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插图版)

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插图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厉以宁 著,王大庆 编
图书标签:
  • 欧洲经济史
  • 厉以宁
  • 经济史
  • 历史
  • 欧洲
  • 经济学
  • 插图版
  • 学术著作
  • 通俗历史
  • 社会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2572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449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希腊城邦制度如何形成又如何解体?
  罗马帝国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
  中世纪欧洲手工业、金融业、航运业取得了怎样的发展?
  在西欧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人们的观念出现了哪些转变?
  追溯爱琴海上的繁荣岁月,领略拜占庭文化,游览中世纪西欧的集市与庙会,考察西欧资本主义的起源……
  经济学家的视角,带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欧洲!

内容简介

  这是一份立体化的地图,不仅充分展示了欧洲经济发展内在的脉络,而且将关键性的转折点予以深刻的剖析,前因后果,一目了然。
  既有悄然的暗流——政治制度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促进经济关系的萌发和改变;又有壮阔的惊涛——从雅典改革到伯罗奔尼撒战争,从罗马帝国的灭亡到集市贸易的兴起,从封建制度的瓦解到工业革命摧枯拉朽的大潮……
  近五十幅珍贵的历史画卷点染其间,历史的真实感扑面而来。经济学界的泰斗厉以宁先生将带您轻松进入欧洲经济史的丰富殿堂。方才一饮,即可尽情领略欧洲经济史画廊之宏富,智性之光芒。

作者简介

  厉以宁,江苏仪征人,1930年11月生于南京。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留校工作至今。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有:《论加尔布雷思的制度经济学说》、《教育经济学》、《关于经济问题的通信》、《消费经济学》、《简明西方经济学》、《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国民经济管理学》、《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转型发展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市场与**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罗马—拜占庭经济史》、《厉以宁论民营经济》、《希腊古代经济史》、《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英国病”研究》(合著)、《厉以宁经济史论文选》、《中国经济往何处去》、《经济·文化与发展》、《厉以宁改革论集》、《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等。

精彩书评


这本书称得上是厉以宁先生多年来西方经济史研究成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版。一方面,该书集中展现出作者对欧洲经济发展史,尤其是对其发展背后的政治、文化、制度和观念等动因和机制以及社会变迁的种种要素的系统和深入的思考,书中蕴含着大量中外学术界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其学术上的“含金量”毋庸置疑;另一方面,这本书初始的形态是讲课的记录,读起来又仿佛使人亲临课堂,面对面聆听先生对他感兴趣的“欧洲经济的那些事”一一娓娓道来,毫无一般教科书或学术专著那种一板一眼和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不仅生动有趣,深入浅出,而且能够使读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就可以了解和掌握欧洲经济史的概要。用一个比喻来说,整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帧巨幅写意画,虽说只用了寥寥几笔,但颇为传神。作为一本经济学家撰写的历史著作,厉以宁先生并没有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描述放在次要的地位,而是始终坚持“论从史出”,书中所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均有较为准确、完整和详实的描述。在扎实的历史叙述的基础上,厉以宁先生发挥自身的优势,运用大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历史上的种种经济现象一一做出了学理和机制上的专业性的分析和解释,而后者恰恰是一般的非经济学出身的历史学者所缺乏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这无疑是一部十分成功的经济史著作,因为它不仅告诉你在历史上发生了什么,还对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财新周刊》

经济史对于经济学的意义不仅是基础性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新近出版的《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一书显得尤其珍贵。除了这是罕有的国内经济学大家在晚年具有总结性的通论之外,更重要的是该书展现了伦理视角,从而在这本经济史著作中恢复了经济学的伦理学传统。作者认为,工业化导致的本质的进步,还是由于收入分配结构和社会凝固化导致的社会不公和缺乏活力被不断打破。根据《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一书,也可以预言,无论中国未来的经济与经济学如何创新、发展,都会朝着平等、自由等方向,更全面、有效地促进整个社会增强制度弹性。从更长时段来看,无论当前阶层固化和影响社会公正的力量有多强大,这个历史趋势是让人乐观和充满希望的。

