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古希腊] 柏拉图 著,朱光潜 译
图书标签:
  • 哲学
  • 古希腊哲学
  • 柏拉图
  • 文艺复兴
  • 对话录
  • 思想史
  • 西方哲学
  • 古典文学
  • 人文主义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重庆出版集团
ISBN:978722910144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2125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6-40岁大众读者,小资青年、白领一族

豆瓣评分高达9.1,读者5星好评推荐,多次再版!

大师神作,巨匠翻译,让你读来饶富兴味,回味无穷!

全面、完整收录8篇对话,完美呈现思想的力量。


内容简介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选收《斐德若篇》、《会饮篇》、《理想国》和《法律篇》等八篇对话构成“文艺对话集”。作品运用“苏格拉底式的论辩法”,把各方观点都提出来,把其中矛盾剥茧抽丝般地逐层揭露,从而引向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作者把对话体运用得十分灵活,他从日常具体事例出发,以浅喻深,由近及远,去伪存真,层层深入,不但把人自然而然地引到结论,而且使人看到活的思想进程,激发自己的思考。

作者简介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出身于雅典贵族家庭,年轻时期师从苏格拉底,后与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并试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柏拉图承前启后,一生著述颇丰,尤其擅长以对话形式的辩论体写作,作品思想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译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术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目录

伊 安 篇——论诗的灵感 001
理想国(卷二至卷三)——统治者的文学音乐教育 020
理想国(卷十)——诗人的罪状 064
斐德若篇——论修辞术 086
大希庇阿斯篇——论美 164
会 饮 篇——论爱美与哲学修养 195
斐利布斯篇——论美感 263
法 律 篇——论文艺教育 270
题? 解 283
译 后 记——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305

精彩书摘

对话人:苏格拉底

伊 安

苏 伊安,欢迎你。你从哪里来?从你的家乡以弗所①吗?

伊 不是,苏格拉底。我从厄庇道洛斯②来。那里举行埃斯库勒普神的祭典,我参加了。

苏 厄庇道洛斯人在祭典中举行了诵诗竞赛来纪念医神吗?

伊 是,不只诵诗,还有各种文艺竞赛哩。

苏 你参加了竞赛吗?结果怎样?

伊 哈,我全得了头奖,苏格拉底。

苏 好极了!我希望你参加我们的雅典娜神的祭典③,也得到同样的成功。

伊 若是老天保佑,我也一定成功。

① 以弗所是小亚细亚的一个城邦。在柏拉图时代,它还受雅典统治。

② 厄庇道洛斯是希腊南部萨若尼克海湾(今埃吉纳湾)上一个镇市,有医神埃斯库勒普的庙,他的祭典很隆重,在夏天举行,每四年一次。

③ 雅典娜是雅典的护卫神,传说她是宙斯的女儿,智勇兼全。她的祭典是雅典人的大事,每年举行时全国人参加,有戏剧及各种技艺的竞赛。

苏 我时常羡慕你们诵诗人的这一行业,伊安。因为要做你们的这一行业,就得穿漂亮衣服,尽量打扮得漂亮。而且你们不得不时常接触到许多伟大诗人,尤其是荷马。荷马真是一位最伟大,最神圣的诗人,你不但要熟读他的辞句,而且还要彻底了解他的思想,这真值得羡慕!因为诵诗人要把诗人的意思说出来,让听众了解,要让人家了解,自己就得先了解;所以一个人若是不了解诗人的意思,就不能做一个诵诗人。这了解和解说的本领都是很值得羡慕的。

伊 你说的对,苏格拉底。就我来说,我在颂诗技艺上就费过很多的心力啦。谈到解说荷马,我敢说谁也赶不上我。兰普萨库人墨特洛德也好,塔索斯人斯忒辛布洛特①也好,格劳孔也好,无论是谁,都比不上我对荷马有那样多的好见解。

苏 我听起来很高兴,伊安。我知道你肯把你的那些好见解谈给我听听。

伊 当然,苏格拉底,你也应该听我怎样凭艺术来美化荷马,我敢说,凡是荷马的信徒都得用金冠来酬劳我。

苏 下一回我再找机会听你朗诵荷马,现在且只问你一个问题:你只会朗诵荷马呢,还是对于赫西俄德和阿喀罗库斯②,也同样朗诵得好?

