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语堂 著
图书标签:
  • 老子
  • 道家
  • 哲学
  • 智慧
  • 人生
  • 修身
  • 养生
  • 经典
  • 中国哲学
  • 道德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29383
商品编码:147727734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4-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老子的智慧:最新修订精装纪念典藏版!

原价:28.00元

作者:林语堂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214129383

字数:210000

页码:27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最新修订,精装典藏版
在大师的连珠妙语中,品味老庄的洒脱圆融,成就逍遥淡定的人生境界。
林语堂,中国人眼里的文学大师,西方人眼里的东方哲人。
最能展现林语堂人文理想和语言魅力的经典之作。

内容提要


老庄思想,博大深邃,是中华智慧的根基之一;林语堂幽默睿智,文若流水;这两者的结合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老子的智慧》。林语堂突破桎梏,以庄释老,智慧之言流于字间。作者认为,这部作品“比什么《老子解诂》还实在,比王弼注还透彻”。此书能帮助读者在品读老子智慧的同时,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

目录


目 录

绪论 |001
序 |019
第一篇
道之德 |001
002 | 第一章 论常道
006 | 第二章 相对论
014 | 第三章 无为而治
019 | 第四章 道之德
021 | 第五章 天地
024 | 第六章 谷神
第二篇
道之训 |027
028 | 第七章 无私
031 | 第八章 水
034 | 第九章 自满的危险
037 | 第十章 抱一
040 | 第十一章 “无”的用处
043 | 第十二章 感官
045 | 第十三章 荣辱
第三篇
道之体 |051
052 | 第十四章 太初之道
056 |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
059 | 第十六章 知常道
063 | 第十七章 太上
067 | 第十八章 道废
069 | 第十九章 知所属
074 | 第二十章 天与我
077 | 第二十一章 道的显现
079 | 第二十二章 争之无益
084 | 第二十三章 同于道
086 | 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形
089 | 第二十五章 四大法
第四篇
力量之源 |093
094 | 第二十六章 轻与重
099 | 第二十八章 守其雌
102 | 第二十九章 戒干涉
104 | 第三十章 戒用兵
106 |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110 | 第三十二章 道似海
113 | 第三十三章 自知
121 |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滥
123 | 第三十五章 道之平
125 | 第三十六章 生命的步骤
128 | 第三十七章 天下自正
131 | 第三十八章 堕落
135 | 第三十九章 全道
138 | 第四十章 反的原则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141
142 | 第四十一章 道家的特性
145 | 第四十二章 强梁者
147 | 第四十三章 至柔
149 | 第四十四章 知足
153 | 第四十五章 清正
155 | 第四十六章 走马
157 | 第四十七章 求知
159 | 第四十八章 以无为取天下
160 | 第四十九章 民心
162 | 第五十章 养生
169 | 第五十一章 玄德
171 | 第五十二章 袭常道
173 | 第五十三章 盗夸
176 | 第五十四章 身与邦
178 | 第五十五章 赤子之德
182 | 第五十六章 无荣辱
第六篇
政治论 |187
188 | 第五十七章 治术
192 | 第五十八章 政闷
194 | 第五十九章 如啬
199 | 第六十章 治大国
201 | 第六十一章 大国和小国
203 | 第六十二章 善人之宝
205 | 第六十三章 难易
207 | 第六十四章 终始
209 | 第六十五章 大顺
213 | 第六十六章 百谷王
215 | 第六十七章 三宝
217 |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218 | 第六十九章 掩饰
221 | 第七十章 不我知
222 | 第七十一章 病
223 | 第七十二章 论罚(一)
224 | 第七十三章 论罚(二)
225 | 第七十四章 论罚(三)
227 | 第七十五章 论罚(四)
第七篇
箴 言 |229
230 | 第七十六章 强弱
231 | 第七十七章 张弓
233 | 第七十八章 莫柔于水
234 | 第七十九章 平治
236 | 第八十章 理想国
238 | 第八十一章 天之道
想象的孔老会谈 |240
096 | 第二十七章 袭明

