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9版) | ||
| 定价 | 138.00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 |
| 版次 | 4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9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英]霍恩比 著 | |
| 装帧 | 精装 | |
| 页数 | 1821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00123563 | |
霍恩比,著名语言教育家和词典编纂家,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English编者,开创了学习词典编纂的先河。历版《牛津高阶》均延续其学习词典编纂体系,惠及无数学习者,影响深远。
.........
对于非母语学习者来说,一本好的参考书,其价值往往体现在那些“非核心”的辅助信息上。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慷慨和周到。比如,在一些专业术语的释义中,它会给出该词在特定学科领域(如法律、医学、经济学)的狭义理解,这对于需要进行学术阅读和写作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尤其欣赏它对那些“过时”或“地域性”词汇的处理方式——它会明确标注出某个词汇在当代英语中已经很少使用,或者仅限于英联邦国家。这种历史感和地域区分,极大地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更全面、更具立体感的英语世界图景,避免了因为误用一些不合时宜的词汇而造成的交流尴尬。这种对语言演变和文化背景的尊重,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词汇手册,更像是一部微型的英语文化史。它教导你“怎么说”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教导你“如何像一个懂行的人那样去理解和使用语言”。
评分我对这本词典的排版设计和信息密度实在感到惊叹,简直是印刷技术的奇迹。打开书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沉甸甸的知识分量感,但一旦开始使用,你会发现它在有限的空间内塞入了惊人的信息量,却又不至于让人眼花缭乱到无法阅读。这绝非易事,需要高超的编辑智慧。我尤其欣赏它在词条结构上的清晰层次感。主词条、音标(英式和美式竟然都照顾到了,非常贴心)、词性、核心释义、扩展义项、搭配、固定用法……这些信息点的组织逻辑非常清晰,即便是初次使用者,也能迅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那部分内容。我注意到,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同义词辨析部分,处理得尤为出色。它不会简单地罗列出“A和B意思差不多”,而是会深入探讨它们在情感色彩、正式程度和特定搭配上的差异。这对于我这种追求语言精确性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经为了区分两个意思相近的形容词,查阅了不下五本资料,最终还是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最精辟、最能打消我所有疑虑的解析。那种“啊,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感,是学习语言过程中最美妙的时刻。
评分这本书的耐用性和设计感也值得称赞。作为一本使用频率极高的工具书,我可不希望它用不了多久就散架或者内页脱落。这本精装版给人的感觉就是扎实、耐用,经得起反复翻折和长时间的案头工作。装帧工艺上的用心,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质量的自信和对读者的尊重。我经常需要将它平摊在桌面上,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它的设计允许它相对平整地打开,减少了读者需要用手按住页面的烦恼。虽然它本身的重量在出行时略显负担,但正是这种“分量感”,保证了纸张的厚度和内容的清晰度。我个人认为,任何严肃的英语学习者,最终都会意识到,电子设备可以提供便捷,但要真正扎根于语言的深层结构和丰富的历史脉络,一本经过精心编纂、装帧精美的纸质权威词典,是任何时候都无法被完全替代的基石。它是案头的定海神针,是面对复杂语言难题时,最可靠的权威后盾。
评分终于把手头这本厚厚的家伙啃完了,感觉像完成了一次长途跋涉,收获颇丰,但过程也着实需要下一番苦功。我得说,对于真正想把英语学到骨子里的人来说,这本词典简直就是一座金矿,但也绝不是那种可以让你轻松翻阅就能得到所有答案的“速成手册”。我尤其喜欢它在词义解释上那种近乎偏执的严谨。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英文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下,甚至细微的语气差异中,其核心含义都会发生微妙的偏移,这本书的编纂者显然对这些 nuance 把握得炉火纯青。他们不会仅仅给你一个中文对译就完事大吉,而是会给出大量的例句,而且这些例句的选取都非常讲究,往往能精准地捕捉到该词汇在当代英语交流中的实际应用场景,而不是那些陈旧、脱离实际的“教科书式”表达。光是研究那些动词短语和习语的用法,就足够让我花费好几个晚上的时间了。有时候查一个词,顺带着就发现了一个新的、更地道的表达方式,这种“附带的惊喜”是其他任何在线工具都难以提供的沉浸式体验。那种捧着纸质书,一页一页细致研读,时不时在边缘做笔记的仪式感,是冰冷的屏幕无法替代的。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名长期依赖电子词典的用户,一开始我对换回纸质版感到一丝抗拒,觉得速度肯定比不上搜索框里的即时反馈。然而,使用一段时间后,我彻底改变了看法。这里的“慢”,恰恰是深度学习的催化剂。当你需要查找一个词时,翻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无意识的“知识重温”过程。你可能会不经意间扫到旁边或上下的其他词条,这些邻近的词汇往往与你当前查找的词在语义上存在某种关联,这种“周边信息”的吸收是碎片化检索永远无法提供的。更重要的是,这种物理互动建立了一种更强烈的学习记忆锚点。我发现我更容易记住那些我亲手翻找到并用荧光笔标记过的词汇,而不是那些在屏幕上闪过的信息流。而且,这种工具书的厚度和重量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督促——它告诉我,面前的这些知识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是值得我郑重对待的长期伙伴,而非随手可丢的临时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