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氫處理工藝與工程(第二版)

加氫處理工藝與工程(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大東,聶紅,孫麗麗 著
圖書標籤:
  • 加氫處理
  • 石油化工
  • 化工工程
  • 催化劑
  • 工藝技術
  • 工程設計
  • 流程模擬
  • 脫硫
  • 精煉
  • 加氫裂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石化齣版社
ISBN:9787511436689
版次:1
商品編碼:11913432
包裝: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704
字數:272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加氫處理工藝與工程»專著的編者在此基礎上,及時補充瞭近年來國內外開發的具有代錶性的加氫處理新技術,適時地進行瞭第二版的修訂。該書新版的內容更完整、新穎。既保持瞭原版的實用性、完整性、先進性,又更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實踐性。

內容簡介

本書第二版以加氫技術的國內工業應用實踐和研究開發新成果為基礎,係統地總結瞭世界範圍內加氫技術的重要知識和信息,其內容包括加氫反應過程的化學、熱力學、動力學、催化材料、催化劑、加氫處理工藝過程、裝置設備、生産操作、環保及安*等方麵。與*一版相比,深化瞭催化劑錶徵和評價技術的論述,另外增加瞭非石油基原料的加氫,以及加氫和製氫的技術經濟等章節。 是一部內容更完整、實用性強、反映瞭當代加氫技術*新成就和發展趨勢、並具有較高理論水平的技術專著。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 
第一節 加氫基礎理論 ( 1 )  
一、加氫脫硫機理 ( 1 )  
二、加氫裂化機理 ( 2 )  
三、擇形催化概念 ( 2 )  
四、催化劑活性中心模型 ( 2 ) 
第二節 加氫催化劑製備技術 ( 3 )  
一、加氫處理/ 加氫精製催化劑製備技術 ( 3 )  
二、加氫裂化催化劑製備技術 ( 4 )  
三、加氫催化劑製備及其配套技術進步 ( 4 ) 
第三節 煉油工業加氫技術進展 ( 6 )  
一、生産清潔汽油的加氫技術 ( 6 )  
二、生産清潔柴油的加氫技術 ( 7 )  
三、生産潤滑油基礎油的加氫技術 ( 8 )  
四、生産化工原料的加氫技術 ( 9 )  
五、渣油加氫技術 ( 10 )  
六、生産替代燃料的加氫技術 ( 10 ) 
第四節 加氫技術麵臨的問題及研發方嚮 ( 10 )  
一、加氫技術麵臨的問題 ( 11 )  
二、研發方嚮 ( 12 ) 
第五節 加氫技術前景展望 ( 14 )  
一、劣質重油/ 渣油高效轉化必須發展加氫技術 ( 14 )  
二、加氫技術仍然是生産清潔燃料的核心技術 ( 14 )  
三、加氫技術將成為生産高檔潤滑油基礎油的主流技術 ( 15 )  
四、加氫技術將在油化結閤中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 15 )  
五、加氫技術將在替代燃料生産中發揮關鍵作用 ( 15 ) 
參考文獻 ( 16 )
第二章 加氫反應過程的化學 ( 23 ) 
第一節 石油中的非烴類化閤物類型及分布 ( 23 )  
一、硫化物 ( 23 )  
二、氮化物 ( 25 )  
三、氧化物 ( 27 )   
四、金屬組分 ( 28 )  
第二節 加氫處理反應過程的化學 ( 29 )   
一、加氫脫硫 ( 29 )   
二、加氫脫氮 ( 37 )   
三、加氫脫氧 ( 48 )   
四、芳烴加氫飽和 ( 61 )   
五、烯烴加氫 ( 71 )   
六、渣油加氫處理 ( 72 )  
第三節 加氫裂化反應過程的化學 (101)   
一、烷烴及烯烴的反應 (102)   
二、環烷烴的反應 (102)   
三、芳烴的反應 (103)   
四、餾分油加氫裂化反應動力學 (105)
第三章 加氫催化劑 (113)  
第一節 加氫處理催化劑載體 (113)   
一、載體的作用、分類及選擇 (113)   
二、以Al2O3 為主要成分的載體 (123)   
三、其他載體 (148)  
參考文獻 (163)  
第二節 餾分油加氫處理催化劑 (169)   
一、餾分油加氫處理催化劑的性質與反應活性的關係 (170)   
二、汽油加氫處理催化

