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资源·北京卷 [China Wetlands Resources Beijing Volume]

中国湿地资源·北京卷 [China Wetlands Resources Beijing Volum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林业局 编
图书标签:
  • 湿地
  • 北京
  • 自然资源
  • 环境保护
  • 生态学
  • 生物多样性
  • 地理
  • 环境科学
  • 中国
  • 区域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831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23843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China Wetlands Resources Beijing Volum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4
字数:20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湿地资源 北京卷》是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系统整理完成,全面系统介绍了北京湿地资源基本情况、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生物资源、湿地资源利用、湿地资源评价、湿地保护与管理等内容,书末还附有北京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湿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和重点调查湿地概况。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概况
1 地理位置
2 地质地貌
3 土壤
4 气候
5 水文
6 动植物概况
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
1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2 经济发展及工农业生产情况

第二章 湿地类型
第一节 湿地类型与面积
1 河流湿地
2 湖泊湿地
3 沼泽湿地
4 人工湿地
第二节 湿地的分布规律
1 各湿地类型分布
2 各湿地区湿地分布状况
3 各级流域的湿地分布状况
4 各地貌单元湿地分布状况
5 各行政区湿地分布状况
第三节 重点调查湿地
1 数量
2 面积及分布
3 水环境状况
4 保护管理状况
5 受威胁状况

第三章 湿地生物资源
第一节 湿地植物和植被
1 湿地植物
2 湿地植被
第二节 湿地动物资源
1 湿地野生动物种类
2 湿地野生动物特点
3 国家重点保护湿地野生动物
4 常见的湿地动物种类
5 湿地鸟类
6 鱼类
7 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第四章 湿地资源利用
第一节 湿地资源利用方式及其利用现状
1 土地资源
2 水资源
3 动物资源
4 植物资源
5 旅游资源
第二节 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分析
1 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潜力分析
2 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第五章 湿地资源评价
第一节 湿地生态状况
1 河流湿地的生态状况
2 湖泊湿地的生态状况
3 沼泽湿地的生态状况
4 人工湿地的生态状况
5 湿地生态环境状况
第二节 湿地受威胁状况
1 水资源紧缺是威胁北京湿地的首要因素
2 环境污染危及湿地野生生物的生存
3 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湿地承载力带来威胁
第三节 湿地资源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 湿地面积锐减,湿地景观丧失
2 湿地污染和泥沙淤积严重,严重影响其生态功能
3 法律、法规不健全
4 面临外来入侵种的威胁
5 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

第六章 湿地保护与管理
第一节 湿地保护管理现状
1 制定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编制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2 划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湿地
3 制订湿地公园建设指导书,完善湿地管理体系
4 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提高湿地功能
5 开展科研和科普宣传,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第二节 湿地保护管理建议
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
2 编制北京湿地保护发展总体规划
3 建立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完善湿地保护体系
4 探索建立湿地保护长效机制,促进湿地保护管理事业健康发展
5 广泛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湿地保护科研和监测工作
6 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污水处理,缓解水资源紧缺压力
7 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附录1 北京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
附录2 北京湿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
附录3 北京重点调查湿地概况
参考文献
附件 北京湿地资源调查参与单位及人员
后记