① 这三人都是当时有名的诵诗人。希腊人称呼人的习惯往往冠上“某某人的儿子”或“某某地方的人”。兰普萨库是小亚细亚的一个重要城市,塔索斯是爱琴海北部的一个岛。

② 希腊最大的诗人当然是荷马.在古代和他齐名的是赫西俄德。他的《工作与日子》写一年四季的各种工作,掺杂一些实际生活的经验教训;《神谱》叙世界创始及诸神起源。阿喀罗库斯是一位抒情诗人和讽刺诗人。

伊 我只会朗诵荷马。我看这就很够啦。

苏 荷马和赫西俄德在某些题材上是否说的相同呢?

伊 是,我看他们说的有许多相同。

苏 在这些相同的题材上,哪一个诗人的话你解说得比较好,荷马的,还是赫西俄德的?

伊 若是他们说的相同,我对他们就能同样解说的好。

苏 在他们说的不相同的那些题材上怎样呢?比如说占卜,荷马说过,赫西俄德也说过,是不是?

伊 是。

苏 假如要你和一位占卜家来解说这两位诗人说到占卜的话,无论他们说的同不同,谁解说的比较好呢?

伊 占卜家会解说的比较好。

苏 若是你就是一个占卜家,无论他们说的同不同,你也会对他们都一样能解说吧?

伊 当然。

苏 你有本领解说荷马,却没有本领解说赫西俄德或其他诗人,这是什么缘故?荷马所用的题材和一般诗人所用的题材不是一样么?他所叙述的主要不是战争么?他不是在谈人类关系——好人和坏人以及能人和无能人的关系——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天上和地下有些什么事情发生,以及神和英雄们的由来么?荷马所歌咏的不是这些题材么?

伊 你说的很对,苏格拉底。

苏 其他诗人所歌咏的不也正是这些题材么?

伊 不错,苏格拉底。但是他们的方式和荷马的不同。

苏 你是说,荷马的方式比其他诗人的要好些?

伊 好的多,不可比较。

苏 再请问一句,亲爱的伊安,如果有许多人在讨论算学,其中某一位说的最好,我们能不能判别出来?

伊 能。

苏 能判别谁说的好,也就能判别谁说的不好?

伊 是。

苏 这样的人一定是一位算学家吧?

伊 不错。

苏 再说,如果有许多人在讨论食品的营养价值,其中某一位说的最好,一个人既能判别谁说的好,也就能判别谁说的坏,是不是?

伊 是,那是很显然的。

苏 这能一样判别好坏的人是谁呢?

伊 他是医生。

苏 那么,一般说来,无论讨论什么,只要题目相同,说话的人尽管多,一个人能判别谁说的好,也就能判别谁说的坏;不能判别谁说的坏,也就不能判别谁说的好?

伊 当然。

苏 依你说,荷马和其他诗人们——例如赫西俄德和阿喀罗库斯——所用的题材都是一样,不过方式有好坏之别,荷马好些,其他诗人要坏些?

伊 我说过这样的话,我说的话是对的。

苏 如果你能判别谁说的好,你也就能判别谁说的坏?

伊 显然是这样。

苏 那么,亲爱的伊安,我说伊安既会解说荷马,也就会解说其他诗人,而且会解说的一样熟练,难道我说错了吗?因为这位伊安亲自承认了两点:一,只要题材相同,能判别好也就能判别坏;二,凡是诗人所用的题材都是一样的。

伊 但是事实上人们谈到其他诗人时,我都不能专心静听,要打瞌睡,简直没有什么见解,可是一谈到荷马,我就马上醒过来,专心致志地听,意思也源源而来了。这是什么缘故?

苏 朋友,那很容易解释,很显然地,你解说荷马,并非凭技艺①知识。如果你能凭技艺的规矩去解说荷马,你也当然就能凭技艺的规矩去解说其他诗人,因为既然是诗,就有它的共同一致性。

伊 你说的对。

苏 其他技艺也是一样,一个人把一种技艺看成一个有共同一致性的东西,就会对它同样判别好坏。伊安,我这话是否要加解释?