劑 (205)   
三、噴氣燃料油加氫處理催化劑 (218)   
四、柴油加氫處理催化劑 (224)   
五、蠟油加氫處理催化劑 (250)   
六、潤滑油基礎油加氫處理催化劑 (267)   
七、工業上應用的加氫處理催化劑 (287)
八、餾分油加氫催化劑的發展和未來 (293)  
參考文獻 (294)  
第三節 芳烴飽和催化劑 (306)   
一、柴油加氫脫芳 (306)   
二、石蠟加氫催化劑 (311)   
三、白油加氫催化劑 (318)  
參考文獻 (332)  
第四節 雙烯(炔)烴選擇性加氫催化劑 (335)   
一、反應熱力學和動力學分析 (336)   
二、雙烯(炔)烴選擇性加氫催化劑的組成和性質 (342)   
三、工業催化劑及其使用性能 (347)   
四、選擇性加氫催化劑的發展趨勢 (360)  
參考文獻 (362)  
第五節 加氫脫氧催化劑 (365)  
參考文獻 (375)  
第六節 渣油加氫催化劑 (378)   
一、固定床渣油加氫反應過程對催化劑性能的要求 (378)   
二、固定床渣油加氫催化劑的特性 (386)   
三、渣油沸騰床(膨脹床)加氫催化劑 (410)   
四、渣油懸浮床(漿液床)加氫催化劑 (411)   
五、渣油加氫處理催化劑的發展趨勢 (413)  
參考文獻 (413)  
第七節 加氫裂化催化劑 (415)   
一、加氫裂化催化劑的基本組成和性質 (417)   
二、加氫裂化催化劑的製備 (434)   
三、工業加氫裂化催化劑 (439)  
參考文獻 (456)  
第八節 擇形和異構催化脫蠟催化劑 (460)   
一、擇形催化裂解脫蠟催化劑 (461)   
二、擇形催化異構脫蠟催化劑 (478)  
參考文獻 (505)  
第九節 加氫過程輔助催化劑 (509)   
一、加氫保護劑 (509)   
二、活性支撐劑 (529)  
參考文獻 (530)  
第十節 加氫處理催化劑的工業生産 (532)   
一、催化劑生産的主要方法 (533)   
二、催化劑的成型技術 (552)  
參考文獻 (561)  
第十一節 催化劑的活化及再生 (562)   
一、催化劑的活化 (562)   
二、催化劑的再生 (577)  
參考文獻 (595)  
第十二節 廢加氫催化劑的處理和利用 (597)  
一、廢加氫催化劑的危害性和相關的管理法規 (597)   
二、非貴金屬廢加氫催化劑的填埋處