作者介绍


林语堂(1895—1976)
文化大师,作家,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内外,四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
林语堂旅居美国数十年,骨子里仍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其作品无不体现着儒释道三者的结合,传达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气质和情怀。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武则天正传》等。

文摘


序言



《古镜观今:历史的折射与人生的回响》 内容梗概: 《古镜观今:历史的折射与人生的回响》并非一本浅尝辄止的历史读物,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深度对话,一次对人类文明脉络的细致梳理,更是一面映照个体命运与集体记忆的古老镜子。本书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历史上若干极具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和思想,通过层层剥茧,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深层逻辑与普遍意义,并将其巧妙地与当下的社会现象、个体困境进行对照,引发读者对历史、人性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本书的结构并非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推进,而是以“主题”为线索,将散落的历史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宏大而精妙的叙事网络。每一个章节都如同从古老的镜子中打磨出的碎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折射出人类在不同时代所面临的相似挑战与永恒追问。 第一篇:权力的游戏与人心的迷局 此篇聚焦于历史上的权力斗争及其对人性的塑造与扭曲。我们将重返那些王朝兴衰的转折点,并非简单罗列帝王将相的功过,而是深入剖析权力运作的机制,以及身处其中的个体所承受的诱惑、压力与异化。 《长安月影:宫廷恩怨下的权力迷雾》:此章节将选取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的宫廷斗争案例,例如唐朝“玄武门之变”前后的政治角力,或明朝“靖难之役”背后的权力合法性危机。我们不只关注表面的血雨腥风,更将探索权力者内心的焦虑、猜忌与野心,以及身处其中的臣子、后妃如何周旋于利益与忠诚之间。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细致解读,我们会发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权力场上的尔虞我诈、权术的运用与反噬,都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派系斗争、政治博弈中的策略交锋,在这些历史场景中都能找到深刻的影子。 《罗马的阴影:帝国扩张与公民的代价》:本书将目光投向西方,以古罗马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为镜。我们不仅会审视罗马的军事征服、法律制度的构建,更会关注其扩张过程中所牺牲的公民权利、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以及最终导致帝国崩溃的内部腐朽。例如,从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失败,到斯巴达克斯起义的悲壮,再到后期政治腐败与经济危机,都揭示了强大帝国背后隐藏的脆弱性。这让我们反思,现代社会在追求发展与繁荣的同时,是否也在无意识中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与伦理代价? 第二篇:思想的火花与文明的曙光 此篇将穿梭于人类思想史的长河,探寻那些塑造了文明进程的伟大思想与哲学流派。我们并非进行枯燥的哲学理论梳理,而是试图理解这些思想是如何在特定历史土壤中孕育,如何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又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历久弥新。 《雅典的回声:城邦民主的理想与局限》:我们将深入到古希腊雅典的城邦生活,重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辨。本章着重探讨雅典民主的起源、发展及其内在的矛盾。苏格拉底的诘问如何挑战既定秩序,柏拉图对理想国的构想,亚里士多德对城邦政治的冷静分析,都将成为我们理解民主政治演变的生动注脚。我们将思考,从古至今,关于“多数人的暴政”、精英政治与大众参与的争论,为何始终未曾停息? 《文艺复兴的火焰:人性的觉醒与艺术的赞歌》:此章将带领读者走进欧洲文艺复兴的时代,感受那个重新发现“人”的伟大时期。我们不再只关注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的传世杰作,而是深入探究人文主义思想如何打破中世纪的束缚,激发个体潜能,推动科学、艺术、文学的空前繁荣。通过解析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以及彼特拉克对古典文化的推崇,我们会发现,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对理性与美的追求,是文明进步的强大驱动力。