创办惠普,一步步发展壮大,将其打造成世界500强明星企业的历程。对于那些想在商界中争夺一席之地的人来说,实为必读之物。
戴维?帕卡德是世界500强企业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硅谷创业的元老人物,曾担任过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他与比尔·休利特一起创建了惠普,并倡导形成了惠普独有的价值观——“惠普之道”。
惠普之道的政策和措施都是来自于一种信念,就是相信男男女女们都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到这一点。惠普之道就是那种关怀和尊重每个人和承认他们个人成就的传统。
——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 比尔?休莱特(Bill?Hewlett)
惠普有 “惠普之道”,以及他们认可的价值。一条是我们需要盈利,否则公司无法延续。在这条的后面,还包括他们如何对待员工以及引导企业生活,这些在我心中是非常理想化的。我们深受其影响。
硅谷始于惠普,这家公司是创业者的榜样。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 史蒂夫·乔布(Steve Jobs)?
前 言 001
戴维·帕卡德给惠普经理人的讲话 001
序 言 001
第一章
从普韦布洛到斯坦福 001
第二章
知心朋友休利特 017
第三章
车库工场 033
第四章
拓展经营空间 045
第五章
从合伙企业到有限公司 061
第六章
依靠利润促进发展 079
第七章
致力于创新 089
第八章
倾听客户的意见 105
第九章
用人不疑 121
第十章
扩展组织机构 133
第十一章
组织管理 145
第十二章
对社会的责任 157
尾 声 179
附录一
惠普公司大事记 185
附录二
惠普产品创新 193
附录三
年份表 205
惠普之道的政策和措施都是来自于一种信念,就是相信男男女女们都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到这一点。惠普之道就是那种关怀和尊重每个人和承认他们个人成就的传统。
——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 比尔?休莱特(Bill?Hewlett)
惠普有 “惠普之道”,以及他们认可的价值。第一条是我们需要盈利,否则公司无法延续。在这条的后面,还包括他们如何对待员工以及引导企业生活,这些在我心中是非常理想化的。我们深受其影响。
硅谷始于惠普,这家公司是创业者的榜样。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 史蒂夫·乔布(Steve Jobs)
1937年8月23日,两名刚刚毕业的工程师开会讨论创业事宜。他们把想法写在纸上,先是大致描述了拟设计和生产电气工程产品,随后的话则相当惊人:“容后再讨论生产什么产品这个问题……”
后来,他们集思广益,就可能生产哪些产品列出了一份很长的清单。他们想到了唱机放大器、空调操纵件、电视机、焊接设备和扩声系统,甚至还想到了医疗设备(但特别指出不能“招摇撞骗”)。只要他们做出技术贡献,那么不管生产什么产品,都可以让他们的公司离开车库,更上一层楼。第一次开会后的几个月里,这两个年轻的工程师一直让他们的新公司保持生机。他们承揽工程来做,其中便包括电子减肥震动机。最后,在偶然的机会下制造出了音频振荡器,并且卖了八台给沃特?迪士尼公司,赚到了第一桶金。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为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一个班级讲创业课程的第一节课上,我选读了1937年那次会议的成立声明,并刻意隐去了两位创始人的名字。然后,我向学生们提了一个要求:请他们给这家新公司评分(1—10分),并写出两位创始人这种方式的优缺点。平均分数是3分,我的MBA学生批评这两位创始人缺乏目标、好的构想、清晰的市场以及在商业计划课程中拿到及格分数所需要的一切。然后,我说:“噢,我忘了说一个小细节。这两位创始人就是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
学生们很惊讶,全都沉默不语地坐在那里。怎么可能?“可我们学到的是,要清楚地了解如何创造竞争优势,也就是要有一个创业的好构想。”
“可如果你们能注意到的话,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好构想,这就是竞争优势的终极源泉,”我这么告诉他们,“是什么呢?”10到15分钟之后,终于有人一语中的:休利特和帕卡德的最伟大产品既不是音频振荡器、袖珍计算器,也不是微型计算机。他们最伟大的产品就是惠普公司,而他们最伟大的构想就是惠普之道。
帕卡德在去世前不久创作的这本精彩著作概述了惠普公司的历史,以及惠普之道的由来。惠普之道反映了休利特和帕卡德的个人核心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则转化成了一套全面的操作习惯、文化规范和商业战略。当然,并非每一家公司都必须全盘采用惠普之道,但休利特和帕卡德用他们的切身经历说明,以原则框架为基础创建公司拥有无限潜力。惠普之道的核心价值由五项基本准则组成 :
1)惠普公司的存在就是为了做出科技贡献,所以唯一该做的就是寻找与实现这个目标一致的机会;
2)惠普公司要求自身和惠普人做出优秀业绩,利润的增长既是保持成功的一种手段,也是衡量成功的标准;
3)惠普公司认为,只有选对了人,相信他们,给他们自由寻找实现目标的最佳方式,并让他们分享工作所带来的收益,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4)惠普公司有责任为公司所在的社区谋福祉;