理 (599)   
三、非貴金屬廢加氫催化劑的金屬迴收 (600)   
四、非貴金屬廢加氫催化劑的復活和再用 (605)   
五、利用非貴金屬廢加氫催化劑作原料生産其他産品 (606)  
參考文獻 (611)  
第十三節 固定床加氫反應器的催化劑裝卸技術 (611)   
一、催化劑裝填技術 (612)   
二、催化劑卸齣技術 (616)  
參考文獻 (618)  
第十四節 加氫處理催化劑的結構及活性相模型 (619)   
一、負載型催化劑的錶麵物種和錶麵結構 (620)   
二、負載型催化劑中金屬組分的作用 (626)   
三、加氫處理活性相模型 (633)   
四、加氫催化劑中的活性中心 (640)   
五、催化劑結構與反應活性的關聯 (642)  
參考文獻 (651)  
第十五節 加氫催化劑的分析錶徵與評價 (662)   
一、加氫催化劑的分析錶徵技術 (662)   
二、反應性能評價技術 (675)  
參考文獻 (687)
第四章 加氫過程的工藝因素 (691)  
第一節 加氫裝置的工藝流程 (691)   
一、加氫過程在煉油廠總工藝流程的位置 (691)   
二、催化加氫裝置的工藝流程 (694)   
三、全氫型潤滑油生産流程的串聯組閤和加氫裝置的聯閤 (726)  
第二節 加氫裝置開工、停工和催化劑再生操作 (730)   
一、前期準備工作 (730)   
二、催化劑裝填及預硫化 (734)   
三、切換原料和初活鈍化 (746)   
四、停工及重新開工 (747)   
五、加氫催化劑器內氧化再生 (748)  
參考文獻 (752)  
第三節 加氫過程的主要影響因素 (753)   
一、原料油及其影響 (753)  
 二、氫氣及其影響 (764)  
 三、反應器溫度 (768)   
四、冷氫的控製 (774)   
五、進料量和空速 (774)   
六、加氫轉化率 (776)  
 七、氫分壓和壓降 (777)   
八、氫油比 (782)   
九、氣相環境的影響 (784)   
十、冷凝水的注入 (786)  
參考文獻 (787)  
第四節 熱平衡 (790)   
一、反應熱計算 (791)   
二、反應熱的排除 (795)  
參考文獻 (800)  
第五節 氫耗量 (801)   
一、耗氫的分類及影響耗氫的因素 (801)   
二、耗氫量的計算 (803)  
參考文獻 (804)  
第六節 高壓下氫/ 油氣液平衡計算 (804)   
一、Chao-Seader 法計算高壓汽-液平衡 (806)   
二、狀態方程法計算氣-液平衡 (810)   
三、高壓氫/ 油氣液相平衡的手算方法[11 12] (812)   
四、計算示例 (821)   
五、應用流程模擬軟件進行氣、液相平衡計算 (823)  
參考文獻 (846)
第五章 加氫工程和設備 (848)  
第一節 加氫處理反應動力學模型及其應用 (848)   
一、餾分油加氫反應動力學模型 (849)   
二、渣油加氫反應動力學模型 (882)   
三、催化劑失活反應動力學模型 (884)  
參考文獻 (886)  
第二節 加氫裝置的主要控製 (889)   
一、簡述 (889)   
二、加氫裝置的控製方案 (890)   
三、加氫裝置主要安全聯鎖控製
四、加氫裝置的安全監控 (907)   
五、加氫處理及加氫裂化裝置的先進控製 (908)  
六、常用國內外規範 (912)  
參考文獻 (914)  
第三節 加氫反應器 (915)   
一、固定床反應器 (915)   
二、沸騰床反應器 (926)   
三、渣油加氫中的其他類型反應器 (926)  
參考文獻 (928)  
第四節 其他設備 (928)   
一、加熱爐[1] (928)   
二、高壓換熱器 (940)   
三、高壓空冷器 (947)   
四、高壓分離器 (951)   
五、壓縮機和泵 (953)   
六、高壓管道[3] (971)  
參考文獻 (985)  
第五節 加氫裝置設備的腐蝕與選材 (986)   
一、高溫氫腐蝕[1] (986)   
二、氫脆 (1001)   
三、硫化氫腐蝕 (1005)   
四、濕硫化氫腐蝕 (1013)  
參考文獻 (1019)
第六章 加氫處理工藝過程 (1020)  
第一節 輕烴餾分的加氫處理 (1020)   
一、煉油廠乾氣加氫處理 (1020)   
二、烷基化原料的選擇性加氫處理 (1030)   
三、粗C4 餾分選擇性加氫脫除炔烴技術[36 、44] (1039)   
四、C5 餾分選擇性加氫技術[32 33 45 46] (1039)  
參考文獻 (1042)  
第二節 汽油餾分加氫處理 (1043)   
一、催化裂化汽油餾分的加氫處理 (1044)   
二、重整原料的加氫精製[102 103] (1070)   
三、裂解汽油加氫 (1075)   
四、焦化汽油(或石腦油)加氫 (1081)   
五、汽油加氫脫苯 (1085)  
Ⅵ 參考文獻 (1086)  
第三節 煤、柴油餾份加氫處理 (1090)   
一、煤油餾分加氫處理 (1091)   
二、柴油餾分超深度加氫脫硫及改質 (1099)  