这与当下社会对创新、个性化、多元文化的重视,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 第三篇:时代的洪流与个体的抉择 此篇将视角拉回到近现代,聚焦于那些改变世界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身处其中的普通人所面临的艰难抉择。我们试图理解,宏大的历史叙事是如何由无数个体的命运汇聚而成,而个体的选择又如何在时代洪流中激起涟漪。 《工业巨轮下的炼金术:科技革命与社会裂痕》:本章将探讨工业革命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乃至社会结构。蒸汽机、火车、电力的发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飞跃,但同时也制造了新的贫富差距、环境污染、阶级对立。我们将通过狄更斯小说中所描绘的伦敦街景,或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来感受那个时代的阵痛。同时,我们也将反思,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例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是否也在重演类似的“炼金术”,既带来机遇,也潜藏着未知的风险? 《烽火年代的抉择:战争、背叛与信仰的坚守》:此章将聚焦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时期。我们不会止步于战役的描述,而是深入到那些在极端环境下,个体所面临的生死考验、道义抉择。例如,在二战的战场上,士兵的勇气与恐惧,平民的流离失所,以及那些选择抵抗或屈服的人物命运。再如,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的意识形态对峙下,知识分子的困境,普通家庭的分离。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历史多么宏大,个体选择的力量依然不容忽视,而信仰、勇气、良知,在任何时代都具有普世的价值。 第四篇:文明的镜鉴与未来的启示 此篇将跳出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更为宏观的思考,将历史的经验提炼成对当下的反思,并展望未来的可能性。 《“大周期”的迷思:文明兴衰的规律 Revisited》:本书将借鉴历史学家如斯宾格勒、汤因比等人的理论,但更侧重于从具体的历史案例中去验证或挑战这些“文明周期论”。我们将分析为何有些文明能够持续繁荣,而有些则走向衰落。是地理环境,是制度设计,是文化基因,还是技术创新?通过对不同文明兴衰路径的比较,我们试图寻找其中普遍存在的规律与陷阱,从而为当下的社会发展提供鉴戒。 《“后现代”的迷航:碎片化时代的人性回归》:本书将以现代与后现代社会为背景,探讨信息爆炸、消费主义、全球化等现象对个体身份认同、社会联系、价值观念造成的冲击。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自由,但也可能因此感到迷失和疏离。本章将反思,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如何才能找回人性的温度,建立有意义的连接,并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 结语: 《古镜观今:历史的折射与人生的回响》并非旨在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希望通过对历史的深入挖掘与生动呈现,激发读者自身的思考。它是一面多棱镜,每一面都折射出不同时代人类的喜怒哀乐、奋斗挣扎与智慧闪光。通过与历史的对话,我们得以更清晰地认识当下,更深刻地理解人性,也更有勇气去面对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本书鼓励读者成为历史的“观照者”与“反思者”,在古老的镜子中,找到映照自身命运的回响,并汲取前行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冲着它“深刻”的名声来的,但阅读体验上,它给我的震撼更多来自于其结构上的精妙布局。它不是那种线性的叙事,也不是那种章节之间平铺直叙的论证结构。更像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迷宫,每一层看似都在重复讨论一个主题,但深入下去,你会发现视角、侧重点和推导的逻辑链条都在悄然发生变化。比如,第一部分可能侧重于阐述某种自然规律在个体选择中的体现,而到了中段,同样的规律又被巧妙地投射到了组织管理和集体行为上,最后甚至延伸到对历史大势的判断。这种层层递进,而非生硬跳跃的结构设计,极大地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转场的方式,它不是用生硬的“接着说”或者“我们再看”来连接,而是通过一个意象的微妙转换,或者一个场景的对比,自然而然地就将读者带到了下一个讨论的领域。这种高超的文本组织能力,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几乎没有感到任何认知上的阻碍,一切都进行得水到渠成,非常流畅。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就是一股清新的泥石流。现在的畅销书,恨不得每个段落都要用感叹号结尾,恨不得每个观点都要用粗体加下划线标出来,生怕读者抓不住重点。但这本书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它的文字是那种极度凝练、咬字清晰的类型,每一个词语的选用都像是经过了反复的掂量和打磨,绝不拖泥带水,但也绝不卖弄辞藻的艰深。