伊 我望你解释,苏格拉底,听你们哲人们谈话对我是一件乐事。

苏 哲人不是我,是你们,伊安,是你们诵诗人,演戏人,和你们所诵所演的作家们;我只是一个平常人,只会说老实话。你看我刚才说的话是多么平凡,谁也会懂,我说的是:如果一个人把一种技艺当作全体来看,判别好和判别坏就是一回事。你看这话多平凡!举例来说,图画是不是一种有共同一致性的技艺?

① Tekhne一字通常译为“艺术”,指文学音乐图画之类.它的原义却较广,凡是“人为”的不是“自然”或“天生”的都是Tekhne。医药,耕种,骑射,木作,畜牧之类凡是可凭专门知识来学会的工作都叫作Tekhne。在柏拉图的著作里,就其为Tekhne来说,做诗与做桌子做鞋是同属一类的。所以这字译为“技艺”较合当时的用法。近代把“艺术”和“技艺”分开,强分尊卑,是一个不很健康的看法。

伊 它是的。

苏 画家也有好坏之别吧?

伊 也有。

苏 你遇见过这样一个人没有?他只长于判别阿格劳芬的儿子波吕格诺特①的好坏,不会判别其他画家的好坏;让他看其他画家的作品,他就要打瞌睡,茫然无见解,可是要他批判波吕格诺特(或是任意举一个画家的名字),他就醒过来,专心致志,意思源源而来。

伊 我倒没有遇见过这样一个人。

苏 再说雕刻,你遇见过这样一个人没有?他只长于鉴定墨提安的儿子代达罗斯②,潘诺普斯的儿子厄庇俄斯,萨摩人忒俄多洛斯之类雕刻家的优点;可是拿其他雕刻家的作品给他看,他就要打瞌睡,茫然无话可说。

伊 我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① 波吕格诺特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大画家。

② 代达罗斯在希腊原文中本义为“精巧的艺人”,他是传说中的雕刻家的祖师。以下两人都是雕刻家。

苏 我想在笛师,琴师,竖琴歌人和诵诗人之中,你也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只会批评奥林普斯,塔密里斯,俄耳甫斯或伊塔刻的诵诗人斐缪斯①,可是谈到以弗所的诵诗人伊安先生,他就简直不能判别好坏。

伊 我不能否认,苏格拉底。可是我自觉解说荷马比谁都强,可说的意思也比谁都要多,舆论也是这样看。对于其他诗人,我就不能解说得那样好。请问这是什么缘故?

苏 这缘故我懂得,伊安,让我来告诉你。你这副长于解说荷马的本领并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灵感,像我已经说过的。有一种神力在驱遣你,像欧里庇得斯所说的磁石,就是一般人所谓“赫剌克勒斯石”②。磁石不仅能吸引铁环本身,而且把吸引力传给那些铁环,使它们也像磁石一样,能吸引其他铁环。有时你看到许多个铁环互相吸引着,挂成一条长锁链,这些全从一块磁石得到悬在一起的力量。诗神就像这块磁石,她首先给人灵感,得到这灵感的人们又把它传递给旁人,让旁人接上他们,悬成一条锁链。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科里班特巫师们③在舞蹈时,心理都受一种迷狂支配;抒情诗人们在作诗时也是如此。他们一旦受到音乐和韵节力量的支配,就感到酒神的狂欢,由于这种灵感的影响,他们正如酒神的女信徒们受酒神凭附,可以从河水中汲取乳蜜,这是她们在神志清醒时所不能做的事。

