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Linux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精通Linux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印] 斯里克里斯汉·温卡特斯瓦兰(Sreekrishnan Venkateswaran) 著,宋宝华,何昭然,史海滨,吴国成 译
图书标签:
  • Linux
  • 设备驱动
  • 驱动开发
  • 嵌入式
  • C语言
  • 内核
  • 硬件
  • 系统编程
  • 开源
  • 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02516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3468
品牌:异步图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适合中高级Linux开发人员阅读。
  全面深入的Linux设备驱动程序名著  Linux技术大师力作  大量底层技术内幕首次公开  时至今日,Linux操作系统充分体现了其跨平台、开源、支持众多应用软件和网路协议等优点,已经成为应用广泛的开发平台。  在这部贴近实战、实例丰富的著作中,享誉世界的Linux驱动程序开发大师将与你面对面,系统深入地阐述如何为各种设备开发可靠的驱动程序。在回顾了驱动程序开发的各种基础知识和新的Linux 2.6内核相关特性之后,作者不仅讲述了其他设备驱动程序图书中都会涉及的比较容易的内容,更迎难而上,深入探讨了包括嵌入式Linux开发在内的驱动程序开发中必须面对的难点,比如PCMCIA、USB、I2C、视频、音频、内存、无线通信等,节食了许多技术内幕。对每种驱动程序,书中除了剖析关键技术,还带你查看相关的内核源代码,提供完整的实例。

内容简介

  《精通Linux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是Linux设备驱动程序开发领域的著作。全书基于2.6内核,不仅透彻讲解了基本概念和技术,更深入探讨了其他书没有涵盖或浅尝辄止的许多重要主题和关键难点,如PCMCIA、I2C和USB等外部总线以及视频、音频、无线连网和闪存等驱动程序的开发,并讲解了相关的内核源码文件,给出了完整的开发实例。  《精通Linux设备驱动程序开发》适合中高级Linux开发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Sreekrishnan Venkateswaran,世界Linux开发技术专家。在IBM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嵌入式Linux和驱动程序开发经验,曾将Linux移植到了手表、音乐播放器、VoIP电话、心脏起搏器以及远程门诊监控系统等设备上。目前是IBM印度公司的嵌入式解决方案组负责人。他曾担任Linux Magazine的特邀编辑,主持内核技术专栏。