前言/序言


华北平原上的生态明珠:京津冀地区水域生态系统研究 本书聚焦于中国华北平原腹地的京津冀地区,深入剖析了该区域内湖泊、河流、人工湿地等各类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变及其面临的挑战。全书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详实的数据支撑,构建了一幅关于这片特殊地理环境下水生态环境的宏大图景。 第一部分:区域水文地理基础与演变历史 本书伊始,首先对京津冀地区的水文地理背景进行了全面梳理。该区域地处季风气候区,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是影响其水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性的首要因素。 第一章 区域水系骨架的构建与变迁: 详细介绍了海河流域在此区域内的水系网络,包括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等主要河流的流经路径、历史河道变迁及其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在人类大规模引水、修建水库和堤防工程后,自然水文过程受到的干扰程度与生态后果。特别探讨了部分季节性河流的断流现象对下游湿地补给的影响。 第二章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资源调控: 通过对近六十年气温、降水、蒸散发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区域水资源变化的趋势。讨论了极端天气事件(如特大暴雨和长期干旱)对地表水体容积和水质的冲击。通过古环境学证据,回溯了古代气候变化对区域内天然湖泊(如白洋淀的古代形态)消长规律的影响,为理解当前水文压力提供了历史参照系。 第三章 人类活动对水文格局的重塑: 深入探讨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灌溉需求对水资源分配的决定性影响。量化分析了地下水超采对区域地表水体的“虹吸效应”,以及由此导致的河流流量削减和湿地萎缩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部分:典型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焦点转向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水域类型,从生物群落结构、食物网复杂性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三个维度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第四章 湖泊湿地:京津冀水生生物的“生物储库”: 以华北平原上重要的淡水湖泊群(如白洋淀、东淀的残余部分)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了沉水植物、浮游植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营养级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外来物种入侵(如某入侵鱼类)对本地优势种群的竞争排挤效应。特别关注了湖泊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动态循环,揭示了富营养化过程的驱动机制。 第五章 流域河流的生态健康评估: 针对河流生态系统,本书采用了生物完整性指数(IBI)和河流连续性指数等方法,对主要河流的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量化评估。研究了河流阻隔对洄游性鱼类(如果可能存在)的种群连通性的影响。详细描述了河滩地、人工湿地与河流主体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强调了“生态流量”对维持河流健康状态的临界作用。 第六章 人工湿地与城市水体:新型生态系统的功能探索: 鉴于京津冀地区大量人工水利设施的存在,本章专门探讨了人工水库、城市景观水体和污水处理后的尾水湿地等“人造湿地”的生态功能。评估了这些湿地在水质净化(氮磷去除率)、碳汇潜力以及为鸟类提供栖息地方面的实际贡献。讨论了如何通过生态工程手段(如构建多级植被缓冲带)来提升这些人工水体的生态服务价值。 第七章 湿地鸟类群落的季节动态与保护: 鸟类作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物种,在本章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长期的鸟类监测数据,描绘了迁徙水禽在春季和秋季过境点的重要停留模式。分析了栖息地破碎化、环境污染(如重金属累积)以及人为干扰对不同功能取食性鸟类种群数量和繁殖成功率的影响。提出了针对特定受威胁物种的就地保护策略。 第三部分:环境压力、风险评估与可持续管理路径 本书的第三部分着眼于现实挑战,量化了当前制约京津冀水域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环境因素,并提出了基于科学证据的管理建议。 第八章 水体污染负荷的时空迁移与归宿: 全面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残留)、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和工业废水处理不当对水环境造成的复合型污染。运用示踪剂技术,追踪了主要污染物(如特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抗生素)在河流、湖泊沉积物和生物体内的累积和迁移路径。着重探讨了不同污染源对底栖生物群落毒性的差异。 第九章 生态风险的量化模型与预测: 建立了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将水文胁迫、营养盐过载、栖息地丧失和污染物毒性进行耦合分析。利用情景模拟方法,预测了在不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下的水生态系统未来可能面临的临界点。特别针对白洋淀水体循环和水质稳定性的脆弱性进行了深入的敏感性分析。 第十章 跨界水资源管理的挑战与协同机制: 鉴于京津冀内部行政区划复杂和水资源调配的紧迫性,本章探讨了水环境管理中的“公地悲剧”现象。分析了区域内跨界水体(如河流干流和地下水盆地)的共同管理困境,并从政策科学、利益协调和技术支持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区域水环境协同治理框架的构想,强调生态补偿机制在维护区域水生态平衡中的潜力。 结论: 本书总结了京津冀水域生态系统面临的系统性挑战,重申了维护区域水生态安全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并倡导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来增强该地区水域生态系统的韧性。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湿地资源”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认知,总觉得它距离我的生活有些遥远,似乎是专业研究人员才会关注的领域。但是,《中国湿地资源·北京卷》这个书名,尤其是“北京卷”这三个字,立刻让我产生了共鸣。我想,这本书一定是用一种更加通俗易懂、又兼具科学严谨性的方式,来向普通读者介绍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我期待它能够解答我的很多疑问:北京有哪些重要的湿地?它们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宝贵的湿地?我想,这本书不会仅仅罗列枯燥的数据和专业的术语,而是会通过生动的案例、精美的插图,甚至是一些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字,来展现湿地的价值和魅力。它或许能让我重新审视这座我生活了多年的城市,发现它隐藏在钢筋水泥之外的另一张更加温柔、更加生机勃勃的面孔。