① 这几个人都是希腊的音乐家或诗人,都是传说中的。

② 欧里庇得斯是希腊的第三个大悲剧家。“赫剌克勒斯石”就是吸铁石。参看第l76页注①。

③ 科里班特巫师们掌酒神祭,祭时击鼓狂舞。

抒情诗人的心灵也正像这样,他们自己也说他们像酿蜜,飞到诗神的园里,从流蜜的泉源吸取精英,来酿成他们的诗歌。他们这番话是不错的,因为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作诗或代神说话。诗人们对于他们所写的那些题材,说出那样多的优美辞句,像你自己解说荷马那样,并非凭技艺的规矩,而是依诗神的驱遣。因为诗人制作都是凭神力而不是凭技艺,他们各随所长,专作某一类诗,例如激昂的酒神歌,颂神诗,合唱歌,史诗,或短长格诗①,长于某一种体裁的不一定长于他种体裁。假如诗人可以凭技艺的规矩去制作,这种情形就不会有,他就会遇到任何题目都一样能做。神对于诗人们像对于占卜家和预言家一样,夺去他们的平常理智,用他们做代言人,正因为要使听众知道,诗人并非借自己的力量在无知无觉中说出那些珍贵的辞句,而是由神凭附着来向人说话。卡尔喀斯人廷尼科斯②是一个著例,可以证明我的话。他平生只写了一首著名的《谢神歌》,那是人人歌唱的,此外就不曾写过什么值得记忆的作品。这首《谢神歌》倒真是一首最美的抒情诗,不愧为“诗神的作品”,像他自己称呼它的。神好像用这个实例来告诉我们,让我们不用怀疑,这类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由神凭附着.最平凡的诗人也有时唱出最美妙的诗歌,神不是有意借此教训这个道理吗?伊安,我的话对不对?

① 这些都是希腊诗的各种体裁,短长格以先短后长成音步,常用于诗剧。

② 廷尼科斯不可考。

伊 对,苏格拉底,我觉得你对。你的话说服了我,我现在好像明白了大诗人们都是受到灵感的神的代言人。

苏 而你们诵诗人又是诗人的代言人?

伊 这也不错。

苏 那么,你们是代言人的代言人?

伊 的确。

苏 请你坦白答复一个问题:每逢你朗诵一些有名的段落——例如俄底修斯闯进他的宫廷,他的妻子的求婚者们认识了他,他把箭放在脚旁①;或是阿喀琉斯猛追赫克托②;或是安德洛马刻,赫卡柏,普里阿摩斯诸人的悲痛③之类——当你朗诵那些段落而大受喝彩的时候,你是否神志清醒呢?你是否失去自主,陷入迷狂,好像身临诗所说的境界,伊塔刻,特洛亚④,或是旁的地方?

伊 你说的顶对,苏格拉底,我在朗诵哀怜事迹时,就满眼是泪;在朗诵恐怖事迹时,就毛骨悚然,心也跳动。

① 故事见荷马史诗《奥德赛》卷二十二。俄底修斯参加了希腊军征特洛亚;二十年后回国时,许多人正坐在他家里向他妻子求婚,他突然乔装归家,用箭把他们射死。

② 故事见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卷二十二。特洛亚战争中,阿喀琉斯和赫克托是希腊和特洛亚两方面最勇猛的英雄。阿喀琉斯因争女俘事生气,拒绝参战。直到他的爱友帕特洛克罗斯被赫克托杀死,才肯出来为爱友报仇,打退了特洛亚军,在特洛亚城下穷追赫克托绕城三匝,终于把他杀死。