目录

第1章 引言 1
1.1 演进 1
1.2 GNU Copyleft 2
1.3 kernel.org 2
1.4 邮件列表和论坛 3
1.5 Linux发行版 3
1.6 查看源代码 4
1.7 编译内核 7
1.8 可加载的模块 8
1.9 整装待发 9
第2章 内核 11
2.1 启动过程 11
2.1.1 BIOS-provided physical RAM map 12
2.1.2 758MB LOWMEM available 14
2.1.3 Kernel command line: ro
root=/dev/hda1 14
2.1.4 Calibrating delay...1197.46
BogoMIPS (lpj=2394935) 15
2.1.5 Checking HLT instruction 16
2.1.6 NET: Registered protocol family 2 17
2.1.7 Freeing initrd memory: 387k freed 17
2.1.8 io scheduler anticipatory
registered (default) 18
2.1.9 Setting up standard PCI resources 18
2.1.10 EXT3-fs: mounted filesystem 19
2.1.11 INIT: version 2.85 booting 19
2.2 内核模式和用户模式 20
2.3 进程上下文和中断上下文 20
2.4 内核定时器 21
2.4.1 HZ和Jiffies 21
2.4.2 长延时 22
2.4.3 短延时 24
2.4.4 Pentium时间戳计数器 24
2.4.5 实时钟 25
2.5 内核中的并发 26
2.5.1 自旋锁和互斥体 26
2.5.2 原子操作 30
2.5.3 读—写锁 31
2.5.4 调试 32
2.6 proc文件系统 32
2.7 内存分配 33
2.8 查看源代码 34
第3章 内核组件 37
3.1 内核线程 37
3.1.1 创建内核线程 37
3.1.2 进程状态和等待队列 41
3.1.3 用户模式辅助程序 42
3.2 辅助接口 43
3.2.1 链表 44
3.2.2 散列链表 49
3.2.3 工作队列 49
3.2.4 通知链 51
3.2.5 完成接口 54
3.2.6 kthread辅助接口 56
3.2.7 错误处理助手 57
3.3 查看源代码 58
第4章 基本概念 61
4.1 设备和驱动程序介绍 61
4.2 中断处理 63
4.2.1 中断上下文 63
4.2.2 分配IRQ号 64
4.2.3 设备实例:导航杆 65
4.2.4 softirq和tasklet 68
4.3 Linux设备模型 71
4.3.1 udev 71
4.3.2 sysfs、kobject和设备类 73
4.3.3 热插拔和冷插拔 76
4.3.4 微码下载 76
4.3.5 模块自动加载 77
4.4 内存屏障 78
4.5 电源管理 79
4.6 查看源代码 79
第5章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81
5.1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基础 81
5.2 设备实例:系统CMOS 82
5.2.1 驱动程序初始化 83
5.2.2 打开与释放 86
5.2.3 数据交换 88
5.2.4 查找 92
5.2.5 控制 94
5.3 检测数据可用性 95
5.3.1 轮询 95
5.3.2 Fasync 98
5.4 和并行端口交互 99
5.5 RTC子系统 108
5.6 伪字符驱动程序 109
5.7 混杂驱动程序 110
5.8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注意事项 115
5.9 查看源代码 115
第6章 串行设备驱动程序 118
6.1 层次架构 119
6.2 UART驱动程序 121
6.2.1 设备实例:手机 122
6.2.2 RS-485 132
6.3 TTY驱动程序 132
6.4 线路规程 134
6.5 查看源代码 141
第7章 输入设备驱动程序 143
7.1 输入事件驱动程序 144
7.2 输入设备驱动程序 150
7.2.1 serio 150
7.2.2 键盘 150
7.2.3 鼠标 152
7.2.4 触摸控制器 157
7.2.5 加速度传感器 158
7.2.6 输出事件 158
7.3 调试 159
7.4 查看源代码 160
第8章 I2C协议 161
8.1 I2C/SMBus是什么 161
8.2 I2C核心 162
8.3 总线事务 164
8.4 设备实例:EEPROM 164
8.4.1 初始化 165
8.4.2 探测设备 167