——《财经》杂志


目录

第一章
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和解体001
希腊城邦政治001
雅典改革、经济发展和民主制度的演变007
雅典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伯罗奔尼撒战争015
雅典城邦制度的逐步解体019
希腊城邦制度向何处去?022
第二章
罗马的兴起和衰败031
从共和制转向帝制031
罗马帝国盛期的社会和经济041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分裂049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054
第三章
东罗马帝国的转型和拜占庭文化的形成063
查士丁尼王朝的强盛063
东罗马帝国的进一步东方化069
希腊化文化和罗马文化的较量077
东罗马帝国晚期的社会和经济082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087
第四章
集市贸易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094
西欧封建社会中的集市贸易094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 101
中世纪西欧城市中对商品货币关系的限制和反限制 107
西欧封建社会中反对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呼声 113
第五章
西欧封建社会中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122
行会手工业的分化 122
包买商对家庭手工业的控制 126
采矿业与冶炼业小生产者合伙组织的演变 129
航运业中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形成 133
金融业的发展 136
从建筑包工队到建筑承包商 140
农业中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145
第六章
西欧封建社会中体制外异己力量夺取政权的过程 154
货币是市民对抗封建主义的有力武器 154
商品货币关系从内部瓦解封建制度 159
西欧封建社会中体制外异己力量的壮大 163
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 172
第七章
工业化和传统生产方式的突破 187
工业化和产业革命 187
工业化和资本形成 197
政府和工业资本的形成 202
人力资本的形成 205
工业化过程中的观念转变 210
第八章
技术进步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216
工业化过程中不断技术创新的动力 216
技术进步和融资 221
工业化和城市化 227
工业化过程中的弱势群体 233
工业化过程中的中产阶级 239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制度调整 247
制度更替和制度调整的比较 247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252
从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转向混合市场经济体制 262
西欧国家政党自身的变化 266
资本主义制度调整仍在进行之中 270
第十章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迟缓:历史的回顾 279
早期的斯拉夫人 279
蒙古人西征和莫斯科公国 286
中央集权体制的加强 293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302
俄国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 310

