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女科16:种子心法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女科16:种子心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石成金 著,于晓艳 注
图书标签:
  • 中医
  • 女科
  • 古医籍
  • 种子心法
  • 传统医学
  • 养生
  • 医学史
  • 中医药学
  • 经方
  • 医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30056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582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女科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
字数: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女科16:种子心法》由清代著名养生家石成金所著。全书内容简短。语言浅显易懂。《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女科16:种子心法》论述了有关生育问题的若干内容,如“要回天”“要选雌”“要寡欲”“要知时”“要知窍”等并附有种子药方,丰富了生育科学的内容。本次整理以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清乾隆四年(1739)刻本为底本。

内页插图

目录

要回天
要选雌
要寡欲
要知时
要知窍
要疗治
种子心法总要秘诀
秘传种子神效药方
太乙种子丹
血余固本丸
又药酒方
广嗣延龄至宝丹
大培衍庆丸
又药膏方
南岳夫人济阴丹女服
韩飞霞女金丹女服
七宝丹男服
西台金丹女服
煨脐种子膏

前言/序言

  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不仅对于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进步的源头和根基。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
  1949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开展了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北京成立,负责指导全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召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卫生部先后下达了两批200余种中医古籍整理任务,掀起了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对中医文化与学术的弘扬、传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古籍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以及“保护为主、抢救**、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强调继承与创新并重,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2003~2010年,国家财政多次立项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针对性中医药古籍抢救保护工作,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设立全国**的行业古籍保护中心,影印抢救濒危珍本、孤本中医古籍1640余种;整理发布《中国中医古籍总目》;遴选351种孤本收入《中医古籍孤本大全》影印出版;开展了海外中医古籍目录调研和孤本回归工作,收集了11个国家和2个地区137个图书馆的240余种书目,基本摸清流失海外的中医古籍现状,确定国内失传的中医药古籍共有220种,复制出版海外所藏中医药古籍133种。2010年,国家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资助整理400余种中医药古籍,并着眼于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和研究机构建设,培养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后备人才,全面提高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
  在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古籍保护和利用专家组和项目办公室,专家组负责项目指导、咨询、质量把关,项目办公室负责实施过程的统筹协调。专家组成员对古籍整理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有的专家从事古籍整理研究长达70余年,深知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的重要性、艰巨性与复杂性,履行职责认真务实。专家组从书目确定、版本选择、点校、注释等各方面,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指导。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女科16:种子心法》 编著者 本书为“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女科系列第十六种,汇集整理了明清时期多位医家关于“种子”理论与实践的珍贵医籍。 内容简介 “种子”,在中医学范畴内,特指调理女性生殖功能,促成妊娠,延续子嗣的医学理论与方药。本卷精选了数部历代医家关于种子论述的经典著作,内容涵盖甚广,脉络清晰,堪称研究中国古代女性生殖健康与生育医学的宝库。 书中首先系统梳理了“种子”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从《黄帝内经》中关于“男女七七任脉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的精要论述,到历代医家对其的阐释与发挥,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种子理论的思想渊源。重点阐述了种子理论的核心——“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精血”,以及“冲任二脉为月经之海,与子宫密切相关”的生理病理观。 理论之外,本书内容的核心在于其丰富的实践指导。书中详细介绍了种子疾病的辨证论治。从女子不孕的常见原因入手,如肾精亏虚、冲任失调、脾胃虚弱、肝郁气滞、痰湿阻滞等,结合具体的病案实例,逐一剖析其病机,并提供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治疗方剂。这些方剂多出自名家之手,如明代薛己的“调经种子汤”,清代张景岳的“调冲汤”等,均是在临床实践中检验过的有效验方。书中所载方剂,注重药物配伍的精妙,药性温和而力专,针对性强,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 在药物选择方面,本书罗列了大量用于调理种子之疾的常用中药,详细阐述了它们的药性、功效、归经以及临床应用。如补肾益精的枸杞子、菟丝子、桑寄生,健脾益气的高丽参、白术、茯苓,疏肝理气的柴胡、香附,以及化痰散结的半夏、陈皮等。书中不仅介绍了单味药的功效,更侧重于阐述不同药物在方剂中的君臣佐使关系,以及如何根据病人的具体体质、病情轻重进行加减化裁,以达到最佳疗效。 除了药物治疗,本书还收录了丰富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针灸、艾灸、食疗、导引等。例如,对于肾精亏虚者,书中会推荐相应的补益肾精的药膳,如核桃粥、韭菜炒蛋等;对于肝郁气滞者,则会指导进行舒缓情志的导引方法,如八段锦、五禽戏等,以促进气血运行,调畅情志,为受孕创造有利条件。这些非药物疗法,体现了中医“治未病”和“整体调理”的思想,将调养范围从单纯的药物治疗扩展到生活方式、情志调理等多个层面。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特别强调了“胎教”的早期观念。在古代医学著作中,“种子”并不仅仅局限于促成受孕,也包含了孕育健康后代的思想。因此,书中也对孕前调理,以及孕早期母体身心调养的要点有所提及,为后代的健康打下基础。 总体而言,《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女科16:种子心法》是一部集理论、实践、方药、非药物疗法于一体的,系统性、权威性极强的古代种子医学文献汇编。它不仅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女性生殖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更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邃的医学智慧,对当今的生殖健康研究与临床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对于妇科、生殖医学领域的医务工作者、研究学者,以及对中国传统医学感兴趣的读者而言,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收到这本《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女科16:种子心法》了,迫不及待地翻开,虽然内容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光是这装帧和纸质,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封面上古朴的字体,淡淡的墨香,都仿佛穿越了时空,将我们带回那个崇尚经典的年代。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养生之道和女性健康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流传至今、历经考验的古籍,它们承载着祖先的智慧和经验。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这些对古医籍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