5)正直。
现今,我们几乎把惠普之道的信条视为理所当然。然而,在刚刚形成之际,这些原则不过是空中楼阁,而且在当时看来相当激进。1949年,帕卡德参加了一个企业领袖聚会。那天,时间一点点过去,这些企业领袖提出的观点都很浅显,他为此极为沮丧。三十七岁、身高约两米的帕卡德俯视着这些人,提出了一个相反的观点:一家公司的责任不仅是为股东赚钱,还有责任认可公司员工作和为人的尊严,并有责任为客户谋福祉,对整个社区也有责任。后来,帕卡德于1964年在科罗拉多学院演讲时回忆道:“我很惊讶,也很震惊,那次聚会上居然没有一个人同意我的观点。他们相当礼貌地表达了他们的不同意见,很显然,他们都坚信,我和他们不是一路人,而且显然没有资格管理一家大型企业。”
帕卡德和休利特并不认同利益最大化是一家公司存在的唯一宗旨。“在我看来,很多人都误以为一家公司的存在就是为了赚钱,”1960年3月8日,帕卡德对惠普公司的经理人团队这样讲道,“这虽然是一家公司存在的重要结果,可我们必须深层挖掘我们存在的真正原因。”他随后提出了惠普之道的基本概念:贡献。对客户来说,我们的产品是否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可以是技术上的贡献,或是质量的提高,还可以是解决了某个问题。我们所在的社区有没有变得更好,与没有来公司工作的时候相比,公司员工的生活有没有变得更好?人们的生活有没有因为我们所做的而得到改善?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不论公司为股东赚了多少钱,帕卡德和休利特都会认为惠普失败了。
大部分企业家都在苦苦追寻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成功?”从一开始,帕卡德和休利特则在致力于解答另一个问题:“我们能做出哪些贡献?”因此惠普获得了非凡的成功。成功反过来让他们可以投入更多去做贡献,贡献带来更大的成功,成功促进更大的贡献,他们因此就会越来越成功。通过这个良性循环,帕卡德和休利特最终做出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他们年轻时所想象的程度。1995年,帕卡德参加了斯坦福大学的一次晚宴。该校的前工程系系主任吉姆?吉本斯对帕卡德说,根据他的粗略估算,按照现值来说,帕卡德和休利特捐赠的善款已经和珍?斯坦福和利兰?斯坦福夫妇出资建造斯坦福大学时所捐赠的数额一样多。吉本斯在1996年6月号的《斯坦福》杂志中说,帕卡德当时流露出了一个少见的表情:有那么一刻,他显然很骄傲。但那表情稍纵即逝,他只是这样说:“真有意思。”后来,帕卡德在去世前把他将近56亿美元的资产都捐赠给了一家慈善基金会。
可如果你认为帕卡德和惠普之道就是博爱和慈善,那就大错特错了。帕卡德和休利特要求卓越表现,如果表现不佳,惠普之道就没你的立足之地了。1978年,时任惠普公司市场部经理的比尔?克劳斯(后担任3COM公司董事长)就客户满意度问题向电脑部的高层管理人员做简报。八年前(1970年),克劳斯因车祸住院数月,而帕卡德亲自致电克劳斯,保证他不会丢掉工作。根据克劳斯对《圣荷西信使报》(1996年3月27日)所说,在做简报时,当克劳斯解释为何会有“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时,帕卡德打断了他,那时的帕卡德表现出了特别强硬的一面。“最佳客户满意度才是唯一可以接受的目标,”帕卡德温和地责备道,“如果你不能领导你的团队实现这个目标,我肯定我们可以找到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人。”
由此,我们看到了隐藏在惠普之道里的“DNA”,即“和”的智慧:做出技术贡献“和”满足客户的需求;优待下属“和”要求结果;制定不容动摇的标准“和”允许极大的运营灵活性;实现增长“和”获得赢利;仅实现特有贡献领域的增长“和”借由创新开创新的增长领域;永远不要违背正直的原则“和”永远在你所选的领域内取得成功;为社区做贡献“和”为股东创造丰厚的回报。最大的“和”就在这些具体要求背后,正是这个原则构成了每一个真正伟大公司的基础:保留核心价值“和”鼓励进步。
每一个伟大的社会机构,不管是优秀的公司、一流的大学、非凡的宗教机构,或是一个很棒的国家,都是集连续性和可变性于一身的典型。一方面,它们始终秉持着一系列核心价值观和根本目标,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价值观和目标从未改变。而另一方面,它们又鼓励进步,也就是改变、改进、创新和革新,只要不涉及引导企业哲学的核心价值观,就允许进步的出现。在一家优秀的公司里,核心价值观始终如一,而操作习惯、文化规范、战略、战术、程序、结构和方法都在不停地变化,以便可以对不断变化的现实做出反应。失去了核心价值观,就是失去了灵魂;而拒绝改变习惯做法,这个世界就会与你擦身而过。一些人创建了最具偶像地位和基业长青的机构,他们很清楚哪些是真正神圣不容侵犯的,哪些不是,哪些是永不该改变的,哪些是始终都需要接纳变化的,也很清楚“我们的主张是什么”以及“我们的做事方式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惠普公司经历了一场危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混淆了操作习惯和核心价值观。“协商一致”的决定方式不是惠普的核心价值;一份“终身工作”不是惠普的核心价值观;“以工程为动力”不是惠普的核心价值;“走动管理”不是惠普的核心价值。惠普人开始认为文化、习惯做法和传统,这些本身就是神圣不容侵犯的。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些让惠普之道的不朽精髓变得面目全非。就在惠普苦苦挣扎,不知是该保存核心价值观,还是该改变文化实践之际,却发现竞争对手发展速度更快,已经将他们超越了。