8.4.3 检查适配器的功能 169
8.4.4 访问设备 169
8.4.5 其他函数 170
8.5 设备实例:实时时钟 171
8.6 i2c-dev 174
8.7 使用LM-Sensors监控硬件 174
8.8 SPI总线 174
8.9 1-Wire总线 176
8.10 调试 176
8.11 查看源代码 176
第9章 PCMCIA和CF 179
9.1 PCMCIA/CF是什么 179
9.2 Linux-PCMCIA子系统 181
9.3 主机控制器驱动程序 183
9.4 PCMCIA核心 183
9.5 驱动程序服务 183
9.6 客户驱动程序 183
9.6.1 数据结构 184
9.6.2 设备实例:PCMCIA卡 185
9.7 将零件组装在一起 188
9.8 PCMCIA存储 189
9.9 串行PCMCIA 189
9.10 调试 191
9.11 查看源代码 191
第10章 PCI 193
10.1 PCI系列 193
10.2 寻址和识别 195
10.3 访问PCI 198
10.3.1 配置区 198
10.3.2 I/O和内存 199
10.4 DMA 200
10.5 设备实例:以太网—调制解调器卡 203
10.5.1 初始化和探测 203
10.5.2 数据传输 209
10.6 调试 214
10.7 查看源代码 214
第11章 USB 216
11.1 USB体系架构 216
11.1.1 总线速度 218
11.1.2 主机控制器 218
11.1.3 传输模式 219
11.1.4 寻址 219
11.2 Linux-USB子系统 220
11.3 驱动程序的数据结构 221
11.3.1 usb_device结构体 221
11.3.2 URB 222
11.3.3 管道 223
11.3.4 描述符结构 223
11.4 枚举 225
11.5 设备实例:遥测卡 225
11.5.1 初始化和探测过程 226
11.5.2 卡寄存器的访问 230
11.5.3 数据传输 233
11.6 类驱动程序 236
11.6.1 大容量存储设备 236
11.6.2 USB-串行端口转换器 241
11.6.3 人机接口设备 243
11.6.4 蓝牙 243
11.7 gadget驱动程序 243
11.8 调试 244
11.9 查看源代码 245
第12章 视频驱动程序 247
12.1 显示架构 247
12.2 Linux视频子系统 249
12.3 显示参数 251
12.4 帧缓冲API 252
12.5 帧缓冲驱动程序 254
12.6 控制台驱动程序 265
12.6.1 设备实例:手机 266
12.6.2 启动logo 270
12.7 调试 270
12.8 查看源代码 271
第13章 音频驱动程序 273
13.1 音频架构 273
13.2 Linux声音子系统 275
13.3 设备实例:MP3播放器 277
13.3.1 驱动程序函数和结构体 278
13.3.2 ALSA编程 287
13.4 调试 288
13.5 查看源代码 289
第14章 块设备驱动程序 291
14.1 存储技术 291
14.2 Linux块I/O层 295
14.3 I/O调度器 295
14.4 块驱动程序数据结构和方法 296
14.5 设备实例:简单存储控制器 298
14.5.1 初始化 299
14.5.2 块设备操作 301
14.5.3 磁盘访问 302
14.6 高级主题 304
14.7 调试 306
14.8 查看源代码 306
第15章 网络接口卡 308
15.1 驱动程序数据结构 308
15.1.1 套接字缓冲区 309
15.1.2 网络设备接口 310
15.1.3 激活 311
15.1.4 数据传输 311
15.1.5 看门狗 311
15.1.6 统计 312
15.1.7 配置 313
15.1.8 总线相关内容 314
15.2 与协议层会话 314
15.2.1 接收路径 314
15.2.2 发送路径 315
15.2.3 流量控制 315
15.3 缓冲区管理和并发控制 315
15.4 设备实例:以太网NIC 316
15.5 ISA网络驱动程序 321
15.6 ATM 321
15.7 网络吞吐量 322
15.7.1 驱动程序性能 322
15.7.2 协议性能 323
15.8 查看源代码 324
第16章 Linux无线设备驱动 326
16.1 蓝牙 327
16.1.1 BlueZ 328
16.1.2 设备实例:CF卡 329
16.1.3 设备实例:USB适配器 330
16.1.4 RFCOMM 331
16.1.5 网络 332
16.1.6 HID 334
16.1.7 音频 334
16.1.8 调试 334
16.1.9 关于源代码 334
16.2 红外 335
16.2.1 Linux-IrDA 335
16.2.2 设备实例:超级I/O芯片 337