评分

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怀有深深敬意的人,这本《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女科16:种子心法》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女性的养生之道和生育学说充满好奇,总觉得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经验,蕴含着远超现代医学的深刻洞见。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给我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感觉,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络。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书中是如何解读“种子”这一概念的,它是否包含着对天地自然规律的观察,对人体禀赋的认识,以及对生活方式的指导?

评分

刚拿到《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女科16:种子心法》,还没来得及细看内容,但光从书的整体来看,就觉得它非常有分量。厚实的纸张,清晰的排版,以及那种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都让我对书中蕴含的知识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中医的伟大之处在于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对人体生命规律的精准把握,而女科作为中医的重要分支,更是关乎女性的身心健康与繁衍后代。我特别好奇书中关于“种子”的论述,这其中包含的不仅是生理学上的知识,想必也涉及到了天人合一、情志调养等诸多古老智慧。

评分

我对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一直有所关注,尤其是看到《女科16:种子心法》这个题目时,更是眼前一亮。虽然我不是医学专业的,但我一直对传统医学中的女性健康议题很感兴趣,总觉得古人在养育、生育方面一定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智慧。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种子”这一概念,是侧重于生理上的调理,还是包含更多对于身心健康的整体观?书中的文字表述方式会是怎样的?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还是经过现代语言的注释和解读?我期待着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一些具体的养生方法,比如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建议,并能有一些历史上的案例佐证,这样读起来会更有说服力。

评分

我被《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女科16:种子心法》的标题深深吸引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体本身的节奏和自然的规律。而“种子心法”这个词,听起来就有一种回归本源、孕育生命的力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古人是如何看待生育这件大事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过程,更包含着精神、情感、乃至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这本书的出现,对于那些渴望了解传统生育观念、寻求更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宝贵的资源。

评分

值得购买!

评分

内容好,纸的质量好,

评分

看上去不错的,以后还会买的!

评分

很好的中医书,值得学习

评分

值得购买!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评分

很好的中医书,值得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