后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惠普公司偏离了正轨,制订了一连串与把这家公司推上领头羊地位的基本准则大相径庭(这是我自己的判断)的决定。惠普请来了一位具有超凡魅力的“空降”首席执行官,并且着手进行了代价高昂的企业并购,而那次并购之所以能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占有率和关于成本削减的争论,而不是独一无二的技术贡献。惠普并购康柏是否成功依旧有待于观察,不过以往类似的并购案的成功概率很低。即便惠普能创造奇迹,因为并购康柏而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我都觉得帕卡德不会满意惠普在2005年初的状态。
然而,对一家优秀公司的终极考验并不是从没遇到过困境,而是有没有能力在挫折中甚至是在自我造成的伤害中恢复过来,并变得比以前更强。
任何公司,只要不再沿袭其核心价值观,或拒绝改变习惯做法,就有可能失去卓越表现,下降到优秀水平。可同样地,如果可以开创出富于创造力的新的实践,重新发扬核心价值观,就可以重拾昔日的卓越地位。惠普能否再度跃升成为卓越的企业?我不知道。他们有这么大的能力吗?是的,绝对有。若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坚持惠普之道的不朽精髓,而不是依旧维系现有方式。
吉姆?柯林斯
科罗拉多州博尔德
2005年5月31日
读完《惠普之道:美国合伙人的创业思维》这本书,我内心充满了震撼与启发。它并非仅仅是讲述一个公司的成功史,更像是一部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百科全书。书中细致地描绘了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两位伟大的创业者,如何在战后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代,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不懈的创新精神和对技术深深的热爱,一步步将一家简陋的车库里的公司,打造成了全球科技巨头。我尤其对他们早期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印象深刻,那种“宁愿多花时间打磨,也不愿让有瑕疵的产品流入市场”的工匠精神,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至上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书中不仅有宏观的战略思考,更有许多微观的管理智慧,比如他们如何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如何鼓励员工自由发挥创造力,以及如何通过开放的沟通来解决问题。这些都让我深思,在创业的道路上,除了商业模式和市场策略,内在的驱动力和企业文化才是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这本书让我对“创业”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赚钱,更是一种对事业的热情,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改变世界的愿景。
评分当我翻开《惠普之道:美国合伙人的创业思维》这本书时,我并没有预设它会给我带来如此深刻的触动。它不仅仅是一部企业发展史,更像是一部关于创业者内心世界的探索。书中对两位创始人,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他们如何从最初的梦想出发,到最终实现伟大的事业,进行了非常细腻的描绘。我看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那种敢于挑战权威、打破常规的勇气。特别是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的篇章中,书中详细阐述了他们是如何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保持敏锐的嗅觉,不断推陈出新,引领行业发展。我从中学习到了,真正的创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技术潜力的充分挖掘。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们是如何建立起一个充满信任和协作的团队,共同应对挑战,分享成功。这种“同舟共济”的精神,对于任何一个初创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对创业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不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对社会贡献的体现。