16.2.3 设备实例:IR Dongle 338
16.2.4 IrCOMM 340
16.2.5 联网 340
16.2.6 IrDA套接字 341
16.2.7 LIRC 341
16.2.8 查看源代码 342
16.3 WiFi 343
16.3.1 配置 343
16.3.2 设备驱动程序 346
16.3.3 查看源代码 347
16.4 蜂窝网络 347
16.4.1 GPRS 347
16.4.2 CDMA 349
16.5 当前趋势 350
第17章 存储技术设备 352
17.1 什么是闪存 352
17.2 Linux-MTD子系统 353
17.3 映射驱动程序 353
17.4 NOR芯片驱动程序 358
17.5 NAND芯片驱动程序 359
17.6 用户模块 361
17.6.1 块设备模拟 361
17.6.2 字符设备模拟 361
17.6.3 JFFS2 362
17.6.4 YAFFS2 363
17.7 MTD工具 363
17.8 配置MTD 363
17.9 XIP 364
17.10 FWH 364
17.11 调试 367
17.12 查看源代码 367
第18章 嵌入式Linux 369
18.1 挑战 369
18.2 元器件选择 370
18.3 工具链 371
18.4 Bootloader 372
18.5 内存布局 374
18.6 内核移植 375
18.7 嵌入式驱动程序 376
18.7.1 闪存 377
18.7.2 UART 377
18.7.3 按钮和滚轮 378
18.7.4 PCMCIA/CF 378
18.7.5 SD/MMC 378
18.7.6 USB 378
18.7.7 RTC 378
18.7.8 音频 378
18.7.9 触摸屏 379
18.7.10 视频 379
18.7.11 CPLD/FPGA 379
18.7.12 连接性 379
18.7.13 专用领域电子器件 380
18.7.14 更多驱动程序 380
18.8 根文件系统 380
18.8.1 NFS挂载的根文件系统 381
18.8.2 紧凑型中间件 382
18.9 测试基础设施 383
18.10 调试 383
18.10.1 电路板返工 384
18.10.2 调试器 385
第19章 用户空间的驱动程序 386
19.1 进程调度和响应时间 387
19.1.1 原先的调度器 387
19.1.2 O(1)调度器 387
19.1.3 CFS 388
19.1.4 响应时间 388
19.2 访问I/O区域 390
19.3 访问内存区域 393
19.4 用户模式SCSI 395
19.5 用户模式USB 397
19.6 用户模式I2C 400
19.7 UIO 401
19.8 查看源代码 402
第20章 其他设备和驱动程序 403
20.1 ECC报告 403
20.2 频率调整 407
20.3 嵌入式控制器 408
20.4 ACPI 408
20.5 ISA与MCA 410
20.6 火线 410
20.7 智能输入/输出 411
20.8 业余无线电 411
20.9 VoIP 411
20.10 高速互联 412
20.10.1 InfiniBand 413
20.10.2 RapidIO 413
20.10.3 光纤通道 413
20.10.4 iSCSI 413
第21章 调试设备驱动程序 414
21.1 kdb 414
21.1.1 进入调试器 415
21.1.2 kdb 415
21.1.3 kgdb 417
21.1.4 gdb 420
21.1.5 JTAG调试器 421
21.1.6 下载 423
21.2 内核探测器 423
21.2.1 kprobe 423
21.2.2 jprobe 427
21.2.3 返回探针 429
21.2.4 局限性 431
21.2.5 查看源代码 431
21.3 kexec与kdump 431
21.3.1 kexec 432
21.3.2 kdump与kexec协同工作 432
21.3.3 kdump 433
21.3.4 查看源代码 437
21.4 性能剖析 437
21.4.1 利用OProfile剖析内核性能 438
21.4.2 利用gprof剖析应用程序性能 440
21.5 跟踪 441
21.6 LTP 444
21.7 UML 444
21.8 诊断工具 444
21.9 内核修改配置选项 444
21.10 测试设备 445
第22章 维护与发布 446
22.1 代码风格 446
22.2 修改标记 446
22.3 版本控制 447
22.4 一致性检查 447
22.5 构建脚本 448
22.6 可移植代码 450
第23章 结束语 451
23.1 流程一览表 451
23.2 下一步该做什么 452
附录A Linux汇编 453
附录B Linux与BIOS 457
附录C seq文件 461