前言/序言


宏观视野下的文明脉络:一部跨越时空的欧洲经济思想史 书名: 宏观视野下的文明脉络:一部跨越时空的欧洲经济思想史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对单一历史时期或特定地理区域的经济现象进行罗列和分析,而是一部深入挖掘欧洲经济思想演变历程的宏大叙事。它旨在勾勒出塑造现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底层逻辑和核心观念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萌芽、发展、冲突与融合的。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塑造了人类对财富、生产、分配和国家干预的理解的伟大思想家和关键转折点,探究他们如何回应各自时代的经济挑战,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第一部分:古典的基石与中世纪的沉寂 本书的开篇将追溯至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我们不会仅仅关注城邦的贸易路线或帝国的财政运作,而是深入剖析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经济”与“非自然经济”的区分,他对货币和高利贷的伦理考量,以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经济角色的定位。这些早期思辨,虽然朴素,却奠定了西方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价值”与“伦理”关系讨论的基调。 接着,我们将进入中世纪,这是一个常被误解为经济停滞的时代。本书将重点展现经院哲学,特别是托马斯·阿奎那,如何调和基督教神学与亚里士多德思想,构建起关于“公平价格”和“正义交易”的道德经济框架。我们探讨行会制度背后的经济理性,以及商业活动的兴起如何逐渐挑战并最终瓦解了基于封建采邑的经济秩序。这一时期的核心议题在于:经济行为的合理性,必须服从于超验的道德律令。 第二部分:重商主义的勃兴与民族国家的形成 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民族国家的兴起,经济思想开始从伦理的桎梏中挣脱,转向国家权力的实践。第三部分将详尽梳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复杂面貌。这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而是不同国家为追求金银积累和贸易顺差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我们会对比法国的科尔贝尔主义(Colbertism)对制造业的精细规制,与英国早期对航海法案的依赖。重点分析了当时流行的“零和博弈”思维——即认为全球财富总量固定,一国的盈余必然建立在另一国的赤字之上。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如托马斯·孟,开始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系统性的辩护,将经济管理提升到国家安全与政治威望的高度。 第三部分: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古典经济学的诞生 本书最重要的转折点在于对18世纪启蒙运动的深入剖析。我们将看到,当理性主义成为主流,经济学终于开始寻求建立一套独立于宗教和政治干预的“自然法则”。 首先,我们会细致考察法国的重农学派(Physiocrats)。他们是首批试图将经济视为一个可循环流动的有机体的人。魁奈的《经济表》不仅是描绘生产与分配的图谱,更是人类首次尝试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量化国民财富的运动。他们对土地的崇拜,揭示了早期资本主义在农业基础上的脆弱性。 紧随其后,我们将进入亚当·斯密的世界。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对“看不见的手”的简单引用上,而是细致考察《国富论》的整体结构:分工的革命性、资本积累的重要性、自由市场的内在均衡机制,以及他对“正义”与“同情”在经济活动中角色的辩证思考。我们还会对比和分析大卫·休谟对货币数量论的早期阐述,以及李嘉图如何将斯密的理论推向一个更严谨、更具演绎性的数学模型,特别是他的比较优势理论,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国际贸易的认知。 第四部分:危机与反思——意识形态的碰撞 进入19世纪,工业革命的巨大成果伴随着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对古典经济学构成了严峻挑战。 我们详细解读了托马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与其对贫困的悲观预测,以及大卫·李嘉图的“铁律”对工资水平的限制。然而,最具颠覆性的力量来自卡尔·马克思。本书将客观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的榨取、资本的内在矛盾——如何作为对古典经济学伦理基础和历史走向的彻底批判而出现。这不仅是经济理论的竞争,更是一场关于社会未来形态的宏大哲学对决。 在另一条脉络中,我们会考察边际革命(Marginal Revolution)如何悄然改变了经济学的焦点。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等人如何将价值的来源从生产成本(劳动或土地)转向了主观的“边际效用”,从而实现了经济分析的数学化和个体行为的微观化,为现代新古典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第五部分:现代性的建构与调适 进入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暴露了自由放任市场机制的内在不稳定性。 本书将深入探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革命性思想。我们聚焦于《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分析他如何挑战了萨伊定律,论证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长期风险,并为国家财政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的兴起,标志着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合法化。 随后,我们将对比奥地利学派(如米塞斯和哈耶克)对中央计划和政府干预的深刻警惕,他们强调知识分散性和市场过程的自发性。我们还将考察熊彼特对“创造性破坏”的洞察,揭示资本主义持续进化的内在动力。 本书的结论部分,将探讨战后经济学的发展,从福利经济学的兴起到货币主义(弗里德曼)对凯恩斯主义的反思,以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的融合与分化,以此展示欧洲经济思想在回应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社会公平等当代挑战时所体现出的持续张力和适应能力。 总结: 《宏观视野下的文明脉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图,理解欧洲的经济思想如何从神学的伦理规范中解放出来,如何通过自由市场理论达到顶峰,又如何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危机中学会自我修正。它不是一本教科书式的历史罗列,而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认知、管理并最终受制于其自身创造的经济系统的思想演变史。通过对这些复杂思想的梳理,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全球经济治理模式背后的深厚历史根源。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欧洲经济史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试错、不断进化的过程。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欧洲经济发展的脉络,从最初的农业社会,到手工业的兴盛,再到工业革命的浪潮,以及最终走向全球化经济。书中对于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经济特点、主要的经济活动、重要的经济人物和关键的经济理论,都有详尽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的经济概念时,能够化繁为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比如,当谈到某个时期的贸易协定或关税政策时,作者会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事例,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而且,书中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性的分析,也让我对欧洲经济的多元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经济学的兴趣,让我开始关注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并尝试用历史的眼光去理解它们。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欧洲的崛起与演变。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时间线和事件,而是深入挖掘了隐藏在历史表象之下的经济逻辑。当我读到关于中世纪行会制度如何既保护了手工业者的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的部分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制度的“双刃剑”效应。而关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作者将目光投向了商业革命、股份公司乃至海外贸易带来的财富积累,分析得鞭辟入里。书中对重商主义、自由主义等经济思潮的梳理,也让我看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和争论。最让我着迷的是,作者似乎总能找到那些被忽视的细节,然后将它们串联起来,揭示出宏大的历史趋势。比如,他对某个特定地区早期金融机构的描述,虽然篇幅不长,却能让人窥见现代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雏形。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让整个欧洲经济史不再是宏大叙事,而是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鲜活的人物。阅读这本书,更像是在与历史对话,从中汲取智慧。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从封面和版式设计上就能看出是用心了。封面采用了一种比较经典的、略带复古风格的插图,色调沉稳又不失活力,很符合“欧洲经济史”这个主题的厚重感。封底的文字也提炼得恰到好处,既勾勒了本书的宏观脉络,又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拿到手翻开几页,纸张的触感很不错,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而是带着微微的粗糙感,很适合长时间阅读,不易产生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插图确实非常精美,选择的都是一些历史照片、地图和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装饰,更像是历史的窗口,能让我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关键事件。比如,看到一张关于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的黑白照片,瞬间就觉得自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改变世界的时代。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对于我这样对枯燥史料容易感到乏味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启蒙运动时期经济思想演变的插图,不知道会选择哪些生动的画作来辅助说明。总而言之,初步印象非常好,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