读起来,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品鉴一块上好的羊脂玉,质地温润,触手生津,那种舒服感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特别是在论述一些比较宏大或者抽象的概念时,作者总能找到一个非常贴切、非常生活化的比喻,一下子就把那层高高在上的理论外衣给剥掉了,让那些原本觉得遥不可及的哲思变得触手可及。我常常会读完一句话,然后陷入长久的沉思,不是因为句子本身有多复杂,而是因为它所指向的那个生活场景,那种被精准击中的感觉,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好好消化一番。这让我想起过去读的一些散文集,那种讲究韵律和意境的文字,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一种近乎冥想的宁静。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刚翻开的时候我心里是打鼓的。封面设计得挺素净,透着一股子古典的韵味,但现在市面上打着“智慧”旗号的书太多了,大多是华而不实的口水话堆砌。我本来对这类书籍没什么太大期待,觉得无非又是些老生常谈的成功学或者心灵鸡汤的变种。然而,当我真正沉下心去读下去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是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老木门,一股带着年代感的清凉气息扑面而来。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内敛,他没有急着抛出惊世骇俗的论断,而是用一种近乎旁观者的视角,缓缓地描摹着人世间的种种景象。那些关于人际交往的微妙之处,那些在权力更迭中个体命运的浮沉,都被他不动声色地刻画出来,像是一幅幅水墨画,留白很多,却意境深远。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抽离出来的冷静,他似乎总能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纷争和执念,让人在不经意间反思自己过去那些急躁和片面的判断。读完几章,我发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似乎打开了一点缝隙,不再是完全陷在情绪的泥淖里打转了。这绝不是一本能让你一蹴而就的书,它更像一位耐心的老友,陪你在漫长的旅途中,时不时地递上一盏清茶,让你歇歇脚,看看远方。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矛盾”的处理方式。很多人写“智慧”的书,总喜欢把世界描绘成一个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二元对立体系,然后告诉你如何选择“对”的那一边。但这本书里,恰恰相反,作者好像对二元对立本身就不屑一顾。他似乎在用一种近乎顽皮的幽默感,去解构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坚不可摧的对立面——动与静、有与无、强与弱。他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它们是对立的,而是展示了它们是如何相互依存、彼此转化的。读到关于“顺应”与“抗争”那几章时,我真是拍案叫绝。作者没有简单地褒扬“顺应自然”,也没有鼓吹盲目的“奋起直追”,而是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在不同时间点、不同环境压力下,哪种姿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行动”。这种对灰色地带的深入挖掘,让我对过去自己的一些武断判断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也促使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我一直认为泾渭分明的事情。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辩证法,它不求统一,但求和谐共存。

评分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看完这本书,不是因为它太厚,而是因为它需要“慢读”。我发现这本书的“信息密度”非常高,但它传递的不是数据或事实,而是某种“场域”或“氛围”。如果你指望快速地扫视标题和粗体字来获取重点,那只会让你错过最宝贵的东西。我尝试过几次想一口气读完,结果发现自己脑子里总是充满着各种杂音,很难真正进入作者所构建的那个语境之中。直到后来,我改变了策略,每天只读很少的篇幅,然后会特意放下书本,在晚饭后或者散步时,让那些文字在脑海中慢慢发酵。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在那些独处和安静的时刻,书中的某些句子就像种子一样,开始在我的思维土壤中生根发芽,开出意想不到的花朵。这种体验,是那种快餐式阅读完全无法提供的,它更像是一场需要耐心的“精神考古”,需要你亲自去挖掘,去感受,去让时间为你完成最后的精炼。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你读了多少遍,而在于它在你生命中留下多少个“顿悟”的瞬间。

评分

不错

评分

还不错吧。

评分

期待的念佛噐很好,值得推广

评分

纸张好,内容好,物流快,价格很好

评分

还不错吧。

评分

期待的念佛噐很好,值得推广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期待的念佛噐很好,值得推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