前言/序言


《深入探索Linux内核:从系统调用到驱动程序实践》 前言 在现代计算的基石中,Linux操作系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强大、灵活和开源的特性使其成为服务器、嵌入式系统乃至桌面应用的理想选择。而支撑起这一切庞大体系的,正是其深邃而精巧的内核。对于渴望理解计算机底层运作机制、希望能够深度定制和优化系统、或者志在掌握驱动程序开发这门高深技艺的开发者而言,深入理解Linux内核无疑是一条必经之路。 本书并非一本旨在快速上手某个特定技能的指南,而是一场关于Linux内核的深度探索之旅。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系统调用概念出发,一步步揭示内核如何响应用户空间的请求,如何管理系统资源,并最终走向对硬件交互至关重要的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我们追求的是对内核机制的透彻理解,而非仅仅停留在API的调用层面。 第一部分:Linux内核概览与系统调用 第一章:Linux内核的宏观视角 1.1 内核的角色与职责: 为什么我们需要内核?它解决了用户空间应用程序无法直接处理的哪些核心问题?我们将深入剖析内核作为硬件与软件之间桥梁的关键作用,涵盖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以及网络通信等核心职能。 1.2 内核的体系结构: Monolithic vs. Microkernel,Linux选择的道路及其背后的考量。我们将解析Linux采用的模块化单体内核结构,理解其组件划分,以及模块化设计带来的灵活性。 1.3 内核编译与启动流程: 从源码到可执行文件,再到系统启动的那一刻。我们将简要介绍内核的编译过程,并重点阐述内核引导(booting)的整个流程,包括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的作用,以及内核初始化阶段的关键步骤。 1.4 内核开发环境的搭建: 为了进行内核的深入研究和潜在的调试,一个良好的开发环境至关重要。本章将指导读者如何搭建一个完整的Linux内核开发环境,包括必要的工具链(GCC, Make等)、源码获取以及常用的调试工具(如GDB的内核调试模式)。 第二章:系统调用的奥秘 2.1 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的界限: 理解这两个独立地址空间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切换机制。我们将详细解释为什么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访问硬件,以及这种隔离带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优势。 2.2 系统调用的概念与工作原理: 应用程序如何请求内核服务?我们将深入剖析系统调用(System Call)的本质,包括系统调用号、中断(Interrupt)和陷阱(Trap)机制。 2.3 常见的系统调用及其实现: `read`, `write`, `fork`, `execve` 等核心系统调用的内部工作流程。我们将通过实例,结合内核源码,展示这些系统调用是如何在内核中被实现的,以及它们如何与底层硬件和内核子系统交互。 2.4 系统调用与库函数: glibc等C库函数与系统调用的关系。我们将澄清应用程序开发者常常接触到的库函数(如`printf`)是如何间接或直接地调用系统调用的,理解这两者之间的抽象层次。 第二部分:Linux内核核心子系统详解 第三章:进程管理与调度 3.1 进程(Process)与线程(Thread)模型: Linux如何管理并发执行的任务?我们将深入解析进程和线程在Linux内核中的表示(如`task_struct`结构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2 进程的创建与销毁: `fork()`, `vfork()`, `exec()` 系统调用的内核实现。我们将剖析这些关键系统调用在内核中的具体步骤,包括页表复制、资源分配和进程状态的改变。 3.3 调度器(Scheduler)的职责与算法: 如何在有限的CPU资源上公平高效地分配时间片?我们将探讨Linux调度器的演进,重点分析O(1)调度器、Completely Fair Scheduler (CFS) 等经典调度算法的原理,理解优先级、时间片、进程状态转移等概念。 3.4 进程间通信(IPC): 管道(Pipes)、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s)、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信号量(Semaphores)等。我们将逐一讲解这些IPC机制的内核实现原理,以及它们在协调进程协作中的作用。 第四章:内存管理 4.1 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模型: 为什么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独立的地址空间?我们将详细解释虚拟内存的概念,包括地址空间、页(Page)和页帧(Page Frame),以及它们与物理内存的关系。 4.2 页表(Page Table)与内存映射(Memory Mapping): 内核如何将虚拟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我们将深入分析页表的结构和管理,以及内存映射(如`mmap()`系统调用)在文件 I/O 和进程间共享内存中的作用。 4.3 物理内存管理: 分配器(Allocators)与伙伴系统(Buddy System)。我们将探讨内核如何高效地管理物理内存,包括大页(Huge Pages)和小内存分配的策略,以及伙伴系统如何处理内存碎片。 4.4 交换(Swapping)与页面置换(Page Replacement): 当物理内存不足时,内核如何应对?我们将讲解Linux的交换机制,以及页面置换算法(如LRU)在决定哪些页面应该被换出时的工作原理。 第五章:文件系统与 I/O 模型 5.1 虚拟文件系统(VFS): 统一的接口,多样化的实现。我们将深入解析VFS层的概念,理解它如何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统一的文件访问接口,屏蔽不同底层文件系统的差异。 5.2 常见文件系统的内部机制: ext4, XFS, Btrfs等。我们将简要介绍几种主流Linux文件系统的设计理念和关键数据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实现文件的存储、查找和管理。 5.3 块设备(Block Device)与字符设备(Character Device): 不同的硬件访问方式。我们将解释这两类设备的区别,以及内核如何通过驱动程序与它们进行交互。 5.4 缓冲(Buffering)与缓存(Caching): 提高I/O性能的关键。我们将深入分析Linux的页缓存(Page Cache)和缓冲区缓存(Buffer Cache)机制,理解它们如何减少对物理设备的直接访问,从而提升I/O效率。 5.5 同步I/O、异步I/O与内存映射I/O: 不同的I/O操作模式。