③ 安德洛马刻是赫克托的妻子,赫卡柏是他的母亲,普里阿摩斯是他的父亲。赫克托死后,安德洛马刻、赫卡柏、普里阿摩斯悲恸欲绝。《伊利亚特》记此事,甚沉痛。

④伊塔刻是希腊的一小国,归俄底修斯统治,就是俄底修斯射杀求婚者们的地方。特洛亚国在小亚细亚,荷马所歌咏的特洛亚战争的场所。

……


前言/序言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是一部承载着深邃思想与艺术启迪的著作,它不仅仅是关于哲学与艺术的讨论,更是对人类精神活动本质的探索,对理想国度的构想,以及对真理与美的永恒追寻。这部作品以其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对话体形式,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具象化,将复杂的思辨过程生动展现,引导读者一同踏上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艺术的神圣旅程。 本书的精髓在于其对“理念论”的深刻阐释。柏拉图认为,我们感官所能接触到的现实世界,不过是永恒不变的、完美的“理念世界”的影子。真正的存在,是那些不朽的、理性的理念,例如“美本身”、“正义本身”、“善本身”。而我们所见的具体的美丽事物,只是分享了“美本身”的理念,因此才具有了美。这种“理念论”不仅奠定了柏拉图哲学的基石,也为理解艺术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地位提供了理论依据。艺术,作为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其价值的评判标准,便在于它能多大程度上接近并呈现理念世界的真实。 在《文艺对话集》中,柏拉图借由苏格拉底之口,巧妙地引导出关于诗歌、戏剧、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的讨论。他并没有简单地赞美艺术,而是以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审视艺术的本质、功能及其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他提出了著名的“模仿说”,认为诗人、画家等艺术家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而现实世界本身又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如此一来,艺术就处于“模仿的模仿”,其距离真理便又远了一层。这种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它迫使我们深入思考:艺术究竟是通往真理的桥梁,还是阻碍我们认识真理的迷雾? 柏拉图对艺术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他认为,艺术,尤其是悲剧和喜剧,很容易煽动人们的情绪,激发非理性的冲动,从而扰乱了灵魂的秩序。在他所构想的理想国中,统治者需要具备高度的理性,而那些可能引发负面情绪的艺术形式,则需要被严格地审查和规制。这种对艺术的“功能性”考量,以及对“真理”的绝对追求,展现了他哲学体系中强烈的理性主义倾向。他希望艺术能够服务于道德的提升和灵魂的净化,而不是沉溺于感官的愉悦和情感的宣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的批评并非全盘否定艺术。他对音乐的看法就显得更为 nuanced。他承认音乐能够直接触及灵魂,对培养公民的品德具有重要作用。他认为,优美的旋律和节奏能够引导灵魂走向和谐与秩序,而污浊的音乐则会败坏灵魂。因此,在理想国中,音乐的创作和传播也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以确保其积极的教化功能。 《文艺对话集》的魅力还在于其对“美”的深刻洞察。柏拉图认为,美并非仅仅是外在的形貌,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性的品质。他通过“爱欲”(Eros)的概念,描绘了一条通往美的等级之路。从对具体美丽事物的爱慕,到对一切美丽事物的普遍认知,再到对知识和灵魂之美的热爱,最终达到对“美本身”——那个永恒的、绝对的美的理念的直观认识。这条道路象征着人类精神由低级向高级、由感性向理性、由有限向无限的飞跃。艺术,作为美的载体,也应该引导我们走上这条通往更高层次美的道路。 本书不仅仅是抽象哲学的理论探讨,更充满了鲜活的艺术感受。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读者仿佛置身于古希腊的集市、学院,与苏格拉底和其他智者进行着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思想交锋。那些生动的比喻、犀利的提问、深刻的诘难,无不展现了古希腊人蓬勃的思辨活力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话的形式使得原本枯燥的哲学讨论变得引人入胜,也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柏拉图的思想精髓。 《文艺对话集》所探讨的哲学命题,对于理解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提出的关于模仿、真实、理性、情感、真理与美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至今仍是哲学、美学、文学批评等领域的重要议题。本书的思想深度和广度,使其超越了时代和文化的限制,成为一部永恒的经典。 对于当代的读者而言,阅读《文艺对话集》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古希腊的思想遗产,更能引发我们对当下艺术创作、审美观念以及文化传播的深刻反思。我们如何看待艺术的真实性?艺术应该扮演怎样的社会角色?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以辨别真善美?这些问题,在柏拉图的思想脉络中,都能找到值得借鉴的启发。 本书的译本质量也至关重要。优秀的译者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柏拉图原文的精妙之处,让中国读者能够无障碍地理解其思想。精心打磨的语言,流畅的行文,清晰的注释,都将极大地提升阅读体验,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这部哲学巨著的魅力。 总而言之,《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思想宝藏。它以其深刻的哲学洞察、独具匠心的对话艺术、以及对真理与美的永恒追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西方思想根源的窗口,也为我们理解艺术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地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与伟大灵魂的对话,一次对自身思想的洗礼。它所激发的思考,将伴随我们漫游在哲学与艺术的广阔天地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文艺复兴”式的冲动,想填补一下自己知识体系里的空白,总觉得读点古典哲学能让自己的精神气质更上一层楼。然而,最初的几篇读下来,我差点就想把它束之高阁。那些繁复的逻辑推演和对于概念界定的锱铢必较,对于习惯了快餐式信息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特别是关于“理型论”的那些艰涩论述,我常常需要反复阅读同一段落,甚至需要借助外部的辅助材料才能勉强跟上苏格拉底的思路。但是,当我坚持到后面那些关于“爱”和“灵魂不朽”的探讨时,情况开始转变了。那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穿过一片迷雾,看到了遥远的灯塔。作者在构建一个宏大、和谐的宇宙图景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结构美学,是任何现代小说都无法比拟的。它不只是哲学,它简直就是用逻辑写成的史诗,那种对完美秩序的执着追求,让人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种难得的心灵锚点。