參考文獻 (1134)  
第四節 重餾分油加氫處理 (1136)   
一、FCC 原料油加氫處理的作用 (1137)   
二、工藝過程及影響因素 (1143)  
三、重餾分油加氫處理技術及其工業應用 (1153)  
參考文獻 (1160)  
第五節 潤滑油加氫 (1162)   
一、潤滑油加氫技術概述 (1162)   
二、潤滑油加氫處理技術 (1165)   
三、加氫脫蠟技術 (1171)   
四、典型潤滑油加氫工藝流程 (1188)  
參考文獻 (1199)  
第六節 白油、蠟加氫精製 (1202)   
一、白油加氫精製 (1202)   
二、蠟加氫精製 (1208)  
參考文獻 (1215)  
第七節 加氫裂化 (1216)   
一、化學原理 (1217)   
二、加氫裂化工藝過程及影響因素 (1218)   
三、加氫裂化技術及工業應用 (1230)  
參考文獻 (1259)  
第八節 渣油加氫 (1261)   
一、渣油性質及渣油加氫主要反應 (1262)   
二、渣油加氫工藝類型 (1265)   
三、渣油加氫操作主要影響因素 (1271)   
四、工業渣油加氫技術 (1276)   
五、渣油加氫與其他工藝組閤的技術 (1297)  
參考文獻 (1308)  
第九節 由生物質原料生産可再生運輸燃料的加氫技術 (1311)   
一、動植物油脂的加氫改質 (1312)   
二、其他生物質原料生産運輸燃料的加氫技術簡介 (1326)  
參考文獻 (1327)  
第十節 煤直接和間接液化産品的加氫提質 (1330)  
一、煤直接液化油的加氫提質 (1330)
二、煤間接液化油的加氫提質 (1344)  
參考文獻 (1354)
第七章 加氫過程的能耗、環境保護、安全和衛生 (1356)  
第一節 催化加氫過程的能耗 (1356)   
一、概述 (1356)   
二、催化加氫過程的能耗 (1360)   
三、影響能耗的主要因素 (1361)  
第二節 加氫裝置的環境保護 (1367)   
一、加氫處理在煉油清潔生産中的作用 (1367)   
二、加氫裝置的汙染物及排放 (1368)   
三、與加氫裝置相關的汙染治理技術 (1371)  
第三節 安全和衛生 (1393)   
一、加氫工藝過程的危險性 (1393)   
二、事故防範 (1401)  
參考文獻 (1424)
第八章 製氫 (1426)  
第一節 煉油廠對氫氣的需求及氫氣來源 (1426)   
一、氫氣在煉油廠生産中的地位和作用 (1426)
二、氫氣來源分析和煉油廠氫氣平衡 (1426)   
三、製氫工藝及選擇 (1429)   
四、國內外製氫技術的發展、工業應用現狀及發展動嚮 (1431)  
第二節 輕烴蒸汽轉化製氫 (1438)   
一、原料及預處理 (1438)   
二、烴-蒸汽轉化 (1460)   
三、CO 變換[10] (1509)   
四、脫碳[22~ 23] (1524)   
五、甲烷化[10] (1531)   
六、PSA 淨化工藝 (1533)   
七、轉化爐 (1546)   
八、能量利用 (1554)  
第三節 渣油部分氧化製氫 (1558)   
一、部分氧化法製氫的特點和在煉廠的應用 (1558)   
二、部分氧化製氫的工藝過程 (1560)
三、渣油氣化工藝 (1563)   
四、煤氣化工藝[29~ 31] (1567)   
五、閤成氣的淨化 (1572)   
六、氣化和聯閤循環一體化(IGCC)的特點和在煉廠的應用 (1577)   
七、POX 製氫/ IGCC 典型工業裝置實例 (1579)   
八、部分氧化製氫需要考慮的其他方麵 (1586)  
第四節 低濃度氫氣的迴收利用 (1587)   
一、煉廠低濃度氫氣的資源和迴收利用現狀 (1587)   
二、深冷分離氫氣提濃技術 (1588)   
三、膜分離氫氣提濃技術 (1589)   
四、PSA 氫氣提濃技術 (1595)   
五、膜分離、變壓吸附與深冷分離氫氣提濃工藝的技術經濟比較 (1597)   
六、三種氫提濃工藝與製氫裝置的優化組閤 (1601)  
參考文獻 (1602)
第九章 加氫處理和製氫的技術經濟分析 (1605)  
第一節 概述 (1605)   
一、技術經濟分析基本知識 (1605)   
二、煉油裝置財務評價方法 (1607)   
三、煉油裝置技術經濟特性指標 (1607)  
第二節 加氫處理工藝過程的技術經濟特性分析 (1608)   
一、技術經濟分析的方法與采用參數 (1608)   
二、不同加氫處理工藝路綫的技術經濟特性 (1609)   
三、綜閤分析 (1650)  
第三節 製氫工藝過程的成本分析 (1655)   
一、評價方案的選擇 (1655)   
二、幾種主要製氫工藝過程的成本分析 (1658)   
三、綜閤分析 (1666)  
第四節 煉油廠典型案例分析 (1671)   
一、采用延遲焦化-循環流化床鍋爐(CFB)組閤工藝的某韆萬噸級煉油廠 (1671)   
二、采用渣油加氫-催化裂化工藝的某韆萬噸級煉油廠 (1674)   
三、財務評價及綜閤分析 (1679)  
參考文獻 (1683)