我们将对比分析这几种I/O模式的特点、性能差异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 第三部分:设备驱动程序开发实践 第六章:设备驱动程序的基础 6.1 设备驱动程序的角色与重要性: 它是连接硬件与内核的桥梁。我们将重申设备驱动程序在整个Linux系统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它所承担的职责,包括硬件初始化、数据读写、中断处理等。 6.2 Linux设备模型: `struct device`, `struct driver`, `struct bus`。我们将深入解析Linux设备模型的核心概念和数据结构,理解它是如何组织和管理系统中所有设备的。 6.3 驱动程序的类型: 字符设备驱动、块设备驱动、网络设备驱动。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设备驱动程序,以及它们在内核中注册和工作的方式。 6.4 驱动程序的加载与卸载: `insmod`, `rmmod` 以及内核模块的生命周期。我们将展示如何编写简单的内核模块,并理解其加载和卸载过程中的内核回调函数。 第七章:字符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7.1 `file_operations` 结构体: 字符设备的核心接口。我们将详细讲解`file_operations`结构体中各个成员的含义,包括`open`, `release`, `read`, `write`, `ioctl`等关键操作函数的编写。 7.2 注册与注销字符设备: `register_chrdev`, `unregister_chrdev`。我们将演示如何向内核注册一个字符设备,并使其能够被用户空间访问。 7.3 中断处理(Interrupt Handling): 硬件通知的响应。我们将深入分析中断的产生、中断控制器(PIC/APIC)的作用,以及如何在驱动程序中编写中断服务例程(ISR)和延迟过程调用(DPC)。 7.4 `ioctl()` 命令: 用户空间与驱动程序的复杂交互。我们将讲解`ioctl()`系统调用如何实现更丰富的用户空间与设备驱动之间的控制和数据交换,并展示如何设计和处理自定义的ioctl命令。 7.5 编写一个简单的字符设备驱动实例: 从头开始实现一个虚拟的字符设备,并编写用户空间测试程序。 第八章:块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8.1 块设备驱动程序的特点: 顺序访问、缓存管理。我们将分析块设备驱动程序与字符设备驱动程序在设计上的主要区别,特别是它们在I/O模式和缓存策略上的差异。 8.2 `struct block_device_operations`: 块设备的核心接口。我们将讲解与块设备操作相关的内核API,以及如何实现设备的打开、关闭、请求处理等。 8.3 请求队列(Request Queue)与请求(Request)处理: 块设备I/O的核心。我们将深入理解Linux内核如何管理块设备的I/O请求队列,以及调度器如何优化这些请求的顺序以提高性能。 8.4 编写一个简单的块设备驱动实例: 实现一个模拟的块设备,并演示其基本读写功能。 第九章:更高级的驱动程序开发主题 9.1 内存映射I/O(Memory-Mapped I/O, MMIO)与端口I/O(Port I/O): 驱动程序与硬件通信的两种主要方式。我们将讲解这两种I/O方式的区别,以及在驱动程序中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它们。 9.2 访问用户空间内存: `copy_from_user()`, `copy_to_user()`。我们将强调在内核代码中访问用户空间内存的危险性,并讲解正确的安全访问方法。 9.3 同步与并发: 锁(Locks)、自旋锁(Spinlocks)、信号量(Semaphores)在驱动程序中的应用。我们将深入探讨多处理器环境下驱动程序开发中的并发控制问题,并讲解各种同步原语的使用场景。 9.4 设备树(Device Tree): 现代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介绍设备树的概念,理解它如何描述硬件资源,以及驱动程序如何解析设备树来获取设备信息。 9.5 驱动程序调试技术: `printk`的妙用、`kprobes`、`ftrace`等。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内核调试技巧,帮助读者在复杂的内核环境中定位和解决问题。 结语 Linux内核的博大精深,如同浩瀚的星海,每一次的深入都将带来新的发现。本书旨在为你提供一把钥匙,开启这扇通往内核世界的大门。希望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你不仅能够掌握Linux内核的基本原理,更能在设备驱动程序开发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能够自信地面对各种硬件挑战,创造出更强大、更具创新性的软件解决方案。 在这段探索之旅中,我们鼓励你带着好奇心,积极动手实践,阅读内核源码,并与其他开发者交流。因为,理解Linux内核的真正力量,往往蕴藏在每一次的亲身体验和深入思考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一: 终于下定决心,啃下了这本《精通Linux设备驱动程序开发》。坦白说,刚翻开的时候,被那厚实的篇幅和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吓了一跳,一度怀疑自己能否坚持下来。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书中严谨的逻辑和层层递进的讲解所吸引。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从最基础的内核架构、中断处理机制开始,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Linux设备驱动的奇妙世界。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抽象概念,比如并发控制、内存管理、同步机制,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生动形象,不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驱动程序运行的基石。尤其是对各种常用驱动模型,如字符设备、块设备、网络设备,甚至是平台驱动、I2C、SPI、USB等总线驱动的详细剖析,简直是宝藏!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实际案例的深入解读,通过分析真实设备驱动的源代码,我仿佛置身于实际开发场景,亲身体验着如何解决开发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它教会我如何去理解、去分析、去设计一个健壮高效的Linux设备驱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Linux内核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再也不会对驱动开发感到束手无策了。