评分《惠普之道:美国合伙人的创业思维》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它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伟大的企业并非一夜之间诞生,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对细节的极致打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惠普公司早期发展历程的描述,那种“车库精神”的真实写照,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干劲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通过团队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一步步攻克技术难关,最终推出改变行业格局的产品?书中详细地解答了这些疑问。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创业公司在早期阶段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宝贵经验。例如,他们对于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以及如何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商业价值,这都是现代创业者需要反复思考的课题。更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展现了两位创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默契的合作,他们是如何在共同的愿景下,互相支持,克服困难,将一家小公司发展壮大。这种“合伙人”的理念,对于任何一个创业团队来说,都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启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创业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不再是盲目的追逐热点,而是更加理性地去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有生命力、有价值的企业。
评分《惠普之道:美国合伙人的创业思维》这本书,让我对“创业”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简单的追逐利润,也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一种深刻的思考,一种对价值的追求,一种对未来的担当。书中对惠普公司早期发展历程的讲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我看到了两位创始人,如何凭借着对技术的热情和对市场变化的洞察,一步步将一家小小的车库公司,打造成了全球性的科技巨头。他们对产品质量的严苛要求,对客户需求的极致关注,以及对员工的充分信任和赋能,这些都构成了“惠普之道”的核心。我特别学习到了书中关于如何建立企业文化的章节,那种以人为本,鼓励创新的理念,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明白,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仅在于其产品和技术,更在于其所蕴含的精神和价值观。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循循善诱地向我讲述着创业的真谛,让我对未来的创业之路,充满了更加清晰的规划和坚定的信念。
评分《惠普之道:美国合伙人的创业思维》这本书,简直是一本创业者的“圣经”。它所蕴含的智慧,远不止于一个企业的案例分析,更是一套关于如何思考、如何行动的哲学。书中对于惠普公司早期建立的“惠普之道”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那种将“尊重个人”、“客户至上”、“创新驱动”等理念融入企业 DNA 的做法,让我深感震撼。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风险管理和决策的章节,他们是如何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保持冷静,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其中涉及到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是任何一个创业者都必须具备的。我从书中学习到了,真正的创业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并最终在市场中得到验证。而且,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创业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是无数次失败后的坚持,是无数次挑战后的成长。我尤其欣赏书中那种对细节的关注,对品质的执着,这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工匠精神,也是现代企业最稀缺的品质之一。
评分有启发
评分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我看了两遍,看完之后,送给朋友了,价值观很重要
评分经典就是经典啊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真心不错!
评分惠普之道,很多人推荐的一本书,今天终于买了,好!
评分美国合伙人的思维。
评分棒棒哒棒棒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