前言/序言


《加氫處理工藝與工程(第二版)》並非一本關於加氫處理的書籍。 本冊圖書的宗旨在於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入淺齣的方式,探討一係列與現代工業生産息息相關的工程技術問題。其核心關注點在於對一係列基礎工程原理的應用,並結閤實際工程案例,展示理論知識如何在復雜多變的工業環境中得到轉化與實現。 本書的編寫者,憑藉其在相關領域多年的研究與實踐經驗,精心構建瞭一個涵蓋多個關鍵技術分支的知識體係。內容設計上,力求在宏觀理論與微觀細節之間取得平衡,既能為初學者提供紮實的理論基礎,也能為資深工程師提供深度思考與技術藉鑒。 在工程原理方麵,本書將重點闡述如傳質、傳熱、反應動力學、流體力學等基礎學科在化工生産中的核心作用。這些原理是理解和優化任何化學過程的基石,本書將通過詳細的數學模型推導、物理現象的直觀解釋,以及大量的圖錶輔助,幫助讀者深刻理解其內在邏輯和應用範疇。 此外,本書還將深入剖析多種典型的工程單元操作,例如分離技術、混閤技術、乾燥技術等,並分析它們在不同工業場景下的設計考量、操作優化及潛在挑戰。讀者將瞭解到如何根據物料性質、生産規模和經濟效益等因素,選擇最閤適的單元操作設備,並對其進行有效的操作和維護。 在工程設計與應用部分,本書將引導讀者關注實際工程項目的設計流程,包括工藝流程圖(PFD)和管道及儀錶流程圖(P&ID)的編製,設備選型與規格確定,以及安全、環保和經濟性等方麵的綜閤評估。通過案例分析,讀者將有機會接觸到真實的工程設計問題,學習如何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難題,並掌握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原則。 本書的另一大特色在於,它不局限於理論的闡述,而是強調工程實踐的重要性。因此,在書中我們會看到對各種先進工程工具和軟件的應用進行討論,例如過程模擬軟件、三維設計軟件等,並介紹它們在工程設計、優化和故障排除中的具體作用。 最後,本書還將觸及當前工業界普遍關注的可持續發展和綠色工程理念。通過介紹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等先進技術和方法,鼓勵讀者在工程實踐中積極踐行環保理念,為構建更加可持續的工業未來貢獻力量。 總體而言,本書是一部集理論性、實踐性、前瞻性於一體的工程技術著作,旨在為從事化工、材料、製藥等相關行業的工程師、研究人員和學生提供一本係統、全麵且富有啓發性的參考讀物。它緻力於提升讀者在工程設計、過程優化以及解決復雜工程問題方麵的能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第二版”更新,讓我對其中可能包含的最新技術進展充滿瞭期待。我瞭解到,在催化劑領域,近年來湧現瞭許多新型的催化劑體係,比如一些基於貴金屬納米顆粒的催化劑,或者是一些多金屬復閤催化劑,它們在提高加氫反應的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方麵都取得瞭顯著的進步。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這些新型催化劑的結構特點、製備方法、催化性能,以及它們在不同加氫反應中的應用實例。此外,在反應器技術方麵,微反應器技術和膜反應器技術也日益受到關注,它們在提高傳質傳熱效率、增強過程安全性以及實現連續化生産方麵具有獨特的優勢。我期待書中能夠對這些新興反應器在加氫處理領域的應用潛力進行深入的探討,並可能提供一些相關的設計和操作經驗。另一方麵,隨著對環境保護要求的日益提高,綠色化學理念也在化工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體現綠色加氫技術的發展趨勢,例如開發更環保的催化劑(如非貴金屬催化劑),優化反應條件以減少能源消耗和廢物産生,以及發展高效的産物分離和提純技術。對於加氫工藝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更全麵、更深入的風險評估方法和安全控製技術。特彆是在高壓氫氣操作和易燃易爆物料處理方麵,書中如果能提供一些最新的安全管理經驗和事故案例分析,那將對我非常有啓發。總的來說,作為一本“第二版”的書籍,我期待它能夠緊跟學科前沿,為讀者提供最前沿、最實用的加氫處理技術信息,幫助我們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挑戰。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不失工程實踐的靈活性。我特彆欣賞它在講解某些復雜工藝時,能夠結閤圖示,將抽象的原理具象化。例如,在討論加氫反應器的傳熱和傳質問題時,書中可能會用一係列圖錶來展示流體在催化劑床層中的流動模式,以及熱量和物質的傳遞過程。這種可視化的講解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難度,也讓我更容易掌握關鍵的設計和操作要點。我對於書中關於催化劑的部分尤為關注,因為它直接關係到加氫反應的效率和成本。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不同類型加氫催化劑的活性組分、載體、助劑等,以及它們對反應性能的影響。而且,關於催化劑的製備、活化、失活機理分析以及再生技術,如果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和經驗總結,對我來說將是非常寶貴的。在工藝流程設計方麵,我希望書中能夠給齣一些關於如何根據具體原料和産品要求來選擇和優化加氫工藝流程的指導。這可能涉及到對不同工藝方案的優缺點進行比較,以及如何通過流程模擬和優化來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和技術效果。我還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加氫工藝過程控製的章節,這對我理解如何通過自動化儀錶和控製係統來穩定和優化生産過程非常重要。比如,如何根據實時監測的數據來調整反應溫度、壓力、氫油比等參數,以確保産品質量和裝置的穩定運行。最後,關於安全與環保,我認為這本工程技術書籍在這方麵也應該有所體現。書中對加氫過程中潛在的安全風險的分析,以及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還有關於“三廢”處理的技術,都是保障化工生産安全和環境友好的重要參考。總而言之,這本書以其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特點,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學習和應用加氫處理技術的堅實基礎。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一本非常“實在”的工程技術手冊。我翻閱時,注意到書中對於各個工藝環節的描述,都非常具體和操作化。例如,在介紹加氫精製工藝時,它可能不僅僅停留在描述“脫硫、脫氮、脫氧”等目的,還會詳細說明不同原料(如石腦油、柴油、蠟油等)在加氫處理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具體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如何選擇閤適的催化劑、反應器類型和操作參數。對於反應器設計,我尤其期待它能提供一些詳細的計算方法和設計實例,比如如何計算反應器的體積、如何確定催化劑的裝填量、如何分析和控製床層壓降等。在催化劑部分,書中可能不僅會介紹市麵上常用的加氫催化劑的牌號、性能特點,還會給齣一些關於催化劑的失效原因分析和再生方法的指導,這些都是在實際生産中非常實用的信息。我還注意到,書中可能還包含瞭關於加氫工藝過程控製的章節,這對我理解如何通過自動化係統來穩定和優化生産過程非常重要。比如,如何根據在綫監測數據來調整反應溫度、壓力、氫油比等參數,以確保産品質量和裝置的穩定運行。此外,書中對安全與環保的關注,也讓我覺得它是一本負責任的工程技術書籍。它可能詳細列舉瞭加氫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並提供瞭相應的預防措施和應急預案。同時,對於廢氣、廢水、廢渣的處理,書中也可能提供瞭一些成熟的技術方案和工程實踐經驗。總而言之,這本書以其詳實的描述和對工程細節的關注,為我提供瞭一個非常實用的學習和參考工具,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加氫處理技術。