评分

读完这本书,感觉脑海里构建起了一幅欧洲经济发展的壮丽画卷。作者用极其流畅且富有洞察力的语言,将欧洲从黑暗中世纪的缓慢复苏,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商业萌芽,再到工业革命的颠覆性变革,最后过渡到现代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一切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经济发展孤立看待,而是将其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结构等方方面面都紧密联系起来,展现了经济史的复杂性和多维度性。比如,在讲述地理大发现如何推动欧洲经济格局变化时,作者详细分析了殖民扩张背后的贸易动力、技术进步(如航海术)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阶层变动,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让我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刻。书中对于不同经济理论的阐述也相当清晰,尽管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但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历史的演变过程,也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某些经济危机或繁荣时期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旁观者的冷静和学者的严谨,既能看到历史洪流的必然性,又能体察到个体选择在其中的作用。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让我学会如何从经济的角度去审视历史,理解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史的著作,更像是一场关于人类如何创造和组织财富的史诗。作者在叙述中,展现出了对人类经济活动持久的关注和深刻的洞察。当我看到关于不同时期社会阶层如何通过经济活动塑造自身地位的分析时,我感到非常震撼。比如,对新兴资产阶级如何利用商业和工业活动挑战传统贵族特权的描绘,让我看到了经济力量在社会变革中的关键作用。书中对于科技创新如何驱动经济增长的论述,也让我对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共生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些关于蒸汽机、纺织机等发明如何改变生产方式、催生新产业的描述,充满了画面感。而且,作者还非常关注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比如对城市化进程、劳动者权益、贫富差距等问题的探讨,都体现了其人文关怀。这本书的文字非常有力量,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我们反思当下的经济现象,并从中找到历史的影子。

评分

好好好,内容不错,就是书比较薄,适合初学者。

评分

经济史其实是克强总理导师厉以宁的看家本领,绝对大家手笔,非常严谨,文笔流畅,不是像那种戏说的内容。配上精美插图,书也是精装的。很棒

评分

很好的书,看了以后很有启发,这是买得很合算了。

评分

价格便宜,凑单买的产品哦!

评分

还没看看过再评价了解一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

评分

适合工作的人补课用,通俗易懂。

评分

很划算很划算很划算很划算很划算很划算

评分

很划算很划算很划算很划算很划算很划算

评分

不错的书籍,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