评分

评价二: 这本书绝对是Linux驱动开发领域的“扛把子”!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相关的资料,但总感觉不够系统,碎片化严重。直到我遇到了《精通Linux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才真正体会到了“精通”二字的含义。作者的功力深厚,将Linux设备驱动开发所需的方方面面都梳理得井井有条。从内核模块的生命周期,到内核API的使用,再到各种驱动子系统的原理,书中都做了详尽的阐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讲解了“怎么做”,更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在讲解中断处理时,作者不仅介绍了如何编写中断处理函数,还详细解释了中断的优先级、中断上下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在中断中执行耗时操作,这些都是保证驱动程序稳定性的关键。此外,书中还涵盖了大量的实践技巧,例如如何调试驱动程序、如何优化驱动程序的性能、如何处理硬件异常等等,这些都是新手在实际开发中最容易遇到的难题,而这本书几乎提供了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虽然阅读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绝对是物超所值的。

评分

评价三: 老实说,这本书的门槛确实不低,但如果你真心想在Linux设备驱动开发领域有所建树,那么它绝对是你绕不开的一站。《精通Linux设备驱动程序开发》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的API调用,而是深入到了Linux内核的骨髓,让你理解驱动程序是如何与内核协同工作的。作者对于锁机制、原子操作、工作队列、定时器等并发控制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以前总是对这些概念感到模棱两可,但通过本书的详细讲解和丰富的示例,我终于理清了思路,明白了它们在多线程、多任务环境下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它们来避免竞态条件和死锁。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涉及了Linux设备树(Device Tree)的详细介绍,这在现代嵌入式Linux开发中是必不可少的知识。作者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编写设备树节点,如何将硬件信息传递给驱动程序,这极大地降低了我在实际项目中理解和修改设备树的难度。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需要反复研读、融会贯通的书,它会让你从一个“驱动搬运工”蜕变成一个真正理解驱动开发本质的工程师。

评分

评价五: 《精通Linux设备驱动程序开发》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为想要深入了解Linux底层开发的开发者量身打造的百科全书。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虽然涉及大量技术细节,但却丝毫不显得枯燥乏味。我尤其欣赏书中对Linux内核同步原语的细致讲解,包括信号量、互斥锁、自旋锁等,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选择。这些内容对于避免多线程环境下的数据损坏至关重要,而且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示和代码示例,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书中对I/O模型,如阻塞I/O、非阻塞I/O、异步I/O的讲解也非常深入,让我明白了在驱动程序设计中如何处理用户空间的I/O请求,并如何与内核的I/O子系统进行交互。我特别想提到的是,本书在讲解文件系统驱动和字符设备驱动时,对VFS(Virtual File System)的剖析非常到位,让我理解了驱动程序如何与Linux统一的文件系统接口进行对接。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开发技能,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一种对Linux内核底层运作机制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是任何一个想要在Linux领域有所作为的开发者都不可或缺的。

评分

评价四: 如果你对Linux设备驱动开发充满好奇,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C语言基础和操作系统知识,那么《精通Linux设备驱动程序开发》将是你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合理,从最基本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难度逐步提升。我个人特别欣赏书中对Linux内核内存管理机制的深入剖析,包括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划分、页表机制、内存分配器等,这些对于理解驱动程序如何高效地使用内存至关重要。书中对设备驱动中的电源管理、功耗优化等方面的讲解也十分到位,这对于开发嵌入式设备尤为重要,能够帮助开发者写出更加绿色节能的驱动程序。此外,书中对文件系统接口、procfs、sysfs等与用户空间交互机制的讲解,也让我在理解驱动程序如何向用户空间暴露信息和接收指令方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具体设备驱动的开发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模拟,从硬件的初步了解,到编写最简单的驱动框架,再到逐步添加功能和进行调试,整个过程都非常贴合实际开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Linux内核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更深入地洞察其工作原理。

评分

茶馆(增订版)/语文新课标丛书

评分

一本很不错的技术书籍,看了受益匪浅

评分

很不错,详细,但有点过时了,用的还是2.6.x的内核,现在都4.x了.

评分

设备驱动实践的指导好书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比较全

评分

一直买书,从未失望,挺好

评分

书质量可以 物流也很快

评分

价格便宜,发货迅速,值得拥有。

评分

老醋装新瓶,换个马甲就可以卖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