評分

在我看來,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將復雜的加氫處理工藝,從基礎的化學原理,一直延伸到具體的工程設計和操作細節。我尤其欣賞書中在講解某個具體加氫反應時,能夠同時給齣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解釋其反應機理,並進一步分析該反應在實際工業生産中的意義和應用。例如,當討論到加氫脫硫時,書中不僅會介紹含硫化閤物與氫氣反應生成硫化氫的方程式,還會深入分析不同種類含硫化閤物(如硫醇、硫醚、噻吩等)脫除的難易程度,以及催化劑在其中的作用機製。更重要的是,它會將這些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聯係起來,比如討論如何根據原料中的硫含量和産品質量要求,選擇閤適的催化劑和反應條件,以達到最佳的脫硫效果。對於反應器設計,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固定床反應器的結構特點、流體力學特性、傳熱傳質計算,以及催化劑床層的壓降分析。同時,對於移動床和漿態床反應器,書中如果能對其工作原理、優缺點以及適用範圍進行詳細的闡述,並給齣相應的工程設計原則,那將對我非常有幫助。在工藝優化方麵,我希望書中能夠引入一些現代化的優化工具和方法,比如利用計算機模擬軟件(如Aspen Plus)對加氫工藝進行流程模擬和參數優化,以達到提高轉化率、降低能耗、減少副産物的目的。此外,書中對催化劑的選擇、製備、活化、失活機理分析以及再生技術,應該會有非常詳盡的介紹,這對於指導實際生産和解決生産中的實際問題至關重要。我還關注書中對加氫過程中安全問題的探討,例如對高壓氫氣操作的安全風險評估,以及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這對於保障化工生産安全至關重要。總而言之,這本書以一種係統而全麵的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相結閤,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理解和掌握加氫處理技術的有效途徑。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坦白說,剛開始吸引我的是那種沉穩而又略帶技術感的藍綠色調,感覺非常符閤“工藝與工程”這種主題。翻開扉頁,紙張的觸感也相當不錯,不是那種輕飄飄的,而是有一定的厚度和質感,讓人覺得拿到的是一本紮實的工具書,而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翻完的消遣讀物。我本來就對石化領域的一些基礎工藝流程很感興趣,特彆是像加氫處理這樣能夠有效提升産品品質、去除雜質的關鍵技術,一直想找一本係統性的、又不會過於晦澀難懂的書來深入瞭解。這本書的書名“加氫處理工藝與工程(第二版)”直擊瞭我的需求,尤其是“第二版”這個字眼,通常意味著內容經過瞭更新和迭代,可能包含瞭最新的技術進展或者對原有內容的修正與補充,這對於在不斷發展的工程領域來說至關重要。拿到手之後,我花瞭大概半天的時間粗略地翻閱瞭一下目錄和一些重點章節,感覺結構安排得比較閤理,從基礎原理到具體的工藝流程,再到工程設計和操作中的一些關鍵點,似乎都涵蓋瞭。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催化劑的部分,因為我知道催化劑在加氫處理中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好的催化劑能夠大大提高反應效率和選擇性,降低能耗。書中對催化劑的種類、性能特點、失活機理以及再生技術等方麵的介紹,如果能做到詳實和深入,那絕對是這本書的一大亮點。而且,一個好的工程書籍,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要與實際工程應用緊密結閤,比如在工藝參數的選擇、設備選型、安全操作規程等方麵,書中是否有相關的案例分析或者經驗總結,這對我這個希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的人來說,會非常有價值。當然,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對一些新興的加氫技術,比如微通道反應器在加氫領域的應用,或者是一些新型加氫催化劑的研發進展,有所提及,那樣的話,這本書的“第二版”就真正體現瞭它的先進性。總而言之,從初步的接觸來看,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積極和期待的,它似乎能為我打開一扇深入理解加氫處理工藝的大門。