评分

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翻阅,但光是看到这封面设计,就感受到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学术气息。那种以水墨晕染的方式勾勒出的湿地景致,搭配着简洁大方的字体,瞬间就将人的思绪带到了那片生机盎然又充满神秘的土地。我尤其对“北京卷”这三个字心生好奇,北京,这座日夜喧嚣的大都市,竟然还藏着如此珍贵的湿地资源?这反差本身就极具吸引力。我脑海中浮现出海子诗歌里描绘的北方野地,那些低语的风、奔腾的河流,以及湿润土地上孕育出的无数生命。我想,这本书定是将这片隐藏在北京身边的自然画卷徐徐展开,用翔实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向我们揭示北京湿地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是怎样的生灵在这里栖息?是怎样的植物在这里扎根?它们又与这座城市的千年文明,以及飞速发展的现代生活,如何共存,如何互动?这些问题像是一颗颗小石子,投进我心湖,激起层层涟漪,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寻找答案。

评分

我在网上冲浪时,偶然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被《中国湿地资源·北京卷》这个名字深深吸引。我一直觉得,一个城市不仅仅是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更重要的是它拥有的自然环境,以及那些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存在,它们像地球的肾脏,净化着水源,涵养着土壤,也为无数生灵提供了家园。我特别好奇,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的湿地资源究竟是怎样的?它是否还保留着原始的风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它们又是如何得以保护和发展的?我设想,这本书里一定包含了对北京地区不同类型湿地的详细介绍,可能是广阔的湖泊,可能是蜿蜒的河流,也可能是充满野趣的沼泽地。我期待它能通过翔实的资料和引人入胜的描述,带我领略北京湿地的独特风光,让我对这座城市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情感。

评分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人对湿地如此着迷?或许是因为湿地那种独特的、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模糊地带,总是充满了生命爆发的能量。它既有陆地的坚实,又有水的灵动,孕育出的物种更是丰富得惊人。这本书《中国湿地资源·北京卷》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视角聚焦在中国首都,让我不禁开始想象,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和现代活力的土地上,究竟隐藏着多少这样充满生命力的湿地。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描绘那些随着季节变换而呈现出不同景致的湿地风光,例如春天里野草疯长,鸟儿歌唱;夏天里荷风送香,蛙声一片;秋天里层林尽染,候鸟南飞;冬天里银装素裹,静谧安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北京那些不曾留意过的绿色角落,去感受那份生命的顽强与美好,去理解湿地对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评分

作为一名对自然科普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比遥远的名山大川来得更为亲切和重要。所以,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中国湿地资源·北京卷》这本书时,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了解它。北京,我生活的城市,总以为自己对它了如指掌,从故宫到长城,从胡同到CBD,然而,这本书的名字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北京生态系统认知的另一扇大门。我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北京地区主要的湿地类型,比如河流、湖泊、沼泽,甚至是一些人工形成的湿地,它们各自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以及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我期待看到那些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那些在繁华都市一隅默默守护着生命多样性的角落。这本书,我想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资源”的书,它更像是一份关于北京生态“记忆”的梳理,一次关于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度对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