评分

我带着一个很功利的目的去阅读此书的,主要是想研究一下古代的教育理念,看看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他们是如何界定“好公民”的标准。这本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案例和理论基础。我发现,他们对于“教养”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今天对技能培训的投入。苏格拉底对那些自以为是的年轻贵族的“教育”,与其说是教导知识,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刮骨疗毒”。他通过不断的质疑,摧毁掉那些建立在虚荣和传统之上的偏见。这种“助产术”式的教育方法,在我看来,比任何灌输式的教学都更具颠覆性。虽然我不是专门研究哲学的,但仅仅是阅读这些关于“如何引导他人发现真理”的片段,就极大地启发了我目前在工作场合中与人沟通的方式。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引导者,是那些敢于承认自己“无知”,并以此为起点去探索的人。这本书,作为一本关于思维启蒙的范本,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评分

这本选集,说实话,我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偶然在一家老旧书店的角落里翻到的。封面设计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任何引人注目的元素,但我鬼使神差地就被那种沉静的气息吸引了。一开始,我抱着一种略带怀疑的心态去阅读,毕竟柏拉图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高不可攀的哲学光环。但出乎意料的是,那些对话,尤其是在描绘苏格拉底与雅典青年们探讨“美德”与“知识”的场景时,那种现场感和灵活性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它不像教科书上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仿佛你正坐在橄榄树下的阴凉处,亲耳聆听着那睿智的诘问与回应。最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不急于给出最终答案,而是将问题层层剥开,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那种求索的过程,远比找到结论本身更加令人兴奋。我清晰地记得有几处关于“正义”的辩论,那些观点交锋的火花,至今仍在我脑海中闪烁,促使我反思自己平日里那些习以为常的判断标准。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不只是思想的记录,更是一种思维的体操训练。

评分

这本书的翻译质量,我得单独提一下。很多时候,我们读古代经典,最大的障碍往往在于翻译者是否能准确地捕捉到原文那种特有的韵味和节奏。我对比了市面上几个不同版本的译本,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一个。它的语言处理得非常得体,既保留了希腊思想的庄严感,又避免了过度文白夹杂导致的晦涩难懂。尤其是那些场景描写,比如雅典集市上的喧闹、辩论者脸上的微表情,都被翻译得惟妙<bos>oche,非常有画面感。我甚至能想象出,在那些对话的间隙,围观的人群发出的窃窃私语。这不仅仅是一部思想的载体,它更像是一部精彩的舞台剧剧本。我特别欣赏译者在处理那些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问话时,所使用的那种恰到好处的语调。它成功地将柏拉图的“语艺”——那种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步步为营的对话技巧——忠实地呈现给了现代读者,这实在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评分

坦率地说,我购买这本书时,是冲着苏格拉底的传奇色彩去的,期待能读到一些惊天动地的顿悟时刻。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像一本小说那样有明确的起承转合和戏剧性的高潮,它的“高潮”是内在的,是你忽然意识到自己某个长期以来的认知盲区被光照亮的那一瞬间。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不断自我修正和推翻既有定义的氛围。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停下来,拿起笔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反驳,然后再回到原文中寻找作者的应对之策。这种主动的参与感,构建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个两千多年前的故事,而是正在与一个永恒的、活跃的思维进行着跨越时空的辩论。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我们自身思维的局限性,它不会直接告诉你该往哪里走,但它会让你清楚地看到自己脚下的路是如何崎岖不平的。

评分

速度快

评分

朋友推荐的书,很不错~

评分

不错不错,京东送货很快,也很划算。

评分

!!!!!!!

评分

给朋友买的!很喜欢!质量好有便宜!

评分

不错!

评分

单位用的,一直在这里买

评分

单位用的,一直在这里买

评分

挺好的,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