評分

這本書的“第二版”字樣,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更新標記,它更代錶著作者團隊對學科前沿的關注和對現有知識的迭代。我瞭解到,加氫處理技術一直在不斷進步,尤其是在催化劑的開發和反應器技術的創新方麵。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體現這些最新的發展。例如,在催化劑部分,我希望看到關於新型納米催化劑、負載型金屬催化劑、或者是一些針對特定雜質(如氮化物、金屬等)的高效催化劑的介紹。同時,我也關注催化劑的服役壽命和再生技術,因為這直接關係到工業生産的經濟性。書中關於催化劑失活機理的分析,如果能夠結閤最新的研究成果,揭示一些更深層次的原因,並提齣相應的解決方案,那將非常有價值。在反應器技術方麵,除瞭傳統的固定床和移動床,我更希望看到對一些新興反應器,如微通道反應器、膜反應器等在加氫領域的應用前景的探討。這些新型反應器在傳質傳熱效率、安全性能以及過程強化方麵可能具有顯著優勢,它們能否在加氫處理中得到廣泛應用,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此外,在工藝優化方麵,書中是否引入瞭先進的模擬和優化工具,比如Aspen Plus、HYSYS等在加氫工藝設計和操作優化中的應用,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點。通過這些工具,可以更精確地預測反應器的性能,優化操作條件,從而提高收率、降低能耗。安全與環保是現代化工生産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包含關於加氫工藝過程中的安全風險評估、事故預防措施,以及廢氣、廢水、廢渣的處理方法等內容。特彆是針對高壓、易燃易爆的加氫反應,安全性的考量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際案例,說明如何通過工程設計和管理手段來保障生産安全,那將極大地提升這本書的實用價值。總的來說,作為一本“第二版”的書籍,我期待它能夠緊跟技術發展的步伐,為讀者提供最前沿、最實用的加氫處理技術信息。

評分

這本書的篇幅和內容密度,確實給我一種“沉甸甸”的感覺,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完的快餐式讀物。我喜歡它在講解工藝原理時,能夠從分子層麵去剖析反應機理,而不是停留在宏觀的描述。這一點對我理解為什麼某些條件會影響加氫效果至關重要。比如,書中在介紹加氫脫硫時,詳細闡述瞭硫化物在催化劑錶麵的吸附、活化、氫解等過程,以及不同官能團硫化物在脫除難易程度上的差異。這種微觀層麵的解析,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為什麼在實際操作中,調整反應溫度、氫分壓、空速等參數會有如此顯著的影響。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它並沒有止步於理論,而是緊密地與工程實踐相結閤。書中關於工藝流程的介紹,非常詳細地列舉瞭不同類型的加氫裝置,包括固定床、移動床、漿態床反應器等,並對它們各自的優缺點、適用範圍進行瞭深入的比較。對於反應器的設計,它還涉及到傳熱、傳質、催化劑床層阻力等關鍵工程問題,這對於我這種需要進行工程設計或者優化的人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而且,書中在描述具體工藝參數時,通常會給齣一個閤理的範圍,並且解釋瞭參數選擇背後的原因,比如為什麼某個溫度範圍是最優的,過高或過低可能導緻什麼問題。此外,關於分離提質的部分,我也非常感興趣。加氫反應結束後,産物的分離和精製是確保最終産品質量的關鍵環節。書中對精餾、萃取、吸附等常用分離技術的介紹,以及它們在加氫産品後處理中的應用,應該會非常有幫助。我尤其期待它能在催化劑的活化、鈍化、中毒與再生方麵,給齣更具操作性的指導,因為這直接關係到裝置的運行成本和周期。總體來說,這本書在理論深度和工程實用性上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學習和參考框架,讓我對加氫處理這個復雜的工藝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似乎能夠引導讀者從一個更寬廣的視角來理解加氫處理工藝。它可能不僅僅聚焦於某個特定的加氫過程,而是將其置於整個煉油或化工生産的大背景下來進行闡述。我喜歡這種“大格局”的介紹方式,能夠幫助我理解加氫處理在整個産業鏈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書中可能會先介紹石油煉製的基本流程,然後引齣加氫處理作為提升油品質量、增加高價值産品産量的關鍵環節。接著,再深入到不同加氫工藝(如加氫裂化、加氫脫硫、加氫脫氮等)的詳細介紹,分析它們各自的特點、目標産物以及在煉油廠中的具體應用。我也很期待書中能夠對不同類型加氫催化劑的作用進行深入剖析,不僅僅是列舉它們的種類,更重要的是解釋它們是如何通過調整微觀結構和錶麵性質來影響反應的選擇性和活性的。比如,為什麼某種催化劑對脫硫效果好,而另一種則更適閤加氫裂化。在工程設計方麵,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根據原料性質和産品要求來優化加氫工藝流程的思路和方法。這可能涉及到對不同反應器類型、分離單元的組閤以及操作條件的匹配進行係統性的分析。我還關注書中對加氫過程中一些復雜現象的解釋,比如催化劑的燒結、堵塞、失活等,以及如何通過工程手段來延緩這些現象的發生。安全與環保方麵的內容,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部分。書中如果能結閤實際案例,分析加氫過程中常見的安全事故原因,並提齣有效的預防措施,以及介紹一些先進的環保處理技術,那將極大地提升這本書的實用價值。總而言之,這本書以其宏觀的視角和對工藝細節的深入講解,為我提供瞭一個全麵而深入的理解加氫處理工藝的平颱。

評分

這本書的章節安排,給我一種循序漸進、邏輯性很強的感覺。一開始,它似乎會從加氫處理的基本概念入手,比如加氫反應的定義、目的、在石油化工和精細化工中的重要性等。我喜歡這種由宏觀到微觀的講解方式,能夠幫助讀者快速建立起對整個工藝的整體認知。接著,我預計會深入到加氫反應的機理,包括各種官能團(如烯烴、炔烴、芳烴、含硫、含氮、含氧化閤物等)與氫氣反應的特點,以及在不同催化劑和條件下,反應的路徑和産物的選擇性。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反應過程的本質非常關鍵。隨後,書中很可能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加氫工藝,例如加氫裂化、加氫精製、選擇性加氫、加氫脫芳烴等等。每種工藝的特點、主要用途、以及與其他工藝的聯係和區彆,如果能清晰地闡述,將大大提升我的理解深度。特彆讓我感興趣的是,書中對於催化劑的介紹,通常是加氫處理工藝的核心。我期待它能夠涵蓋催化劑的種類(如貴金屬催化劑、過渡金屬催化劑、氧化物催化劑等),它們的製備方法、結構特性、活性中心、以及在不同加氫反應中的選擇性。此外,催化劑的失活、再生和壽命預測,也是我非常關心的話題,因為它們直接影響到工藝的經濟性和連續性。在工程設計部分,我預想書中會涉及反應器的選擇與設計,包括固定床、移動床、漿態床等反應器的特點,以及它們在不同加氫工藝中的應用。傳熱、傳質、催化劑床層壓降等關鍵工程問題,應該也會有詳細的論述。最後,安全與環保方麵的內容,例如加氫過程中的風險評估、安全操作規程、以及“三廢”處理技術,對於工程實踐尤為重要。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際的工程案例或者設計經驗,那將大大提升這本書的價值。總的來說,這本書的章節結構似乎能夠為我提供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學習路徑。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直觀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是一本麵嚮實際工程應用的指南。我翻閱的時候,注意到書中不僅有大量的化學方程式和反應機理圖,還穿插瞭許多工藝流程圖、設備示意圖以及參數錶格。這些圖錶化的信息,對於我這種工程背景的人來說,非常有幫助,能夠幫助我更直觀地理解復雜的工藝過程。例如,在介紹加氫精製工藝時,書中可能會配有典型的加氫精製裝置的流程圖,清晰地展示瞭原料預處理、反應、産物分離等各個環節。對於每個環節的設備選型,比如反應器類型(固定床、移動床等)、分離設備(精餾塔、吸收塔等)的選擇依據,以及關鍵的操作參數(溫度、壓力、空速、氫油比等)的設定原則,書中如果能給齣詳細的解釋和參考數據,那我將覺得這本書的實用性大大提高。我也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催化劑的部分,因為我知道催化劑是加氫處理的“心髒”。我希望書中能介紹不同類型加氫催化劑的性能指標,如活性、選擇性、穩定性、抗中毒能力等,並且提供一些如何根據原料性質和産品要求來選擇閤適催化劑的指導。此外,催化劑的裝填、活化、失活原因分析以及再生技術,這些都是在實際生産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書中如果能給齣比較詳盡的解答,對我解決實際生産難題非常有幫助。我還留意到書中可能提及瞭一些先進的加氫技術,比如一些新型催化劑體係的研發進展,或者是一些特殊的加氫工藝,如用於生物質轉化或閤成氣製備高值化學品的加氫技術。這些前沿信息的加入,能夠讓這本書更具時效性和前瞻性。最後,關於安全與環保,一本好的工程書不能忽視這方麵的內容。書中對加氫工藝潛在的安全風險(如易燃易爆、高壓操作等)的分析,以及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還有關於“三廢”處理的原則和技術,這些都是保障生産安全和環境友好的重要參考。總而言之,這本書通過豐富的圖錶和對工程實踐的關注,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學習框架,使我能夠更有效地理解和應用加氫處理技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